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九集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点击:2566]   [手机版]
背景色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九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再往下看经文:“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这个前面我们讲过,到“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的时候,是把这个境界讲到最高峰了,就是结束了,后面这几句都是总结,结论。也就是我们人真实的生命就是法身,真实的生命这个本体到了最高阶段以后都在干什么,生命的存在是什么现象?

就好像现代人一样,赚了钱干嘛,吃嘛,吃啊吃啊,养得肥肥的,越来越矮,越来越矮就是越来越胖,然后又开始去用机器,用什么去减肥再把它拉长,这叫甘愿。世间人有这矛盾现象,又爱吃又怕肥,这个很麻烦。生命的目的就这样,所以当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他的生命是无意义的。赚了很多钱,你看吃的肥肥的,说臃肿不好听,水肿比较像,然后又开始一公斤多少钱开始去减肥,他赚钱干嘛,你说你赚钱的目的是干什么。这是这个虚幻世界的一个典型,物质文明发展到这里,你就看到病态。

可是法身不一样,当一切法界能量全部涌入你身中以后,你在十方诸佛国土都要来往,都可以自在来往,来往干什么?“已曾供养”。这些当然是指这些大佛大菩萨,那我们就是要去那里供养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你供养,我们讲过,供养是培养自性善根。那这些大菩萨,这二十位大菩萨跟一切诸佛,他不必再培养了,他已经够了,已经都达到止于至善至高的这种标的了,全部百分之百都兑现了。你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怎么进行?所以就我们因地来讲,我们正往那个方向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跟各位说明的是:供养诸佛而不疲倦。

我们吃会疲倦,我常跟各位讲这个例子,是我师父讲给我听的。他说吃没什么好吃的。他说,天津八国联军攻来的时候,有一个守城的,就关城门的一个工友,就跟那个天津的,现在叫市长,就跟他讲,假如敌人打来我们怎么样怎么样,他有感觉大概什么时候会打来。这个市长就告诉他,就怎么做怎么做。果然八国联军打过来没打进来就绕道走了。很高兴,市长就给他记一个大功,说:“你要什么?”他说:“我很想要吃你那个,你每天都吃的鲜虾馄饨,我要每天都吃。”他说:“好!给你吃。”吃了三个月,那个皇帝诏书,就皇帝跑掉了,但是也诏书给他说守城有功。他接到这个,然后再问一下说:“还要再奖励一次,你现在要什么?”他说:“能不能不吃。”“为什么?”“我现在看到鲜虾馄饨就想吐。”他一要求,市长一高兴,一天给他吃五餐,早餐、午餐、晚餐还有两顿点心都是鲜虾馄饨,这三个月一想到就想吐。吃啊,会腻,欢喜有倦,不是无倦,但是你供养十方一切诸佛,无倦。

跟各位讲,你身体体能增加,所谓体能增加就卡路里都增加,你就会一直一直越来越矮。法界能量增加不会越来越矮,你放心,它不会。这是一种真实生命的现象,这一点各位一定要去体会。我常跟各位讲真实生命,真实生命,法身慧命这种东西,你真的要去体会。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这个真实生命,不要这个虚幻生命?这是用二分法,不是很正确,但是也清楚地可以表达出来。

你要由第一生命转入第二生命,然后一直追求到n+1个生命,这个是比较正确的。要从第一世界转入第二世界,然后一直追求到达n+1个世界,那个世界去,那才是真实的世界。永恒、圆满,那个生命是永远灿烂的。这个你大脑是没办法想象的,而且他跟十方诸佛都相应,换句话说,这个生命是觉知的、觉醒的。我们现在的生命,现在你这个假的生命里百分之九十是昏睡的,百分之九点九是杂乱的,只有百分之一是真的。而那个真的你感受不到,它被那个百分之九十九给压住,就那个一,就是你必须找到这个一,从这里开始成长起来。每个人都还剩下那个一,那个一代表整个法身慧命的那个菩提子。你那菩提种子要让它发芽起来。

现在我们在学佛、在修行、在训练就是找到那一个。因此你必须对这个真实的生命有所肯定。我相信各位会发现到,这些知识分子理性越强,喜欢逻辑推理找证据的人,你跟他讲佛法没有办法。因为他没有办法找到那百分之一,他怎么翻箱倒柜找的都是那百分之九十九,所以他不可能接受你讲佛法,因此我们说这个人因缘还没到。因缘到的人我们都会说他善根很够,对不对?那不是善根,那都是因缘。

那么经过我们努力以后,这个百分之一会一直增加。它怎么增加呢?看你那百分之九十九打掉哪一个角,那个菩提子就往那边长。那百分之一,看你把哪边剁掉,贪嗔痴你剁哪一个,菩提就往那边长。那你现在一直打不掉的,你不要一直费神费在那个地方,打不掉就打不掉,下辈子再打。

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跟你讲,习气你很难改,对不对?只有笨师父才会叫你改习气,你知道吗,那不是找你麻烦吗?但是你必须觉知那是你的习气或者不好的习气,你必须觉知。觉知以后要怎么改?你自己要想办法,因为那要一段时间摸索。贪吃的人叫他不吃,你要他的命,对不对?你要知道这个是不好的,什么时候他要改,你看因缘到你就发现他变了一个人。现在他在贪吃,你跟他讲,那你不要被揍就好,这就是习气。习气你只要教他说:“知道吗?这是不好的。”要真正的知道,应付的不算。真知道不好,那么他对这习气,他每天在吃的时候都会:“哎呀,哎呀,就很喜欢吃,可是这个就不好吃,不好吃就是爱吃。”你看几年以后,他自然就脱落了。所以那个觉知是最好的方法。只有我们这些笨同修才老是指责人家那个,要他改,要他改,那习气根本不能改。不是说他现在不能改,你怎么改?你说嘛,你说他怎么改?习气,他的惯性就在那里。可是当他觉知以后,真的发心知道这个是不好的时候,总有一天他会改。这辈子没改下辈子也一定改,因为觉知已经成为他的生命因素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笨的人,他真的感觉到说:“哎呀,我真惭愧,我怎么这么笨?”这就是觉知,告诉你,下辈子凭这个觉知他就智慧第一了。现在假如我们大家都以为“这家伙就笨,我才不喜欢跟他在一起”。你就没有觉知你有哪些缺点,你这一个这辈子的聪明,它是杂质。这辈子的聪明是杂质,这辈子的笨也是杂质,下辈子就变了。但是你觉知一起来它就是你的生命因素。你觉到哪里觉知到哪里,你善根就增长到哪里,这个是最大的一个重点。所以这一个“诸佛”,这“一切觉悟”,你在人生生活、现实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朝这边走,这个就那个菩提种子开始成长的地方。生命在这里无边无际,他不会疲倦的,所以他“欢喜无倦”。你要记得这个原则。

第二个,“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这句话可以破我们很多错误的观念。“一切如来”,你注意啊,“如来”我们讲是法界自性,对不对?如来本来是通性,现在讲“一切如来”是什么?我们讲,你的生命因素有无量无边,我们通常假设你有一百个生命因素,假设的,其实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你就没有概念,一百个。一个生命因素得菩提处,就是到达一百分的时候,那么你的觉知就到达其“常在其中亲近不舍”,就到达其中亲近不舍。当你所有的生命因素,一百个生命因素,每一个都到一百分,那每一个他都到,这个时候那个如来,那个自性,那个生命因素就叫“一切如来”。所以他讲的跟你概念中讲的,外面十方的一切诸佛是不一样的,它是你生命中每一个生命因素的觉醒,乃至到达止于至善。你知道吗?这个地方你留意啊。

能知、所知,能知是心,所知是生命因素。留意看看,能知的心是不是你的生命因素,所知的生命因素是不是你的心?在这个时候你知道,能知所知是一,心跟生命因素是一,生命因素是无量无边,心是不是也无量无边?心是一还是无量无边?这都出来了。心跟生命因素是一,不是多,这是第一个。

生命因素是一还是多?这个你的疑情要去参,你修行修到高级的话这些问题都出来。你现在还没有进入高级,所以都没有这些问题。但这些不是知识,你去感受才知道。生命因素从因地来讲是多,你留意到,是多,到了等觉以后,它们开始互相交融,其实又是一了,所以从因地来讲是多,从果地来讲是一。那么生命因素既是一,心当然也是一。同样,心在因地是多心,到果地是一心。记得,那么心跟生命因素是一,心当然也是一,尤其在果地的时候。所以能知、所知是一,不是二。讲到这个地方来,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讲经的人会讲到云端去?听不懂,他就跑到云端去了。这个是,谈这个大家都喜欢听,这才叫佛法,既讲能所,又是一,又是多。一多都是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里面的。这里面你根本就听不懂,但是你从这里可以看,这每一句都在讲,这个地方已经是十玄门的理论了——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假如这些理论你不知道的话,那这文字你根本无解。从文字上每个字你都懂,解释没问题,但是那个境界你到不了。

我们这样子跟各位剖析是希望你能够去感受到,感受到的那个善根跟那个福德是很殊胜的。我更希望各位能够珍惜这一会,你能够珍惜,它是真的存在。虽然听不懂,听不懂也欢喜,下辈子还会得到。若听不懂,说我跑错地方了,下午应该睡午觉怎么跑来这里了?来这里受罪啊?告诉你,你没来受罪下午睡午觉你就做恶梦,消你业障。你要是来这里听得很欢喜,你会觉得说好在没有睡午觉。但是你要听得很难过,你说早知道你就睡午觉。告诉你,你睡午觉一定得恶梦。好,这个是一个。这个地方讲还好讲,下面这个不好讲。

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恒以所得”,当然他有证得嘛,对不对?“普贤愿海”是什么?我们天天在念,就普贤愿海,普贤菩萨的愿海。这要你讲吗?普贤愿海是什么?那个,就是这个。讲那个、这个,这样就好了。这个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就讲完了。这样吗?

普贤愿海”,愿跟行连在一起,那就是普贤行愿海。对不对?那行呢,这里就告诉我们,我分两层定义来讲。第一层是这万行圆满。万行,你已经都行满了,行满以后果德就庄严,对不对?它现在重点就强调你行圆满了。为什么叫万行呢?因为万是表多,你有无量无边的生命因素,每一个因素都修到圆满了。所以我们跟各位讲,所成就的菩萨跟诸佛净土都是真实的,都是十全十美的,原因就在这里了。他是因为这样子微尘数劫勤苦修行,虽然有些时候按照弥勒菩萨的法身慧命成长曲线角度太小了,他有点躺着成佛,他不是坐着成佛,他是那一种真正的富贵公子哥来成佛的那种状态,但是他也要修,比别人加好几倍的时间来修,我们通通叫做尘沙劫劳苦修行。那么这样的修行是让他所有的生命因素一个一个通通到达止于至善。这里面要有愿要有行,所以叫海。那么多的生命因素通通有愿有行,通通到达圆满,所以不是讲万行就讲愿海。其实万行跟愿海是一样的,海跟万一样的意思,表示无量无边的意思。一个从行讲,一个从愿讲。

好,那这些行愿都在讲什么?行也好愿也好,都在讲真实生命的境界,都在谈这个东西。而这个地方呢,为什么不讲普贤行海或者普贤万行,而讲愿海?它特别强调你因地的行,特别强调因地的行之前的那个愿,这个是果觉因心。假如强调行的话就会倾向苦集这一面的行法。强调愿的话,它是强调灭道这方面的行法,而普贤乘是标准的灭道行法。

现在你注意看,我们佛教界里头的佛教社会,它在讲修行的部分,它分不出苦集灭道的行法有什么不同,分不出来,看不到。我在《华严禅行法二》上面很清楚地跟各位表达这一点。从苦集下手的疑情是一个行法,从灭道这个方面下手的疑情是一种行法。而不管怎么样架构心灵方程式,从苦集这边下手架构的心灵方程式跟疑情是属于传统佛教,原始佛教的行法,就微观佛教的行法;但是宏观佛教的它是从灭道上面着手,这疑情跟心灵方程式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宏观佛法的行法,一个是微观佛法的行法。那么宏观、微观的部分,我们也跟各位讲过很多了,讲得很清楚了。微观主要是讲如何解脱的这个部分,也就是我们讲那个参禅技术面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特别提出来的,有别于当时印度教各种盲目修行的这种差别,微观佛法是强调这个部分。

宏观佛法不止这个,当然这个也需要,技术面这个也需要,它更重要的是工程面这个部分,如何帮众生调理,让他能够从意识流走到概念包,从概念包回到染识,然后从修行的立场叫他放下中心价值观,回到净识的这个基本立场上来,这个是宏观佛法它所强调的。但是它没有否认要技术面,我们在跟各位讲的都是技术面、工程面同时要具足,所以我讲技术面、工程面的时候,已经超越了大小乘的对立那个部分。

通常我跟各位讲的,通常的,所讲的微观的佛教就是你一般所讲的声闻乘或者小乘,南传佛教的部分。宏观的佛教通常就是讲大乘,北传佛教的部分。但是我们已经很具体的把它划分出来,大乘佛法在讲什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小乘佛法,假如大乘佛法里头不包括小乘的话它就不存在了,它就不叫佛法,它叫人天乘。现在台湾最大的宗派也是人天乘,到处讲慈善救济的那都是人天乘。因为这当中没有佛法,尤其没有解脱道的这个佛法,就不叫佛教,它只是三教九流的佛教,你要留意到这个部分。

那么普贤愿海就是告诉我们,你怎么样透过行法到达真实生命的境界跟领域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尤其对于那个生命的永恒性,灿烂光明,一再饶益众生的这个部分,这是普贤乘里头不同于其它宗派的地方。你看那个图,基本上图的架构——佛教、佛法画下来就是大小乘。小乘下来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大乘画下来就是波罗蜜乘跟一佛乘。这一佛乘就是我们这里讲的普贤乘。我们第四期佛教思想发展的部分是要以普贤乘的思想为中心。这个几十年下来我们把它摸索得很清楚。

佛教的生命也是活的,它不会终止。其它的宗教它必须终止了。为什么?因为它一神论。它的绝对权威到了这个时代它已经不适用了。佛教不是,佛教的市场会继续发展,继续扩大。这世界所能留下来的大概三大宗教,旧有传统留下来的。婆罗门教系统是一个,因为它有一种叫做《优婆尼沙陀经》,知道吗?那我们这边叫做《增一阿含》,佛教叫《增一阿含》。什么叫增一?它可以一直写下去,只要有成就者出来它就可以再写下去,叫增一,再增加一个。那就是永恒的意思,它不是停止了。

一神教它已经截止了,所以他的《圣经》你看会越来越少。为什么越来越少?因为他本来讲地球是平的,现在讲地球是圆的,那个《圣经》就要拿掉,要不然会被人家笑:“上帝的预言怎么弄错了。”本来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现在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那个《圣经》又要拿掉。所以你看他的《圣经》已经不三不四了。耶稣到二十三岁的时候哪里去了?找不到,为什么?因为那不可说不可说,因为不可说所以达文西密码就跑出来了,他就替你说。所以他的《圣经》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只有两个字,就“圣经”,其它没了。因为它都违反物理定律,那就只好一直拿掉了。佛法不会,佛法会一直增加,印度教也会一直增加。第三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也会一直增加。因为它们的生命,都是生命的永恒性,它会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你是很有福报的,在我们道场里这三大派系都存在。

而普贤愿海是特别强调这个部分,到达止于至善以后那永恒的生命是什么,它强调这个东西。我们通常不认识这个部分,所以你发愿也发不到这里,你就发到我出三界就好了,就stop了。我证阿罗汉就好了,就stop。然后更大一点,我成佛就好了。结果你成佛、证阿罗汉、出三界都差不多,给你讲一讲什么叫成佛,大概都是讲灭尽定。灭尽定就是跟这个一样,全部都入灭尽定。那不对,成佛的生命还是存在的、活泼的、永恒的,他没有停止。这个普贤愿海强调的是这个部分。你假如对这个果地没有这种认知,你发不起。你可能发大愿但不是发普贤愿。只要是发普贤愿,那都是四无尽境,众生有尽,虚空有尽,众生烦恼有尽,我愿无尽。我们现在发的愿都有时尽,有尽时,那都不行,那都不叫普贤愿。普贤愿是众生有尽我愿无尽;众生心念有尽我愿无尽;众生烦恼有尽我愿无尽;虚空有尽我愿无尽。你要发这个愿。你说你也愿意发,那内容呢?内容不敢说。那地藏菩萨的愿是最典型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会说我有够倒霉,对不对?为什么发这个愿?那天,众富师突然噎住了,昏倒了,有个师兄去把他急救救起来,救完以后:“我会被他煞到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去煞到壁。“我要怎么办?”他没碰到我,碰到我,先打三十大板。你看吧,你造了那么大的福报你还怕什么,可见这个人从来没做过好事,不然行善事怎么会被煞到。这个都是不曾发过广大愿,那普贤愿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以这个愿要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这里就讲到佛教基本结构。智身具足,具足智慧的本体要做什么?就是要成佛嘛。没有智慧是不能够觉悟的,觉悟需要智慧,但是弄清楚,觉悟不需要知识。这是第一个,觉悟不需要聪明。你知道,觉悟不是要聪明也不是要知识,觉悟是需要智能。所以你就会看到,这个智慧跟聪明没什么关系,智能跟知识也根本没关系,你要留意到。

我举个例子你看,很多小孩子,我讲小孩子,大人不要中箭。因为你学佛所以带他来,从小,“拜师父!”“啪!”就趴下去。“哇!好乖!很有善根。”看到师父就拜,看到师父就拜,那个两三岁很乖,一拜下去脚都翘起来,头还“叩”一声。到三四岁就比较不会了,四五岁就比较好了,七八岁开始读书以后,“拜师父!”就转头了。“怎么越大越不象话,越小你就很有善根,长大怎么没有善根。”既然有善根,善根怎么倒缩。这个不是善根,这个怎么,他灵巧,他看到爸爸妈妈在家里都这样拜,来到这里,一讲拜师父,啪,他就拜下去了。他灵巧,他马上跟你学,而且他很顺。越长大,你看,他的我,自我,我执开始成长了,你叫我拜我才不拜。因为他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了,进入自我肯定期了,那时候你就看到,他还有什么善根,这是问题啊。这个时候的父母你就要注意要引导他,你这个不会处理,这孩子将来可能要等老了以后才会再学佛,你这当中就空白了。那就善根晚发,不是早发。

 这时候你一定要带他,不是叫他拜,你只能够讲一讲:“嗯?你今天好像没有拜师父哦。”“哎,你今天到佛堂好像都没有拜佛。”这样就好了,然后他就会自己去调整,因为从小你带他来他都会拜,现在为什么开始他不拜?你要看到他已经在转变了。原来我,自我没有出现,现在自我逐渐出现了,也就是这个孩子心理开始长大了,社会年龄逐渐有了,他要肯定自我。你要命令他,他不听,他有自己的看法了。有自己的看法,那你应该高兴,但是你也发现到他已经不是奶嘴塞给他他就拼命吸的那种生命了,他开始会检讨说你根本就塞假的给我。你知道吗,他不会跟你讲说这是假的我不要。他不会这样讲,但是他会找寻他所要的。当你还是惯性老是塞那个奶嘴给他的时候,他就不会理会你这个父母,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长大了。你要留意到。

所以善根、智慧这种东西绝对不是你脑筋里头想象的。觉悟是生命因素彻底展现的一种境界,也不是你说你要觉悟你就能觉悟的,不是那个东西,那个根本就是知识的定义。你能不能够让你的生命很自然的兑现出来,像花开一样。看那个嫩叶长出来,有没有,它很自然的。不是每天你去看它它才长给你看,不是,你不看它它也长出来。花开,它很自然地展现,这个是生命的状况。这一个感受到这种生命的状况叫做觉悟。而要去感受这种生命绽放的状况你必须要有智慧。所以刚才我们谈过,你必须要能够珍惜跟尊重;你没有珍惜的心,没有尊重的心,生命的存在你绝对感受不到,你就不会有智慧。

智慧是从感受中来的,智慧是从疑情中来的,智慧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所以你在读经,为什么叫读经不叫读书?读经不是让你用读书的脑筋来读它的,这一点你就要弄清楚了。你假如读经还用读书的方法来读经的话,这本经又变成书了。这个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能够分辨清楚,你才有办法真的进入萨婆若海。你要拥有生命的智慧才有可能,不然不可能。我们一再的跟各位讲说智能不是知识。不可能,但是你无法分辨,你也没有办法拿到很明确的证据来说明,所以这个只有摸索。你自己提着疑情慢慢去感受哪里不同。

 我跟各位讲很清楚,经跟书就是不同。经的意思就是线串,就讲那个线,把它串起来的那条线叫经。它主要是因为贝叶经进来的时候上面有那两条线串着,其实我们古代的书册,有没有,册、竹简也是绳子串的,是有同样的意思在做表达。但是经本的重点主要是讲生命的,书本主要是讲知识的。今天教育普及化大家都读书读很多,你就以你读书的那种经验,那个惯性,那个相续心,那个模式用来读经,通通不开悟,因为你已经把经变成书了。不是,所以为什么诵经我们会用那个方法诵,大家也知道,“叩叩叩……”,像骑马一样,火车跑铁轨一直跑过去,里面是什么?不是,跟你读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诵经是在培养你的智慧,培养你那感受的能力。那个经文讲什么你不要用大脑去思辨,因为你一思考那经文就过去了。对不对?经文像流水一样一直过去呀,你一思考这一句什么意思你就跟不上了。它不要你思考,关键就在这里。你会说那很无聊。那是你大脑无聊不是生命无聊。生命如流水这样过去,你要去训练那感受,感受是全方位的。你认为那诵经声好或者是这样速度唱诵的韵律好。我常跟维那讲说你带领人家诵经,你有没有感觉你的韵律更好。那是很重要的一个韵律,一种感受。当一个维那不会去调整这个,那就不是好的维那。

 我们眼睛在看文字,你会有,那个文字就像电影一样“啪啪啪”一直过去,你没有办法停在那里去欣赏它。你停在那里欣赏它,它一幕一幕一直过去了,对不对?所以你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知道,按照经文下来,你怎么压缩成一个画面。经文整个这样诵下来,它其实是个画面。你画面能停住吗?你可以停住啊,可是当你像看电视这样看过去的时候,它没有办法停住。可是你的心要能这样流过去变成一个画面出来,这是个诵经的方法,智慧是从这里得来的。因为你有这种感受的能力就叫做智慧。你对真实生命,那感受就感受真实生命的存在嘛,所以我们说感受的能力叫做文殊菩萨,生命的存在叫做普贤菩萨。这个感受,用百分之百的文殊菩萨来感受百分之百的生命存在的普贤菩萨,当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毗卢遮那佛,华严三圣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能、所,你把它分辨清楚你就看到了。用百分之百的感受能力去感受那百分之百的生命存在。百分之百的文殊跟百分之百的普贤嘛,那不是毗卢遮那佛吗?法身就兑现了。所以智慧,这个智身,就那智慧的本体你能够掌握住那就可以了。

一切众生的智慧本体都要显现出来,这个告诉我们说我们到达止于至善以后你的工作就是要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很简单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怎么到达止于至善的生命领域,用普贤愿海啊。所以这个地方来讲,这个文字是非常高非常高的,这最后一句,为什么说到达十全十美的生命境界以后生命是永恒的,生命是恒动的,怎么动?“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成佛以后的工作就是做这个。这样清楚吧。

 所以我们在讲的文字很简单,你可能不了解它的深意。为什么这经文要这样一再一再地讲,这个五天其实两节课就够了,讲十节课干吗?一定要你回来从基础上走过来,而且这条路绝对可行。各位不要担心,你这十堂课听下来,包括前面的你把它加起来,你就已经是无量无边的。我不会只讲这个境界不讲行法,我也不会只讲行法不讲境界,因为这是华严的一个特质。任何境界都有行法,没有行法这里不能兑现,但是《经首》所讲的佛境界它就是普贤愿海。

 普贤的万行圆满了,所以我们说叫普贤乘。你是普贤行者,先发普贤广大愿,然后去力行去实践,把它给兑现出来。这个是最高的境界。你看这经文多完美,到最后收尾,到达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这个境界是恒动的。现在语言反而不好解释它,但这里讲,怎么动呢?“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所以到达十全十美的境界以后,不是闲着没事做,更不是你想的根本没事做。不是,它一直在做饶益众生的事,成熟众生的事。而这条路你应该要走一趟,你不走过去,你怎么达到这里呢?这不是知道就好。

所以你看这最后的圆满真是不可思议。这个不是一般文学家所能写的,这是经本。经是生命的境界,它到了那个领域它就停在那个领域里头去表达那种状况,不是我们用脑筋去写的,去编排剧情,没有,这不是。这个都是那个境界浮现的时候他在做的,这个境界在哪里,就是我们这张画,这张画上面写的是“释迦牟尼会”,有没有?释迦摩尼佛这一会,它是个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因为它画在那里你只看到他们都像模特一样,对不对?各人摆个姿态在那里给你照相。不是,它是动态的,它是一种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些佛,它用一佛表十方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那旁边用两个菩萨代表那二十位菩萨,还有其它的世主等等,声闻、罗汉也都有。其实它讲的就是诸佛菩萨在那边教化众生。而那些众生呢,通通是把他的业力寄在缘起法界里。那菩萨呢,就“恒以所得普贤愿海”,在这个地方——缘起法界里“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它里面的相都是你在这个娑婆世界的相。他不管你相,他只管你的业力,在缘起法界的这些业力。所以我们现在的努力,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生命提升到足以把业力寄存到缘起法界去。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也跟你讲了——圆融道,你假如要从胜解脱道来,也可以。那你的心灵方程式要怎么架构,你解方程式的方法要怎么立起来,你才有办法进入。大概这两个架构好,一个很简单的时间里,刚才跟各位讲,你可能会遇到瞌睡魔,昏沉,也可能遇到欢喜魔,这两个阶段。过了以后基本上交给缘起法界是没有问题的,绝对没问题,但是你那个瞌睡不能克服,没办法。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修行为什么出家好?为什么好?早上三点半,我们是懒一点,四点半,四点半把你挖起来,看你还回不回去再睡回笼觉。因为你一定会有这种情况:三点半、四点半起来,那会有昏沉,那个三年的时间就能克服。你看假如三年还没有办法克服,那个人大概朽木不可雕。那么三年以后他会很喜欢,因为他稳定了,瞌睡的问题解决了以后他会起欢喜心。欢喜心的时候那就看他的习气,有的人会攻击别人,看人家这样子看不惯。有的会一张嘴巴“滴滴答答”讲给人家听。因为他确实是克服一关以后上来,这个欢喜魔就起来了。那欢喜魔要能够再打掉、再降伏。基本上你还是,因为你出家,我现在假设你出家,那你呢,继续再行这个菩萨道,再做下去,随着僧团这样运作下去,基本上你的业力都已经到法界去了。色身在这里会不会有挫折有困难呢?会有。那你不要理它。最好的医疗方式:不要理它。那你就会一直超越,一直超越。那个超越你在现实看不到,看不到,怎么看得到,你怎么超越。你还是一个脸七个孔,对不对?眼睛横的,鼻子直的,嘴巴横的,改不了,还是那个调调。但是在法界里头就很清楚,你的整个过程会很清楚。所以你从这边来看行者,你不要从相上看,相上你看不出来。

师父还是一样,要吃饭呐,他也会感冒,因为这些业来的时候他都会有,甚至于他还会遭遇车祸等等。你不要以为“师父修得那么厉害,车子撞上来应该车子翻倒”。你以为师父是大石头吗?因为那是业,叫做业相。他也会遇到这种种挫折、是非、毁谤、栽赃、抹黑,都有。那是因为他过去因,对不对?他以前抹黑的人或者栽赃的人都是无名小子,那就没关系,那是他在因地就要过了。当他修行很好的时候,为什么发生这种状况?因为他在因地去抹黑了人家有成就的人,所以当你有成就的时候那一报还一报嘛。但是因为当初你是凡夫众生,所以现在呢他也是凡夫众生来对你,对不对?但是你已经过了,你已经到圣地了,到圣人的这个地方,你应该把业力交给缘起法界。当你交给缘起法界的时候,那就会有惊无险的过去;但是你要是这个地方没有弄好,没有交给缘起法界,那你有惊就有险,苦报就现前。你要交给缘起法界了以后,那你的色身在这里有惊无险。因为业力在法界里头。菩萨“恒以所得普贤愿海”——透过这些苦难,你会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从我们自己来讲,你透过这些苦难你会获得智慧,色身、法身同时成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

我们讲到这里,这经文不是我写的,释迦摩尼佛成道的时候的境界,希望大家能够具足信心。到这里他最后讲“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就是说在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里,你事实上你的生活状态就是这种无量功德。这经文是讲这二十位大菩萨成就这些功德,那就告诉我们在那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里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看你要不要去,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认为最大的福报。至少我们在因地可以看得到、听得到。

我希望这一会我没有白费各位的时间,我相信我们在坐各位这一会这十堂课,还有前面几会那些人听的也一样的殊胜,在电视上播放出去,我想大家所获得的利益也会跟各位一样。我们在这个地方也祝福各位,大家早入法界。这辈子最少也要入缘起法界,能够再入性起法界那是更好的。不管怎么样经过这一生,你要知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分段生死的最后生,再来,那就乘愿再来。那人家一见到你,将来,我们在见面的时候:“啊!你又来了!”那叫做再来人。不要一见到:“我认识你吗?”“我们哪里没见过?草堂山大华严寺,曾经相会一堂。”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一集
下一篇: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八集

 华严经经首 第一集 华严经经首 第二集
 华严经经首 第三集 华严经经首 第四集
 华严经经首 第五集 华严经经首 第六集
 华严经经首 第七集 华严经经首 第八集
 华严经经首 第九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一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二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三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四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五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七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八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九集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