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禅与净
 
[惟觉法师] [点击:3175]   [手机版]
背景色

禅与净
禅体净用佛道同 心圆土现不施功
老和尚开示于国际会议中心弘法大会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净土宗讲「花开见佛悟无生」,
这二句话的意义完全一样。
开悟、明心、见性,就是见佛;
而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契悟无生,就是见佛,
所以禅、净本来就是一体。
不过净土宗多半是果上说、事上说,
而禅宗则完全从因上说、理上说,
虽说不一,却殊途同归。
不论禅也好、净也罢,
只要本着这个道理,从心上去努力用功,
便是真正的净土。

  各位知识,今天我们有这么一个很好的因缘,在这个地方研究佛法,乃是由于有台湾这么一块福地。现在世界各国有许多地方都在动乱、饥荒、种族仇恨当中,我们今天有缘得闻佛法,实在是过去生中修来的福德。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要发个大愿:「把佛法推广到全世界,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够听闻佛法,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人间净土!」

禅即是净,净即是禅
两者皆是佛的心要
都必须在因地上去努力
从心地上去修
  现在我所要讲的题目是「禅与净」。关于「禅与净」的道理,只要对佛法有研究的人都能有一些了解。中国佛教一千多年来,对于禅与净,最初开始时就各立门户,各有见解,彼此互相毁谤、排斥,一直到现在还是有这种趋向,为什么呢?就是对禅与净的根本道理没有圆融与贯通。不知道禅即是净,净即是禅,禅净不二之理,两者皆是佛的心要,都必须在因地上去努力,澄清当前这念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修禅、修净都是一样的了。

  修行学佛无论修任何宗派,举凡禅、净、密、律、教等都必需从因上来转,从心地上去修。若不知道从心上去用功,那不论怎么修,与佛还是隔得很远的。那么今生只是种个善根,很难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我选择这个题目,来解答「禅」与「净」间的疑问。佛法就是要断疑生信,假使我们对于佛法存有一点点疑问,就很难从中得到利益。那我们的道业也就很难有所成就了。

禅者佛之心
佛的智慧、慈悲、定力、福德、种种功德
乃至神通妙用
这一切都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修行就是要学佛的心。经上说的非常清楚:「禅者佛之心也,教者佛之口也,律者佛之身也」。我们现在就来谈「禅」─佛之心也。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乃至一切语言动作,都是从我们当前这念心产生出来的。现在科学这样发达,一般人只知道崇拜科学,并未注意到科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智慧的产生就必须要有清净的心,心要安详,要自在、宁静,就如同诸葛亮所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想要得到智慧,就必须保持清静、明白的心。

  「禅」就是佛的心要。我们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菩萨看齐,就如儒家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成佛。学习佛的智慧、慈悲、定力,乃至于佛的福德,以及种种功德乃至神通妙用。而这一切都是从何而来的呢?是从心当中生出来的。这个心不是凡夫心,不是散乱心,不是贪心、瞋心、痴心、慢心,更不是嫉妒、仇恨,那是个什么样的心呢?就是「禅心」。「禅心」,在一般人听起来非常陌生,有的很向往,有的认为「禅」高不可攀,一听到禅就倒退三步,甚至还发生误会。不但不懂佛法的人误会,就连佛弟子中也不少人误会。什么原因呢?由于近来在中国,很少人提倡「禅」,所以对禅非常陌生。一般人说修禅会落空,会走火入魔,非常危险,所以对禅很向往的人不敢去修,因此始终无法入门;故对「禅」─真正佛的心,始终是无法落实。禅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定心、净心、悟心、明心,这是最重要的。

  学禅会走火入魔的说词,表面上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是说他修禅的时候,认识不清楚、观念错误、走错了路头,误认邪知邪见的人为师,以致于一盲引众盲,所以就产生这两种毛病。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作走火?什么是入魔?明白以后,就不会产生恐惧,也不会认为修禅容易落空。

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与「禅」是毫无关系的
  「走火」是属于生理上的问题。我们知道,生命是由两大部分所组成: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精神是指我们这个心,物质就是指色身。每一个人都有眼耳鼻舌身,都有四肢五官,佛法上就把这四肢五官分成为四大种: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大家都知道,道家安炉炼丹,就是要先守丹田,运气引导,存想一个定点。这个定点就是我们肚脐下面一寸三分的地方,用我们的意识把心念集中于此,那里就会发烧、发热,这就称之为「火」。把火集中在那个地方,然后用意识来引导这个火,打通任、督二脉,甚至于转小周天、大周天。如果业障太重,心情过于急躁,方法拿捏不稳,就会产生气血逆流,致微细神经受损,甚至发生呕血,或者半身不遂,严重者因此死亡。佛法中根本就不修这个法门,是不会发生走火的毛病的。

  再来讲「入魔」。什么是「入魔」?现在有很多学打坐的人,坐没打好,反而变成神经兮兮的,什么原因呢?就是有所求。希望佛菩萨来加持;希望上师来加持;希望耶稣来加持;希望济公活佛及神明来加持等等甚众。白天如此祈求,晚上也是如此。长此以往,幻境就来了; 或梦到上帝、上师,或梦到菩萨,或梦到种种神明来同他讲话,这时候他就信以为真了,乃至于告诉他种种法门及吉凶祸福等。最初有些感应,慢慢愈信愈深、愈执着。以后,在白天仿佛也听到有人跟他讲:他是妈祖,他是上帝,他是观音,是济公等等,乃至说自己是罗汉、菩萨、佛来转世度众生的。

  渐渐地,左右的人误以为他得了神通,而他说出来的话也似乎有些灵验,有些似神通的样子。现在就有很多这种人。经过一年、二年、三年,这种感应慢慢不灵了,而且晚上失眠、头痛,甚至于精神失常。这时候旁边的人告诉他:「你是着魔了,不是得了什么神通!」他一想,确实认为着魔了;产生恐惧、烦恼,失去以前的信心,晚上睡觉也睡不着,精神恍惚。于是就到处找师父,求上师加持、念咒,用种种方法来降伏魔恼。不降伏还好,一降伏,问题就愈严重了,为什么呢?他不知道这些境界是意识变化出来的,是自己心当中生出来的幻境。这一降伏把心分成了两边,成了对立的两种境界,自己和自己作对;慢慢地就变成精神失常。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社会上,这种人似乎是愈来愈多,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着魔」。我们了解什么是「走火」、什么是「入魔」之后,就知道这些与「禅」是毫无关系的。

神通自在其中
神通智慧不是外面求来的
而是我们心的本能
  我们这念心,因为有了妄想、烦恼、所以没有灵感。假使我们把烦恼化掉,执着破除,那么这念心就好像一潭止水一般,纹风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不落一点尘垢,这个时候才真正是有智慧、有神通。因为神通智慧不是外面求来的,而是我们心的本能。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这念「心」潜藏有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我们修禅的目的,就是在开发这种潜在智慧与力量,亦即禅宗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使我们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等种种烦恼化掉,启发我们本具的智慧,转识成智,圆成佛道。这些烦恼化掉以后,心就安定下来了,身体自然就会健康。照着这样的方向去用功,就是道、就是禅了。

禅,就跟水的源头一样
把水的源头找到了
这股水
始终是用不完的
  「禅」就是三昧,就是正定。亦即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心」。我们这念心达到安详、自在。如一潭止水,这就是真正的禅。到这个时候,说出来都是一种名相,一种方便譬喻。这种境界只有自己能够了解与体会,禅宗祖师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譬如说我看到月亮,用种种方法来形容它;假使你没有见到过月亮,任凭我怎么形容它;假使你没有见到过月亮,任凭我怎么形容,始终还是一知半解。禅心也是如此。到达这个境界,称之为不可说、不可思议,但是也可以思、也可以议、也可以说。说了以后不执着,思了以后不去攀缘,即是思而无思,念而无念。我们一天做了种种计画、种种安排,这就是思,而后把这能思能念的心放下,心放下来就是禅。你若真正悟到了,那么行是禅,坐是禅,思惟也是禅,一切生活言行都是禅。所以禅宗祖师说:挑柴运米,无不是神通妙用。这就是真正悟到禅心了。「禅」就跟水的源头一样,把水的源头找到了,这股水始终是用不完的。但这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简单一句话,找到本心,就等于找到水的源头。

  我们心当中本具的一切功德、智慧,和佛陀完全是一样的。经上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成了佛、成了菩萨,这念心不加一丝一毫。一切众生,乃至于虫子、畜生,这个本性也并未减少一丝一毫。要想把尘封已久的心屝打开,必须有方法:佛经上有八万四千法门,就如八万四千支钥匙。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被尘劳封锁了,所以用八万四千支钥匙来把心门打开。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佛法值得每个人去追寻。禅的意义就是这念心的净化与提升,由相对达到绝对,由粗的心达到细的心。经上说,众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萨的心是粗中之细;佛的心是细中之细。因为它细中有细,所以看每个问题都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达到绝对的心,只有一念,没有第二念。而这念心在什么地方?就是我在这里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

月涌大江流
这念心
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众生
起了邪见,就变成魔了
  这念心,一般人不知道去用它。中庸里说:「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就是说把这念心放开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宇宙,都在这念心当中;。把心收回来,什么人都找不到,小偷偷不了,强盗也抢不了。佛法上讲,放之则周沙界,收之则一微尘;确实我们这念心神通妙用,不可思议。这就是道。道是什么?这念心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众生,起了邪见就变成魔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但是国家的主人翁,而且是宇宙的主人翁。如此,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大富大贵吗,这么一想,心马上落实下来,人生更充实更有意义了,这就是禅的道理。

  刚才讲过,禅到了最高境界就是不可说。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个陶渊明,他有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就是禅的意境。这里所说的山气是什么?飞鸟是什么?飞鸟是指这念心的自在,山气指的就是心境。而「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上所说的真心、自在。「欲辩已忘言」,说出来就不是了,但也不妨说一说。

  禅的意境有深有浅,浅有浅得、深有深得,就好像学问成就的次第一般,从幼稚园、小学,一直到大学。悟境也是一样地,深浅迥然不同。古人有所谓大悟几百次、小悟几千次,就是指心境开拓的层次,和对宇宙人生看法的突破。如何融洽心与境,这就是属于禅的问题。(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来讲,是指这念心对外面万事万物的看法,一个是事,一个是理。)悟到「禅」。事与理就能够圆融、自在,则挑柴运米、迎宾送客无不是道。外境虽然千变万化,心境却始终一如,了了常知;这就是中道,这就是实相。中道就是指我们这念心达到这个境界,虽是不可说,但一说出来就是恰到好处;虽然不经过思虑,却是无思而得,此即是禅的妙用。

山河大地皆如来
对每一件事能够观察入微,明察秋毫
东西南北面面俱到
你现在就是四面佛
  禅宗所说:心与境有四种层次。那四种层次?一种是夺境不夺人,一种是夺人不夺境,一种是人境俱夺,一种是人境俱不夺。也就是说,在什么时节,人存境不存;在什么时节,境存人不存;在什么时节,人境俱不存;在什么时节,人境俱存,这些道理假使悟到了,想想看,人生是不是很自在?假使没悟到这些道理,有了一点烦恼,心就打不开,看什么都不顺眼;悟到了,则可感受「溪声皆是广长舌,大地无非清净身」。

  现在有些人专程去请四面佛。听说四面佛很有感应,所以很多人都争相参礼。想想看,四面佛在那里?要知道,佛佛平等,法法平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乃至于十方诸佛统统是一样的,他们的智慧、神通、福德、定力、慈悲,均是达到最高的境界,若是悟了禅心,对每一件事能够观察入微、明察秋毫,东西南北面面俱到;假使能够如此,你现在就是四面佛,这是属于广义的禅法。而狭义的禅,就是指当前这念心。以念佛来讲,念到一心不乱,这就是禅;乃至于诵经、持咒、修习止观,静坐参禅等种种行门,不外乎是帮助我们转识成智,把身心统一,达到一个绝对的境界;此即是狭义的禅。

  总之,不论广义也好,狭义也好,既然是禅,不离当前这一念心。若能时时不离自性,处处都能作主,这就是禅的妙用了。

一切唯心,法从心生
十法界图
当中就是一个「心」字
天堂、地狱都是从这念心生出来的
  现在谈「净」。先讲「净土」这两个字,首先讲「土」。什么叫「土」?一般修净土的人,只知道「事」,而不知道「理」,认为净土就是七宝宫殿,就是十方诸佛所在的清净国土,他把这个净土看得非常遥远、非常狭义,把它当作是心外的境界去追求。

  所谓的土可以先从因上来讲,第一、土者出生义。我们这念心就好像土一样,它能生长一切五谷杂粮、金银财宝,所有金矿、银矿等等都在「土」当中。佛说十法界图,当中就是一个「心」字,假如我们这念心起了贪心便落入饿鬼道,起了痴心就落入畜生道,贪瞋痴太重的人就堕入地狱道。所以,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从我们的心生出来的。

  假使现在想要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此五戒的功德就从心而生,当下就不堕入三途恶道而变成人道了。有的人观察人的世界是苦多乐少,认为天堂最好,例如有很多宗教都向往天堂、求生天上。从佛法来讲,有两种方法可以生天:一种是修十善,一种是修四禅八定,假如没有修四禅八定,也不修十善,要想生天,那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天堂、地狱都是从这念心生出来的。

修行要从因上、心上去用功
才是一条正路
  天界虽然快乐,但也有一定的寿命。譬如说,四天王天的天寿为五百年,忉利天的天寿为一千年,夜摩天的天寿为两千年,兜率天的天寿为四千年,化乐天的天寿为八千年,他化自在天的天寿为一万六千年,此是欲界六天的寿命。其他如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天寿长短又各各不同,所以佛法中不生天,而是求证道果。修四谛法门便可证得声闻果,修十二因缘便可证缘觉果,修六波罗蜜即是菩萨果,修六波罗蜜圆满,就成佛了。由此可知,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圣人果位,都是从我们这念心生出来的。古德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又云:「一念不生,万法无咎」。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所以,修行要从因上、心上去用功,才是一条正路。要知道净土即是净心,心净即佛土净,是谓之真净土。

  观无量寿经上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往生净土:第一、孝顺父母,恭敬师长,慈心不杀;第二、正受三皈,受持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读诵大乘经典回向。能够把这三个条件做到,将来的果报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修净土就会很落实。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往生」有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两种。我们这一生当中,身口意造了种种恶业,希望临终的时候见佛来迎,往生净土,这是带业往生;业障消尽,自然往生净土,谓之消业往生。「带业」必须要有定力才能带得动业障,假使没有定力,就随业流转了。而念佛就是修三昧,就是修禅定;临终十念往生必须要靠定力。我们有了病,心就妄想颠倒,作不了主,叫苦连天,何况临命终时,四大分散,痛苦异常。所以若要靠临终十念往生,必须现在修禅定,达到一心不乱,如此才有希望带业往生。

  一般人说,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就可以往生净土了。但所谓的「信、愿、行」也有深有浅,等于到美国一样;一要有机票,二要有入境证,三还要有路费。有了这三资粮,到了美国的居住时间有多久?生活情形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有才能又有大福报,在美国可自在无碍,称心如意。否则的话,东躲西藏,打工过活。所以修净土要有福德、禅定,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又如净土五经中观无量寿经所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修一天一夜,超过西方极乐世界为善百年。相信每个人都会精打细算,现在好好的用功修福修慧,将来的果报就是庄严的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现在种因,未来得果。现在不种因,只是等待弥陀来接,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法雨普润心苗生
动也动得,静也静得
最后达到动静一如
即是真不动义
  第二、土者,不动义。吐一把口水,土不会烦恼;拉一泡小便,它也不生气;强盗、小偷在地上往来,土也不怨叹;佛菩萨在土上走过,土也不会高兴,这就是不动故。大家知道宋朝有一位苏东坡,他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就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人家赞叹你、毁谤你,事业成功或者失败,这些境界你都能熬得住,等于祖师所说的「瞋风吹不动,喜风吹不生」。

  明白佛法以后,首先要学不动。学不动就要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如参禅、打坐、念佛、诵经等。所以「不动」义,不但是指坐着不动,就是与外境接触,心也不动。如古人所说:「十字街头好打坐」,先从静中养成,动中磨练;动也动得,静也静得,最后达到动静一如,即是真不动义。

  第三、土者,负荷义。桥梁、道路,乃至于城市聚落,都营建在土地上。无论放多重的东西,它从未怨叹过,因为它有负荷载重的能力。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心愿广大就能忍辱负重,承担如来家业。这念心具足了以上这三种功德,净土就在眼前。

  有一位净土宗的祖师讲:「念佛即是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现前一念皆灵照,昼夜六时演法音。」正如禅宗祖师所说:「有佛处亦不住,无佛处急走过。」有也不住,空也不住,不住空、有两边,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看到粪便觉得它又脏又臭,狗却认为粪便是香的;粪坑里的虫子自己觉得很惬意,我自己却觉得污秽不堪,如果把它们移到清净水中,不久这些虫子都会死亡,究竟这些是净是秽?

秽土,不一定指污秽不净之地
净土,也不一定就是极乐世界
  法界本就是一体,没有对待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心起了执着与分别,所以即使很近的地方也变成很远的地方;有了智慧,便可把烦恼转成菩提,把秽土转为净土。秽土不一定指污秽不净之地,净土也不一定就是极乐世界,一切都在于我们这念心。起了我慢,生了愚痴,这念心就成秽土;时时刻刻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起心动念都是善念,所做所为都是善行,当下这心就是净土,故经云:「心净佛土净」。

禅净不二圆证教

  现在谈禅的修证与净土的修证。禅讲开悟-- 悟到这念心,所以禅宗讲破三关,这是禅宗特别的法门。若依圆觉经来讲,「圆觉」就是指我们当前这念觉性,分有四种层次:第一、凡夫随顺觉性,第二、贤位菩萨随顺觉性,第三、地上菩萨随顺觉性,第四、如来随顺觉性。先从凡夫地修起,有了进步,由凡夫进入贤位菩萨;继续用功,修一切善不执着一切善,等到事理圆融,契悟了中道实相,就成了地上菩萨;再用中道实相观破除无明,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现,最后究竟成佛,证入色空一如,境智双融,常寂常照,常照常寂,这就是如来随顺觉性。当下这念心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就是常寂光净土,这就是如来。所以,由凡夫到佛的境界,有这四种层次的差别。

禅宗要达到成佛的境界,必须破三关
即初关、重关、生死牢关
  就禅宗的修证而言,要达到成佛的境界必须破三关,即初关、重关、生死牢关。开悟就是破了第七识,就是破初关,等于见到初一的月亮;破重关,就是破了八识田中的法尘种子,月亮渐渐光明了;破了生死牢关,即见到了如来大光明藏,等于十五的月亮圆满了,这就等于净土宗所说的常寂光净土。净土宗的祖师讲: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个定水珠、定火珠、定风珠。我们的贪心是水、瞋心是火、痴心是风。心当中起了欲爱、色爱,念一声阿弥陀佛,弭平心中的贪念,这就是定水珠;人家骂我们一句,瞋火即将上升时,念一句阿弥陀佛,把心念一转,这就是定火珠。起了邪见、生了愚痴,念一句佛号,转化这念痴心,这就是定风珠。所以,念佛即是修禅定,目的亦在于定心、净心。

净土分有四种:
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
  若从果上来讲「土」,净土分有四种:第一、凡圣同居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有凡夫也有圣人。不一定念佛的人才能去,凡是修行学佛的人都能去;就是不信佛,但只要是好人、贤人,一样可到凡圣同居土。第二、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带业就能往生,而方便有余土必须消业才能往生。只有证到阿罗汉果,贪、瞋、痴、慢、疑、邪见─六根本烦恼完全漏尽时,才能往生到方便有余土。第三、实报庄严土:真正发菩萨心的人才能生到实庄严土。也就是修一切善不着一切善,即经上所说:「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我们做了一件功德而能不生骄傲,功成不居,并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罪过自己来承担。能有这种心量,就是真正发菩萨心的人,将来的果报就是实报庄严土。第四、常寂光净土,就是成佛的境界。「常寂」是指这念心达到不变不动,也就是达到寂灭;当下便得见阿弥陀佛的法身,这就是常寂光净土。此乃佛教每个宗派都想达到的境界,所以佛法上讲:「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凡圣同居土及方便有余土等于破了初关,实报庄严土等于破了重关,常寂光净土等于破了生死牢关。

云雨飘渺栖长空
参禅即在这念痴爱心上,转识成智
念佛,就是念自心
  净土有五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这些都是要靠智慧才能得证的三昧境界。假使不了解佛法,始终就是执着、钻牛角尖,执着那一宗、那一派。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在告诉大家断烦恼、证菩提,也没告诉我们一开始就求生净土。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无非是来对治吾人心当中的烦恼。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绝对不会执着,门户之见也就一扫而空了。

  我们从历史上来观察。佛法最兴盛的时代是汉唐,而唐朝是禅宗最兴盛的时期,所以禅是佛法的精髓。由于禅法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假使没有禅的存在,恐怕佛法很难延续至今,由此可知禅的重要性。真正净土宗的祖师是绝对不会排斥禅宗的。憨山大师说:「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须识得生死根;痴爱即是生死根,不拔痴爱难解脱。」念佛本来就是要超越生死、摆脱老病死苦的,但是先要认识生死的根本。一般人认为人从父母而生是生,一口气不来、两腿一伸是死,这种生死是没办法了的:我们心当中的烦恼才是生死。把烦恼断尽,心清净了,什么生死都能了得干干净净,憨山大师他就是悟到了这个道理。

  他说每个人都有愚痴和贪爱,「愚痴」是我们人生颠倒的根本,「爱」更是生死的根源。「爱」就是贪,贪爱财、色、名、食、睡;「痴」是不信因果,不知道佛性人人本具。假使念佛、参禅不在这念痴爱心上来转识成智的话,就是走错路、走远路了。他说:「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念痴爱;痴爱若能渐渐断,心心弥陀全身现。」痴爱心就是念佛心,把念佛这念心拿来念痴爱,用这句话来回光返照。起瞋心时,看到起瞋心的那个地方,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念,功德不可思议。假使执着这句佛号,念来念去念溜掉了,结果佛号是佛号、贪瞋痴是贪瞋痴,始终还是个众生--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所以,念佛就是念自心。

  假使用念佛的方法,把贪瞋痴减少了,心当中的光明、定力、神通妙用就会现前。等到念佛功夫得力了,一句佛号就能产生种种不可思议的感应。因为心清净、归一了,便可转识成智,一切神通妙用都是现成的。弥陀在那里?无量光、无量寿在那里?我在这里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便是。憨山大师他确实悟到了这个道理。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须识得生死根;痴爱即是生死根,不拔痴爱难解脱。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念痴爱;痴爱若能渐渐断,心心弥陀全身现。即此便是真精进,不可一念便忘却,净土就在净心中,不得向外别寻求。」憨山大师是净土宗的祖师,他讲的就是禅、就是净,他的开示无非告诉我们「禅净不二」的道理。

  现在有些学密的人愈学愈迷,学净的人起了执着,学禅的人心生颠倒,究其原因,就是源于对佛法的根本不了解。假使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净土法门,无一不是在于定心、净心,所以禅净是一如的。

法界随心现如来
使污染的心,变成清净的心
使相对的心,达到绝对的心
使迷失的心,变成觉悟的心
这便是真正的净土
  由于每个人的根机、智慧均不相同,所以佛说的法也就不一样。有的从「事」、「理」上来讲,有的从「因」、「果」上来谈。譬如有一个人已到了穷途末路,事业完全失败,精神颓丧,这个时候他什么都不相信。假如这时你跟他说西方有个极乐世界,念佛将来可以往生,他有这么一个希望,马上就开始学佛了。过了一段时间,善根成熟,豁然开悟了,他这才了解到,西方极乐世界原来不离当前这念心。所以佛说一切法,皆是方便说、应机说。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土宗讲「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两句话的意义完全是一样的。开悟、明心、见性,就是见佛;而净土宗是用念佛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契悟无生,就是见佛。最后,借用虚云老和尚的一副对联来说明禅净一如的道理。上联是这么写的:「东西佛诚实语,南北佛诚实语,上下佛诚实语,为我护念见此佛。」下联是这样写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君买饼点何心。」我们把上下联对照一看,就可以发现其意义完全相通,禅净本来就是一体。不过净土宗多半是果上说、事上说,而禅宗则完全从因上说、理上说,这是不同的地方。说虽不一,却殊途同归。总之,不论禅也好,净也罢,只要本着这个道理从心上去努力用功,使污染的心变成清净的心,使相对的心达到绝对的心,使迷失的心变成觉悟的心,这便是真正的净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习禅讲义
下一篇:佛法与儒家对中道思想之探讨

 八十四、禅与净 脚跟着地 禅与净
 禅与净土 禅与净土的修行法门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