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七
 
[慧律法师] [点击:4716]   [手机版]
背景色

大佛顶首楞严经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慧律法师 主讲
第10套
讲题: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日期:2009.7.12-2011.10.02
片数:共8片(本片为第7片)
编码:099【DVD简体版】

《讲义》737页,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请翻开《楞严经讲义》,737页。

【丑二 偈颂 (分二) 寅初 标颂 二 正颂 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前面是长行文,现在用简略、容易记忆的偈颂,再把它宣扬一遍。

【尔时,如来详释长行已竟之时,世尊更欲重宣,此结解惟在六根之义,中有三意存焉:一长行义未尽故;】就是长行文的义理,还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所以,再用偈颂重颂一遍。【二别为乐(yao四声)略】也可以念乐(le四声)略。【机故;】乐略机故就是:乐略就是喜欢、喜好比较简略的,“乐”就是喜好,“略”就是简略。有的他喜欢背这个偈颂,所以就比那个长行文更简略了。说:别为喜好简略之机,所以,再重宣此义,用偈颂再重宣此义。【三乃为后来众故。】后来众故就是未来的众生。【而说偈颂,令其得益也。】

底下是:【寅二 正颂 ( 分二) 卯初 祇夜颂前 二 伽陀开后 今初】

经文:【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说:真如的本性,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有为法是空的;这个有为法同时也包括无为法。因为《楞严经》讲的是究竟义的绝对如来藏性,不容许立一个有为,或者是立一个无为,全是真如,全是一心,有为是对无为讲的,无为是对有为讲的。所以人家问你:什么是无为法?它就是有为法。什么叫做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诸位!有为、无为都是互相形显,因为讲有为,才衬托出无为;因为讲无为,才衬托出有为。如果了悟诸法本来就空,无所谓有为,也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才能真正了解佛的本义是什么。所以,真如有为空,就是真如的本性,中间第六意识所产生的有为分别心,包括无为法,都是毕竟空寂。

缘生故如幻,为什么叫做空呢?叫做缘生。所谓缘生就是空无自性,缘生就是无生,“缘”就是条件,借重种种条件所产生的相,或者是无相的东西,统统叫做缘生。所以,因缘生的东西,总是不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所以,缘生故如幻,如幻就是说:好像虚幻的东西,因缘生的东西总是幻,幻就是空无自性。这个幻,因为它是生灭法的、会败坏的;因为它是有为法的;因为它是刹那生刹那灭,空无自性,所以叫做如幻;因为它是无常法的,所以没有永恒,万法都是败坏之相,所以它是如幻。我们之所以看不开,是因为不知道诸法如幻,我们认为某一种东西、某一个时空所产生的事情,是永恒的、是真实的东西,所以,被骗得迷迷糊糊!那我们今天学佛了,了解缘生故如幻,了悟诸法体性本来就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那么所过的日子就完全会解脱。

说:无为无起灭,无为本来就是毕竟空,它本来就没有起灭,讲无为是为了说明有为的不究竟,着一个无为,就是知见立知。所以,无为本来就没有起灭,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因此,无为无起灭的意思是说:因为无为是对有为而立的,所以这个无为也是不实如空华。这个最重要的,就是除掉所有任何的观念,知见绝对不立知,重点在这个。不能立一个有为,就是不能着有为法;心中更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法,因为无为法是叫你进入解脱的境界,如果你着一个无为法,又变成生灭的有为法。简单讲:一个人自己每天赞叹自己:我很行!就表示你很不行,你一点都不行,道理是一样的,头上安头。

那么,整句的串连起来,就是这样解释:说: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贯串起来就是这样解释:说:真如本性,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有为法,包括无为法,都是空无自性的。为什么叫空无自性?因为它是因缘所生的东西,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是如幻。简单讲: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无一法非幻。无为无起灭,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无为法本身就是没有起灭,没有灭就没有生,所以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但是,无为法因为是对有为法而立的,所以,无为法本身并不起灭,当体即空,也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法而去执着。所以无为法也是不实如空华,就是空中华,眼睛有毛病,就会看到空中有花。简单讲:我们今天为什么看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动物、植物、矿物,今天你看到了,是为什么你看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不实如空华,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因缘生的东西,而我们把它误认为它是真实的,不了解诸法体性本来就空。所以,三界乱起乱灭,如不实的空中所产生的花。

【此超颂识性虚妄,】说:这里是。。。。。。这个偈颂是识性虚妄,【犹如空华。《唯识》五位百法,前九十四种,是有为法,后六种是无为法。此无为法,是对有为法而立,故今颂首标真性二字,是一切法所依之体,有为、无为,皆依真性。】皆依真性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这样念,你就会更清楚:有为法是如,无为法亦是如,同一如,并没有二如,如中并无有为跟无为,这样你就听得更清楚。所以,有为法是如,无为法亦是如,同一如,并没有二如,那么我们就了解,有为跟无为,其实都是名相、自我分别,实证的境界里面,并没有有为跟无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皆依真性。【此二字不可连有为解释,有说有为真性空,其义未当。细察如来说法,本经每大段,皆从所依之真说起,】那么,真就是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法。【此颂亦复如是。】

翻过来,738页,【真性者:真如自性也,其体绝待,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心缘相就是分别,离种种的分别相。那么,如果你要体会到、要体会这个真如绝待,就必须要离名字,这个名字相是人们所假设的,人们所假设的,我们这个觉性不需要文字的。那么,这个可以举一个例子,就不需要语言相,或者是离言说相,我们的觉性不要靠这个。
有一个台湾的老婆婆,她到美国去游玩,来到了纽约的时候,她去那个店里面买一个很大的,中华料理店那个包包,肉包子!买了以后,买了以后,结果人家整团,整团都带走了,去坐那个subway,地铁,整团统统都带走了。这个台湾阿婆买了一支冰淇淋,还有一个包包,跟不上人家!哇!出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认识,就在那个店外面走出来十字路口,找不到整团,一个都找不到,就在那边哭!在那边一直哭:整团的人都不见了,我怎么办?因为她只会讲台湾话。后来就一个黑人、一个白人,二个警察来;美国的警察都很胖,因为吃得太好了,好胖好胖!一个黑人警察,他看到那个老婆婆在哭,很好心就走过来,他问她: Your friend?意思是说:你的朋友呢?阿婆跟他说:我都听不懂啦!警察就问她:Where are you going?他说:你到底要去哪里?Where are you going now?她说:我都听不懂啦!阿婆就一直哭。。。那个美国的警察实在很有耐性,就跟她讲说:you Where are you going?you going 突然间,阿婆似乎听懂了,她知道:是不是在问我next,next就是下面那一站你要去哪里。you going,那个美国警察。。。因为大家一个讲台语,一个讲英文,无法用语言沟通,于是用比手画脚的,警察就这样比画着,阿婆说:我知道!我知道!阿婆就跟他比个姿势,统统不用经过语言,阿婆就跟他比个姿势,(师父比拟阿婆手势)拿一支冰淇淋,她手上正好有一支冰淇淋,她就:下一站我要去。。。(师父比拟阿婆将冰淇淋代替火焰举起的自由女神像)你知道这样代表她要去哪里吗?自由女神,答对了!喔!那个美国警察,the policeman:I see.I see.开着警车就载她到自由女神像那边了。博士念了二十年的书,也不会比这个阿婆行,人家她笔划一下,警察就听得懂了,人家比一下,人家(警察)就知道了!所以这个世间,有时候也不需要读太多的英文。像我的话,很简单,很简单,如果我在纽约迷失了,当然我不可能迷失啦,因为我们会讲英文。第一点,我都想好了,第一点,我在美国纽约迷失了,立刻叫计程车直接回hotel,不需要到处去玩,就回hotel;第二就是去机场,是不是今天要离境啊?Departure离境;当然我们懂英文,那是没问题啦。这是比喻说,真如本性这个觉性,是不需要名字跟言说相的。所以,我举这个阿婆、老太婆,用比的也会通,就是表示人类的觉性是一样的。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不属有为,不属无为。能为有为、无为所依,如前喻太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有为空下,经意别指第六意识,有为、无为,即六识有漏、无漏,不独有为空,即无为亦复不实,】诸位!你讲无为,着一个无为,就变成了有为。所以这个无为法是让你实证的,还不是言说的。契入无为,就绝对不会再立一个无为。【此与《掌珍论》】这个《掌珍论》是共二卷,整本这个论叫做《大乘掌珍论》,它是印度清辩论师所著造的,那么它是唐代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这是内容有关于空义的论述,这是《掌珍论》,清辩论师所写的。【偈意全同。彼云:‘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如幻缘生。【因喻颠倒,】我们三支量是宗、因、喻,颠倒,此经次序并没有颠倒。(【此经不倒。】)【下半偈:‘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华。’】这个无为法也是不实在的,是对有为法而立的,也应当不着。所以,无为法也不是观念境,它是解脱的真实境,如果立一个无为,就变成了生灭法。所以无为,着一个无为,那么,这个就无有实际的,就无有实,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无为法,因为无为法不可说,也不起如空华,不起如空华。【彼偈不倒,】那个偈颂并没有颠倒。【此经宗因】这个次序有一点点【颠倒,】颠倒是只是次序变化一下。【此有二量,】二量。【按立量格式,】因为三支量有立量的格式。A,【先标举有法,】B,【次立宗,】C,【再以因解释宗义,】D,【后设喻以显宗、因,】来显示他们的宗旨,宗跟因。【谓之宗、因、喻,三支比量,无论何法,皆可以比量智释明,如三支犯过,则成非量,三支无过,为真比量。】真比量用现在的名词,叫做正确的推论。但是在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这个三支量是外道法,它不是正统的佛教,不是正统的佛教。这个宗、因、喻是外道在用的,佛教来引用、暂时借用这个,是为了让人类更加的合理来了解佛法,所以,方便引用外道的宗、因、喻。
在座诸位!如果究竟的禅,它哪能推论呢?怎么能够推论呢?在座诸位!禅,真正的禅是不能推论的。
诸位!如果你们念过大学,念微积分的时候,譬如说你往右边,这个是X轴,往前面来,画这个平面,这是Y轴,X轴、Y轴,那么,这个是Z轴,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plus就是正的。如果你往左边来看,叫做minus X负的,都知道。那么Y是那边,负的;Z是底下,这个是minus Z,中间它一定有一个零,zero,中间一定有个零,zero,来定位这是X轴、Y轴、Z轴。那么,各组的方程式构成像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立体的,立体,X轴、Y轴、Z轴所构成,它就变成立体图,三度空间的立体图。不像平面图,平面,譬如说你只有X跟Y那么就是平面;如果是XYZ三个轴,所构成讨论的,那么就是立体的,像椭圆形,或者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乃至于立体的三角形,都可以推论出来;这是微积分,微积分就是微分跟积分。那么中间,现在讨论:中间这个零,zero,这个零从哪里来?你要产生X轴、Y轴跟Z轴,从哪里来?它一定要从零来推论。零来推论,这个零从哪里来?这个零就是无中生有而来、是假设而来、是习惯用语而来、全世界都承认而来,这个zero是所有全世界的概念而来,而这个zero本不存在,而人类为了三度空间的起源,只好假设一个zero,这个zero叫做本位、定位。譬如说以地球来定位的话,地球来定位的话,那么,这个天文学上,所画出来的几度的空间,全部必需依地球来定位,包括画出整个银河系,也是要以地球来定位。可是,如果用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的了,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zero,它在数学里面讲,叫作in case,if 叫做假设的问题。这个假设就是人类的妄想的产物,因为要解说世界的天地万化的数学方程式,而不得不去假设一个零,一个零。一个零,才有办法123456789、-12345678,因为你一定要假设一个零,这个零在中国佛教里面讲:这个零是不存在的、是无中生有的、是妄想的产物,当体即空,零本身并不可得,它是有为法、它是数量法,就是错误!所以既然零是一种假设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硬要去推论,全盘都是错的!知道吗?
禅不可思、不可议,不能推论,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当下就是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如梦幻泡影,体性本来就是空。所以,用任何的法,都没有办法推论到佛性,全世界的数学家,不可能了解佛性;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不可能了解佛性,永远不可能!因为是对外,种种的数目字,包括银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银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数字游戏,这个数字里面就是虚幻、不实在的,在本性里面,并没有012345678,零从哪里来?零从假设来、从无中生有来、从全世界习惯来、从假设、从大家公认来、全世界的概念来,零本身并不存在。
所以,你所有的三度空间,也是人类的时空妄想的产物,人类妄想的产物,叫做时间跟空间。那为了解释种种的现象,一定要符合,加入这个时间、空间,它才会产生一种解释法,要不然你怎么过日子?你怎么样有这些种种的科学?那是不是说:数学、科学是不对?不是这个意思,是说这些数据、观念、知识,让我们活得更解脱、更方便,没有这些数学家、科学家,我们活得很不方便。因为有种种的数据,我们就会造出种种的飞机、电脑,对不对?iPad、 iPhone,要不然你没有数据,你怎么造呢?所以,佛法讲得最究竟的,是要解脱的内心;而科学、物理学这些解释的,人类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界,是让我们有种种的知识,让我们过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可以变成一个野蛮的人;但是这个知识跟智慧是两码事情。所以,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也无关于学历,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好!所以,佛法本身,当体即空,并不能推论,也不能用宗、因、喻三支量来比量、来推测,因为这个是叫做真比量,三支量无过,叫做真比量,这个在究竟的禅法来讲,立不得!立宗、立因、立比喻,就不是真实的证量境界。不可以里面。。。说:宗则非宗,因则非因,喻则非喻,因为它不能说,叫做最高超的,没有办法测量的。

【立量云:有为是有法,空为宗,因云:缘生故,同喻如幻,异喻如虚空。】这个虚空就是不受缘生的影响,叫做虚空。【有为之法,有生有灭,不但灭后空,实在当体即空,故空为宗。因即解释空之所以,云因缘所生之法故,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诸位!我们现在统统叫做虚妄聚在文殊讲堂,因为是因缘故。【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等一下讲课讲完了,大家都走了,叫做虚妄名灭。那么简单讲:既是虚妄生,就叫做无生,今天我们来聚在文殊讲堂听经闻法,也是无生;就是今天我们离开文殊讲堂,文殊讲堂从来没有增减,来无增、去无减。体会到这个就是法性的时候,我们就离一切虚妄的生,离一切虚妄的灭,心就没有所谓的增,也没有所谓的减。【既曰虚妄,则空无自体,所以同喻如幻,异喻如虚空。《正脉》云:‘幻法从缘生,幻法空无性;有为从缘生,有为空无性。’】简单讲:交光法师的《楞严正脉》说:幻法是从因缘所生,因为幻法是空无自性的。那么,有为法也是从因缘生的,有为法是空无自性的。所以当你证得到空性的时候,你的打水陆,哇!就很有意思了,就知道它在讲什么。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立量云:无为是有法,】无为是有法,意思就是:仍然有一个无为法。【不实宗,】因怎么说呢?【因云:无起灭故,】因为本来无为法是没有起灭的,没有起灭,【同喻如空华,】空中本来就没有花,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出有空中的花。【异喻如真如。】诸位!十方三世一切佛,由初发心到成等正觉,都是用这二个字修行:恒顺“真如”,随顺“真如”修行。【无为之法,亦复不实为宗,因对有为法有起(生也)灭,】739页,第一行,【立无为法无起灭故,若无有有为法,何得有无为法耶?】所以,对称法、相待法,这个还是变成相待。【所以同喻如空华,良以空华无有起,空华本不实,】也就是所谓的无生。【无为无起灭,】所以,【无为亦不实。】讲了无为,就变成有为了,变成一个观念了。【《正脉》云:末当结云,识之有为,与识之无为,二皆非实。】最后就结了,结论就是说:识、识心的分别是有为,与识心的所谓的无为,与识之无为,二皆非实。简单讲:真如是绝待,不能着一个有为,更不可立一个无为,就是这个意思,立一个无为也不是实在的。【我故曰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也。问:‘佛破识,何以知其并无为亦破?’答:‘经初佛破识心,破至深处,则曰: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皆由执此妄想,误为真实。’谁谓但破有为,不破无为乎?】“谁谓”:怎么能够这样说。谁谓,就怎么能说只。。。“但”就是只,只破有为,不破无为。所以,《楞严经》到最后究竟来讲,就是如来藏性不立一切法,不着一相,不立一法。


739页,中间经文: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解释一下:言妄显诸真,讲到这个所谓的妄心,那是为了显示真心的可贵和存在。那么这二个既然是相对待、互相衬托的,那么妄心跟真,其实就是同样是二妄。为什么?那是叫你放下,真心是放下妄,而不是能着一个真。所以,妄对真讲,真心也对妄讲。所以你讲到这个妄,是为了要显得真实,这妄心跟真,同样是二个妄。

犹非真非真,那个“非”要用二次,犹非真,然后:非非真。那么,底下的非真就是妄。这里面无所谓的真,非真;也无所谓的妄。意思就是说:真如本性或者如来藏性,无所谓的一个真,叫做非真;也不能所谓的讲到有一个妄,因为这二个都不存在,才能够入如来藏性。所以,犹非真非非真,第一个“非”字要用二次,非真就是无所谓的真,也无所谓的妄。所以,真是无为法,妄就是有为法,这里面无所谓的一个真的无为法,也无所谓一个妄的有为法。

云何见所见,见,第一个见是能见的根,与所见,那是尘,根本不存在有能缘的见分的根,也无所谓外在的尘。更不能说有一个能见的根,或者是所见的尘,所以,云何见所见?

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佛法所讲的妄,是为了要显示真实、真心,那么,立一个真心就不对,所以妄心、真心,就同样变成二种妄。真如的绝对自性是绝待,无所比较,所以,犹非真非真,无所谓的真,一个无为法,也不能说有一个有为法,有为法、无为法,二个都不立,更云何说有一个能见的根,和所见的尘呢?破妄是破尽一切妄,不立一切法、一切知、一切相。

【此追颂根、尘同源。上半偈答难,难云:权教小乘,率以有为为妄,无为为真。今何以并无为,亦斥其不实耶?答云:言有为是妄,以显无为是真,分明对妄立真,真外有妄可对,真固非真,故曰合妄与真,同为二妄矣!《中论》云:‘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如果这个法是因为相对待而成立的,那么这个成立的法仍然是对待。所以法,你一直讲,就愈来愈离,愈离于绝对。所以因为绝对的东西,它没办法形容,没有任何的距离,只能唯证相应。所以,这个佛法你用讲的,就是还是有一点失真了,第一义谛本不可说,只有开悟的人能够理解。好!那么话讲回来,如果不说一些方便法,那么众生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永远没有机会了。如果这个法,因为相待而产生的、成立的法,那么这个法仍然是相对待的,简单讲就是:不能进入绝待的。换句话说:用任何的语言,都不能进入绝待,因为语言是文字、是观念的意思。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足证此义。】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此半偈况显,上一非字,】上一个非字,【双贯真与非真,非真即一妄字,真指无为,妄指有为,真性绝待,双非真、妄,】记住!这八个字,是修行的重点!你想要体认到不可思议,哪一个开悟的人的心境是什么?诸位!开悟的人心境是什么?见相即道,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是不是?所以,真性绝待,双非真、妄,【故曰犹非真与非真,】那个“非”要用二次,非真与非非真。【云何是能见与所见耶?能见即根,举眼根以摄余五;所见即尘,举色尘以摄余五;又见即见分,所见即相分,】翻过来,740页,见、相二分同依自证分,(【见、相同依自证,】)就像这个蜗牛的二个角,伸出去有二个角——见、相二分,收回来叫做本体分——只有蜗牛一个身体。同依自证分,就是自体分。【况显根、尘见相,岂有异源乎?】就是来自一个本源。所以,无量的世界,其实来自一个如来藏性,本性统统包括在内。
740页,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此结定。根、尘中间,无有各自独立,真实之性,是不能独立之故,势必互相依倚,有若交芦,虽有二相,实无二体。】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结”就是缚、缚结,“解”就是解脱,第一个是心打结,第二个是心解脱。无论是心打结、被结所缚,或者是心解脱,同所因,因是一样,因为来自同一个本体,只是一个真,一个妄。同所依,依自证分,就是自体分。那么,这个圣凡无二路,六根的束缚跟解脱,就是无二路,如果是无明起,那么就是凡,被束缚;如果是不生灭的清净自性,那么就是圣,同样是六根,看你怎么运用。所以,“缚”就是缚结,“脱”就是解脱、“解”就是解脱。这个缚结或者是解脱,同样是所依于自体分。六根门头,迷妄和觉悟,都是同样六根,所以,圣凡并无二路,看看会不会运用。

【此追颂缚、脱无二,结解惟在六根。六根结缚,则为凡;六根解脱,而成圣。同所因,因即依也。若结若解,同依六根更无他物。无二路者,六根结则为凡,趣生死路;六结解则成圣,趣涅槃路;生死、涅槃惟在六根,结解更无别路,故圣凡亦惟在六根,向背无二路也。】“向”就是方向相同;要背,那么就愈来愈远离。所以这个“向”就是合的意思,就是合觉;那么,“背”就是愈来愈远,愈来愈远,离的意思。是向是背,其实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你观察这个芦草,这中间的性是有还是无?

底下是解释了:

【此重释根、尘同源。谓汝且观察交芦中性,为有耶?为空耶?若言其空,】怎么样?【芦相宛然;若言其有,中无实体,故曰空有二俱非;即非空非有也。根、尘,见、相二分之性,亦复如是。若言其空,能所对待宛然;若言其有,实无自性可得。故曰空有二俱非。又当知根结,】时,【则非真空之涅槃;】根打结就是心打结的时候。那么,【根解,则非有为之生死,】一解开来了,就没有生死了,而是涅槃了。所以,生死涅槃无距离,就是这个道理。生死涅槃并无距离,就是看你了不了解空义的思想。【若空若有,二者俱非矣!。】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迷”就是迷有,“晦”就是晦空,众生迷有,二乘人晦空。这个晦也是对。。。着迷的意思,暗淡无光叫做晦,落入涅槃坑洞里面。说:迷有晦空,“即”就全部都是无明,无明。还是站在成佛的究竟角度来讲,二乘人对凡夫来讲就不得了了;可是对佛来讲,仍然还是无明。所以,迷有晦空,就全部都是无明。
“发”就是开发,这个“发明”不是发明科学家、发明什么电动、发明电脑那个发明,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发”是开发,“明”就是本明,开发本明叫做发明,就是离于空有便解脱。

【此重释缚脱无二。迷晦即无明,迷即迷之为有,晦即晦之为空,此句乃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若立空有二种知见,即为迷晦,为结缚,为凡夫,为生死。发明便解脱,发明非有非空之理,此句乃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若不立空有二种知见,即是发明,是解脱,是圣人,是涅槃。因是之故,所以诸佛同言,生死结根,涅槃安乐,惟汝六根,更无他物。】
【初祗夜颂前竟。】

好!现在把笔放下来,注意看我这里,所谓空无自性是什么意思?第一个,左手代表六根(师父举左手);我这个比喻很重要的,会嘛就悟,不会嘛就继续迷。左手表示六根(师父举左手),右手表示六尘(师父举右手),六尘,六尘。六尘,一动念执着,(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声音表示识心分别,外面的虚空表示真如自性,外面的虚空表示真如自性。
为什么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统统是如来藏性所遗留物,多余的东西?
好!诸位看!(师父单举左手)单单六根能不能生识?不能!
(师放下左手,单举右手)单单右边的六尘能不能生识?也不行,一定要动念,动念。
根、尘,(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声音表示识心分别,这个识心分别,刹那生,刹那就灭。。。刹那生,刹那就灭(师父复将左右手迅速相拍)识心分别,(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刹那生,刹那就灭,这个叫做空无自性。
意思就是说:因为离开了尘,(师父放下代表六尘的右手),或者离开了根,(师父放下代表六根的左手),没有识心。
好!再来,(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这个声音一击,根、尘相对,产生了识心分别,请问:我们的虚空有没有增加?没有,答对了!我识心分别怎么分别,它只是虚空当中,刹那之间的音声闪动而已。
再来,(师父复将左右手迅速相拍),当你音声消失的时候,现在没有声音,就是没有识心分别,虚空有没有减少?也没有!
好!那么,我们一直妄动。。。一直妄动,一直攀缘(师父将左右手相交)每天动念,每天动念,眼根,眼根——眼识;(师父不断将左右手相拍)耳根——耳识;舌根——舌识,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识心分别,对虚空有没有增跟减?没有,很好!那么没有,这个六根空无自性(师父举左手),六尘空无自性(师父举右手),(左右手相拍)识心分别空无自性,这一十八界,统统是虚空的多余物。知道吗?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虚空。所以,你今天所有的根尘,在运作你的行住坐卧,包括你的起心动念,都是多余的。
简单讲: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负担,我们不晓得这些都是多余的负担,多余的负担,不了解这一层的道理,所以我们就一直拼了老命,要干出一番什么事业;可是那一番事业叫做如梦幻泡影。你干到最高层的领导,英文讲:And so what? 你能如何?今天的比尔盖茨,全世界最有钱的,你要问:And so what? 你又能如何?
所以,根、尘、识,一十八界,都是妄;但是,我们要生活,我们要生存啊!那么用这样的比喻有一个缺失,(左右手相拍)用一个根、尘,产生的识,知道、可以比较容易了解空无自性;但是,这个有一个缺失,就是这个不能储存种子,因为这个是比喻,这个比喻!
好!我们六根对于六尘,产生的识心分别,那一个刹那之间的动念,会储存在八识田中的仓库。用这个比喻有一个缺失(左右手相拍),是因为它没办法储存在宇宙当中;可是,动念是内心,你动到这个念头,它会储存在你的八识田中,八识田中就像一个仓库一样。所以用这个比喻有一个缺失,因为没有储存的能量。知道吗?动念,它有一个好处,动念就是说:用内心里面的动念,比较容易解释,就是说:所有的动念都会变成种子,我们八识田中就像仓库,一直储存无量无边的种子。
所以,用这个比喻是善巧(左右手相交),用这个直接了解内心里面的世界,这个才符合佛的用意。但是你慢慢慢慢在每一种比喻当中,好好的去体会跟体悟,因为佛法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个不是Doctor来有办法的,就是博士来也没办法的,这个太难了,超越一切表相、语言、文字、观念,唯证相应的东西,它就是必需要这样子,一步一步来比喻。。。一步一步来比喻。。。慢慢的去体悟。知道吗?

你如果是像纽约那个阿婆,完全听不懂,以后就用比手画脚的,用比的。
这个你看看,师父要从大一学佛,到现在三十几年了,诸位!今天师父要上台讲《楞严经》,世间要多少的学历?要花三十年、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座诸位!简单讲:今天如果你是四十岁的,已经四十岁了,我从今天给你栽培,你要七十岁,你才有办法讲《楞严经》!知道吗?七十岁!如果你今天是五十岁,才开始我来栽培你,就表示你要八十岁,你才有办法上台讲《楞严经》!如果说照本宣科,那就太简单了,就不用花时间栽培,胆子大的就敢上台,二年他就可以讲经了,他就不怕堕地狱啊,有什么不敢?不怕下地狱的,那个一、二年就敢上台的,那个不怕下地狱的。对不对?因为讲错,自己也不知道啊!所以,这个佛法不容易,太难了!

741页,倒数第五行,
【卯二 伽陀开后 ( 分二 ) 辰初 正以开后 二 别彰胜义 今初】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解开这个结,要有次第的,六妄之结如果解开,一真之名也不存在,叫做六解一亦亡。佛教不能说有六跟一,真性没有数目字的。这个“六”就是六结,就是六妄之结若解开来,那么,一真之名也不存在,亦亡,亦亡就是亦不存在。那么,根选择圆通,我们选对了,选对了这个耳根,入流成正觉;这个“入流”不是证初果,那不是这个意思。入闻性之流,要解动、静、根、觉、空、灭,解六结,越三空,入闻性之流成正觉。

【前祇夜,是重颂前文,长行之义;此伽陀,是孤起颂,突然而起,以开后文之义。上二句,】“绾”就是系结,绾巾就是把巾、手巾打结了。【开后绾巾以示伦次科,】“伦次”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次第,“伦次”就是类,相同类;但是,一定要有次第,叫伦次。“伦次”就是类次,像数目字123456,它有一个次第,叫做伦次科。【下二句,开后冥授以选本根科,】选这个本根科。【前来已示结元,】打结之根本,“元”就是根本。【说结解同所因,】同样是六根,只是迷跟悟。【结之与解,同因六根,】所以,众生看到什么都着,就是表示一定会打结;圣人看到什么都不着,就是彻底解脱。同因六根,【今欲解结,必因次第而解,以是结本次第结成,从真起妄,妄有六结。六结即是五阴,从微至著,识阴先起,】742页,【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识;】这一句是方便说。【次成行阴(即第七识),次成想阴(即第六识),次成受阴(即前五识),次成色阴(即内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阴,每阴为一结,色阴有二结,】譬如眼有明、暗,耳有动、静,意有生、灭。【喻如穿衣,从内向外,若欲解结,必须从粗向细,次第而解,六结解尽,五阴破除,五浊澄清矣!喻脱衣,从外向内,脱了第一件,方见第二件,故云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者:对结相之六,而说结元之一,六结既解,则六结之相不有,一巾之名,亦不复立,此正开后文,六解一亡之义。】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者:解结当于六根之中,选择圆通本根,如前所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故须选择,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许出流,出流是背觉合尘,此根即结缚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简单讲:你就放下所有的外境,该有的责任去把它完成,一样用洒脱、解脱的心态,去完成你应该有的责任。所以你在这个世界,无论你扮演哪一个角色,都可以修行,都能修行。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脱之元;如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证入圆通,自可速成正觉。】

把笔放下来,看这里,这个用比划二次,比你在看经典看了很久更快,用比划的快很多!
这个结,结,动;耳根,用耳根来(例),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走),六、五。。。六,第六结,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右手与左手在“一”处相平衡),如果要穿衣服,要从最里面那一件衣服先穿,对不对?要穿衣服要12345(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下向上),这里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这里,(师父以一合扇平放在“一”处拟为真如本性),那么,这个就是六结,六结(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到扇子)。那么,这里数一二三四(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到扇子)。
再来,看这里,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好!动结是第几结(师父两手心向下高举并排平放)?(众答:第六结。)第六结。
静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五结。)
根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又下一个台阶)(众答:第四结。)第四。
觉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三结。)
空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二结。)
灭结?(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一结。)
你看!好!这样子的话就更快了。你现在,我随便举一个例子:觉结第几结?觉,觉悟的觉,(众答:第三结。)第三结。静结第几结?(众答:第五结。)第五。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走),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这样子平衡(右手与左手在“六五四三二一”各处相平衡),这样就知道了。
那么,再来的速度就快了,速度就快了!所以,用比划的是不是快很多?的确!不然看书老半天也不懂,对不对?比一下,对不对?就很快!
底下,

【辰二 别彰胜义内具名体宗用教五重胜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那么,这里有五个重点:名、体、宗、用、教。诸位先看右边,右边那个【辰二 别彰胜义(内具名】、【体】、【宗】、【用】、【教】【五重胜义)】

念经文:【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这第八意识的陀那微细识太微细了,非一般凡夫、二乘人所能理解,这个习气跟种子,好像瀑布之流,很难找到停损点。真非真,非真就是妄,一下子真心,一下子妄心,恐怕二乘人跟凡夫迷了,搞不清楚。所以,我常不开演,因为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说:在座诸位!自己看经典,这是很好的习惯;但是问题:你没有真正的悟,那么,你看经典就会扭曲、错会经典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就说:师父!我比较喜欢看经典。我说:很好!这个要给你赞叹,但是,我还是特别建议你,一定要听善知识的开导。因为那个语言跟文字自己去体会,很容易扭曲,而且佛也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听经闻法,要列为生命当中他最重要的!当你熏习了五年、十年,再来听经闻法,在那一刹那:喔!原来如此!我以前都误认为这样子,结果现在是这样子,怎么会差那么多!就是这样,要不然善知识做什么?善知识,你总要一点工作给他做啊,要不然中秋月饼给人家吃了那么多,柚子也吃了那么多,你都没有给人家一点工作,这样也不好意思!对不对?善知识摆在那边闲着,对不对?太闲也不好,所以要给他一点忙碌、一点工作,要不然立一个善知识干什么?所以,这个佛法无人解,虽慧不能了,再有世间的智慧、知识,是没办法解开佛法的,完全没办法的!真的!
我有一次台湾大学上课,那个教授他说:喂!慧律法师!我告诉你,你们那个佛法充满着矛盾!
我说:为什么矛盾呢?
他说:你们这个佛法喔,就是这样: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个器皿),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将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就像一杯水(倒来倒去),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将杯子里的水倒入器皿)。这个讲来讲去,到底你们佛在讲什么?
这大学教授喔,没办法的!对不对?
佛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个器皿,将杯子的水倒入器皿),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将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是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将水倒入器皿)。慧律法师!那你的意思就是:你的钱不是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是我的钱,那么意思就叫:后来你的钱统统归我,就是我的钱。
我说:哪用这样比喻?我说:教授,教授!这不是这样子啦,这个真的是。。。不是 ,因为时间太短了,没有办法!
后来第二年,台湾大学打电话来说:慧律上人!我们想请您到台大上课,上一整年的!我说:那没办法啦,这里到台大很远。后来刚好高雄师范大学邀请师父演讲,高雄师大就比较近了,就去高雄师范大学上课,也是上了一年,去跟他们上了《十四讲表》,台大太远了,台大太远了。
所以说,这个佛法,真的也不是教授有办法的。教授就是愈教愈瘦,叫做教授(瘦)professor,愈教愈瘦。所以我们能够碰到佛法是很殊胜的;但是,要好好的去领悟,不可以用自己的妄想、颠倒、分别去学佛。

好!看底下的注解,742页,最后一行,

【此彰显体胜。前示从根解结,根性即是识性,】识体本空就叫做识性。【识性亲依如来藏,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叫做微细生灭,就是阿陀那识。【此云含藏识,】就是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所以,在座诸位!你一定要对众生好,是因为对众生好,你才会变好。为什么?因为对众生坏,所有的坏就变成你的种子,就将来你自己要承受!所以,记得!灯塔只负责、灯塔只会放光明,不会发出噪音,港口那个灯塔。一样的,大悟见性的圣人,只负责对众生放出智慧和慈悲的光芒,不会像众生这样,牢骚、抱怨,发出噪音。所以,为什么?因为圣人了解八识田中所有的种子,将来都会慢慢的成长、开花,变成结果,那么到时候受苦,你就受不了了!所以,因此这个含藏识,你了悟以后,一下子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因此你要落下去的种子一定要好的。简单讲:记得一句话:含藏识只有三句话可以解决: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你出来的种子统统是好的!发好心就是你的种子是好的,做好事、说好话,统统是好的!所以,这个含藏识了解以后,你更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大悟的人更重视因果,因为任何一个因果都逃不掉!【含藏根身器界种子;】根身就是五蕴身;器界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种子就是内在的念头,微细的习气念头,叫做种子。就像我们收成谷物,五谷有五谷的种子。【亦名阿陀那识,此云执持,以能执持一切染净种子,以及根身器界,令不散失。此识即如来藏,受无明熏,】这个很容易了解。你看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烟熏的,熏久了,那个味道,哇!是多好啊!是不是?现在素食的也很多都是用熏习的。所以无明熏,【转如来藏,而成识藏,即第一卷,佛判二根本中之真本,】二根本就是真本还有妄本二种根本,的真本。【为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其体渊深莫测,微细难知,二乘不能究其源,等觉未能窥其际,故曰微细。】你想想看,等觉喔,快要成佛的人,还未能窥其际啊,唯有佛。故曰微细。
【习气成暴流者:《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暴流”,就像瀑布流下来。像中国大陆有十大瀑布,十大瀑布。那一天我看了那个节目,旅游节目说:中国大陆有十大瀑布,第一名的瀑布,他说在青海省。那个工作人员说:为什么我们没有把第一大瀑布摄影起来,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呢?因为扛那一部机器,要走进青海那个大瀑布,要走二十天,车子没办法到,驼、驴都没办法,就是一个人要扛那部摄影机,走进去要走二十天,走出来要走二十天,四十天!中国第一大瀑布,是最美、最大的瀑布!所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你看到的都是黄河啊、长江啊、峡谷啊、瞿塘江、钱塘江、长江三峡,这大概电视上看到都是这个。有人说瀑布有负离子,要赶快在瀑布的前面用力的呼吸(师父闭眼拟深呼吸),我说:吸那两口气哪来得及呢?(笑)来不及了!对不对?这个就是解释这瀑布,一泄下来,一泄千里,没有停损点。所以,简单讲:就是我们的行为举止,受这个无明习气暴流所控制,你没有办法!所以因此一切众生所做出来的事情,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很多的地方,他是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的,所以,非理性的。尤其是财、色、名、食、睡,他要生存啊,他要本能啊,生存跟本能,就搅拌他的心灵成暴流,不需要无量亿劫来的种子了,就这一辈子的种子,一个金钱、一个女人、酗酒就好、抽烟,这些少许的欲望,这一辈子就好,就转变成强大的暴流,你就控制不住!所以,人类有某些地方,他是非理性的,譬如说你的胃,你的胃,你的胃,要吃东西,蠕动,蠕动。对不对?蠕动,蠕动。这正常的蠕动,时间到就会饿。如果你打针打太久了,这个胃,或者吃西药吃太久,这个胃蠕动就不正常,一下子快,一下子慢,一下子胀,一下胃酸过多,到最后就是痉挛,痉挛就spasm,痉挛,这胃就不正常了,胃受药所控制了!所以,我们一出生,你看,就不是要跟不要的问题,是你没有吃,你没有办法生存,你活不下去,这个不是你理性可以控制的,哪一个圣人不用吃饭的?当然有啦,少数的印度那一些,一辈子不吃饭的,我们讲的不是这个,我们讲一般人。印度有一个不吃饭的喔,电视有(拍)出来,一辈子都不吃饭的,几十年从来不吃饭的!有一个人,美国有一个去给他测试,十四天,他就坐在那个地方,他修那个yoga瑜伽,就坐在那个地方,看他有没有偷喝水,或者是偷吃东西。二个礼拜坐在那边,完全没有任何的动作,佛陀讲的那个是。。。当然这是定,重要还是要有智慧的。我们佛弟子学习的是中庸之道,因为那个是印度的外道,我们所学的佛陀的中道。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简单讲:今天我们的行为举止,不稍微控制一下,那个贪嗔痴慢疑一起来,你就失控,你就失控。【习气即无明种子,展转熏变,妄上加妄,渐起诸结,而成生死暴流,以习气种子熏变,能引生诸趣,生死流转,故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者:因此识是真妄和合,其体全真,不过参杂无明习气之妄,如经初十番显见,极显其真,二见重剖,】就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重剖,“剖”就是剖析,再一次剖析,【乃破其妄。若说是真,恐其迷妄为真,】把妄心当作是真心,【而起增上慢心,】所以你看,自己很有修行了,动一个念头:我很有修行!这个就是妄心,真正有修行的是一句话都不会讲,因为它是绝对,绝对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唯证相应。因此真的圣人是默契而已,仅止于此,没有一点慢心。【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就是把妄心当作是真心。底下,【若说是妄,恐其迷真为妄,反致向外驰求,骑牛枉自去寻牛,】我们当下体空,就是真心了;我们现在往外一直去追寻,就是骑牛妄自去寻,骑牛找牛。【终日行之不自觉。故我于权小教中,不轻为人开示演说者此也。《深密经》云:‘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把这个微细的阿陀那识妄执为一个我,其实那个也是生灭的、是虚妄的。到这个地步,除了大菩萨、妙觉的佛陀,其他人差不多没办法去分辨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二经偈语,虽有五字七字之别,其义全同。】

好!底下是宗胜,前面这一段: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是讲到究竟处,叫做显体胜,显示这个体的殊胜。
底下是显宗胜,宗胜,宗教的宗。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解释一下:万法其实是自心所现的相分,而取这个自心所现的。。。自心取自心就是:自己的心取自己心所现出来的,万法其实是相、相分,而相分是心所影现的,而见分也是心,那么,就是以心取心,能见的见分,取所见的相分,其实都是心,都是八识田中的种子,所影现出来的现量境界。所以,我们不了解,见分跟相分,本来来自于一个同样的本体的,自心取自心。
那么非幻,非幻就是真,那么真实法,这个非幻也变成了幻法,只要你见分取这个相分,这个真心就变成幻法,能所不断,那么真心就变成了幻法。
不取无非幻,这个不取,就是最重要叫做离相,只要你不要取着见分跟相分,就是离一切相,那么,这个就好办事!不取就是离一切相,就是无非幻,非幻就是真法,也无所谓真的法。你只要不着、又不取,离一切相,就无所谓的真法可得。
非幻尚不生,连真实之法尚且不生了,尚且不动念去执着;那么幻法,人相、众生相这个幻法,云何怎么能够成立呢?

744页,

【此彰显宗胜。宗具因果,即下手起修,由因至果,最简要,最巧妙,根性法门,但从一门深入,其修巧,其效速也。】
【自心取自心者:良由一切众生,不悟见、相二分,惟一自心,】山河大地其实就是你的心。【妄以能见之见分,妄取所见之相分,名曰自心取自心。取字,即结缚之源,】就是万法你着不得。诸位!你修学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每次都有人问说:师父!我从哪里下手?从不取下手,从离相下手!不取就是离一切相,你今天心之所以打结,就是取相,再来就妄想一直连续。所以,取字就是结缚之源,【遂于本来无幻法中,妄成一切幻法;幻者虚幻不实,如现前身心世界,人相法相,纷然杂陈,凡所有相,皆是虚幻,无有真实,苟能达此,则返妄归真,亦复无难,但要不取便是。不取二字,即是下手工夫,】每次讲:师父!有没有哪一种方法最快?最快就是放下,最快就是离相,离一切相。【亦即解脱之本,不起能取之心,不取外尘之境,旋转六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非幻之法,尚且不生,一切幻法,云何而得安立耶?】连真法都不生了,那谈什么幻呢?【此中取字,即结缚之元,】“元”就是根本。简单讲:一切众生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么辛苦?简单讲:就是心中打结,缚就是被捆在观念、意识心里面。【不取即解脱之本。】

【不取二字,即是最简要,最巧妙之下手工夫。亦即前文,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不随二字,圆顿修法;又即知见无见,无字工夫;又即欲逆生死欲流、逆流之功;又即下文观世音入流照性方法。此不取工夫,即从根解结工夫。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俱空就是空空,连空性那个空也要放下,我空,法空也不生,叫做俱空不生。【非幻之境,尚且不生,而人相法相之幻法,】《金刚经》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不对?这些人相、法相之幻法,【岂能立乎?是则以不取为宗,以了幻为趣,】诸位!这个“了幻”讲得太好了,他不会念叫“知幻”,这个力道还不那么强。对不对?“了”,就是彻底一点都不保留,它就是幻!单刀直入,万法就是幻,幻就空无自性。所以,在座诸位啊!这个世间有什么是非、有什么恩怨呢?世间有什么绝对的对?有什么绝对的错呢?在座诸位!你今天所受的委曲,就当作前世欠人的,好好的还。今天受一切的苦难,就当作是八识田中已经起现行了,逃不掉,因果逃不掉!我们常常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这一句话,这是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就是你这个国家不要侵犯我,我不会去伤害你,共产党常常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学佛要更高一层,人犯我,我也不会去犯人,这个是变成学佛的。就是人犯了,侵犯的犯的意思。站在保卫国家的角度,是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是站在圣人的心的这个角度,人犯我,我一样不犯人,这个是功夫!就是心中没有恨,圣者心中无恨,恨是生命的休止符,他会停顿一切的智慧,他只知道记得恨,他忘了智慧。所以,恨是生命的休止符,会让我们智慧完全停顿!所以六祖讲:道须流通,何以却滞?以了幻为趣,【简要巧妙,无复以加矣!】

底下是讲名胜,显这个名胜,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这个根性不生不灭的法门,“是”就是根性法门,是名妙莲华,莲花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莲花一开,里面就结籽,简单讲就是因,果中带因,因中有果,因果同时,不二法门,是名妙莲华,叫做根性法门,是一切法门最妙的法门,是名妙莲华。金刚就是佛性,金刚的佛性是不动的,我们如如不动的佛性。王就是至高、至尊、最贵,国王是统领文武百官,当然王就是至高的。宝觉就是我们的真心真性,整句的意思是说:这个不生灭的根性法门,是所有的法门最妙的法门,你只要用金刚佛性不动,如同国王的至高无上的宝觉的真性真心。简单讲:根性法门是最妙的法门,我们的佛性本不动,是最贵的、最尊的真心真性的法门。

【此彰显名胜。是字指根性法门,名为妙法门。妙者不可思议之谓也。此圆顿法,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此根性,为因地心,根性即本觉佛性,本来是佛,此即因该果海;无奈佛性,埋没在五阴妄法之中,今则旋根脱尘,返妄归真,证得妙觉极果,亦不过成此本来之佛,此即果彻因源。因果该彻,不可思议,喻如莲华,方华即果,】刚开花就结果。【因果不相舍离,又莲华出污泥而不染,根性随缘不变如之,此喻根性法身德。】

【金刚者,金中之刚也,最坚利,能坏一切,一切不能坏他。喻此根性,无动无坏,灵光独露,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根境结惑,】这个根性【触之则销;】触之则销就是用本性修行,那么,这些无明就没有。所以,【无始无明,】根性【击之则破;】用不生灭来观照一下,所有无明不存在。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这个道理,无明本来体性就空,不存在。【断尽诸惑,圆成果地修证,此喻根性般若德。】根性的般若德。
【王者自在之义,处染不染,不落于有为;在净非净,不泥于无为;】“泥”就是拘束,不拘束在无为法里面,不泥于无为。【染净一如,空有不滞,此喻根性解脱德。宝觉,即真心之异名,前云宝觉圆明,真净妙心,此心即圆湛不生灭之根性,】746页,翻过来,【犹如摩尼宝珠,圆满湛然,寂照具足,乃自性天然之本定。】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用这个般若照见一切如幻,叫做如幻,这一句就是这样子。三摩提就是三昧,一照,既然是幻,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
所以男女的感情那么难突破,一照,五蕴本空,这个人不存在,他来到这个世间,只是幻,那么所有的,一念之间就全部放下。男女的感情,或者是欲望,是所有的电影啊、小说家啊,是不是?统统在一直描述的。你看任何的歌;就是这样。不管任何的歌、小说;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话题。就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如幻三摩提,一照,所有的欲望空,所有的男女的肉体并不存在,这个只是刹那生刹那灭,不清净的身体,你不必等到剩下一堆骨头,你才来觉悟,你现在就了解了。你肯面对真相,你就不会遭遇假相,这个是修行人的根本。你勇于面对真相,真相就是一堆骨头。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你们要去看那个埃及出来的那一些埋葬很久的法老王,或者是埃及的木乃伊。我们现在看的,大家都是漂漂亮亮的,衣服一穿,化妆,一下子,对不对?头发一摆,甩一下,风情万种,回眸一笑百媚生。好!当你脱水的时候,对不对?埃及艳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里面讲的安在哉。我很喜欢看那个木乃伊,因为那看了会觉悟,一个人把水全部脱光的时候、脱水的时候,剩下一个干尸,你说他一个人,也是一个人,有形状;可是完全失去水分,那个时候尸体又没有腐烂,很好,五脏六腑好像存在;可是,已经全部干掉了!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变成这样子?喔!以后我们这个色身,死了以后也是变这样子,也是变这样子。到底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在忙碌什么?或者我们在贪着什么?
所以,所有的众生,因为不肯面对真相,他就一定会迷于假相。你很勇敢的,我面对我这个色身的真相,那就没有东西啊!对不对?你男孩怎么化妆,西装一脱,还是一样啊!所谓猛男,身体还会抖动,抖什么呢?你们看过健美先生会抖动的肌肉吗?我看电视的。我看电视后,自己试看看,不会动,没办法,差很多!我看电视上健美先生的肌肉都会抖动,什么六块肌啊,那个会抖动的。他把练那个肌肉的心情、意志力,来练这个《楞严经》,喔!不得了!所以我们对这个世间的不了解,所以我们就会练这个、练这个,着迷这个、着迷这个,对不对?像以前麦觉生的那个毛笔写得。。。麦老师她哥哥麦觉生,你看那个毛笔写得多好啊,多好!临命终,师父去跟他加持,那一些毛笔、砚台要做什么?那意思就是说:师父!您练毛笔字没有什么用啰?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要练毛笔,你有兴趣没关系;但是,你要告诉自己:练这个,稍微心可以定一下,但是,跟开智慧是两码事情的,两码事情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如幻三摩提,就是要进入三昧,你一定要观一切法如幻。其心如如不动,弹指超无学,超无学就是指一下子就超过二乘人。

看注解:
【此彰显用胜。即修证之力用。三摩提此云等持,定慧平等任持,入流照性,全凭慧力,澄浊还清,乃由定力,又知真心本具,幻惑本空,此亦慧力;于本无修证,而起无修之幻修,无证之幻证,此亦定力;由此定慧等持,次第解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正所谓诸幻灭尽,觉心不动,证入圆通,得住首楞严三昧。】
【 弹指超无学者:即明修巧而效速也。亦即前文所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故能于弹指顷,超过无学之位,但解三结,】动、静、根。【已齐无学,何况寂灭现前,乃至得成无上知觉乎?】

诸位!看经文: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此”就是从根解结的教法,佛陀教我们从根,单刀直入,心保持如如不动,所有的结就解开,不受假相的影响,烦恼、执着、颠倒全部解,从根解开这个结。简单讲:这个根,攀缘这个外缘——这个尘,你要发现根性当中的不生灭的根性,就是如如不动,那个就是本来的面目。
此阿毗达磨,阿毗达磨,阿毗叫做无比法,“达磨”就是法,我们讲:达磨祖师,达摩祖师,就是法的意思。阿毗就是无比法,阿毗达磨就是无比法。无比法的意思就是最尊、最贵、最上,当然就是无能相比,叫做无比法。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诸佛,十方诸佛。一路涅槃门,一路通往涅槃门,就是涅槃的修门。“修门”后面加四个字,括弧,写小一点:密示耳门。密,秘密的密,密示耳门,示就是开示的示。这里也告诉你: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门,是哪一门?就是耳门,所以叫做密示耳门。
再解释一下: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意思就是:从根解结的教法,是无比法、是最尊法、是最贵法、是无上法、是最上法,就是十方诸佛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门,就是密示耳门。

【此彰显教胜。此字指根性法门,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谓此从根解结之教法,是最胜顶法,非其他教法所可比。十方薄伽梵:即十方诸佛,薄伽梵,有云婆伽梵,】这是译音的不同。【是佛之别称,具足六义:】婆伽梵又【谓自在、】婆伽梵又叫做光明【炽盛、】婆伽梵叫做无量的【端严、】就是庄严。【名称、】就是闻名而称赞。闻其名称赞其人,叫做名称。闻佛,所以你看,大家一听到佛名,没有一个不赞叹的,大家都要向他下跪顶礼。名称,闻其名称其人,叫名称。【吉祥、尊贵,乃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一路者,】这“一路”不是花田一路;我常说:请归零。就是“花田少年史”的,很好笑的,配那个台语实在是笑翻天了!一路:【三世诸佛,共由之妙修行路,涅槃独取,】747页,【万德毕备,二死永亡,无余大般涅槃。此门字,但指修门。前第四卷,大开圆解,是悟门;此所示圆修,是修门;第八卷得成圆证,是证门;文殊拣选圆通偈云: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即指此一路之修门,彼则明指耳门,此则密示耳门,即一门深入之门也。】
【二偈颂竟。】

底下,好!把笔拿起来,翻开来,742页,把笔拿起来,742页,看经文: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一行的上面写:显体胜。看左边那个:此彰显体胜,显出体的殊胜,显体胜;写三个字就好。

再来,743页,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在“自心取自心”上面写:宗胜,宗教的宗。

翻过来,745页,看经文: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这个上面写:名胜,名字的名,名胜。

翻过来,746页,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在上面写:用胜,这个显用、用胜,作用的用,用,作用非常殊胜。

再来,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写:教胜,上面写:教胜,746页,写:教胜。

好!诸位看747页,
【丑三 叙性】

中间经文:【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解释一下:于是阿难与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慈悲的教诲。
祇夜重颂,重颂就是跟长行文有关系的,长行文,前面的直叙长行文,直接叙述的长行文,跟这个祇夜,就是再一次的颂长行文。伽陀就是孤起颂,就是前面长行文没有的,但是,因为讽美而颂,偈颂很美,所以,他就突发起来的,跟前面长行文没有关系的。所以,祇夜是重颂,以相应长行文;伽陀是孤起颂,单独而起的;孤儿的孤,起来的起,孤起颂。所以,重颂就是祇夜,孤起颂就是伽陀,二个都是偈颂;但是不一样,祇夜是跟长行文相应,而这里无关于长行文,单独而起的。
那么杂糅,“杂”就是杂合,“糅”就是糅合,,“糅”就是糅合。简单讲就是杂合,这个“杂糅”就是杂合。“精”就是精彩,“莹”就是莹明,也就是句法非常的莹明,我们所谓的字字如珠玑,像盘珠,盘中之珠,就是像盘里面的珠子一样,哇!粒粒晶莹剔透。简单讲就是文采非常好的意思,文华非常的精彩。
所以,妙理清彻,佛所说的不可思议的根性这个妙理,清彻人心,我们无量劫来的苦,这一辈子要没有听到佛法,哪一个人有办法过一点、一日、一夜清闲的日子?没有!忙到死,忙到死!到了死的时候,快断气的时候才发现:唉!我这辈子没修行!我准备了好多好多的钱要布施。来不及布施,你已经走到生命的尽端了!所以,在座诸位!学佛,起步永不嫌迟,你什么时候听到佛法,就算你今天八十岁,才听到正法,起步也不晚,也不晚,只要你肯用功,只要你有因缘听到正法,就算是八十岁也不晚!最怕的就是活到了九十岁、一百岁,儿孙满堂;中国人就是喜欢这样子啰,农历年的时候是儿孙满堂,看到儿女、孙子一个一个成就了,满心欢喜,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期盼;有时候空洞的欺盼,会遮蔽了我们的觉性,不晓得掌握现在才有未来,不知道!你期盼于未来,就是忘记了现在。所以,你想要未来更好,简单讲就是看现在,佛法就是回归现在,现在,你怎么处理现在?所以如果说:你明年所要完成的,记得!佛法:我就今年来把它完成。
所以,有一个开计程车的,皮肤很黑,他就来到我这个地方,人很善良,他就说:师父!师父!我这个开计程车啊,我退休以后,我好好的看您的《楞严经》!我跟他讲: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师父!那我应该怎么做?我说:你这个计程车开得很累,对不对?时间缩短一点,回去晚上好好好好的看二个钟头,每天看一、二个钟头。他说:喔!是这样子。他说:我现在有经济压力呢!我说:经济压力?你可以看啊,运用头脑啊!是不是?他就听师父的话了,他就开始利用时间了。我说:掌握现在才有未来嘛!对不对?期望了未来,就会失去现在,这个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哇!他心开意解,回去就按照师父这样做了。再碰到师父:感恩!全国电子(广告词)。这要没有师父跟我提醒,我还以为我要退休才开始用功呢!我跟他讲:来不及了!对不对?生死无常,你什么时候要断气,你怎么知道?来不及了!所以,要掌握现在,任何事情只有现在。
有一个比丘尼她讲,来问说:慧律法师!我未来应该怎么修行?我跟她讲:没有未来,时间是每一个动点上所构成的假相,岂有未来?未来是一种假相。她说:大家都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我说:你一样没办法脱离意识心,现在不用功,现在就是未来。对不对?现在用功,现在也是未来,未来从现在的累积,就有未来。所以,你不掌握现在,岂有未来?对不对?所以,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幻、不实在的,观念的问题。这个比丘尼,听说回去开始用功。这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等了好几年,她要等未来才用功,开什么玩笑?这生命不饶人啊,死神怎么会。。。死神来敲门,有先通知你啊?你们有没有什么时候收到死神:我明天要来敲你的门!没有的!死神什么时候要来敲你家的门,你不知道的,你随时随地都要准备他来!学聪明一点!对不对?
就像师父以前很有骨气的,我那时候出家就说:我这一辈子不精通三藏,誓不成佛!对不对?哇!发那个大心起来,生病的时候一样坐在那个。。。重感冒,一样!无论喉咙多么痛,还是坐;以前不懂啊,也不会调身,就是用西药,用西药就简单调。所以一个人发那个大菩提心的时候,有那个坚定的意志的人,那个人成功!所以,一个成功者,是要靠实力的,不是靠假相和荣耀的,那些吹嘘是没有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按部就班来。
了解说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此亦经家叙悟。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指十方诸佛,同言结解唯根,更无他物。如来指本师释迦,重为详释。皆是无上大慈心中,流出了义教诲。祗夜此云重颂,又云应颂,】应颂就是应长行文,【应长行而颂也。】就是互相照应。就是这一段的义理跟长行文有相应。【伽陀此云孤起颂,又云讽颂,讽美而颂也。】就是很美,大家有这个偈颂,念起来很溜、很顺口。【入流成正觉,及彰显五胜之义,】彰显五胜之义,前面所讲的五胜,刚写的,哪五胜,记得吗?体胜、宗胜、名胜、用胜、教胜,就是这五胜,体、宗、名、用、教。【皆讽美意。】
底下,【杂糅精莹,妙理清彻:上句指能诠之偈,下句谓所诠之理。杂者和杂,糅者糅合,】也就是应颂和讽颂和合。(【即应讽和合,】)【前后照应,文回织锦,】文章,“文”就是文章,“回”就是来回,一下来,一下子回,就像织布一样,织锦的人。文章来去如回,如同锦,如同织这个锦、织这个布。【义走盘珠,】“义”就是义理,“走”就是通畅。如盘中之珠,粒粒晶莹剔透,表示这个文笔非常好,这个义理讲得最殊胜了、最透彻了!【精谓文华精彩,莹谓句法莹明。妙理者,圆湛不生灭之理性也。空有双非,】非空非有。【真妄不立,缚脱无二,因果该彻,故谓之妙。其理清净,】748页,【纤尘不染,如莲华;其用明彻,五阴顿破,如金刚。谛聆之下,心目开明,即心眼洞开,彻见根性,即如来藏性,依此根性修证,即是了义,已不复疑。以后但请示伦次,选择一门,以便起修,更无疑贰也。】
【二验证以释二疑竟。】

【壬三 绾巾以示伦次 (分二) 癸初 叙前请后 二 如来巧示 今初】

748页,经文: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说: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现在听的叫做无遮大悲,我们常常讲:无遮大会。
所以在这里,水陆法会就要特别小心了,今天无论用什么方法,就是不能跟公园帮、还有那个流浪汉起任何的冲突,这样无论我们对跟错,我们都是不对的!所以女众,行堂组没办法处理的,记得!交给男众。我们的曾拱蓁做得很好,流浪汉啦这些,做得非常好,安抚他们。为什么?你今天穿这个柔和忍辱衣,我们出家众没有权力跟众生吵架,而且吵,是怎么样统统叫做不对!你知道吗?因为我们这个相就表法,就是佛的存在;佛已经入涅槃了,僧就荷担如来的家业,我们这个袈裟一披,就表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以出家人是没办法去处理这些事情。那么,女众因为比较柔弱,对不对?女众因为体质比较柔弱,对不对?女众,你跟人家讲道理,万一人家出手用(dai一声,台语)揍的,(dai一声,台语)揍,那你怎么应付呢?男众有办法,男众要挡拳头没问题啊!对不对?揍是揍来揍去啊,谁揍谁啊?对不对?男众就有办法处理。所以,这个记得!整个文殊讲堂的水陆大法会,就一定要保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跟外面来的任何一个人起冲突,再怎么样,实在没办法处理,就叫警察来处理。对不对?警察来处理。
去年有一个流浪汉来,可能是嗑药的,哇!为了一个吃饭的问题,翻我们的桌子,哇!这个行堂组的很惊讶!是不是?师父!他翻我们桌子。我说(师柔声细气):没关系!我们再把它翻过来就好。(众笑)很简单嘛,他把桌子翻倒了,我们再翻过来嘛!嗯!很解脱!(笑)对啊!不然怎么办?对不对?他翻我们的桌子,我们再把它翻过来就好,等他走了,我们再翻,等他走了以后,桌子再把它翻过来。你看,我们用大悲心,用了供佛、法、僧的菜,还出去给他吃,他还给我们翻桌子!这个世间人,你看,这是可恶到极点!对不对?怎么会有这样非理性的众生呢?给他吃没有关系,他不遵守规矩,还给我们翻桌子,喔!这个实在是。。。这个如果我们以前的法师来讲(师气愤填膺貌):忍无可忍!(众笑)忍无可忍;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子。
所以,我们讲堂这些男众,我很赞叹,就是处理得非常好,处理得非常好!到现在为止,你看,都很和平的、很理性。你去得罪那一些外面的;大部分99%都很善良的,都很。。。排队的。你去得罪那一个人,万一他的菜给你放一些有的没有的,那你怎么办?对不对?放了以后,不要说毒啦,放了以后,大家都跑厕所,厕所不够用,嘎嘎叫(腹泻)!所有信徒在厕所大排长龙,还跟旁边的人讲:念观世音菩萨都没那么感应,(师笑、众亦笑)吃到文殊讲堂的菜,怎么会这么的相应?嘎嘎叫(腹泻),对不对?上厕所都不用出力的。他不要给你放毒,就给你放一些有的没有的,你就会很麻烦了!所以,永远不要去得罪外面的,实在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处理的,很简单,叫警察来!知道吗?就这样子,仅止于此,就是这样。
叫无遮大会,要显示佛陀的同体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底下,【此叙阿难谢前。合掌顶礼,仰白于佛:我今闻佛,以平等无遮大悲心;无遮有二:一、人无遮,】不管哪一种人,都可以来参加,不放弃任何的下根器的人。(【不弃下机,】)【同施上法;】无上的妙法叫做上法。人无遮就是:没有遮止任何一个人听最上乘的法,不放弃任何一位下根器的,同布施无上的妙法。【二、法无遮,不吝秘密,和盘托出。】
【性净妙常者:性即根性,根性为众生本觉真性,此性不属于有为,不属于无为,离相清净,】诸位!这四个字就是根本,离相,心才能清净,这一句话,你要一辈子;当你心情很坏,简单讲:这个人就是没有离相,没有离相。有的人讲,愈讲愈大声,人家骂他说:你是佛弟子,都没有离相!他就会回答说:我是讲话大声一点而已,哪里没有离相?(笑)愈讲愈着相!知道吗?我是讲话大声一点而已,我哪里没有离相?这个人很糟糕,愈着愈严重了!是不是?“我只是讲话比较大声一点,为什么讲我没有离相?”对不对?所以这个离相,心才能清净。【曰净;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其用微妙,曰妙;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法身常住,曰常。此约所诠言之,真实法句,乃指能诠,长行偈颂,皆是如来真语实语,所说妙法章句,此句与第四卷阿难谬疑根性断灭,反怪如来违越诚言,终成戏论,后经击钟引梦,以验其常,复经诸佛如来,宣释其义,始悉如来,一向皆真实语也。】

749页,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心还没有达到六结解开了,一的名相也不存在。“舒”就是解,解开这个结的伦类,“次”就是次第。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沉”就是深沉。“垢”就是细垢。

【此承上,虽闻如来真实法句,心中犹未能通达,如何是六解一亡之义?如何是舒(解也)结伦次之义?伦者伦类,次者次第。以此二义,犹未彻底明了,惟愿如来,垂大慈悲,再愍现前斯会,及与将来众生,施以甘露法音,洗涤根中积生虚习,以及无明,深沉细垢。】

底下【癸二 如来巧示 (分二) 子初 巧立喻本 二 分答二问 】
【(子初分二) 丑初 元依一巾二 绾成六结 今初】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说:这个时候如来要巧示了,拿这个巾开始打这个结了,来开示,把最深的用比喻、用最浅的来比喻,让大家能够了解六根之结,还有六根的根根六结。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不是说座上有狮子,是表示佛作狮子吼,他的座叫做师子座。整理涅槃僧,涅槃僧就是里衣,里衣;敛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大衣,我们所讲的就是袈裟。
但是,我们现在了解,佛当时候在世的时候,跟现在的南传略有改变。那么,汉传就更不用讲了,汉传披的这个袈裟,完全跟佛当时候的袈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披的袈裟是佛制的,现在的汉传都是披后来才制订的、中国制订的,全台湾都是披这个的,披北传的,就是汉传的。那么,藏传的就更多了,哇!藏传的什么宝冠都弄出来了,你到西藏去看,完全不一样!如果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还在印度,你去看一趟,南传的衣服有改变、汉传的衣服有改变,藏传就不用讲了。对不对?统统不一样了,尤其是汉传的,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个只是一个历史的镜头。
整理内衣,还有披上这个大衣,整理一下。揽七宝之几,这个“几”就是小桌子,“几”就是小桌子。“揽”就是牵引,把这个手往那边伸,叫做揽。七宝几就是镶着七宝的桌子,小小的桌子。引手于几,引这个手于几,就是说把这个手碰到这个桌子。取劫波罗天(劫波罗天就是夜摩天),所奉的华巾。

看注释:
【阿难求示六解一亡,舒结伦次二义。佛先答后义,举事辩答,言相并彰,善巧说法,】用言语,还有用这个外相,善巧来说法,【令人易了。即时即阿难求示之时,如来在师子座,整理涅槃僧,】此云内衣,【此云里衣。敛者收也,僧伽梨,此云大衣。】台湾我们出家人讲的:五衣、七衣、九衣等等。
【揽七宝几:此几有七宝所嵌,】这个念嵌(qian四声),嵌就是把物体镶填入缝隙中,一般用于装饰。我们在台湾很多的桌子,你去看这个卖家俱的,哇!那个做得很漂亮!说:把物体镶填入于缝隙中,一般用于装饰。所嵌。【引手于几,】翻过来,750页,【取劫婆天此云时分天,即夜摩天;所奉华巾,乃宝叠华,织成之巾。】

750页,750页,
【丑二 绾成六结】

经文:【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这个文字简单。那个“詶”(酬音)就是回答的意思,次第“詶”就是答的意思,此名为结。这一段都很简单,一看就知道。
那么,在大众前,于大众前,绾成一结,就是把那个巾打成一结,示这个阿难说:这是什么?阿难、大众对佛说:这是结。
因此如来,再把它又打成一结,重问阿难说:这是何等?阿难又回答了:这还是结啊!
如是伦次,总共打了六结。
一一结打完的时候,都取手中所成的结,来问阿难说:这是什么?阿难也亦复如是,次第的一直回答:这统统叫做结。
这文字很简单。

【叠华,西域贵重之物,织以成巾,】所以,【价值无量。又为天人所奉,更足宝贵,佛以叠华,喻如来藏性,巾喻藏性随缘,成阿赖耶识,从真起妄,辗转相依,妄成六结,喻一巾绾成六结。一一结成,皆问阿难,要自审自答,自明结之伦次,】当然就会明白打结的这个次第。【虽同是结,不无次第,即伦类次序也。如前太虚空,由器形异,名之异空,此六结既是次第绾成,自是竖论六结,不是横喻六根。】竖论六结,简单讲就是根根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

751页,经文:【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织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解释一下:佛告阿难:我最初把这个巾打一结的时候,你名字叫做结。这个叠华巾本来是一条,第二结、第三结,为什么汝曹复名为结?意思就是:第一打结了,那么第二、第三应该不叫做结啊,为什么你们把第二、第三又也叫做结呢?
阿难就白佛言:世尊!这个宝叠华缉织成巾,麻线叫做缉,接续,缉织成巾。虽本来是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一打,打一次,就得到一个结的名字;如果百绾,打了一百次,当然就是打一百个结了。何况这个巾,现在这条巾只打了六结,也不是到第七结,或者停在第五,为什么如来只允许说一开始叫做结,只许初时叫做结,皆名为结,第二、第三就不名为结?

【上段历问,以显次第;此段故问,以示结同。佛告阿难下,应将此叠华巾,先实一条,此二句提前,我初绾时,汝名为结,二句放后,再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文意相贯,谅系抄写之误。】那么,他的意思,751页,第一行,依照圆瑛法师的意思就是说:佛告阿难,要把那后面八个字往前调:此叠华巾,先实一条,我初绾巾,汝名为结。这是他们认为是抄错。但是成观法师的看法跟我的看法一样,是没有错的,因为它有它的强调之处,明天讲到《义贯》的时候就知道,我的看法跟成观法师一样,没有抄错。
再看底下,【此段之文,似淡无味;《正脉》云:细详实有关要,按后圆通,所解六重结相,一动、二静、】闻当然就是根了,【三闻、四觉、五空、六灭,】就是六结。【由前而后,则疏亲有异;】“疏”就是疏离,“亲”就是愈来愈接近。【由后而前,则细粗不同。】当然六五四三二一,六那边就是粗了,那么,“一”这个就是细了。【若不与之显示结同,初心者,或忽于疏,而始无入门,中途者,或住于细,】怎么样?【而终无究竟,启示一六结同,正欲始终解尽矣?诚哉须信佛语深也!然不直说,而乃故意反问,以激阿难自说者,】阿难自说。【将使因喻以详法矣。】

【子二 分答二问 (分二) 丑初 答六解一亡 二 答舒结伦次】
【(丑初分二) 寅初 喻从至同遂成至异 二 喻除至异还成至同 今初】

752页,中间经文: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只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说:佛告阿难:这个宝华巾,你是知道的,这个巾本来就是只有一条,当我打六结的时候,你名有六个结,当我六绾,你就有六结。那么,你审察看看,巾体是一样的,完全是这一条;可是,打结的次第不一样,却有差别。

【此宝华巾,未结之先,一之名尚不可得,岂得有六?是谓至同;既结之后,六之相已定,不复见一,是谓至异。】至异就是完全改变。不复见一,是谓之至异,到这个地方是完全改变了、不同了。【佛令谛审观察,】好好的仔细观察。【既知由同成异,自可除异还同。】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那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当我系结,这个结成,当我绾结成,叫做第一结的时候,如是乃至,第六结生,我现在要把第六结名字叫做第一结,这样行得通吗?那当然行不通了,第一结是第一结,先打的嘛;第二结是第二结,次打的嘛;第六结当然是最慢的了,现在要把第六结变更成第一结,当然不可能!

【前五句示有次第,后三句故意难问,令辨可否。谓吾今欲将第六名,首尾相换,】把最后一结调到前面来:第一结,【成第一得否?佛意以性中相知,故诘其能互换否?】

753页,经文:【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不也,世尊!不可能啊,世尊!第六结怎么可能变成第一结呢?如果这六结存在,这个第六结绝对终不是第一结。就算我这一辈子用尽一生,尽其明辩,怎么可能让这个六结之名颠倒呢?第六结变成第一结,不可能!

【六结未解,次第分明,故第六终非第一。佛欲将六作一,问我定其可否?纵使我历生多闻,尽其聪明慧辩,如何能令有次第者,而成无次第,一六乱名也?阿难以用中相背,故答不能互换也。】

753页,中间经文:【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佛言:是的!这就对了,一点都没错!六结是不同的。现在;“循”就是顺着,“顾”就是回头看一下。顺着原本、本源,回头看一下,它的结这个本来的因是什么?喔!元一巾所造,本来就是一巾所造成的。“令”就是欲令其次序杂乱,这一巾,虽然是一巾所造成的,现在欲令次序杂乱,是不可能的,终不得成。

【此佛印证。六结次序不同,循者顺也,顺顾结之本因,元因一巾所成,欲令次序杂乱,终不得成,而一相】就是同相。【岂能复见哉?】就是一巾之相叫做一相。把这个一巾要恢复到一巾之相,而说是一相,岂能复见呢?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你现在的六根也是这样子,本来是毕竟同,同一个本性,同一真如,同一真如自性,同一个如来藏性,同一佛性,现在则出生了毕竟异之相。

【此法合。则汝六根,亦复如巾结者是也。根性本体,未结之先,一相尚不可得,】何况有六?【何处有六?此毕竟同也。及其从真起妄,既结之后,六相分明,不可少乱,此毕竟异也。】

754页,【寅二 喻除至异还成至同】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

此结无存,这个“无”打错了,是“若”,如果的意思,“此结若存”才对。这个字打错了,(新版已更正)下次印《楞严经》要特别注意!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说:佛告阿难:如果你对这个有意见,嫌此六结不好,不欲其成,就是我对这个六结有意见,嫌此这个六结太麻烦!我愿乐一成,就是我希望得到原来一巾无隔阂之体。愿乐一成就是:“一”就是一巾,“一”就是原来的一巾,“成”就是没有隔阂的体。如果你嫌此这个六结不好,不欲其成六结,现在你想要回复原来的一巾,没有隔阂的体性,复云何得?怎么得法呢?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为什么?这个结不是那个结,那个结不是这个结,那么就会有高、有一二三四五六了,是非就锋起。于中自生,在这里面,因为是非锋起,于中就自生:我这个第一结不是第六结,也不是第二、第三。此结非彼结,彼结也不是此结,这个结只要存在,它就是一定: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一定是这样子的。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结如果不生,就恢复到一巾了,就没有彼此了。
诸位!所以,众生见相不见体,就是这个:是非锋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你了解当体即空,那么:就见性了。见性就是无所分别,当体即空。若见诸相非相,如果你了解诸相空相,非相就是空相。是不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见到每一个人心中的本来的面目,如来,乘如实之道,来度化众生;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了解一切法本如,就是不可得。所以,因此凡夫见相,所以,是非锋起;圣人见体,一切法无诤。
因此,开不开悟、见不见性,就看当下有没有这个功夫?有功夫,万法都是平等,民胞物与,万法,所谓同体大悲,为什么?你要救他,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对不对?从四大的假合来讲,我们人人平等,你的身体是地水火风,我的身体也是地水火风,平等。从本性来讲,我的佛性跟你的佛性平等,还是要平等对待。从生灭法来讲,你的色身是生灭法,败坏之相,我这个身体也是生灭法,也是败坏之相,所以,还是平等。从缘起法来讲,你是父母所生,我也是父母所生,借重你的本识,对不对?也借重我的本识,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还是平等。所以,诸法从毕竟空的角度、从相的角度来讲,是平等;从体的角度,它还是平等;从元素的角度还是平等。
我们这个色身是太阳之子,我们这个色身都是从太阳来的,太阳出来的宇宙的这些灰尘、微尘,颗粒微尘,就是我们所讲的地、水、火、风,是佛讲的;现在所讲的:碳、氢、磷、钙、钾、铁,哪一个身上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在太阳上找得到,所以,我们都是太阳之子。所以,生命来自于外太空,就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它就像病毒一样的,它自己会分散、会复制。所以这个宇宙在撞击的时候,只要有机体:碳、氢、磷、钙、氨基酸,存在这个宇宙当中,他这个生命体就会慢慢的借着因缘——气候、水,凝聚,慢慢凝聚。。。所以,宇宙中都有这些元素。
所以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哪里?我们晓得,生命说来自于外太空,这是对的。所以佛在讲,经典里面,佛。。。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光音天,这光音天用现在来讲叫做外太空,有光,放光的地方,这个宇宙的旋转,有它的音声,光音天。我们一般人,是把光音天解释说什么什么天人,不是的!在现在的科学来讲,我们的生命,是来自于外太空的撞击,撞击以后,刚好在这个地球,地球刚好在太阳的轨道第三个行星,不会太热,太接近太阳就太热;也不会离太阳太远,就太冷,也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我们广化律师讲的:将将好!刚刚好!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了解,在以前的火星也是有生命的,以前的火星还是有生命的。它这个撞击的时候,它就把这个元素全部都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散播出去的时候,只要因缘具足,阳光啊、水分啊,不太冷也不太热,就刚好!所以,科学家称为:这个地球是生存在无尽险要的太空,无尽险要的太空,这一缝之间刚好走对了轨道。这整个宇宙,地球刚好走对了轨道。不太冷也不太热,刚好就地球。所以这个地球叫做沙漠之洲,这个沙漠之洲,整个虚空来看,它就像沙漠的绿地。从太空来看,这个地球像钻石一样,像钻石,水蓝色的钻石一样,要这样的因缘,科学家说: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银河系二千亿个太阳系,你想想看,这地球转。。。转到刚好这个位置,太空物理学家讲说:我们生存在最渺小的一刹那之间的隙缝,刚好有人类!
而佛陀在讲经里面说:要得人身,如爪上土。佛陀在讲经的时候:要得到这个人身,如爪上土;失去人身,如大地土,大地的土很多;要得到这个人身,还听闻佛法,爪上这一点点!这太空物理学NASA太空中心,也是这样讲,要形成一个地球这样子的环境,不冷不热,刚刚好,让物种可以演化,单细胞,或多细胞;再来就自我分裂;再来就是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再来,两栖动物;再来,慢慢演化到像今天人类这样的智慧,要演化四十五亿年,四十五亿年!人类到现在能够了解的始祖,太空科学家、这些人类的生物学家说:大概在六百万年到八百万年,我们所能了知的是最早的人类,八百万年。就算一千万,就算给它一千万,一千万才是四十五亿年的多少?再来,在座诸位!二十万年前没有佛陀;一万年前也没有佛陀;五千年前也没有佛陀;三千年前;我们用二千五百年来计算,也没有佛陀,要二千五百年。这个地球要演化四十五亿年,才有人类。而人类经过无量无边的战争、饥荒,慢慢演变,才产生了一个世出世间的释迦牟尼佛。那么,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诸子百家、朱熹等等,这些都不究竟,这些都不究竟的,谁能够讲到最究竟法?唯有佛陀,唯有佛陀!你想想看,冷静,这个不讲,从太空物理来讲到、汇集到佛法的难能跟可贵,这个真的就是像佛陀所讲的这样子,要演化成人类,太难了,太难了!
那么,人类以前,当然就是脑部很小,你看看这个人类的演化,脑部是很小的,慢慢慢慢。。。因为人类就是狩猎,狩猎,几百万年就是吃这个肉,狩猎、打猎,因此这脑部扩大,容纳量比以前多出了三倍。简单讲:开始。。。我们人的这个原始猿人,那个脑部,只有现在脑部的三分之一;因为大量的吸取肉类的高蛋白,然后开始我们的脑部变得很聪明,变聪明,就开始发明种种的武器,发明种种的武器。那么狩猎,现在是。。。以前要狩猎很难的,对不对?只能用陋劣的箭,或者是标枪;现在一枪就打死了,现在。所以,你想想看,要演化到今天,还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来示现,在《华严经》讲: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八千往返,示现八千次了,我们到现在还在轮回!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已经往返八千次,示现成佛了,我们到现在仍然懵懵懂懂的,还没有启发!你想想看,二千五百年前,才示现一个释迦牟尼佛,一直到今天,人类这个星球,是在无尽的险要的隙缝当中,竟然生存了,科学家说这叫奇迹,miracle,太难了!
好!经过四十五亿年的演化,才有今天的人来;经过了百千万劫,释迦牟尼佛来降生,来示现成佛,而我们今天,才有办法在无尽的时间、无尽的空间,又听到最了不起、宇宙当中大觉悟的圣人、释迦牟尼佛的法,这个是何其幸运啊,这个是何其幸运。这个不分析,你还不知道佛法的可贵!这个不是说你今天送一点东西来,你就做了功德多大,是不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是用生命去修行的!是不是?要布施这个东西是简单,我只要有钱,发一点心,买东西来供养,这个容易;可是这个法,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是用生命去换来的。讲这些有什么重要?就是叫我们一定要珍惜法的因缘,难能可贵的因缘。

底下,看注解:
【此复审明六解一亡,欲令当机自悟解结之法。故告之曰:我绾巾已成六结,汝必嫌此六结各异,不欲其成,愿乐一巾元同,依旧成一,复云何得?此句明明必须解结,故意设问,令其自悟。阿难言:此六结设若存在,彼此各有定位,一六亦有定名,若以六作一,】以第六结作第一结。【则是非锋起,如刀兵相鬬也。于中自然生起,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彼此二字,即一六也。如来今日,若将六结,从六至一,总为解除,结全不生,则无彼此。】
【尚不名一者:尚不名一巾,何以故?一巾原对六结立名,六结既解,一亦不立。】不能讲说:我有一个本性。那个是方便说,本性哪有一二三四五六的?本性是绝对。是不是?【一既不立,六云何成?此即六解一亡义也。】

755页,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此法合。佛言我先说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亦复如此巾结无异。根中六结,若总解除,真体自显,一亡二字,非真体亦亡,】真体不会亡,是指数目字亡。【真体本来,】没有一跟六,【非一非六,所亡者,乃对六说一之一,】对一来说六,对六来说一。【此一六俱妄,】所以佛性是已过量,无数量,【乃属对待法故可亡,真体绝待,故不可亡也。】所以生灭法就可以除、就可以亡;可是,不生不灭它是存在的。

底下是:
【丑二 答舒结伦次 (分二) 寅初 示结之伦次 二 示舒之伦次】
【(寅初分三) 卯初 顺次成结 二 更以喻明 三 逆次合喻 今初】

中间经文:【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解释一下:由你无始以来,心性狂乱,“心性”就是一真如;“狂乱”就是三细相:业相、转相、现相。那么,这个知见就是分别心,分别心,知见就是分别心,就是所谓的智相,智相,三细六粗嘛,这个是智相,智相,所以,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就是相续相。所以,这个心性狂乱,狂乱就是业相、转相、现相;知见妄发就是智相;发妄不息就是相续相。那么,这个智相跟相续相,这二个是法执。那么,底下的劳见,劳见就是执取相、计名字相,就是我执,劳见,就是我执,因为眼睛疲劳,看到种种的世间。发尘就是指身、心、世界。劳见就是因为心中有病,我执的病,执取病、计名字病,就发现了有身、心、世界,不晓得身空,心、妄想心也空,世界也空,不知道这一层道理,不知道世界是缘起,身、心,这个都是缘起、依他起的,妄心也是依他起的,不可得的!发尘。

解释一下:由你的无始劫来,心性狂乱,这些分别心,知见妄发,而且从来没停止,所以发妄又不息,突然发现了身、心、世界狂乱之相,而不觉知。

【此先示从真起妄,妄成六结,从细向粗。由汝自从无始,心性狂乱:心即清净本心,性即妙真如性;狂指无明,一念妄动,犹演若达多,狂怖妄出;乱指三细,扰乱于真净心中,此第一结成。】这个是细相。第一结成,第一结是什么相?就是灭,就是灭相。六五四三二一,由粗到细嘛,对不对?那就六五三四二一。
【知见妄发者:即黏妄所发之知见,属智相,见境界相,不了心现,妄执心外实有,能所二俱成妄,妄上加妄,念念相续不断,故曰发妄不息,属相续相。此二属法执,】那么第二结、第三结,第二结就是空,空结,第三结就是觉,觉悟的觉,是不是?刚刚我们念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六五四三二一,配一下,当然就知道什么了。【第二、第三两结成。】
756页,【劳见发尘者:劳虑转深,执取相、计名字相,】所有一切众生,这二相绝对拼不开,哪一个众生不执着?哪一个众生不着相?着相就是计名字相,有彼此,当然有种种名字了,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昆虫鸟兽、虫蚁,哪一种鸟、哪一种昆虫没有名字?都有啊,人类所能了知的;除非是新开发的。【此二属我执,】妄见我以及我所有,【妄见我及我所,发现尘劳,】简单讲:为什么尘叫做劳?累啊!众生活在这个很累的世间,不知道,不晓得人的这个生命里面,还有更高一层的清凉的生活,众生不知道。【有世间相,此即身、心、世界,属后三结成。六结伦次如此,历历可辨,次第相生也。】

底下用比喻来说明。
【卯二 更以喻明】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解释一下:就像疲劳的眼睛,就产生了空中有华,有狂华,因为眼睛疲劳,看到空中有狂华,狂华就是种种身、心、世界,十法界统统有。于湛精明,无因乱起,湛精明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是,因为妄,起妄,无因,因为妄,在前面讲过,就像演若达多,无因而起,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就狂乱奔走!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狂乱是无因的,所谓妄,当然是无因,找到因,就找到了真,就叫做无妄。所以,无因乱起。
所以你今天,我们今天,众生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因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这样子,因为不晓得问题出在哪里?他想要修学佛法,还碰到恶知恶见、邪魔外道,身心全部都付出,结果走向歧路!所以,修学佛道的,还不一定会走向正路,尤其现在这个末法时期,胡搞乱搞的人很多,也不怕因果的人多;都是在相上的:我一念佛又是怎么怎么的;我一持咒,又是发生什么事情,是怎么样怎么样的感应,是怎么样子。。。搞这些很迷人的,心中没有真理,只想有奇迹跟感应,只想治我的病,不想要真理。看看我有什么病,念什么咒会好,他要求的就是这个。
当你心中拥有真理的时候,你知道智慧才是佛教的根本,对不对?你才有机会解脱。你今天你得到一些感应,能解脱生死吗?不一定!有一些感应,是佛菩萨给我们信心;但以此为足,裹足不前,得少为足,裹足不前,这是坏了佛的正见!所以佛还不一定要让你感应呢!佛要让我们感应,还得看我们的根器,不着相,感应一大堆,对不对?着相,要给你一点点感应,就死在、迷惑在这个奇迹里面、佛迹、神迹里面,什么什么可以治病,什么什么可以有感应。哇!我这咒一念,哇!外太空全部放舍利子,这个多迷人!可是在这个大悟人的心性当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内心如果不开智慧,烦恼还在,这些感应要做什么?好!感应也不能说全部都不好,给我们一点信心,也不错!所以,有正知正见的徒弟,就知道我们追求的,是永恒的解脱的真理,不需要这些感应不感应,感应也好,不感应也好,为什么?我们要的是佛的正见。那这样子的话,就不会走偏了,你也不会被骗得团团转!对不对?人家说:哎呀!这个咒一念,那个水变色了!我说:水变色很简单嘛,你就加一点色素就变色了,那没什么!师父!那个水,一持咒就滚了、开了!我说:开了算什么?我都让它冒泡呢!对不对?瓦斯一放,它就冒泡了!不要在相上论断真理,会错失解脱的机会的!
756页,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劳目睛。譬如有人,以目直视虚空,瞪之既久,眼目发劳,为劳见,则有狂华为劳相,于澄湛空中,精明见中,无因乱起,能见所见,二俱成妄。能见指心法,所见指色法,劳目睛喻从真起妄,净眼喻妙心,发劳喻无明,狂华喻十界,生死、涅槃、染、净境界,以涅槃生死等空华。】空华,意思就是: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所以叫做趣向圣道亦是邪,就是这个意思。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得,是一心,是真如;着一个涅槃,还是空华。【湛精明喻真理真智,一念未动以前,唯真智照真理,本来无一物。一念既动,如六入文云:兼目与劳,同是菩提心中,瞪发劳相。六结斯起,五阴具足。】

756页,【卯三 逆次合喻】

最后,经文: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这个就是第六结还有第五结,外相嘛!生死就是指第四结——根结;涅槃就是指第三结、第二结;即狂劳就是指第一结。
再讲一遍:一切世间,山河大地,是指第六、第五结两结。
生死,有根,他就一定有生死,就是指第四结:根结。
涅槃,当然要觉悟啰,觉悟不离觉跟空,就是第三还有第二结。
那么现在狂劳,就是第一结,无明业相,无明业相叫做狂劳。
所以,我们莫名其妙的,就卷进去痛苦的深渊里面,除非你这一辈子有因缘听到正法,要不然全世界一个都别想解脱,根本就不可能!
颠倒华相。

【前则顺次成结,从细至粗,法喻皆然;此则逆次合喻,由粗至细。前欲令明生起次第,此欲令识还元次第。一切世间,山河大地:即尘中六、五两结。生死,有身根方有生死,此当第四根结。以上均属界内,人执范围。涅槃属界外,法执范围,此当第三、第二两结。】第三就是觉,第二就是空结。【皆即狂劳:狂劳指无明业相,属第一结。此世出世间,皆是从真起妄,一念颠倒所起之华相。六结生起,乃从一至六,此约解除,乃从六至一,故科为逆次合喻。此虽逆于生起之伦次,而实顺于解结之伦次。】

底下,
【寅二 示舒之伦次 (分二) 卯初 先授舒之方法 二 后示舒之伦次】
【(卯初分四) 辰初 阿难求解劳结 二 如来就喻巧示 三 示说不谬取信 四 选根解结必证 今初】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意思是说:这个狂劳的华相,同样都是结,如何来解除?

【此劳,即指狂劳,颠倒所起之华相,由一至六,同名为结、自当解除。同结二字,】寓,“寓”就是含的意思。【寓有伦类序次义,】含有伦类跟序次,简单讲就是次第,讲了那么多,就是次第的意思。【但未知云何是解除方法。】

最后一行,
【辰二 如来就喻巧示】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758页,【此引悟二边不解,如来将所结巾,左右各牵,俱问阿难,如是解不?阿难俱答佛言:不也,世尊。】这样解不开!左牵一下,右牵一下,【左右喻空有二边,凡夫著有,长沦生死,固不能解除诸结;二乘滞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证圆通?】注意!那个涅槃是不究竟涅槃,是偏空涅槃,是二乘人的涅槃,不是佛的大般涅槃,这个要小心!涅槃这个名词是小乘用的,佛用的叫做大般涅槃,这个要特别小心!不要看到“涅槃”就以为是究竟,不!这个是二乘的涅槃。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此引悟中道方解。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且设想方便,云何可令解除成功?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之中心,一解即便分散。结心喻中道,须依中道了义之修法,六结可除也。】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结心就是要用反闻闻自性的方法修行,简单讲就是用本性修行,这是师父一辈子最强调的,不是念念佛就可以解脱,不是拜拜佛就可以解脱;是一定要用本性念佛,一定要用本性礼佛、拜佛,一定要用本性修行,你才知道佛的本意是什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佛的心是什么,你都体会不出来,你怎么修行?世间的孝子,都要去体悟父母的那一颗心了,何况佛弟子要修行,不去体悟佛陀的那一颗心?不去体悟佛陀的那一颗心,你怎么能够成佛?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此印证必用中道。《正脉》云:结心虽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意思就是:【合成中道,】就绝对不是说同时存在空,跟同时存在有,叫做中道。意思就是:不是建立在空跟有的中道。【亦非离彼空有,别立中道,】也不能离开空、有,别立中道。简单讲就是不着空、不着有,这个才叫做中道。【乃是悟此根性,体自在而无系,本不属有,不迷为有而已,更不劳于观空破有也;】诸位!观空破有叫做头上安头,有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观空?对不对?更不劳观空破有,有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去观它?所以,这个叫做妙性天然,不悟,你就想要把它除掉,这个除就叫做妄。我要把境界除掉,不知道境界本空。所以,有的人修行一辈子,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它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去除它?所以任凭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让它生让它灭,心无所挂碍!对不对?闲人非等闲人。底下说:【达此根性,用遍现而互融,本不属空,】说:【不晦为空而已,】就是心不晦,就是没有着一个空。【更不劳于观有破空也。】因为空本来就是绝对。
【如后耳根圆通,既不执有,亦不观空,惟一反闻,亡尘顿入,】诸位!这个“亡尘”要特别注意,亡尘不是要把尘统统干掉,不是这个意思。亡尘,简单讲就是离相,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因为你执着,你的识心分别承认你这个相,对不对?相,尘就不亡。这个亡尘,简单讲:你不要管这个相,了悟相是如幻的、相不可得的,尘自然亡。亡尘顿入,因为没有相分,当然就没见分了,自体分就显现了。【由是二空渐证,】就是人空、法空渐证,真如【妙体现而有自破也;】这个妙体就是体悟到最究竟的本来的真如自性。所以,【俱空不生,大用起,】所以,连空都不能着,大用才能起。【而空自离也。】所以你也不需要去观空破有、也不用观有破空,统统不用!你只要离,离有、离空,就是简单讲:放下!所有的空、假、中,所有的法统统放下,包括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统统放下!要用什么?要用你本来如如不动的般若智慧,体用一如,性相不二,用你的本来的面目,不着于文字、不着于语言,性相一如,体用不二。说:而空自离,【是则反闻自性,即是结心,】打结的心。【双超空有之中道也。前人不达,】以前的人研读经典不了解,对绝对的如来藏性当中,立了一个空、假、中,【强以别安三观,】安一个空观、假观、中观,诸位!这个叫做画蛇添足,多余的!为什么?本来空,你为什么要观空?空观?这个有,本来还是空,你为什么要加一个有观?中道,本来就不可得,你为什么要加一个中观?这个叫做画蛇添足啊!一个人脸部好端端的,这个脸本来就很好看了;可是不会化妆,把它画了这个胭脂,把一个嘴唇画到外面来!是不是?她本来人还长得不错,因为不会化妆,画到那个嘴唇大大的,看起来就很奇怪!是不是?这个简单讲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多余的了!所以,修学佛道要体悟到妙性天然。【其说支离,真蛇足也。】“蛇足”就是多余的,要强迫安空观、假观、中观,其说支离破碎,多余的,为什么叫支离?没有办法进入绝对,叫做支离,支离就是破碎。对不对?还空、假、中?一个法都没有,还哪里有这个东西?就是画蛇添足了。
【又二边不解,】空有二边,不解就是放不下。【合前知见立(空有二)知,即无明本;】着空、着有,统统叫做知见立知,无明本。【中道方解,合前知见无(空有二)见,】没有空见,没有有见。对不对?所以,佛陀在《楞伽经》讲:诸佛不落入空见,不落入有见,不落入断见,不落入常见,不落空、有、断、常四见,是名诸佛,要牢牢的背住。不落空、有、断、常四见。我们下一部经典就会讲到。【斯即涅槃;以此双非空有之中道,故即无见之谓也。问:‘双非而不双即,】非空非有,应该加一个即空即有吧,如果不这样子,【恐非极中?’】极中,中观“极”是指圆满,“中”就是指中道,如果双非,非空非有,应该还要加一句:即空即有;如果不加这一句,恐怕不是圆满的中道,叫做极中,恐非极中?这个文字太简单了,也没几个看得懂,什么叫做极中呢?是不是?叫做圆满的中道。【答:‘佛既但言空、有俱非,故当惟奉佛语,且体既非有,何尝不即空?用既非空,】所以,大悟圣人要用就有,有就是等于空,妙有。【何尝不即有乎?’】所以,用当然就非空。所以,佛法不是断灭的,大悟的圣人,智慧如海,妙用无尽。

759页,【辰三 示说不谬取信】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阿难:我说的佛法从因缘生,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不是只有取世间的和合这些假相,这些很容易了解是缘起法,包括内心的妄想,还是和合,因缘生的假相。如来发明,世法出世法,统统知道它的本末、本因,随所缘出,都是从因缘而生的。
因缘,从相来讲,它就是比较粗的缘生法。从心,妄想的颠倒、执着,又更深一层的,这个就是谈论到心性的,妄想意识颠倒,这个就比较细的缘起法。缘起法叫做依他起,识心分别就是依他起,相也是依他起,外相是依他起,识心分别也是依他起。如果有依他起,不放下,就没有办法进入圆成实。

【以上我说,选拔圆根,一门深入,从根解结,直至成佛之法,此亦从因缘而生。惟是此种因缘,是微细因缘,但不循外境,】所以,记住!修行佛法,了悟唯心现量,四个字:遮无外境。简单讲:外境都跟真如无关,如果你能够彻底抛下,遮无外境,就是不循外境,这个是《楞伽经》的重点。遮无外境,即了解诸法唯心现量,所以,《楞伽经》讲的,完全都在心性里面讲,不谈心外之境。但不循外境,【返照内心,即以圆湛不生灭性为因,次第解结修证为缘,复本心源,究竟清净,非取世间,四大和合,发明诸变化相之粗因缘也。】这个用眼睛看得的,佛陀说:那个是粗糙的因缘法,佛讲的还更微细。
【如来发明下,显佛语可信。世出世法,法字双用,世间六凡染法,出世间四圣净法,皆不出因缘。世间法以业识中,本具有漏种子为因,宿世所造善、恶、不动,】不动业就是色界天的定,叫做不动业,色界的福叫做不动业。色界天他有他的福,可是,不能解决生死,不动业。【业行为缘;出世法,以自性本具,无漏种子为因,】在座诸位!你今天在座诸位在栽培的,统统是下无漏的种子,今天你听这个《楞严经》,全部三个钟头,三个多钟头,全部都是无漏的种子为因。要不然你生生世世没有这个因缘,你怎么能坐在文殊讲堂大殿前面,还听《楞严经》?还觉得非常有味道,非常的法喜!Why?很简单,就是你的八识的田中,就是有这个种子。
像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信佛,那隔壁,就跟他讲说:喂!我们今天,人家有专门的教授来演讲佛法,我们去听听演讲,我对这个就是特别有兴趣!他就跟我讲:你去就好了,佛让你们做啦,我是轮回人,你们去就好!有善你们得,反正我这个人没什么救了,就不用度我了!我要拉他去,你不用强拉我去,我是一个没有救的人!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讲?你讲六道轮回,我也看不到;你讲阿弥陀佛,我也看不到,统统看不到,叫我如何来相信你们的佛法呢?对不对?你们那个佛法,讲那个也不对、讲那个也不对、讲这个也不对;讲那个也对、讲那个也对、讲这个也对,统统你们赢!没有兴趣。你看,同样一个大学,大学生,大家的程度都一样的,他怎么样就是没兴趣!师父这个刮风下雨都是去听道,教授演讲,还请法师来上课,从来就不缺席,从来就不缺席!所以说你看,一个人的善根就不一样。
底下,所以你今天无漏种子为因,【今生所修谛、】“谛”就是四谛。【缘、】就是十二因缘。【度等为缘。】“度”就是六度为缘。【如来一一知其本有之因,各随所遇之缘。出生染、净十界诸法,此即随心应量,循业发现也。】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解释一下:这个如来真了不起,如是乃至,恒河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意思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外,下多少滴的雨水,释迦牟尼佛知道。我对这个还是很存疑,雨水落下来,怎么有办法知道数目?这个会不会是表法的?是不是?
现前的种种松树,为什么是直的?对不对?棘,荆棘为什么是弯曲的?这个棘,就是多刺的蔓藤,我们去山区里面都可以(看到)。多刺又蔓,那个刺,很多的刺,而又蔓延横生的草木为棘。这个荆棘为什么一出生就是弯曲的?这个天鹅一出生为什么是白的?乌鸦为什么一出生就是黑的?
这个我倒想要问问佛陀:我为什么出生就是黄种人?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是要去问一下。是不是?
鹄白,解释一下:这个鸟名,又名叫做天鹅,这个是游禽类的,游禽类的,体长大约三尺,跟鹤相似,全身白色,又称为白鸟。常常繁殖在寒冷、寒地,栖息于河边、湖边、近旁边的水滨,我们讲:河滨公园,河滨公园,就是那个水滨。以捕鱼为食。所以,鹄白就是天鹅。乌玄,“玄”就是黑,就是乌鸦,天下乌鸦一般黑,乌玄;皆了元由。
释迦牟尼佛不只是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所下的这个雨滴有多少滴,而且还知道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是弯曲的;天鹅为什么是白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都了解它的本元,元由、由来,本元由来。

【此文承上,不惟能知十界总相,如是乃至,情与无情,微细别相,即恒沙界外,甚远之处,天上所下,一滴一滴之雨,亦知若干头数(即多少滴数);现前种种植物,松何以直?棘何以曲?举二该余,以及动物,鹄】就是天鹅。【何以生来是白?乌】乌鸦。【何以生来是玄(黑也)?一一皆了元由,即知其各命由绪。】“由绪”就是来由。

761页,
【辰四 选根解结必证】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那个“不真”就是妄。妄是对待而来的;无妄可对,就是没有能所、虚妄对待之处。叫做不真何待?这个妄哪有对待?妄是对真讲的,那么这个妄现在没有对待了,因为诸妄已经销亡了。所以,当相即道,见处即真。
是故阿难!随你的心中,选择六根,根结如果除掉,尘相就自灭,诸妄就销灭了,那么,你的妄心哪有能所呢?

【是佛智圆照法界,无法不知之故,则所说解结之法,决不差谬;所许取证之事,决不赚误;】“赚”就是骗,骗,绝不欺骗众生,也不误导众生。【随汝心中详察,选择六根,最圆之根,依之解结,以初心下手,心无二用,力当专一,】就是守心,守住不生灭的本体。【故前敕选一根,但能于此一根中,六结若能尽除,则粗之尘相,自然先灭,即细之诸妄,亦自销亡。妄净真纯,惟一绝待真心,到此则彻法底源,一真一切真,无妄可对;】所以,佛性是绝待。所以,尽法界唯是一真,没有任何的对立,就绝待的真心。简单讲: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果是佛陀,是真心所造;如果是众生,那就是无明所造的世界。同样是唯心造,到底是唯心所造,还是唯妄心所造?唯真心所造,则没有能所;唯妄心所造,山河大地、无量的星辰,统统存在,以为把空无自性的东西,变成一个真心的、真实的东西。一真一切真,无妄可对,【不真即是妄,故曰不真何待?】
【初先授舒之方法竟。】

最后,
【卯二 后示舒之伦次 ( 分二) 辰初 故问引悟 二 乘悟合明 今初】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解释一下:阿难!我现在问你:这个劫波罗巾六结现前的时候,我们把它同时。。。“萦”也是结。中国人了不起,文字就不希望重复,这个“萦”就是前面的结;可是,这个结如果用“结”:“同时解结”,又觉得没什么学问,所以,中国人了不起!同时解萦,这个“萦”就是打结,跟前面的“结”是一模一样的意思,文字是不一样。同时解萦,得同除否?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次第打结而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的时候,云何同除?

翻过来,剩下一点点,今天剩下一点点,762页,

【此如来故问阿难,引悟次第,以免后人迷误。佛问阿难:此巾六结现前存在,同时解萦,萦即结也,能得同时解除不?阿难言:不也,世尊。六结虽然同是一巾之体,结时乃有先后次第,不是同时,则此结欲解之时,亦须次第而解,云何可以同时而除?佛意原要阿难,悟明次第,所以故问,今者所答不谬。】

【辰二 乘悟合明】
762页,中间经文: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

我们解六结,越三空都看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先解人空,再来得法空,最后就是空空。
佛言:六根,六根是对六尘讲的。六根解除了,亦复如是。此根初解,此根初解就是没有能所,根、尘俱不可得,先得人空。再来,空性圆明,完全是指唯心,前面还有能所的根来讨论,现在这里唯心来讨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完全是心性的,心性悟到万法还是空,解脱已,也不着一法。所以,连那个法空还是空,连那个空还是不可得,俱空不生,空空。

【此正显示根结俱解,当下即是自性真定,此定即大佛顶首楞严王,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者。今见阿难于喻,已知次第不可踰越,佛即印证之曰:喻既如是,次第解结可以还巾,六根解结之法,亦复如是。】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此按逆流解结次第,于此根中,先解三结,】动、静、根。【尘亡根尽,根结已解,一根解除,其余五根,三结皆除,所谓一解一切解。解二结离尘,破我执分别,得与初果齐;解三结尽根,破我执俱生,与四果齐,得证我空之理,人空即我空也。三空之中,此空居前,】763页,注解第一行,三空之中,此空居前,【故曰先得人空。即解前劳见发尘,根尘三结,而出分段生死。】
【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者:此中含二结,以前虽得人空,尚未得法空,空性未臻圆明,】空性还没有达到圆明。【法执未得解脱,若能先舍智爱,】智爱就是把分别心抛开,叫做智爱。世间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那个智慧就是分别心,不是真正的佛的智慧。【破法执分别,解一结;再舍理爱,破法执俱生,又解一结,则空性而得圆明,便成法解脱,反观涅槃,亦复如幻。此解前知见妄发,发妄不息,不住出世涅槃。】
【解脱法己,俱空不生者:上句即已破法执,不为法缚,此法即所修证人、法二空,】人空、法空,【涅槃之法。若住此法,名为顶堕细障,】就是在最高处,却落入了微细障碍,叫做顶堕细障。如果你在最高处,顶堕细障,简单讲就是微细的法执,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生相无明,叫做顶堕细障。那么你如果顶堕细障,就麻烦了,【无量不思议妙境,不得现前,】所以,简单讲:如果你要成佛,就是放得尽,一点都不能留;连一点点法都不能沾;一点相都不能着;一点知见都不能立,不立知、不立见、不立法、不着相,而且完全彻底,完全彻底,自性清净心就会现前,不牢骚、不抱怨。【今既不住,名法解脱。解脱法已,依旧回光照性,俱空之境,亦复不生,解除最初生起之第一结,】就是妄动,【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此即解前心性狂乱,而尽狂劳,颠倒华相。】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此出所证之名。以上所说,从根解结修证,六结解尽,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就是三昧。【即偈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者,是也。】所以,在座诸位!观一切法如幻,你要进入佛道就快了!死执不放,就是决定你是凡夫,了解一切法如幻,那就不得了!所以,首先,把个性改一改;再其次,把烦恼减少一点;第三、不是你的事情,不要一直管,就是如果不是你的事情,无关于你的事情,无关于你的生死的事,就全然不要一直去干预别人,别人是需要受到尊重的。简单讲: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我们今天花在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生死的事情,干预到没有意义的事情,时间浪费得太长!所以,自修还是非常重要,如果人人自扫门前雪,天下就无雪可扫;每一个人都把心管理得很好,这个天下就太平了!国怎么来的?国是由社会来的。社会由哪来的?由家庭来的。家庭由哪来的?由个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来,最前面还是要修身。对不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子,人人把自己管理得很好,做为最好的管理自己的身心。简单讲:让你恢复理性,让你了解,万法都是心性所显现出来的假相,那么他的相,其实就是你心中的种子,那你怎么会对不起别人?对不起别人,你就是心中无明。是不是?那么,了解所有的相,都会反弹、反应到你的心,你这个心就一定要解脱,就不要给相所干扰到。底下,【得无生忍,登圆教初住,即得此忍,于三界内外,不见有少法生灭之相,迷者见法实有,修证至此,根结尽解,三摩已入,妙心已悟,道眼已开,故见诸法无生,】因为都是缘生,记得!缘生就是无生。【如显见不分科中所云:】最后四行,764页,所云:【‘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能见,以及所见的见缘,就是外相,就是根跟尘。【并所想相,】包括内在的妄想。【如虚空华,本无所有。’】为什么?统统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不可得。这一段在讲什么?空无自性,依他起性,这一段就是讲这个。如果你体会到,诸法都是依他起性,都是因为条件所构成的,都是空无自性,都是不可得,那么,这一辈子修行OK了!没有什么可以干扰你,都是空啊,空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了。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三昧当中,统统了解,能见,以及所见的见缘的相,包括落入八识田中的影子的想、相想,统统虚空华,统统是缘起。这个并所想相,这一句就是识心分别,并内在的识心分别,根尘所产生的相想,就是识心分别的意思,统统叫做虚空华,本无所有。【不特】不只是【生死染法,犹如空华,即涅槃净法,亦复如是。空华即喻无生之义,翳眼观之似有,】眼睛出毛病了叫做翳眼。翳眼观之好像有,这个世间看起来好像那么真实;但是,事实上它是无常、是缘起、是空无自性、是刹那生刹那灭。【好眼观之实无,】实在是体性本空。体性本空就是【空华本不生,】意思就是:眼睛就没有毛病了。心没有毛病,山河大地、星辰,知道它的体性本来就空,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所有相都是过目云烟,不实在的。人生是一个舞台,每一个人上舞台就是演一出戏,演完了,你就下台!所以我们来到这个宇宙当中,我们只是宇宙的红尘过客,不需要太执着。【一切诸法无生,亦复如是。如此之理,忍可印定于心,名得无生忍。】
【三绾巾以示伦次竟。】

在座诸位!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十套,《楞严经》第十套。明天要讲这个《楞严经义贯》,那个就是到第十套,第十套。那么,我们十一月五号,再从:“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这又另外一个段落,这一段落是最长的,就是二十五圣圆通,二十五圣圆通一个一个起来讲他们开悟的过程,很精彩,实在是精彩!
明天,各位小朋友,明天要不要上课?为什么呢?人家说:师父!您为什么每次讲到第几页第几页,您一直讲那个第几页干什么?我告诉你:不是每个居士程度都那么好,我讲到哪一段了,他那个头不晓得在看哪里,一直找,不知道到底是讲到哪里了?我讲到哪里,他就开始一直找。。。跟不上。所以我如果讲:第X页。他就:喔!原来从这里开始。脑筋重新再调整一次:请归零!他就又知道讲到哪一页了,不然实在是很惨!所以,师父为了让大家理解,就是这样子。
再来,水陆法会,为什么要去宣布?因为如果你迟报名跟早报名,都是报名,因为我们水陆法会,每次到接近的时候,那些工作人员都做到快得肝病,那个不眠不休,一下子内坛,一下子外坛,那个牌位写不完,太多了,太多了!所以就是说:诸位!如果你们有听法,你们如果交内坛二万来,看一个月利息多少,我付你利息,麻烦你先交二万,(笑)这样子你比较缴得出来。那么,提前作业就是慈悲,就是给我们这个文书组好做事,要不然就是一直一直累积,一直累积到最后,就做到。。。你看,我们这个丽华受不了,真的受不了!所以这些一楼、二楼、三楼,四楼大概没有人,你们这些慈悲的居士大德,可爱的,各位健壮的阿公、各位可爱的阿妈(笑),请提早报名,万一死了,也还有一个寄托;(笑)你都八十岁了还不报名,是要等到几时?有差那二万吗?对不对?是不是这样?
好!那么现在就是:水陆法会从十月二十五到十月三十一号举办,为了电脑作业顺利,请大家要尽早报名,麻烦大家了!其实讲这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这工作人员,文书组的,要写。。。现在用电脑的还好,以前没有用电脑的,写到多么的严重?那个写错字,晚上那个鬼混会找他,不骗你的喔,这个是真的喔!那个名字写错了,那一些写牌位、亡灵的牌位的,晚上就告诉你:你把我名字写错了!把他吓得醒过来。隔天去找,那个字真的写错了,真的!这个不是开玩笑的,这个字一写错就很麻烦!喔!这个是实在很灵的,水陆法会,阴界是大地震动的,大地震动,功德无量就是水陆大法会了。是不是?有一个人写信来,你看,把我写什么?恩惠的惠,恩惠的惠:“惠律上人,惠公上人”,他写:惠公上人。你看,字把我写错了,我都有感觉说:把我名字写错了!E-mail过来,我就不看了,第一个字就把我写错了,看什么?画X,(笑)所以,这个灵位、牌位,一个字都不能写错!对不对?为什么?不舒服啊,不舒服。
好!谢谢大家的合作,你看看你坐飞机的时候,到最后用英文讲一遍,到最后就说:thanks cooperation,谢谢合作。

请合掌,回向,
愿以此功德,底下师父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讲堂分院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文殊讲堂分院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
一起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对不起大家,五点四十七,真的对不起!明天带《楞严经义贯》来,二本都带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八
下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六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 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圆瑛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玄要旨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五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