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检验佛法的标准
 
[玛欣德尊者] [点击:3334]   [手机版]
背景色

检验佛法的标准

四大教示,巴利语cattàro mahàpadesà,意为检验佛法的四个标准。在经律中,有两种四大教示:一、出现在经藏《长部.大品》的称为“经的四大教示”(Sutte cattàro mahàpadesà),二、出现在《律藏.大品.药篇》的称为“篇章的四大教示”(Khandhake cattàro mahàpadesà)。篇章的四大教示为判断是否随顺于佛陀所许可的四种方法,属于律制的检验标准,在此不作详论。经的四大教示,是佛陀在八十岁那年于财富城的阿难塔庙中所教导的,此节经文记载于《大般涅槃经》。

佛陀在此经中说:如果有比库前来说:我亲自在1.佛陀、2.某个僧团、3.某些通达经教的长老、4.某位通达经教的长老跟前听闻:“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你们不要轻易相信,而应记住其文句语言,再与经和律作比较,如果与经律不符,则应舍弃,若符合经律才可接受。

佛陀之所以将其称为“四大教示”,是因为诵法的比库引用佛陀、僧团、长老等四类大人物所说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说用四种方法来判断是否符合佛法。真正用来检验是否符合佛法的只有两个标准——经(sutte)和律(vinaye)。

那么,本节经文中所说的“经”是否指《经藏》呢?“律”是否指《律藏》呢?假如是,那么《论藏》就不是检验佛法的标准了,而这节经文也就可作为某些望文生义的人,武断地否定《论藏》是佛陀教导的依据。然而,佛陀在教导这段话时,《经藏》和《律藏》都还没有被结集诵出和编集成型呢!显而易见,佛陀在此所说的“经”和“律”都不应该是在佛陀般涅槃之后才定型的《经藏》和《律藏》,而是指较为笼统的教说。

那么,到底“经”是指什么?“律”又是指什么呢?笔者在此把《长部.大般涅槃经》中相关的经文,以及古圣贤们对该节经文的注释(义注)直接从巴利语翻译过来,提供那些恭敬佛陀教法以及尊重上座部传统的弟子们学习。毕竟,古代有资格对三藏作注释者,必须是精通三藏甚至是能够背诵三藏的圣贤们,他们的解释更加接近佛陀的教导,更能代表上座部佛教的传统!本文所依据的巴利语原典,为缅甸第六次结集(Cha..ha Sa.gàyana)的缅文版,其序号是第六次结集的缅文版巴利三藏的章节序号。

四大教示论 (Catumahàpadesakathà)
D.2.187. 当时,世尊在般哒村(Bha.óagàma)随意居住之后,对具寿阿难说:“来,阿难,我们前往象村、芒果村、贍部村、财富城。”具寿阿难回答世尊:“是的,尊者。”于是,世尊与大比库僧团一起到财富城并住下。在那时,世尊住在财富城的阿难塔庙(anande cetiye)。于其处,世尊对比库们说:“诸比库,我将要说这四大教示,谛听,善作意之,我要说了!”

那些比库回答世尊:“是的,尊者。”世尊如是说:188.“诸比库,在此,若有比库这样说:‘贤友,我在世尊跟前听闻、跟前领受: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诸比库,对这比库所说的既不应喜欢,也不应蔑视。不喜欢、不蔑视而很好地记住其文句语言后,应查对经和比较律。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没收进于经,也没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不是彼世尊之语,而是这比库误解了。’诸比库,你们要舍弃它。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收进于经,也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是彼世尊之语,这比库善解。’诸比库,你们要忆持这是第一大教示。

诸比库,在此,又有比库这样说:‘在某寺居住着有长老、领袖的僧团,我在该僧团跟前听闻、跟前领受: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诸比库,对这比库所说的既不应喜欢,也不应蔑视。不喜欢、不蔑视而很好地记住其文句语言后,应查对经和比较律。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没收进于经,也没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不是彼世尊之语,而是该僧团误解了。’诸比库,你们要舍弃它。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收进于经,也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是彼世尊之语,该僧团善解。’诸比库,你们要忆持这是第二大教示。

诸比库,在此,又有比库这样说:‘在某寺居住着许多多闻、通达圣教、持法、持律、持本母的长老比库,我在那些长老跟前听闻、跟前领受: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诸比库,对这比库所说的既不应喜欢,也不应蔑视。不喜欢、不蔑视而很好地记住其文句语言后,应查对经和比较律。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没收进于经,也没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不是彼世尊之语,而是那些长老误解了。’诸比库,你们要舍弃它。如果在查对经..也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是彼世尊之语,那些长老善解。’诸比库,你们要忆持这是第三大教示。

诸比库,在此,又有比库这样说:‘在某寺居住着一位多闻、通达圣教、持法、持律、持本母的长老比库,我在该长老跟前听闻、跟前领受: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诸比库,对这比库所说的既不应喜欢,也不应蔑视。不喜欢、不蔑视而很好地记住其文句语言后,应查对经和比较律。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没收进于经,也没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不是彼世尊之语,而是该长老误解了。’诸比库,你们要舍弃它。如果在查对经和比较律时,它既收进于经,也出现于律,则可得出结论:‘这确实是彼世尊之语,该长老善解。’诸比库,你们要忆持这是第四大教示。

四大教示的注释 (Catumahàpadesava..anà)
D.A.2.187. 大教示(mahàpadese):大空间或大理由。引用佛陀等大人物所说的为大根据的意思。188. 既不应喜欢(neva abhinanditabbaü):若欢喜地赞同后,却发现乃以前没听闻过的,在作这样的比较之后发现.这不相同时,说.为何之前这是法,现在就不是法了.而不能去掉邪执。

也不应蔑视(nappa.ikkositabbaü):在如此比较之前不应说:这愚人在说什么?若这样说时,即使他所说的是适当的也不会说。因此说.不喜欢、不蔑视后。文句语言(padabya¤janàni):诸文句和语言。很好地记住后(sàdhukaü uggahetvà):很好地记住这个地方是圣典所说,这个地方说的是义理,这个地方是说结论,这个地方是说前后关系。应查对经(sutte osàretabbàni):应放进经中。应比较律(vinaye sandassetabbàni):应对比律。

在此,经(suttaü)是指律。比如说:在哪里禁止?在沙瓦提城,在经分别。(Cv.457) 律(vinayo)是指篇章。比如说:违越于律。但这样连律藏都不能涵盖。或者两部分别为经,篇章和附随为律,这样才涵盖律藏。或者以经藏为经,律藏为律,这样才涵盖两藏。或以经、论藏为经,律藏为律,即使如此也不能涵盖全部三藏,的确还有不以经来命名的佛语,例如本生、无碍解道、义释、经集、法句、自说、如是语、天宫故事、鬼故事、长老偈、长老尼偈、传记。

但苏定那长老(Sudinnatthero)反对这些,他说:没有不以经来命名的佛语。三藏为经,但律是原则。他的理由是根据这部经中所说而来的:苟答弥,若你知某种法:此法导致有贪而非离贪,导致结缚而非离缚,导致积集而非损减,导致大欲而非少欲,导致不知足而非知足,导致聚集而非远离,导致懈怠而非精进勤勉,导致难扶持而非易扶持。苟答弥,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这不是法,这不是律,这不是导师的教导!’

苟答弥,若你知某种法:此法导致离贪而非有贪,导致离缚而非结缚,导致损减而非积集,导致少欲而非大欲,导致知足而非不知足,导致远离而非聚集,导致精进勤勉而非懈怠,导致易扶持而非难扶持。苟答弥,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A.8.53)

所以,经(sutte)是指收进三藏中的佛语;在此的律(vinaye)是指调伏贪等的原则应该更符合这里的意思。既没收进于经(na ceva sutte osaranti):按照经的顺序在任何处都没收录,却在秘密韦山答拉(Gu.havessantara)、秘密道(Gu.haummagga)、秘密律(Gu.havinaya)、智解藏(Vedalla-pi.akànaü)等其中一处可以看到的意思。若不能发现三藏有收录并调伏贪等时则应舍弃。所以说:诸比库,你们要舍弃它。当知以这样的方法适用于一切处。

“诸比库,你们要忆持这是第四大教示:要忆持这是第四种法的安立之处。” 当知在此还有这几种方法:经的四大教示(Sutte cattàro mahàpadesà),篇章的四大教示(Khandhake cattàro mahàpadesà),四种问答,经典,随顺于经,阿吒利之说,自己的意见,三次结集。

其中,用这是法、这是律来判断法,是这里的四大教示的标准。若与此相符则应接受,否则即使他在叫喊也不应接受。用这是许可的,这是不许可的来判断适不适合:诸比库,凡是我未曾禁止:‘这是不许可的。’假如它随顺不许可的,违背于许可的,它对你们则是不许可的等(Mv.305)方法,是《篇章》中所说的四大教示的标准。这些判断论记载于《普端严》中。

在此,依所说的方式若是随顺于许可的,它即是许可的,否则是不许可的。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应肯定回答之问、应分别回答之问、应反问回答之问、应搁置之问,这些称为四种问答(cattàri pa¤ha-byàkara.àni)。

其中,⑴.若问以:眼无常吗?则应肯定地回答:是的,无常。对于耳等也是用这样的方法。这是应肯定回答之问(ekaüsabyàkara..yo pa¤ho)。

⑵.若问以:无常的是眼吗?则应这样分别地回答:不只是眼,耳也无常,鼻也无常。这是应分别回答之问(vibhajjabyàkara..yo pa¤ho)。

⑶.若问以:犹如眼,耳也一样;犹如耳,眼也一样吗?则应反问:你是从哪个角度来问的?若说:我是从看的角度来问。则应回答:不是的。若说:我是从无常的角度来问。则应回答:是的。这是应反问回答之问(pa.ipucchàbyàkara..yo pa¤ho)。

⑷.若问以:命即是身吗?等时,则应说:世尊对此不作回答。而搁置,对这些问题不应作回答。这是应搁置之问(hapan.yo pa¤ho)。若是用这些方式来问时,则用这四种回答来衡量。应这样来回答他的问题。

对于经等,经典(Suttaü)名为收录进三次结集的三藏。随顺于经(suttànulomaü)名为随顺于许可的。阿吒利之说(àcariyavàdo)名为义注。自己的意见(attanomati)名为用所掌握的方法、知识作为自己的观点。其中,经典是无可否认的,若否认它则等于否认佛陀。随顺于许可乃因为符合经典而应接受,而非其它。

阿吒利之说也因为符合经典而应接受,而非其它。但自己的意见是最弱的,它也只有符合经典时才能接受,而非其它。五百结集、七百结集和一千结集为三次结集(Tisso sa.g.tiyo)。即使是经典,也只能以三次结集所传来的为标准,其他应受责难的经典(gàrayhasuttaü)则不应接受。当知收进那里(应受责难的经典中)的文句语言既没有收进于经,也不符合于律。

玛欣德比库 编译于西双版纳曼听佛塔寺  2010-12-20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自受三皈依及五戒的方法
下一篇:佛陀教导过智慧之光吗?

 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三)检验佛法的标准:三法印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