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 (1997年于温哥华观音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点击:2274]   [手机版]
背景色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劝持品第三十四/遣异品第三十五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劝持品第三十四
 
不合掌!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观音寺的主人大慈大悲,发动了这个念佛法会,我们在这里可以念佛,学习念佛法门,栽培善根,来栽培往生阿弥陀佛国的资粮。这是非常殊胜的因缘。我们在这样的法会中学习净土法门,我们应该学习净土的经论。但是现在是选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劝持品〉,按一般的情形来说,这不是净土宗的经论,但是在我个人的看法呢,这也是净土经论,这也是净土法门,无差别。所以也可以,我们这样学习,这是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所谓持名念佛的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非常的契机,契合我们现时代的佛教徒的根性,容易入手、容易做。但是其中有一件事,我相信各位可能会发觉,是什么事情呢?就是心不颠倒。我们读《阿弥陀经》的时候,「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其人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要一心不乱,这是一个条件;其次呢,在临命终的时候要心不颠倒,这样子才能往生阿弥陀佛国去,阿弥陀佛才能够迎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
 
「一心不乱」有可能会容易成功,容易念到一心不乱,也可能不容易,人的因缘不一样。但是第二个条件,「心不颠倒」,这件事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往生阿弥陀佛国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要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怎么解释?怎么叫心颠倒?怎么叫心不颠倒呢?我们是专心念佛,诚心地求生净土的人,应该是会注意这个问题;怎么叫做颠倒?怎么叫做不颠倒?
 
我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第一,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身体健康、四大调和、心情快乐的时候,有什么事情的出现的时候,我们能够很理智地观察这件事,很理智地处理这件事,我们可以说这是不颠倒。但是若是你的烦恼来了的时候,贪烦恼来了的时候,你的瞋烦恼来了的时候,或者其他的烦恼行动出来的时候,你还有理智没有?你还有理智、没有理智?有可能就没有理智了!就不讲道理了!那就叫做颠倒,这是可以这样解释。
 
第二个解释呢,就是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平常的时候身体健康,虽然有了病痛,也可能思想上还能保持正常;但是若临命终的时候,你临命终的时候,同可爱的人要分离了,同你可爱的财产、权力、名誉、地位,很多很多的可爱的,和可爱的儿女、还有可爱的什么什么要分离了,你心里能忍受得了吗?我都放下,我就是万缘放下,一心地求生净土。你那个时候能这样做吗?你能不能做得到?我看不一定。那个时候若是有平常念佛的善友来助念,来帮助你,帮助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可能拒绝:请你不要来!我不欢迎你来念佛!有可能是这样子,这是有这样的事实的,并不是我伪造的,有这种事实的,到那时他就颠倒了、他就糊涂了,那还能往生吗?我看是不能往生了。
 
我在近代往生传上看见一件事,就是一位男居士,他平常是念佛的,临命终的时候也念佛,念佛,真就阿弥陀佛来了!他心里很欢喜,面向阿弥陀佛这样子念,但是他的太太在旁边就大哭:哎呀!你若走了,我可怎么办?这句话一说,他立刻地眼睛流泪了,就不想走了,不想往生阿弥陀佛国了,不想往生了,阿弥陀佛不见了。你看这个事情!他本来是有正念的,但是他的太太这一句话呢,他就颠倒了,就是有这些事情。我这样说颠倒,这是很浅白的、很肤浅的一种解释。
 
这样说呢,就是两种颠倒:一个是生存的时候,生活正常的时候,没有病痛的时候,有时颠倒、有时不颠倒。这个时候颠倒、不颠倒也是不太好,不吉祥。但是临命终的时候,倒是非常重要了,你若颠倒就不能往生了,那可怎么办呢?那怎么样才能不颠倒呢?所以我的想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要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做什么?增长智慧。你的智慧增长了的时候,这不是说临命终的时候还来得及吗?来不及了啊!你生存的时候,你要学习智慧!就是把这世界上这些虚妄的事情,把它看穿了他,看破了他,你生存的时候,你要学习这个智慧达到这个程度,看破了这件事,你就不颠倒了;就是生存的时候不颠倒。常常地有般若的智慧,不颠倒,那么临命终的时候也不颠倒,没有人冲击你,你不颠倒;有人冲击也不颠倒,这样子你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国了,你就可以往生。
 
我们这个念佛的人,持名念佛的人,只是说听善知识的讲解,自己念《阿弥陀经》,这样念阿弥陀佛,就这么念。有的时候你没想到,没想到什么?没想到临终时的情况,临终时的情况和生存的时候不一样的!就是我刚才说的,和很多可爱的境界要分离,你不容易忍受得了,不容易忍受得了!
 
我以前说过,现在明说也可以,就沈阳般若寺有个监院,那时候是男众,现在是由女众做。这是在一九四八年,我从吉林到了沈阳般若寺,在那儿住宿,那时候有些老法师在那儿住,也有年轻的法师在那儿住。其中有一个就是那儿做监院的法师,这监院的法师,他出家也多少年了,有办事的能力,所以他做监院。做监院,忽然有病了,一有病呢,他家里的儿、家里的女就来看他、来照顾他,旁边就有一个法师就说了:「哎呀!他有这么好的儿、有这么好的女,若是我,我不出家!我不出家了。」这可见,这就是个问题!我们生存的时候有理智,因为身体没有病,身体健康、心脏当然也应该是健康,这个时候,有的时候会颠倒、有的时候不颠倒。说我若希望临命终的时候决定不颠倒,怎么办呢?就生存的时候就不要颠倒!你生存的时候,你要学习佛法中的智慧,要看破这些,不要颠倒,临命终的时候才能不颠倒。
 
如果我只是念阿弥陀佛,我不学习佛法的智慧,你也可能没颠倒,临命终也可能没颠倒,但是不一定,不一定的,你完全不一定!我想,这句话还是说好!有什么情形呢?他自己……这位老先生自己信佛,也是念阿弥陀佛念很多年了,也有佛教的很多的朋友,但是他的儿女统统都不信佛,他的太太、儿女统统不信佛,但是他也不以为意,也不注意这个事情。后来他有病了,就是在家里有病了的时候,好像不是在医院,在家里,那么这时候这个消息就知道了,这个信佛的朋友就来为他助念,他的儿女把大门关起来:「不欢迎你们来!」还有这个事情!还有一种是什么呢?他的女儿,他可爱的女儿信基督教,他母亲有病了,母亲原来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有病了,那当然是靠自己的儿女照顾,他的儿女说:「你信基督教,我请个牧师来给你受洗!」他也就相信了!就这样受洗,不信佛了,就有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的想法呢,我们现时代的佛教的情况,对于佛法的认识,多数是一知半解,不是太明白。但是对于净土法门有一点信心,那么也能念阿弥陀佛,这样的情形本来很好,能肯念佛,很好!但是能不能往生?不一定,不一定的。所以对于心不颠倒这件事,我认为应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增长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我再重复一点,就是生存的时候就不要颠倒,要注意这件事!你生存的时候,你心颠倒,临命终的时候不可能不颠倒的,非颠倒不可的。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很多,往生净土的人不见得那么多,什么原因?就是心颠倒,你生存的时候就颠倒,是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在念佛七中,我们讲净土经论是对的;但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若我看,也是净土法门,也应该学习,所以,希望不要,「你妙境搞错了,不应该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希望不要这么说。
 
劝持品第三十四
 
我也是有点贪心!我想从〈劝持品〉一直讲到〈舍利品〉,好像准备得太多了!所以这个题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个题不要说了,我们就从这个品这里开始,就开始学习。
 
「劝持品」,这话什么意思呢?这个「持」,就是受持;这个持就是用手拿住了,拿住它,你一下子一松手就掉了,那就拿不住,就不叫做持。这个持就是拿住它,不要掉了,叫持的意思。但是现在不是手,是你的心,指你的心,叫做「持」。这个「持」是持什么呢?要持这个般若的智慧,般若是一种智慧。
 
我们学习般若;其实般若可以代表了全部的佛法,代表全部的佛法。全部的佛法也包括南传佛教的《阿含经》在内,但是这个般若的智慧是《阿含经》里面所没有的。这个在《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说,为什么佛要为我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呢?就提出这个问题。提出问题,龙树菩萨又自己回答说,说是,佛说了《阿含经》,但是没有说菩萨道,现在为一切发无上菩提心的人说菩萨道,所以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那么从龙树菩萨这句话来看呢,在《阿含经》里面是没有的,没有这件事,所以就说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那么现在说这个智慧,就是高过了小乘佛法的这种智慧,但是还包括小乘佛法在内的。所以大乘佛法是非常广博的,能包括小乘佛法在内,而又能够胜过小乘佛法,所以叫做大乘佛法。现在就是单说这个智慧,说这个智慧。智慧,简单地说呢,有两种智慧:第一种智慧是见真理的智慧,见真理的智慧,我们通常说,譬如说我们念《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真理,你能见到这个真理呢,你要有这样的智慧才能见到,那个智慧是无分别的境界;我们凡夫就是虚妄分别,对那无分别的境界,完全是没有办法想到的,不能忆想,分别不来的,不知道。
 
这个见真理的智慧,我们从佛在世时候的情形看呢,譬如说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富楼那尊者,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这些人,是读书很多的一种人,有学问的人。他们也得圣道,也就是见到真理了。但是这个周利盘陀迦这个人没有读过书,非常的笨,但是他也见真理了,也是阿罗汉。舍利弗尊者有个弟子,他才七岁,七岁是个小孩子嘛!但是他也得阿罗汉果了。那么佛临灭度的时候,有个一百二十岁的一个外道,他来见佛,听佛说八正道的时候,也得阿罗汉果。从这些事情看呢,年轻的孩子,小孩子也可以见到真理,年纪老大的也能见到真理;聪明的人、读书多的人能见真理,没读过书的笨人也能见真理,也能得到这种无分别的智慧。
 
但是,另外第二种智慧呢,就是有分别的智慧;有分别的智慧也叫做「如量智」,或者叫做「后得智」,那就可不同,可不同。譬如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这些读书的人,他这个智慧就广大无边。周利盘陀迦,他就不行,他这个分别的智慧就不够,这个智慧不够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是有差别,见真理的智慧是无差别。
 
这个智慧,我就举一个例子,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这件事是佛灭度后的事情,不是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难陀王,有一个国王叫做难陀,这个是印度的边地一个小国王,在其他的文献上说这个人是回教徒,他是回教徒。这个国王虽然是个小国王,但是这个人读书很多,很有学问、很有智慧、很有辩才,这个人,知道的事情非常多。因此他的高慢心很大,认为很多人:你都不如我,有这种情形。那么他有一天对他的臣下就说:这个广大的地区里面,有没有人可以能回答我的问题?我提出问题,他能回答上来,有没有这种人?那么他的臣下里面有一个人说:我家里面,我是相信佛教的,我家里面供养一位老比丘,是很有修行的人,他修行很高,不妨请他来见见面谈谈!好!就请来了。请来见面就谈话,难陀王就提出个问题,说是:你是出家人,我是在家人。出家是为了什么呢?是为得圣道而出家的。那么出家人能得圣道,在家人能不能得圣道呢?就提出这个问题。这个老比丘说:出家、在家都能得圣道,不只是出家人得圣道,在家人也能得圣道。答复得很清楚。那么这个难陀王说:那样说,你何必出家呢?就在家好了嘛!那么这个老比丘默然无语,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回答,那么算了,那个老比丘回去了。
 
这样子,这个难陀王:哦!这么有修行的人,还是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可见我的智慧非常高!这高慢心是更高了。更高了以后,他的臣下又对难陀王说:我听说这个山里面,有一个大比丘叫龙军比丘,这个人的智慧非常高,辩才无碍,大王不妨请他来谈一谈!好啊!但是难陀王这个人,的确这个心机很多的!他就叫人弄一瓶酥,乳酪、生酥、熟酥这个「酥」,装一瓶装得满满的,然后派人就送给龙军比丘。难陀王心里面的想法呢,表示我的智慧很圆满的,你敢同我来谈话吗?这个国王,他的用心就是这样子。当然,就把这个酥就是送到龙军比丘那里。龙军比丘收到以后一看,也就明白他的意思。然后呢,在他的弟子那里,拿了五十个针,做衣服缝线那个针,五十个针就插在那个酥里面,插在那里头,然后就又送回给难陀王。难陀王一看呢,也明白了,这表示他有大智慧,你不妨谈一谈再说吧!是这个意思。
 
然后,他就派人请他来了;这一段事,很多事情,我们简单说喔!那么这时候难陀王见面了,当然预备一些饮食给这个龙军比丘、还带了很多弟子,给他们吃。但是预备这个饭,预备得非常的不好,非常的粗鄙,不是好东西,给他吃。那么龙军比丘呢,也是用这个匙、用筷子,也就吃这么几口,就吃得少少的就放下了,就是:我吃饱了!难陀王立刻地把这个饭撤走了,奉上来非常好的饮食,送来很多。这个时候呢,龙军比丘又拿起了匙又吃;吃了几口,这时候难陀王就说了,刚才你说吃饱了,为什么你又吃了呢?所以这个心机多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是龙军比丘他说:刚才这个粗食我吃饱了,细食还没吃饱!所以我还要再吃。这一回合就是过去了。
 
然后难陀王又提出问题了,说是:关于得道这件事,出家、在家都可以得道吗?都可以得成圣道吗?那么龙军比丘说:是的!出家、在家都能得圣道。那么难陀王也还是说:那么何必出家呢?龙军比丘说了:我说个譬喻给你听,譬如说是,在三千里外有事情,那么远。我派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骑着一只马,载着资粮,带着粮,就是食品这些东西,拿着武器,乘着这个好马到三千里外去,他能不能很快就到了呢?难陀王说:是的!这个人能到,能到三千里外,能到的!龙军比丘说:说是一个年老的人,年纪很大,又有病了,给他一个瘦马,不给他带什么食品、都不要,就是这个老病人骑着瘦马,到三千里外去做一件事,他能不能到?这难陀王说:不一定!不一定能到。就是不要说是不带粮,就是带着粮也未必能到,不一定!那么这时候龙军比丘说:出家人修道呢,就像那个少壮那个人骑着快马、带着资粮,到三千里外那样,可以这样譬喻。在家人修行能不能得道,就像老年人骑着瘦马、不带着粮,到三千里外做这件事;也可能到,也可能不到!那么这又是一回合,到此为止。
 
那么这时候,难陀王又提出一个问题,提出什么问题呢?说是:这个女人,已经结婚了的女人,也是年轻力壮,味口非常的好,她吃面包也好、吃馒头也好、吃面条也好、吃各式各样的蔬菜也好,吃下去都能消化,是不是?龙军比丘说:是的,能消化!但是女人怀孕了,这个孕也逐渐地在体内能够渐渐长大,为什么不消化呢?提出这个问题。龙军比丘说:这是业力的问题,是不可以消化。这个胃是可以消化,但是这一部分不可以消化,因为他这个业力能保护他的安全,他可以继续长大,是不可以消化的。那么这又是一回合。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2
下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2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 六租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前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莲净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5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 (1999年于温哥华观音..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5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9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