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善恶一念间
 
[禅林衲子心] [点击:2734]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善恶一念间
文/见庄法师

  那一个夜晚,一声凄痛的长鸣划破了夜空,惊悸了人心。片刻死寂之后,树梢上传来的是阵阵猫头鹰的咕吟。仰望着暗夜中迎风摇曳的树影,虽不能见,却于脑海中映现那鸟儿的血红和悲恨。

  数月来,那一声哀唳和咕啼在耳际回荡着。弱肉强食的残酷是一种业苦,生生世世相互啖食,无有了期。如此冤冤相报,无始以来的轮回苦楚,何时能了?如何能了?

  近年来,举世为祸殃灾厄缠扰着。天灾难防,人祸难料,人心因此惶惧无依。为何科技文明昌盛的今日,我们仍然深陷于水火之中呢?人类登上了月球,航向了太空,为何不能够真正为人们带来福祉呢?

  《礼记.礼运大同篇》中所阐扬的是儒家的大同理想及其经世济民的悲怀,根于礼义所开展出来的是真善美的世界,只要人人放下一己私利,所得到的丰实回馈远胜于个人私欲的营谋。世界大同不是虚无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关键就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念。

  私欲,是人类苦难的根源。为了求取私己的名利财色,人与人争,家与家夺。团体之间,相夺不让;种族之间,歧视迫害;国家之间,灭彼存己。两相倾轧之际,无论争斗剥削的理由是多么冠冕堂皇,其实骨子里只是名利权势的谋计罢了。由于洞悉人性阴暗的一面,荀子提出性恶之说,并指陈众恶之源即是一个“利”字:“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唯有化性起伪,藉由后天的礼义教化,方能导正趋利乐欲的恶性,进而存养辞让恭敬的仁心。

  四端,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如同四肢在体,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性德,即便是罪孽深重的恶人也不曾泯灭一丝一毫,只因善端不彰而致本性隐蔽难显,只为利欲熏心而使言行类于禽兽。孟子曾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四端虽是本具的性德,若是不能存养扩充初萌的善德,则不能发而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的善用。善用不能彰显,恶法必然激剧,四端泯灭之后,只是徒具人形,其行何异禽兽?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阐析人们因习染不同而有君子与小人的异别,习礼则为君子,染恶即是小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此一轮明月,不假外求,就在每一个人的心当中。这轮心月的光明反照于自己则为克己复礼,映射于长上则为恭敬,映射于他人则为宽厚,映射于处众则为信实,映射于行事则为敏捷,映射于众生则为惠施。这念心含摄众德,行持于外,即是恭、宽、信、敏、惠五德,众善之中以恭敬心为上首,即阐明“居敬”的重要。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孟之道以“仁礼合一”为人生的中心思想,发之于行,则是以居敬为待人处事的轨则。以敬居心,则人与人之间互敬互重,无有怠慢、轻侮、欺凌之心。本着仁者的胸怀,人人居敬,家家行仁,甚而推及全世界,必能同进太平之治。

  善恶原是相对而说,如果人人臻于绝对的至善,便不需再论说人性是善或是恶。具体而言,性善之说与本具佛性一脉相通,人人皆本具良知良能,因此人人皆可成圣成贤乃至成佛作祖。虽然人人本具光明的性德,然而我们却如同《圆觉经》当中所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由于众生不能了达“万法唯心”的道理,因此迷失本具佛性而执认妄现的根身和识心为“我”,分立同是真心所幻现的山河大地为“我所”。物我两立则心为物转,人我分立则贵己贱彼。于是我们原本光明皎洁的心镜为物欲私情所蒙蔽,在爱憎恩仇之间,自己束缚自己;在自他彼此之间,起惑造业受苦。

  现今世局在自我意识高涨的浪潮中迅速失衡。扭曲的人生观、物化的价值观、颠倒的善恶观、强烈的自我及横流的私欲,导致人们对于败德悖礼之事渐渐习以为常。在善恶之间,我们挣扎;在是非之间,我们试图择善,然而在排山倒海而来的汹涌之中,我们的立足点在那里?

  每一个当下,我们不断地选择。是为自我还是利人?是荣己还是尊他?是沦丧仁礼还是长养四端?善恶交战之际,我们心中所依凭的是什么样的道理呢?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愿深契于诸佛菩萨的无缘慈、同体悲,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样的信念,又是以什么道理为根基呢?

  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仁德自内而发,便能于心生诚敬,于外现恭谨。恭敬则能行礼,恭敬则能惠施,恭敬则能慈忍,恭敬则能宽恕,恭敬则能折慢,恭敬则能契心;推己及人,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无二,敬他即是尊己。

  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孔子主张积极淑世而老子崇尚无为而治,虽然信念不同却依然尊重彼此。礼仪的法度,随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承、不同的宗教,而各有其准则,然其精神同是一念恭敬心。一本恭敬,则人与人间、民族与民族间、国与国间、宗教与宗教间,止斗息争,互敬互尊,共存共荣。

  无论世间至善的完成或是出世间佛道的圆满,都必需泯除“人我”这个祸端。而趣向平等的唯一大道,即是一心恭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的首愿是“礼敬诸佛”,在礼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当下,一念回光即是虔礼自性佛。时时居敬,因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时时谦恭,因一切万法皆从心生。

  窗台上静静地躺着一只粉蝶。在晨光的照拂之下,仿佛随着垂死之前的渴慕,已然振翅飞向心所向往的光明。向阳,是众生的自然天性;光明,是群灵的本具性德。恭敬心就是一把开启自性光明的宝钥,瞬息万变的红尘中,一秉不变的恭敬,心中即有安居之处。人人安居仁礼,社会自然化暴戾为祥和,国际必将化干戈为玉帛,进而迈向大同之世。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随喜功德之重要性
下一篇:只要愿意

 善恶一念间 外境善恶一念间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