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禅悟的直指 禅悟的要义
 
[宋智明居士] [点击:3409]   [手机版]
背景色

禅悟的要义

净明山人开示

沈佳芳居士记

一、 修行要抓住三要点

1、 契入心的本体去修行,这是根本的宗旨。不要试图明白我的话,要理解你的心,明白你自己的心,彻见自己本来的面目。古人的机锋是点化当人的机用,老师说的话只是起方便引导作用 。所以听话要回光返照,这是使自己在听、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那个地方,契入那个地方,不是不求悟,而不是老是想我要求开悟,这契入是我们心的本体,宇宙万法本体,本来面目,没离开它去修行。如果这个根本宗旨找不到,却想另外找一个东西:光明、境界、神通,求某一个师父的力量。除本性外另有所求,那就是邪见。很多人就是因为没从根本上明白,都在外面求,求特别神密的法门。既使真有殊胜的法门其目的也是要回到这里,回到本来当中。本来面目无一物,同时又具一切功德,不是佛菩萨给我们什么东西。

2、 明白以后,要用真正的见地去做我们的功夫,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这时以自心的智慧对佛菩萨、对众生、对烦恼、对自身都有明白透彻的观照与理解,虽说心无分别,但又能了知一切,若无了知的智慧就等于木头、石头,在了知中不去计较、取舍、分别等,因为不起分别、计较,其心必透明而通达,这就叫本有智慧,用功及生活处处和本体是相应的。譬如说,我们六根对六尘时,某某事出现了,心中不起任何烦恼执着,而是无分别地去显现它们,去了知它们种种差别与作用,而六识当下不动,不受境界染污,当下就转为智慧,和本性相应,这就叫因地用功。

在相应里面,我们无始以来有很多种子,很多的染污性。很多的心态,如孤独、寂寞、沉重、忧虑、牵挂等,对生死、对家人、对自己感觉、有病没病、睡觉的一种状态、醒来状态、吃饭的状态,一天到晚都是有一个状态的,而这个状态,不用功的人不知道,每一个状态的过程中都有生灭都有变化,都有反映,如果住在状态里,对觉照来讲是一种障碍。

修行人为什么有道通?他因为破了这些障碍,使自性虚明朗照。而外道、魔呢?他在某一状态中起了很深的执着,产生了能量,他发现了神通,那么就成了邪偏的功能。

3、 用无分别的智慧去观照,善巧安立我们的作用。我们修行人既然知道了,要从无分别的智慧去观照,然后在我们任何一种状态的缘起时,化掉对它的执着与感受,回归清净的本面。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都是空灵、清净、虚明,都具足智慧、慈悲、愿力,就是说你内心的成分非常好,你内心世界是一个透明庄严的世界,不再是凡夫的黑暗、沉重、染污以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没有了,那么这样修行就会有成就。修行任何法门的成就都是回归本净的圆满。

悟前的修行只有六识做功夫,只是因地的培养,如果一刹那见到本性,还是因地的,则正修才刚刚开始,但在因地上做真正的功夫,才致力把那些种种状态与无始以来不好的习气化干净,开显自性功德,这叫成就,不然不算成就。

所以见到本性,归到法身,一切作用不离法身而显现,那么这是体上见性,是根本智,在见性里面产生了智慧,产生了观照,产生了功用,这就是我们本性启用,本性本具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报身是具足功德,而你里面成分都要化成像佛菩萨一样的功德,一样的智慧、庄严的话,那么就是成佛。

所以说修行抓住这个三点,那么第六意识和前五识就可化作变化的作用,变化的智慧、变化的神通、变化的身体,但关键三个是一体的,中间是最难的。

二、 觉照的要点:

在方向上来讲,处处不离本位,处处不离根本来用功;在觉照来讲,处处不落分别,处处不落计较,不落取舍。把第六意识关把好,洗刷干净,那么中间自然会进化、开显,那么修行修到最后还是进化开显的问题。

三、 修行方法不同点:

1、 有的人也懂得很多道理,也打坐,本身没进化,那么这一生无法成就,所以说诵经、礼拜、念咒本身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这是以他法来进化。

2、 禅宗明心见性自生智慧,以本有的智慧去进化,那么他更殊胜一层,不再依赖一法,不再依赖于境,是以自性而起观照。所以佛经里面讲,能够悟自性契入自性的定是上定,最好的定,最好的功夫,和佛菩萨是最相应的一种修行方法,最殊胜的方法,而这里没固定的住处,没固定的法的系统。

这是每个人本有的宝藏,那么在凡夫的世界、在宗教里是得不到的,只有明白的知道,这是禅人的态度,心地法门旨要。因为它不立文字,不立境界,不立阶级地位,不执着某功能,他不在这个地方。也不在于这个人有病没病,日子过得好不好,寿命长短等等,他不在这个地方。全部在他心地里面,所以在这上面不能多一点,也不需要少一点,有的人认为禅宗是不究竟的,见性后一定要修什么什么法,这个见地不彻底,禅宗是究竟的,一旦契入自性以后,自性本具一切法,叫作翻作本体作功夫。

3、 翻转本体作功夫,使得十二时辰,十二时归我们所用,一切诸法在十二时中显现,归我们所用,行住坐卧,一切诸法都在这里面当下圆成。同时又在一切作用处,心无取舍,清清净净,自然契入大定,打成一片,这里面再没什么顾虑、担心、追求都没有了。一个人到这个层次,非常自在,他没什么,人生无事,天下太平,该生的生,该死的死,就这样,再不闹了,所以叫归家稳坐。

四、 如何悟?禅宗口诀(观照当下无上口诀)

所谓的悟不是在打坐中,如果你在任何时候,比如说:你看东西,你不是向外,不是你去看他,他是显现,听声音是外面声音在你这里显现,你这里是什么?没有东西,如果你明白了,你时时刻刻这样做,你离开悟不远了,不要正面看东西,也不要比量看东西;这个大,这个小,不要用思维来思维东西,只是当下显现,你任何时候去当下显现,就明白了。

口诀:时时刻刻当下显现,不要向外看向外听,但不是守着一个东西,我不要看,不要听,而是当下显现,该看的也看到了,该听的也听到了,不是我的心到那里,我没落到那里,但这个知道,知道的心无分别,是空灵的,时时刻刻这样观照,因缘时节一到就明白了。

五、 悟的不同:路怎样走过来

一种是重在理悟,一种是根尘脱落。是证悟的力量大,但要通过理悟到证悟,有的人平时修养很好,没欲望,习气不重,安得住当下。看祖师开示的时候,以不看的心去看,看看突然一句话当下就明白了,前后念断了,因为他不在外,不在内,他当下就明白。那么祖师有智慧,他刚好讲到那点上使你明白,这叫机缘相契。如果平时不这样做功夫,就错过机会了,一次次错过,所以说生活中都要这样的。

你听到这声音,不是你去听它。它出现,任何时候都是它出现了,在你的心里面。而你的心里面没有计较、执着,空的,空的心出现了,开始还作意,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以后突然一种声音或一句话,一个因缘就明白,本性开朗。很多人这么走过来。

六、 为什么有人不开悟:执着在一个地方他有东西在,他有追求在,他的心执着在一个地方,如果执着得好,能把万法消融在一个点上,万法归一,住在一上,这个一是安祥,清净无为的、自然的。如果这个是沉重的、是焦虑的、烦恼的、不安的,这个一是执着的不能用,这是修法人的不同。如果平时不做这样的“一”的功夫,平时打坐间断,心观不明,就难以把“一”破掉而入真实。

禅宗功夫连一也不住,当下觉照、显现,心是空的,不取于境、不取分别执着,然后时时刻刻二十四小时能尽量这样做,时间一长,自然开了,这是禅宗更直接方法,如果打坐又与平时觉照结合就更快了。

七、 明白了,用的过程,下手的地方其实佛法不在多,在消融、明白、去用,用的过程当中,不落在五境中。比如这车开过去了,你知道,你不会想这是什么车?为什么这么吵?等等,就落进去了。你当下知道什么声音、什么颜色、变化等都知道。

禅宗是觉照力,不断地深入的过程,这是历代祖师以来用功下手地方,依无所依,任何祖师、任何法门不依,就在当下,灵知了了,当下空灵。因为心无所住,不落在境界上,他与人表演都自在,进入本性空灵的状态。

八、 问:我对自性与法界是一体的,搞不明白?

答:哪里有自性?哪里有法界?自性也不可得,这都是假名,法界也了不可得,何必要把它搞懂呢?在真如法界里,没有佛、没名没相,、也没存在,虽了不可得,当下明朗,就是如是,不要在这上面加上点东西,也不要在这上面拿一点东西;也不去、也不来、也不生、也不灭、也不增、也不减,就是如是如是。

所有相对的理解都是错误的都是暂时的,都是虚妄的假相,一种因缘组合的东西。我们的心因为产生了感觉,去感觉它,产生颠倒,而我们修行人要把这些执着、分别、感觉等等都去掉,回到原来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清净,一片透明,具足万法的就像水晶球一样,我们人只能看到粗的世界不能看微细的地方。其实世界是微细构成的,能量很大,种种变化,种种组合,种种显现,但本性是万法的根源,修行就是契入那个地方。把这些执着破掉,不要落在比量上。

认识是需要的,但不是老是去认识,对佛法、对人间产生一定正确理解,要产生智慧。用智慧观照人生,观照当下,然后抓紧相应,契入安住在本位上。这样随着本位的安住,他会超越事物、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然后修行才上路。但一般人一辈子都在理解、追寻,在肯定什么、认定什么、抓住什么、他不明白,他越向外抓什么,那么就会失去你的目前、智慧和你的道,那么这一生就完了,就不成功了。

大智慧的人他明白当下,什么事都没有,不需要外面的东西,肯定自己,只是安住,时间一长,保任之功就成道了。成道融化万物之中,又超越万物之外,潇洒自在。这一片无相之光遍宇宙、遍法界,随缘起用。凡夫看不到,他化身体你看到了;他不化,你看不到。所以说缘好的人,根基深的人能走到真实的路上去,既要有大智慧又要老实,才能修成,有的人认为自己聪明,掌握法门多,拜师父多,结果就错过了。

要安心安住,时时觉照,心中无事,平稳直心,一天到晚,一年年都这么过,心里不装任何东西,一直平平稳稳,越来越清净、明朗,不和别人比高低,也不和自己过不去,就这么过,有一天你就明白了。

九、 一切万法都是本体显现,一切都是空的,修行就是这样修……

法华经一句话:“劫火洞然烧,我此土安稳”。还是安然自在,即使现在要死,还是安然自在,我们如如不动的体不会死,时时刻刻在那里,如果你不执着、不分别、不取舍,那么这一点点灵光就开展了。因为他本来遍一切处的,因为我们执着了、迷惑,不见了,混在污泥世界里,融在身体神经里,本性光明被整个覆盖了。

开始觉照当下,它显现一点灵光,一点明白,而到一定时候,到以后所有作用都是它,它又不在,就是初见本性。

或者悟到一切万法都是本性显现,一切都是空的,这里明白一点,然后这一点不在一切处的这点灵光,嗨,听到声音,他马上放光,明明朗朗;说话、做事都是它的作用,而它越来越大,越来越清爽,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有力量,这就是养道,保任之功,修行是这样修成的,这就是法界的秘密,道上的秘密就在这里。外道、魔根本见不到,他是执着的,只有把所有分别执着都去掉,你认为自己修好了,自己聪明,懂得法门多,打坐时间长,有光明、有神通,这个东西就没了。只有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它就出现了,它本来就在那里,灵知了了,妙就妙在这地方,难也难在这个地方,所以说不可说,不可说,这不是言说的境界,是契入的境界,这是佛教里最珍贵的地方。

谁得到它,就得到 了传承,得到了道的相应。如果这点没有了,所有的言说都是虚妄的,根本没得到传承。

十、 初学佛的人应该怎样?

初学佛的人要发心、发菩提心,不是为自己修行,是为利乐众生,在修行当中消业,破执着,要得定,得真正定,不是感觉舒服,不是好的感觉,他是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把整个世界放空了,进入如如不动的境地,定中开一切,通达世界的真性实相,明白万物的源头,这些是真的智慧,用智慧观照,不被境界迷惑,不受任何影响,然后活泼泼运用,很多人修行没得本,因为惧怕生死等等原因。求个好的结果,那么他的根基就不正,所以说真正明心见性是为了得道,开悟成佛,本体上珍贵东西才是得本,不是积累,是破的过程。

十一、 身体于我不相干

不要落在身体感觉上,当下身体非有非无,即有即无,既存在又不存在,不落在身体感觉上。我们人无始以来住在一个地方,心总有所住,我们现在什么地方都不要住,身体是神经、脉的网络,本来是空的显现,因为我们有身体的执着,就落在身体感觉上,因为有感觉、有感情,就落在妄念上,不空了,因为身体存在有运动,有感觉,又把我们心念束缚在里面,产生种种反映,都是虚妄的。众生认为实有,一刻都不离开,如果在一刹那离开,就没了——离身心与外境的刹那就回家了。

迷是一个过程,悟也是一个过程,要超越它,突破它,也要一定用功的力量,不起执着,把造成痛苦的因去掉,才能达到没病痛感觉。不要老想哪天不痛就好了,痛的地方是业气,注意它,就会产生不好的束缚,结果这地方就不好,就产生苦,学佛就要转移,忘掉痛。

我们学佛不是为痛来的,要透过病,不在上面执着,然后起慈悲心,知道一切众生离开烦恼、离开痛苦,得到安乐,得到解脱,借此因缘发愿,不为自己病求解脱,为一切众生病求解脱,你的心就广大了,你如果为一点小事过不去,放不下,那么范围就小了,要为普天下发大心,即使现在痛,但众生比我痛得多,我这点痛算什么,那就过去了。修得很好的人把功德回向众生,自己都没有了。

十二、破见、破情、破语

在整个修行中,本来没什么可说,每人在化解中产生智慧当下了知,怎么处理,不住在功夫上,如感到光明,有成就,就会偏差,会入魔,要有很好的修养性,真正能放下功夫上的执着,要化得平淡无为,一切作用是机缘,我们只是帮了一下,是平常自然的,是机缘相契的关系。

他始终在因缘内受影响,没透出因缘外看事物。譬如我们人有肉体、家庭、工作、朋友、法门,有的人范围很大,因缘法有差别性,如果愚痴性在,就会错乱因果,就会在事物上,起颠倒。观察表达作用就不能起到恰到好处作用,就不得成就。

破见——这个活佛讲的那个上师所发知见,无论是正的,偏的,要在根本上无碍。无量无边知见能不能消融,消一切知见,不动心。对立、斗争,如有这个在,见地上不透脱。

破情——在情上能不能消融一切情、慈悲之情、母爱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很多差别,能不能消融一切情,做到无情,虽然做到无情,又有对众生的同情、爱护、关照的四无量心。知道众生需要什么,你的无情不是灰色的,不是冷酷。里面充满了光明,但找不到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慈悲——是无情的大情,是自性充溢出来的利乐。第三点破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符号,也是我们的化身,能不能消融,随机说法、比喻,种种语言来显示一种真理,因缘、道理、说法。不同层次的人要听不同层次说法,你都要有所说,不能落痕迹,不能死说要善说。

十三、功夫能量上(本性开了以后)

1、有的意生身成就,有的当下显现,有的知道众生当下心想什么,知道他烦恼程度,能够和事物发生直接关系。可这里有东西在,就障道,如果有这个“能”在,就渗漏,把这个“能”也化掉。

2、 正修好的人,透脱自在,但这里面没有作为、没分别、没有我和法的存在。搞不好,不是依法,是依人了,有这个在就不行了。

3、 我们本性开了以后,寂照当下,有的能量大,有的人智慧高,有的人慈悲大,各人显德不一样。

4、 这个过程要安住本位,又要通过方便锻炼开发,有些人念力弱的不开发,有的打坐偏胜却不活,有的人说法不胜,不善开演等等,有的偏重在某方面,那么自性的功德就不圆满,所以要透一切境界,开一切妙用,直到圆极。

这里面有三个层次:①不受概念和观念影响,不说这个是某佛说的,某个人说的,那就是受制于概念。②既要不受制于概念又要突破现实中的比量,对比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等存在。③不是通过观念看一切,那么白不等于白,黑不等于黑,但它是存在的,在这上面你用智慧去透脱,没障碍、没计较、没得失、没分别、没受他影响,白的不白,黑的不黑。

十四、有关修法口诀

凡夫心量很难掌握整个全体,有的师父给你一个口诀,概括整体,有的祖师根据一生的总结,用最简单方法传示下来(教以外传)每一个祖师都有纲要、归纳。这次茗老(茗山法师)临终前留下三个字,符号一样,一是性、本性,一切法从性而起,圆归于性,下面三个点,伊字三个点,天台圆融三观,在边三横,也是他一生的总结,三点代表中道实相,圆融整体,一切都离不开三点。这三点把握了,你对本性就有一个圆悟、圆解,任何一个事物,如茶杯,一句话也是三点,任何时悟了诸法实相,就是本性,本性实相无相,看不见、摸不着,这圆悟的没有对立、没痕迹,不可说,本来如此,这是诸法实相,而这实相要通过宗教来体现,还要通过禅、密、净土等诸宗的方法到彼岸。

十五、关于烦恼

要了知烦恼如梦如幻,不要用心去排除烦恼,也不要留住它、分别它,一心持咒,烦恼就像空中的乌云一样,它来了,你不要留住它,不理它就会被风吹走,知道烦恼的性是空的,了烦恼而无性,那么烦恼就不烦恼了,当烦恼不烦你时,你在烦恼中得到解脱,这是无相密般若观照的方法,不落对立。

十六、怎样化解痛苦、妄想?

对于烦恼、对人生的痛苦、对妄想却不认为是真的有,如果不执着真的话,自然会化解,我们无始以来把什么都当实有,境界、感受、身体,有实有的关系,有对立、矛盾、执着、烦恼、斗争,当你领悟到外面的境界都是梦幻泡影,内心那个知,如不分别的话,就是真心的流露,如果分别的话就是无明、妄想,内有无明妄想,外有实有境界,就起颠倒。

如领悟到一切境界显现如梦幻泡影,绝对没真的境界,无论是佛菩萨的庄严也好,众生那种丑恶诸相也好,都是了不可得的幻相,只有我们内心一念灵知了了,亲亲切切,是真的,这一念里面没内没外、没好没坏、没高没低,本来如此,本来不坏,本来不动,既空空寂,又能照,又能领略万物,这是本来面目,而这本来面目现前时,虽外显如梦如幻,又能如实地了别它的差别性、因果性、缘起性,它的作用,都能分别,这是本性起的妙用,一个是性体如如不动,清净湛然,一念不生,当体实相,这叫本性性体,而显现的一切相无论是庄严、是丑,都是幻相,是本体显现的一种功能,这叫相。

十七、什么叫妙用?

我们在本性所显的相当中,一切不执着、不分别,灵知了了,而能善巧应用,恰到好处,又能如理观察,都能区分它的作用。这叫妙用,能在学佛中把握三点就圆了,有的人认为无相,什么相不接触,这一来就对立了,相即无相,无相而相。

十八、如何是修行的正知正见

1、 开悟之前就是知道 我们人都是因为无明颠倒,造作有为的世界,有轮回、有痛苦,那么我们修法要离开分别、执着去用功,虽正念咒,不做念咒想,正做事不做做事想,在无分别上升起正的知见。

2、 有仅如此还不行,我们虽然没分别、没执着,一心用功当中,正用功要知道我们心本来清净,本来不二,本具佛性,无生无灭,本来如此。要相信要肯定,明白这个如果只有无分别,恐怕要落在偏空上。

3、 在无分别的基础上还有永远不变的本性,永远安住本位的本性,我们修行是透过无分别智慧来证到这本性,而这本性本来无相,没得没失,没好没坏,没增没减,没生没灭,却不是二边,但是要在因地上相信真实存在,修行要证到它,而证到它,就是和佛同一个性质,同一个法身。

4、 还有一个正知见,在这个基础上,要明白我们修行虽本来是佛,但不是为了自己修行,而是为了成就佛的圆满功德来救度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也同样具有这个佛性,同样具佛功德,因为和我一样,不知不觉,因无明颠倒流浪生死,现在我发菩提心,誓成佛道,具佛功德,然后有大力量来救度众生。

如具备以上几点,算正知见用功。

十九、修行如何发愿?

思维佛的功德,高僧大德、修行人的成就,和思维众生苦难,思维自己在无明烦恼中束缚,对理性、佛性,因果的思维。通过这些思维观察,会因为思维某一种,突然升起一股向上誓成佛道的决心,就是升起愿力的力量。

二十、学佛怎样才算学好了?

学佛学得好的人,内心要空的,没分别之见,充满慈悲,但不觉。没有慈悲的执着,他看外面人,都是影子一样显现,不会认为实有,这个人是对是错,不会执着定有,不会把别人的缺点,别人的烦恼放在心里,他是没有的,看到众生像梦幻泡影,但他根源像佛一样没区别。

二十一、怎样断妄想?

断妄想不一定离开事情,离开事情的断不彻底,在事情中断是彻底的。

二十二、学佛学什么?

学佛要学佛智慧、清净。学佛的慈悲愿力,学佛以后就是做人。不是老在学佛,要在作用 处体会。佛法才能学圆满,要在实际当中透过来体会,既知如梦如幻,又要认认真真去干,又不执着,不烦恼,对众生有利益,要这样才行。

二十三、如何回向?

没见性以前,通过愿望来回向。如见性以后,按照本性、本位遍照法界是大回向,一切都是本性妙用。

二十四、为什么会入魔?

修行人和别人比出来的修都是入魔以自己的功夫,神通来摄众,想出人头地,都是入魔。要向佛学习,要体会自己的本性,本来具足圆满,要归到平等无念当中,不要有自己的一个东西在。有自己的聪明、能力,结果都不好,都会失败。佛教里的斗争性和这个都有关,修行人不和善知识结缘,业障重,容易受魔影响。

二十五、学佛与世界

成佛和世界是没矛盾的,事物成功是佛的成功,做人的圆满是佛的圆满,并没区别。

二十六、打坐中妄想来怎么办?

不是你的念头和你无关,你不要动心,只管念咒,不要管它,再修下去就没有了,就化空了。化空了气脉就起变化,人就放光了,从虚妄的妄想境界转移到念咒上,不要注意咒,自然念咒后,不知不觉当中,咒也没有了,身体世界就没了。

二十七、修行不要急

修行有一个过程,不要急,只要方向对,一心用功,自然会到,急不来,越急妄想越多,越急你有个不好的状态,没达到理想状态,心不清净,就不满意,用功都执着,越用越不好,反而比不用功人妄想多,不用功的人还没感觉妄想,你越用功妄想越多,不要急,不要想我有念咒,我要念得多一点,我要念得快一点,不管舒服舒服,不知道舒服就空了。

二十八、关于消业障,关于除妄想

业障是过去造的业,你把过去心带过来就会成业障,你把分别、感觉、执着去掉,就会消业障,对妄想你想这不是我想的,不是我的。这样的情况一个是过去世动过这些坏念头,一种是魔,让你动坏念头,你不要管它,如果下坐了,还在动念头,那是你的了,马上忏悔,重的罪先忏悔。

我们上面学习了第一步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步就叫透关,黑和白事物的对立可对你来讲,都没障碍,都没分别,都不会受他影响。

第三步才是安立法界,对因果缘起,众生的因缘差别都知道安立。这个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怎么样,都知道,怎么做,怎么指导他,但自己是空的。

第一步做到开悟,不会说这个意思,那个意思,他心里面对这些对立 的概念在认识的程度上,他已经超越了,他是用直觉的观照来看事物的。直觉的观照来领悟真理的。真理在他心里面,不在文字里面,看经书就是看自己。不会说某某佛说的,是我们自己明白。自性显露的智慧,这是我们所谓的悟。这悟,悟了一切诸法的实相,悟了他本来的真实性,悟了诸法的理性,悟了缘起差别里面的根本性。

所谓的悟,是超概念、超观念,这是真正的悟。如果没有这个悟性的话,我们心里始终有一个高,一个低,一个好,一个坏,一个内,一个外。这些概念的建立,就是业,就是烦恼,本身就是执着,就是障碍。始终在外流浪、在动荡、在攀缘、在受制于某一种影响力。我们的头脑里终有东西在,某某佛说的,师父说的,哪里来的,有这个在,那么就不是真的悟。

这个悟彻的人就没有东西了,佛法的文字破掉了,宗派破掉了,对法的执着破掉了,他说话做人,不是通过概念、观念做的。

悟了本性的空是小悟,悟了缘起差别空,不落概念,不落文字,当体即空呢,叫大悟现前。在智慧上是真正悟的话,就不会落在个人概念上,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狂执功夫等等。他这些都没有,破掉了。这在佛法里,真正明白了,根本透彻了,从此以后,他虽然有一些习气,有些障碍,但是他的方向不会偏差,不会再入魔,走向外道,也不会给别人障碍,因为他在根本理性上透脱了,他每时每刻所做的事情,不是通过概念、观念去做,那么就不会再造业。

一个人所谓造业,都是分别计较所形成 的。有了执着观念,这是我的人,这是别人,我对他怎么说,怎么做等等。起心动念,起了分别,所以有了业,如果连这个分别都没有了,连概念都没有了,所以说从此之后,就不会再造业。禅的妙,妙就妙在这里。然后还要逶过境界,还要具体当中去磨练,真正安住不动,真正自在,真正无碍。那么这还有个过程,因为人还有习气啊。

喜欢清静的人,虽然观念上没有了,但是还是愿意在清净里面关着,不愿意在染污里呆着。有这个东西,那么呆在染污里面,虽然不起概念,总是不舒服的,不习惯的。

人有这个东西在,要透过你的不习惯,这就是做功夫。不仅仅是打坐做功夫,打坐呢,就是说得定,和本性相应,产生力量。

但是真正做功夫,是座下,在境界上真正透脱无碍。所以说在这个用功过程中,不仅仅是消融,要逐渐无碍。

那么他内在的,也就是说,心愿也好,习性也好,越来越化空了,内心找不到了,越来越自在。到后来就能大放光明,就能够显现万物。就能够在一切缘起中得到运用自在。就这样的讲法和禅宗的三关是一样的。

真用功:如果在一念当中,绵密觉照。不起概念,不起执着而又能运用,那么 这里面肯定会有所开发,内在功德的开发。比如说我们心里面有个东西,比如说对某个人慈悲,有慈悲心在,就是障碍,不是开发。如果你对别人能够关照、帮助,但是没有慈悲在,那么这是你的开发。你的心里很空灵的,没有东西导致你在做。如果你有慈悲在,肯定有祸害,有拖累,肯定你会累,会受影响。因为你已经落概念了,落观念了。这个人苦,我要帮助他,有苦在,有帮助在,我要帮助他,我要慈悲他,你有东西了,就不是真用功了。已经不真用功了,这面都要知道的,心里面不能有一点东西,但是你不能回避一点东西。虽然在做,但是没有你做的人,没有你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高高在上的觉得很了不起,他没修好。如果找不到他东西,没有办法看他,他没有的,没有一点向外的东西,很平和,那么这个人就修好了。

外面很慈悲的不等于真的慈悲,他会流露出东西。心念通过能量,通过细胞,它会变成一种东西,表现出来一种东西了。真正了道人没痕迹,修得好没痕迹,有智慧的人大智若愚,看不到他智慧了。

修行功夫很高的人,看不到他东西了。很慈悲的人找不到他的慈悲了,找不到他痕迹了,这是真的修好了。所以说一个个觉得自己修得好,修得不错,有傲气在,就没修好。比如说打坐,坐得很好还没坐好,还有这个在。

历史上有很多的修行人就是落在这个地方。他修得很不错,帮助大家。觉得自己很有智慧,可以著书立说,可以怎么样怎么样了,他把几十年的功夫都执着在这个地方了,再也不超越了,就不得道。很多人为什么不得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在这个地方不执着,也不落痕迹,那么他走过去了,就得道了。就是说过早的出头,过早的为人师,显示自己。或者用这些功夫去做什么样,过早地去了,没把痕迹化掉,没有真正的透脱自在,真正做了没有做,而且这里面多少带点有为的东西在。如果真正的无为,也是无碍的,真正做了没有做,随缘也是得道的。但这里面恐怕多出一点来:我有所作为了,你们都不行,只有我出来才行,我要帮你们,我要带你们。好,有这点在,就是坐脱立亡也不了道。全身都是舍利,也不了道,因为 有这个东西在。即使大光明,给人看见,也不了道,不是大成就。

在心中有一念佛可以成,还不成就。有意觉得自己得道了,也不成就。所以不能光看外在东西。

如果因为外在东西引起信心的,那么他还没悟道,真悟道人,他不是因为外在东西引起信心的,他自己内心有信心,自己明白,不因为师父放光了,才有信心。不因为师父怎么怎么样,他有信心,是他自己有信心,自己明白。即使师父现在做牛、做狗、做流氓,关在监狱里,邪道外道,他还是有信心,他自己明白,这样的才叫悟道,是真明白。

真正的明白,是自己的内心,真正的信心,是对自己本性肯定。这个本性本来无相,本来和师父的名相没有关系。这些都是虚妄的假相。

当然,我们要受恩于师父的指导,师父的智慧,对我们心灵的敲打,使我们明白。而明白不在师父那里,明白在我们这里。明白了要自度了,要自己了了,自己做了,和师父没关系了,但是我们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肯定要经过很多师父的,也要感恩于师父。但我们信心不是在师父那里建立的,信心在我们这里。信心每时每刻存在,每时每刻在显现作用,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觉照去体现它的作用。师父只是敲打,师父只是缘会,缘会以后就没有了。不能老是留着师父在,老是留着师父的观念、形象,和他的功夫,会受他影响。在禅宗来讲,就不透脱了,在密宗就不同了,师父一直放光来照你、加持你。心密无相密走向禅宗,洒脱自在……

所以千万不要和别人比,也不要和任何人,任何事物对立起来看问题,都是不二的。你儿子就是你自己;是你的显现,不要认为他是来讨债的,这种就是观念了。这是一种想法,任何存在你不要加一个想法,是讨债的,还是报恩的,这都是想法、观念,本身是虚妄的,虚妄的也是概念,也不要去想,也不要建立。要时时刻刻当下体验,圆照法界,该如是就是如是,这样就是这样,所以说要安住在平等性当中。有的人修行,学得高高在上,呵斥别人,打击别人,或者说别人:你们都听我的;有的人学得很低三下四的很谦卑,很低的感觉。这两种都不好,都有落处。在佛这边和佛平等,在魔的这边和魔平等。高的你不高,低的你不低。诸法当中,都平等的。不要给自己一个固定的东西,不要落在这地方去。只是随缘而做。这随缘也是自性的显现,能多少就做多少 。该穷的穷。该富的就富。不要追求富,解决穷,这都是自然的,该来的都会来,该去的都会去。

所以说我们通过这过程,练得自在,因为整个过程就是练心的修道过程。现在穷的或富的,或者艰难,或者幸福等等,这都是你必须走过的。走过了就没障碍。甚至经过动物,那比做人要艰难得多,所以要珍惜目前。目前是最好的时光,离开目前就没有将来,禅宗祖师就讲“道在目前”。目前错过了,就错过了所有。但是很多人讲,现在太苦了,障碍太多了,把这些解决了以后就没事了,其实这样一想就颠倒了,就已经错过了。目前是最好的,没有将来比目前好。

我们做事和世上人不一样,我们做事只是随缘。在这里是练心,在透脱。经历人,经历事物,而不是达到一个目的。这个事我去做,我就完成任务了,我得到成就感,不是这样。我们每个都是过程,都在当下体验它,这就是道人的风格,他不计时间,不计较成功或失败,只是他的心在这里练出来了,得自在了,以后经历最大的风雨,他都没事,这就是修行人的风格。所以我们最多动第一念,不动第二念,动第二念就错了,就有落处了,如果反复在动第二念,那就更错了,那就产出道太远了。第一念可能要动得一觉没了,第二念就有业了,凡夫更不好。所以说:修道要圆,那些有概念的人先放在门路外;因为那些人是没作用 的,越讲越远,越讲越噜苏。说话不要用思维,不要想一想再说,直接说。所以说《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人见到相,总想一想,啊呀,这是什么样?这是什么相,怎么相的样子,会揣摸他,想象他,会粘住。如果你见到诸相就是非相,没有这些东西,任何时候都这样。就是见,当下见,见而不见,这就是见到实相。修行人多生多劫,修行到后来,没有知见了。事情没有落处了,没有缘的执着,逐渐逐渐就自在了,所以那种功夫上的力量是自然的,因为因缘而显现,没有因缘就没有执着和觉受。随缘而起,随缘显现。

关于大手印的修证的问答

问:以前我对证量的认识,以为打坐修持当中就可以做到,刚才所说的那些好像是见地上的?

答:不是。是以见地在实际中体证到的。

问:我有这种感觉:见地上听闻的见闻觉知,过去善根的开发,可能建立这样见地,然后在修持过程中各种修法达成仪规法门的修持,然后到功夫上定力上证,证量好像不是从这方面来?

答:打坐修法是一个培养的过程,修定的过程,开发的过程或者说打开门的过程。真正的证量是进入这个门以后,用这个道在日常生活中起真正作用透过境界,而不仅仅在打坐的功夫上。闻法打坐那是没有开悟之前的功夫,开悟以后不拘泥于行住坐卧,不受制于见闻觉知,他是身心不动的,知道如幻如化的显现,虽然一点灵光寂寂然然的明白,知道一切境界是自性所显,但习气未净,境界来了力量不够,还有分别,身体有障碍,家庭什么事还会有落处,烦恼明明知道是空的,还做不到无心,在这个阶段就要做功夫了。大手印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讲的怎么觉照,怎么转化,怎么自然,不落分别,慢慢地境界消融,外境界不动了,内境界不动了,自性功德、自性的作用处不留痕迹了,后来就成片了。成片以后一片透明,一片清净,不可说的境界出来了,这个就是真正的证,这个是叫证到实相,证到道。因为道没有止境的,还有一些种子在里面,还有身体的五蕴要化掉。所以说这个证的道有小成就、大成就,圆满成就。刚开始见到本性能够保得住了是小成就的境界,然后打成一片内境界、外境界都不动了,一切都是佛法,这是大成就了,然后里面微细种子、微细的极细的暗流都全部消干净,所有的功德全部开发出来,整个宇宙的法界为道,那个时候就圆满成就。圆满佛果功德。一般人小成就较多,小成就一般也不错了,能保得住,脚跟点地,不断努力向上,转化习气,如能发愿求生西方,即得上品上生。这样子不错了。大成就的人比较少,打成一片,一直在明体当中,不离开。

问:明体就是本性吗?

答:是的!但是要证量。一念觉照也是明体,成片也是明体,程度不同,开始只有一点明体。明明白白,那么你这个明体周围很多东西还在影响着你,覆盖着你。什么叫证量的明体呢?明体是一大片全部的一片你是里面的影子,山河大地是里面的影子,跟电视银幕里的东西一样那叫证量,叫法身本位。刚开始只是法身边,看到法身边的一点光,但是你的这一边还有很多虚妄的东西,没有全体进去,这些东西没有消融掉,不能成片,不能深入法身。悟后的功夫就是要打成一片,放下一切不好的,转化一切烦恼执着,除习气,还是真正用功的开始,把无始以来带过来的业,不好的缘份、执着都要了掉,那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非常大的,末法时代的人带的业多缘就不好,很多的逆缘,很多自己的习气,这些你要开悟以后做功夫了,打扫干净,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成片了,这是“证量道”有大成就了。

问:习气有二种:开悟前的习气和开悟后的习气,悟后有落处的就是习气。

答:是的,是习气。

问:某些有落处是不是对立面?

答:不是对立面这个叫存在,事物在心里还有染着,在感情上,对身体的生理的反应,对吃的东西、住房、睡觉、穿的衣服等等,男女的感觉都是习气,是很多很多的,对外境的变化或者对修行的法门,对同门师兄弟的感觉,有缘无缘,讲得来,讲不来,这都是习气,很多很多,这些都要打破的,这些打不破成不了道。要打破这些不一定要境界中去,没有事不要去找事,只是这些东西来了不要动就可以了,不被它牵着走就可以了。不要找事,因为我们精神照顾不了,不像古人力量大可以在境界上练心,透过去自在了。现代人比古人复杂,我们的精神力不够,能量不够的,还是要多培养定力。

问:在事物观照中有“二个”的产生,明知性相应该不二的,应该是一个?

答:一个也不是,有一个就有二个。

问:但我只有一个,心里老是这样想的,在观照中老是把体性是一个本心又是一个,有时在缘起法里面这样想本性不动的,本性和事相分成二个,很明显的,总是有这样的感觉的,缘起法千差万别是一个,然而本性是一个。缘起是一个,本性和事相很明显分成二个?

答:宝藏论讲到的一般着相的人如:看金子做的器具只执其相,不悟其性。但见性的人不一样,他知道这些器具宝物都是金子和相是不一不异的,在相中不作相见,不一不异就圆了,这是大中道的圆。如果你执着一个异,执着一个二,就不圆。禅宗有时也讲到一个“一”,“一”是没有对立面的“不一之一,不二之二,”这就是妙中境界了,就妙了,你会用了,用这个金子做佛也可以,做手饰什么都可以,不一可以做一,不二可以做二。

问:不异法的总相可以做杯子茶杯什么样的,总相是异那叫不异,然而不异性体是一个,我们缘起法也是一样?

答:为什么要分开想呢?

问:要看体不要看相?

答:这么多茶杯在缘起上建立这是茶杯,然后再去想它都是本性,你这样想就是说有分别了。

问:无相无不相?

答:如是如是!

问:安住本位看到的都是自性的显现?

答:那是直截了当的。这个是当下的无分别智慧的现量,有的人在道理上也可以去会一会,这个就叫差别智。这个差别智在没有开悟前是概念,悟了以后有时也要想的就是差别智。他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也可以的,搞清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差别智给人讲道理时可以用的,理上要讲得通,叫通理的一种智慧,平常用功不可以这样想的,这样想是颠倒。你讲的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在我们空灵自然中不取不舍,“分别就是当体了”,相就是心,心就是相。但是当你讨厌时喜欢时就不是了。

问:自己可鉴定的?

答:如是如是!

问:宋老师,在我们练心时候一切都是自性显现,这是不是有概念还有意识心在?

答:开始时是有这个在,有的人这样想,真正相应时候没有这个,它是“直接现量”。心要到一定的透明程度,就知道了。因为当你这个透明心看到东西的时候,知道这当下不动的明体它显现了,而不是我“这个”去看它,这个时候才知道。这时人很精细非常透明的,心很定,空灵的,自己知道,说话滔滔不绝流出来不是作意的,这个自己很亲切了。有的人形容自己聪明得不得了,这个就是觉性智慧的流露。

问:憨山大师开悟以前诗词一下子写得很多很多,他就付之一炬烧掉,他这个涌现以后是否不相应?

答:他这个是种子翻腾,他这时候没开悟,虽说他也是大德过来人,不是一般的人,这个时候东西太多的话会障碍悟门,悟了以后就没关系了。没悟前涌得太多把这个当正悟,它就不开悟了,心里的东西佛法文章词句等是障碍悟门的要化掉,悟后流露出来是自性清净空灵无碍的作用,无碍自在是妙用,没开悟前是染污,有差别的。

问:证量就体现在对境界或对心外面的境界,在各种状况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安住在本性观照中,这就是证量?

答:对的。实相的证量有二点用:二点是合一的。第一在境界作用处是否受影响,不被作用处左右、没有动心处。第二性体是否保持清净、透明、空灵、无住,如如不动的体性在不在,如果如如不动处不在了,作用处也没有染污,还是失照了,也没有证量。

二00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定稿于香风谷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证点评
下一篇: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禅悟的直指 自序 禅悟的直指 禅与止观法门
 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证点评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