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08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点击:2852]   [手机版]
背景色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08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经本,《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第二行:
  【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这是「道品」里面的「四正勤」。四正勤是精进波罗蜜,断恶修善。经上跟我们说的,这是一个纲领,它的范围也是深广无尽。第一句是断已生的恶法,第二句是断未生的恶法,「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这是断恶的两条。凡夫之所以无量劫的轮回,都是造作不善业所产生的结果。现在不仅仅是在东方,西方人对于生死轮回现在非常热衷的在研究,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报导。最近从美国那边同修给我们寄来了七本书,每一本分量都很多,精装本差不多都有这么厚,所以西方近代对于这些著述,相当可观。但是综合所有的报导,可以说肯定轮回是确实存在的,人决定不是死了一切都完了。
  我们在讲席过去常讲,人死了就不得了,麻烦大了。但是轮回之所以然,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报导,都没有说清楚。实在对于这个事情讲得清楚、讲得透彻,是在佛经里面。特别是在大乘经论之中,才是真正认识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佛虽然说得很多,我们学佛的同修也听得很多、也看得很多,但是对于眼前的境界依旧迷执而不能看破、不能放下。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对经论上所讲的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没有参透。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清楚,不明究理,所以才产生学佛矛盾的现象。念头总是转不过来,没有办法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或者像《楞严经》上所讲的「常住真心」。只要把轮回的妄心转变成常住真心,这个人就超凡入圣了,这个人在佛法里面讲,究竟解脱了,这是佛法的殊胜处。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期望就在此地,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觉悟,希望每一个众生超越轮回。
  而实在说,超越轮回的人很多,阿罗汉超越了,辟支佛超越了,诸菩萨们也超越了。虽然超越,未必得到究竟圆满的果报。究竟圆满是什么?证得清净法身,那才叫究竟圆满;没有证得清净法身不圆满,虽超越轮回也不圆满。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总得要晓得。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如果为六道轮回里面的福报,那四正勤足矣。你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决定得人天福报。可是你要记住,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要超越轮回,一定要证得清净法身,那是真的超越了,永远的超越了。
  修行的起步就是在断恶修善,这两桩事情我们要勤奋的去做。四正勤,勤是勤奋,要努力认真的去做。佛说这四条,这叫「正勤」,这不是邪法,这是正法。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必须要有能力辨别。善、恶的根本区分,我们也不要说得太高,就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里头。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凡是为众生的都是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世间人有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意思好像是说人起心动念为自己这是正常的,哪个人不为自己?为什么佛说为自己是恶?这是佛跟世间人说法不一样,也就是觉悟的人跟没有觉悟的人说法不相同。佛为什么这样子教给我们?常常听佛讲经说法的人,自然能明了。
  佛跟我们讲十法界怎么形成的。诸佛如来住一真法界,十法界怎么形成的?十法界是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就是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佛如来没有心想,所以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头有想、有念头。「心想」,佛把它说三个类别: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桩事情通称作烦恼。在《华严经》上,佛没有用这个名词,佛换了一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你起这三种烦恼,就把一真法界变换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四圣六凡,六凡通称为六道轮回,这个是很不好的境界。六凡的轮回境界里面,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严重的执着。
  《金刚经》大家都念过,古德跟我们说,这部经文字虽然不多,只有五千字,它分上下两部。上半部佛教我们「离相」,离相是离执着;下半部教我们「离见」,离见是离分别。你能够离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超越了;虽超越,他还有分别、还有见。如果把四见也离开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他就超越十法界;四圣法界超越了,这样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觉悟了。
  为什么佛说起心动念为自己是恶?起心动念为自己着相,「我相」,坚固执着我相。换句话说,你永远脱离不了轮回,你说这是善、是恶?人起心动念为自己,这个心是轮回心,这个心出离不了六道轮回。佛教我们首先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转过来我起心动念为众生,起心动念为佛法,把观念换过来。换过来,虽有分别,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你至少能够提升到四圣法界的境界。如果你连四见都破了,那就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超越十法界。佛是依据这一个道理、这样的事实真相来教导我们,他教得没错。
  佛门当中常说众生根性的利钝。哪一种叫利根?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这个人是利根。大凡利根的人,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钝根的人放不下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是轮回的根: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决定不是好东西。可是世间人偏偏贪爱,这个贪爱叫迷惑。我们学佛的人,听了佛的教诲要觉悟、要回头,决定不受迷惑,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罪业。已经有的要断,没有的要防范,决定不能让恶念生起来,决定不可以有恶的行为。如果有恶念、有恶行为,现在不管怎样包装得好,过不了几年,三途地狱去了。
  所以佛法的修学要重实质,不重表面。我们帮助自己,就是完全放下。这个身体还在世间,要好好利用它。佛门当中常说「借假修真」,这身体是假的。真是什么?真是明心见性,真是一真法界。我要借这个假身体,在这几十年当中,修是修正,把所有的错误都修正过来,提升自己到一真法界,这一生你就没有白来了,你这一生真的有意义、有价值。如果不能够提升,超越轮回、契入一真法界,我们这一生依旧是醉生梦死,胡里胡涂过一辈子,生命结束之后,又去投胎轮回了。佛跟我们讲,来生投胎能投人身很稀少。大多数到哪里去?到饿鬼、地狱、畜生去了。所以人能保住人身,来生还得人身,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才能保住人身。
  要想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你就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那一种的行仪,就是佛菩萨的行仪,那是诸佛如来的生活,对这个世间一切法一尘不染。人家生活简单,他不是得不到名闻利养,他生下来就得到。他生下来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修行,他将来作国王,继承他父亲的位子,古人所谓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什么都得到,人家放弃、舍掉,做给我们看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释迦牟尼佛真的放下了,表演给我们看,不是假的。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他做出来了,那个人是真正觉悟的人,那个人叫佛陀,那种人叫菩萨,那种人不在十法界里面,何况六道?这是我们要学的,这叫真学佛。
  断恶,要如世尊那样的断法;修善,也要如世尊那样的修法。世尊一生修什么善?三种布施。财布施,世尊没有钱财,用身体;身体是内财,用身体为社会服务,这是属于财布施。用身体、用体力,每一天到处讲学,教化众生,这是内财布施。教学的内容是帮助人开悟,帮助人、教导别人断恶修善,教导别人破迷开悟,法布施。慰问一些苦难众生,跟他们生活融成一片,让他们生欢喜心,无畏布施。释迦牟尼佛一生做的事业,他教菩萨六度四摄,他圆圆满满做到。一生当中表现的是敬业,他的事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从示现成佛到离去这个世间,四十九年当中没有一天休息,天天在教化众生,天天讲经说法,这是「正勤」,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的。所以学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每天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形像,看到了,要向他学习。学不到,要生惭愧心,要认真努力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这一段的意思还没有讲尽,今天只说个断恶,后面两条是修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09集
下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07集

 The Discourse On The Ten Wholesome..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三)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五)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六)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七)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缘起 开篇的话——为什么要学习《十善业道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1 序分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2 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3 关于业力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4 五趣唯心造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5 透视“心”与“物”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6 业力、因果与命运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1 佛菩萨为何具有庄严相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2 了达因果才能正确规划人生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