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点击:2046]   [手机版]
背景色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
 
问:请问师父,自从念大品《摩诃般若罗蜜经》后,(这位居士他很同情我,这个字写得工整一点),妄想少了很多,也可以说,唯有读这部经没有妄想,念其他的经典会有妄想,这是什么原因?
 
答:也不是这样说。你若能读《华严经》的话、读《妙法莲华经》,也同样会妄想少,也是,不单就是这部经。
 
问:从读《摩诃般若罗蜜经》后,有些现象跟感觉,只要有诵经或静坐的时候,头顶上会有跳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答:「头顶上会有跳动,会有这种现象」,如果你这个跳动是因读经而有的话,那就是般若波罗蜜对于你,在你心里面有了活动,所以会有这个现象。应该是这么解释吧!
 
问:请问:是应该继续保持念下去,还是暂停呢?我也想念其他的经典,我是应该怎么样来用功好?
 
答:如果你欢喜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应该继续读,继续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但是,也应该读第二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应该这样。第二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什么呢?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边的义。就是一个文、一个义,这是两部经,就是一部经,一部经也就是两部经。你读文,你还应该思惟这个义,应该这样读这部经。你读这部经,你若愿意读《法华经》也是可以,《法华经》那个〈安乐行品〉:「观一切法空如实相」,那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无差别的。读《华严经》也是可以、读《维摩诘所说经》也是好、读《解深密经》,也都好。
 
问:阿弥陀佛!我爸爸已中风多年,一直躺在老人院里,但有几次往生的迹象,都无法到彼岸,现在我应该怎么做才好?
 
答: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你的父亲是相信佛法的,你劝他念阿弥陀佛。劝他念阿弥陀佛的同时,愿生阿弥陀佛国,就是这是最好的办法。
 
问:为什么说有福报的更苦?
 
答:「有福报的更苦」,就是可以这么说,有福报而没有摩诃般若罗蜜,那么没有这个智慧,他就会更苦。更苦的原因,我们没有福报的人,我们做恶事做得少,想要做恶,你做不了那么多,顶多小小的可以做;但是福报大的人,想要怎么做恶,就能怎么做,他能做成功,所以他会苦,他就是会苦恼,是这么回事,原因就是这么回事。若是有智慧,当然他不做恶。
 
问:净体、净相、净用,是不是我们思惟的方法?
 
答:你愿意这样思惟也是可以。
 
问:佛法又常说总相、别相、共相,为何?
 
答:我们昨天讲过,譬如说这是垢相、这是染污相、这是清净相,这个染污和清净是差别的,那叫做别相。但是染污法也是有生、有灭,清净法也是有生、有灭,那么这个生灭无常就是共相、共有的,也可以说是总相,也就是可以这样子。
 
问:是否也是要我们了解一件事情,可以思惟?
 
答:是的。了解一件事情,要多思惟。多思惟的时候,你就出来智慧了。出来智慧,但是你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呢,你会向道上会,那就是有了智慧。如果你不学习佛法,你多思惟,那不一定是智慧,可能会有坏主意出来。
 
问:我此生过后,下生到天上,或地狱,是否可解释为阿赖耶识?
 
答:是的,可以解释为阿赖耶识。
 
问:从此生入彼生?但阿赖耶识也是因缘变化,有种子熏习,
 
答:是的。
 
问:及种子现行,所以是自性空,又是因缘有。
 
答:是的。
 
问:所以阿赖耶识即是假名我。
 
答:是的,阿赖耶识是假名我。但阿赖耶识本身没有分别,它不说我是假名我,它没有这个话。但是,虽然是自性空,还是缘起有,所以你的一念,举心动念,阿赖耶识它给你完全储藏起来,然后会发生作用,这都是因缘有,就是这么意思。「从此生入彼生,都是阿赖耶识的作用」,但是阿赖耶识的作用是由你第六识的虚妄分别来的,从这里来的。如果你第六识和前五识合作,做种种功德,熏习到阿赖耶识里面去,它就会令你到天上去,还是你自己做的。你若好好地修净土法门,阿赖耶识生了现行的时候,你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国去,这是阿赖耶识也会给你做这件事。所以,自性空还是因缘有,就是这样子。不是因为自性空,这个因缘有就没有了,不是,还是因缘有──「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但是,我们若修空观的时候呢,暂时不要修假观。我们能够清净我们的一念心,这样子慢慢地我们可能会转凡成圣。你若是不修这个自性空观,只在因缘有这里活动,我们不能得圣道。
 
问:可否印发〈舍利品〉的科判?
 
答:是!可以的。
 
问:本经所说「不可得」,是否可以看成对治声闻法中得法,如《大毗婆沙论》所说?
 
答:「得」这个字和「不可得」,可能我说得不明白,你现在提起来,我再重说。这个「得」,就是取着的意思,取着。这个「取着」这件事,其实也还不是容易懂,什么叫做「取着」?我看不是太容易懂。我说一件事,我举个例子,什么叫做「取着」。譬如说是这个人会烙饼,他的饼做得非常好。那么,还没有吃到嘴里,只是说饼做得好,这个口、嘴就流口水了。那这表示什么呢?这个我们心里分别,就认为有饼好吃,这贪心就来了。实在自己反省自己,我只是知道,你告诉我,我知道这件事,我并没有动心要吃什么饼,我们自己反省的就是这样子嘛!只是知道这件事而已嘛!我没有动心要吃这个饼,为什么就流口水呢?所以应该从这里感觉到,这个取着心、这个贪心很微细,我们自己都不觉知达到这么个程度,不觉知的。
 
那么譬如说,现在这里没有饼,只是说这么一句空话,我们这样解释一下,这个口水就不流了,就不流。那么,我们没有这样说,只是说那个饼好吃啊!什么什么味道,很好!很好!那么你就会流口水。这表示什么意思呢?你有执着它是「有」,它是真实的好吃,有这样的执着。如果说是,没有这回事,那我们就心里就失望了,就不流口水了!所以从这样的分析、观察呢,就知道,我们心里面,这叫做「得」,那就是执着的意思,认为是真实的,这个「得」叫做执着,什么叫做「执着」?认为真实有这么一回事,就是真实的,这就叫做「得」,也叫做「执着」。这从执着里面,或者生了贪心、或者生了瞋心,但是初开始生的那个贪心、瞋心,那个执着心很微细的,我们自己不感觉,我们不感觉,我们没有生贪心、没有想吃嘛!为什么流口水呢?说我也没有感觉有不高兴,实在心里面已经很微细的瞋心已经出来了,那叫做「得」,是这么意思,就是不执着。「得」就是执着,「不可得」就是不执着,就是没有这件事,这是这么意思。
 
这件事,我也曾经说过,就是我们佛教徒,非佛教徒我们不说。我们佛教徒,我每天读《金刚经》,我读一部、或者是读两部。我一天念一百零八遍的大悲咒,或者我是拜佛,一天拜一千拜。或者我又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天读一卷。或者是很多的用功的功课,这么做的时候。这样做功课的结果呢,我心里没有什么贪心、也没什么瞋心,心里很清净,就感觉到我现在用功修行,有一点成效了,我不贪、也不瞋,我们自己感觉这样,不是说谎话,是诚心的这样观察自己。但是你若是从这个听人说饺子好吃,就流口水,从这方面看呢,我们说我们心清净,还不对的,你心里还是不清净,为什么?就是还有「得」,还有这个「得」,还有取着这件事。
 
这怎么样才能够去掉这件事呢?非要深入的观察「一切法空」才行,你深入的观察诸法空,还不是一天就行的呀!你要长时期这样观察、思惟。终究有一天,是的!不得了,一切法都是不可得,你能够不流口水了,能够达到这个程度,这时候好一点,会好一点,但是不是得圣道?还不一定。这可以知道,得圣道这件事是很微细的。
 
我们说是,我们天天就是这样子用功,你若加上奢摩他的用功的话,那又不同,你天天静坐,这样那个心能寂静住;你没有这样用这个功呢,你心就是在浮动。若是能够修奢摩他,由欲界定到未到地定,那心就寂静一点;但是,还不算寂静,到了色界初禅才好一点。那好到什么程度呢?欲不动了,这个欲心不动,能达到这个境界。达到这个境界,我刚才说:印度的得了四禅八定的外道,若是能说相信佛说的无我论,他们立刻能得阿罗汉,这个定力能帮助你做成这件事。
 
我们现在说,我们汉传的佛教徒,我们很久以来也不提倡修定了,不提倡要静坐这件事了。说是我念经、我念咒,我心清净了,不是那么回事;心里还不清净,还不清净,因为你这个功夫不够。所以戒能增上定、定能增上慧,由慧得解脱,所以你一定要有「定」、要有「戒」,你这件事才可以。说我不修、我不静坐;你不静坐,好!说是慧解脱嘛!没有说这个定解脱,我不要修定。你不修定,不修定、你那个慧也不行,慧没有力量,一定要有「定」的帮助,慧才能得解脱的。
 
所以,这上面说这个「对治声闻法中的『得』」,其实这个「得」通于一切佛教徒,不只是声闻法中。
 
问:法师说「南传的四念处有所得」,根据何在?
 
答:南传的四念处,他修无常观,他不修毕竟空观;不修毕竟空观,他就是还是「有得」。但是长时期的修无我观呢,慢慢也就入了毕竟空里了,所以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断除这爱烦恼、也断了这见烦恼。若是初开始修这个无我观,而没有修法空观的时候,你初开始在奢摩他里这样修的时候,初开始,虽然是「我不可得」,我们的心,色受想行识是剎那剎那生灭的,这时候还有所得,还有色受想行识,所以还是「有得」。但是长时期的修无我观,也能够「无色受想行识」,那时候才能够没有我执,就得了圣道,是这样意思。
 
假设只是修无我观,不修无常观,也是困难;只修无常观而不修无我观,也有问题,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佛说:你要修无常观、也修无我观,你修无我观、也修无常观,这样子,可以灭除爱烦恼、也能消见烦恼,就无所得了,也是无所得。
 
问:圣人如何得知,所见诸佛菩萨,非天子魔所化?
 
答:「圣人如何得知,所见诸佛菩萨,非天子魔所化?」这圣人,假设他没有四禅八定,也可能会不知道,他也可能会不知道。若是得了四禅八定,加上无我的智慧,那他就会知道:你是不是佛?你是魔、你是鬼,马上知道。若是没有得四禅八定,你只是慧解脱的话,你的定力可能是欲界定,也可能是未到地定,这时候定力浅。定力浅呢,就不知道这件事,不知道这些真是佛?是魔?这表面上是这样。但是他一说话呢,就知道了,虽然这个人没得四禅八定,你若一说话,你的思想是邪见、是正见,就表示出来了,他就会知道。
 
「圣人如何得知所见诸佛菩萨,非天子魔所化?」就是这么回事,圣人有正见,有无我的智慧,有诸法空的智慧,所以能知道。
 
就算是没得圣道,但是我们深入的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你得了正见的时候,这个魔王要来同你捣乱的话,你也能辨别,也是能知道这件事。
 
问:什么是「萨婆若」?
 
答:「萨婆若」,中国话就是「一切智」,翻个「一切智」。
 
问:请问三个问题。神通与异能有何不同?
 
答:异能是小境界,神通是大境界,神通是境界大。有天眼通,神通的大境界,能知道八万劫以前的事情,八万劫以后的事情都能知道;说有异能,我能知道七天以前的事情,或者说我能知道一千年以前的事情,但是这对神通,那不能比,这是不能比的事情,也就是禅定的深浅的问题。
 
问:禅宗说「人人能知,个个能觉」的这个「觉」,或叫做「觉性」,就是受想行识吗?
 
答:我的想法是:「那是佛说的」、「这是佛说的」,佛在《法华经》这么说、《华严经》这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么说,那我们是尊重这件事,可以去学习这件事。说是禅宗说的,禅宗说的丢到一边去,我的思想是这样子。说禅宗,你为什么对禅宗这样?禅宗都是佛吗?我看都不见得,不见得禅宗是佛。所以禅宗若是自己像佛的那个态度:我说怎么怎么地,我妙境不相信这件事,不相信这件事。
 
所以你现在说「禅宗说」,「人人能知、个个能觉」的这个「觉」,也未必,也未必「人人能知、个个能觉」,唯物论者,他不相信,不认为这个「知」有什么重要,所以「物质」是真实的,所以不是「人人能知、个个能觉」,这个「觉」,或者「觉性」就是受想行识吗?是呀!受想行识,这个「识」,眼识乃至阿赖耶识都是识,就是这个,我们凡夫就是这个境界嘛!
 
我们若是从经论上看,若是明白了,若是学习了唯识的经论,很明白的知道这个「识」是不清净的,就是阿赖耶识,我们里面有无量劫来所有的虚妄分别,一点儿也没有失掉的,都在这里储藏,这个「识」有什么好吗?有什么好啊?
 
问:这个「觉性」就是佛性吗?
 
答:如果你认为「觉性」就是「佛性」,那就是有问题了,觉性不是佛性。我昨天曾经提过这件事,佛性有两种。我现在还重说。
 
佛性就是两种:一个是观一切法自性空,这个空就是佛性,也是众生性。你能够成佛,多亏「一切法是自性空」,所以也可以名之为佛性,可以这么讲;另外一种佛性,就是你发无上菩提心了,你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了,你有般若的智慧,用这个智慧做一切功德的时候,又发无上菩提心,若不发无上菩提心还不行。你发无上菩提心,你又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这样的智慧去做一切功德,这些功德都是佛性,都是成佛的因缘。你为什么能成佛?你要发无上菩提心,你还要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因此而做种种功德。刚才我们讲这一段也就是这样,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都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成就的。所以还要学习「般若波罗蜜」,但是你还要发无上菩提心,他就不同于声闻道,也不同于辟支佛道,那么你就可以成佛了。这个是有为的「佛性」。
 
若是观一切法自性空,那个毕竟空的第一义谛,那是无为的境界。
 
我刚才说这个话,我刚才说这句话,我不知道各位心情怎么样?得无上菩提的佛,他说的佛法,我们听见是这样子。没得无上菩提,但是已经得了圣道的大菩萨,他说出来的这样的佛法。说一个人,没得无生法忍,也没有甚深的禅定,这个人他也会说话,他说的是佛法?这不一定。他若是学习了经论了,他若学习经论的时候,他说的话可能是符合、能契合佛菩萨所说的佛法,和佛菩萨说的佛法没有矛盾,那我们也可以相信。
 
如果这个人不尊重佛陀的法语:「我是佛!」,你就是胡说八道了,我不相信这个人说的话,我不相信这件事。你为什么这样子?我就是这样子。当然,我若要再多说几句话,这句话可以保留,但是我现在说出来!我是因为多学习佛法几天!多学习了几天。初开始的时候,我不能这么说话,我不会说这句话,就是他怎么说、我怎么说。譬如说,这个大法师学习佛法几十年了,或者是有什么功修行,我读他的书,那他怎么说、我怎么说,我自己不能发言的;但是我现在不是,你这么说,我可能同意,我也可能不同意。我读禅宗的书,就是以前依据经论学习禅的人,我恭敬、尊重、赞叹。若不根据经论说的话,「我禅宗说!」,我完全不相信这句话,他说的话我都不相信。各位,我们还是思想自由,你们相信,你们相信吧!
 
当然这个事情,这不是今天了,中国佛教很久就是这样子。很久就是这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对于佛法学习得不够,不是说我现在是这样子分别,你们各位如果多学习佛法,我认为也同样的。你好好学习唯识的话,唯识的道理,然后你再去看这个法师讲的话、那个法师讲的话,你心里就会有分别:你说的有一点岔头,有一点差劲儿!不要说是佛的境界,当然你自然会有分别,说:这个人说得对不对?我们就是明白这么说了,不要说是不是佛。你若学的佛法学得多了,学得深广了的话,你自然会这样分别:你说的对不对呢?就有这个问题。其实这个事,不管什么地方,我们从中国佛教史看,大概从南宋,赵宋有北宋、有南宋。南宋以后,佛教佛法就是这样子,不管是禅宗也好、天台宗、华严宗统统都是向下,都是衰微。这是从时间上说。
 
从现在来说呢,我们从佛学院的情形来看,我不愿意去佛学院学习啊!我是大学毕业,我还跟谁学?我就读一读就好了!读读是可以,但是你读的时间少,就不行,读的时间少,得少为足,那就还是不行。说我到佛学院去读!也是读三年毕业,毕业就算了;然后也可能会再读三年,就是六年,也有可能再到佛研所去再读几年,结果读的,还是不行。我的看法是这样。你没能,就是刚才我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就是两部:就是文是一部、义是一部。你只是把那文读一读,小小知道一点儿义,那不及格,不及格的。说:我也没到佛研所,我也没到佛学院去,但是你能这样读久了,你就会有点儿程度,你对佛法的义,就不同,你就有一点见解,可能会正见。说:我都是佛学院老师了!那不一定,你是不是有正见,这是不一定的。当然这个都是从事实上来看这件事的,不是说随便说这件事。
 
问:弟子时常梦到又要考试,而那几个科目从来都没学过,请问师父,佛法修行之中,你以为什么样,才能算及格呢?
 
答:就是有正见,就是及格。这个很简单,就是有正见就是及格。正见从何处来?从「般若波罗蜜」中来。说「我不学习般若波罗蜜」,你不可能有正见的,不可能有正见。
 
问:什么是涅槃?
 
答:「什么是涅槃?」就是第一义谛就是涅槃嘛!
 
问:为什么无色界天的人不了解什么是涅槃?
 
答:他没有智慧嘛!要了解涅槃,是要有诸法实相的智慧,你没有智慧,你只是有禅定,无色界天的人就是有禅定。禅定,定不是慧。了解什么是涅槃,那是要智慧,无我观,无我的智慧,可以。我们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得到般若的智慧,也会知道什么是涅槃。无色界天、色界天,他们有禅定,定不是慧,所以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涅槃。他所说的涅槃都是胡说八道,因为你没有佛法的智慧,你说的都……
 
问:过午不食的意义及功德?
 
答:「过午不食的意义及功德啊?」过午不食的意义,如果你欢喜静坐的话,立刻知道这件事;立刻知道它的功德、它的意义。你晚间,你不要吃东西,我喝喝水就可以,你去静坐的时候,不同,你感觉不一样。说你要吃,我吃得很有味道,我吃它一碗、吃两碗、吃三碗,你去静坐,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那就是过午不食的功德、过午不食的意义,就是在这里。另外呢,你若是晚上吃饭吃得很饱,你的欲心也会强一点;你若不吃,你欲心会轻一点。这就是过午不食的意义、功德。
 
但是中午吃饭,假设你若是欢喜静坐的话,欢喜修行的话,中午吃饭也要节量,节量食,不能吃太多。你吃得少一点,你静坐就感觉到好、相应,就相应。这就是过午不食的功德、意义,就是这样。
 
问:在家居士是否要守过午不食这条戒?
 
答:你若受八关斋戒,也就应该这样做。现在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你想要成就圣道,要尊重佛说的话。佛说的话是能令你容易得圣道,如果你不尊重佛说的话,那就不行。这是你可以从你的事实上看出来这件事。
 
问:世尊何以降生印度?为何中国无此因缘?
 
答:「世尊何以降生印度?」那就是佛陀的大智慧,观察在印度成佛是适合的,是对的,就是在那里可以度众生,而中国人因缘没成熟。因缘没成熟,所以他没有到中国来。但是从过去的记录,迦叶佛时代,迦叶佛时代好像来过中国一部分,一个地方来过,到过中国一部分的地方。当然这件事不是决定的,就是看人的善根,如果是应以佛身得度者,佛就会在那地方出现。不要说是佛降生印度那回事,就是现在也是一样。现在我们,我们如果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学习很诚恳,很能深入,你能达到那个程度,你现在就能见佛呀!就可以见佛,不是说一定是印度,我们中国人、或者美国人,都是一样平等的,现在就能见佛的,不是要等到佛出世间,不是的。
 
问:禅坐时,妄想纷飞,如何对治?
 
答:你若过午不食,会好一点。过午不食会好一点;如果能到寺庙上来住,也会好一点,就是说出家、或剃光头,你到寺庙上来,你静坐也会好一点,也会不一样。你在欲的境界里面生活,你想要成就禅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佛要制定,要有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为什么要这个分别呢?就是人的程度的问题,你若出家容易得圣道,在家就难,在家是难。
 
我们有这个因缘在这里学习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舍利品〉。我这几天我的讲话,我承认我心有点儿不平,有的时候有点儿不平,说出的话也能听出来有这个味道。我说话有说错的地方,我也反省、我会忏悔这件事。我也希望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原谅我这一点,我下一回,我希望我再不说这些话了。不过有的时候心不平,已经知道不应该说,我还是说出来了,我希望下一回不这样子。我希望,我能好好用功,我能把我这个无明、颠倒、迷惑的境界减少一点,智慧增长一点,我再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讲得好一点,讲得没有过失,我希望这样。
 
但是我这话的意思,倒不是说我希望还要到这儿来讲经,不是这样。但是佛法是应该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是对的,我就说到这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经耳闻持品 1 (1998年于台北慧日讲堂)
下一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 六租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前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莲净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5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 (1999年于温哥华观音..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4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5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8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9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