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正如法师·法语分享
 
[法师法语格言] [点击:3049]   [手机版]
背景色

佛是圆满究竟的觉悟者

正如法师法语

01、圆满究竟的觉悟者,称做佛。
02、觉悟人生宇宙真理,达到圆满究竟,名之为佛。
03、圆满究竟的智慧者是佛。
04、佛,梵语佛陀,义为觉悟。作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成佛。
05、佛是觉悟的人,不是神。
06、通过正确认识人生宇宙,通过对自身和宇宙的体悟,断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而证得佛果。
07、佛是由人修成,是觉悟的人。
08、佛是正常的人。
09、佛不生不灭,无烦无恼,自由自在。
10、觉悟是佛,迷惑是众生。智慧是佛,愚痴是众生。心善是佛,念恶是众生。精进是佛,懈怠是众生。助人是佛,自私是众生。施舍是佛,索取是众生。开心是佛,烦恼是众生。
11、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众生是未来佛,佛是大觉悟的众生。
12、十方世界有无量无数佛。
13、佛,充满法界,遍布虚空,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在你我身旁。
15、心至佛灵,心诚佛至。
16、诸佛护念善心人。
17、为善佛助,作恶魔扰。
18、佛徒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成佛。
19、佛对众生如父母,有时也喻母与子。
20、佛慈悲众生,怨亲平等。
21、为善是佛,怀恶是魔。利他是佛,自私是魔。
22、人格提升迈向成佛,人格堕落进入三途。
23、佛是人做,魔亦人为。
24、佛在哪里?在汝心里。佛在哪里?父母即是。佛在哪里?敌人也是。佛在哪里?众生全是。
25、心佛一切佛,哪里有是非。人生烦恼苦,皆因众生痴。
26、我执生烦恼,轮回生死流。无我无烦恼,无生死轮回。
27、如何成佛?发菩提心,修福修慧,福慧圆满,成就佛果。
28、如何成佛?依法修持,成等正觉。

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正如法师法语

01、生命平等、至高无上、无限尊贵,不论形体。
02、生命是成佛根本,没有生命也就无佛可成。
03、迷时,生命形体各别;悟时,生命形体则同。
04、众生形体虽别,但求生惧死心同。
05、人成败荣辱遭遇不同,但烦恼痛苦总是相随,只是烦恼的事不同而已。
06、生命中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
07、生命中有追求,就必然有痛苦;生命中无追求,就必然很沮丧。只有超越追求,乃可远离苦恼。
08、生命从因缘聚会中诞生,也必在因缘分解中逝去。
09、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10、有生必有死,死是生开始。生的开始,也是老的开始,也是死的开始。
11、生时不必喜,老死不必惧;生死皆超然,不怕阎罗王。
12、人们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认为这是很消极的说法。积极的说法是,生命还有来生。更积极的说法是,生命的来生还可以选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未来更高品质的生命。生命充满希望。
13、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从生到死的这一期生命,是我们漫漫生命长河中的一个小段。生命来自无始,已经历无量无数次生死而至今生,她还将无终、永恒地活着。佛教是这么认为。
14、成佛只是生命中佛性的显现而己,生命品质的升华而已,那时可以各种生命形体,普度众生。
15、人坏事败露,或苦恼超过他的承受极限,他便失去生存的意义,苟且活着也是十分痛苦。所以诸恶莫作,所以不要太过争吵,是生命快乐和健康的保障。
16、众生活着,最关注的是生命,但是,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忽略了这个生命的宝贵。
17、众生活着,最关注的是生命。但是,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以生命为代价。简单讲,就是用生命换活命。众生活着的代价是昂贵不菲的。
18、生命,对富贵者来说,是短暂的;对贫苦人来说,是漫长的。
19、生命最怕死,逼急不要命。
20、只要真理真,死也不畏惧。
21、宁学智慧活一日,不要无知长百年。
22、生命是公平的,所受形体及品质完全是自作自受。通过自身努力改造,可以改变未来生命形体及品质。
23、生须祝庆,不必铺张;死虽悲伤,节哀丧俭。生要庆祝,行善修福;死若追悼,斋戒利生。生而无生,莫要激动;死亦不灭,何太悲伤?
24、生命工程需要改造,改造的过程就是离苦得乐的过程,改造圆满就是佛。
25、诸罪之中,自杀罪最。
26、珍惜身体,善待生命,已是利济众生,获无量福德果报。因为形体中有无数众生。

僧宝佛使者

正如法师法语

01、僧,指僧众、僧团,三人以上为僧,旧译四人以上。又一个僧人也称为僧。
02、僧,全称僧伽,意为和合,具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合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
03、佛教徒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等出家五众,组成僧团,出家五众都可称为僧。受比丘戒,成为比丘、比丘尼,可称为僧宝。美国移民局视受比丘戒的僧人为正式僧人。
04、僧宝佛使者,是住持佛法者。
05、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根本,礼敬供养三宝,能获无量功德。
06、僧有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菩萨僧、声闻僧就是圣贤僧。圣贤僧也很多,但是,你遇上了也未必相识。何必分别执著?平等对待,功德无量。
07、僧为人天师表,堪受人天供养。
08、僧传布佛法,为佛教的代言人。僧住持佛法,是佛教的象征。
09、佛在世时,佛教以佛为皈依中心;佛灭度后,佛教以僧团为皈依中心。
10、佛是佛教的创立者,法是佛教的思想,僧是佛教的守护者与传播者。佛灭度后,供养三宝的对象,实质上是供养僧宝。
11、僧必须依法生活,传播正法,但若违犯禁戒,虽然不对,但信众依然要恭敬供养,这是基于“依法不依人”的原则,也是基于佛教伦理的要求。
12、僧人的修为为信众楷模,僧人传授正法为续佛命。如果僧人犯了过失,虽然不应该,但在“依法不依人”的原则下,佛教认为“僧人过失”这是他个人的因果事,重要的是要看他知见是否正确?他是否传播正法?如果知见正确、传授正法,那么应该受到恭敬供养,所传正法应受接纳。好比父母,虽有不对,仍是我们尊敬的父母。
13、人人都想供养圣贤僧,供养圣贤僧当然好,但问题是:你想供养时,当下没有圣贤僧,只有凡夫僧。你不作供养,则错过供养因缘。以分别心供养,功德也大打折扣。而且佛经也说到,供养圣贤僧与供养凡夫僧相等,同等不可思议功德。更要明白,今天他是凡夫僧,将来他就是圣贤僧,甚至是佛圣。
14、在末法时代,圣贤僧可遇不可求,供僧的对象,自然也就是供养凡夫僧的比丘、比丘尼众。
15、信众对于僧宝的信仰,在佛陀时代是信仰的中心,现在泰国、缅甸、老挝等南传佛教,以及密教中都还保留这种传统。
16、在印度,称世俗的博士为“乌邪”,传到于田国译为“和阇”,传到中国则译成“和尚”。现在,许多人解释“和尚”的含义是“以和为尚”或“和中最上”,这是从僧义和合、六和为僧这里而来。和尚的本义,是博士、教授、亲教师的意思。和尚的本义,也就是知识分子。
17、在佛教律制中,初出家受沙弥戒,称做沙弥;女的称沙弥尼。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做比丘;女的称比丘尼。比丘受比丘戒五年后,比丘尼需受比丘戒六年后,通晓戒律,可以为出家同道之师,称做阿阇梨耶,义为轨范师,受人依止,教人习诵。比丘受比丘戒十年之后,比丘尼需受比丘戒十二年后,可做亲教师,剃度出家弟子。受比丘戒二十年之后,称做上座。受比丘戒五十年以上,称做耆宿长老。
18、有十三重难者不得出家,有十六轻遮者不得出家,七岁以下小孩不知好恶不应出家,七十岁以上老人不堪劳苦不许出家,未满二十岁思想尚未成熟不得受戒,六十岁以上不堪重任不得受戒。

贪心是纷争之源

正如法师法语

1、不贪,不是无为,而是为而不为。
2、看得开,想得通,不贪着,不固执,可谓不贪。
3、不干活,得过且过,不名无贪。
4、贪心,纷争之源,痛苦之本。
5、贪心是堕落饿鬼之因。
6、贪心是一列开往饿鬼道的直达高铁。
7、贪心使我们在人生的不断追逐中饱受苦恼。
8、我们所用不多,所要很多。
9、无名被欺,有名受累。
10、无名而名乃乐,盗名而名则苦。
11、贪而无厌,越过底线,粉身碎骨,悔恨莫及。
12、凡人于贪欲,如小儿于锋刃舔蜜,风险巨大。
13、名利成就,心已破碎。
14、名人背后是非多。
15、奉献第一,学问第一,名利第二,能保平安。
16、依法而贪,依道而求,适可而止,是名吉祥。
17、贪心令人智昏、麻木、不要命。
18、贪,自私,没有朋友。
19、贪,自私,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朋友背离,自绝于天下。
20、贪而无厌,念念营求,痛苦随身,没有快乐。
21、贪,身体吃不消,苦!不贪,心里放不下,烦!

嗔心打开地狱门

正如法师法语

1、嗔心是堕落地狱之因。
2、嗔心一起,地狱门开。
3、暴躁伤身、伤心、又伤人。
4、嗔心是人体最大的毒素。
5、嗔怒暴发,父子成仇,兄弟情绝,夫妻爱灭,朋友反目,国家战争。
6、嗔心障碍慈悲。
7、嗔心阻碍修定。
8、嗔心结怨仇。
9、嗔心一起,脸色通红,血压上升,有脑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险。
10、美女发脾气,变成丑八怪;
俊男发脾气,就是罗刹态;
仁者发脾气,称号被取消;
智者发脾气,还要修行哉!
11、发脾气,现丑相,被指没修行没涵养,三天三夜睡不安。
12、有话慢慢说,何必动肝火?
13、小人讲话大声,以声压人;君子讲话礼貌,以理服人。
14、怒色粗言,人皆远之,如避鬼神。
15、相聚一场不容易,何必粗言怒色来相向。
16、生生世世长又长,彼此相聚短又短。
有缘今生来聚会,好好了却一尘缘。
不惜此缘还交恶,怨怨相报无了期。
因缘了结终离去,再想相见难相逢。
不是你想聚就聚,要因要缘要时辰。
17、见闻不喜发脾气,
发了脾气舒口气;
舒一口气心怎地?
伤到情感愈有迹!
18、尔想去地狱,赶紧发脾气。
不願去地狱,必须不生气。
19、一怒,毁前程;一怒,事业毁;
一怒,善心灭;一怒,功德吹;
一怒,情感破;一怒,变仇敌;
一怒,心烦躁;一怒,病来袭;
一怒,战争起;一怒,国家没;
一怒,入黄泉;一怒,进铁围。

愚痴搅和人生

正如法师法语

1、不学,愚痴,来生沦为畜生道。
2、无明,生死流转之因。
3、愚痴而起贪,因贪而生嗔。愚痴三毒十恶之根本。
4、愚痴生死苦海。
5、愚痴是一艘没有舵手的船只,在人生茫茫大海中随风浪而飘荡。
6、这个我不知,你说怎办就怎办。
7、什么都不知,只好什么都相信。
8、不解佛法,何以修行?愚昧无知,怎样度生?
9、愚痴有眼难辨,有口难言,有心难知。
10、讲一套,作一套,无实际,亦愚痴。
11、痴人自知痴,还有出头时。愚人不认愚,如履薄冰欤!
12、什么都不知,心相对平静,走得对,下决心,一句扫帚也道明。
13、学佛,学智慧除愚昧,学觉悟破迷信。
14、智慧开创人生,愚痴搅和人生。
15、智慧如眼目,愚痴似黑夜。
16、宁学智慧活一日,不要无知长百岁。
17、无知则心蔽,有慧则心明。愚痴则心慌,有慧则心定。
18、智慧如剑,能破烦恼。智慧喻灯,能破黑暗。
19、不懂受欺负,懂了生傲慢;全懂大智慧,有超凡能力。
20、愚痴人在茫然中度日子。

菩提心通徃成佛之路

正如法师法语

01、何谓菩提心?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就是。
02、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说的就是菩提心。
03、《金刚经》上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个发心,就是菩提心。
04、罪业忏悔后,紧接着就应该发心,否则,必然恶业再起,苦难重演。
05、求做亿万富翁,求当总统,乃至求上天堂,这些用心,虽很积极,但都是凡夫心。出离六道,了脱生死,这就要有出离心。行菩萨行,成佛道果,这需要菩提心。
06、发菩提心者,已列菩萨位,佛果指日可成。
07、发菩提心,开通成佛之路。无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希望。
08、诸功德中,发菩提心的功德最大。
09、菩提心,菩萨道之根本。
10、菩提心,菩萨初发心。
11、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12、不发菩提心,无以成佛道。
13、无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依然不能成正觉。
14、无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容易入魔道。
15、欲求无上佛道者,先当安住菩提心。
16、无菩提心,不是真佛子。
17、恭敬礼赞发菩提心者,即是恭敬礼拜诸佛菩萨,能灭无边罪业烦恼,能获无量功德利益。

智慧,灭苦之利器

正如法师法语

1、修福修慧,修行首务。福慧圆满,佛道成就。
2、福如身体,慧比心眼。
3、智慧从学习与实践中累积。
4、菩萨学一切法,成就一切种智。
5、学有专攻,博览群书。
6、读经要虔诚要专心要笔录要思考,以一二钟头为一时段,不宜太长。
7、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入实相般若。
8、闻思修解脱。
9、学经习教,开发智慧。
10、见道指导修道,修道方可证道。
11、超凡见地,卓越才能。
12、智慧如剑,能断烦恼。智慧喻灯,能破黑暗。
13、智慧如方向,万行似车轮。
14、宁学智慧活一日,不要无知长百岁。
15、智慧如眼目,愚痴似黑夜。
16、学佛,学智慧除愚昧,学觉悟破迷信。
17、无知则心蔽,有慧则心明。愚痴则心慌,有慧则心定。
18、外所学名聪,内所悟曰慧。
19、不懂受欺负,懂了生傲慢;全懂大智慧,有超凡能力。
20、智慧人每天都有新发现。
21、智慧,灭苦之利器。
22、智慧乃万行之导向。
23、依靠真理,才有出路。
明了法性,实现证悟。

信願念佛是往生净土的捷径

正如法师法语

1、念佛法门殊胜极妙。
2、信願念佛,决定往生。
3、念佛乃人生最快乐的事。
4、念佛人,有大福报,有大智慧。
5、念佛人,是大福报、大善根、大智慧之人。
6、拿起佛珠,一切具足。
7、老人念佛,除寂寞,驱孤独,治啰嗦,防痴呆,能放下,无惧死神来访。
8、念佛,心平静,除烦躁。
念佛,开智慧,增记忆。
念佛,灭罪业,增福报。
9、念佛之人,不敢为恶;不慎过失,心自惭愧。悔过自新,永不再犯。
10、念佛人,视一切众生皆是佛。
11、念佛,要为佛增光。念佛,要代佛利生。
12、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13、一心念佛,不改题目。直到临终,不变初衷。
14、念佛一声,声传西方。
15、修则一门唯念佛,学可博闻通五明。
16、修学佛法,贵在一门深入。
17、修行最可贵的是一心,一心才能成就。
18、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第一,但以应机为妙。
19、修行目的是成佛。
20、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
21、信願念佛,一条移民西方净土的捷径。
22、念佛,不能妨碍工作和生活。
23、作好工作,搞好生活,与人为善,减少是非,创造善缘,有利清净念佛。
24、念佛人,在家中是模范。否则,不名念佛人。
25、念佛人,要在在处处争取为人榜样。否则,引来讥嫌毁谤,骂佛辱祖,折损福德,增添罪业,不可不知。
26、“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乃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经历无量亿劫修行所成。此佛号凝聚无量无边福德,众生称念,可获无量功德,可灭无边罪业。
27、念佛能离尘嚣,灭烦恼,智慧增长。
28、修念佛法门最简单、最方便、最稳重。
29、念佛,乃众善之根本,能消业灭罪,增无量福德。
30、念佛一法稳当保险,绝不会出毛病,不必担心走火入魔等事,真所谓“一句弥陀最方便,不费工夫不费钱,简单稳当最保险,横超三界到佛前。”
31、假如你将念佛的功德,用去求财求名,这虽无非议,但太可惜了!就犹如一颗无价之宝的摩尼宝珠,拿去换几个桔子一样,十分可惜!
32、念佛时,依木鱼声整整齐齐,口念得清清楚楚,耳听得清清楚楚,心想得清清楚楚,眼耳鼻舌身意都住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上,则六根都摄,凈念相继。
33、在绕佛时,脚步依念佛节拍慢行,念“南无”时,抬起左脚向前迈下,念“阿弥”时,抬起右脚向前迈下,念“陀”字时,抬前左脚向前迈下,念“佛”字时,抬起右脚向前迈下。举步挺胸收腹凝神,抬脚向前迈下要用点力,并观想地上生出莲花,我的脚正好踏在莲花上,一步一莲花,迈向弥陀凈土。
34、求生西方才是究竟,才是我佛释迦牟尼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用意,也是佛陀教导我们念佛的用意。
35、信愿行三种资粮带齐了,我们就可以往生西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则不能往生西方。信为导向,愿为动力,行为车轮,三者具备,必生西方。
36、不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这个地球的众生,全部往生极乐世界都能够住得下,就是十方世界众生统统往生极乐世界,也住得下,而且还有无量无边的剩余空间。
37、虽然众生本性迷覆,但这佛性并没有因众生沉迷而减少而遗失。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虽然是佛,但佛性也并不比我们多,这就是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的道理。
38、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没有生老病死种种苦恼,寿命也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
39、极乐世界里,所看到的都是佛、菩萨、阿罗汉等诸上善人,没有恶人恶事。极乐世界衣食住行,随意变化。极乐世界花草树木鸟兽等物,皆能发出音乐,演说妙法。
40、极乐世界所有园林、街道、建筑设备,七宝组成,安排有致,微妙庄严,并能随意组合,大小如愿,自然受用。
41、发生西方之愿,此愿必须是真真实实,心口如一,现在以至尽形寿皆如一,也不管是逆境或顺境都不改变,也不管人家怎么说,也不改变,这名切愿。
42、光说我信有极乐世界,我也信念佛可以往生,我也愿意往生,这样说上一百遍,也不能往生极乐。有“信”有“愿”,还需要有“行”才能往生。
43、在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切“行”之中,念佛方法是最方便、最简单、最快捷的往生方法。所以古往今来倍受凈宗祖师大德的推崇。
44、念佛的方法很多,有所谓的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又有高声念、金刚念、默念、静坐念、摄心念、十念等等,在这许多念佛方法中,我们应该选择那一种念佛方法呢?那一种念佛方法比较适应我们呢?近代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经过实践,认为“摄心念法”和“十念念法”,最能降伏散心妄想,是念佛的“究竟之妙法”。
45、无论是出声念或默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都必须作到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摄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意为主,故叫“摄心”。如此摄心,一切杂念自然无从生起,妄想自灭。
46、出声念法,如果身体虚弱者则不要长久高声念佛。虽然高声念佛,可制伏掉举昏沉,但长久高声念佛容易伤元气而患病。如果上洗手间、卧床,或不想打搅他人,均可用默念法。默念时,可以念“阿弥陀佛”四字。因为四字容易默念。四字与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功德相同。
47、你想到极乐世界去,而你却修往东方琉璃世界去的法门,那就“愿”与“行”相违背了,是到不了极乐世界的。就好比,想到华盛顿去,而你却往相反的方向走,这样是到不了华盛顿的。
48、口念佛号,口讲善语,口出妙香,是真念佛。心生佛号,心起善念,心无烦恼,是真念佛。身在念佛,身离诸恶,行为端正,是真念佛。如是念佛,才名真实念佛。
 
经教是佛之智慧

正如法师法语

01、经教法宝,乃佛之法身、化身。
02、经教是佛之智慧。
03、经乃慧学。
04、求智慧者,从佛法中寻觅。
05、佛法大智慧。
06、经是教是法,三宝之一。
07、不学经教,如何修持?
08、经教不明,盲修瞎炼。
09、法如地图亦喻药方。无法何以治众生病?众生无法如何到涅槃城?
10、轻视经教,毁谤三宝。
11、有教无修,说食难饱。无教说修,准是瞎跑。
12、执著经教,葬身法海。
13、法如筏喻,上岸弃舟,证解脱道。
14、睹经闻法,如佛在前。恭敬礼拜,能成佛道。
15、成佛之道,尽在经中。
16、法乃佛母,能生诸佛。
17、依法修行可成佛道。
18、菩萨为法而生。
19、真理无形象,依法得显现。言教虽符号,能显一切法。
20、具足一定特性,人们一看便理解,这就叫法。
21、法所在处,就是诸佛之所住处。
22、恭敬礼拜法,就是恭敬礼拜诸佛,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23、法能使众生断恶修善,超凡入圣,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宝。
24、分别诸法,而得成就。无分别法,乃是究竟。
25、依法修行,循序渐进。顿悟法要,直证真如。
26、法本无法,修原无修,明这个者,即是高人。
27、法在哪里?不在外头,不在心里,了无所得。
28、着外有法是魔,见内有法则邪。无内外中间所,寂灭了然法显。

要快乐 要知足

正如法师法语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求的同时要知足。
02、知足是建立在追求的上头。追求得到或没有得到都应该知足。
03、追求私欲私利,追求恶法是痛苦,因此要知足,适可而止,甚至诸恶莫作,不追求,这样才有快乐。追求布施奉献,追求善法,必须精进,精进才有光明快乐。
04、对恶法而言知足,对个人享受而言知足,对善法而言精进,对利益众生而言精进。
05、月薪一万元,很快乐吧?但是,对于不知足者来讲,是痛苦的。月月一万元月月痛苦。知足才有快乐。月薪一万元,还不快乐!这很冤枉。应该知足快乐,生感恩心。同时可以再如法追求,追求还是快乐。知足与追求并不矛盾。
06、知足常乐,知是知道,足是满足、满意。知道明了这个,非常满足,因此常乐。大多数人讲“知足常乐”都是不明白“足”,不认为“满足”,所以,胡评乱批“知足”。当然,说者大多也是苦恼中人。
07、知足,是安于本份,坚守岗位,不要攀比,每个人都作好本位工作,自己快乐,他人快乐,国家快乐。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履行自己职责,都扮演好自己角色,家庭一定和睦快乐。这也是知足常乐。
08、知足常乐,就是知道现实,面对现实,快乐面对。
09、知“知足常乐”的人,也是一个勤劳刻苦的人。智参禅师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但也是一个勤劳刻苦的人。古往今来,这例子很多。知足与勤劳,也是不冲突。
10、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不是知足,是醉酒糊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更不是“知足常乐”,而是愁了。
11、人是不会知足的,也是不肯知足的,所以,必须要讲讲知足,让你知足而知回家,不要走过了头,以免跌入悬崖。
12、人生有时前进是落后,退步是向前,所谓“退一步海阔天宽”就是退步向前。农夫田中插秧,也是“退步原来是向前”。
13、攀比很苦恼,知足很安慰。
14、要快乐,要知足。
15、快乐哪里找?它在身边跑!知足一出现,快乐就报到!
16、现在许多人快乐容易,痛苦不容易,当下停止则快乐,继续前行则苦恼。但人们都喜欢向前,不肯停息。人们喜爱快乐,但又不肯接纳快乐之法。
17、人是争强好胜的动物,永远不干落后。所以,需要“知足”加以调节。
18、知足,使膨胀的心得以消退,令烦躁的欲望安然入睡,让心中的安乐祥和陶醉。
19、认为知足常乐,那就知足常乐;认为知足不好,知足不能够快乐,那你就不必知足。认为怎样好就怎样作,这也是自由。
 
精进才能证佛位

正如法师法语

01、精进,精是专一不杂;进是前进、努力、奋斗、追求。往一条路上奋勇前进,这叫精进。努力追求善法,才名精进。努力断除恶法,名曰精进。
02、精进是佛教大小乘的共法。大乘有“精进度”,是菩萨成佛的六种法宝之一,是菩萨六波罗密之一。小乘有“四正勤”、“精进如意足”、“精进根”、“精进力”、“正精进”等。
03、于诸佛法,勇猛精进,扫除障碍,成等正觉。
04、于诸佛法,勇猛精进,才能发挥佛法之妙用。
05、精进念佛,必得往生。
06、参究话头,明心见性。
07、打死念头,激活法身。
08、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依教修行,乃成佛道。
09、精进才有成功,奋斗才有出路。
10、菩萨精进,绝无畏缩;为利众生,永不知足。
11、精进,使学问不断增长,让生活不断提高,令生命不断升华。
12、有正确的理想后,接着就要努力去作,理想才能成现实。
13、懈怠懒惰善法,决定生命沉沦。勇猛精进善法,决定生命提升。
14、好吃懒作,决定堕落。吃苦勤劳,必有出息。
15、努力奋斗,生命展现活力。
16、向上追求,就是快乐。菩萨于此,永不休息。
17、人生旅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则到目的地,退则还须进,退则进更难。
18、轮回路险,只有前进求解脱,没有退路好生存。
19、菩萨六度与万行,全赖精进成大行。
20、摧伏魔军,决不向魔鬼怪力低头。精进修行,决不能安于生命苦恼现状。
21、安于苦难现状是愚痴,为自已快乐努力是罗汉,为大众福利追求是菩萨。
22、不安于现状,才有美好的明天。
23、追求创新,社会才有进步。
24、看似不可能,但肯努力进取,还是可能达成。
25、成功多属于勤奋者。
26、成佛始于发心,佛果起于微善。
27、菩提不是一日成就,需勇猛精进方可证得。
 
苦中练就坚强志

正如法师法语

01、人生有些痛苦,必须靠人类共同努力奋斗才得以消除。
02、找到痛苦的原因,断除苦因,这是灭苦的最直接方法。
03、消除苦恼,寻找快乐,是人类共同目标。
04、不向苦低头,敢与苦较劲,是修行本色。
05、哪里有苦?往哪里去;哪里需要?到哪里去,这是菩萨精神。
06、人,不管有多么能耐,也不管有多么努力,也不管有多么成功,都很烦恼,只是烦恼的事不同而已。
07、生命原本在痛苦中诞生,亦将在痛苦中消失。
08、有苦才知众生苦,彼此相怜勿欺诈。有苦才知乐可贵,得到乐时勿忘忧。
09、苦难不足惧,怕是太安逸。找苦练意志,鸿鹄展翅去。
10、许多人很富有,但也很烦恼。为何烦恼?大都是见地问题,一念转变,当下烦恼即是菩提。
11、贫穷,勤劳俭朴,吃苦谦恭,走向成功。富贵,好吃懒作,怕苦傲慢,走向贫穷。
12、苦尽甘来,乐极生悲。
13、为什么人有烦恼?因为有思想。为什么人能够消除烦恼?也是因为有思想。人有思想,就决定有烦恼快乐,快乐烦恼,永远这样反复。
14、先苦后乐,很快乐。先乐后苦,很痛苦。
15、人要吃些苦,才会有毅力。安逸成习惯,一击便垮了。
16、能守得住寂寞与孤独,吃得下苦头与谤言,是修行人。
17、寂寞是我好伴侣,孤独是我亲兄弟,吃苦是我选中地,一心为国创福利!
18、贫穷时想吃这想吃那,没钱买。发财有钱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
19、不受无益之苦,不吃无益之物,不讲无益之语,不作无益之事。
20、苦从何来?自作自受,不怨天尤人。改变现状,需向上求,耕种有收成。

修布施只为人间建佛国

正如法师法语

01、檀那波罗蜜多,是梵语。檀那,可翻译为“布施”。波罗蜜多可译为“到彼岸”。布,是分散到各处的意思。施,是施舍。我们现在处于“此岸”,这是充满黑暗、烦恼、痛苦的地方。彼岸,是指光明、幸福、快乐的地方。佛教认为,我们布施,就可以渡过黑暗、烦恼、痛苦、生死的此岸,来到光明、幸福、快乐、涅槃的彼岸。到达彼岸的方法有六种。布施是六种波罗蜜多之一。
02、菩萨修檀那波罗蜜多,只为利益众生,成就无上菩提。
03、菩萨布施,期望人间成净土。
04、菩萨檀那波罗蜜多不能圆满,就不可能成佛。
05、菩萨布施没有达到众生满意,也不能成佛道。
06、菩萨布施,主动自愿,满心欢喜,勇猛精进,一切施舍,没有执着。
07、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菩萨的布施踪迹。
08、菩萨布施,不是为财富,而是为利众生成佛道。
09、广修布施供养,是名菩萨。
10、菩萨布施不分亲疏、敌友、人畜等众。
11、菩萨真诚感谢接受者,因为接受者是布施者的恩人。因为对方肯接受才让菩萨有布施的机会,菩萨也才有成佛的机会。我要谢谢你:你要我的财物。
12、不执着付出者、接受者、所施物,是菩萨境界。不执着布施供养,功德不可思议。
13、执着布施供养,是凡夫俗子辈,注定生死轮回。
14、人人都行布施,都欢喜付出,社会处处都是慈悲喜舍,世界充满爱,这个社会就是净土,极乐世界就在这里。
15、富人不布施,穷人要反抗,社会就动荡,统治被推翻。
16、布施的理论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布施的实践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利益。
17、社会富裕级层必须自觉实行布施,这也是保护自身利益,利人即利己。
18、劝人布施,或见人布施,心生欢喜赞叹,功德与布施者同。
19、布施,又叫付出,至诚一点,就称“奉献”。
20、付出,诚恳的就叫奉献,在佛教中称布施供养。
21、收获是快乐,没有付出哪有收获?财富是从施舍钱财中获得。
22、想发财得付出。要知道付出是发财之因。
23、在民主社会中,人人都是服务员。但你付出,你就是主人。消费者是上帝,收费者是服务。
24、付出是艰辛,收获是开心。付出是欢喜,收获就无限。
25、只想付出,不问收获;只为付出,不图回报;布施供养,不为名利,是菩萨布施波罗蜜。
26、命运讲究在平衡,财富多了得施舍。贪执钱财不想舍,其他方面必有事。
27、金钱只有通过正确的消费,才展现出货币的价值。
28、钱用了,才是你的。
29、我不舍财,财将舍我。我不用财,财将奴我。我不舍财,财必害我。
30、对金钱要正确追求,不能过极。得金钱要合法使用,不可纵欲。有金钱要利济贫困,不要贪吝。救济贫苦修福培德,没有执著。
31、金钱是让你使用,不是存在那里作收藏品。
32、金钱是让你使用,不是被金钱所用,变为金钱的奴隶“财奴”。
33、有钱不用,到时候你的钱也会没有了,上天要收回去了,因为给你没有作用。
34、光想财,是不会得到财的。你不能靠抢靠诈,得靠付出劳力和智力。
35、想发财不是罪恶,但是,贪而无厌、想要的太过于强烈与执着便是贪,贪是痛苦。
36、赚到了钱,不想施舍,将来又成为穷人,再让你尝尝穷人的忧恼。
37、付出,人间才有爱,世界更美好。
38、蜡烛燃烧才有光明。
39、种子消失才有苍天巨树。
40、供养三宝,福田之最。今生安乐,来生大富。
41、供养三宝,又让僧人折腾,来生必经一番劳苦折磨之后,才能发家致富。
42、供养三宝,不给僧众麻烦,必生天上人间享受自然富裕快乐。
43、以欢喜、恭敬、清净心、不求回报心而行布施,虽布施少而得福多。
44、以不欢喜、不恭敬、不清净心、求回报心而行布施,虽布施多而得福少。
45、布施后生后悔,来日生在人间富裕后不久又贫穷了。
46、供养三宝的敬田,孝养父母报答师长的恩田,救济众生的悲田和修桥补路,社会公益的方便田,这是人间四大福田。
47、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布施钱财物资,传授知识学问,为人壮胆助威等等。所有一切布施,法布施的功德最为殊胜。
48、佛灭度后,供养三宝的实际意义就是供养僧,僧无疑就是三宝的代表。
49、护法居士供养僧众、维护僧宝形象、护持道场运转、造就弘法僧才,是最的基本的供养行为。
50、轻视僧人,毁谤僧人,则是轻视、毁谤如来。
51、信众遇见比丘比丘尼应该顶礼供养、称扬赞叹,是做为一名信徒的最基本的准则。
52、以图报心、有目的而行布施,是不会有快乐,所得果报也很小,如芥子般小。
53、以清净心布施,可让布施功德产生最大的果报。
54、人若没有奉献精神,那便回到了动物世界,与禽兽一样。说某人跟禽兽无异,就是说他已失去了人的品质。
55、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能够创造今日之辉煌,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奉献付出,无私奉献。
56、标举四大福田,实现五福丰登;更发菩提道心,直上涅槃故乡。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教你开智慧的语言(大悲法师)
下一篇:心灵语录 心灵篇(达观法师)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