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点击:1993]   [手机版]
背景色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六集)  2001/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1-0006

  请掀开讲义,我们从第二页最后的五行看起,一直看到第三页前面的八行,也就是第四这一段,发菩提心,这一段已经讲过了,我们再做一个总结。「发菩提心」,在《起信论》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都给我们说三种心,《起信论》说「直心、深心、大悲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的三心:「第一是至诚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经跟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容易懂。论里面讲的直心,就是经上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才叫至,否则的话有很多人误会,我的心很直,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跟《起信论》上讲的直心完全不相同。我们用经来解释论,「至诚」,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读书笔记》里面讲得好,他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说法跟佛经里面讲的意思相同。什么叫「诚」?没有一个妄念。有念都是妄念,一个妄念没有,心才叫诚。而且诚到极处,至诚心,这就是真心。能现虚空法界国土众生现象的这个心,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不能够误会!什么叫「深心」?深心比较好懂,因为菩提心,直心是菩提心的体,深心跟大悲心都是菩提心的起用、作用。真心的起用,这不是妄心,绝对不落在八识五十一心所里头。所谓深心,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德相,究竟圆满的德能相好,这是真心起作用。我们在哪里看到?极乐世界看到了、华藏世界看到了,真心起作用。后面一个「大悲心」,经里面讲的回向发愿心,这也是真心起作用。真心起的作用是度化一切苦难众生的作用,这是菩萨慈悲到了极处。虽然证得圆满的佛果,他并不住在佛国上,什么地方众生有苦难,需要帮助,他立刻就去,随类化身,应机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叫大悲心,这叫回向发愿心。经跟论都说三条,讲三心。

  一般教下常说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也就是菩提心。第一个度众生,我们看这一段里面讲的发菩提心,讲了十一条,前面五条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把这一愿开做五条,这五条要是在三心里面讲,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所讲的大悲心。本经讲得详细,说了五条,我们合起来看就晓得。第三页第二句,就是第六条:「舍离执著障碍法故,发无著心。」第六条,第七、第八、第九。第六这一条,四弘誓愿里面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放下一切分别执著,烦恼就断了。第七、第八这两条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断烦恼跟学法门,在三心里面都是属於深心,论里头讲深心,经上也讲深心,名义完全相同。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深心、深心是什么意思,这地方讲得好。这地方讲了三句,六、七、八,也就是四弘誓愿当中的两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两愿合起来是「深心」。所以,四弘誓愿是菩提心。

  末后这三条,第九、第十、第十一,这三条在四弘誓愿里面,就是第四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什么是「佛道」?头一个,你要成就「妙色身」。成就妙色身是什么意思?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一切人事物无一不妙,你就接近了。这还不行,还得要看一切法,一切法也妙,这一切法是佛法跟世间法,无法不妙。在佛教,特别是大乘圆教里面所说的,所谓「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他为什么无法不圆?「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前面的「身妙」,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物质,所有一切的物相无一不妙。第二,第十句叫你观法。第三,就是最后一句第十一句,教你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三句合起来,「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的第四愿,三心里面讲的至诚心,讲的直心,就这三条。

  所以,佛说法没有定法可说,看对什么人,对什么样的根机。说「三心」是略说,是从纲领上讲的。说「四弘」还是菩提心,是教导所有弟子们,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教导他们修学的纲领。这地方对法身菩萨说的,说得细,说了十一句。我们这几天把它讲下来了,这十一句还是一个纲领,细说每一句意思都无有穷尽、无有边际。我们要怎样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叫真修行。如果你学了,你也听懂了,甚至於你也会说了;但是你没有落实到生活里面,你只有信、只有解,没有行。没有行,当然就没有证,你不得受用,佛菩萨教诲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真实利益如何才能得到?一定要行,用现在的话说,一定要落实,字字句句你都要做到,这才会有真正的受用。这受用才真正能够改变你自己的命运,这是我们讲得最通俗,大家最关心的,「改变自己命运」。世间人对这句话很爱听,哪个不想把自己的命改好,把自己的运改好?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佛菩萨的教诲你统统能做到,你就能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一定要真干,唯有真干,你才能得真智慧。为什么?行能帮助解,解又能帮助行,解跟行永远互相帮助,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这两个字不能偏,偏在一边,都不能成就。这个话,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头讲的,他老人家讲得好:「有解无行」,你就堕在邪见里头,你没有智慧;「有行无解」,你堕在无明里头。这两个你只要搞一边,你不是邪见就是落在无明。命运转不过来,我们看到很多很多,古时候有,现在更多。他命运转不过来,不是佛法不灵,是他学错了,他没有学到。

  如果学得没有错,没有错,那是佛在经上真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个话一点不假,一切经论里面,句子相同的这么一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相信学佛的同修学上几年,这句话一定很熟悉,为什么?每部经里头都重复很多遍。《金刚经》不长,只有五千字,这句话重复了十几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千叮咛万嘱咐!夏莲居老居士高明,他把这句话变成两个字:「真干!」我们现在一般人讲落实,你学了要真干才行。「受持」就是你接受了。佛在经上讲的,你接受了,你接受佛所讲的道理,你接受佛所讲的方法,你接受佛所说的境界,你接受了。「持」是什么?接受之后永远保持,不可以失掉。怎么永远保持?那就是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常念」,心里常常念著;「思惟」,常常想著;「观察」,常常落实,常常要做到,这叫受持,永远不失去。

  「读诵」,每天还要温习,看著经本叫读,不看经本叫诵,诵是背诵。经念得再熟,背得再熟,最好每天还看著经本念。为什么?看著经本意志容易集中,容易有悟处。会背了,背得很熟了,背是能帮助你记忆,悟比较上差一点,也能够开悟。但是对著经本去读的时候容易开悟,因为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智慧的符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教我们读诵,天天要读诵,读诵就是定课,一般人讲的早晚课。

  后面还有「为人演说」,不是为自己,为别人。「演」是什么意思?我把经典的道理、方法、境界做出来给你看,这叫演、表演。做出来给你看,帮助别人,利益众生。「说」,给你说明。讲经说法是为你说,演是做出来表演给你看。释迦牟尼佛他说这一句话,他这一句话真兑现了。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读到「八相成道」,那是做出来给我们看的。他生长在王宫,父亲是国王,他的身分是王太子,世间人所追求的荣华富贵。他的荣华富贵圆圆满满的得到了,得到之后,这都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他把它完全抛弃。这个表演告诉我们,荣华富贵不能解决问题,荣华富贵不是人生的目的。他要不这样子表演给我们看,他天天讲给我们听,我们会有疑惑,疑是菩萨修行证果最大的障碍。我们会问:「你教我们放下,你为什么没有放下?」我们怎么能相信他?这一表演,我们就会认真去思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但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不是我们人生必需的,而且对人生目的还有严重的障碍。我们怎么会晓得?我们经过他的表演,再通过他的言论教导,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我们是中下根人,上根人佛一表演他就觉悟了,一看就明白,不要说了。我们通过他的表演,又听到他的言说,这才觉悟,还不是一下就觉悟,搞了这么多年才觉悟,在中下根里头还不算是上乘的,中中、中下的,我们是这程度。但是觉悟就好,就怕是不能觉悟,觉悟就好。觉悟是什么?找到我们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求智、求觉。

  佛给我们立的一个人生目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可以翻成中文的,古来祖师大德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释迦牟尼佛说这一句,这是人生的目的,一切佛弟子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简单讲,人生的目的在求觉。觉一定有智慧,没有智慧你不会觉。「佛」就包含了三种智、三种觉。佛的意思不翻,是为什么?含多义不翻。在我们中国找不到一个字,包括这么多意思,所以没有法子翻。不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没有太多的意思,很好翻,那叫做尊重不翻。三种智,前面跟诸位说过,「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种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证得一切智,自觉,三种觉他得一个;菩萨证得道种智,自觉又觉他,但是他不圆满;到如来果地上,证得一切种智,自度度他都圆满,这叫佛。

  我们不学佛,哪里知道人生的目的,糊里糊涂过一辈子,永远在六道里头流转,这多可怜!所以六道头出头没,无有出期。谁能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除佛之外,没有人能帮助。再跟诸位说,佛是聪明人,绝顶聪明智慧,他办事真的是我们中国谚语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才得真自在,绝不愿意多事。他为什么到世间来?世间有一等人有这愿望,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想脱离六道轮回,但是没有方法,研究不出理论,想不出办法。佛看到这样的人,这就是他的缘成熟了,他有愿望,佛就来了。世间人虽有愿望,但是没有办法,佛这是大慈大悲,就到世间来应化,把道理给我们说清楚。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不但把六道轮回给我们说出来,六道轮回之外,还有四圣法界,还有一真法界,这些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

  六道、十法界什么原因形成的?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统统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让我们生大欢喜心,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能得真实的利益?「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人,这个人必定得殊胜不思议的功德利益。如果我们疏忽了,学佛,佛法不错,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高谈阔论,说得天花乱坠,「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没做到,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过去常说的,你这一生「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你所学的,跟你的果报不相干。李老师这话是真话。所以我们想到,佛为什么这一句话千叮咛万嘱咐,你这一生能不能离苦得乐,能不能破迷开悟,关键就在这一句,太重要了。所以不厌其烦,千万次的反覆,目的加深我们的印象。我们这部经从头到尾读下去,凡夫常有毛病,读前面不知道后面,读到后面,前面忘光了,没有印象。但是重复很多遍的,印象深刻,再想一想,总会想到几句,这几句他反覆的遍数多了,我们记忆就深刻。凡是多次反覆,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一切经合起来看,你就看到重要的句子,反覆的次数太多了,这叫苦口婆心。

  这与我们中国文人的习气恰恰相反,中国文人讲求的决不可以雷同、决不能重复,重复文章就糟蹋了,不是好文章。佛经里头不怕重复,所以佛经不是文学,是教训,他的性质实在讲,就像《了凡四训》的性质一样。《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写了四篇文章,教导他的后代子孙。佛所讲的经论不是做文章,他是教导子弟,怎样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超凡入圣,目的在此地。於是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佛对我们的恩德多大,超过父母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报父母恩,要报家亲眷属恩,除了认真学佛之外;我们心里是想报,没有能力去报,没有智慧去报,唯有学了佛,自己真的开悟,有智慧,有能力,就像诸佛菩萨一样。

  我们家亲眷属,这一生的我们记得,前生的不记得了,前生还有前生,无量劫中我们都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我们得这身体都有父母,父母都曾经关怀我们、爱护我们、照顾我们、教导我们。我们这一生投胎到世间来,过去生的事情忘掉了,叫隔阴之迷。如果我们依照佛法的修学,真的转迷为悟,过去无量劫中的事情,我们都会想起来,我们的悟门开了,没有堵塞了,前世的事情,再前世的事情,无量劫前的事情,都会想起来。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亲眷属,现在在哪里?你仔细一看,都认出来了。这时候你去帮助他,他就很欢喜接受。为什么?过去生中跟你有缘。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的人是什么?你跟他讲,他不生欢喜心,他不接受;有缘的人,你跟他讲,你做这种种示现,他看了欢喜,你给他讲,他听了欢喜。凡是这类的人,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佛菩萨知道,过去生中跟你一定有关系。我们从街上走过,有人看到你,跟你点头笑笑。陌生人,跟他也不认识,他为什么不跟别人打招呼,点头笑笑,为什么对你点头笑笑?过去生中有缘、善缘。也可能遇到无缘无故他给你瞪眼睛,给你颜色很不好看,过去生中跟他有过节、有恶缘,都是有缘。

  每一位同修,你自己冷静去想一想:你在这一生中,有没有常常遇到这些事情?然后才晓得,佛在经上讲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管是善缘恶缘,总而言之,有缘就能够接受我们帮助,没有缘,非常冷漠,我们想帮助他帮不上,他不接受。所以「佛不度无缘人」,这句话绝对不是消极。有很多人说,佛的爱心不够,比不上孔老夫子。孔老夫子有教无类,换句话说,无条件的。释迦牟尼佛是有条件的,要跟他有缘,没有缘他就不度,释迦比不上孔子。这观念错误,他不晓得「缘」字是什么意思,他没有搞清楚。缘字意思搞清楚了,释迦如是,孔老夫子也如是。佛度众生跟孔子一样有教无类,所有宗教创教的这些圣人,要用佛法来讲,统统具足菩提心,都是有教无类的。不分国籍,不分族类,不分文化,也不分宗教,这就叫有教无类。完全是平等的教学,决没有厚此薄彼,平等的教学,清净的教学,清净教学用现在的话来说,义务的教育。

  释迦牟尼佛一生认真负责的教化众生,没有收一个人的学费,孔老夫子的教学还收一点学费。释迦牟尼佛完全不收学费,他的生活是每天到外面托钵,接受供养。佛只有四桩事情:一天吃一餐饭,这一餐饭托钵接受人供养;衣服破了,不能用了,有人送一件衣给他、供养他,可以接受;第三个卧具,晚上睡觉,睡觉都睡在草地上,树下一宿。地上铺一个被单,被单现在佛门里叫具,拿来拜佛铺在拜垫上用的,其实它不是铺拜垫的,它是晚上铺在地下睡觉的。盖什么?盖衣,白天衣搭在身上,晚上衣可以做被子盖。因为佛出生在现在的尼泊尔,我们晓得那里属於热带,所以他有三衣就够了。晚上睡觉三衣盖在身上足够保暖,这叫卧具;第四个接受供养的,出家人当中也没有办法避免生病,生病的时候接受供养医药。所以接受供养只限於这四桩事情,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除了这四桩之外不接受。所以他是义务教学,非常难得,我们一定要从这些地方把他认识清楚。佛表演给我们看,真正是万缘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慈悲。无论在生活、在工作,佛的工作就是教学,待人接物充满了智慧,十善圆满,决定没有贪瞋痴慢。

  这地方十一句说得详细,「大悲心、大慈心、安乐众生心、饶益众生心、哀愍众生心、无著心、广大心、无边心、无垢心、清净心、大智心。」没有一样不具足,这样的生活多圆满。所以我们常讲,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是有名无实,佛表现的生活,那真善美慧全部落实了,这是佛表演给我们看的。佛的表演淋漓尽致,但是中下根性的人看不出来,上上根的人看出来了,毕竟是少数。我们在金刚般若会上看到须菩提尊者跟我们表演的,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很久,这些常随众,经上常讲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释迦牟尼佛开始讲经说法的时候,他们就统统皈依了,做佛的学生。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讲《阿含经》讲了十二年,讲「方等」讲了八年,讲「般若」讲二十二年,《金刚般若》是在般若的大概是中间时期讲的。由此可知,须菩提尊者亲近释迦牟尼佛至少二十年以上,这可以肯定的。二十年以上,在《金刚般若》他才看出释迦牟尼佛生活表演的妙处,才看到了,赞叹希有世尊!天天看他这样子,没有看出来,这一天忽然看出来,这才称赞,希有世尊!希有世尊!看了二十多年,天天看,这才看出门道出来。因此,那不说怎么行?所以表演,表演还得要说。

  现在表演要表演得很明显,不能含蓄,含蓄人家一辈子也没看出来,要做得很明显。做得明显是什么?他悟是很难,让他觉得奇怪,奇怪他就来发问,发问你就好给他解释,他不发问,你给他讲,他未必能听得懂,他未必肯专心听。他要提出问题来了,你给他解答,他会专心。为什么?他所需要的。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他发问,引导他发问,我们就要做种种表演,用表演引发他发问,然后你再详细给他解释,这都是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帮助众生觉悟的方法。方法太多了,无有穷尽,我们自己要会灵活的运用。像现在一般也有常常来问的,问出家人为什么要剃头?我都碰到过这问题,我们这是表演。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头上烧香疤?他们不懂,他说戒疤,那不是戒,戒哪有疤?这是燃香。出家人为什么要穿古装?为什么不穿现在的服装?都会引起一般人好奇,特别是年轻人。他来问,你来解答,他印象深刻,比一般讲演他来听,那不一样。末后总结:

  【发如是等种种心故,是名菩萨发菩提心。】

  这一句是总结。我们今天用这一堂的时间,把三心、四愿,三心,《起信论》的三心、《观经》的三心合起来跟大家一解释,你就明白了。佛法里有开有合,有细说,有仅说纲领,无非是教我们明了,明了之后,我们要想到如何落实。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七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五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一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