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禅林衲子心] [点击:2488]   [手机版]
背景色

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文/见綦法师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芸芸众生常要面对来自事业、家庭、亲友、邻居……不同方面的挑战,一旦不合己意,就会感受到对方的敌意;倘若站在同一阵线,又会感觉到对方的善意。但是今日被我们视为敌之人,可能会成为明日的贵人;就这样,彼此身份在敌、友之间变换着,成为生命日记的一部分。

  在世间,要成就一件事情并不是这么容易,即使是能利益无数众生之事,也会有人认同、有人阻碍。就像商场上耳熟能详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如果敌人来日可能变成朋友,那要以什么角度来看待眼前的敌人?其实朋友或敌人都不过是个虚幻的身份而已,当我们因对方的阻挠而愤愤不平,因对方的善意而眉开眼笑时,不就像是被别人操纵的布偶;一旦认清了这层关系,直令人付之一笑。

  放眼历史,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春秋时代鲍叔牙是齐国公子小白的师傅;管仲则为公子纠的师傅。由于齐襄公十分残暴,二位公子被迫流亡到莒国和鲁国。当两位公子争夺王位时,管仲还主动带队射杀公子小白。小白日后继位为齐桓公,不但原谅管仲,更重用管仲成为相国;而管仲果然才能出众,协助齐桓公九匡诸侯,名列春秋五霸之首。唐朝初年,魏征是太子建成的谋臣,不但帮太子建立许多威望,更献计要太子除去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后来唐太宗即位,不但捐弃前嫌,更让魏征担任重要谏官。在《魏征传》中,亦可感受到太宗在魏征病逝后,失去贤臣的那份哀痛之情。

  所以面对阻碍我们的人,应秉持着因果观念,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所过失?是否考量不周全?是否少了一点包容力?是否愿景不够?是否经验不足?从这些角度出发,抱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待人接物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这不就是逆增上缘?而佛法更以三世因果的角度来面对这样的事情,因为今世结下怨怼,来世就容易互相障碍、受无量苦。所以菩萨秉持怨亲平等,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看待众生,以四摄法与众生结善缘,如此让怨变亲,让亲成为菩提道上的法亲眷属,共同庄严佛国,故《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

  不论从现世因果或三世因缘的角度来面对世事,都能化敌为友、化阻力为助力。而怨亲平等则是佛法中更深一层的道理,以因缘观、无常观看待世间的一切,既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起必然性空;因为是无常,所以一切皆不用执着于心。而身为菩萨行者,还要学习创造良善的缘起,这就需要悲心与愿力了,正如《大般涅槃经》云:“菩萨常当作是思惟,以何因缘能令众生发起信心,随其方便要当为之。”期勉自己亦能具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悲心愿力,成就无上菩提。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广学多闻菩萨行
下一篇:福报具足好运来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