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八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点击:2896]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六十八课

前面已经讲过,密行派也有许多与佛教非常相似的名词,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将释迦牟尼佛第二转*轮所讲的教义研究究竟,通过可靠的教证、理证,对实空的奥义生起真实无伪的信心与定解,否则对很多外道的观点根本无法辨别。

当今世间当中,有些人认为佛教的个别宗派与外道没有差别,然而,正如麦彭仁波切所说:仅仅缘佛陀观想其名称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由于因果非常微细,切切不可妄下断言说某某派与外道无有差别。与此同时,尊者也再再教诫我们:执著任何一法为不空的成实之法,都不是如来所欢喜之道,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亦是完全能够成立的。这一段话相当重要,大家在辨别外道与佛教时,千万不要凭借自己的分别念妄言他人过失,应该用可靠的教证、理证,以及比较温和的语言来宣说,这样才是极为合理的。

通过宣说密行派的观点,大家就会发现:此派具有一者解脱一切均应解脱、若未解脱谁也不会解脱的过失。因为他们承认外境不存在,全部是大我心识的一个本体,既然如此,东方的一个众生解脱,东南西北所有的众生都应该解脱;或者,一个众生未获得解脱,所有的众生都不可能解脱。为什么呢?与大我无二无别的缘故。再者,所谓的修道也成了无有意义,因为你们承许常有的缘故,所断的烦恼障碍如果存在,那么,颠倒的障碍必将无法断除;能断的智慧如果存在,那么,无倒的智慧也就无需再度生起。所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行相的所断与对治的自性均不合理。

简而言之,你们宗派所安立“恒常唯一的自性实有”这一观点实在不合理。那么,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唯一胜义法界的本性,或者按密宗所说:全部是普贤如来的幻化游舞。这种说法是不是也会出现上述过失呢?

二者完全不同。佛教虽然承许胜义中一味一体,但于名言中并未如此承许。而且,所谓的一味一体并不是说前后不变常有,这一点,在《宝性论》和龙猛菩萨解释第三转*轮的论典中,也已经详细阐述过。由于佛教已经区分了现相和实相、胜义和世俗、暂时和究竟以及了义和不了义等,因此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过失。

大家应该清楚,我们不能紧紧抓住一个名词,不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盲目运用,麦彭仁波切在前面也再三地讲过:任何名词在不同场合中都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根据不同场合灵活地理解非常重要,否则始终无法领会佛法究竟的甚深之义。

对方宗派所举小虚空和大虚空的比喻,通过前面遮破常我的理论就可以驳斥。接下来宣讲颂词上的真实意义,说明对境与有境无二无别,而识虽然是恒常、唯一的自性却可以现为形形色色万法这一宗派所许“实一”识不存在的道理。

对方承许:一切外境虽然单独无有,但唯一的识本身显现为各种各样有实法的行相,因此,一切法均是识的一种自性,而识则是亘古不变、恒常、唯一实有的。这种观点,表面看来似乎与唯识宗没有很大差别。

我们前面已经从见解上作了遮破,下面从颂词的角度直接遮破其观点:由于你宗承许外境不存在、全部是识的本性显现,那么,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无论同时显现或者次第显现,这种所谓实一的识都是非常难以安立的。

虽然你们说同时显现多种多样的法,但是山河大地等各种法与心识无二无别的缘故,心识也应该变成很多,所以,唯一心识的实体根本不可能成立。

承许次第显现也是同样,比如所发出的声音,它也可以分为很多刹那,这样一来,如同外境的数目那样,其心识为什么不会变成那么多呢?必定会出现与外境相同数目的心识。而且,开始显现蓝色的识与后来显现红色的识,二者本体无二无别且是常恒不变唯一之识,如此必定会出现初识变成后识的过失。

如果说:外境各式各样的柱子、瓶子等正在显现时,心识丝毫不会随外境而改变。那么,也就不要说:外境与心识是无二无别的。因为外境显现多种多样、心识却无有毫许改变,二者又怎么会成立为一个本体呢?根本不能成立。

这一密行派既然承许识无所不遍,那为什么会在“破不遍”这一科判当中宣讲,而没有放在“破周遍”这一科判当中呢?

这一点并不相违。如果以密行派的承许为主,当然应该放在破周遍这一科判当中进行遮破,但此处是从事物本体的角度来讲,这一宗派所承许的识根本不可能遍于一切法,所以在破不遍这一科判中作了宣说。

然而,对方并不承认外境存在,认为一切外境也是识,又为什么会将其放在承认外境存在的这一科判中进行宣说呢?原因在于,此处主要在宣讲论议五派的观点,与此同时,顺带对密行派作了遮破。

吠陀密行派与论议五派对世间万法根本不了知,非常迷茫,所建立的宗派也非常不合理。然而,纵然这些外道所主张的暗网极其可怕、森罗密布,但事势的法性,包括人天鬼神也是无法颠覆的。从古至今,真正以教证、理证来胜伏佛教的现象,以前未曾有过,以后也不会有。

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兴盛到人间,现在世界上公认为2500年,宁玛派等其他说法则是2900年,也有一些历算派认为从释迦牟尼佛转*轮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智者或外道,以其理论遮破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历史上,在印度曾出现了佛法的三次毁灭;藏地朗达玛时期,佛法也遭受了毁灭;汉地佛教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毁灭。虽然如此,这些毁灭并非佛教经不起观察而导致的,只不过是依靠当时的政治势力对佛法作了摧毁。有关这方面,我们翻开历史典籍便会一目了然。

当然,个别人的智慧未跟随佛教的真正意义,在外道面前遭到惨败的现象的确存在。以前印度的很多班智达,比如那烂陀寺、吉祥戒香寺的护门班智达,在与外道辩论的过程中也有失败的经历;从阿底峡尊者、月称论师、法称论师的历史上看,也出现过辩论失败的情况。但这并不是佛教的过失,而是修学佛教者未通达究竟的佛教教义的原因,如果真正精通佛教教义,与任何一位智者辩论都不会失败的。这一点,从印度、藏地、汉地的很多历史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现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邪说宗派虽然相当多,但以理证宣说而毁灭佛教的现象,自古以来从未出现过。所以,作为佛教徒而言,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智力能否跟上佛教的智慧。只要真正相应于佛教的智慧,成千上万反对佛教的人站起来都会毫不畏惧,因为一切诸法的法性是以事势理可以成立的。

麦彭仁波切的《解义慧剑》当中专门讲到四种理:观待理、作用理、证成理和法尔理。在证成理当中已经讲了现量和比量,其中现量分为四种现量,比量也可以分为自性比量、果比量、不可得比量三种。在上述现量和比量当中,可以包括名言谛和胜义谛所有的法。如果能够通达这些道理,外道对佛教的任何辩论都是不堪一击的。

当然,现在整个世界一直在追随“向钱看”的一种潮流,人们对金钱、地位等方面非常重视,对真正的佛教理论并不是很重视。但是,作为佛教修行人,只要真正追随佛陀的智慧而行持,根本不会在外道面前失败。这一点,佛教徒自己一定要清楚。

外道各种各样的邪说虽然众多,但无论以此如何驳斥、攻击我们,都会如同绒草缠裹着燃烧的铁一样,到最后,绒草全部烧毁无余,却根本无法抹杀佛教真理。正如《中论》中所说[1]:实事宗的邪说虽然很多,但以他们自己的推理反推过去时,这些颠倒的宗派全部都会自取灭亡。

麦彭仁波切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现在各种外道理论、科学学说以及文学上的研究……无论如何兴盛、发达,对于真正通达佛教真理的人而言,一丝一毫都不会畏惧的。当然,如果自己对因明、中观等佛教的道理一点都不了知的话,对于现在社会上的很多说法的确很难解释,但只要真正掌握佛教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微观学说、宏观学说等,无论哪一种观点来进行辩论都不会害怕。这就是大家现在所学习的知识的优越性和功德,明白这一点之后,自己的信心和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

就像雪山雄狮一般昂然伫立于成千上万的野兽之中,自由自在无所畏惧地周游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教法,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一位理论学家或者科学家能够推翻。现在世间上的一些寻伺者,无论如何宣说,都无法找出佛陀教法的丝毫瑕疵,大家对于麦彭仁波切此处所说的道理应该认真思维。

然而,没有依靠具正智者佛陀所说、以三观察证实的教证为依据,一味随心所欲地寻求、趋入旁门左道的人,依靠世间见解、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分别念来建立各种各样宗派的人,从古至今一直层出不穷,乃至分别心没有灭尽之前,这样的歪理邪说都会非常非常多。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国外的佛教徒,在运用名词上非常注意,一般对人类和平有害或者杀害众多众生生命的宗教,称为邪教;对人类没有任何损害的宗教,可以说为外道,但不能说是邪教。

现在回到原来的主题上:因为所知的本体上不存在实一,因而何时何地想要成立“实一”这一观点,无论内道还是外道都是无法实现的。

在整个外道体系当中,淡黄派等外道通过自己的禅定觉受来创立宗派,有些则凭借世间上各种各样的理论分析等寻伺分别来建立宗派,而大多数恶毒的婆罗门则是为了打仗、与自己女儿邪淫而创立了宗派。

在藏地,所谓苯教的相关历史非常多,而苯教自宗所承认的历史与佛教徒所说的历史稍有不同。当然,有些人认为苯教可以分为黑苯教和白苯教两种,白苯教与佛教相同,黑苯教则是应该推翻的。此处,麦彭仁波切也对苯教的来源作了简单的阐述,从尊者较少的文字中应该可以看出,所谓的苯教与佛教还是有一些差别的,由于他们并未皈依佛法僧三宝,所以不能将其与佛教归属为一类。

佛教认为:苯教在未兴盛之前,有一个藏族小孩在13岁的时候着了魔,与土地神、护法神、水神等一起周游很多神山,在这期间掌握了各种鬼神修法、供养等众多方法,当他26岁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时,便依靠自己的所见所闻造了各种仪轨,人们念诵之后也具有一定的成效。对于这种说法,据《东噶大辞典》等资料记载,苯教自宗并不承认。

真正的苯教可以分本地苯教、外来苯教、篡易苯教等很多支分,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将佛教的很多名词运用到了自己的宗派上,比如佛教认为来人间弘扬大圆满的喜金刚——嘎绕多吉,他们承许为苯教大圆满的第一创始人;苯教与宁玛巴相同,也是分为九乘,只是在名称上稍有不同而已。苯教徒认为,在魏摩隆仁地方[2]曾经有一位辛饶本师,他成佛圆寂后,以化身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出世。有些人则认为藏传佛教的前身即是苯教,有关这一点,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

有些人承许在藏地还未发明文字之前,苯教就已经存在文字了。在这一问题上,藏传佛教还是出现了一定的辩论,因为从真正的历史资料来看,在囤弥桑布扎以前,藏地并未出现过文字,现在汉族的《通史》[3]当中,对整个藏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用具、饮食情况等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其中也讲到当时藏族是没有文字的,正因为如此,也导致很多君主无法真正制定可立案的法规政策等。

国外有一位大德曾经着重强调:修学宁玛巴的人一定要学习苯教、学习苯教的人一定要修学宁玛巴,宁玛巴和苯教在见修行果上只是名词上有些差别,除此以外都是相同的。实际上,按照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等很多论师的观点来分析,所谓的苯教如果真正具足独到的见解,就应该以独立的见地建立自己的宗派,如果一味地引用佛教的经典和论典,还不如直接皈依佛教。

当时像土观大师[4]与达仓罗扎瓦[5]均说苯教所立九乘与旧派大圆满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呢?因为宁玛巴的大圆满与苯教的大圆满基本上相同。其实苯教只是将大圆满中的很多名词运用到了自己教派的理论上,并且断章取义地曲解其中含义,以此才建立了自己的宗派,所以不应该与大圆满相提并论。


[1] 《中论》云:解说空性时,若人言其过。是则不成过, 俱同于所立。

[2] 苯教所描绘的魏摩隆仁与佛教所说的香巴拉非常相似,他们认为魏摩隆仁占据世界三分之一,呈八瓣莲花形。而“香巴拉”在佛教时轮金刚乘中乃一净土名,也即佛陀讲授时轮金刚的地方,由贵种王朝世领其地,该地状如八瓣莲花。

[3] 《中国通史》,其中详细记录了藏民族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各教派之起源发展等。

[4]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俗名罗桑丹增尼玛,也即三世土观呼图克图·洛桑却吉尼玛。著有《土观宗派源流》一书,并于此书中提到此观点,且于其中讲到达仓译师与此观点相顺。

[5] 达仓译师:也即达仓·谢拉仁钦,是阐扬萨迦派义理的三位重要人物之一,与夏迦秋登、果仁巴索南桑给皆以批判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而闻名。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七课
下一篇: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九课

 宁玛派《中观庄严论》评介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四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三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二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一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九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八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七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六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五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四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三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二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一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九十九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九十八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九十七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