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思惟十圆满(三)
 
[妙离世间·嘎玛仁波切] [点击:2365]   [手机版]
背景色

思惟十圆满 (三)

3. 佛法住世

释迦牟尼佛降临所弘扬的一切法,只有五千年的因缘存在于世上,如果过了五千年,佛法便会因为没有人修持,自然消失。如果佛法消失了,那么我们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现在我们正好是处于这五千年之内,佛法还在人世间,所以是十分幸运的。这是具足「正法住世」的圆满。

释迦牟尼佛的这五千年教法,可分为第一阶段称为「果期」的一千五百年。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些修行人被佛陀摸一摸头或讲几句话,好象什么事都不用做,也会开悟。其实不是的,他们也有前面的苦修,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如同一棵果树的成熟,从播下种子到发芽,慢慢成长、茁壮,而后开花、结果。整个过程我们都看不见,只看到果实成熟,却不知道树是如何长大。因此,我们常常会觉得:「为什么以前的人有办法做得到?」其实他们的成就,都是有因缘的。就像现在很多人很努力的修行,但无法马上成就,便发愿生生世世能成为出家众,然后等未来佛降临,成为他的大弟子,成就佛果。所以,果期是很多成就者享受他们以前实修的结果,这一千五百年当中得到菩萨、罗汉果位的很多,得到其它方面成就的也很多。

第二阶段是修行期的一千五百年,这个时期以修行戒、定、慧为主,依靠实修得成就。第三是言教期的一千五百年,这时期以专门讲解佛法的经、律、论为主。最后五百年,是象征性具外表形象的末法时代,这时修行人只会称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对佛法的真正内涵全都不懂,也不实修。

我们现在已接近徒具外表形象的末法时代了,最后整个佛法将会慢慢消失。不是佛法自己会消失,而是因为没有因缘再传佛法,没有人修持佛法,所以会因为五浊恶世来临,自然随着无常而消失。

何谓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包括了时间、众生、寿命、见解和烦恼等五浊,这五个现象同时存在的时代,称为五浊恶世。

A. 时间浊:

站在时间上的观点来讲,随着人类的聪明才智,本来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的,现在可以用比一天更少的时间去完成,到最后把整个时间的运转规律都改变了,造成许多状况都在变质。我们用的东西,不管是食物也好,衣物也好,所住的环境也好,这一切的效用和功能,都逐渐在退化,形成了时间上的浊世。

以前的时代,动植物照着大自然的规律生长,人类也是依靠大自然的规律享用一切,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可是,现在我们用所谓的聪明才智,把大自然的运作变得不规律了。在不应该生长的时间中,让植物突然增长,例如用科学的方式洒下很多的农药等等。明明知道这样加农药,中毒的只有我们自己,可是为了赚钱,让许多想吃的人早点吃到这些东西,还是拼命的去做,使得现在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本有的精华。以前人类所吃的食物,里面就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只要吃一种或者是二种就可以了。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吃很多,对不对?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还要去找所谓的健康食品、有机食物等等的原因。

B.众生浊:

随着时间上的浊,会带来众生上的浊。现在我们常常认为自己营养不良,不断调配营养,可是我们的身体随着对营养的调配,配到最后,常常会有许多奇怪的病发生。很多文明社会中的病,在封闭的农业社会里,根本就不存在。越偏僻或是越贫穷的地方,他们身体对抗疾病的体力或能量等等,都非常足够,反而是我们过得愈好的,身体就愈脆弱了。所以,身体被聪明和时间的变化所支配改变,因而禁不起风吹雨打,愈来愈脆弱,就是众生的浊。

C.寿命浊:

在佛陀的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一百岁,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年。虽然有些人的寿命,可以超乎预料的长寿,但那是属于个人的福报。很多以前没有的天灾人祸,愈来愈多,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所造成的事物,不断带来很大的杀伤力,伤害我们的生命。也就是说,对众生寿命所构成的威胁愈来愈多,这个状况就叫做寿命浊。

D.见浊:

另外是见解方面的浊。过去出家的法师们,在佛陀传下来的法脉中熏陶,熏陶以后去实修,把所闻思到的佛法,传授给信众,想出家的信众就出家。出家众除了寺庙以外就是精舍,在家的信众则负责用他们经济上的力量,来护持佛法,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包括办学校、盖医院等等。可是,现在已经过度的把角色转换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出家众作世间在家人的行为,教导信众如何作生意、办学校等等。在家弟子不依止善知识,凭靠自己世间的学问,随意解释经典,把佛法当成学术研究,而没有实修的经验,并且在争论佛法的正知与正见,教导出家的法师们佛法,及探讨怎样来弘扬、推广佛法。这两者的角色,已经完全被转换了,这个现象的出现,叫做见浊。在佛法上是这样解释的。

E.烦恼浊:

比起古人,在很多生活条件上,我们已经十分富有了,可是拥有的当下,我们有没有满足呢?没有办法的,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这一切没有办法满足的欲望,我们从开始懂事以来,一直拼命的往前冲,拼到最后,当我们临终双脚一伸的时候,就结束了这一世。在这过程当中,如果这个富有,还让我们感觉不到满足,那么这种富有,永远就是一种贫穷,烦恼也会随着不断增加。随着人的贪念无尽发展,我们所要求的事情也不会有穷尽的时刻,当然就永远不会得到真实的满足,烦恼也就愈来愈多。这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愈来愈明显了,这就是烦恼浊。

面对这五种浊都产生的时候,我们身为佛教徒要如何运用佛法将之扭转过来呢?先从烦恼浊说起,如果我们真正从心里感到知足,就能常乐,也就容易减少烦恼了。

对于见浊,让我们依循本有的佛法伦理:出家众站在出家的立场,研讨佛教教义,弘扬传授佛法。当然在家众不是不能谈佛法,但是在家众更应该站在护持的立场,协助推广佛法。这是佛教徒彼此双方都要学习的。

对于命浊,我们应当尽量恢复人类与大自然本来的和谐,以减少天灾人祸,让人类的生命威胁降低,这样才能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

对于众生浊,我们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一切,应该要有舍取,恰当的运用,知福惜福,回归简单朴拙的身心,不论是自己或是他人,都能处在清净健康的状态。

最后是时间浊,因为有前面这些因素,所以让时间变得更混浊,只有将前几项扭转,时间浊自然也会转变。而这一切,只有佛教实修者才有办法改变它。

4. 入佛门

虽然佛法仍然住世,但如果我们没有进入佛门学习,佛法对我们也产生不了任何利益。而就一个对佛法有虔诚信仰的人,如果在他出生的地方,没有延续佛法的清净团体存在,得以让他有机会深入学习佛法,就必须寻找另外一个地方,来连接学法的因缘。这和个人的因缘及愿力有关系。

比如像西方有很多国家,虽然有弘法的机缘,也有人在弘扬佛法,但是到目前还无法自然地形成真正完整的出家制度。因为没有完整的出家制度,只好将佛法传给在家的信众。但是在家众有他们的工作要做,有世间的事物要处理,很难将整个佛法完整地推动下去。所以,如果佛法按这样的方式推展下去,一定会断掉的,对不对?因此,一个地方虽然有佛法存在,但若没有能让佛法延续的出家制度存在,传续佛法,让有缘人得以进入佛门学习,也是无法得到法益的。

虽然目前言教与证教都存在,可是已慢慢衰落了,快接近具外在形象的末法时代了,因此才有五浊恶世的情形。但我们现在还有机缘接触到如此殊胜的妙法,这对我们来说已算是福德因缘很圆满了。

5. 遇善知识摄受

以上这一切的条件因缘成熟后,还必须有善知识将佛法传授讲解给我们听,教导我们如何真正将佛法用来实修。所以,有没有机缘遇到善知识,对我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像这里很多学佛的人,从小时候或年轻时就学佛,可是接触到真正善知识的机会,并听闻佛法的时间,有多少呢?其实这种因缘是很难得的,只是我们不太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善知识摄受我们,指导我们作真实的修行,就是增上的大悲圆满。

《汇集经》中:「佛说所有一切法必须依赖善知识,所有一切殊胜之主为善知识。」佛法有八万四千不同法门,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浓缩要点来实修,所以必须依靠善知识,将他们在实修过程中所得到的善巧诀窍,总集起来教授给我们。

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时,有三位修行人来拜见尊者,并问说:「一个人依靠此身想要得到解脱,得到遍知一切者的果位,是修习经论教典比较重要,还是接受上师的善巧诀窍比较重要呢?」尊者说:「上师的善巧诀窍比较重要。」他们问:「为什么?」尊者又说:「虽然能够念诵、理解、讲解佛经,对所有佛法的理论都非常通达,可是实修时,若没有依靠上师实修的经验诀窍来教导实修的方法,那么正法和修行人将会脱离。」

因此,不是修行前的闻思不重要,而是当闻思以后,必须将善巧的妙法浓缩起来,找到契入实修的方式。那时候,上师就很重要,否则你所学的法和所行的一切,将会背道而驰,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实修。

以上所讲的是十八暇满。除此之外,龙钦巴大师在《如意宝藏论》中提到,得到了十八暇满的人身,还必须没有遇到「暂生缘八无暇」和「心绝法缘八无暇」,否则也只是表面上具有修法形象,没有办法真实修持正法,当然也就得不到有助于解脱的真实利益。我们会发觉,这十六种情形很容易发生,但是很多时候却因为我们没有去观察,而被忽略了,造成我们自以为在修行,可是事实上身、口、意早已经和正法远离。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暂生缘八无暇
下一篇:思惟十圆满(二)

 思惟十圆满(一) 思惟十圆满(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