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点击:4031]   [手机版]
背景色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集)  2010/4/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解》第一面倒数第二行。
  我们从「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净宗大德常称为净土第一经者也」。这一句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这是老居士无尽的慈悲,真实的智慧,在一开端,这第一个小段,就把这一部稀有的经典介绍给我们。我们有幸在这一生当中能听到、能读到,能依教奉行,我们可以这么说法,像彭际清所说的,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这一天太难得!说「一日」好,我们能把这一天抓紧,这一天不但是永远脱离六道轮回,给诸位说,永远脱离十法界。脱离六道轮回,脱离不了十法界,脱离十法界还相当难度;这个法门得到之后,脱离十法界了。这里说是「净土群经之首要」,我的看法,不仅是净土,是一大藏经群经的首要。诸位都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部的首要,不长,二百六十个字。佛说《大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讲什么?就是《心经》,展开来就是六百卷《大般若》,归纳起来就这二百六十个字,不增不减。可是我们净土宗也有心经,那心经是什么?净土五经里面最后的,这是印光大师把它拈出来,放在净土四经后面,就成净土五经。这个举止我看到了无比的惊讶,实实在在了不起,那就是《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多少?比《般若心经》还少,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有二百六十个字,这是二百四十四个字,它是净宗的心经。净宗是一大藏教的首要,换句话说,「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就可以圆摄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无量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圆通章」上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成功了,就圆满了。这是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我们这一生能遇到,无比的庆幸,要抓住,如果不抓住太可惜,你在六道轮回里哪一天才能遇到这个东西?
  我们再往下看,「至於《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者,乃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广撷精要,圆摄众妙,汇成今经,现推为《无量寿经》之善本者也。」这桩事情不容易。黄念祖老居士的老师就是夏莲居,他生长在佛法家庭,他的舅舅是梅光羲居士。在那个时代,佛门里有句话说「南梅北夏」,这是在家学佛的,南方第一个人梅光羲,北方第一个人夏莲居,南梅北夏,这两位大德。他们两个是多少年的同事,同参道友,关系非常密切。黄念祖这个外甥就送到夏老那边去,跟夏老学佛,跟了二十多年,是夏老的传人,传法的弟子,我们佛门说法子。这部经就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依据现在《大藏经》里收藏著五种原译本,汉、魏、吴、唐、宋。这是朝代,这个魏就是三国时代的曹魏,吴也是三国,这是三国时代的,魏、吴都是三国时代的,唐、宋,一共是五种译本,这个翻译后面会说到。五种原本,在现在印刷术发达,不难找到。不要说是古时候,我学佛那个时代,六十年前,六十年前印刷还是用铅字排版,算是很进步了,比不上现在的照相,这太方便了,在那个时候书籍也相当不容易找到,这五种本子很难找到。最常见的就是吴译的,康僧铠,《无量寿经》只有这一种本子在外面流通可以看得到,其他的四种本子都很少流通。我们很难看到五种原译本,除非到《大藏经》里面去找,没有单行本流通。根据古大德他们告诉我们,这五种经本里面出入很大,有些这个经上说到,那一种译本上没有。所以古大德根据这个事实真相判断,应当是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才会有这种情形。如果是一次宣讲,翻译的人再多,总是大同小异,不会有很大出入。这个推断非常合乎逻辑,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多次宣讲,那就是显示出这个法门的重要。真的,特别是末法时期,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能得度,可以说就是这个法门。我们可以说从黄念祖以后,黄老是念佛往生的,他在病重的时候托朋友告诉我,他每天念佛十四万声,念佛走的;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没有修密法,他念佛走的。夏莲居老居士也是显密圆融,最后往生也是念佛走的。这都是做给我们看的。
  后面这两句八个字,简单介绍这个会集本的优点。「广撷精要」,五种原译本里面的精华,最重要的开示,全都在这个会集本里头。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夏老为我们做这个工作。「圆摄众妙」,圆是圆满,五种原译本里面最精妙的理、事,都会在这部经里头。「现推为《无量寿经》之善本者也」,谁推的?夏莲居老居士很谦虚,当然自己不好意思说。确确实实比过去三种会译本好,这三种会译本都有瑕疵,这个地方挑不出毛病,这个难得。第一个推崇的,是慧明老法师,夏莲居的皈依师,这是出家人,也是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一位老法师;居士里面第一个推崇的,梅光羲梅大士。这个本子传到台湾,也是一个老居士从山东到台湾带来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诸位都看到,现在印的本子都附在后面。我们李老师一看,这是他老师写的,他老师介绍的,无比的欢喜。那时候李老师才六十多岁,大概六十五岁左右的样子,看到这个本子,在台中就讲了一遍。这本子刚刚会集出来,才流通出来,印的数量不多,大概只印了三千本,分量不多。看到之后,当然没有人给它做注解,以后只听说慈舟法师,是个学律宗的长老,这都是民国初年的佛门的大德,在山东用这个本子讲过一次,还做过科判。这份科判,黄老居士用影印本送了一本给我,我根据他这个科判再做一个很详细的科判,我有个科会。这是受到这么多人推崇。李老师讲这部经,自己用眉注,他的东西我能看得懂,他把段落勾出来,每个段落的大意,那就是科题,都标示出来。所以我最早在美国讲这部经,是依李老师的眉注。好像讲过二遍或三遍,然后才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他把他这个注解送给我。送给我,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是油印的本子,纸张印刷,里面的字都模模糊糊的,那样的一个本子。那个时候黄老回到北京,我就托人向他老人家请教,这个本子有没有版权,如果有版权,我们得尊重他,要是没有版权,我就准备在台湾把它印成书正式流通。他回覆我,没有版权,还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要我给它题字。所以我们第一次在台湾印了一万册,这个本子在海外就流通了。
  「净宗学会」是夏老提出来的。佛法要在现代这个社会弘扬,必须要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过去,在古时候,佛家道场都叫寺院庵堂,用这个名称,现在人看到这个名字就认为它是宗教,它是迷信。所以夏老提出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很有道理,我听了之后欢喜,非常赞成。他说我们大众在一起修行的道场,应该称「学会」,净土宗,「净宗学会」,华严宗称「华严学会」,「天台学会」,用学会。教学的机构用「学院」,这个好!人家一看这是个教育机构,不至於跟迷信去挂钩,这个提议非常好。可是提出来之后,在国内从来没有设立过,没有正式成立过,所以念公就嘱咐我,在海外成立,你在各地方讲经弘法,希望各地都能够成立净宗学会这个部门。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温哥华成立的,「加拿大净宗学会」,现在还有;第二个学会是「美国净宗学会」,在加州圣荷西桑尼维尔成立的,现在还在,杨一华居士主持。以后我在美国跟加拿大总共成立三十多个会,可能现在还有存在的,也有的就没有了,应该现在美加十几个会我想是有的。成立最多的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不大,现在恐怕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将近有两百个,这是最多的。其他到欧洲,欧洲我晓得有些主要的国家几乎都有,像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都有。在澳洲,澳洲好像有十几个。净宗学会它的性质,实际上跟从前莲社没有两样,只是招牌换个名字。这个学会没有组织,没有统辖,所以他们的人事、经济、行政完全独立。凡是净宗学会,我们都是同道、同门的友谊,是友谊的关系,大型的活动,邀请的时候我们都会支持,互相支持、互助合作。不像一般的教会,它有总会、分会,我们没有,我们没有哪个会是总会,哪个会是分会,没有,每个会都是一样大,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学,释迦牟尼佛没有搞组织,甚至於就是一个学校,他们也没有分班级。这种精神好,这真正叫清净平等觉,我们应该把它永远保持下来发扬光大,与性德完全相应。这是附带说这些老人对我们后世的垂爱,教导我们在这个时代应该怎么做法。
  印光大师讲得更好,印祖说,在末法时期,也正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道场不要太大,同学不要太多,他给我们讲,同学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人。真的,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好,开销小,二、三个有力量的护法就能够照顾到。修行人首先的条件是身安则道隆,你要身心安稳,那么你一切都要简化,要简单,不求人、不怕苦,这是佛教给我们两个条件。释迦牟尼佛临走的时候告诉往后的弟子,第一个要持戒,以戒为师,第二个以苦为师;你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你什么都得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两句话的开示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有没有做到?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清末民初的人都能做到,现在人为什么不能做到?我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我们佛门的佛友,在家,十善业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我们感到很遗憾。我们追问,为什么?追到最后把根源找到了,教育。
  清末民初那个时候,就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传统文化虽然衰了,讲的人少了,还是有人讲,还是有人在做,还有根!也就是说,家教还没有完全断绝,中国的家教是私塾的教育。我们家乡是个古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桐城派就在我们家乡这个地区,明清两代出了很多人才。农村里面,村庄里头小孩都念书,几乎没有不念书的小孩,学校在祠堂里面。他有这个底子,所以他从小学到规矩,读了些古书,有根,有儒的根,有道的根,道就是《太上感应篇》。道家最普遍的道场就是城隍庙,城隍庙是道教的道场,这里面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十王殿,十殿阎王,教什么?教因果。农村里面的妇女,一年到城隍庙烧香总得有个四、五次。我小时候跟著我母亲,那时候很小,五、六岁,上城隍庙烧香,父母就机会教育,告诉我们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不能够犯罪。犯罪,你看那个刑罚,刀山、油鼎;妄语,拔舌。这个印象很深,你一生都不会忘记。长大了,起心动念会想到城隍庙,你有的事情不敢做。中国古人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这种教育,产生很大的效果,遇到事情,你想想这个事情该不该做,后头还有什么样的因果,就害怕了。所以学佛,三皈、五戒、十善很容易接受,很容易做到!现在为什么这么难?就是传统基础的教育、扎根的教育丢掉了。这是我们跟日本人八年抗战抗掉的,我觉得这是无比的损失。到以后我们渐渐接触到佛法,就又回到传统文化里面来,儒释道三家关系非常密切,永远没有办法分开的。接触到之后明白了,真好!在全世界找不到。你学了之后,你才真正爱护这个国家,真正爱这个民族,全世界再找不到。
  外国人比我们好的地方,孙中山先生讲得很清楚,他说只有科学技术、机器,他们发明一些机器比我们强,除这两样之外,哪一样都赶不上我们中国。我们听到这些话完全肯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走了许多国家,跟这些外国人交往,知己知彼,他的优点我们晓得,他的缺点我们也晓得;我们中国人的缺点他知道,优点他不知道。除了少数研究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国历史的,他们懂得,他懂得,没有不佩服,这是人性,他佩服。像汤恩比这一类的学者,明明白白的就能说得出来,「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英国人讲的。真的,一点都不假。我参加十几次联合国主导的和平会议,现在国际社会麻烦大了,几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怎么办?所以我在剑桥讲演的时候,我就问同学们,这是你们英国人说的,儒家的东西、大乘佛法真能解决问题吗?同学们对著我笑,没有一个说话的。我又问,难道汤恩比博士说错了吗?也没有人说话。最后我说我的看法,我说汤恩比的话没说错,大概是我们把它解读错了。为什么?我讲话对象都是汉学系的学生,都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得很认真,我们不能不佩服。很多学生《论语》能够背,我《论语》还背不出来,还不如他。他们拿著儒家经典写博士论文,拿著佛经写博士论文,其中有一个告诉我,他写博士论文用《无量寿经》。我说《无量寿经》有九个版本,你用哪个版本?他用夏莲居的会集本,跟我们学的是一个本子。我说我们今天提到孔孟,你马上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想到那些;讲到大乘佛学,一定想到《华严》、《法华》、《般若》这些大乘经典,这都是你们很熟悉的,能解决现在社会问题吗?没人敢讲话。我就告诉他,这是个误会。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你们都想到代表性的典籍,这是没错,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儒家代表,《华严》、《法华》、般若、法相,这是大乘佛法的代表,没错。但是这是花果,多美,多好看,花果从哪里来的?树枝条上长的。树枝条从哪来的?枝条它有根本,根本是什么?佛法的根本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不长,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十善业道」好比是大地,树木花卉都是从地上生的,这才把根找到;佛用这个做比喻,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从这个大地生的,根找到了。孔孟的根是什么?孔孟的根就是《弟子规》。道的根就是《太上感应篇》。这三样东西没有人想到。这个东西能生四书五经、十三经,能生一切大乘法,它从这里生的,你把这个东西找到,从这里学起,下功夫,这就行了,真有救。救今天的社会,这三个根就管用。
  今天,我们想到灾难很多,佛在经论里教给我们,如果这个地方有一个道场,真的道场,不是假的,真道场是什么?叫「六和敬」。你看我们在受持三皈的时候,「皈依僧,众中尊」,要去念这个誓词,这句话什么意思?僧是僧团,是个团体。什么样的团体叫僧团?僧团不一定是出家人,这一点大家学佛一定要搞清楚。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都修六和敬,就叫僧团,它叫「和合众」。众是四个人以上,我们中国三个人称众,佛法里四个人,四个人叫一众。这四个人,如果你是家庭,你家庭有四个人,家庭里面修六和敬,你这个家庭就是僧团。这个僧团产生什么效果?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有这个团体在,这个地方没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僧,不是指出家人,诸位要知道,出家在家都一样,四个同修在一起修行。什么叫六和敬?我们这外面也挂著的,十楼挂著,你们进去就看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六条。这六条要怎么样才具体落实?给诸位说,落实三个根就落实了。如果我们这个小团体里,《弟子规》落实了,《感应篇》落实了,十善业落实了,这就是和合僧团。这个小团体,人数是四个人以上,多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在这一个道场修行,这个道场就是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保佑。这样的道场有没有?我学佛五十九年了,没看见一个。不但没看见,听也没听说过,我只听说过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天天都吵架,悲哀!现在灾难这么多,出现一个这样的僧团,香港有这么一个僧团出现,香港这个地区灾难就没有了。你们肯不肯发心?我们来提议,真正发心的来报名、来签字。先要好好想一想,得真干,不真干,别开玩笑,开玩笑罪过很重。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从自己做起,从本身做起,从我们这个小道场做起。对别人的道场尊重,决定不批评,决定不干涉,决定不说别人是非,一切从自己做起,从我们小道场做起。看看我们小道场人有没有签名的?有没有发心真干的?灾难这么多,怎么样救香港地区?香港没有灾难,我就相信中国沿海就没有灾难,向外面,从日本、韩国到台湾、菲律宾,下面到越南,这个地区都不会有灾难,你说这个功德多大。全在自己肯不肯发心,肯不肯真干!夏莲居老居士一生,常常讲这两个字,「真干」。
  真正把三个根落实了,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依照《无量寿经》讲的方法认真修行,没有一个不生净土,生净土就是一生成佛;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就成佛,你功德就圆满了。可是你要记住,真正想圆满,那三个根很重要。三个根好像没有,听说也往生了,有人告诉我。有没有这个情形?有。但是他那三个根不明显,有没有?他肯定有,他要没有他怎么能往生,哪有这个道理?说一个老太婆念佛往生了,一生也没有学过佛,也没有学过道,也没有学过儒,她什么都不懂。你拿《弟子规》这个标准去看看她,她有犯哪一条?你认真一检查,她哪一条都没犯,她没学过。十善业没学过,这人真的是个善人,她具足了。你细心去观察才能发现,那往生的人,念佛往生的人,不管他有学没有学、认识字不认识字,他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真正是个善人,他才能往生。心行不善,心机很多,这种人很难往生。为什么?你不能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那个地方你还动心机,那怎么可以?你的起心动念佛菩萨知道,诸上善人各个都知道。真的吗?真的,《还源观》上就是这样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心里才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周遍法界。它的速度太快,它称性的,这我们自己不知道。无论什么念头,只要念头一起,三种周遍。第一个是这个信息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一念之间就三种周遍。周遍的范围你无法想像,我们中国人有两句话形容得非常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很多人听得耳熟,也都能讲,实际上它的意义很难说得清楚。其大无外,没边际,其小无内难懂,《华严经》上讲得好,怎么叫无内?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什么样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大。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并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一样的,没有大小!微尘里面那个世界里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叫其小无内。你去追,找得到底吗?找不到。不思议的境界!佛不打妄语,为什么?你见性你就见到,你就明白了;你没有见性,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不是思惟能够达到的,所以叫不可思议,不能够思,不能去想它,你也没有办法去议论它,称性的。哪一样东西不称性?样样都称性,只是我们迷而不觉。
  这里讲的善本,善本的标准,就是这个本子没有错字。书上最怕的是错字,这个本子里头没有错字,那就是善本。义理没有欠缺,体系完整的,方法精细,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行,你能得真实利益。真实利益里头最重要的,你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契入境界,这叫究竟了义。契入境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证果,成佛了,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往下面看,「《无量寿经》乃净宗之总纲。」纲是纲领,总纲领,所以它称为净宗第一经。净宗的经不多,所有的宗派,只有净土宗的经典最少,它只有三部经、一部论,这是早年的。三部经,第一个是《无量寿经》,第二个是《观无量寿佛经》,叫《十六观经》,第三个是《阿弥陀经》,分量都很少;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三经一论。那个一论,是天亲菩萨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得报告,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现在呢?现在是五经一论,五经从哪来的?三经是佛说的,五经是咸丰年间,清朝,咸丰的妃子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讲咸丰知道的人不多,讲慈禧太后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年间有个居士魏默深,后头都有介绍,魏默深。这个老居士也很了不起,他把《华严经》最后的一卷,不是一品,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这一卷,《华严经》最后这一卷,是一品里头的一章,他把这个抽出来附在净土三经后面,成为净土四经。所以,诸位要是在以后看到佛门里净土四经,你就晓得那是魏默深加了一个。加得好!为什么加得好?在《无量寿经》上,特别是夏老的会集本,我们看到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那就是那一章。确实,《华严》最后是归净土、归《无量寿》,所以他那一篇附出来附得太好了。这是净土四经。
  五经是印光大师,这是近代的,印光大师去我们不远,他民国二十多年才往生的,抗战期间往生的。他老人家把《楞严经》里「二十五圆通章」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一小段的经文,把它放在净土四经后面,变成净土五经。这个做法不可思议!净土还需不需要其他经典?不需要,到这就圆满了。为什么?那二百四十四个字,我跟诸位说那是净土宗的心经,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也就是善导大师他老人家常常讲的,「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印光大师这个做法,让我们对善导大师说的这句话完全明白了。一切诸佛应化在十法界,在一切诸佛刹土的十法界普度众生,第一个方法是什么?就是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了不起的法门!极简单、容易、稳当,什么人都能修,各个都能成就,善导大师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
  为什么修净土的人这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跟善导大师的话有没有矛盾?给诸位说,没有。那是什么原因?你不是如理如法的修行,过在你,不在法门,不在经典;你要是如理如法的修,真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不漏。《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什么?福德是什么?因缘是什么?因缘我们今天具足了,得人身是因缘,遇佛法是因缘,遇大乘是因缘,遇《华严》、遇净土这是了不起的因缘,缘具足。问题在哪里?善根、福德。善根是什么?信解。你是不是真信?你对这里头还有没有问题?如果还有怀疑,你的善根有问题。你对净宗的道理明不明了?没有透彻明了,明了是帮助你信。你所以有怀疑,你了解得不够透彻,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怀疑了,那你信解有了,信解是善根。福德是什么?真干!真干的人有福德。你不是真干,你对这个世间还放不下、还有留恋,那就完了,你就很难成就。所以,经没有毛病,理论、方法都没有毛病,毛病出在自己烦恼习气,这个东西要放下,你就决定在这一生取得净土。
  下面,念老引用彭绍升,就是彭际清,「我国清代彭绍升居士赞曰,《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无量寿经》,「如来」是十方明心见性的人,诸佛如来,称性之谈,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字字句句都是圆满的,称它作圆教。一切诸佛如来的自性,跟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到自性,常常用海做比喻,性海。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众生,就像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一样,水泡从哪里起的?从海起的。水泡跟水泡,如果水泡没有破裂,好像互相对立的,这是一个,那是一个;水泡破了之后,全是大海。聪明的人不必等它破,全是海水,每个水泡都是海水,海水就是自性。所以,经教里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个心,一个智慧,「力无畏亦然」,没有一样不相同,为什么?你离不开自性。这句话说的,把诸法实相一语道破,我们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一体,一个自性,你说这关系多亲密。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迷悟不同。悟了知道我们是一体,比一家人还亲,一体;迷了的时候才分自分他,才有分别、才有执著,才造业,才找了一些冤枉的果报。在六道轮回是冤枉,梦中境界,它不是真的;真正参透了,那个梦也没有离开自性。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离自性,都是自性现的。
  所以他说,「众生本具之化仪」,仪就是今天讲的方式、形式。我们今天教导学生,用什么样的形式,现在我们晓得,对小孩、幼童,我们办幼稚园、办幼儿园、办小学,随著他的年龄,再办中学、办大学,这就好像是方式,这叫化仪。除化仪之外,有「化法」,法是教学的方法。众生根性不一样,对不同的根性用什么方法来教他,所以佛家讲化仪、化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这些学生,在化仪方面,他首先,开悟之后,他讲阿含十二年,阿含就像佛教的小学。讲什么东西?讲人天法,讲你怎么样做人,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阿含经》里面这些教学的东西很多,在这个里头。到大乘的时候,逐渐跟你讨论宇宙人生,我们今天讲的哲学、科学,都讲到究竟圆满。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真讲清楚、讲明白了,实在不容易!到今天,这个世界上多少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都没有找到答案,都还是有些问题存在,唯独大乘佛法里头讲清楚、讲明白了,没有疑惑。
  所以我当年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哲学讲给我听,他告诉我,这是他的看法,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他的原话,他这么给我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把我引进佛门。还特别告诉我,这句话很重要,要不然我会迷惑,我会有怀疑,我要看看那些学佛人怎么学的,是不是真像方先生所说的?所以方先生这句话重要,他说「佛经哲学在经典,不在寺庙」,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不在寺庙?寺庙的人不学了。从前寺庙,古大德那真的是了不起,为什么?他真学。现在呢?现在寺庙出家人不学了,搞宗教。出家干什么?出家去跟鬼神打交道,搞超度、佛事、法会,搞这个。这个事情是不是要搞的?要。应该怎么搞?到鬼道里去搞,在人道里是教人。鬼道里有没有?有,佛菩萨在鬼道。你看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看放焰口,焰口对面的焦面大士那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现鬼身度鬼道。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现身在人间那就是教人的,怎么能用人身去教鬼,哪有这种道理?用鬼身也不能教人。
  所以,佛菩萨的应化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教他什么东西就教他什么东西。这个应该不是自己决定,是他的感,佛的应,自自然然感应道交。就跟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一样,我们用善心去感,你看回应是最美的结晶;我们用恶念去感,它回应的就是很难看的图案给你。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也是如此,众生起什么念头就感得他什么感应。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绝对没有什么想法、念法,他要有想法、念法他是凡夫,凡夫才有想法、才有念法,法身菩萨、见性的人决定没有,为什么?见性,头一个条件就要把起心动念断掉。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看法?没有了,那叫清净平等觉。所以众生是有心去感,佛无心来应,叫称性,自性它自然会有应的。所以,化仪、化法这个意思我们要懂。一般讲,我们在学习当中也常说,化恶为善,这是我们现在帮助别人,头一步教他、帮助他改过。这个化是变化气质,是教学里面从果上讲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让他变化气质。具体来说,把恶的念头、恶的言行变化成善念、善行,这我们教学成功了,这是第一步。更进一步的是化迷为悟,这才真正是佛法;化恶为善这是世间法,化迷为悟才能出世间,你真正觉悟。最后化凡成圣,一步一步的向上去提升。
  黄老居士这份资料可以说很用心,非常丰富,他尽心尽力去搜集。下面引用日本道隐法师,赞叹《无量寿经》为「如来兴世之正说」,兴是兴起,跟善导大师的话意思是相同的。善导大师是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就是这个兴,兴起,出现在世间,「唯说弥陀本愿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这个道隐,我没有查资料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因为日本净土宗是从善导大师那里传过去的,唐朝时候,日本许多的高僧在中国留学,那个时候善导大师在世。所以善导大师在日本很出名,在中国不出名,在日本很出名,日本有很多寺庙叫「善导寺」,你看到善导寺,那就是净土宗的。台北还有一个善导寺,是日本统治时代建立的,这是净土宗道场。所以,这句话也许是学善导大师的。他说「如来兴世之正说」,换句话说,佛说其他一切经,四十九年一切经都是旁边说的,这才是正宗,《无量寿经》是正宗,其他都是来帮助《无量寿经》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才是正说。所以隋唐大德,确确实实,我们在梅光羲大士的序文里看到,都认为,就是连《法华》、《华严》都是引导我们归向净土。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魏默深把《华严经》最后一卷附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有道理,没有话说,这个举动我们双手赞成,《华严》归《无量寿》。《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也是听文殊菩萨讲经她听懂了,她也是求生净土。这是千经万论,印光大师讲,处处指归。所以它是正说,这个说的确实是有根据的。
  「奇特最胜之妙典」,奇特,最胜是无比的殊胜,不是一切经能够相提并论的,包括《华严》、《法华》,虽然都是大乘,都是一乘经,哪有这个法门这么殊胜?「一乘究竟之极说」,这就说出它奇特在哪里,它最胜在哪里,它真的是一乘教,一乘教是一生成佛,讲到究竟圆满。「速疾」是快速。一般法门,宗派法门,修学都要很长的时间,唯独这个法门不需要很长时间。其他法门里面讲修行要无量劫,才能把烦恼习气淘汰尽,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烦恼不尽,你怎么能还源?妄尽才还源。《华严经》上讲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用这个名词,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这些名词在佛学大辞典都可以能查得到。淘汰尽了,见思烦恼断尽了,就证阿罗汉,超越六道。六道之外就是四圣法界,六道是个界限,六道里面叫内凡,这凡夫,六道以内的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他还是凡夫,他不是圣人。凡圣差别在哪里?一个是用真心,你就是圣人,用妄心是凡夫,妄心是用阿赖耶识。要晓得,四圣法界里面,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还有佛,上面还有佛,全用阿赖耶,所以他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但是人家虽然用妄心,这个妄心用得很正,很像真心。为什么用得很正、很像真心?都是学佛,把佛经上所讲的理论融归自己的心里面,阿赖耶里头,变成阿赖耶的种子;行为的时候,这些戒条一条一条都做得清清楚楚的,他都做得很好,非常像佛。所以四圣法界叫「相似即」,很像,做得很像,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没转识成智,他没转得过来。这就是《般若经》上给你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把经教里讲的都做到,做得那么好,你还是凡夫,你可以出离六道,出不了十法界;要想出十法界,要把这些东西都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舍掉,出十法界,这个要知道。
  所以,你看这个经多了不起,这个经修行的方法,头一个,它这经题上,前半段是果报,后半段是修因。前半段是「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大乘,德无量寿,相庄严。这是果上,一切众生皆有。我们怎样把它再找回来?「清净平等觉」,那是修德。我们修行修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从戒律里成就的,平等心是从禅定上成就的,觉是从菩提上成就的,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修「清净平等觉」,证「大乘无量寿庄严」,就在经题上。
  所以中国、外国这些祖师大德所说的话没错,讲得真好,「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这个「金」在佛经里用得很多,你要懂得它的意思。金是什么意思?金不变。金属都会氧化、都会变色,唯独黄金不变,它的好处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用金就是不变,金身永恒不坏,真身,取这个意思,并不是真的把它涂成金色。现在在寺院里,佛像都把它涂成金色,表法的,他真的是那个颜色吗?那个颜色也并不好看。要懂得它是表法的,永恒不变,这称性。这种身有没有?有,实报土就有,诸佛如来的实报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那个身相就永远不变。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胎生,不是从小孩慢慢长大,不是的,他是化生,到那个地方莲花化生。化的身像什么样子?跟阿弥陀佛样子差不多,那个地方是平等法。我们现在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画得特别大,菩萨画小一点,往生的又小一点,这个都不如法,一样大,哪有这么大大小小的!有大大小小的就不平等,一样大。永恒不变,他是化生。所以这些,你经教读多了慢慢就明白,就知道这里面真正的含义。
  为什么他不会变化?因为他没有念头,道理在此地。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相信。变化从哪里来的?变化是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实报庄严土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他已经转识为智,所以他就不变。你没有念头,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会变,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变?不会变了,永恒不变。西方极乐世界花草树木,花永远不会凋谢,永远不会变质,道理在此地。那个地方的居民还不是境随心转吗?那个地方的居民,一个个都是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妄想断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各个人都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是这么个道理。我们明白了,你就承认了,这事情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不变行不行?行,你不起心不动念就行,就是那个境界。做不到,因为念头太微细了。你看佛问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还不是讲给我们听的!我们凡夫一个念头起来,就是心有所念,我们一个念头起来,这一个念头里头多少细念组成这一个念头?佛问的是几念几相几识?弥勒菩萨回答的是一弹指,我们讲一念,一弹指,我们弹得快,我弹大概是四次,一秒钟,如果很快弹应该可以弹到五次,一秒钟能弹到五次。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弹指里头三百二十兆,我们一秒钟弹四次,就一千二百八十兆,如果弹五次,一千六百兆。这个念头太微细了,我们怎么能觉察?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就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形皆有识」,就是阿赖耶的转相。
  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晓得,自性里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它能现,能生能现,念头能变,就是识能变;没有识,那就是能现,能生能现。极乐世界是能生能现,它没有变,那边的人完全用的是真心,没有妄心,都是转识成智的,所以他们那个世界永恒不变。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都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学来的,这是我们的老家。这是不是到了究竟?没有,真正还源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里头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没有,那才叫回归自性。怎样才回归自性?因为实报土虽然妄想断了,妄想习气没断,因为有妄想习气,所以才有实报庄严土;妄想习气也断了,都没有了,实报土也没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佛经上没有说实报庄严土是例外,没有这个话说,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境界。真的境界是常寂光,就是惠能大师讲的那五句话,那五句话讲的是常寂光。末后一句「能生万法」,万法从常寂光,常寂光是能生能现。「凡所有相」,就是从实报土到方便土、同居土统统都是的,四圣法界是方便土,六道轮回是同居土,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要晓得,我们虚空也是假的,不是真的,时间、空间都是假的,在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那才叫真的回归自性。
  所以,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给诸位说,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现身的长短是众生的业感,众生感还在,这个相就在,众生感没有了,相就没有。我们这个身,我们是业报身,也有时间性的,有时间长短,业报!佛菩萨不是业报,佛菩萨是应化,应众生之感而现的身相。不仅是现人的身相,他能现树木花草的现相,他能现山河大地的现相,他什么现相都能现。所以我们看禅宗里面一些故事、公案,有些参禅的人,看到树木花草开悟的,看到雨打芭蕉豁然开悟的。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今天讲佛在加持。在那一刹那当中,那是佛,他有感,佛应现的,让他在这个境界里豁然开悟。没有一桩事情不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就是自性的作用,是自性的起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点都不怀疑。所以对佛,虽然佛现佛身来加持,我们也不会生欢喜心,也不会激动,一激动就错了。为什么?阿弥陀佛是你自性弥陀,你自性变现的,不是外头的。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哪里是外头?全是性德,自性流露。你懂得这个道理,永远是心平气和,永远是如如不动。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你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不要让你的心在境界里起一点波浪,这就对了。
  「十方称赞之诚言」,这个话好懂,真诚的话,决定没有妄语。「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这前面都说过,「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他这里也说到一大藏教,确实是这样的。「如上诸贤所以盛赞此经者」,古来的这些大德赞叹这部经,「盖以本经持名念佛法门」,这底下几句重要,「圆满」,太难得了!哪个法门能讲到究竟圆满?圆满是什么?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个法门是圆满的。《华严》是圆满的,《法华》是圆满的,但是太长了,不像这个经,这个经分量这么少,跟《华严》一样的圆满,跟《法华》一样圆满,这就难得。「直捷」,直截了当。「方便」,一切法门里最方便的法门,法门都叫方便,它是方便当中的方便。「究竟」,就是方便帮助你成佛是究竟,帮助你成菩萨,不错了,不究竟,帮助你成阿罗汉,那更不究竟。所以今天我们教你、帮助你转恶为善,你变成个好人,不究竟。要成佛才究竟,不成佛不究竟,帮助你证等觉菩萨,像观世音一样还不究竟,你没成佛。这个法门是帮助我们究竟成佛的。「一超直入,最极圆顿」,极圆极顿的,顿是顿超。
  它用什么方法?「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这说出来了。他这「一超直入、最极圆顿」讲的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么简单,这么容易,产生这样大的效果,谁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佛在经上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这个法门犹如隔罗观月。这是用比喻话,像我们看月亮,中秋月亮,隔个罗,罗是很细的纱,绫罗绸缎那个罗,隔著罗看月亮,还隔一层,等觉菩萨对这个法门像隔罗看月;佛就没有这个罗纱,他还隔著一层罗纱。太深了,道理太深,可是事情太简单,就这六个字就成功了。真行吗?真行。今天向小莉居士在此地,你看黄忠昌居士,他去做实验,这六个字行不行,试试看,听说古人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做试验。他才三十几岁,很年轻的一个人,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两年十个月,他就预知时至走了。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法门这么容易!
  我们过去听倓虚老法师给我们做的报告,我是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福分,没见到老法师,我到香港来,他已经往生二、三年。但是我从录音带上听到的,他在佛七里面讲开示,有个同修拿来这卷录音带。他是北方口音,我听得不太懂,我连续不断听了三十遍,大概可以听到九成。最后我终究找到一个北方的同修,把他这个录音带全部写成文字,印成小册子。好,讲得真好!你看讲锅漏匠,这都是他的同参道友,都是熟人,人家念佛,一句阿弥陀佛。锅漏匠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四十多岁才出家,什么也不会,跟谛闲老和尚的关系是小时候的玩伴,同住在一个村庄。找到谛闲法师,他的生活实在太苦了,看到谛闲法师做了法师出了家,还很不错,很羡慕,要跟他出家。谛闲老法师也非常慈悲,遇到小时候的玩伴,跟他说,出家要学经教,你年岁这么大,也不认识字,经教看来学不成。当时在寺院,不学经教那就得学经忏佛事,经忏佛事这五堂功课,看他笨头笨脑的,你也学不成功。这个意思是你怎么能出家?可是这个朋友一定要赖住他,最后他没有法子,他说那我有个条件,你能不能答应?他说:你说,我一切都听你的。在这么一个条件之下,他说好,给他剃度。剃度之后,他说你不必受戒了,受戒仪规你也不懂,你也受不了。在宁波乡下找个破庙,没人住的,让他一个人住在那里,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他说:你在这个地方,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以后准有好处。
  这个人他的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老实、听话、真干,他就成功了。三年,你看人家念佛站著往生。在乡下,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乡下老太婆发现了,师父站著走的,挺稀奇,从来没有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还有些念佛的老居士,告诉他们大家来看,看了派人到观宗寺去报信,报谛闲老和尚。老和尚听到这个信就赶紧去看他,一往一来三天,走路。看到这个样子,谛闲老和尚很欢喜,赞叹,「你没有白出家,你不错,你这个样子」,他赞叹说,「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你,丛林里面方丈、主席也不如你,你真不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念了三年,多殊胜!这都是眼前的事情,不远的。我前面给大家讲的,台南将军乡一个老太太,也是念佛三年站著走的。这种赞叹丝毫不是虚假,问题我们得真干才行。
  可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你得记住,净宗是大乘,不是小乘,大乘人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你自己成就了,没有教化众生的缘分,可以做这种示现;如果有教化众生的缘分,你就还得多住几年,多住几年不碍事,你功夫到家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所以,要想到一切诸佛如来,尤其想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望是什么?普度十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我们懂得阿弥陀佛的意思,我们也让阿弥陀佛欢喜,就多带些人去,你带得愈多愈好,这是好事情。所以不可以当小乘自了汉,自己成就了赶快就走,那是不对的。锅漏匠为什么马上就走?锅漏匠走有他的道理,示现,他那叫作证转。黄忠昌居士也是示现,给我们念佛人做个证明。我在香港讲经,我们这里距离很近,他天天听我的光碟,我这个地方是劝转,示转、劝转,他在那里作证转。证明经上讲的不是假的,这事情是真的,决定在一生当中,而且短短三年当中,你就能超越六道轮回,就能超越十法界。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能做到?只有这个法门!我们要把这桩事情认清楚,「圆满直捷,方便究竟」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而且又最快速。关键就是,你能不能把这个世间拉拉杂杂东西放下?凡是不能往生,原因就是这一桩,你还贪恋这个世间,你还想继续搞六道轮回,那就没法子。阿弥陀佛不能把你拉去,你舍不得这个世间,阿弥陀佛点点头,就走了,等下次再来。什么时候你全放下,阿弥陀佛就来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时间到了,我没有看到。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谢谢大家。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九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