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十六集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点击:2258]   [手机版]
背景色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6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一九页:
  疏【又观经下下品五逆文中,谓其人十声称名,遂得往生,则观想未成,唯资十念,五逆之生,正称名得生耳。】
  这是解释造五逆罪不能往生,误会以为持名念佛是散善,不是定善。从《观经》下下品这一章里面,给我们修净土的人很大的启示,因为《观经》里面讲的方法完全是观想,从这一章经里面来看,这个观想并没有观成,甚至可以说他没有用观想的功夫,用的什么功夫?用的是念佛的功夫。而且念佛时间不长,临终十念他也能往生。所以持名念佛跟《观经》里面所说这个法门没有两样。也可以说,持名念佛法门理论的依据就是从《观经》来的,也能够这么说法。所以这三经确实是一,一而三,三而一。
  但是五逆罪,临终时候必定要有殊胜的因缘。第一个要紧的事情,就是临终的时候要清清楚楚,如果临终的时候昏昧颠倒,甚至家亲眷属都不认得,那个事情就麻烦了,纵然遇到佛缘,他也不能成就。几个人临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谁又能够保证自己临命终时清清楚楚,不迷惑不颠倒?这桩事情决定没有侥幸的,因此我们就要认真修福报,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样才能保住我们临终时候清清楚楚。诸位要知道,人生很短!在这极短的时光当中,我们要能忍受,纵然有福,不能享尽!福报享三成就够了,其余的布施给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这才是求生净土唯一正确的方法。
  造五逆罪临命终时还能遇到佛缘,他是这一生罪业造得多,前生必定是善根深厚,善根深厚为什么这一生会迷惑颠倒去造罪业呢?这个事情,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未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尚且有隔阴之迷。什么样的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彼於前世住菩萨道」,这是真正菩萨,不是假的,「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供养四百亿佛,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你才晓得这个问题的严重。他这一生迷失了,去造五逆罪,这很可能!但是他善根非常深厚,可惜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知识,所以执迷不悟,他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了,这一遇到,经过善知识一指点,他就觉悟了。觉悟之后,他就肯真正的念佛,真信切愿,虽然念得少,只念了十声佛号,也能往生。《往生传》里面,张善和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唐朝时候人,他是临命终时才遇到佛法,十念往生。
  我们读了这节经文,决定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临终十念还可以往生,现在多造点罪业没关系。你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诸位不要以为这是在家同修,出家的法师有许许多多临命终时就糊里糊涂。可见得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平时要努力、要修福,要认真的修学,要学古今那些往生的大德,预知时至,无疾而终,多自在!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榜样。
  疏【况大本云: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堕地狱者,非五逆人而何。】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有这一愿。大经里面又特别给我们说得清楚明了,恶道众生也有念佛往生的。倓虚法师在佛七开示中说:谛闲法师早年在头陀寺做方丈时,寺里养著一只公鸡,那公鸡往生了。这是谛闲法师亲眼看到的。寺里没有时钟,早晨公鸡报晓,大家就起床做早课。大众早晚上殿,这只公鸡也跟著一道上殿课诵念佛,过斋堂它也去,大众掉在地上的米饭菜叶它会吃得干干净净。有一次上完殿之后,大家都回寮房了,公鸡还在大殿走来走去不离开,香灯师就赶它走,说:课诵完了,我要关门了。这只公鸡走到佛殿当中,仰头看著佛像,叫了三声,它就站在那里死了。这只公鸡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堕落在恶道,那当然是罪业深重的众生,但是不昧灵性,遇到缘,念佛还是能往生。
  也许有人问:既然前生修得那么好,为什么会堕三恶道?这是个问题,我们应当要好好的研究。来生要往什么地方去,决定在你临终最后那个念头。你一生念佛念得好,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不念佛,那就去不了。临终一念起贪心,饿鬼道去了;临终一念起瞋恚心,地狱道去了;临终迷惑颠倒,畜生道去了。这是三恶道!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决定往生西方。十念一念皆得往生,决定在临终一念!
  佛家一再教诫我们,临命终时要非常的慎重,这是大事,关系他来生的幸福。人过世八个小时之内不能去碰他,为什么?碰他怕他起瞋恚心。没断气之前最好就助念,一直念到他断气之后八小时,这是最少的,这个念佛的效果非常大。助念是提醒他,希望他临终那个一念是正念,就是阿弥陀佛。八小时之内,这人虽然断气了,神识没离开。所以这八小时之内,他要一下觉悟回头,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可以去。所以,断气后八小时之内非常重要,决定不要惹他生烦恼,不要叫他起贪瞋痴。《饬终津梁》里面说明,最好将家亲眷属隔开,为什么?怕他见到起贪心,这个也舍不得,那个还没见面,那就麻烦大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去不了。平常要看破、放下,对我们往生才会有很大的帮助。
  恶道里头,尤其是地狱道当然是五逆之人,这就是说明五逆之人还是能往生。
  疏【止属下品者。】
  「止属下品名散善者」,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他是正定,必定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久就能证无生法忍;他只是下品,没有正定,所以是散善。
  疏【或谓观经下之三品。】
  下三品,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
  疏【初言智者教令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三言善友教云: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名号,则持名往生,似唯下品。】
  这是从《观经》上来看,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个样子,《观经》下三品好像都是持名,持名大概就是下三品了。实在说,下下品往生也不错!好高骛远的,怕的是你去不了,连下下品都不够格,那就坏了。有人说:你这个方法,这是下下品。那我们就合掌:我下下品就够了,我就很欢喜了,我只要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就满足了;你有本事,你去求上上品,我恭喜你,我下下品就够了。你能这样死心塌地,不疑惑,这一生决定成就。大师苦口婆心给我们解释这么多,就是怕那些不甘心下下品往生的人,不念佛了,搞别的去了,那才叫大错了。
  疏【不知持有事理,理复浅深。】
  这个持名,《弥陀经》讲「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执持名号有事持、理持。《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说,无论是事持是理持,念到见思烦恼断了,都叫做事一心。由此可知,事持跟理持是方法上的不同,效果是一样的。念到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就叫做理一心不乱。
  什么叫做事持?什么叫做理持?理持是真正通达实相了,像《观经》所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这一句佛号与般若空慧相应,这个念法叫做理持。理持就能得理一心吗?不见得。绝对不是说事持就得事一心不乱,理持就得理一心不乱,这个地方不能误会。一心不乱完全是持名功夫浅深的问题。念这句佛号即使与空慧相应,有的时候他还得不到一心。如果自己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还有分别执著,就没有得一心;不但没有得一心,连功夫成片都没有得到。换句话说,这样念佛是无法往生的,真正要往生,最低限度要念到功夫成片。
  是非人我、分别执著、贪瞋痴慢确实没有断;虽没有断掉,这句佛号起作用,能把烦恼压住,妄想才一起来,马上就换成佛号,二六时中只有佛号,没有妄想,这叫功夫成片。一面念佛一面还在打妄想,这不行,这是很大的忌讳,「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大声的在念佛,在喊,心里打妄想,这个不行。一定要念到佛号能伏住妄想,这叫做功夫成片。你不念佛号的时候,妄想又起来了,念佛的时候,佛号能把妄想压住,这个才管用,功夫才得力。不管是事持还是理持,要念到这样,功夫才得力。
  在平常,我们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念佛功夫从哪里做?从起心动念上做。这个念头才起来,不管它是善是恶,不管它是正是邪,一律都换成阿弥陀佛。换句话说,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不攀缘,一切都放下。你真正能这样做,最多三年的时间功夫就成熟,就有把握取得西方净土;也就是说,三年当中决定可以达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功夫成片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预知时至,生死自在;没有到一心不乱。我见过不少预知时至,无疾往生的,这些人的境界都是功夫成片里面上品的,他没得一心,就可以做到生死自在,这个实在是大事。
  这个经真正是不容易,是十方诸佛度一切众生当生成佛的唯一法门,简单直捷,稳当快速,我们遇到不容易!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这是天下大乱,修什么法门我都感觉到来不及了。这个法门要真正叫你死心塌地的修学,你要不把这个法门搞得清清楚楚,不容易办到。我们在有限的光阴当中,要细细的来探讨这个法门。《无量寿经》与《弥陀经》互相参考,你对於西方净土就容易明了了,真正可以帮助你断疑生信,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法门。我想要不了几年,我们同修当中必定有很多人有不思议的成就。
  大师在此地讲,持名有事理,理有浅深,事也有浅深。
  疏【今下生者。】
  这是讲下品下生。
  疏【仅是事善。】
  这是讲十念往生的。
  疏【若成理观,则与彼经三观圆修,冥契不二,何虑品位之不高也。】
  这是为一些人解答这个问题,你以为持名念佛品位不高,那你就学理持,理持是明理,确实能帮助你提高品位。事持,真正是老实念佛,一样提高品位。
  疏【况下品文中,乃指恶人愚人,非谓善人智人持名,亦居下品也。故知二经,其义一也。】
  这是讲《观经》跟这个经意思是一样的,《观经》讲下品下生的,那是讲五逆之人,是讲造恶的人,持名念佛。我们虽然造恶,还没到五逆十恶的程度,自己真正下定决心持名念佛,我相信决定不在下三品,这是我们有把握能做得到的。
  疏【独要者,略有三意。】
  『独要』,净土三经当中,这部经尤其重要。古大德将《弥陀经》做为早晚的课诵本,连禅宗晚课都不例外。念佛的人,决心求生净土的人,不但晚课念《弥陀经》,早课也念《弥陀经》。楞严咒、十小咒,《心经》,可以不必加,就是一遍《弥陀经》,三遍往生咒,接著就念佛号,这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的方法,简单明了,要这样去做。
  疏【一者,观经所明佛身,虽云即报即法。】
  『报』是报身,『法』是法身,佛身三身是一体的。
  疏【而那由恒沙,不无数计,生身尊特,犹待辩疑。】
  这是《观经》上所说的。
  疏【此经但曰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则不属诸数,直指法身,独要一也。】
  两部经做一个比较,《弥陀经》比《观经》还要重要。第一条里面所讲,佛身决不落在数量之内,换句话说,超越数量!我们今天凡夫就落在数量之中,所以你有命运、风水,能算得出来。佛与大菩萨超越数量,不落在数量里。《观经》讲「那由他恒河沙数」,那还是个数量;《弥陀经》没有说这个,只讲无量光、无量寿,讲无量,不落在数量里头,这是第一点。
  『生身尊特,犹待辩疑』,六十万亿那由他之身,这是讲「生身」,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相的高大。赞佛偈说: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都是大身!这个身殊胜,高大,远胜过秽土所现的劣应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他这个身也只是一丈六尺。一丈六尺,我们现在看这个人好高大!其实佛是个大个子,比一般人高不了好多。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尺没有现在这个尺这么长。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提到周尺;周朝时候的尺,因为佛出生相当於中国的周朝。周尺一尺,只有我们现在尺的六寸多。这就是说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相之大,跟我们这个世界佛现的身相不一样。古大德有设疑问,专门来辩论这个问题,我们在此地就不再深入讨论。
  疏【二者,十六妙门,虽云即观即心。】
  能观跟所观是一不是二,这才能入得进去。但是它有次第:
  疏【而先日,次水,次地,次树,次座,方入佛观,则不无次第,犹觉繁长。】
  『繁』是麻烦,繁多。『长』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才能观到佛。
  疏【此经不修余业,单事持名。】
  《弥陀经》比《观经》,在修行上来讲,方便!他不必经过许多的次第,直截了当就见佛了。只要你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佛就来接引你。《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没有往生之前就见到了。见到,你也不要欢喜;见不到,你也不要忧虑。即使见到了,见如不见,你也不要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就错了。自始至终保持你的一心不乱,这样就好。所以,持名念佛没有次第,《观经》所讲的方法有次第。在方法上来说,它方便得太多,所以称这个经独要,特别重要。
  疏【三者,上三品生,乃能游历十方,承事诸佛,中下二品,皆无此文。】
  净土三经,有的经上对某一桩事情说得详细,有的经上省略了。你想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要把三经合起来看,才能把这个事情真正搞得清清楚楚。并不是这个经上说的那个经上没有,这个经就高明,那个经就差一点,绝对不是如此。你合起来看,才能看得周全。《观经》关於这桩事情说得就有欠缺,只讲上三品,没有说中下品,这就是讲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游历十方,承事诸佛』。可是,小本经就讲得详细。
  疏【今持名往生,便得供佛诸方,食时还国,独要三也。】
  这是《弥陀经》上说的,即使下品下生的人也有这种神通道力,每天都能普遍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所以,这个经在三经里头尤其重要。
  疏【闻说一义,尚恐生疑,更闻独要,必致深骇,故云难信之法,又云不可思议功德经也。】
  确实骇人听闻,所以莲池、蕅益这两位大师都说这个经是不思议经。所有经典里面没有这个说法的,十方刹土里头也没有这种事情。这样殊胜奇特之事,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问题就是你信不信。你要不信,这一生就当面错过;你要是相信,那是你有福气,你这一生成就了,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我记得初到台中的时候,李老师拿这个法门来劝我修学。他怎么说呢?他说要相信,自古以来多少聪明智慧的人都修这个法门,如果上当了,那些人都上当了,我们上一次当也无所谓!他用这个方法来劝我,就是上当,我们也甘心情愿上一次当。抱定这个主意,下定这个决心,专修这个法门。如果自古以来那些人都没有落空,那我们这一生决定不落空,劝我们要专修,要把其余的法门暂时搁在一边。法门无量誓愿学,到什么时候学?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所以现在我《大藏经》不要了,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要;现在要,我就去不了西方世界。现在只要抱定《弥陀经》就行了,用这个做跳板,求生西方世界。
  到西方世界再修无量无边的法门,寿命长!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寿命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他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的人也是无量寿。相好光明、生活环境,统统都一样。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一样,那是真正平等!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面貌跟佛一样。诸位听了不要害怕,统统都一样,张三李四我都不认得了;那个时候你自然有神通,你自然不会认错人。所以面貌决定是一样的,这才叫平等。我们这个世间每个人面貌不一样,不平等!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经题里头明白的告诉我们,不可思议功德。这是以《观经》做比较,到这个地方讲完了。
  ◎二、诸经
  下面再就诸经,净土三经之外的,也有与这个经上意思旁通的,有不少,大概一百多部的样子,在《大藏经》里面。佛劝我们求生西方净土的经论有一百多种,此地是略举几种。请看经文:
  玄义【复明通诸经者。】
  『复』是再说,再说它与其他经论有相通的。
  玄义【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理所该,深邃广远,不应视同浅近,自取愆尤。】
  这是略举两种。
  疏【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净名义。】
  『净名』是《维摩经》,也是不思议经。《维摩经》上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就是心净,往生西方世界就是佛土净,与《净名经》上这个意思是相通的。《维摩经》上讲的几句话,也是值得我们参考,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修净土的人要特别注意净心。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这是心净则土净。
  什么叫做清净心?心里头有烦恼就不清净,烦恼是指七情五欲、贪瞋痴慢;有是非人我,有分别执著,就不清净。清净心好难!是难,不修不行。即使得不到长时间的清净,你每天要能得到短时间的清净。念佛这个心就是清净心,你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清净心。这句佛号,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愿力相应。你要记住,念佛的心是清净心,念佛的时候打妄想,心就不清净了。我们念佛修什么?修清净心。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念佛人要把身心世界看破、放下,少一分贪恋、少一分执著,就多一分往生的把握,这一点很重要。
  疏【又此一心持名,即以深心念佛,乃至独入他家,一心念佛,乞食无侣,一心念佛,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是法华义。等者。】
  『深心』,从甚深之理而生的,也是从深厚的善根当中生的,叫做深心。《十地经》上讲:入深广心。《涅槃经》上说「根深难拔」,都是形容深心。这个深心是菩提心之一,是属自受用的心。一心持名就是深心念佛;持名是念佛,一心就是深心。可见得,如果你二心、三心,那就不是深心了。
  菩提心是以直心为体,直心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这个心诚到了极处,至诚,这是菩提心的本体。有体当然有作用,作用分作两方面,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众生的。对自己的受用就是一心,一心就是深心。所以我们这个念佛要一心称名。所谓一心,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夹杂,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当中没有夹杂,这就一心了。我念这句佛号,我想别的事情,夹杂了,这就不是一心。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这就是一心称念,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一心持名就是发菩提心。对待别人要大悲心,什么是究竟圆满的大悲心?给诸位说,劝人念阿弥陀佛就是究竟圆满的大悲心。因为你劝他学别的法门,他这一生未必能成就,你劝他念佛,他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这个法门是即身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所以劝人念佛是真正的大悲心,是诸佛如来彻底的悲心。
  你讲经,讲这个经是彻底悲心,跟讲其他的经不一样。《华严经》虽然也是彻底悲心,太长了,谁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听?来不及!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他们的看法,《无量寿经》就是浓缩的《华严经》、小本的《华严经》,《华严经》是大本的《无量寿经》。这两部经性质相同,目标一致,都是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我们求生净土。《印光大师文钞》,时时处处都提到《华严经》,拿《华严经》来做证明,证明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当中是最重要,独要。
  『独入他家,一心念佛,乞食无侣,一心念佛,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法华经》上所说的。《法华》所讲的「实相妙理」,把实相这个微妙的道理比喻作莲花。经题是法喻立题,名实互显,叫做《妙法莲华经》。这部经从前我们讲过,讲经题也费了不少时间,讲本迹十妙,那也非常有趣味的。
  疏【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是般若义。】
  『般若』,翻成中国意思叫智慧。世尊讲经的次序,讲方等之后讲般若。念佛法门,信愿持名就是一行三昧,也就是一相三昧。所以与《般若经》的教义并不违背。『大品』是大品般若。『若人散心念佛』,这是拣别不是一心,说明念佛的福报之大,不可思议。要想修福,怎么个修法?念佛就好,肯念佛的人就有福了。这是讲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毕是终了的意思,苦是果报;果报尽了。果报尽了,是什么人?小乘讲是阿罗汉,阿罗汉苦因苦果都完了,都毕业了,毕业就完了;大乘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统统尽了。你的福报不尽!福报太大了。这是散心念佛,一心念佛更不必说了,一心念佛,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成佛了。这是说明念佛这个福报之大,不可思议。
  疏【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
  《圆觉经》是小《楞严》,性质跟《楞严》很接近。「圆」是圆满的意思,「觉」是觉悟,大彻大悟,这叫圆觉。《圆觉经》上讲,念佛三七日,这也是克期取证。《弥陀经》只讲七日,「若一日到七日」,《圆觉经》讲三七日,就是打七,三个七连在一起。可见得提倡念佛的经论确实很多。
  疏【如五百长者子,称七佛名,遂得见金色之身,成阿罗汉,是观佛三昧义。】
  这个经就是《观佛三昧经》,说念佛法门,特别强调修行正定。经上举出『五百长者子』,也是修念佛法门。念佛就见佛,见佛呢?证果,都证阿罗汉果。那么你就晓得念佛的功德。怎样才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他用念佛的方法把见思烦恼念断了。见思烦恼断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而是生方便有余土。称名念佛,可见得它不是散善,散善没有这个功夫,到不了这样的成就。念佛能证阿罗汉果,可见得这一句佛号是定善,不是散善。其实定善、散善在个人的心,不在方法。你这个心散乱念佛,那就是散善,你一心念佛就是定善。
  疏【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
  『六念』,这是一般大小乘佛法都说,菩萨要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这是念三宝。我们早晚课诵有三皈依,就是念三宝。除念三宝之外,还要念三桩事情,「念施」就是布施;「念戒」,念戒律,一定要持戒;「念天」,天人的福报很大,天人的道德水准很高。所以菩萨要念这六桩事情。念三宝,我们常讲就是念觉、念正、念净,觉正净。念施,施就是放下,常常想著要放下。念戒,因戒才能得定,因定才能开慧,这是三学里头的大根大本。念天,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要把心安在这六个境界当中。这六念,都可以说「自」,都可以说「他」。说「他」,三宝就是住持三宝;说「自」,就是自性三宝。
  末后这三个,布施、持戒是自己修菩萨行的因行,生天这是果报。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断恶修善。天里面,不只讲生天(三界二十八层天)。佛经里面天的意思很多,除这二十八层天之外,有义天、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是如来果地的别号。这是讲『菩萨六念,念佛第一』。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十七集
下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十五集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五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六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九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