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87 千金散去品佛味
 
[智海浪花·历程] [点击:4050]   [手机版]
背景色

千金散去品佛味

世人多喜追逐财色名食,不惜一生为之牵肠挂肚。也有些人虽然前世善业果报现前,但他却能不贪今世之富贵,而将之再运用到广泛的慈济利民之善举上来。结果福报反而愈发增上,并为来生做好了积极的准备。有智慧之人就是这样从长远角度考虑,力图使人生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圆波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记得二○○○年五月我去广东江门市时就住在圆波家。他家的别墅坐落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下,整个山谷充满鸟语花香,闲云流水相互唱和、俯仰,真真切切是一个禅修的绝佳去处。在这里呆了几天,其间圆波向佛学院汉僧经堂捐助了一百万元善款。拿到一大箱满满的人民币后,我在内心真的很随喜他的这一功德。不过与他相处的这么多天中,我最随喜的还是在他家的阳台上,他所讲述给我的他的学佛经历。这种向上、向善、向最究竟的去处攀登不息的努力,才是让我最感欣慰的。

 

我学佛的境界并不高,但我总愿把我体会到的佛法美味与世人共享。这小小佛味在我是很值得珍惜的人生境况的提升,于别人恐怕也不无裨益。当越来越多的人体味到这妙法滋味,并将之也和盘托出奉献给别的众生时,我想这世界恐怕也就即将归之为纳百川为一味的法海宝洲了。

自小在香港长大的我出生于一个父母都务农的家庭里,家中有八个兄弟姊妹。我们这个家庭虽大,但却不是一个佛化家庭,八个兄妹当中,只有我和一个姐姐最终走上了学佛之道。父母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程度,自然无法给予子女正确的家庭教育。他们虽然烧香拜神,但对宗教却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信仰”的层次。他们拜庙的目的只是求个心安理得,当然也包括一些无知的祈求,因为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上天”所赐,当然需要礼拜各方天神。至于真正操纵人命运的因果规律,他们却一窍不通。

幸好我还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中小学是在香港读完的,接着便到台湾读大学,念物理系。记得那时很迷数学与物理,但读起书来却读得异常痛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天分,一方面是觉得,不论用X、Y怎样推理,也无法得出关于宇宙的一个通用运动规律的公式来,更不用说用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去解答我日渐增多的对于人本身、社会本身的疑问了。那时我无有任何确定的宗教信仰,但感觉上似乎总对佛教多了一份关注、一份好感。上大三时有次偶然看报纸,忽然发现有一篇介绍广钦老和尚的文章,尽管很短,但它讲述的有关老和尚慈悲心切的点滴话语却长久地打动了我,看得我莫明其妙地流了很长时间的泪。当时的我太佩服在一个混浊不堪的社会里,一个老和尚能有如许的清洁悲心,于是不懂任何佛教仪轨、教义的我便在心里自觉自愿地“皈依”了他。

大学毕业后返回香港,在新界的一所英文中学里任教,教授物理和数学。那时的我虽对广钦老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但由于业缘所限吧,我却一直没有缘分得以深入佛法去真正闻思,思想认识上对佛法的甚深义理仍然处于无知状态。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间书店里看到了冯冯居士的作品,就好像久已迟钝的心地突然被一把利刃划开一道口子一样,心间忽然闪过一道灵光,“为什么不把它们全买回去好好看一看呢?”等到逐一细看过这些书籍,我才算是慢慢对灵界、鬼神、六道轮回及佛门六通等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一些基本教理,如四圣谛、十二因缘、真俗二谛、因果律、缘起性空等还是不明所以。因而在读《心经》、《金刚经》时,总是对空有之间的关系一头雾水。虽然如此,但冯冯居士的文章对一般普通大众而言,还是很具有启发性的。不久我终于请到了一本我钦敬已久的、早已在心中皈依过他的、广钦老和尚的开示语录,好像与他老人家特别有缘似的,我总觉得他说的话句句都印在我心里。他教导出家与在家二众修行的一些基本原则,实是所有修行人都不该错过的良训。特别是在读过这本开示录后,我自然而然地对因果律产生了定解。我觉得这就像天要下雨一样自然:为什么我对广钦老和尚情有独钟?如果不是前世积下这亲近之因,现在的亲近之果又何从得生?可叹自以为聪明睿智、远见卓识的人们,恰恰是大自然中最没有眼光的一群。我们可能连刚刚发生过的事都记不得,但我们却那么自信地认为我们没有眼见、没有记忆痕迹的前世、前世之因绝对不存在。老鹰能在三千米的高空发现地面的一只兔子,我们人类能吗?整天说眼见为实,戴上十副眼镜,你的眼见又有多远?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我从心底喜欢、敬爱广钦老和尚的情感,我想这因缘也许很久以前就已种下了。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就一定存在,我只是想说明这世上没有无因之果。

打开了因果律这个结症,我的学佛之路平坦了许多。有了一定的闻思基础后,在一位法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禅修。我自己感觉之所以有了一些佛教理论知识并不能全部转为道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定力,些微的外部刺激都可以转换我的注意力。还要这么心随境转的话,恐怕当死神降临时就只能再次被业力所转了。再来人可于闹中取静,我想我还是静中求定吧。记得那时我常常带着我最喜欢的一条狗跑到一个僻静的山头,找块平坦的石块后就开始在上面“止观双运”起来。四周静悄悄的,小狗乖乖地卧在我的脚边。云在青天上、水绕山间流。闭上眼睛,你会感到心融化在蓝天里,万事万物竞自由,与你一点也不妨碍,整个境界空灵一片。每每打坐完毕,睁开眼睛再一次目击山下奔波不停的芸芸众生,我心里就一阵阵难过:什么时候大家都能静下心来一起体会心的平静与幽香啊?我真的是愿意以心香一缕供养所有众生。

在那家英文学校工作了十余年后,为了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修行上,并着手编写佛教普及读物以便与大众共享佛法甘霖,我主动辞去了教职,专一把佛法当成工作与生命的全部。可能我的前世所植善根比较深厚吧,这一世显现上的福报还比较大,无论是生活还是行善,所需的钱财倒是从未匮乏过。以前曾认为钱这个东西尽管不是精神富有的标志,但好歹也是养家糊口的必须。与佛法相濡以沫了这么多年后,却越发觉得如果不把千金散在能帮助众生启发灵智、脱离苦海的“刀刃”上,那这财富真的是一种不堪承受之重负。故而下定了万般不求、金银不为所累,但求了达心性并与众生同享佛法甘露的决心后,身心世界豁然通泰,于是便一门心思投入到闻思中来。越是深入经藏、越是定慧等持,我对佛法的殊胜也就感触越深。虽然我自己还不可能超越世间法,但十多年的学佛经历已足以使我以身心的全方位改观对佛法做出一个由衷的评论:它可以让我的生命无拘无束地自由绽放!

由于编书的缘故,我经常往来于香港与内地的一些大城市之间。转的地方越多,越感到末法的悲哀:表面上看来,几乎每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有一批数量不少的信佛者。其实你问问他们,十有六七连五戒十善都不懂。他们往往是跑道场的最热心分子,东西南北经常都能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身影。对他们来说,跑道场、参加法会、拜见高僧活佛、举办佛事活动就像是赶庙会一般热闹。一些人拜佛进寺的理由很难与了生脱死挂上勾。我眼见身边许多念佛的人,一方面对这个五浊恶世如此贪恋,一方面又口口声声一口一个“阿弥陀佛”。因为这种缘故,故而清净的道场实在难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九七年当我头一次听闻了色达喇荣佛学院的名字后,我就想无论如何我也要亲自去一趟这个地方。如果真是一个殊胜道场的话,本来就置身于末法时代的我,要是错过这段因缘,那就恐怕百千万劫也再难遇解脱胜缘了。下定了决心后,我便只身奔赴了只是儿时在上地理课时,从地图上了知的那一大片深褐色的高原。

高山反应肯定多多少少有一点,但心灵的反应则让我永生难忘。不想说太多赞美学院的话,因为说得再多也难以打消有些人“眼见为实”的习惯,那就还是让他们去“实见”吧。我记得当我在到达学院的第一天晚上,按照惯例在打坐时,定中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瑞相。当然我并不执着它们,而接下来在学院的闻思过程则让我猛然间回忆起宣化上人的一句话:只要我宣化在,就不允许末法存在。曾经对宣化上人的这句话总是做悲观理解的我,忽然对之迸发出强烈的信心。我在想:只要有佛学院在,这正法就能久住!只要有法王在,有许许多多的汉地、藏地乃至全世界的高僧大德在,这正法就能久住!只要有正信的佛教徒(包括我自己)存在,那就一定不允许末法存在!

佛学院之行,让我对密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对自己未来修行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从学院回来后,我加紧了修持与编书的步伐,因为我想把更多、更新、更好的精彩法味介绍给大家。

回想九五年我正式皈依佛门时发下的誓言,“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我就感到一个誓言的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了定解,否则都可以理解为是头脑一时发热的产物。从当初看广钦老和尚的事迹介绍到参访佛学院,我自己感觉自己正是在走着一条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自觉的学佛之路。选择、思考,再实践、再思考,当遥远的地平线上的第一道曙光渐渐演变成漫天飞动的辉煌云霞时,我终于见到了心中的那个目标在远方向我展示了她的全部灿烂图景。因而我才愿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一场尽管路途遥远,但决定获胜的竞技中。

我无法表述佛法对我的惠泽与再造之恩,我也无法形容尽我所尝到的佛法滋味。就让我这小小的一滴佛味融入有缘者的心间,好让我们一同体会一种久已遗忘的来自心灵的感动!

 

在舒心悦意的环境中,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画意诗情,一边听闻圆波的话语,我的心感受到了难得的一种轻松。几天的相处让我发觉圆波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修行上,他从不执着任何外在的声色名利。这一点让我感慨万千:贫穷的人在拼命聚敛财富,而有些富贵如圆波者却又把别人为之双目圆睁的钱财投入佛教事业。个中因果实在令人三思玩味。

看到圆波我就想起了香港的佛学博士郭兆明,这个亿万富翁拥有十四家房地产公司,同时又因修有所成而荣任香港显密学会会长。他平时以粗茶淡饭为乐,所穿的衣服等行头价值不过一百元,在外人看来根本不配亿万富翁的身价。有空他就到广东、斯里兰卡等地大兴佛事、广捐善款,过着一个在家居士标准的佛化生活。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人生在世应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为他人多做些有益的事。”想到这句话,我就想说,对郭兆明这样的亿万富翁而言,最大的财富不是拥有了钱财,而是拥有了将生命依托于佛法的智慧。

圆波是不是亿万富翁我并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也下定决心用全部生命去体证佛法真义。我很赞叹他的这种选择,因为钱财的确是身外之物,人生在世最应执取的是未来的生死趋向,为此我们就要广积资粮,但愿这福智双足能让我们轻松跨越无明与轮回的深壑险滩。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88 以思辨求真
下一篇:86 漫漫人生路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