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八章 人间外处是佛国——唯心净土的修学
 
[体恒法师] [点击:2585]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八章 人间外处是佛国

——唯心净土的修学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第一

常言说“春雨贵如油”,其实秋雨又何尝不是贵如油呢!在干燥的北京,能够有一场像样的秋雨,确实还是比较珍贵难得的。为什么呢?一可以荡涤灰尘,给我们一个清爽的世界;二可以滋润花草树木以备来年的生长。所以说秋雨也是贵如油啊!秋雨如是,甘露法雨同样也是这样。它可以荡涤我们心中的烦恼之尘,浮躁之气;给我们一个清爽的内心;还可以滋润我们未来的菩提新苗。

这次的题目是:人间处处是佛国——唯心净土的修学

一、净土的种类

在座有不少位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相信你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净土法门,修行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修行方式是什么?(众答:持佛名,念佛号)对!那么,大家念佛目的是什么?(众答: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极乐净土是什么地方呢?净土佛国。

念佛可以往生净土佛国。可是,大家相信不相信,在你到达极乐佛国净土之前的现实人间,也可以有一个清净的佛国,让你安住在其中?(众答:相信!)好!既然相信,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人间的净土佛国怎么获得。

首先,给大家讲一讲净土的种类。学佛人,内心追求的是智慧解脱,外在所追求的是净土佛国。净土佛国有多少种?只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佛、菩萨愿力所成就的清净微妙净土佛国。比如阿弥陀佛在因地修学时,所发四十八愿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根据《无量寿经》的记载,阿弥陀佛在因地修学时,有一位国王弃舍王位出家,成为一名比丘,名叫法藏。法藏比丘深感世间众生苦患深重,发大愿心,要把众生都摄取到清静、庄严的净妙佛土,拔除生死之本。于是生发了四十八条重大愿力。如第一条:愿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国土没有地狱,恶鬼,畜生的三恶道,只有圣贤相会的地方,没有堕落轮转的地方。第二条,愿我成佛的时候,极乐世界永远不再产生恶道。第三,愿我成佛时候,所有的人都由有漏、不净的世间幻假身躯,变为庄严、微妙的金色身躯。……如此诸类,共四十八愿,愿愿弘深,恳切至诚,最终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微妙庄严的净土佛国。这是第一类净土佛国。

那么第二种呢?就是众生的清净心所成就的浊世净土。娑婆世界被称为什么?五浊恶世啊!就是由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所构成的一个世界,所以叫五浊恶世。劫是什么?这个世界有形成的那一日,就必然有坏灭的那一日,无量劫以来就在生、住、坏、灭的过程当中,轮转不息。所以说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劫浊的世界;什么是见浊呢?众生有各种各样的知见,人见、我见、法见等等。这种知见妨碍了清静自性的开发,障碍了智慧佛性的流露,使大家成为一个愚痴的凡夫。怎么样摆脱这些东西呢?那我们就要去追求这两种净土。

两种净土,一种是佛、菩萨成就的清静净土,在这样的净土里,不再有恶道,不再有种种不究竟的地方,纯粹是清静庄严的地方。所以说是大家人人所向往的最终的归宿;那浊世的净土呢?它就是《维摩经》当中所说的净土之行。

二、唯心净土的出处内容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净土的种类,一是佛、菩萨愿力所成就的净土,如西方极乐世界;二是众生清静心所成就的浊世净土,如维摩诘经当中所说的净土之行。五浊世界,不清静、不究竟,怎么能称为净土呢?我们一步一步往下看。先告诉大家《维摩诘经》净土之行的出处和内容。

在维摩诘经第一品当中,佛陀与他的弟子们共同聚会在庵罗树园。这个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叫长者子宝积,宝积菩萨对佛陀说:希望佛陀能够宣说菩萨的净土之行。于是佛陀说:什么是菩萨净土之行呢?“直心是菩萨净土”,直心——正直的平等心,平等看待万物,平等对待诸法。什么是菩萨的净土呢?“深心是菩萨的净土”,与菩萨相应的清静、微妙的菩萨心。什么是菩萨净土?“菩提心是菩萨净土”,什么是菩提心?自利利他,发大愿力,追求智慧解脱,这是菩提心。除了这之外,佛陀还说:“布施是菩萨净土,持戒是菩萨净土,忍辱是菩萨净土,精进是菩萨净土,禅定是菩萨净土,智慧是菩萨净土。”这几项的内容是什么?(众答:六度。)对!就是前面所讲的六度。除了这之外,佛陀还说:“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什么是四无量心?(众答:慈悲喜舍。)对!还说:“四摄法是菩萨净土,方便是菩萨净土,四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十善是菩萨净土。”如此都是菩萨的净土。讲到这里,佛陀说:“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你想得到清静的净土佛国,首先应该清静自己的内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着你内心的清静,你的所生活的这一片国土,就会变成净土佛国。这就是我们维摩诘经当中所说净土之行。记着:《维摩诘经》所说得净土之行四句话:“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就是《维摩诘经》中唯心净土的出处与内容。

三、心的作用

(一)、何为心?

“唯心净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个内容:“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国土能干净吗?能!前提是心净。怎么达到心净呢?要往这个心上下功夫。“心”字对我们学佛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讲解人间净土前,我们要来先看一下什么是“心”?心的作用是什么?

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你的心?心在哪里?

“心”在佛法当中,被划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种“心”的类型是:相对于我们的色身而言,“心”指所有的心王,心法总称。就是说与我们这个肉体的这个身体所对应的,所配合的那个所有的精神世界的总和。

人的生命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物质的身体,就是色身肉体;另外一部分是精神的生命。精神并不是统一的一块,它由很多种不同的意识构成的,这一部分就是佛法所说“心”的一个类型。专业的话说,心王与心法的总称——叫作“心”。它指的是具有执取、思量作用的心。这是第一类。大家可能现在一下子难以明白,先有一个概念认识就行。

第二类,就是我们所说的肉团心。每个人都有一个心脏,心脏不正常就会出问题,就要做心脏搭桥之类的手术,让血液能够流通。这个心,在我们身体的内部、中心,起到全身血液的循环作用,主导人的身体动作,这个肉体的心,佛法叫肉团心。这个心是另一个种类的“心”,是《心经》里面“五蕴”当中“色蕴”这个范围所包括的内容。色是什么啊?是物质。

那么,刚才所说那个“心”呢?那个“心”啊,相当于“五蕴”当中的后四蕴,受、想、行、识。这是大体上的划分类型。

一切有情众生的心都有两个大类:一是物质的肉体心,二是精神的意识“心”。不过,其中第一类的精神意识“心”,佛法里面又被分为非常细致的八类。哪八类呢?就是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佛法对人心的剖析,对人精神的剖析,截止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达到这么微细、精深。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也只是到所谓的“潜意识”。潜意识只不过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第七识,而且就第七识而言,认识也不是十分到位,第八识那他们更不用说,他们根本还没一点感觉。这里我不打算对八识作详细的介绍,我只是要告诉大家,心的类型主要有两大范畴。了解这一点就行了。

人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物质的身体与精神的身体。那么,这两部分是不是截然对立的呢?不是的!精神和肉体是密切配合的一体,两者不能对立,绝对不能单独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了任何一方,另外一方存在就失去其中的意义。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只有一个物质的心,没有了意识,那会变成什么?植物人呀!植物人,还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吗?为什么前面要加个定语“植物”呢?植物人其实连植物都不如。为什么?植物碰它一下还有反应,比如含羞草。可是植物人呢?别说碰他一下,就砍他一刀没反应。为什么?失去了意识的活动。失去意识活动的人,也就说失去了人之为人最基本的特征。人不能没有意识!

可是话说回来,如果只有意识,就这个“心识”,而失去这个色身肉体呢?这也比较麻烦。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传说。说铁拐李最初其实并不是个瘸子,他是一个长得非常不错的修道人。他有神通,灵魂可以脱壳而去,离开身体出去游逛一圈再回来。于是经常入定,一入定神识就出去转悠了。有一天他出去时间长了一点,结果朋友以为他死掉了。就把他的身体扔到山谷里去了。结果等他的灵魂回来一看,我的身体呢?找不着了!灵魂出壳时间再长,它有个限制啊,要不然的话,超过这个时间它就回不来了,就永远成孤魂野鬼了。这下就急了。满处找身体,找啊找,实在找不着。无可奈何,最后看到路边有个刚死的瘸子老头,哎!将就吧,先进去再说。就把自己的魂魄给装进去了。结果活了之后,这个神通广大的道人就变成“铁拐李”了,天天拄着大拐杖。所以,后来有人嘻笑他,说铁拐李你什么病都能治好,你的瘸腿怎么不治一治啊?他就摇头叹气。

先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透过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人的身体的重要。没有身体,精神再崇高,再伟大,表现不出来,有什么用啊?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精神的世界与物质的世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坚决不能分开的。所以说,过去有人把佛法划分到唯心思想的这个体系中是不正确的。那么,如果有人自称是绝对唯物主义者当然也不正确,因为没有绝对的唯心、唯物。《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说的就是佛法的精髓——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好!“心”的种类介绍完了,那么“唯心净土”中建立人间净土佛国的“心”,不是指我们的肉团心,指的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意识“心”,这一点现在先要界定清楚。

(二)、“心”的作用

1、人类文明,唯心所造

下面我再跟大家讲一下“心”的作用。人们常说“劳动创造一切”。可是仔细推理一下,真的是劳动创造一切吗?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脚就能创造一切吗?当然不是的。真正创造一切的最大功劳,应该归功于我们的这颗心。为什么呢?

如果不是起心动念了,你的手脚会去创造吗?猴子也会劳动,它知道饿了上树摘个果子来吃,偷个鸟蛋来吃。可它为什么不能创造这个世界呢?是因为它有肉心,而无神心。精神的“神”啊!人为什么就创造出这个世界啊?是因为人类有这颗神灵的心。所以可以这样来说,人类一切文明其实都是人“心”创造出来的。心创造出来,意思并不是说心一想什么东西就出来了,这里是说一切都是由“心”的推动力造成的。大家说对不对?(众答:对!)

《华严经》里说一个偈子:“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如工画师”,说人“心”就像做工的工程师,就像画画的画师。一个工程师,看到大雄宝殿,回去小木棒一连接,大雄宝殿就出来了;画家对着法源寺大雄宝殿一坐几个小时,就画出一个大雄宝殿。那么,我们的“心”就是我们身体的工程师、画家。它能给我们创造出人的一切外在东西。比如说,如果心没有主导,你眼睛看到外面的香炉,又会反应吗?没有啊!就像你安了个灯泡,不安电线,不通电源是不会亮的。能起连接作用让我们看到大千世界的种种能动现象,要靠“心”的电源。人没有“心”就相当于灯泡没有电源,造的再好不会发光。世界再美妙,没有心力的作用它就是漆黑的一团。所以说“无法而不造”。外面一切的一切,无不是我们内心所创造出来的。我们每天晚上做晚课的时候,都念:“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现在明白什么意思了吧!这里是说,人的心啊,是起到主导作用的。世界上的一切,是在心的推动下而产生的。

2、生活环境,共业所感

下面我要说的是,大家的生活环境——外在的世界,都是共业所感。就是说由我们心所产生的共业所感。《华严经》又说了:“三界虚妄,但是心作”。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虚而不实的。它是我们心所看到的一个假象而已。什么是“共业”?所有人造作的业——就是我们一切活动所带来的结果,大家共同的活动的这个结果,就称为“共业”。在以前的课程当中我讲过,这个共业储存在人的第八识当中,成为仓库的种子一样,一旦时机成熟,共业所感,就形成了大家共同生活环境——外在的世界。比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城市农村,楼房平居,所有的这个一切,不要以为仅仅是劳动的外在作用弄出来的。也不仅仅是说,你生活在北京,是碰巧就生活在北京,或者说你理所当然就生活在北京,这就是共业所感呀!

大家今天能够集中在一起来听经闻法,这也不是偶然。是你过去所培植的福德。福德是什么?也是业。说到业,不是说只是坏的造作才叫“业”,劳动之后产生的成果都叫作“业”,学生交的练习叫“作业”大概就是这里来的。交的作业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既然是劳动成果,肯定有有用的东西,有没用的东西。人的作业,也有善的,有恶的。能在这里共同听经闻法,这就说明你们曾经共同造作了能够听经闻法的善业,所以今天能够坐在一起。其实很多状况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共同住在一个小区,共同住在一个单元,这都是共业所感呀。既然是共业所感,那就要珍惜因缘!

可有的人认为,外在世界就是外在世界,跟心没有关系。经典里有一个比喻告诉我们不可能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在下雨,咱们就以水来比喻,来说明人“心”意识的重要性。同样的雨水从天上下来,不管是变成小溪、沟渠还是大江、大河,因为人是共业所感,知道是清凉、甘甜的,是生命之源,可以浇地、洗漱、饮用。同样是水,在人看来是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在鱼看来是它的世界啊,没有水,就意味着它的世界的消失,水是生活的全部。而对于饿鬼道的众生,看到的水却是火,人跳进去清凉滋润,它跳进去浑身发烫、痛苦不堪。在天人看来,人喝着清凉甘甜的水,竟然是那么的污秽不堪,犹如人间所看到的污水、脓水一般。同样就一个水,不同的众生看来是不同的感受,水是这样,外在的世界也是这样。中国古书《庄子》说,人如果睡在潮湿的淤泥中就会腰疼、腿疼,生起疾病,可是泥鳅呢?生活在里面是自得其乐。同样是一棵树,猿猴在上面很舒服,人爬上去战战兢兢,为什么?心在起作用。

业力不同,同样一个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到底有没有一个为所有众生都能够接受的定性环境呢?比如说,什么才是美好的世界?什么才是舒适的居所?没有!不单说我们所生存的大环境是这样,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也如此。如今天的下雨,我估计在座的各位早上来之前都在想:怎么偏偏早不下,晚不下,就在我要去听课的时候下?多麻烦啊!你即便不会十分烦恼,心里也总不会太舒服。可是对一个种莱的农民来说:呀,老天爷,你可下雨啦!那个高兴,手舞足蹈。而对赶工期施工的人来说,心中刀割般的痛:哎哟,又一天宝贵的时光流失啦!这要赔进去多少资金啊?但若是一个闲情雅致的人呢?“啊!秋风;啊!秋雨,多么美好!”得,诗情画意来了。同样一个下雨天,不同人的感受是这样大差异。这说明外在环境没有一个好坏、浊净的绝对差异,差别来自于众生内心的分别。

从这里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人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吃的、住的、用的……一切都是共业所感。都是由“心”意识作推动、造作出来的。也就是说“唯心所造”。从这里说明,外在世界可以跟着我们心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改变。不但我们生活环境的小世界,即便宇宙万有,何尝不是跟我们的内心有关呢?既然跟我们内心有关,那么外在环境的好坏,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应该从哪下手?从心下手呀!从我们的内心来着手解决。

3、一切有情,别业所感

整体来说如此,那个别来说呢?一切有情,也都是别业所感啊!由于不同众生的心,被贪、嗔、痴所染污的程度不同,造作善恶业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别业。每个人在共业之外都有独特的别业。这个别业,因缘成熟时候,它有一个种子就会产生作用。于是,众生就会产生生死流转。生死流转的途径很多,下至昆虫,上至天人,六道都是。

就人类之中而言,又有穷富、尊卑的差异,上下、智愚的分别。个人的人生状况,是自己的“心”所带来的结果。想解决个人的不平等遭遇,怎么办?外在的方法是枝末,内心才是根本。你把心态摆正了,放平了,然后由一个平正的心态所流露出来平静思维,然后再由这个安静的正确思维所产生的行为、活动,就能给你带来善的、成功的、幸福的、快乐的后果。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福乐、痛悲都是与“心”有关的。

你要获得美满的人生,还是从“心”开始。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内心,佛教的基本教义大家可记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义,是诸佛教。自净其义,怎么净?从“心”开始净呀!这个净不是跳进河里洗个澡就“自净”了。身体再干净也不管用。必须把自己的心给清净了。然后才能“诸恶莫做”,才能“众善奉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优劣,个人际遇的好坏都与我们的心有关。改变人生从哪下手?从“心”下手!

(三)、心的价值

前面讲了净土的种类、心的种类、心的作用,我们知道心具有强大的、不可思议的作用。心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它不但能为我们带来幸福,也能为我们带来痛苦。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人生的痛苦,解决外在环境的不顺,怎么办?从“心”开始!

下面我要讲的是心的价值。

1、心灭苦灭

《法句经》云:“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意思是什么呢?是说一切诸法的产生,都是以意识为主导、为先行的,都是由意识来主导、来造作的。假如你以一念染污的心意,发语说话、言行做事,那么痛苦的结果就会伴随而来。就像古代印度人的传说,轮子随着野兽的脚印,走到哪转到哪。

举个例子,就像天上有云,刮了风就下雨,下雨地上必然会湿,这是肯定的。如果一个人发言出语背后的意念是清静的、善良的,那么结果自然是快乐的,令人感觉满意的。从《法句经》这个偈子说明了人类一切的苦果,都是由染污的“心”造作而来的。所以说大家要离苦,首先应该离以往内心当中的烦恼、染污的意念。痛苦烦恼的程度,与心被染污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

还以水为例,人心就像水一样,水有净、污之分,那么人的心也有真、妄之别。如果把一块石子放在平静的水中,我们看到的是清清楚楚的石子,若投入的是一池污水,则石子连影子也看不出来。同样,如果我们的心平净的状态,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一个清静、安乐的世界。可惜的是,如同水易受染一样,我们这颗心,本来是清静的,流转到世间,种种的熏修,就变得污秽不堪了,于是就痛苦至极。

心灵一旦被染污,自私自利的心占据了主导作用,那么从主观上,人们不愿看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愿听自己不喜欢的话,更不愿意接受于自己不利的东西。从这个意义来讲,私心就像自己筑起的一道围墙,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分开了,把你和大家分开了。本来你和大家是一体的,可是私心一起,哗!一道墙拉起来了,你跟别人就两个世界了。心被贪、嗔、痴等烦恼染污越严重,这道墙就越厚,外在世界就越看不清楚,从今以后看到的事情,就不可能是全面、客观的、公正的。而是片面的,主观的和偏颇的。

有一家人丢了斧头,因为过去与邻居家有过不和,怎么看邻居家的儿子就像一个偷斧头的人。左看像,右看像,每一个动作表情,给他的感觉就是偷了斧子。过了三个月,斧头在自家的地窖里找到了,他再怎么看邻居家的孩子,就像没偷过斧头的人。你在单位里,被领导批评了一顿,所批评的事情,原本只有一个同事知道,于是你怎么看那个同事都像告密的人。事实上呢,可能是你一不小心让老板给抓住了罪证,老板就以此批评你。可是你的同事,却因为你的无端猜疑,而遭受不白之冤。放好的一个东西弄乱了,你怎么看都像自己家老头搞的鬼,于是就天天跟他找麻烦,老头一烦,三个月冷战就开始了。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谅解。即便是别人干的,你也要谅解别人。更何况还可能不是别人干的,就更不能怀疑。

当一个人看不到外在客观世界的时候,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顾一切。在自私之心驱使下,自己喜爱的东西,千方百计地去获得它,正当手段无法去获取时,就不择手段地强取豪夺、坑蒙拐骗,或者假冒伪劣、行贿受贿、尔虞我诈。甚至有些拥有权力的,可以因此而挑起战争、杀戮,做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争名夺利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誉,引发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单位、人与同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纷争、冲突、仇恨,这些使世间充满了险恶、战争、不平的行为,背后都是人重重烦恼,痛苦不堪的内心所致。人的一个念头,可以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我们遭遇很多痛苦,其实是自己心里来的,那么如何使自己改变处境?摆脱痛苦呢?从“心”开始!

贪嗔痴心下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苦果,而且染污越重,痛苦就越深。因此我们只要能够离苦,就能得乐。但是离苦,必须是从祛除我们染污的妄念开始。这就像《入楞伽经》当中所说的:心念生起的时候,我们种种的后果也就伴随升起来,但是我们心里种种的妄念,杂念,染污之念,怀疑之念,猜忌之念灭去的时候,这种种的痛苦的、不安的、悲惨的后果,同时也伴随着消失了。世上为什么会有种种的不安、痛苦。是由于众生的妄见、分别,所以才有了这东西。众生无物而见物,心力所依。晚上走在漆黑的大街上,突然一阵风来,心里毛骨悚然,一回头好像背后有鬼跟着,哪里有鬼啊!心中有鬼罢了。所以说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歪,心正不怕鬼敲门”就这个意思。心的作用太大了。所以,怎么才能没有痛苦,把内心当中的烦恼、妄心、猜忌心、怀疑心去除掉,痛苦就没有了。痛苦没有,诸多不顺也就没有了。那么,这个世界不就是人间的净土么?既然是,净土从哪里来?(众答:从心来!)唯心净土可不可以成立啊?(众答:可以成立!)

2、心净法净

刚才所说的是心净、心灭则苦灭。这里告诉大家,心净则法净。

禅宗有一本历史书叫《传灯录》,里面记载,马祖道一禅师年轻的时候,到南岳恒山去修习坐禅,当时的主持怀让禅师,看他是可造之才就过去问他,说你在坐禅目的是什么?马祖道一说:“我想作佛”。就是说目的是将来成佛。怀让禅师拿出一块砖,就在他前面磨起来了。马祖就问怀让禅师:“师父,你在那里磨什么啊?”他说:“磨个镜子出来啊?” “砖能磨出镜子啊?”怀让禅师说:“坐禅能成佛?”哗!言下豁然开悟,一下子明心见性,通晓了法界真相。顿悟成佛指的是一念心与佛心相印,这点不要误会。

说到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身固然要去修习佛法,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内心不与法相应,比如打坐,心不在静虑中,坐上三百年,也得不到禅法的精髓。再如,嘴里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着,昨天谁谁跟我吵了一架,我怎么惩罚他一下。或者嘴里念着佛,心里想着,下午要到八大处拜佛牙舍利,明天要到法源寺上香去,后天到雍和宫求个平安去……别以为想的是拜佛牙呀、上香呀等这是佛法,就不影响修学。你在念佛的同时,想这些就是非法,非法的念头就是妄念,这就是与佛法不相应。

心态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吃的食物,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很香美,心里把它想得甘甜无比,那就吃的很快。但再好的食物,你觉得那个味道很难受,这会儿就吃不下去。衣服虽然很旧,你感觉它很美,它就是很美的。有时候真是这样子,特别是女性。好不容易花了半天功夫精挑细选买回一件衣服,自己感觉很潮流,很时髦,很好,可别人说:“哎哟,领子怎么那么短!颜色怎么那么难看!”完了,这个衣服就被打入冷宫了,她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穿了。为什么?心的作用啊!为什么就不想一想?那是他人的看法,说不定另外一个人看也会觉得很好呢,是不是?所以老子说,能以自己所穿的衣服为美丽,能以自己所吃的饭食为甘甜,人民就会快乐、安和。解决问题要从心开始!

一辆牛拉的车,陷在土里走不动,如果你使劲打那个车,能走吗?不行呀!你得抽牛两鞭子,牛一使劲把车给带走了。牛像什么?像我们的心;车像什么?像我们的身。当我们周围环境出问题的时候,当我们身体出问题的时候,身体不快乐,身体有病苦,怎么办?仅仅吃药就行了么?治标不治本。怎么治本?把你心这头牛打两鞭子。好好的精进修学佛法,减少你的烦恼,减少你的染污念头,这样的话,业障不就减轻了吗?好的结果不就来了吗?所以说,当我们身体这辆车出问题的时候,这时候问题在于我们的“心”这头牛。怎样才能给我们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呢?怎么样才能在现实世界生活安乐呢?必须从人的“心”开始。从我们的“心”开始,改造我们的“心”才是最关键的。改造我们的“心”,最关键又是什么?是清净我们的意念。贪心除去了,嗔心除去了,痴心除去了,我们的心灵随着净化,心灵净化外在的遭遇也就改变了。这个时候你再看外物,一切都变化了,所以说“心净则法净”。这也就是《维摩诘经》所谓“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的根本所在。

3、心转法转

六祖慧能大师,到一个寺院,两个出家人正在辩论。一个说:“大杆子上挂的幡,在风的吹动下飘动。”另一个则说:“明明是风在动,没风幡哪能动。”两人争执不休。这个时候呢,六祖大师就说啊:“哪是幡动?哪是风动?仁者,是你们两位的心在动。”于是,两人哑口无言。想一想,真的是这么回事。管它风呀、幡呀,不动念头,它怎么能动呢?动而不动。

记得是小学时候学的一个故事,不是真的,但有一定的道理。孔子走在路上碰到两个小孩,在那里争论。一人说:“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最近,早晚距我们最远,因为中午的时候最热。比如火越近就越热,远了就不感到热。”孔子说:“对啊,是这个道理。”另一个小孩说:“不对!太阳早晚离我们最近,中午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中午看着最小。比如远处的景物看着小,近处的景物看着大。”孔子说:“对啊!”结果两个小孩异口同声说:“到底哪时太阳离我们最近?”孔子哑口无言。事实上,一天之中的太阳哪有远近之分,早上晚上中午一样,只是地球在转动中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个故事是虚构,假如让六祖大师碰上这事,他可能就会笑两个傻小孩,哪有什么远近呀,是你们的心在分辨而已!

慧能禅师的事和刚才所提到的故事,足应让我们领悟到,人的心啊,“心”在了知宇宙万有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常说“法不孤起,仗缘方生”。佛教的缘起法就告诉我们每一件事物的产生,都要有种种条件,按一定规律来组合而成。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需要根、境、识三者合和才可以。比如说眼观物,有了眼睛与外界,可是话说回来,若连接眼睛和神经系统的意识通道中断,还得见吗?看不见,没反应。这三种集合才能看到,缺一不可。

实际上,刚才的故事中,六祖大师并没有否定风和幡存在的事实,他只是强调在认识宇宙万法时,心的参与对我们感觉世界起到的关键作用。话说回来,当外在世界带给我们的苦乐感受,是不是真有这些苦和乐呢?从缘起法的角度来说,是有的。可是,既然是感受,关键在内心。如果我们的心转了,这个苦乐感就会转了。

我们说心转则法转,并不是说外在的;我们说这种心净则国土净,并不是说心里干净了,这国土真的一点垃圾没有了,都被这风吹到宇宙外面了。不是啊!是说当你内心清净的时候,你的行为会清净,行为清净带来的是内外清净。

这是深层的。浅的说,当你心清净的时候,你的状态会很安定。你状态安定带来的结果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外在所谓的法,就是外在的状态,它的最主要的状态就跟人“心”有关。当根、境、识三者结合后,人就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判断,产生三种不同的感受:喜欢、不喜欢、非喜非不喜。一般人是心随境转:“这人真混蛋,惹我生气”。其实有时候并没有人惹你生气,说不定误会了,就是你的一个人在念头上生气。自己气了半天,人家根本就没那个意思,误以为别人气你,而且误以为自己受气的感觉也是真实,这个最可怕。很多人认为自己受苦的感觉是真实的,哪有一个你真实在受苦?只是你的“心”在受苦而已。心不苦了,哪还有苦呢?大家说是不是?(众:是!)

人的心因而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变,心态变。演员演戏说哭就要哭,说笑就要笑,我们在世间就是这样子。一会兴高采烈,与人在那蹦啊跳啊,忽然连拳头都动起来了。刚才是满面春光的表情,眨眼间一个一个,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这就是心随环境变。其实,我们应该做到环境随着心变。放牛要牵着牛的鼻子走,不要让牛牵着你走,不要主次颠倒!让理智主宰心灵,不要你跟着心转,“心”牵着你走。你跟着心转,就相当于牛跟着绳子转一样,不自由。

影响到个人情绪的种种外在状态,佛教把它总结为“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称为八风。

“称”是什么?称赞、赞叹、赞扬,也包括奉承。有人听了这样的话,飘飘然如升虚空,结果人家脚下一绊,嘣!摔了个脚朝天。别人无缘无故说好话的时候,一定要掂量再三,看看背后的目的,不要晕晕乎乎地就上了当了。

“讥”就讥讽、嘲笑、侮刺他人,听到讥讽的话语很容易生烦恼。有时候怒火中烧,恨不得一棒子把说坏话的人敲死,这个时候很容易出问题。多少人犯罪就在一念之间,过后痛哭流涕,后悔也来不及。冲动的原因是什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心”。没有制心的原因是什么?不懂佛法。不懂佛法,就不懂得调心。大家懂佛法,很幸运!佛法难得、难闻,闻到佛法之后能调心,那就更加的难得了。很了不起!

“毁”就是毁谤、讥谤、损毁。背后说你的坏话,这就对你的讥毁。这样的话语更加容易会让人失去理智,与人发生冲突。损毁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老子说:“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辨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不毁人难,不被人毁更难,而能忍得住讥毁又不被人讥毁的人更是十分少见,但愿我们都能够坚毅韧忍!

“誉”是赞誉,“利”就是利益。人都喜欢听到好话,都喜欢得到美好的名誉,更喜欢凡事得利。有名就觉得光芒万丈,有名就觉得无比光荣。有利的事情就以为沾了光,无利就不愿作为。“名、闻、利、禄”被佛教称为四个系缚人身心不得自由的锁链。我们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被这些事物所迷惑,而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衰”就是指衰败的事情。港台人常把一件被人说坏了的事情叫做“唱衰”,说某人不怎么好叫“衰仔”。谁都不愿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成就,谁都不希望看到失败出现。可是,在这个世间,哪能没有失意与失利的事情产生呢?俗话说“沙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没有人会一辈子顺利平坦。常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是将这些事情看淡一些的比较好。

苦、乐就不用说了,想必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真切的感受。

这八种状态叫“八风”。古人有一首诗中说,“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日月看梯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学佛人,都应该具有大丈夫的胸怀,不应该为琐碎的小事浪费时间精力,更不应该置身其中,被动参与。要学会放下,学会化解,时刻掌控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生活得和乐、从容!

如果你在任何一种状态来临时,都能如如不动,都能控制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犹如止水,波澜不惊。这个时候你就是圣贤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就不会产生这些境界带给你不好的结果。

但是话说回来,不容易呀!不要说我们平常人了,苏东坡可是一个大才子、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境界相当高。他想表现表现自己学佛的境界,给佛印禅师送过去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禅师在纸上批了两个字:“放屁!”让仆人带回,苏东坡十分生气,马上坐船就过来质问禅师。结果却见禅堂紧闭,门上贴一张纸条,写的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当场傻在那里了!控制自己内心,太难了。

开车人时时刻刻都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为什么?一不小心就发生车祸了。车翻人亡,悲剧就产生了。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开始开车倒没有问题,开熟了反而出车祸了。为什么?大意呀!大意失荆州。我们学佛,不但最初要仔细,即便修学三年、五年、三十年、五十年,非常有功夫了,都不能大意,不能骄傲,不能自满。要随时随地不断地调控自己内心,要降服住这个翻江倒海的家伙,让它的时处在清净安和的般若境界。千万不要让它烦恼,不要让它染污。

平常人遇到这种八风啊,都是让人心动,影响到人的情绪。别人讲我们的好话就高兴,讲到坏话生气难过。常常受左右,所以时而欢喜,时而忧心;时而跳跃,时而焦躁;时而恐惧,时而绝望。得意忘形的时候,麻烦就来了,这叫乐极生悲。无论是好坏情绪,最终带给我们的结果都是痛苦。所以佛陀说,世间是苦的。为什么世间是苦的?因为世间相对于烦恼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且弄不好快乐的结果也是悲惨的,所以说世间没有真正的快乐。因此,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不对?(众:对!)从这里来说,人的所有一切感受,都不是环境所决定的,不是他人带给你的,是你自己的内心产生的,是你自己在不同环境当中的心态决定的。怎么办?

不要让心随境转,要让境随你心转。在这个状态下,就能控制你的世界,就能控制你的心,就能控制你的人生。所以说,心转则法转。外在世界没有所谓的美丑之别,没有染净之别,没有苦乐之别,染净苦乐的一切都来自于人的内心。你想得到清净,想得佛法真谛吗?回去修!管好自己的内心。

其实你不要说我们平常人会有不好的遭遇,即便成了佛陀的世尊,他也有种种不顺的麻烦事。

读过佛陀传记的人应该知道,当时他有一些弟子很调皮、不争气,老干坏事。常言说“教不严,师之过”,人们就把这种过错加到佛陀身上。于是有一段时间,因为这几个不肖弟子,三个月没有供养,害得佛陀和他其他的弟子们,也只能靠马麦度日。马麦就是喂牛、马吃的饲料,靠这样的东西来度过三个月日子,多艰苦啊。这样的情况一般人能不烦恼?可佛陀却没有。

再举一例,在佛陀讲法的聚会上,突然有个人跑出来:“释迦佛,这个坏人,你干了什么什么坏事!”但说了半天,佛陀一动不动,最后龙天护法现形,使这个人当场入地狱,显现了诽谤的罪苦报应。

有人想陷害佛陀,让一个妓女假装成孕妇,在她肚皮上挂了一个锅盖,到佛陀说法处哭闹:“释迦是个伪君子,讲经说法不要信!他风流让我怀孕,却又不想担责任!”众皆谔然,弟子们都知道是诽谤却无计可施。佛陀不为所动,继续说法。她见无人理会,撒泼起来,谁知蹦跳之中,竟然把系锅盖的绳子给弄断了,锅盖当场掉落下来,妓女满面通红,羞惭而去。

另外还有很多给佛陀带来麻烦的事情,比如说琉璃国的国王,三次进攻释迦国,灭掉了释迦王国。但是佛陀是这样的一个人,有麻烦而无烦恼。圣贤不是没麻烦,也会有。孔子走到一个国家,他的相貌太像那个国家的一个坏蛋,那个坏蛋做了很多恶事,人们对坏蛋恨之入骨,看到孔子,以为是那个坏蛋来了,都去打他,拿东西砸他,孔子和弟子被逼入绝境,差点快饿死了,可他也是如如不动,最后误会自然消除。

我们在世间不要追求无麻烦,应该追求的是有麻烦而无烦恼的境界。非但有麻烦无烦恼,还要有逆境而无苦心。

普通人心转的时候,会很多烦恼。有时即便是做善事,也会遇到很多烦恼。但智者却能够使境随心而转,把别人带来的逆境看成磨砺心志,升华人格的大好契机。凡是苦恼,都看成是自己锻炼心性,菩提成长的增上缘,能一念间化烦恼为菩提。我们常说的“烦恼即菩提”,什么意思呢?不是说烦恼的本身就是菩提,而是说烦恼是转化成菩提的一个因,烦恼的念头在一念间转化过来,就能成就菩提的境界。可以说,现实世间确实很苦,很难,很污秽。然而,难道我们就因此而就一天到晚地痛苦、烦恼、忧愁吗?不应该!

淤泥生红莲,浊地养心性。正是由于淤泥,才能生出洁净的莲花;正是这个染污不净的世界,才能修来清净微妙的佛法。所以我们应该牢记刚才所说的:心灭则苦灭,心净则法净,心转则法转。

上面所讲的是“心的价值”。到这里我已经把关于“心”的内容整个讲下来了。心的作用,从共业的角度来讲,能带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外在世界;从别业的角度来讲,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痛苦、快乐,幸福、悲惨等种种遭遇。“心”能带给我们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感受,如果我们因势利导,进行化解,心净则法净,心灭则苦灭,心转则法转。

所以说,没什么不可改变的,完全在我们自己怎么做。讲到这里,关于“心”就讲完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唯心净土”怎么来?就是由我们的转心、灭心、净心中来。

四、 “唯心净土”的意义与实践方法

再回过头看《维摩诘经》“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几句话,到底该怎么解释呢?

浅层次的解释,就是说:我们想要得到外在的一个清净世界,内心应当先清净,你的感受清净了,外在世界也会相应地感受到清净很多。因此,浅层次来说,是改变自己的感受。

深层次来说,这几句话有丰富的内在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次序,是菩萨修行的成佛之道。菩萨为了成就众生,就必须净佛国土,而菩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修行净土之行,化彼同自。

转化别人同于自己,不是像他人同样烦恼痛苦,首先自己要处在清净状态,才能转化别人。自己达不到清净状态,也转不了别人。化彼同自,最后用同一个愿力,同一个行为,聚集在一个清静的佛土。

那么,从这里来看,《维摩诘经》上提到的这种“唯心净土”的结构图流程图,是这样的:

首先,来清净我们的意念,清净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清净了,我们的行为就清净了。内心是善净的,外在行为是善净的。心净,行为净;心善,行为善。于是你的缘分,就是善的,是顺的,是清净的,这个情况下,带来的环境是好的,周围所聚集的人仰慕这样的状态,会跟从这样的状态。大家都是这样一种状态,最后众生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众生都是善的、清净的,众生生活的国土也是清净、安乐的。那么,“人间净土”不就能够建立起来了么!大家说是不是?(众:是!)

既然在人间能够建立净土,那就让我们一起,先把人间的净土建立起来!好不好?(众:好!)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九章 入世出世两不误——佛教世间的作用
下一篇: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七章 永不倾跌人生路——中道思想的落实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目录 序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一章 这部经你可知——《维摩经》简介..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二章 世间这样一群人——居士与在家学..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三章 在家学佛的典范——维摩居士的形..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四章 快乐成功有秘诀——六度佛学的认..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五章 常结善缘运自好——四摄佛法的操..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六章 天下共生是一家——缘起理论的实..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七章 永不倾跌人生路——中道思想的落..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九章 入世出世两不误——佛教世间的作..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十章 己所利者亦利人——回向法门的行..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十一章 行无疮疣生净土——菩萨八法的..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十二章 无尽智慧无尽灯——学佛信念与..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后记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