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现代学者的学佛风气
 
[明日的佛教] [点击:2680]   [手机版]
背景色

现代学者的学佛风气

传统的儒家学者,受了宋明理学的影响,基本上是反对佛教而且是否定佛书的,但是现代的中国学者,凡是有深度的,不论是文、史、哲学的那一种专家,多少都会涉猎佛书与佛学,甚至也有若干程度的信仰倾向。例如已故唐君毅先生虽未学佛,他的母亲过世,却到佛寺超度。已故方东美先生,晚年对于华严哲学的钻研消化与阐发,功力相当深厚;牟宗三先生原不重视佛学,但至晚年也勠力探究天台哲学,他们两位均有大部的佛学专作问世,不论其观点能否与传统或正统的佛教相应相和,他们肯定了佛学的崇高价值,乃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他们的学生群中,如今正值盛年的好多位知名学者,也多涉猎佛学,乃至专教佛学、专写佛学。

被誉为现代的史学大师钱穆先生,于一九六○年代,为国人公开指出十种必读之书,其中即有一种是《六祖坛经》。去年十一月四日,以八十六岁高寿,病逝于台北的文坛一瑰宝梁实秋先生,曾经列举了影响他最深的八部书,其中也有一部是《六祖坛经》,他的启蒙佛书是《金刚经》及《心经》,晚年则饱读经、史、杜诗、古文的同时,也读《高僧传》。梁先生在所有的宗教中,最爱佛教的禅宗,他以为那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虽然他自己由于被太多的感情所束缚,未能斩断那些缰锁,并且本身又以逻辑的方式思惟,不能达成顿悟式的明心见性,却能相信并肯定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见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六两日《中央日报》海外版副刊所载,林慧峰及丘秀芷对梁先生生前的专访)。此外,其他尚有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及作家,在向佛典中探索;而最受现代学者欢迎的,乃是禅宗的典籍。

国际上的学术界,也在渐渐转变,早期的欧美学者研究佛教,其兴趣乃在于语言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目的不为学佛。此在二十年前乃至目前为止的台湾,要求各大学中,研究佛学,仍是限于学术的而非宗教的。然在日本,研究佛教学的人,绝大多数是出身于寺院,并且具备传教士或布教师的身分,他们的信仰,并未影响到客观研究的学术成就。因此,今日西方学府中,新生代的佛教学者,很多已是佛教的信徒,而且也有一些修行的经验。他们执教于东方语文系、宗教系及哲学系,不是曾跟禅师学禅,便是曾向喇嘛学密,比例上仍是学禅的较多。尤其近年来,美国各大学的预算缩减,教东方宗教的,往往兼开西方宗教的课,教西方宗教的也被逼得要懂东方宗教,教哲学的也可能会被排上印度哲学及佛教哲学的课。所以,佛学在西方学府中的学者之间,渐渐受到普遍的重视。据一份一九八七至一九八八年的宗教学教授名单(Sscr membership)所列,如今在欧美等地各大学府教授佛学的人,有一百七十多位,他们在接触佛学之后,进一步体验修持的方法,也是人之常情。有些年龄在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教授,根本是先对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了兴趣,才专攻佛学而成为学者的。

其实,西方社会,若没有宗教,便无伦理道德的依准,学者研究宗教、教授宗教,而不得信仰宗教,那是不合情理的。比如既研究孔孟学说,也在传授孔孟思想,竟然不得信仰孔孟思想,才算是保持客观立场的学者,岂是合理的现象?故在美国的学府中,研究佛学的学者,成为佛法的修行者及护持者的风气,已越来越盛。

清末以来,由于我国的国势颓唐,列强侵蚀,保守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激进者高倡全面西化。中学是指儒家学术,西学是指科技文明,以致否定佛教的价值,忽视佛法的作用,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均以学佛为逃避和消极,信佛是可耻的愚行。直到杨仁山居士创办祇洹精舍,出了太虚及欧阳竟无等僧俗的佛学大师,读书人之中,渐渐地又有向往佛学及学佛的倾向。然而国民政府的高层人士,多半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上行下效,佛教依然不受重视。高层人士,纵然信佛,也多不便公开承认。不过此种形势,近十多年来,已在改变,名学者、名作家、名记者,对佛学,尤其是禅学,产生兴趣者,越来越多。在国内外拥有硕士及博士头衔的科技专家,信佛学佛的人数,也日益增加。僧尼之中,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比率,也在与日俱增。这是相对和必然的现象,学者学佛的现象普及,也可刺激僧尼素质的提升,僧尼的学养提升,方能更普遍地接引高级的知识分子。当然,僧尼之能接引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也不一定需要受过高等学府的一般教育,除了学养,更重要的尚得有卓越的宗教情操及深厚的修持经验,例如明末的莲池大师袾宏,他是学者,更是高僧,故对接引当时的学者居士,特具方便,甚至像钱谦益那样的旷世奇才,也对莲池及紫柏两位大师执弟子礼。民初的虚云、印光、太虚等大师,也具有这种力量。

因此,由于现代学者学佛的风气渐渐盛行,佛教界的有心之士,对于今后僧尼素质的提升,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学者学佛,仅止于学佛崇法而不敬僧,三宝不具足,岂算是佛教!愿我教界大德们共勉之。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五日《人生》五三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善书与佛书
下一篇:关于受戒烫戒疤的规定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