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一天
 
[乘一法师] [点击:3552]   [手机版]
背景色
   一七第一天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9号,星期一,农历是十月二十三日,是打佛七的第一天。第一天有点难度,大家各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反应还比较大。总的来说,大家能够发精进勇猛心,克服了困难,第一天还是比较圆满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掉举和昏沉,有些人是掉举,坐立不安,坐不住。掉举是第一天必然要出现的,因为我们刚从社会上来,在社会上要做工作、做家事,第一天“啪”跑到这里来坐十二个小时,要马上心息下来是不容易,而昏沉是不应该的,有人甚至打起了呼噜,有些人昏沉的原因主要是坐姿不对,后背还靠着墙,这样就容易昏沉,这个如果不注意,甚至还会吐血、会胸闷。还有一个原因是头往下低,胸部也压着,这样胸容易闷,头一往下低就昏沉,呼噜呼噜睡去,尤其是老修行。禅堂那些禅和子,每年都打禅七,一上座就是昏沉,那什么时候能开悟?今天昏沉的几个人也是老修行了,打七也非第一次,你怎么还昏沉呢?不把自己提起来,那你怎么能够看着自己的心,怎么能够持咒念佛、心念耳闻,怎么能够打开本来?掉举与昏沉一定要克服,怎么克服,就是一心一意地念咒、听咒,心念耳闻、不睬杂念,坐姿要正,头不要低下去。

   今天师父在禅堂与大家坐了一天,发现存在问题不少:昏沉者,有人头低了下去,有人后背靠着,有人两种情况皆有;伸脚者,在此打七按要求已坐满三百座了,怎么还会把脚伸出来,在禅堂打坐脚伸出来,香板伺候;年长居士,有几位老菩萨信心很大,请他不要参加,他一定要参加禅七,按元音老人所讲,“年龄大者,年轻时少有打坐者,念佛也很好。”,年龄大参加打七问题很多,对周围大众影响很大。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改不了,希望大家扬长避短,奋发图强,努力用功!

   下面这个问题请大家务必注意,这几天天气变化很大,时冷时热,今天上午就很热,在禅堂打坐,有人感觉很热,外衣脱掉了,只穿背心,这是不允许的,一、禅堂是大众共修场所,二、容易着凉感冒。07年灵岩寺打七期间,室内有取暖设备,室外很冷,在室内打坐很热,跑到室外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到了第三、四天陆续有人感冒。鉴于这两天温差变化较大,请大家要高度重视此问题,严防感冒,若是得了感冒,那就更辛苦了,恐怕你自身很难再坚持打坐,何况还会传染给其他人。

   这次打七开示内容,师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讲,打七的由来;第二讲,戒为无上菩提本,以戒为师;第三讲,证体与启用,如何证体、怎样启用;第四讲,禅宗公案。考虑到参加此次打七的人根基不同,受教育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也是老中青不同,如何开示,尽可能考虑到每个人的接受程度,能让大家各有较大的收获,此问题连日来萦绕在我脑海里。师父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再考虑怎么讲,怎样调整。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打七?

   答曰:打七是克期取证。有人已经回答出了。

   第二个问题,打七是打什么?

   答曰:七就是第七识,打掉妄念,证见本性。

   其实“打七”这个词也不是很正确,这个“第七识”本来是没法打,第七识怎么打?是吧,每个人的第七识都存在,你要把它打倒,打不倒。讲到第七识,师父简单讲一讲唯识。说到唯识你们要全神贯注地听,否则听不明白。一共是八个识,我们是讲九个识,第九识、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一般只讲八个识,每个识里面都有四个成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第八识里面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第七识里面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第六识里面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识里面也都有见分、相分、证自证分、自证分。

   下面讲一下怎么会发生这四个成分,不然的话,你打七打哪儿,就很难明白。

   第九识又叫白净识,只有自证分和证自证分,没有见分和相分。从唯识上讲,就是互为体用,互为体、互为用,证自证分是体的话,那么自证分就是用;自证分是体的话,证自证分是用。

   先分析证自证分和自证分是怎么产生的,再分析见分和相分怎么产生的。假设自证分就是自体分,把它名词改一下,自证分作为自体分来理解,证自证分作为证自体分来理解。

   自体分是什么?自体分其实就是我们的佛性本体,叫自体。如果没有证自体分,那个自体分就不需立名存在。因为有证自体分之故,所以设立了一个自体分。也就是说有证自证分故,所以设立另外一个名词叫自证分。自证分也就是自体分,证自证分也就是证自体分。如果把这个名词这样一换,那么听起来就很清楚了。

   第九识为什么叫白净识?因为它什么东西都没有,里面是空净的,所以叫白净识。第九识它也有能所,但是它是空净的,怎么个能所法呢?就是说这个自体分,就是自性。那么这个证自体分是什么呢?证自体分就是一念无明,也叫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头上按头无明本嘛!

   第九识有这两个成分,一个是自体分,一个是证自体分。这个自体分就相当于自体佛性,自体佛性是无量劫以来无始无终存在,每个人都如此。你如果是见性的人,那么你就知道。它没有时间、空间,无量劫以来都存在。没有时间,故名无量寿;没有空间,是名无量光。那么怎么又产生一个证自体分呢?这个证自体分叫做无始无明,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就有,而证自体分是可以消除掉的,当你开悟了之后,这个证自体分就没了,那就是自体佛性完全显现,就叫法界体性智了。

   在我们没有开悟,没有证见本性,没有明白心地之前,这个第九识叫白净识。在《首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佛性清静本然,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云何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呢?释迦牟尼佛就反问富楼那说,“你认为是觉明还是明觉呢?”,富楼那说,“那当然是本觉不明,需要明它才能觉了。”,这个思想就是一念无明。也就是说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切众生都认为,本性是需要去观照,需要去觉它,才能够明了的,而不知道自性本来就是妙明明妙的,就是本觉明妙、性觉妙明。

   众生不知道,认为佛性本体需要观照它,需要去证见它,本觉才能明了。这就是头上按头无明本,起明觉的这一念,叫做一念无明,也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也就是证自体分。本体是本觉妙明,本来不须加明觉的。众生认为本觉不明而要明觉,是故觉明变为空昧,空昧就产生了虚空相。

   就是以证自体分为能,以佛性自体分为所,起一念去观照这个佛性。也就是说证自体分为能,去缘自体分,中间产生这个相分,这个相分就是虚空相。所以白净识就是空空荡荡的,空明的。因为空相之故,所以就没有设立它是相分,其实这个白净识是三个成分,即自体分、证自体分、空相分。一般只讲自体分和证自体分,或者说佛性和无始无明。众生一旦破除无始无明证见佛性,白净识就转为法界体性智了。

   第八识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相分,自体分和证自体分同白净识一样。那么,第八识的相分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空有”是相对“存在的”,是故有第九识的虚空相,就有第八识的色相产生。第八识的相分就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这一切的色相,也包括虚空相。空相和有相是第八识的相分。

   要注意听啊,一定要听清楚。因为唯识这个名词又重复又繁琐,你听不清楚就象听天书一样,你如果听清楚了就很有味道,听懂唯识而悟入明心见性。

   第八识的见分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见分就是动了第二念,动第二念的见分缘证自体分而产生相分。我们的这颗识心就象莲花一样,以唯识的理念将识心一层一层剥开来,让你不得不相信有佛性。你不明唯识就不易明心,见性了也不易彻底明心。如果明白唯识的话,你就能很清澈地明心见性。

   第八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证自体分,然后产生相分,这个相分就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这一切色相和空相就此产生。这个相分怎么会产生的,因为有能所妄动之故。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因为里面储藏着很多东西,也叫如来藏。如果开悟了之后,你能转过来,第八识就是大圆镜智啦。大圆镜智就有现量能所,如镜照物。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妄动的一念无明,也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产生了世界相、众生相、业果相。《首楞严经》上讲的三种相续相: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都是因为一切众生一念妄动,性觉加明,头上按头无明本。性觉加明,真空便暗,明暗相待,互相倾夺,因成摇动而生风轮,故空轮之上,而有风轮执持世界。因心动而空昧,由妄明坚执而妄成地大坚硬有碍的境相。世间最坚硬的金刚,是由妄觉坚固所感而成,故风轮之上,又有金轮保持国土。因妄明妄动而风生,风与金互相磨擦而生火,故有火光照明世界。火性有变化生热的功能,火光上蒸化气生润而成水大,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性上蒸,水性下降,水火相济交发而成物质世界。第八识的相分就产生了。由于众生妄心与妄境交互为用,辗转相生,互相为种,以是因缘,依报世界,自报身心,轮回相续不绝。

   第七识也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我们打七是要把第七识的哪个东西打掉?也就是要给它转化掉。这个“打”字其实是“转”的意思,打是没法打的,打是一种方便说。第七识的四个成分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清楚了,你才知道打七打什么。第七识的见分直接缘第八识的见分。也就是第七识的见分起念认为第八识能主宰的那个见分就是我。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它是以第七识的见分为能,第八识的见分为所,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这个相分叫我相。

   现在归纳一下。第九识的相分是空相;第八识的相分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所组成;第七识的相分也是由心识所显现。这几个相分是怎么形成呢?唯识上有一句话叫作“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两头都是心产生中间的相分。第九识以一念无明的心缘自体真性,以一念无明这个心为能,以这个本性为所,中间产生空相,这是第九识相分。第八识也是一样,第八识的见分心缘第八识的证自体分无明心,然后产生第八识的相分。也是“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第七识也是这样,第七识的见分起念的这个心缘第八识见分那个心,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其实就是我相。因为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认为第八识的见分就是自己,这种牢固不破的理念产生的一个相,这个相就叫我相。这都是活里活泼的起心动念的心哦。这是第九识、第八识和第七识各自相分的产生,也就是说它们各自的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相分是怎么产生的。

   接下来讲第六识,第六识的相分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它是缘那个相分了。以第六识的见分为能,这个心起心动念为能,缘第九识的那个相分(空相)、第八识的那个相分(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一切地水火风空根识所组成的这些相)、第七识的相分(我相),然后产生了第六识的相分。这个第六识的见分就是分别,分别空的、有的,我的、你的,在这里分别。从唯识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中间产生第六识的相分,是第六识的见分所生出来的,它不是第九识的空相、第八识的人相和第七识的我相所生,那个相分没办法生。

   相不会生相,只有心会生相。万法唯心所生,相不能生相的,只有心能生相。第六识的相分是依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然后产生第六识的相分。所以,第六识的相分就很复杂了,这个分别执着就很复杂了。

   前五识的相分,就是眼识,有四个成分;耳识,有四个成分;鼻识,有四个成分;舌识,有四个成分;身识,也有四个成分。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前五识的相分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看外面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前五识的见分缘所有的相分,但是它以缘第六识的相分为主,以第六识的分别执着为主。因为第六识直接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前五识,它就缘第六识的相分为主,同时也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这样就产生了前五识的相分。所以,前面的八个识里面都有四个成分,它就是这么产生的。

   有个学生发短信问,“师父,什么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此问题,谁来作答?

   学生甲答:人相就是众生相,寿者相就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我相就是去掉执着与习性。

   学生乙答:我相就是第七识的那个我执,一般就是指我们自己的色身;人相就是分别我了以后,就有你、有他,这就是人相;众生相就是一切山河大地吧,就是第八识里那个相;寿者相就是时间相。

   下面我给大家讲:

   寿者相,从唯识的角度来讲,第九识的那个相分就是寿者相。以前没人这么讲过的啊,是否正确仅供参考。第八识的相分叫人相,第七识的相分叫我相,第六识的相分叫众生相, 前五识的相分叫世界相。

   第九识的相分叫寿者相。刚才有人讲了,寿者就是时间很长。无量寿就是没有时间相,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如果能够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话,就是空空的相,空空的相就是自性显现,就是无量寿、无量光。这是对圣人来讲。

   那么,对凡夫来说呢,那就是有时间、空间相啊!有过去、未来、现在。这个时间是什么呢?第九识就有时间了,虽然空,但是还有时间。第九识怎么还有时间呢?第九识为什么还有时间相?有时间他就有计数哦。没有时间就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有时间就有过去、未来、现在。所以这个第九识既然是寿者相的话,它就有时间相,就是长一点、短一点的问题。

   但是佛性是没有时间相的,佛性是没有时间空间相的,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佛性,它的空间是无量无边的大,它的时间是无量无边的长,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佛性是这样,那个自体分就是这样的。第九识的自体分就是我们的佛性,它是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三心了不可得,没有空间,十方无量无边的大,这就是自体分。然后加了个证自体分,头上安头,认为这个本觉不明,我要明它才能觉,这一念无明,产生了空相,这个空相一产生,它就有时间相,有时间相它这个时间就会结束。当你把无明打破的时候,把那个证自体分打破了的时候,这个空相就没了,第九识就转为法界体性智。

   这个寿者相,一直延续到后面第八识的相分,它也有空和有了,第七识的相分、第六识的相分、前五识的相分,都是有空有组合的相,只有第九识的相是空相,没有色相。所以,当一个人造业造得很多,杀盗淫妄造得越多,这个第八识、第七识这些相是连到一块的,造业往里面装,装山河大地,装草木丛林,装这个杀盗淫妄的业,善业、恶业都往里面装,恶业装得多则多病短寿,善业装得多那就健康长寿。这个第九识的相分它什么也没装,一个人入定能够入到第九识那就是空定,空定最长,人家说八万四千个大劫。八万四千大劫就是无量长的时间,一个劫的时间就是没有具体的时间叫一个劫。 人入定,如果入得空定,那些外道入空定,他在那里不动,寿命就很长。如果他出定了,然后通过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开始造业,在这个空相里面灌东西,灌的恶业越多就越短寿,杀业越重身体就不好。所以看你往里面灌的什么业,它就产生什么样的果报。有些人是生下来就死掉了,有些人四五十岁就生病死了,有些人能活一百多岁,寿命人人不等,这是寿者相。

   第八识为什么叫人相?人相,不是指具体某一个人,它是指人的那种元素。我们人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组成,山河大地也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的,这些元素所构成的这个相,都叫人相。这个很容易明白吧!

   第七识就是我相。这个最重要。第七识的我相,也是“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出来的,以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所产生出来的这个相分,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真实的是我,形成一个牢固的概念,这个就是我相。这个心就是我,这个身体就是我。所以每个人“我执、我见”就很重啊,我见就是那个心、那个思想,我的就对,你们的不对,我这样就是正确的,你们那样不正确。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围绕自己这个身体,要享受好一点,要快乐一点,造种种的业,这就是第七识的相分。

   第六识的相分就是众生相。它是以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第七识的相分所形成的,所以叫众生相,众生相就是由很多相所形成的相。三个人以上叫众,三个僧人叫作僧团,所以众就是好多的相所形成的这个相叫作众生相。第六识的相分叫众生相,

   前五识的相分那就是世界相。世界就是有时间和空间,世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这个相叫世界相。

   那么,在所有的这些相里面,哪个相问题最大、最紧要呢?就是第七识的我相。如果一个人把第七识的这个我相打破了,其它的相对你都没有作用。为什么呢?因为第七识的我相一破,就没有我了。没有我这个心啊,我这个心毕竟空,我这个身体毕竟空。那我都毕竟空了,还在乎外面的什么东西,我都没有了怎么还能分别执着外面的东西呢?!没有“能”了,哪还有“所”呢?!为什么要打七?就是要打掉第七识的相分,把这个第七识的相分打破。

   第七识的相分给你打破了,其它所有的相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无我了,那些相都是梦幻泡影啊,没有作用了。不管它是多好、多高、多低,因为没有“我”,一切相对你不起作用。所以打七是把第七识的相分打破,这是最重要的。第七识的相分要真正地打破,要见本来面目。就是刚才师父讲的,你如果知道那个自体分是什么,不要头上安头,那就没有第一念无明,没有第一念无明,那么后面的这个相分都不会产生。无无明故无寿者相、无我相,无我相故无众生相、无人相、无世界相。

   自性本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本来就是光明无量、了了分明。不是需要观照它才了了分明,不观照它本身就了了分明。你还要观照它才了了分明,那是头上安头,无明本,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都由一念无明而产生。人家说那是佛父佛母,佛性是佛母,一念无明就是佛父,佛父和佛母合到一块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就这么产生出来的。不加那一念无明,那就清静本然,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真常独露啦!

   你只要把一念无明打破了,再打破第七识我相,无“我”了,那就没有能所了,没有能所就是真常独露,走到哪里都是佛性显现、起妙用。所见万相皆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不可得。你就明白金刚经上讲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三心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这个打七呢,就先这么简单的讲一下。打七的第七识是什么?第七识的相分就是我相,把这个我相打破,我相破了,回过头来,悟明心地。那么赶紧把这无明除尽掉啊,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无明分四十二品,等觉菩萨还留一分无明,要到妙觉,才能无无明尽。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念念在起无明。为什么?十地菩萨以前念念在起无明,不相信吗?为什么你还要修行?你还要起念去观照你那个佛性不污染,你起念观照佛性的那一念 其实就是无明。但是,你不观照不行,不观照就跟着妄念跑了,跟着业流流走了,跟着习气走了。

   那怎么修?从第七识下手,就是修啊!把第七识我相打破,然后倒过来从前六识开始修。我们讲道理是从高处往下讲,从里面内心往外面讲,剥出来。但是修行要由外往里修,就象剥百合一样,没办法从里面剥的,只能从外面一层层往里面剥,最后剥到里面的那个中心。那个中心就好比是佛性,就是自体分啊,修行也是这样。

   先把你的前五识清静了,看到一切的东西不要粘着它。不要粘着没办法做到,还是喜欢,所以修行第一步叫大家持戒,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打妄语、不饮酒。五戒是围绕前五识戒的,看到东西你不要贪,不贪、不嗔、不痴。贪淫是生死根本,在这个六根上叫作淫,在心里叫贪,淫就是贪多。所以,你就要以戒为师,学持五戒、十戒,不要贪。看到好看的东西,空的、不可得。要先从六根、六识开始修,先剥掉六根、六识。刚开始修行的人为什么要去受五戒、受十戒、受菩萨戒呢?就是要求按照戒律来行持。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是历代祖师菩萨给定出来的戒规,叫你这样去做,就是造善业不造恶业,慢慢你的心就会清静下来。第六识妄念不要乱动,一心念咒,一心听咒,心念耳闻,不睬妄念。妄想来时,就持咒:跋啦跋啦……。就是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把意根先摄住,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这样做功夫。把前六识先静下来,把前六识这外层百合先剥掉,静下来了。第六识静下来不动了,还有第七识我执、我相,把这个我相再去掉。第七识的相分(我相)的百合“啪”一剥掉,了分段生死,证阿罗汉果。

   接下去把第八识的那个相分也剥掉,了尘沙惑。再把第九识的那个百合心全部剥掉,了无始无明,四十二品无明全部清除了,最后就自体分真常独露。什么是佛?真常独露。

   打七很重要。今天强调叫大家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要说话,不要妄想,不要乱走,嘴先要管住,前面的五根先管住,五识先管住;然后再管住意根,一心念咒、一心听咒,慢慢地把意根停下来,再破我执、我相;我执、我相破了之后,无我的人才能开始行菩萨道,无我地为众生服务,才能行菩萨道消除尘沙惑;第八识的相分尘沙惑消除了,最后消除四十二品无明,那第九识的相分全破掉,这样就完全证得佛果。要等到等觉妙觉,要蛮长的时间,这个要发恒久心,发无上菩提心啊!

   怎么修行?如果明白师父今天讲的这个道理,你要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要把上求佛道放在第一位呢?佛道不明,怎么化众?!故先要自修,要把佛道先求到。佛道是什么?佛道就是智慧,就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你先要把它悟明白了,这个真理不是修来的,真理是悟出来的。你把真理悟明白了,然后再掌握这些真理,运用这些真理,消除自己的我见、我执,再用此智慧服务于大众,消除尘沙惑、消除无明惑,最后圆成佛果。修行就是这么个过程。

   打七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先从第六识、前五识下手,身体不要动,身动则意动,前五识先不要动,打坐四个小时,就坐在那里不动,前五识就停下来了。然后叫你持咒念佛,把第六识慢慢停下来。第六识停下来,第七识我相才能破。这样一步一步地用功,所以这打七是很重要。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知道怎么用功,就会老老实实地用功。

   打佛七是为自己来修行。师父对你们严格要求,那是鞭策你们,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用功,通过此次打七,能够证见本来面目,早日成就。

   今天就先讲这些,下面还有几分钟,如有疑问,尽可提出!

   学生问:师父,您再讲一下打七用功的原理和方法,您说打七破我相,是用什么原理把第七识我相破掉,请您再细说一遍。好吗?

   师答:就此问题,我分三点讲述。第一,要止语,打七注意事项第一条。第二,打坐时将自己当成“活死人”,身体不可乱动,将身体的五根先停下来。第三,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闻所闻尽。这是最初的用功方法。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就是利用这个方法,把前六识息下来。念咒念得能所脱开没有我了,能念之心和所念之咒(佛号)脱开,闻所闻尽,没有我,就没有我相。再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最后这个心没有了,这个身体也没有了,觉所觉空,我相就没了。我相没了,就没有我,能觉的心和所觉的境界全没有。有时候没有我相,可能还有这个山河大地的影相。念咒的时候山河大地也没有了,这是偶然脱开。然后再观照,时时念咒,下座观照,观照得能观之心和所观之境,能所脱开,没有能所的时候,就没有我。

   这个用功方法就是要打破第七识的我相,打破第七识的我相和打破其它的诸相,从而证见本来面目。当你真正见性,悟明心地了之后,自然就没有我相,没有寿者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也没有世界相。诸相本无,诸相是因为一念无明所产生。无明本来就没有,无明就是空架子,就是头上安头。既然无明都没有了,那么下面的相也就本来没有了。所以说无寿者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世界相。此真理在悟不在修。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打七机会,好好用功,把心静下来之后,证见佛性,见道后再悟明心地。

   有人说,见性就是明心。我说未必,见性不明心,等于未见性。见性要悟明白无生法忍的道理,才是明心见性。花开见佛不一定知道无生的道理。所以说花开见佛要悟无生的道理。这一切相本来就不生,本来也不灭,这个无生的道理悟明白了啊。本来就是佛,就不存在再要修正它。而习气未除尽前,还要保任,保任就是观照。

   学生问:师父,刚才您说那个观照了了觉知是一念无明。那么,我们还要用一念无明来观照吗?

   师答:凡夫没有打破无明而证明心见性,每个念头起来都有无明。明心见性之人,每个念头起来皆是妙明真心,开悟之人不以无明来观照,而是以一念妙明觉知来观照。众生本觉虽与无明掺合在一起,但不会受无明污染。悟明心地者是这样用功的,以一念觉知(本觉起用的妙明真心)来观照这个心不被无明习气所遮盖。

   如何用功:第一步,在没有明心见性的情况下,就多念咒、多念佛号。有些人要明心见性很难,那怎么办,好好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二步,悟明心地之后,以佛性的道理(真理)为标准,时时观照你的心,与真理相一致。最后观照功夫做到,你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和佛性的真理相一致,随心所欲而不会违背真理,那个时候就可以放任了,不要观照了。而习气未除尽,则观照不停止。如果你真明白了,西方东方同一个地方,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好好保任消除你的习气,圆成你的佛果。

   学生问:请教师父,有时候在座上绵绵密密地持咒,持着持着那个咒持不出来了,在持不出来的这一段时间里,自己觉得什么也没有了,这个时间是越长越好吗?座下用功夫就会更有力吗?

   师答:你这个理念就是延长那个空,空在那里还是住在第九识无色界里。要如理如法地做功夫,时时地观照念咒,如果咒号念不出来了,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都没了,就是空相现前;再继续观空,最后把空相也要空掉,才是真正得能所脱开、真常独露。念佛也一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不出来了,阿弥陀佛也没了,这就是没有能所。这个没有能所就是闻所闻尽,闻所闻尽之时空仍在,观照它,观住这个空,这个空也没有了,那就真常独露。我们不要求延长空相时间。要掌握这个方法,这么观照就行。有念头也不要恨它,哎哟,我怎么空不了啊,我的念头这么多呢。你恨它,这是妄念上加妄念。妄念来的时候,观照着它,不跟着它想。因为每个人都有念头的,人是活里活泼的。没有念头的时候观照着,空空净净而了了分明,空空净净而无空相的时候,体悟心性。做观照功夫还不能死在那里,死水不藏龙,没用处。保持一个念头不起,延长空相时间,那就死在空界里了。

   把佛性无生道理悟明白之后,再以无生法理观照这个心,起心动念就是无念,不起心动念也是无念。这样观照,不起贪、嗔、痴就是无念了,不着相就是无念了。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不起贪、嗔、痴,每个念头都是妙明真心。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二天
下一篇: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起七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起七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二天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三天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四天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五天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六天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七天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