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安居第十九日(三):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点击:3668]   [手机版]
背景色

安居第十九日(三):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庄严性功德成就——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因为透过对彼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的观察,能启迪我们的心量、认识性德之真实,所以天亲菩萨给我们提出第三个成就——庄严性功德成就。

世俗中说人性、本性、天性等等,一般说性就和“有”连在一起了,但佛教讲性空、空性,那么这“空”与“有”的接口在什么地方呢?——其本质空,其妙用有。这样就不把世俗谛与胜义谛对立起来了。所谓胜义谛,就是佛法看到的本质。本质是空的,其妙用是有显现的,虽有显现,其本质必然不可得,是无常无我的,是变异的。我们看有情世间——生老病死,故本质空;器世间——成住坏空,本质空。但毕竟生老病死在起着作用,所以说情世间生老病死的妙用有,觉悟于此,己见本质,迷失于此,就沉沦于三界。我们不能把佛陀的教法与世俗对立起来,它是让我们觉悟世俗的,不是让我们来对立世俗的,若对立世俗,法的设置就没有价值了。

极乐世界的性功德成就——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这里讲的是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其法性身,即实相身,也有其为物身,即报德应化身。如果只谈清净平等法性,我们不知道其作用,尤其是有为凡夫,我们已经习惯于某种作用了,如果只谈清净平等,他感觉到乏味,感觉到是个死寂,就体会不到其作用力。所以就要谈“庄严”,其性不可得,但其作用力是什么呢?——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有人说,前面讲到“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胜过三界,不就是出世吗?此处一定是要换个角度谈的。

极乐世界显示正道的结果,即顺性的结果。我们一切有情皆是违性的,从出世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都是在做一些执著的事情。我们在少年的时候追求着成熟的青年,青年时追求着成熟的中年,中年会积攒成老年,老年就会死亡,这一切都是意识的积攒与执著造成的,一种记忆的反馈。这种反馈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能超越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状态下,生老病死皆是记忆的积累,是执著的一种表现,此执著就会使我们背离正道。

我们的寿命在这种记忆的执著中极为的短暂,因为依报的逼迫与心理承受力的衰减,人就会老掉、死亡。死亡是一种需要,是疲惫、厌倦的需要,他不愿意支撑了、放弃了,当然也有人怕死亡,但他不知道死亡是积攒而成就的,不是一时的东西,所以怕也没有用。执著偏少的人就长寿。你执著的越多,你的生命就越短暂,你对自己的执著越认真,你的生命就越短暂,嗔恨心就越大,自我保护意识就越强,疑虑心就越重,那么生命疲惫的机会就越多,衰老的机会也就越多,离死亡就越近。那些活得宽容的人、笑嘻嘻的人、比较随意的人,其心智比较健康、寿命就相对比较长,但执著必然在他心灵深处还是有的。我们现在生活在对法性违背的状态下,很多人说我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还会很认真,很执著。

作为学佛人,我们要知道这个“正道大慈悲”,是真正给我们无量寿、无量光的一个极大善缘,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一个真正的抉择性的教诲!你说那我现在顺性地生活,是不是就可以获得无量寿、无量光呢?觉悟的人生就不把分段死、变异死当作回事了。而对我们来说,分段死和变异死是个事实,我们把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作为当作自己的生命,死掉就没了,所以很多人在这种断灭知见中会产生恐怖。

阿弥陀佛的“正道大慈悲”欲一切众生出世,就是出分段死和变异死这两个世间,所以彼国人们寿命无量,因顺性设教,顺性建立,莲花化生,非是胞胎生,不是父母所生养,不是有为所建立的生命,其意识所依改变了。我们的意识所依,因为是我们的妄想执著的需要而建立的生命,所以这个需要到头了,生命也就结束了,也就是说这一段的执著结束了,生命就结束了。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性功德”,就逾越了三界的轮回,其“性”是顺着空性而产生的妙有的作用。我们现在的生活意识一定是顺着自己的业习而违本性的。今天下午我去看修路,回来路上觉得有些疲劳了,就动了一个“要不停一节课”的念头,这个记忆就是对我、我的觉受的一种贪著,比如累了,它认为休息就好,它想让这个贪著产生事实,而这种执著就是我们人生整个的动力。

所以,正道大慈悲,出分段死、变异死这样一个轮回的世间,极乐世界是一个无轮回的法界、报德圆满的法界。其“性功德”揭示了作用性(有)与本质性(空)。我们一般谈到性功德,要么会偏于空,要么偏于有,极乐世界依本质而建立,所以是为无量寿,利益一切众生,皆有作用力,所以是庄严功德成就。

许多人认为佛教的空就是无一物可得,这样给人带来很多困惑困扰——那学佛的意义是什么呢?“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这种空泛能满足什么呢?极乐世界顺应众生无量的需求,就设立了无量的庄严,但绝对不违本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对比观察,我们审视自己现有人生的依正二报时,不要去分析它的善恶好坏,要分析它是顺性还是违性?那你就得极大的觉悟方便。我们觉悟的机会就会不失于每个当下,而充分地觉悟我们自己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不那么灰暗,明亮起来,也可能真正地灿烂起来。因为在浑浑噩噩的习惯执著下生活是很昏暗的,很压抑的,不够舒展,所以希望我们在觉悟人生的每一时刻中能舒展自己的什么,即顺性地舒展。我们慢慢地来学会观察,观察自身与周边的依报。

谈“性功德”,一定要从两个角度来谈——本质与作用。

昙鸾法师举了个例子:譬如迦罗求洛虫,其形微小,若得大风,身大如山,随风大小为其身。“魅”这类生命和这个例子中的虫子很象,它没有生命主题,没有自己的身体,依附在树木、草、石、房屋,随业风飘荡,风吹到哪儿就附在哪儿。

昙鸾法师说:“生阿弥陀佛国者亦复如是,生彼正道世界,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如彼风,非身而身。”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功德是正道的功德,往生彼国入正定之聚,虽然不是我们的业报,但“非身而成身”了,即不是我们的因缘,但我们往生彼国了,那就是我们的因缘,就得到佛陀一样的功德,这是不可思议的。

阿弥陀佛的修德与性德是完美地结合的,是顺性起修,所以其作用是不违性的,即不违其本质而广泛作用的世间,受用于一切众生。因其“广泛作用于世间”,所以其主题就是“大慈悲”,它不是对某一类众生,而是对一切有情类,皆回施真实大安、予以究竟利益!“究竟”就是本质所显,佛陀顺性而立修德,广泛利于世间,究竟、彻底。我们往生彼国,或者观察彼国,亦得到这样的究竟真实利益。虽然不是我们修持来的(不是我们的“身”),但随着阿弥陀佛的这种顺性的修德的“风”,也使我们的身功德无量。

对此,我们讲乘船乘飞机的体会是比较直接的——依我们自己的体力,一天走千里是很困难的,万里就更困难,但是如果坐上国际航班,千里万里的,你只要坐上去就行了,虽然你没有这样的修德,但是你坐上去了,这样的修德就属于你,就载负你!使你达到你的目的地。

这个作用在阿弥陀佛的回施中,是究竟、平等的,予一切众生真实大安,不是择某一类有情,这就是其不可思议的顺性之作用力。如果做择取、做有为的、有局限的作为,那就不能谈“性功德成就”了。所以,极乐世界彻底彰显了空性这一广大的本质利益一切的作用力。因为性德,有平等性、无自性性,所以利益一切无有障碍,平等地利益一切而无有障碍!

一旦我们不了解“性功德”,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意识择取、区分,对某一类亲疏、善缘给以利益。阿弥陀佛顺性的平等回施、清净回施、圆满回施,是广泛利益一切众生的。昙鸾法师举的例子,表明我们所面对的依正二报的世界是不相格局的世界,是通达无碍的。但我们若坚守、固执自己的业力,那你就会受到极大的局限性!你要彻底地解放自己、放弃自己的执著、随顺着现缘,那么很多的开放性与通达就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我们现代的科技已经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了,拓宽了很多空间,就比如大家都在用手机,你拿起来一拨号码,对方一接,你就可以和几千里外的人通话了,这不是你修来的,而是你放弃了你的格局,放弃了你自己固有的状态!如果你说,不行,我要自己研发手机。那你就等着慢慢来吧,那你就自力更生去吧。你坚固自己的作为、意识和量,那就还生活在一个十分狭隘的空间。极乐世界亦复如是,他方世界的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的差异,我们只要不局限自己,那么我们舍弃此世界、往生彼世界,不要认为此世界是此世界、彼世界是彼世界,它们是通达无碍的,彼世界的一切庄严,我们都可以使用,而没有障碍。

世间人搞经济封锁、技术封锁、军事封锁、战略性的封锁……,干什么呢?——我可以用,你不可以用。阿弥陀佛不是这样的,他所有的修德、所有的技术平等地回施众生,只要你去要,他就给你。

所以,“性功德”彻底展现了平满、真实、广大、无所对待的这种性空、无自性性的本质面貌,一个究竟的状态。我们现在做人做事情,心智想达到一个究竟的解放,若不依着阿弥陀佛的心量与作为,可能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做事情都有所保留,有保留就不究竟,就掩盖了自性的真实与舒展,造就了某些委屈与遮盖,相互地阻隔。

所以极乐世界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法界——“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我们往生彼国,就入正定聚。在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被称为“杂居世界”,或说凡圣同居,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就是在人群中也表现出心智的极大差异。而极乐世界皆是正定之聚。十法界中,菩萨、声闻、缘觉、佛,一般我们把这四类有情划为正定聚,三恶道是邪定聚,三善道为不定聚,尤其人类的徘徊是最大的,但又因为人类不定的广大空间,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觉悟的机会,就因为不定,给我们带来了机会,说“人身难得”恰恰就难在这个“不定”了。所以世尊示现在人道成佛,就因为人类的空间大、不定性强,觉悟的机会多。

一对比,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的“性功德成就”,是为了揭示一切众生对本性的认知,入正定聚。怎么入呢?往生即是入,安心于此即是入彼世界。

你说:“我明明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生老病死,这么现实,我怎么能安心于彼国呢?”那么我们就要对彼国做一做观察。彼国适合我们安心、归心,那我们就安心、归心于此。就象买一套房子,三年以后交工,你已经交了定金,那就等着到时候拿房子就好了。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比这要安稳得多,因为他那儿已经建好了。

我们入正定聚,就是脱离杂居世间的困扰,我们这个世间的困扰太大,人类面对着太多的不平,六道轮回本来就不平等啊,杂居世界就是这样的,你想出离不定聚与邪定聚这样一个杂染的世界,那彼国最可靠,极乐世界最可依。我们选择极乐世界,安心于此,归向于此。我们审观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与殊胜,面对六道的迷失与不可择取性,那极乐世界是唯一的可归依处,是清晰的可归依处,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归依处,是一个顺性广大庄严的归依处。我们确认了这样一个归依、这样一个安心,那娑婆世界就成了我们客居的地方了。

客居娑婆,等于是说客居在杂染的作用状态下,你的业习也不过是个客居,你所居住的世界是客居,你拥有的财产也是客居下得到的,失去了也没有关系。在客居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固执,得失的固执、善恶的固执,也就慢慢淡化了,变得轻松、开放,这样我们的作为也就从容起来。

在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相互挤压的世界中,你若没有一个安心处,真是不安稳呐,尤其是生老病死的变异,会使你真正的不安稳,这个事情不管你考虑不考虑,它都那么现实!这个杂居世界是不安稳的,你想在这个世界安心是安不了的,除非你是个觉悟者,是个客居者,那它再怎么变化都不怕。

极乐世界最可归,即可以令我们安心,我们这样来观察极乐世界、来透视其性德,使我们生起出世的善根。此“出世”,就是入正定聚,远离邪定聚与不定聚。

我们观察彼国,实际是让我们最初要厌离此娑婆世界。此厌离心,是最初的对比而产生的,是你必须要有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我们确认客居娑婆、真正抉择的一个好的办法。

面对这个世界现在的灾难,实际“末日”说,是人对业力的无奈的一种渴望罢了。人怎么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压力呢?——就用末日、上帝的审判来解决它。干什么呢?总算有一个结束了。实际这是对现状不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但他又解决不了怎么办?就祈请上帝制造“末日”,这样就把一个没有头没有尾的问题,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实际这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即心里对现实不满、对环境不满的极端意识罢了。那么我们客居在这个娑婆世界,它是末日也刚好啊,我们慢慢地把这最后的日子过好就是了。

“客居”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我们了解娑婆世界这个不定聚与邪定聚的杂居世间是我们的客居,那我们就要有一个新的归宿。所以,观察极乐世界,无外乎是去了解我们的归宿——它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作为?满意不满意?不满意不要轻易搬家。对极乐世界这个性德的国土,我们要慢慢地了解它,虽是本家本国,但你走得太久了,可能都不熟悉了。观察彼国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是我们来告别娑婆世界的一个极大方便,一个对比的方法。

不舍安养你来这个娑婆世界多好啊,你有个清静安稳的家园所归,你再在这个娑婆世界生存,多好啊。所以无益之苦当远离,你说“我就勇敢,我就不去极乐世界,就待在娑婆世界”,我们没必要受无益之苦啊,印光法师呵斥此类人是“不狂即愚”!

观察彼国,是了解世与出世的方便,往生彼国即是正道之出世方便,我们观察彼国,是出离轮回、出离五浊恶世、出离沉沦的一个殊胜方便。通过清静庄严功德成就、量功德庄严成就、性功德庄严成就,来激活我们的善根,使我们真正来运用自己本有的善根,做出世善巧,不再沉沦于五浊恶世的迷茫,不再沉沦于这个虚幻的世界,不可自制的世界。不再沉沦,故是客居于此。

彻悟禅师那两句话,大家平时可以多念一念——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在这个世界百年,不过是暂时寄住的地方罢了,极乐世界毕竟是我们归依的地方。这两句话十分准确!让人感到很欣慰,看的很清楚,也做的很实在。我们把百年如寄的事情做的恰当、安乐,来引导更多的有情不要沉沦于此,即作弥陀使者。这样来观察极乐世界的庄严,对我们就有一个直面的、主题性的提醒与加持。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的善根已经成熟了,为什么呢?我们通过对比、认知,知道极乐世界是正定之聚,娑婆世界是杂居世间,不可自制,多有迷失,多有沉沦,多是邪定聚与不定聚。极乐世界唯是正定之聚,一切诸佛所赞叹,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众生,释迦文佛乃至十方诸佛皆推荐自己的人民往生彼国,得以成就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成佛之捷径!

我们通过清净功德的观察、量功德的观察、性功德的观察,我们有一个主题性的认知——原来是为了成熟我们的出世善根。

(岁次辛卯五月初四 2011年6月5)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安居第二十日:再谈“临终不能往生”的话题
下一篇:安居第十九日(二):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安居第十九日(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安居第十九日(二):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