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点击:2057]   [手机版]
背景色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8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二五四页:
  ◎【三、人天众】
  请看经文:
  经【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我们看莲池大师的注解:
  疏【及者,承前言净土法门,不但诸圣与会,一切凡众皆同闻故。】
  这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确实是九法界有情众生共同俱会一处,这个现象也就说明圆证三不退,圆登四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得非常详细,《弥陀经》上也是这样说的。菩萨生到那边生实报庄严土,像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虽然是生实报庄严土,但是同时也生常寂光土,亦生方便有余土,亦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很特别,它四处是横列,不是纵列,这是跟十方世界不相同的地方,所谓一生一切生。凡夫也是如此,凡夫生到那边是凡圣同居土,同时生上三土。能够与这些诸上善人,诸上善人是指等觉菩萨,跟这些等觉菩萨可以天天在一起,就是因为西方净土这四土是横列,不是纵列,所以他们才能够在一起。
  这里面有『一切凡众』,「凡众」就是见思烦恼没断的,这些都是随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知见而说的。真真实实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品惑也没断,他也是菩萨,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头说过的,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菩萨。所以那个世界是纯粹菩萨的世界,我们这里有五乘,它那里只有一乘,没有五乘。说凡夫就是见思烦恼没断,说阿罗汉,那就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破,是用这个名词比喻,不是真的。绝对不是像我们此地说人天,真的是人天,说阿罗汉真的是阿罗汉;那边没有,随顺我们习气来讲。纯一菩萨,这是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得很清楚,所以两种经合起来讲有很大的好处。
  疏【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曰等,又曰无量者,尽一切诸天故。】
  『释提桓因』,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能天主』。「释」翻作能,「释迦」翻作能仁;「提桓因」就是天主,叫能天主。他有能力,「能」是赞叹他、赞美他,他确实是一位很好的天主,统理天众,显示他非常有智慧、有能力,把天众统理得非常有条理,能如法。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实际上就是经典里面讲的释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那个天叫忉利天,「忉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三十三,所以也叫做三十三天。三十三天,诸位要记住,它是一层,不是三十三层。有很多人误会,说佛教讲天只有三十三天,那个弄错了,三十三天是一层天。为什么说三十三?这是释提桓因过去生中的因缘。我们晓得,无论是天上人间作国王、总统,这都是很大的福报,这个福报是前世修得的,绝对不是偶然的。释提桓因在前世修行,他发心造佛塔,另外有三十二个人帮助他把这个功德造成。以后他作了天主,那个天好像我们现在一个国家,它除了中央政府之外,还有三十二个省,那些帮助的人就像三十二个省的省主席一样。中央是天子,四周围是诸侯,彷佛这种情形。它是一个平面,每一方都有八个天,就是八个行政区。连中央一共是三十三个区域,我们称为三十三天,是这个意思,不是三十三层。由此可知,修福一定得福报,知道修福得福报,那我们造作罪业一定也有恶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的。
  『曰等,又曰无量者,尽一切诸天故』,这个「等」,「天」有二十八层天,经文里虽然没有细说,只说一个释提桓因,但是底下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就统统包括尽了。
  疏【曰大众者,尽一切众生故。】
  说到『大众』,诸天是讲二十八层天,与会这有天人,「大众」就是我们人间。乃至包括阿修罗道,畜生、饿鬼道。说实在话,只有地狱道最苦,他没有闻法的机缘;饿鬼道里面有善根,还是可以来听经的。
  疏【俱者,通结并诸菩萨以下文也。】
  钞【上并菩萨,是小大一对。】
  『上』是指前面,声闻是小乘,菩萨是大乘,『小大一对』。
  钞【今及诸天大众,是圣凡一对。】
  阿罗汉跟菩萨是圣人,诸天大众是凡夫,『圣凡一对』。
  钞【圣凡共闻此经。】
  这个法会,与会的大众非常庄严、非常殊胜。
  钞【毋谓净土为凡夫所不能也。】
  这是大师苦口婆心提示我们,不要以为西方净土太高了,我们凡夫恐怕去不了,你看看经上,明明说的有凡夫!这些凡众都可以去,那我们怎么去不了?用意在此地。
  钞【释提桓因者,具云释迦提婆因提。】
  这是梵语具足之音,中国人喜欢简单,往往把尾音省掉,像通常称菩萨应当是「菩提萨埵」,我们把尾音省掉,只称菩萨。这是中国人喜欢简略,不喜欢麻烦。
  钞【释迦者,此云能。提婆因提者,此云天主。详有五种名,恐繁不叙。】
  这是不多说了,因为这个并不是很重要。
  钞【迦叶佛灭时,一女人发心修塔,三十二人佐之。】
  帮助她把这个塔完成。
  钞【今王忉利。】
  就是忉利天王。
  钞【统四方三十二天。】
  前世帮助他的三十二个人,福报都是生天。佛给我们说过,佛法常讲有五个时期,这是五种坚固。第一个五百年,「解脱坚固」,听经闻法修行很容易证果。第二个五百年,「禅定坚固」。佛法刚刚到中国来的时候,所以中国的禅宗非常兴盛,就是这个道理。第三个五百年,「多闻坚固」。在隋唐这个时代,各宗各派兴盛,佛法的黄金时代,大家对教理上研究讨论,发扬光大,多闻坚固。换句话说,只会说,真正得禅定的不多,这在历史上确实看到。第四个时期,「塔寺坚固」。大家拼命修福,建塔、建寺庙,搞这个。第五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五五百年,就是佛灭度二千五百年之后,「斗争坚固」。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的。现代人如果不斗争,那佛的话不是讲错了吗?现在人斗争,佛说得清清楚楚,那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不足以为怪。要紧的,他斗,我不斗;他争,我不争,这样就好。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老老实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上上根人。
  这是建塔建寺福报很大。我们听了这个之后,你不要去打个妄想,我们去建庙建寺,将来可以作三十三天的天主,去享天福去。他那个时候可以,现在你要是建庙建寺,恐怕不能生天,不但不能生天,恐怕要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你建好之后,让人家斗争。从前建好的时候,请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领众修行,这个功德很大。现在建好之后,叫人家勾心斗角,天天去斗争。从前是佛法的道场,现在是斗争道场,所以果报不一样。他们建塔可以生天,我们现在建塔寺会堕落。所以诸位一定要有智慧,要明了。
  我讲经这么多年,从来不劝人去盖庙。我是四十八年出家的,出家没多久,大概民国五十年左右,新竹青草湖无上法师他很慈悲,在寺庙旁边盖了一个念佛堂,我去看过,盖得很好。他请人到那里去念佛,而且一个月还发不少的单钱,找不到人,没人去。你就晓得现在真正有道的道场太难!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我们了解当前的环境,就晓得我们应该要怎样去做法。像我们自己举办一个讲经的法会,这个功德很大。我们办一次大专佛学讲座,这个功德也很大,让年轻人在短短时间当中,我们把所有经教集中起来在一块研究。我们大家在一起念佛共修,这个功德都很大的。我们今天就是印经布施,录音带的布施,这功德都是很大的。真正有力量,我们在电视台买一个时间,请法师天天在那里讲经,那个功德比建庙大,弘法利生!现代要向这个目标去发展,不在塔庙,塔庙几乎都是斗争的场所。
  钞【又阿含云:本为人时,行於顿施,堪能作主,故曰天主。】
  释提桓因过去在人道作人的时候,『行於顿施』,他肯布施,能够领导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布施来成就佛事,所以他的果报现在在天上作天主。
  钞【等者,等三十二。】
  等其余的三十二个人。
  钞【以及其余也。】
  『其余』是指诸天。
  钞【无量者,又增词以尽,则槩欲色无色诸天也。】
  不仅是忉利天天主以及天人,除忉利天之外,欲界天、色界天来参加这个法会的人数都非常多。底下解释「天」的意思有很多种,「天」有光明之意。
  钞【天有多意,或名昼,以昼长故;或名无愁恼,以常乐故。】
  天人的福报很大,我们人间比不上天人。天人在平常没有忧虑,没有烦恼。他临终之前七天,苦恼才出现,那个时候他就感觉到非常痛苦,叫五衰相现前。天人是化生,不是胎生,所以他没有生苦。因为是化生,他记得过去世的事情,因为他没有隔阴之迷,而且天人报得五通,除漏尽通他没有之外,其他五种神通他具足。他不是修来的,他是报得的,所以他福报很大。我们常讲「天衣无缝」,天上这个衣不要裁缝的,他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了;想什么颜色,想什么花样,随心所欲的变化,就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所以他很自在。他吃东西也是如此,都是自然变化所作的。
  苦在什么时候?就是五衰相现前的时候。天人面貌不衰老,无论多大年岁,你去看永远都是年轻,他不衰老。五衰相,第一「花萎」,天人头上都戴花,男女都喜欢戴花,花都非常的鲜艳,如果哪一天他的花枯了,他就发愁,为什么?花一枯就代表他的寿命只剩七天了。第二「身体臭秽」,福尽寿终之时,忽生臭秽。天人身体很干净,不必洗澡,身上有香气。我们自己往往在拜佛诵经,或者是在念佛的时候,很静的时候,会闻到香气,我们没有烧香,而闻到异香,这是什么原因?多半是天人从这里经过,看到你在这里念佛、看经,他在那里停留一下给你致敬,他对你很恭敬,给你致敬,身上放出香气。我们虽然看不见他,但是香气我们闻得到。这都是很好的瑞相。第三「腋下出汗」,这是衰相,他就很恐惧了。第四「衣服污秽」,他的衣服不要洗的,永远不脏的,一尘不染,这个时候衣服会沾到尘土,脏了。第五「坐立不安」。这是天人五衰相现前,他就很大的恐惧,因为他晓得他的寿命没几天了。除这个痛苦之外,他平常没有忧虑,也没有烦恼,到这个时候忧虑、烦恼统统起来了。所以此地讲,他真是乐多苦少。
  钞【或名灯明,以无黑暗故。】
  天人都有光明,身上也放光明,宫殿也放光明,所以天上是一片光明之相,他没有黑暗。这是说出天有这么多种的意思。
  钞【大众者,诸天而下,人及修罗,尽六道一切众生也。】
  这是一个说法。
  钞【一云:兼前菩萨声闻,同名大众。】
  这也说得过去。
  钞【通结者,上言与大比丘众俱。今此俱者,言亦与诸菩萨诸天大众俱也。】
  这个文字可以有许多种的解释。广义的,把前面统统包括了,狭义的,直指这一段,都能够讲得通。
  钞【或难:无色则无耳无身,鬼狱则极幽极苦,何容与会而闻此经?】
  或者有人提出来,他说:你这么说,把六道众生都包括在里面了。六道,说老实话,色界天到饿鬼界,刚才我说的,这个没有人怀疑。如果讲无色界天也包括在其中,这就有人怀疑,无色界天他没有身体,没有身体他怎么来听经?地狱界太苦,地狱界怎么还可以离开地狱出来听经?像关到监狱里,某个地方讲经,还能够离开监狱出来听经?所以这个问难,他也问得很高明,他提出这个两点来。底下我们看莲大师的解释:
  钞【然无色者无粗色,非无细色也。】
  无色界天人的确没有『粗色』,粗色是显色,像我们肉眼能看得到的,这显色,他确实没有。但是他有没有色?他还是有色。譬如我们晚上睡觉会作梦,梦有没有色?梦有色,你正在做梦的时候,我看不到你梦中的色相,你自己清清楚楚,这就是叫无表色,它真有。譬如我们坐在此地,我们想一个人,我们想一个建筑物,你这一想,这个色相清清楚楚在你脑海里头浮出来,可是坐在你隔壁的人看不见。这确确实实有色!无色界天人的色相就像这个样子,有相当深禅定功夫的人他见得到。
  所以有禅定功夫的人,你在那里打妄想,他知道。为什么?因为一想,你心里就有相,他看到你这个相,他看到你这个相在活动,所以你作梦他也知道,他知道你在梦头里干些什么。因为你那个梦境他完全看到,他能够看到微细色;我们一般凡夫只能够看到粗色、显色,见不到微细的色相。所以并不是无色界天人没色,他还是有色身。底下有一个证明:
  钞【佛涅槃时,无色天人泪下如雨。】
  《涅槃经》上说的。如果无色界天人没有色了,他怎么会流泪?泪明明从眼根流下来的,可见得他确实有细色。
  钞【则身至耳闻,亦复何碍。】
  他来听经确实没有障碍。
  钞【地狱饿鬼,重者或隔不通。】
  如果堕到阿鼻地狱、八寒八热地狱,要想来听经不容易,为什么?无间地狱,这个罪很重,他没办法出来。但是那个轻的可以,「游增地狱」这个罪就轻了,「孤独地狱」这个也轻。孤独地狱就好像把他幽禁在一个地方,平常不叫他跟大家接触,他不受什么大苦,就是好像被人家拘禁,是这么一个情形。
  钞【轻者未可例判。】
  地狱里头罪轻的人,他还是有闻法的机会。
  钞【又佛光所触,地狱天子得证顿圆。】
  这是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地狱天子』就是阎罗王,他有缘,他闻法也能证果,这是讲佛光所触。这一段公案是佛在作菩萨的时候,因地的时候,菩萨「足下有四十种光明」,当然这个菩萨就不是普通的菩萨,决定是地上菩萨,他这个足下才有光明。在圆满相好当中,他就放光往下照,就照到地狱了。地狱众生接触到佛的光明,他就能生到天上,在天上听到天鼓的音声,他就发真诚的忏悔心。这一忏悔,那真是无量功德,『得证顿圆』,顿圆就是十地菩萨的果位。所以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
  这样的人,我们应当要晓得,他也不是个普通人,也是生生世世修行!善根非常深厚,而在他前生临终是一念之差,差在哪里?大概是什么事情不如意,瞋恨心一生起来,一念瞋恨心搞到地狱去,堕到地狱。因为他修持的福报很大,虽然堕到地狱,他还是地狱之王,作阎罗王去了。现在蒙佛光一照,他的业消了,他觉悟了,觉醒了。这一生天听到天鼓,於是生殷重忏悔之心,所以马上就能顿超十地;这个十地当然是别教十地,而非圆教十地。别教十地不错了,等於圆教十住菩萨。这就是说明地狱众生也能蒙这个法门得度。
  钞【然则佛说此经,光照十方,安知鬼狱不得闻也。】
  你怎么晓得饿鬼、地狱他们不来听经?所以忏悔要在真诚,真正忏悔,说老实话,忏悔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一般人这个忏悔心的确发不出来,心里想忏悔,实际上过几分钟就忘掉,错事情还照干,这个不叫忏悔。真正的忏悔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不贰过。我知道我这个事情做错了,我以后决定没有第二次同样的过失,犯别的过失可能有,犯这个过失决定没有了,这叫真正忏悔!忏悔了,过几天还照样犯同样的过失,这个没有忏悔。从这个角度上去观察,我们世间人造了一些罪恶,很少有几个人忏悔的,所以你的业障消不掉。
  业障消不掉就很麻烦,业不能消,业就会增长,这是一定道理的。它不会说保持在那里,我也不多不少,很难!消不了就会增长,增长到相当一个程度的话,一定堕三恶道。千万不要说是我天天拜佛,天天念佛诵经,大概我将来就是不能往生也不会堕三恶道?你们去看看灌顶法师,这是清朝康熙年间了不起的大法师,慈云灌顶法师,他注解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我们以前印过单行本。你去看看他注解的《疏钞》,他后面讲念佛人一百种果报,同样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果报有一百种不相同,第一个果报就是下地狱,念佛下地狱;第二个果报堕饿鬼,第三个果报堕畜生。你去看看,前面这三条,念佛人堕三恶道。
  我那个时候很年轻,刚刚学佛,看到这个很疑惑,念佛人纵然不能往生,来生人天福报总是有的,为什么会堕三恶道?我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请教李老师,李老师一听说我这个问题,他说:你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不答覆你一个人,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答覆,来说明。口里面虽然念佛,心里头贪瞋痴慢没断,名闻利养、是非人我没断,天天还造这种业,那你不受报,谁去受报?这样的人念佛只是口善,心不善、行不善。三业当中,你只有一头善,两头不善!所以果报还是在三途。
  他那一百条当中,有念佛成佛、念佛成菩萨。所以一定要明理,如理如法的去念佛,连饿鬼、地狱道都能顿超十地,何况我们!像李老师常讲的,说得不好听的,现在人麻木不仁!什么叫麻木不仁?头脑心思像木头一样,已经死了,不知道利害,不怕因果,不得了!因此我们知道,念佛人不见得个个都能住生,这是真的。现在这个世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换句话说,念佛的人还是大多数都到三恶道去了。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原因,你好好的研究净土经典,多多看几遍灌顶法师「大势至圆通章」的注解,你会觉悟!
  所以我常常讲,常常劝大家,这一句佛号怎样念才有力量?要把我们的妄念伏住。什么是妄念?是非人我、分别执著妄想、贪瞋痴慢这些东西,这个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压下去,叫它不起现行,这个佛号才起作用。口里头念佛,这念头照起,那有什么用处?没用!这句佛号,佛教给我们干什么的?就是要我们伏烦恼的。你能够把烦恼伏住,这带业往生,烦恼伏住就叫做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是最低的。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真正念断了,那你往生方便有余土;功夫再深一点,把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也破一分,那你生实报庄严土。
  这个地方要注意,要特别记著,我一天到晚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我烦恼没有伏住,不能往生。因为佛在经上并没有说你一天念佛念了多少,凭你念了多少来接引你往生,不是凭这个;是凭你心清净的程度!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净化我们身心的净化剂,这是决定不能疏忽的。这句佛号确确实实帮助我们身心净化,这个佛号念了就有力量,就起了作用。否则的话,口里头一天念到晚,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还讥笑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三途还是照去,你喊破喉咙都枉然。所以一定要如理如法把我们的烦恼降伏下来,压下去。所以念头一起来马上换成阿弥陀佛,念到自己的心清净、平等、慈悲,念到我们的烦恼习气不起现行。断,当然不容易,但是能够念到它不起现行,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把烦恼念断,那的确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念到把烦恼习气伏住,这是做得到的。再加上真正忏悔这个力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品位的高下就在这个地方看。
  所以《观无量寿佛经》注解后面,古来祖师大德举的就是阿闍世王,阿闍世王所造的罪业是五逆之罪,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两个联合起来害父母,破和合僧,五逆做全了。他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这时候他恐怖了,生大忏悔之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居然是上品中生,这个不可思议!他那个就是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因为忏悔的心力量太强,所以把他的品位提得那么高。正如同此地所举的例子,地狱天子就是阎罗王,阎罗王是饿鬼道的鬼王,是饿鬼道,居然蒙佛光一照,一闻天鼓就顿超十地。这个顿超十地至少也是上品中生,正符合善导大师给我们的开导,他老人家讲,三辈九品是我们遇缘不同而有差别。
  我们今天遇的缘是无比的殊胜,细说三经这个因缘难得,通常我们看外面,讲《弥陀经》的有,你去打听一下,这一部《弥陀经》多久讲完?七天。再打听一下,七天讲多久?一天讲一个钟点。他多半有台语翻译,两个钟点翻译去了一个钟点,实际上七个钟点把这《弥陀经》讲完。你看看我们讲到此地,这才讲个开头,已经一一八次,这经文才开头!序分,通序还没讲完,这个因缘无比的殊胜,一生难得遇到,缘真的具足了。遇缘具足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干了,这就是个人善根福德的问题,善根者,能信能解。我在这里听,真正听懂了,能信能解,这是你的善根;能愿能行是你的福德,你真正发愿,真正肯念佛,真正肯忏悔,这你有福德。你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就往生了。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这三者都圆满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你这一生必定往生西方世界。品位高下呢?那在你自己去努力了。下面一段称理:
  疏【称理,则自性彻上彻下,是罗汉菩萨诸天大众俱义。】
  这句话是这段经文称性之谈。我们看莲祖的注解:
  钞【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上而彻乎诸圣也,上亦与之俱,下而彻乎六凡也,下亦与之俱。】
  前面这两句,『法』是讲法性,这是讲的真如本性。在真如本性里面,万法是平等的,因为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的就是自己的真心,所现所变的境界实在是不二的。所以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现代科学家虽然没有见性,他也懂得了,他也晓得世法平等无二无别,为什么?近代科学家将这些物质一分析,确实是平等的。世间人看到最宝贵的金刚钻跟最不值钱的泥土,科学家一分析完全相同,根本就没有两样,基本的物质是一不是二,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一分析,金刚钻是原子、电子、基本粒子,泥土也是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组成的。再往下一分,都是些能量波动。科学家明白这个道理,世间一切万物是平等的。所谓不平等是大家的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一切法平等的。
  『上而彻乎诸圣』,假如法性真有高下,上就不能彻下,下就不能彻上;因为它是平等的,所以它彻上彻下。上是菩萨罗汉,下是诸天人民,它能够俱,大众能俱会在一处。这也显示出西方净土是个法性土,它四土是圆融的。我们通常讲这个法门横出三界,殊不知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横生四土,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真正是经上讲的难信之法。
  钞【良以四谛,十二因缘,四等六度,五戒十善,万行纷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唯是一心,真实性中无差别故。】
  这句里面可以说将佛门修学的方法都包括尽了。『四谛』,苦集灭道,是小乘声闻所修的,这里面讲的是两重因果,「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佛说法,先说果后说因,先说果,大家现在当前所受的,容易觉悟;然后再告诉你,你这苦从哪里来的,把这因缘说出来。我们今天受的苦,「苦」是从集来的,「集」就是造作,迷惑造业,这是集。迷惑造业才有这个苦果,六道轮回的苦果。我们看出世间亦复如是,「灭」是果,灭什么?灭烦恼,灭生死。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果报?它那个因是「道」。小乘是三十七道品,大乘就是六度万行菩萨道。在这段里面,因为讲了「四谛」,讲了『十二因缘』,又说『四等六度』。在此地,四谛、三十七道品就专门讲的是声闻道,小乘人所修的。十二因缘是缘觉法,缘觉所修的,缘觉的根性比声闻利,听到十二因缘,他就觉悟了。
  十二因缘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法里头有因有果,也是讲的三世因果。譬如无明缘行,「无明」跟「行」是过去世的因缘;行缘识,从「识」到「爱、取、有」是这一世的因果,现在世的;后面「老死」是来世的。这是三世两重因果,先讲过去世的因,现在的果,再说现在的因,来世的果。现在的因三个:爱、取、有。因为你有爱取有,才招来来世又要搞生死轮回,永远不能休息,生死疲劳。
  这里面要注意的就是「无明」,此地讲的无明不是根本无明,假如是根本无明,那这十二因缘无明破掉了,至少是法身大士,为什么还是缘觉?缘觉没见性。这个无明叫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这个无明,通常我们讲惑业苦,这就是惑、迷惑。枝末无明并不是根本无明,也就是痴,贪瞋痴的痴。痴就是无明,愚痴,愚痴他才造业,造业他才有果报。这个十二因缘,我们要想断,实在讲,过去世的,我们断不了,前生的,我们怎么断法?所以无明、行,过去世的因缘没办法下手。从识到触这五个属於果,现在的果,果上也没办法下手。果上如果要断,我自杀了,自杀也不行,自杀过了几天又去投胎去了,不是解决问题。你再痛苦都不能自杀,自杀解决不了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把问题搞复杂了,将来果报更苦!
  唯一能断的,就是从现在的因缘上断。现在因缘是什么?「爱、取、有」。爱就是无明,爱是迷惑,是起惑;取跟有是业,是行业。如果你在这三方面觉悟了,你的生死就断掉了,永脱轮回!你真正对这个世间一切法没有贪爱,你来生决定不再有轮回了。这是轮回的根!我还喜欢这个,我还想那个,好了,你这个根在,你的根没拔除,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我不爱、我讨厌,行不行?不行!讨厌也是爱。讨厌怎么是爱呢?我不喜欢这个人,我不愿意见他,我爱这个人永远不要跟我见面,还是爱。诸位要晓得,这个爱,好恶都包括在里头。你喜欢他是爱,讨厌他还是爱,为什么?喜欢他,我喜欢接近得到他;不喜欢他,我喜欢他不要跟我见面,喜欢他远离我。所以,统统是属於爱。试问:我们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要有,你的枝末无明这个根很强,六道轮回很难出离。
  还有一个方法,好!不从这里断,从「取」断也可以。实际上,这个「取」断比那个「爱」断还要难,「取」是什么?取得。你那个爱的时候,还是念头;取的时候,我要获得,我已经得到手了。得到手肯放弃比那个还没有得到手的时候,断那个观念是不相同。现在得到手了,你能不能舍掉?从「爱」上断,是从惑上断;从「取」跟「有」上断,是从行业上断。最后就「有」,能从「有」上断的,这个功夫是最高段的。「有」是什么?已经有了业,有了业能够消业,能够把这个业断掉,可见得那个功力就更大。所以缘觉出离三界,他比声闻高!智慧高,方法也巧妙,就是他能从爱取有三个方面,或者同时断,或者断其中一条,他也能永脱轮回,了生死出三界。
  『四等六度』,四等,说的是什么?天台家将佛法分为四教:藏、通、别、圆。六度是菩萨修的,藏教菩萨修六度,通教菩萨还修六度,别圆菩萨还是离不了六度。「六度」名目虽然相同,境界不一样,一个比一殊胜。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五戒十善』是人天法,受持五戒能得人身,勤修十善可以生天。『万行纷然』,总收声闻、缘觉、菩萨,『八万四千尘劳』,总收六凡。四圣六凡虽然不同,『唯是一心』,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作菩萨,这就是菩萨法界,是心作声闻就是声闻法界,我们心想作什么就现什么样的法界。十法界是从一心变现出来的,还归到一心;一心是万法的根源,一心也是万法的归趣。
  在『真实性中』,就是我们真如本性里面,实在说没有十法界旳差别。因为本来没有十法界的差别,所以才能彻十法界。『真实性中无差别故』,所以大众俱能彻上彻下。这个在西方极乐世界显示出来。我们在大经上看到,佛在《无量寿经》曾经讲了三句话很重要。第一「如来住真实慧」,这是讲了一个真实;第二「从实际理体之所显化」,实际理体就是真如本性;第三「惠以真实之利」,给予众生真实之利。这三个真实都称性,都是讲的真如本性。
  所以本经与《无量寿经》,都是佛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无上的法宝,古人称之为「称性极谈」。《华严》称性,《法华》也称性,但是还不能算极。《弥陀经》、《无量寿经》称性达到极处,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没有比这个更圆满的。尤其是在本经,莲池大师用称理这一段给我们叙说完全是讲到自性上,真正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显示出真实、实际理体。所以西方世界彻上彻下,无不圆融,无不美满,圆证三不退,圆登四土。我们过去怎么想也想不出这个道理,现在逐渐明朗,逐渐看出门道,实在是法喜充满,对我们修学,对我们弘扬,产生无比的信心。
  钞【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此间佛法住持,本来如是。】
  这句就是讲我们现前修学的环境。大师说这一段也是有个公案,有个因缘,在过去,那是唐朝时候,有一位无著禅师他去朝山,去朝五台山。从前朝山是参学,不像现在,现在朝山是去观光旅游的。以前的朝山不是去看风景的,是去参礼知识,寻师访道,是为这个去的。他的心非常虔诚,文殊菩萨就变化成老人来接待他,就是偶然之间碰到了,这个禅师碰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就问他:你从南方来?是!从南方来的。五台山在北方,他就问:南方佛法,如何住持?禅师答覆说:末法僧尼(就是出家人,男众女众),少持戒律。对於戒律都不太重视的,说这个话很感叹!大家都不守戒律,不守清规。禅师就问这个老人:北方怎么样?你们北方佛法情形如何?其实老头就是文殊菩萨,告诉他:『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所以他这一句是用文殊菩萨答无著禅师这句话说明。
  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对於末法时期种种不如法的现象不必责怪。为什么?本来如是!你要去责怪他,换句话说,自己吃亏了。为什么?我心不清净。我们抱著一个宗旨,各人修各人的,大家欢喜,这样就好!他不妨碍我,我也不妨碍他。他志心求道,我们能帮上忙,帮他忙;他不肯志心学道,我们合掌令欢喜,就好了。有一些人度众生的心很切,那个慈悲心超过佛菩萨,真的好像自己宁愿下地狱,恨不得要把他拉回来,怎么拉也拉不回来,结果自己被人家拉到地狱去,是真的。这是很大的错误。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能接受的帮助他。像佛菩萨接引众生一样,根机成熟的,帮助他往生,帮助他成佛;没有成熟的,帮助他成熟。分成好几个阶段。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如果我们把它分成好几个阶段,一看就晓得这个人是在哪一个阶段,这就叫龙蛇混杂。成熟的是龙,为什么?他这一生决定要飞到天上去!他要出三界了生死,他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作祖,这是龙。还有虽然是相信这个法门了,他自己这一句佛号念的不得力,依旧一天到晚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不断的增长。我们知道他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他能够念佛诵经还是好事情,跟极乐世界结个缘!将来哪一生哪一世,他发心勇猛精进了,他能成功。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勇猛精进不是简单事情,绝对不是说,我这一晚上,我都在念佛、都在读经、都在拜佛,我这很精进了,不是,精进的意思不是这个,这个是什么?你有进,你未必精。「精」是什么?精是你里面是非人我、烦恼执著妄念没有了,这叫精,精是精纯,换句话说,精是不夹杂,进是不间断,这要搞清楚。精重要!我能不夹杂,这一句佛号抵得人家那是有进没有精的人,一句抵的不晓得抵多少句!他那个十万句未必能有效,他降伏不了烦恼,那个精的人,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所以精比进还要重要。
  你看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讲的,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因为一夹杂,他不能专心,他不能伏烦恼,不能消业障。所以你必须要做到不夹杂。不夹杂,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没有贪瞋痴慢,这个叫不夹杂。真正要是纯粹做到不夹杂的时候,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只有这一部《弥陀经》,除此之外,什么经典都可以暂时搁在一边,这是真正精进。我想研究这些大经大论,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做计划,现在不看,这是真精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九集
下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五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六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九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