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认识人生之九 3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点击:2302]   [手机版]
背景色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3/3)
(1月24日  下)
【要点导读】:
◎我们是世间心?还是菩提心呢?
◎你的心空了吗?
◎如何用戒定慧来指导生活,体悟人生?
 
三、弘法利生依三学·次第学修长功德
1、无漏三学佛法纲·顺总佛教巧度众
【对比认识】:
——不学佛法的人,处处为自己,时时为自己;
——学佛法的人,他发菩提心,他处处为众人,时时为众人。
——处处为众人,时时为众人、为大家,就是善良,就是慈悲心;
——处处为自己,时时为自己,就是执着,就是轮回,就是我爱执。
——所以佛法它绝对是能够生活化,就是看我们如何用佛法的义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来体验我们的人生。
 
【如理认识】:
——那么体悟人生,了知佛法,认识佛教,应该要有一个纲领,当然它的前提是信心,它的纲领——戒定慧,三学。
——我们从三宝身上,从三宝的份上,来获得戒定慧的能力。
——《广论》里面对戒定慧谈到说:“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三种宝学,戒定慧呀。戒定慧是“顺总佛教”,是总的佛教。
 
【如法思维】:
——善知识十德当中为什么要把戒定慧说成是顺总的佛教?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原因呢?
——我们如果要去度化众生,如果要去引导学人,那么我们对于佛教的整个的面貌,对佛教整个的内涵,我们把握不住,或者说我们只是理解、掌握里面的某一个部分,那么人家要学佛法的人根基是千差万别的,程度是各个不同的,兴趣、爱好也是别别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来引导呢?那你肯定引导不过来呀。
——我们只有掌握了戒定慧的总纲,才有办法对别别不同因缘的众生施加教育。
——因为戒定慧是总纲,是纲领,这个纲领我们得到了,我们掌握了,我们对别人的帮助、辅导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的情况,才有办法对机说法、对症下药。
 
2、调服心马靠戒律·制心一处趣佛道
【尸罗内涵】:
——那么戒是什么意思呢?
——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
——《戒经》当中谈到,我们的内心就犹如野马一样,心念常常在散乱,乱跑,脱缰的野马一样,它很难收,收不住,那我们只有用心、用力、刻意来收我们的心。
——“恒励终难制”,就是我们要有非常大的策励的心,如果没有这样子一种坚定的信心,没有这样一种坚强的意志,没有大的一种愿力,我们的散乱心,我们的分别心是控制不住的。
——所以需要什么呢?“百利针顺衔”,我们要调伏这匹野马,我们怎么样子要能够把它制伏住呢?要“百利针”才能够让它“顺衔”,才有办法来降伏了。
 
【如理认识】:
——那么这些就是让我们内心当中对戒律一种尊重,对戒律一种重要性的认识,对戒律如何来调心所产生的作用要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也就是如果没有用戒律,如果没有百利的针,那么你要让野马制伏住,要让野马顺衔,不可能的!
——不会因为说这匹马是你家里养的,是你自己亲自养的,而它自己就会听话,不会的,它一样乱跑。
——那我们人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说,“这个心马是我的,我可以自主”,自主不了!
 
【如法思维】:
——那么自主不了,它就要靠其他的力量,靠佛菩萨的力量。
——怎么样子让我们的心不乱跑?让我们的心能够收拢的住?
——(心)收拢住,才能够用我们这种恒常的心,一心专注来做一件事情。
——那么我们能够达到专注,能够一心,即使做世间的事业,即使做世间学问的研究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那么如果我们一心用功、办道,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就是世间、出世间所有一切的成就都跟我们的心散乱、不散乱有关系。
 
【如法辨识】:
——那么世间上面的人不容易让自己的心做到一心,来调伏自己的心。
——世间上面的人对工作很敬业、很勤奋,或者说做这个工作非常专注,一直很认真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很认真地做,但是几年、几十年很认真、很努力来从事一项工作,他不等于说就是有禅定,他不等于说他烦恼就调伏。
——他换了一个境界就不容易适应了,换了一个工作的氛围就很难跟人家交往,他只能对某一个工作,某一个生活的圈子,工作的圈子,做非常单一的事情。
——他会非常认真做多少年,这个也就是用比较强制性的办法,让我们的心不乱跑,也就是刚才谈到的犹如一匹野马一样乱跑,那我们强制它不要乱跑,把它绑在那里,让它跑不了。
——那我们未学佛前,因为你想在世间上面有成就,必须要拼命去努力,这样的话,它能够让我们的散乱心、狂妄心、分别心暂时停止,但是实际上我们心性上面的那些问题是没有改变的。
【譬喻晓理】:
——那这匹野马我们不让它跑的时候,怎么办呢?
——你还要去调伏了,经常去引导,然后慢慢这匹马就变成良马,最后变成千里马,它跑起来的时候就很了不得,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它以后还会知道要跑回来。那心就不会乱。
——那如果你(的心)是野马的话,野马在家里,会往外跑,跑去哪里都不知道,那就跑六道轮回,这是肯定的,所以这个佛陀的比喻都是非常有智慧。
 
【如理认识】:
——“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
——“此是未调所化衔”什么意思呢?此是刚强难化众生所需要化度的衔,也就是戒律,宗门是约束,未调伏的众生修道用它。
——阎浮提众生难调难伏,菩萨有菩萨戒,比丘有比丘戒,居士有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有沙弥十戒,都有戒律。
——成佛了,没有戒律,不用戒律,佛大圆满境,身语意三业绝对不会违犯,一点都不会违犯,他已经是一个最圆满的标准,最高的一个境界。
——那我们凡夫众生,七众别调,别解脱戒,都是为了要针对“此是未调所化衔”,这是对没有得到调柔、调伏的这些人要修道来讲,戒律就是很重要的,它的原由也就是在这里。
——戒律,它能够让我们的行为有一个具体的约束和规范,这就是三学里面的初学。
 
【谛观自心】:
——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拢戾马,根如戾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
——“如调马师”,就犹如一个训练野马的这样的老师,他懂得以上利的衔来调拢戾的野马,那这(野马)就犹如我们人类的六根一样,它非常容易“随邪境转”。
——境,它本身没有邪不邪,因为你心有邪的话,境就会邪;心有烦恼,心不正住,正念不分明,那么我们外在的六根所缘到的境界就会变成邪境。
——如果我们内心,正知正念,正见具足,我们所缘到的外境,就会变成一个正确的境,就不是邪境了。
——也就是我们烦恼的心通过六根所缘到外在的境界,这些境界就变成一个不好的境界,邪的境界,有偏的境界。
——那么偏不偏?还是在我们人的心是不是偏离佛道?还是在我们的心。
——心跟根有关系,六根、六境、六识,我们常常讲“眼不见,心不烦”。看到了,看了心烦。你没有听到,心不烦,你听到声音都心烦。
[喻]:比如我们打坐,坐得安安静静,忽然间手机响了,你的心就烦了,手机都不让它关起来,稍微有一点声音,稍微有一点异常的现象,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我们知道了,内心都受不了。稍微有一个人说你,“某某如何,”你走过去听到了,你就会去了解:你刚才说我什么?是不是在表扬我?我哪里有什么优点?听到了就很高兴。如果你走过去,听到了对方在讲你,你了解到,他说你怎么不好,那你就很难过。我们常常会去注意,现在背后有没有人在说我什么东西。
 
【师父破斥】:
——我们人的心常常去关心一些无谓的问题,那别人怎么说你自己,这是别人的认识。
——那我们自己如何来认识自己?如何来认识自心?能不能认识清楚?
——就是我们自己尚且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我们自己都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我们自己都认识不清楚,我们自己对自己都说不清楚,那么别人对你的事情怎么能够说的清楚呢?怎么能够认识得清楚呢?
——别人的一个答案怎么能够作为一个唯一的标准的答案呢?那肯定是不对的,最多只能做参考的答案。
——那参考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啊,几百种上千种都是有可能的,他每一个人有一种看法,每个人一个答案,这就是我们的心随邪境转的原因。
 
【如理思维】:
——所以需要“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通过戒律的功德,让我们的心马调伏,趋向我们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所要成就的事情,让我们的心趋向佛道。
——心趋向佛道之后才能成佛,我们的心脱离了佛所走的路,那我们走的路跟佛走的路不是一条路,那怎么能够成佛呢?
——那我们要成佛,就是要走佛所走的路嘛,佛怎么走我们跟着后面走,就越走越近。
——那如果我们走另外一条路,别的路,它就不是道次第了,它跟道次第没有关系了。
——所有的佛,成佛都是一样的,“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那绝对都是一样。
 
【破邪显正】:
——所以为什么要决定?次第、数量要决定那?
——不决定的话,怎么修呢?无法修!不决定的话,我们内心都没有,内心都是空的。
——这个“空”不是“真空妙有”的空,这个空才是世间上面认为不存在的空。
——就是内心不存在决定,没有做决定,没有这样的作意,他自然而然不会很认真去修行的,自然而然不会认真来对待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都是需要启发、培养,然后树立佛法的正知见。
 
3、修定在内不在外·内寂静住念正知
【定学内涵】:
 ——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
——那这个定学就是对我们自己所应该做的妙行,所应该停止的恶行,靠正念的力量,靠正知的力量,“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
——因为我们内心正知、内心正念,正知正念,自然而然我们内心就不会随邪境转。
——不会随邪境转,我们内心都是一个正境,内心就会寂静。
——内心寂静,内心善良,内心正住,就是定的力量,就是定学。
 
【破斥邪执】:
——所以坐禅、打坐、修定,它不仅仅说是做样子了。
——这个做样子怎么做?《广论》里面也有谈到,用一段来叙述,这是一个形相上面的叙述,你定不定还是你的心。
——我们的心不定的话,你坐在那里,一样还是会起烦恼,还是会起分别心,还是会在散乱。
——所以我们不能在外在去追求寂静,外在是不容易追求到寂静的。
 
【立正破邪】:
[喻]:住在寺院里头,晚上这么晚了有人还在说话,应该要止静了,忽然间有一个说话,你就起烦恼,忽然间哪个人有一个声音,打个呼噜,你就起烦恼,哪一个人起来走一下路,你都会起烦恼,这就是不寂静,你会觉得,这个寺庙里面怎么还这么热闹?就是内心里面没有调伏,没有寂静。
——那你内心如果寂静的话,即便很多很多的人,你内心一样很清楚,都很寂静。
——它寂静不寂静是对善境跟恶境来讲的,如果恶停止了,善现行;或者说我们的善法现行了,恶法停止了,你内心就寂静了。
——而不是说要让我们的内心外面的什么也听不到了,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事情也见不到了,把眼睛闭起来,耳朵塞起来,这个就是寂静,就是定了。
——那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把门关起来,也不出门,闭关。你看你闭关能不能寂静?
——你一个人在家里试试看,闭起来,寂静不寂静?你一样起烦恼,你烦恼没调伏,你关在房间里面还是一样起烦恼。
——烦恼起来可能反而更为强烈,为什么更为强烈呢?因为你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家徒四壁,你这种内心的烦恼散发不出去,你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烦恼,都是自己的烦恼的气息,那你就会觉得:啊,自己的烦恼确实很重。
——那么你来到人群当中,来到公共场合,你自己的烦恼的气息、因素发出去了,你自己不知道,还认为说没有烦恼,一关起来就知道说烦恼很多。
 
【法镜自照】:
——人的心是很不可思议的,你没有很认真去研究,很认真去观察,是体会不出来的,所以需要在佛法方面来对照,在善行、恶行方面来对照。
——我们的心是不是能够安住在善法的所缘境?住得了住不了?这是非常难的事情。
 
【习气自省】:
——因为有时候住在善法,有时候住在恶法,它交替着来,交叉着来,但更多的情况下都是一种散乱。
——因为内心散乱,所以我们人的眼睛,我们人的耳朵,就会任遇所缘,看到什么就去看,听到什么就去听,然后就是喜欢说话,聊天,喜欢吃东西等等,都有可能。
——它总是要找一个跟自己六根的习气比较相应的事情来做,它总是要找一样。
——就是用世俗社会的话来讲,要去找一种感觉了,要去找一种比较好的感觉。
 
【显正破邪】:
——到寺庙里面来修道的话,不是来找感觉的,是要开智慧,心要住在善所缘境,这才是对的。
——那你如果来找一种感觉,那什么感觉呢?这个感觉你很难讲是什么感觉。
——感觉它不一定是一种智慧,感觉都是在我们人的一种感官世界当中,它不是圣者的经验,不是圣者的世界。
——所以我们必定要分的很清楚,不能认为说我住在这个寺庙里头感觉蛮好,没什么问题,那你恰恰有大的问题,这是真的!因为你适应了另外一个不同的环境,然后就麻痹大意,学佛就学不上去。
 
4、由定发慧依次第·三学功德证菩提
【如理思维】:
——“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
——因为你有寂静的力量,有止的力量,“止”,它恶法止息了,停止了,我们内心止在善法上面,我们内心住在善所缘境上面,我们内心停止在妙行上面。
——这样子来思惟、观察佛法的真义、佛法的道理,慢慢慢慢智慧就开出来了。
——也就是如果内心不寂静的话,怎么有可能会发慧学呢?智慧发不了。
 
【次第学修】:
——那我们一位法师也好,我们一位在家的同修也好,你要开智慧,要有戒定慧的功德,他必须要有这样子的一种经验,根据这样一种教授而行,他不可能违越次第的,
——也不是说我们随便把书翻一下,解释一番,就是戒定慧了,这个只是我们的解释,只是我们的名词、术语、概念,那么这种境界,这种功夫必须要这样一步一步来。
【破斥心相】:
——所以经论里面比喻都非常的形象,它为什么要这么形象呢?
——就是我们的心很粗,体会不出来,我们一直染污,清净的体会不出来;我们一直动荡,寂静的体会不出来,所以要打比喻。
——如果不打比喻的话,你说:我这个心有什么问题呢?都清清楚楚。
——清清楚楚、分分明明,但是我们都是世间心。
 
【如理认识】:
——我们学佛法、修行、用功办道,成佛,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前提是要舍世间心,才能够发菩提心。
——反过来说,世间心不能舍,菩提心就发不起来。
——世间心多了,菩提心就少;世间心少了,菩提心就多;世间心没有了,才有办法有菩提心。
 
【修学误区】:
——那么如果你修不好的话,菩提心发不起来,世间心也有问题。
——就是刚才我说到的,因为你想:我学佛法,可以不管世间的事情,那么你就作意了:我不管世间的事情。
——世间的事情没有兴趣了,但是你佛法也没有学到手,佛法也没有兴趣,那就很惨。
——最后佛法也没有兴趣,世间法也没有兴趣,那就变成说自己什么都没有兴趣,那人就消极了,就会出问题。
 
【把握要旨】:
——所以在我们学佛法的过程当中,要认清楚什么是世间心,什么是菩提心。
——那没有世间心,不等于说我们不跟世间上面的人打交道,不跟他们来往。
——只是说我们心更超越,我们的心更清净、更广大,我们才能够成就更多的、更好的、更广大的佛法事业,世间的事业,它是这样子的意思了。
——是我们整个的心路历程转变的一个境界,一个过程和方法。
——那么这就是修行,就是戒定慧的功德。
 
『附录·思考题』:
1. 善知识十德当中为什么要把戒定慧说成是顺总的佛教?(三)
2.怎么样让我们的心不乱跑?让我们的心能够收拢的住?(三)
3.为什么说境本身没有邪不邪?心和境是什么关系呢?(三)
4.为什么我们的心时常会随邪境而转呢?那如何让心不随邪境转呢?(三)
5.为什么不能在外在去追求寂静呢?(三)
6.如何依次第开智慧呢?(三)
7.经论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形象的比喻?(三)
8.为什么说要舍世间心,才能发菩提心?(三)
9.世间心、菩提心分别是什么行相?我们自己是什么心呢?(三)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八 1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九 2

 认识人生之六 1 认识人生之六 2
 认识人生之六 3 认识人生之六 4
 认识人生之六 5 认识人生之一 1
 认识人生之一 2 认识人生之一 3
 认识人生之一 4 认识人生之二 1
 认识人生之二 2 认识人生之二 3
 认识人生之二 4 认识人生之二 5
 认识人生之三 1 认识人生之三 2
 认识人生之三 3 认识人生之三 4
 认识人生之三 5 认识人生之三 6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