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点击:2022]   [手机版]
背景色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九集)  2010/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今天我们接著学习「玄门无碍十因」:
  第四条,「法性融通。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给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相,这个法相就是我们讲的现象,太多了,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但是若把它分成三大类就全包了,都包含了。这三大类,第一个精神现象,这法相,第二个是物质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这三大类都包括尽了。也包括不同维次空间,那是属於自然现象。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体,法相就是现象,现象从哪里生的?是依体而生的。体既然是圆融通达无碍,这事相上还会有障碍吗?在理论上讲应该是没有障碍。可是就我们眼前这些事相上来观察,它真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这障碍是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没有障碍。一切众生所感觉的障碍不是真的,是从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而生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障碍自己。实际上所有的事物真没有障碍,你要说没有障碍,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隔壁房间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不就障碍了吗?为什么有一道墙挡住,我们就过不去?这不就是障碍吗?没错,我们人有执著它造成障碍。我们看看幽冥界的众生,天道的众生,他对这个没障碍,这个墙隔著他进出自如,我们人间这个障碍,障碍不了他,可是他在幽冥界他自己有障碍。由此可知,障碍是出於分别执著。
  人要到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有没有障碍?给诸位说,没有障碍了,即使是暂时的,刹那之间你心里没有动念头,你就发现有奇迹出现,我们一般人讲奇迹出现,实际上很平常。我们读圆瑛法师《圆觉经讲义》的序文,圆瑛法师一生有两样东西很有价值,这两样东西是他老人家成熟之后的作品,不是年轻时候作品,七十岁以后。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最后的一部《圆觉经讲义》。他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圆觉经讲义》序文里说的,决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会造谣生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面,在方丈室突然有一桩事情想起来,立刻要去办,他从座位起来之后就走出去。走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我房间门关的,我好像没有开门,怎么就出来了?回头一看,门真的是关的,再推就进不去。这没有障碍,门没有障碍,在那一刹那之间他没有想到门是关的,他没想到门,他就走出来。第二个念头,分别执著的念头起来就不行,就进不去了。这就是我们人的意识当中,这是个房子,这是个门,这是个窗,你这样的分别、这样的执著,它就起作用。
  所以幽冥界跟天界他对我们这个,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他来去自如。他们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这个概念,鬼住的房子我们走进走出,就跟他走我们人间一样没障碍,因为你没有想到它有障碍。真的是人鬼杂居,房子重叠在一起,他的障碍他过不去,我们的障碍我们过不去;我们的障碍他能过去,他们的障碍我们无碍。这不就是说明障碍从哪里来的吗?分别执著而来的。没有分别执著障碍就没有,这种在佛法里面叫神足通。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证得?三果罗汉。我们知道罗汉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三果罗汉没障碍,所以这个能力叫神足通。由此可知,三果圣人对於执著放下不少,还有一些,那个再放下他就证四果阿罗汉。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他还差一点点,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没有障碍。菩萨就更不必说了,菩萨所证的超过阿罗汉。天人没有障碍我们能理解,所以确确实实无障碍。我们如果把分别执著淡化,当然叫你不执著这不可能的事情,你要看得淡,不要过分,先淡化,慢慢就能把它断掉。烦恼减一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增加一分,就这么个道理;烦恼减两分,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加两分,有大利益。如果你真的把执著放下,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同居土,是在方便土的上辈往生。如果能不分别,於一切法都不分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不在方便有余土,所以你就想到,放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为什么?做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你错误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错误的念头,与做事不相干。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你看看你有这种分别执著,一天要吃三顿饭,一顿不吃就饿得慌,这执著。如果你一天吃一餐,你就没有想到还有什么早饭、晚饭,没有了。饿不饿?不饿,没这个念头。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也看到,这是最近看到的新闻,好像是一个印度人,听说有六、七十年没吃东西、没喝水,他也没有大小便,人活得很正常,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法性融通,性相不妨碍。他为什么能做到?他没这个念头。这个在我们现在讲,他清净心现前。佛也对我们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叫你完全不吃东西你做不到。所以佛给我们示现的一餐,佛当年在世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够不够?够。我们现在够不够?不够,你们决定不够。什么原因?你们消耗能量太多,必须要补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劳心也不是劳力,而是妄念,妄念消耗能量最多。
  我早年,那时候二十几岁,学了佛,我就练习晚餐这一顿断掉。我的方法是减食,一天减一点、一天减一点,大概两个多月晚上东西断掉了,是慢慢减就变成习惯。省很多事,省很多时间。我是三十一岁跟李老师,跟李炳南老居士,知道李老师日中一食,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时期之后,我就跟他学习,我把早餐这一顿也断掉,不难。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已经一天吃一餐。」他说:多久了?「八个月了。」怎么样?「很正常。」桌子一拍,「永远保持下去。」简单的生活可以不求人,中国古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简单,需要量很少。可是我的一餐跟他一餐比,他吃得比我少,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告诉我印光大师也是如此。你看《文钞》里面讲,面食的营养比米饭营养高,持午、日中一食最好是用面食,这印光大师讲的有道理!所以李老师日常生活都是面食,非常简单。都是在意念,你有这念头,问题就出现。
  我出家之后受戒,受戒好像是一个月零三天在戒坛。很多同学要发心持午,受戒很累,课程很多,要操心劳力。我在受戒的时候完全开缘吃三餐,为什么?需要体力来应付这个佛事,这三十三天的佛事,所以我不干。我看他们初发心根本没有基础,吃了不到两天就饿得不能动,要再吃东西,我说那又何必?我说我持了这么久,我遇到这个事情我不干,这是我的开缘。所以一切事情要看状况,状况许可,生活正常,我们过正常生活;生活不正常,那我们有变通的办法,不要固执,固执就错了。所以这世出世法都告诉我们,通权达变,在有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怎样来处理。你身体、精神不好,你在这一个月当中密集的课程,你怎么样学习?学佛,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学佛是学智慧,不是学迷惑。佛法讲得很清楚,特别是大乘法,法无定法。我们读这个真的是了解,你看第二段讲的「法无定性」,心现识变,从缘而生,哪有定法?修行的目标这个不能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我们这个经题上说得清清楚楚,「清净平等觉」,这是目标。
  戒律持得很好,好像每一条都做到,都没有犯,心不清净,有没有用?没用。戒律清净,我见过几个持戒很严,可是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认为什么?他戒律很清净,你看别人都没有持戒,都不如他,起贡高我慢的心,错了,形式上的戒律。在事相上讲,因戒得定,持戒的目的是什么?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你贡高我慢你得不到定,你心不清净。修定是为什么?修定是开智慧,定生慧。智慧没有开,那个定就白修;戒持了得不到定,这个戒没有效果。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修这门东西目的何在?持戒是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清净心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是为了得平等心,平等比清净更难,平等心得到就能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看这个经上,三个修行的标准,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萨,觉是诸佛如来。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放下,不放下不行。修行无论修哪个法门,修得再好,稍稍有一点傲慢就完了,为什么?他修行所得的是烦恼,不是三昧,三昧是清净心,他不是三昧,他不是智慧,他生烦恼。自以为很高,高人一等,别人都不如我,傲慢心生起来,这个错了。这种修行方法,那就是今天所讲的,他搞的是佛学,他不是学佛。学得不错,也能讲得天花乱坠,甚至於著作等身,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改,这是佛学。学佛的人跟这个不一样,学佛的人是要转烦恼为菩提,你怎么转不过来?放下就转过来。
  法性融通这一段,在今天量子力学里面有讲到,但是它不是讲法性融通,意思完全一样。量子力学他们观察得到科学的证据,那就是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是什么?物质就是量子,量子是小光子,叫量子群,就不是一个小光子,许许多多的小光子累积在一起,连续产生的一个幻相,这物质。所以这些科学家说,无论什么样的物质都可以把它回归到光子,光子就是波动的现象。所以它不是真的,物质现象是个假的。波动现象他认为那是真的,波动现象是什么?波动现象是无明,无明就是波动。他能发现到这个现象,真的不简单,这种极其微细的波动,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无明现象。这刚刚发现,没有佛经上讲得这么透彻、讲得这么圆满。
  这里举个例子,「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我们在前面学过很多,一微尘。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是他写的,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篇论文。这个论文不很长,里面只有六大段,前面三段是给我们讲宇宙的源起。他举例子也是举一尘,这个一尘很像现在量子力学科学家,我们讲量子学家所说的一个小光子,这是现在所讲物质里面最小的,这个小光子,它生灭的速度非常快。我们佛经里面,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一微尘它存在的时间多久?现在我们计算时间的单位是用秒,一秒钟这个小光子振动多少次?振动就是生灭,一个振动就是一个生灭。要依照经上所讲的是一千六百兆个生灭。一千六百,单位是兆,我们无法想像。你就想那要多少个小光子累积起来,我们才能够看到它,那多少?总得是看一个小东西,肉眼能看见,至少是上亿兆累积在一点上,我们才发现,肉眼看到,看到是物质现象。频率慢的就变成物质,频率快的就变成精神现象,更快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像日月星辰它们所放的光芒,这是频率很快的。所以这无量无边的现象,都是波动频率不相同所产生的。
  「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是讲圆融无碍。法界是大宇宙,微尘是小宇宙,是宇宙里头最小的,我们讲一个单位,这一粒微尘里面有整个宇宙的现象在里头,不单是讲信息,现象在里头。这个东西现在科学进步,在我们学习佛法帮了很多忙。这个大的能缩小在那一点吗?现在我们看到了,你看现在用的数码晶片,这个晶片大概像小指甲这么大,可能还没有,只有小指甲的四分之一的样子,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晶片,你看这里面储存了多少信息。我们用数码的照相机,在外面照了多少,那个晶片就一点点大,没有这指甲这么大。如果我们把储存的照片,把它放大打在银幕上,不就跟外面境界一样吗?所以一微尘里头有世界,咱们科学要跟佛法比,差远了。佛法一微尘那么一点点,里面有整个宇宙,这我们科技还没做到。有人送我一套《四库全书》光碟,一部《四库全书》可不得了,这么厚像《大藏经》那个本子,一千五百本。浓缩成多少光碟?十几片光碟,十几片光碟一手就拿走了。这一部《四库全书》,要放在我们摄影棚里面放不下,居然十几张光碟就全部容纳,包在里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佛法告诉我们,一微尘里头有虚空法界,比我们今天科学技术高明太多,科学技术发明比不上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些现象。所以印度不搞科学技术,为什么?他们认为禅定超过科学技术,禅定的受用超过现在科学不晓得多少倍!而且科学还有副作用,还有错误发生,禅定决定没有这种现象,没有副作用。从禅定里面开悟,开悟之后不仅仅是无所不知,后头还有一句话,无所不能,能够突破空间维次,距离没有了。同学当中有许多是从远道而来的,你们需要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需要这些交通工具,还得沿途奔波相当辛苦,才能到此地。如果你有神足通,空间没有了,你念头才一想,你已经在这里现身了,那个速度多快!这个身相在那个地方灭了,这里现前,几乎同时就到。那个地方身体不见,这个地方已经出现了,没有距离就在当下,没有先后就在此时。你问什么道理?法性融通就这个道理,它是圆融,它是通达无碍的。
  「经云」,《华严经》上佛说的,「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每一粒微尘里面,你都见到圆满的法界,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粒粒微尘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在《华严经》上我们读到,谁能够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访佛菩萨的道场听经闻法?经上说普贤菩萨。我们听到这句话很兴奋、很欢喜,为什么?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我们修这个法门,不是修其他的,是修普贤行,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再看《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行,修净土的是修普贤行。这个消息是明确的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能入微尘法界。所以我们今天拜佛,最后一拜是拜十方刹土微尘法界,这个礼拜恭敬才真正叫圆满。十方刹土,今天科学里面讲宏观世界,大世界;微尘法界这是微观世界,今天科学讲量子力学就是微观法界。每个微尘里头有圆满的世界,法性融通。
  我们看下面第五段,「如幻梦。幻者,犹如幻师,能以一物为种种物,幻种种物而为一物」。这个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魔术,幻师就是魔术师,魔术师所变的这些把戏,我想很多同学都见过。尤其媒体发达之后,在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这种镜头,他能够以不一样的东西变的,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他的手法很快,我们看不出他的破绽。也有少数魔术师,变幻之后,他就把怎么变的告诉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才晓得全是假的。「梦者,如一梦中所见广大事业,自谓历时久远」。这是讲作梦,梦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其实作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在梦中感觉得时间很长。中国古人有一篇文章「黄粱梦」,这篇文章,过去曾经在初中国文课本里面有,我们以前读书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大致是写一个秀才,妄想很多,旅行在路上,大概走得累了,在一个小庙里面休息,这是个道教有个道士,道士在打坐,旁边他煮东西,吃的东西就是高粱米,黄粱(高梁米、小米),煮小米很快,他就在那旁边打瞌睡。作梦当中很得意,他去赶考考取了举人,过了几年又考取进士中了状元,以后做了官,地方官,节节高升,几十年之后做了宰相,很得意,与他有恩的人都报了恩,与他有过的人他也报了仇,到一辈子告老还乡的时候几十年!这一觉醒来的时候,那个老道眼睛睁开问他,你还得意吗?老道全看到了。全看到了,高粱米还没煮熟,他在梦中已经过了五、六十年,这是黄粱一梦。确实人生亦如是,人生几十年实在讲非常短暂,一瞬之间就过去了。确确实实这个现实环境的真相,不能不认识。
  「经云:如人睡梦中,造作种种事,虽经亿千岁,一夜未终尽」。人在睡梦当中,梦中的造作,梦中的状况,造再大的事业,像黄粱梦所举出来的做到了宰相,最后大致是一生一帆风顺,告老还乡,时间是极其短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金刚经》读的人多,《金刚经》末后有一首偈子,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这样的看法,就是佛菩萨的看法,叫什么?正知正见。我们在人世间,上了年岁的人感触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十年十年好像很长,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到晚年之后,想想十年太快了,怎么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时间的长短是不是一定的?不一定。随著每个人的感触不相同,小孩感觉时间最长,过个年要等好久好久。现在的社会,由於科学技术的发达,一般人都富裕,这个感触不像从前。从前农业的社会,好像速度非常之慢,那跟现在不能比,感触当中什么都慢。出外旅行是走路,一天能走多少里?早晨清早起来,四、五点钟上路,大概到晚上十点钟到达,一百二十里是华里,一百二十里现在六十公里,走得很辛苦。抗战期间这我们都走过的,抗战八年,我记得我走了十个省,大江南北走了十个省,每天最少走六十里,那比较轻松。有时候要走一百二十里,那就相当辛苦,完全靠徒步,我们知道这种辛苦。你看现在,一百二十里这是六十公里,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达,步调太快,人情味没有了。以前人情味好浓,陌生人根本不认识,我们在抗战期间是流亡学生,走了几天,无论遇到人家,想在人家那里住一晚上,热烈的招待你,我们感恩、感谢。那个时候没有旅馆、没有饭店,你自己得找住的地方、找吃的地方。只有城市里面才有客栈、旅馆、饭店,农村里头没有,小镇里头都没有。
  现在回忆过去,几十年真的是一弹指,确实如梦如幻。佛告诉我们这些事,用意是告诉我们要觉悟,事实真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明白了你就放下!明白了之后要找什么?要追求永恒。有为法都是生灭法,全是梦幻泡影。永恒是什么?永恒是自性,法性是永恒的,法相是无常的,这个要知道。现在我们总算是找到一个具体的,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不是真正永恒的?不是的,因为它也是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经典上没有说极乐世界例外,没说这句话。也没有讲华藏世界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梦幻泡影。但是在极乐世界可以证得永恒,真的,阿弥陀佛保证你能证得,这就无比的殊胜。永恒是常寂光,到极乐世界,人人都能证得常寂光,真的叫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成就圆满的佛果。
  「六、如影像。谓一切法从心所现,而能含明了性,犹如明镜,各各互现诸法影像也」。这里举的例子很好,像镜子一样,举的比喻像镜子,为什么?从心所现。心有见闻觉知,这是自性本来有的,自性,所以见闻觉知没有生灭,这是真正的性德。迷了之后就不叫见闻觉知,叫受想行识,它变成阿赖耶。你看阿赖耶,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受,它有感受;想是第六识,第六识是想;行,行是第七识,行是执著。阿赖耶是识,识是什么?含藏种子就像仓库一样,无量劫来你所造的业习都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是资料库,是仓库,无论你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你言语造作,全部记录在那里头,那是档案。虽然年代久了,过去又过去世干的事情,现在也记不起来,为什么催眠能说出过去世?阿赖耶里头有种子,在催眠的时候让你起现行,它还在,就这么个道理。我们看到美国魏斯博士的报告,他出了四本书,曾经有一个人催眠回忆到八十几世之前,时间差不多四千多年,那个时候还住在山洞洞穴里头,问他那个时候生活状况,他都能说出来。这是什么?识的作用,就是你不会忘记,它都在那里,这些档案资料都可以能调出来,催眠能调出来。
  你就想一想,禅定的力量更殊胜,禅定能够突破时空的维次。在这个地方现在科学里面讲遥视,就是遥远,有禅定的功夫,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到美国,可以看到欧洲,那边的人在干什么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讲些什么,听得清清楚楚,这天眼、天耳,这个时空突破。你要想到达那个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念头才起人已经到达,这讲事事无碍。所以,为什么能见?为什么能听?为什么能明了?是自性里面见闻觉知它在起作用。六道凡夫迷,迷了的时候,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所以心,这心里面自自然然有精神这一部分,而且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佛给我们讲了三类,智慧、德(见闻觉知是德)、相好。相好它能够现出物质的世界,所以物质世界的体是自性,自性变成了物质现象。怎么会变成物质现象?今天科学家给我们解释,这个波动的现象我们能理解。早年学佛老师也讲到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微细的波动,我们能理解,但是微细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实在讲那个时候的理解很模糊,不清楚:看到科学家这些报告,我们懂得。逐渐逐渐明白了、清楚了,才知道波动频率不一样,由於它的累积连续的这种现象,里面出现了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实际上是意识的累积,就是念头,不能说念头里头没有物质,念头里头有,虽有我们肉眼看不见,显微镜也看不见。一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才把这个现象说出来,跟佛经上讲的非常接近,用它来解释佛经,我们就清楚了。
  所以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像明镜一样,「各各互现诸法影像」,各各互现,我们用法相宗的解释就清楚,我们人的眼能看到外面境界,这个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只管照见它不知道,谁知道?第六意识知道,第六是分别。要是没有眼睛,第六意识也不知道,第六意识怎么知道的?第六意识是从眼识,眼识有相分,它照的时候有相分,就像我们照相机一样有底片,第六意识是看这底片知道的。第六意识能不能接触外缘?不能。它必须要通过眼它才能见,通过耳它才能听,没有前面这个前五识它不起作用。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的,播出电视这个画面是摄影投射出来的,我们的眼睛就好像是第六识,我们看这个画面,我们没有看到现场,现场永远看不到的。现场是什么?现场是阿赖耶识的现场。到什么时候能见现场?转识成智就看到现场。我们要执著,我们看到之后,分别之后起个念头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这不是第六意识,这第七识。第七识怎么知道的?第七识看第六意识传过来的境界相,好像传播的又隔了一层。它从第六识的相分,见到第六识相分动了这个念头要控制,然后它把这个意念传给前五识,传给前五识,前五识执行,听它的命令,想什么方法来去控制、去占有,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八识五十一个心所,五十一个心所就等於是它们的干部,听它们命令行事的,这八个识是领导人。信息是从眼耳鼻舌身收集,这些在外面收集,收集它里头有相分,一层一层,「各各互现诸法影像」。
  所以这唯识讲的是非常之细,唯识是佛经里面的心理学,你要是看唯识的经论,这大学里面心理学系讲的那些东西你就不屑一看,你决定看不下去。佛经讲心理讲得微细,讲得太好了。你明了之后全是幻相,佛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影像是泡影,这相非常微细。知道之后才晓得,原来我们见色闻声是有这样复杂的一个程式,绝对不是简单的。眼能见不能分别、不能执著,所以见色闻声谁分别?第六意识。谁执著?末那识,这是第七识。谁负责记忆把东西记住?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资料室,统储藏在里头。你要把它调出来,它的速度很快,譬如我们见到这个人,第二次见到,为什么还是他?里头有档案。阿赖耶识有档案,这边见到,那边档案调出来对照一下,是他没错。很复杂,程序很复杂,但是速度太快,速度快得惊人。这讲到佛教心理学,法相是讲心理学。
  「经云: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确实我们对於所有物相有远距离的,有近在眼前的,就像照相机一样,镜头一打开远近统统照进去。影不随物,物是外面的物相,影是你照下来的,有没有随物?不随物,跟它不相关。可是你在你画面里面也能看到远近,你有这个感触,这个感触是妄念,也都不是真实的。佛给我们说这些现象,只有一个目的,你了解之后,你自然会放下。真正觉悟的不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分别执著是妄心,起心动念也是妄心,那个太难。不起心、不动念非常非常之难,那是法身菩萨才证得。在十法界里面都是用的意识心,四圣法界用得正,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为什么用得正?就是老实、听话,听佛菩萨的话完全依教修行,这就是用得正。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讲的理论是正知正见,戒律里面给我们定的那些条律那是正行,正语、正行。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正语;正行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贪、不瞋、不痴,正行。这十条都能做到,做到圆满,给诸位说,就成佛了。
  纲领只有十句,十句里头,每一句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九句,就变成一百句。一百句里面,每一句又包含其他的九十九句,就跟前面讲的,一微尘里头有法界,重重无尽。所以菩萨的细行就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从哪里来的?十善业,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那就圆满。我们现在开始修就学十条,十条修好的时候就发展成一百条,每一条里头都有十条,重重无尽。只有八万四千吗?不止,佛讲到八万四千后头不讲,你自己就知道,重重无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是不是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不止,每一桩事情里面都有一百一十三桩。你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上下功夫,你才能成为圣人。如果你只知道这一百一十三桩,不能在这一桩事情里面,把它展开活活泼泼应用在生活当中,你没智慧。你在这个社会勉勉强强说,你是个好人,不是君子。君子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给你说一桩,一桩里面就懂得十桩,那是君子。贤人更了不起,到圣人才圆满。
  这是我们看古圣先贤、看佛说法,看祖师大德讲经,你看人家那些注解很简单,点到为止。可是在现在人不行,古人那种点到为止,我们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定要罗嗦,一定要细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没有需要去讲经?不需要讲,经上记的就是佛讲的,还用得著解释吗?所以听众一听全明白。可见得这根性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社会是一代比一代复杂。这是现在人讲进步,一代比一代进步,进步太快人头脑都糊涂了。从前不进步的时候头脑清醒,为什么?他没那么多拉杂东西。现在你说头脑装多少?每天看电视、看网路、看报纸、看杂志,你看那个头脑多复杂。在过去社会里头全没有,我们是乡下人,生长在乡村,乡下人只知道什么?真的,古人讲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头脑很单纯,所以人很老实。读书人讲的话都相信,对读书人非常尊重,学过圣贤之道,士农工商无形当中形成了阶级。读书人虽然物质环境很贫乏,你看穷秀才,但是很有地位,在社会上大家都对他非常尊重,听他的。所有争论,在以前没有警察也没有这些法官,农村里面有争执发生问题,怎么样?找个念书人评评理,他说了算,没有人不服的,社会才能安定,天下太平。现在知识爆炸,天下大乱,我们细心去回顾,冷静的观察你全看到了。
  再看底下一段第七,「因无限。谓往昔因中,称法界性,修无量殊胜之因,故今得果,妙用无边」。这个因不是别的因,是讲你修行的因。我们今天遇到佛法,遇到之后能生欢喜心,能发心学习,锲而不舍,过去的因厚!不是一生一世,叫往昔因中。你所修学的都称法界性,圣贤的教诲,佛菩萨的开示都是从性德里面流出来的,佛菩萨讲经完全是从自性当中流出来。这个意思一般人很难懂,我们现在人跟人谈话,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不是从自性,法界性是自性,不是从自性,从哪里?从意识。意识是什么?我们去思考这该怎么讲、该怎么做,都通过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识、第七识,第七识执著,与我有没有利益,这是第七识,所以它不称性。称性的人,起心动念没有自己就称性,有自己就不称性,为什么?末那识在里头,它在里面做障碍。没有末那的时候,那起心动念是大公无私,他为一切众生去想,为一切众生去做,绝对没有自己丝毫利益在里头。有自己丝毫利益在里面,夹杂著末那识,这就是从情识里面生出来的。我们从情识就是阿赖耶识里头生出来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自性。
  所以修无量殊胜之因,生生世世,任何一个成佛的不是一生成就的。惠能大师一生怎么那么轻而易举,几句话之下就能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什么原因?过去生生世世修得多,这一世他成熟了。就像花果,我们在果园里面看到果实熟了,长熟了你才去采它;没熟的,没熟再过几天,等它熟了你才采它,都要通过时间,无量因缘。我们看到惠能,他成熟了不稀奇;我们还要通过多生多世,也会像惠能大师一样出现。但是我们不要走那个弯路,那个真是弯路不是直路,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是直路,绝不走弯路。无论过去生中我们修的因是浅还是深,都不要去管它,碰到净土抓住这个法门,就是抓住阿弥陀佛,最要紧。知道这些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你就不要再想它,不要再执著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你就得大自在。丢掉了,别人用,好,东西总得有人用,他用我用不是一样的吗?何必一定要我执著?你的心量就拓开了。如果这些理事你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很不容易放下;清楚、明白了,放下太简单!
  现在我们晓得,最要紧的没有别的,救地球重要,往生比救地球还重要。应该是什么?把往生摆在第一,救地球摆在第二,对了。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自己救不了自己,还能救人吗?自己怎么救自己?只要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口不重要,心最重要,真有阿弥陀佛就救了,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做到随缘妙用。随缘妙用是什么?随缘不变,能随一切众生缘。不变的是什么?阿弥陀佛,如如不动,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其他东西装不进去,这叫随缘妙用。威仪有则,那就是我们今天学六和敬,威仪有则做给别人看的,希望大家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从错误回头,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我们做给他看。做的方法没有别的,只要把《弟子规》做出来,《感应篇》做出来,就是好榜样。就能够救这个社会、救这些苦难众生,就能够拯救地球。六和敬里面,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那是要做出样子出来的,这三条就是四德里所讲的威仪有则。我们身体怎么做?随时随地养成这个习惯,真正的、真诚的热爱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
  为自己,这一念真诚心随时可以往生,因为你对世间没有留恋,就随时能往生。念佛功夫念到这里是纯熟了,在净宗里面讲你是根熟众生,这决定往生的。我们还有缘分,我们迟几天走没有关系,希望大家看到这个好样子能回头,这样就好。为什么?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不辜负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大愿,这个我们要想到。我们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天,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这个工作做圆满,什么叫圆满?你住在这个地方没用处,大家不相信,不听你这一套就缘没有了,这个时候可以走。还有一个人能相信、能发愿,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为这一个人我也多住几天;一个都没有了可以走了,没有多住的必要。因无限要懂得。我们今天发这个愿,真诚的愿、恳切的愿,非去不可!我告诉你,你今天修这殊胜的因是圆满的因,过去生中修得少,你这一念就补足了。所以法无定法,可增可减,如果对这个世间一念贪著,还不想去的话,你这个因马上又少了,又减少了,念头恳切的话立刻就增加,加减乘除,不是定法。不要怀疑,大概我过去修的殊胜因少,没有人那么多,你要是常常想这个,愈想愈少,为什么?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听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有负面的思想,有负面的思想你就堕落在负面,有正面的思想你就提升成正面。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没有先后,没有多少,一念坚定圆满具足,要明白这个道理。谁搞清楚了、谁明白了,信愿成就他就具足。
  而且往生品位,善导大师说得好,「四土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你看这句话说得多好,与过去修因有没有关系?没关系。总在你这一生遇缘不一样,你要遇到的缘好,有善知识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你一下就提升。我们今天遇的缘可不得了,佛法在中国几千年,人家都没遇到,什么缘?夏莲居给我们会集的这部经,民国年间才搞成的,这个缘多殊胜。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肯定度化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就靠这个本子。第二个,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你看作这个注解作得多好,这本注解作完没多久他就走了,这个缘是稀有难逢。我手上还有一本夏老居士最初会集的原本,他这个本子修改了十次成为定本。第一次那个本子我手上有一部,我已经请台湾同修给我们印一千本,做什么?做纪念。你看看老居士最初,最初那个分的是三十七品,我想大概他是用三十七道品,用这个数字三十七品;最后的定本分为四十八品,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早年慈舟法师,这是跟夏老同时代的人,曾经在济南用夏莲居最初的会集本讲过一遍,还有科判。这份科判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现在我印一千本,把这个科判印在前面。科判是慈舟法师的,会集是夏莲居,保存它原来的面貌,做个纪念。很难得了,我们遇的这个缘,连印光大师都没遇到,不容易,要珍惜!读到这个经,看到这个注解,才完全明白了,现在再加上科学家这些报告,这么一对照,真的不是假的。具足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人家无始劫以来修的善根,我们可以在一念当中全部补足,一念就补足了。不要羡慕别人,我们可能还超过他,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人讲心态,佛法讲心念,这个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议。科学家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的意念可以能够动摇山岳(大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个话我们相信,所以念头要纯,念头要正。「经云: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我们的神通就通到极乐世界去了,不要小看自己。
  再看底下第八段,「佛证穷。佛证穷者,谓佛证果穷极」。就是你成佛了,你所证得的,就是你所明了的达到究竟圆满。「故三觉圆明,六通自在,称法界性,说圆满经」。这个圆满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是完全相等的,《华严经》细说,《无量寿经》是略说,内容完全相同。这个经是佛说的。三觉圆满,三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证得的是自觉,菩萨证得的是自觉、觉他,但是没圆满,到佛是真正圆满,三觉圆明。六通自在,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得大自在。所以「称法界性,说圆满经」,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理事、因果、性相,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圆满修多罗。是也」。十玄门在一切经里面只有《华严经》有,其他经没有十玄的意思,可是净土经有,《无量寿经》有,《弥陀经》也有,这真了不起。我们看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就是《弥陀经》的注解,莲池大师用华严十门开启来讲解《弥陀经》。所以这三部经古大德称为大本、中本、小本,大本《华严》,中本《无量寿》,小本《阿弥陀》,这三个是一部经。
  怎么是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他修什么?他修净土法门,这很重要不能不知道。我们中国讲先入为主,善财第一个老师,出来参学第一个老师净宗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最后一个,你看一头一尾,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学什么?善财肯定是专修净土法门。那五十三参呢?五十三参是为了随喜功德,广度有情。所以什么法门他都涉猎,他都明了、都通达,一点障碍都没有,想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最后指归净土,显示这个意思在里头。你那个法门修了有障碍不能成就,你赶快回头,你走这条路子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善财童子给我们所做的榜样,给我们所做的证明。今天时间到了,后面还有两段,明天我们接著再一起学习。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十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八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