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金刚经》系列开示 10
 
[常福法师] [点击:2354]   [手机版]
背景色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金刚经按照判教上来讲,说法有的是直说,像六祖大师把整个的金刚经分成三类,叫做体、相、用。它的体就是以无住为体,无相为宗,妙有为用。把整个的金刚经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但是比较笼统,我们要是顿悟的人一下明了可以这样说,对于刚刚学教的人来讲,他没有分判,没有辨,没有明。也就是说,他没有显示本经和它经的差别。辨,辨宗一般说每部经典每部经典的意思,还有这个明,它一般是分成三。明这个体里面,像我们这些凡夫啊,它有一个辨别的能力。举例来讲,讲佛陀的果德------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次第在里面。有发菩提心、伏菩提心、出菩提心、证菩提心,很多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都是在辨别里面。到最后面才证悟到真实的菩提心是什么,(你何时证悟到真实的菩提心呢,证量上会得何益处?)包括这部经典的菩提心是什么。如果要是顿悟的人,一下悟到了,证悟了这个究竟的道理,可以这样说以无相为宗。如果要对于一个凡夫,还没有证悟的人,不能辨别,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看金刚经。以无相为宗,那什么叫无相呢?无相、无住、妙有这个体倒底是什么呢?妙有又是什么呢?妙有里面次第会更多。

六祖大师这个顿悟是过于简单。你看六祖大师写的那个口诀,虽然是一针见血的说,但是我们看了以后呢,他没有分判。就是说,好像这部经典好像是天下第一一样。剩下的那些经典,我们还是会不到。比例来讲,我看了金刚经和别的经典放在一块分判的时候,我应该是怎么分判呢?

所以那个天台大师,还有那个贤首宗也就是唯识宗,唯识宗里面说的这个大小偏圆顿渐,有的是藏通別圆来判教,用种种方式来讲这部经典。就是每个人他用自己的那个判教的方法,和这个研究经典的方法,来判这部经典。所以讲经,说实话说好讲也不好讲,他必须以个人的证量;第二个明了这个体,一旦明了错了,整部经典的会意就错了。你举例来讲,像现在的一位老和尚,他学的是什么呢?他把中国的佛教啊,用因缘乘,就是缘觉,用缘起性空来讲。他说整个的佛教就是一个缘起性空,缘起性空的法呢,他属于是止,又是别。别教是对于这个菩萨法来讲,止教是对于这个缘觉来讲,因缘的缘就是缘觉,就是十二因缘法。别教呢是菩萨法。他把整个的究竟的地方都讲到这个地方来了,讲到这个地方来所以这部经典的本意他就会错了。比如有的说禅宗的顿悟的法门是错误的,是狗急跳墙的修法;有人讲净空法师是错的,他为什么会评论别人错呢?他以自己个人所研究的经典而判,判教的时候判错了,因为他判错了。比例来讲吧,我要是学哲学的,你怎么讲话我都在哲学观点里转,如果我是学这个心理学的,你怎么讲话我都在心理学里转,如果人学文化的,怎么做都像学文化,我要学逻辑的、或者哲理的,他围绕着自己的判教来判于别人,所以你判错了。有人把金刚经当作是小乘法会于圆乘的,他以小乘教法来判圆乘。比如他证阿罗汉,以小乘的教法来证于缘觉,那他是阿罗汉的教法,他的判经就有问题了。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法,而众生随类解?如果你是大乘的人,不管讲什么法都变成大乘。如果你是小乘的人,我怎么讲法都变成小乘。好比我现在讲法,你在观诸法空相,你就认为这一切法都是空的,本体是清净的,生灭灭已寂静为乐啊,那你一直观察师父讲法的时候本来是个生灭的体,生灭的体本来是寂灭是空,师父怎么讲都落到空里面去了。你观察我这个话的时候,你一直观察生灭的体是空性的,那么说我怎么讲都落到空性里面去了。我讲的是无为法,但是每个人的深浅是不一样。会到你心里面,有人变成小乘,有人变成中乘,有人变成大乘,有人得到阿那含的解脱,有人得须陀洹,有人得斯陀含,有人得阿罗汉,有人得菩萨种种三昧,有的人当来下生就要做佛了。所以按照判教的方法,有人往往也搞不清楚啊。

所以天台大师汇集了诸方所有经典来判,他编辑了一个讲经的模式。他这个模式分为第一是名,一切经典皆有名。第二是显体,显体分三:显,辨,明三体。第三是明宗,宗是讲修行,是显宗就是说本经的意思;它也有辨,每个里面都有辨,辨宗、明宗即说明宗旨是什么。第四是类用,是讲经典的妙用,主要是讲有解脱有般若有法身。第五就是判教,判教的时候就是属于是诸家了。一般人讲经都是这样的讲,首先把它拟个题目出来,按照这个题目去讲,这是一些文字的技巧,文字当然有文字德了,文字可以把我们的心慢慢解开,了解它的实相。就像把我们眼睛放眼睛,耳朵放耳朵,鼻子放鼻子,把我们分开,哎,你发现自己没有了,空掉了。你如果不靠文字解的话,那我们的心里就很模糊,用文字来判,它就在我们大脑里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

首先就是这个实名,通名。通就是经的意思。三藏十二部有经律论,只要是佛说的,都叫经。佛陀制的戒律,叫律。经是讲定,律是讲戒,论是讲慧。论有论部、律部、经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但是也有菩萨说,你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但是必须要有佛证,只要不是佛所证的话,不称名为经。在中国唯独的有一部经典叫六祖坛经,是我们中国历代的祖师公认,认为它和佛相应了,后来把它取名叫六祖坛经,是唐朝时代的。经,什么叫经?若称上经者,经是上契上会于佛,下摄于机,对上来讲是会于佛理,对下要会于众生的心,如果这部经典只能讲跟佛相应,而不能跟众生心相应,那肯定不是经。只要跟般若相应的话,它一定跟我们的心相应。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不管说的哪一部经典,都能够跟众生心相应,如果不能够跟众生心相应者,释迦牟尼佛不会说,也不能说,为什么呢?因为说无依故,释迦牟尼佛没办法说,因为离开众生的心他就没办法开口了。就是诸佛跟诸佛讲话的时候,就是佛跟佛通。但是佛陀要跟众生讲话的时候,必须依众生的心来讲的,离开了众生的心怎么讲呢?所以这部经典离开了众生,佛陀也没办法讲的。所以在此世界,不管是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金刚经,任何一部经典只要是经,我们众生一定能够领受,一定能从这里面得到利益,并且我们能持诵能会到。所以真正通达的人,一通万门开啊,你一到这个屋子里面来了,所有的门都打开了,不会有哪个门打不开。很多人学法门,认为在没有进来之前我学某个法门,但是一个人开悟了以后,哪个门不能入,哪个门不能出呢?如果那个门打不开,肯定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经是会于众生。如果你到果里面到经里面去了,而这个经是会于众生的心的,如果你会不到,那你肯定有问题。因为你是众生,如果会不到你的心里面去,你不是有问题吗?想一想。所以真正明了的人,而去诽谤佛经的话,这个人一定不是开悟。或者说这部经典可以开悟,那部经典不能开悟,他肯定有问题。因为经典跟众生心相应,你现在是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啊。如果你要会于佛,你肯定会会于众生的。所以任何一部经典,它都会跟众生心相应。

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以后,就应该感受到任何一部经典的“经”,都是无比珍贵,都能够会于我们的心。我们看不懂,是因为你没有开悟,你没有明了,如果真正明了,每部经典会于诸佛会于众生。在我们现在修,你说我修净土法门,修禅宗,修密宗,在因地上面只是内用而已,论次第而已,论见而已;从顿上面来讲的话,是没有的。所以此门无宗,以无相为宗啊,无相无不相,一切相都在无相之中,无住之体。无相为宗,宗就是宗旨就是修的意思;宗与体相应,与众生心相应,这一念的般若智慧,叫无相,是指我们跟体相应的那一刹那。就是说我见到这个东西,我不执着了即无相,因为他的本体是无住之体。无住是讲体,就是讲宇宙法界的本体,它是绝对而不是相对的。但是无相它是相对的,对上来说它跟体相应,对下来说跟用相应。所以叫做无相为宗。如果你要不明了这个宗旨,那么说就等于没有宗,那就等于你没有修行。

一部金刚经其实就讲这三个体。头一部分是讲心空,然后讲法空,一个是妙用,一个是讲经的功德,就是讲这个过程。从第一会讲阿罗汉是讲这个心空,讲菩萨不住于相是讲法空,心无住到法无住;到了十六会十七会激发我们要我们起信,然后论宗,就教我们起妙用,教我们怎么修行。后面又讲修行的功德是怎么感召出来的,再到最后就变成流通分。降服其心讲了两次,前面的降服其心完全是显示佛陀说法的因缘,然后把法空、心空,和让我们起信的这个过程讲完以后,又重复的讲众生云何降服其心,是给我们一个总持。就像有个人问我,他说我讲的无量寿经讲得特别好,但是我无处下手,我不知道怎么下手,就是这个意思。啊,我教你怎么下手,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应当观一切法平等,应当行一切大悲心。其实讲这个东西,还是在我前面的那一段话,但是我给你一个总持一下,后面是讲我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做。

金刚经教我们怎么做呢?是应无所住还是住于体住于相呢?

其实金刚经里面也是叫你怎么去做,这个心怎么去住到这个体里面去,这个心怎么去住到那个世间相上面去,怎么样的受持,后面讲的很简单的了,你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就是随顺大众来讲的,完全顺从众生讲的。在佛陀体上面来讲没有如幻如化的这个体,是恒顺众生的心讲如幻如化,佛陀没有幻化的体,那为什么要讲如幻如化呢?是众生的心有所偏执,所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讲,观众生如幻如化,还是随顺众生,教众生如化安住的这个体。所以最重要的是前面的这段话显示出般若智慧,这个是非常的重要。这个就是通名为经,上会于佛理,下会于众生,与佛相应,与机相应,机法同体,就是跟用跟体是相应的。过去在密宗里面讲经讲的非常很妙的,这个经就像那个瓶子一样,花都在这里面,经就像这根绳子一样,把所有的道理全部紧锁在一块,令我们从这里面得到解脱。如果没有佛经我们怎么解脱呢?

  金刚经中包含了释迦牟尼佛的哪些证量?

这部经典把所有的密义,用最精确的方法,文字的技巧,心把它紧缩在一块变成这本书。所以我们研究经典很重要。如果我们一生中的修行,靠你的散乱心,不闻慧,靠你慢慢体悟,怎么修?这部经典释迦牟尼佛所修、所证、所说,我们可以把他的心态全部用过来,用到我们心里来。这部经典是佛陀上证于十方诸佛,下证于十方众生的心,用简单的一篇小小的文字,紧缩在一起。鸟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的精炼的法,都含摄在这几段文字里面,就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很多精要在里面,是佛陀所证量,但是我们把他当作无所谓,有人看一遍就丢在一边不管它了。这里面是真正的精华在里面,这里有十方诸佛的心,有十方菩萨的心,有十方众生的心,下至于六道,上至于四圣,都在这部经典里面。上会于十方诸佛,下会于九界众生。如果这个经典不能会于众生的心,不能会于诸佛的心,那就是邪道。所以我们对经典为什么要尊重,这里面俱足无上真净功德,真实清静的功德。所以这部经典放在哪个地方,就有十方诸佛所护念,十方菩萨所护念,放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都会吉祥。因为这部经典浓缩了十方诸佛的果德,众生的因德。所以我们应该感受到每部经典的受用,对经典无上的恭敬。

在我们没有闻法之前,在我们皈依的时候,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遍圆一切情即非有情。皈依三宝里面就讲了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自性三宝为理,住持三宝为相,此相落于理,如果说我自性就有三宝,我不皈依可不可以?我皈依自性就可以了,我干嘛要皈依住持三宝呢?皈依自性三宝正好是住持三宝,因为住持的三宝就是你的自性的体,自性的相。离开自性的相哪来的自性的体呢?离开相哪有体呢?你对这外面的三宝不恭敬,就等于你对你的心不恭敬。所以你光有这个相不了解心,其实这个相具备了无上的功德,因为这个相就是你心。一个人开悟以后自然会对相有无上的恭敬心,因为了解一切情及非有情种,就是有情的众生和无情的体,都俱足了真净的功德。所以这部经典在文字般若上面跟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是一体不二的。所以我们看到这本书,一个明了的人当然是无上的恭敬。就像我们皈依三宝一样,不可以说我们皈依自性就可以了。从相上讲,无情至有情啊,无情的东西,我们的身体,你把眼睛挖下来有情吗?耳朵挖下来有情吗?我们把它挖下来以后就没有情了,那我又在哪里呢?你说没有情把,把那六个字放到一块的时候它又有情。有情无情在哪里呢?我们错觉,以为自己现在能讲话叫有情,好像不能讲话的就不叫有情。如果它跟我们没有关系,比如经典上讲,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个人被车子压死了,但是有人看得见有人看不见,什么人看不见呢?有德有福报的人看不见。大家想一想,这个有相的东西跟我们心应该没有关系,我们的心完全离开这个相。但是你发现有德的人、清静的人、有福德的人,他看不见那个相,比如天人就看不到。但是那个人业障现前的时候,处处都有灾难的时候,他到处看到不好的东西,所以这个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跟你有德没有德还是有关系的。所以外面的相是无情的,但是你的心跟相有联系的,外面的物质跟你的心事实上是连在一起的,不可能是两个东西。就像我们昨天讲体相一样,离开相哪来体,离开波哪来的水,离开水哪有波,波跟水是一体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被压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这是我的恶业。或者你福德很俱足,应该看到的是天人的境界,天人看这个世界是琉璃,地狱的众生看这个世界是大火坑,饿鬼看的是到处都是不能吃的饮食,畜生看到是无明,我们人看到的就是山河大地,阿修罗看到都是非常锐利的斗争工具。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世界,每个人相上看到是不一样呢?这就是说,我们的心跟这个法界是相通的,心跟事是相应的。所以我们皈依三宝的时候,不可以只皈依理上三宝,而不皈依事上三宝,这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一般人是着于事而不着于理,就是对于理上不管它,只想着事,必定就落于情见;只讲理而不落于事,就等于是狂见。有人只讲万法皆空,我不执着了,这个世界都是空的啊,我干嘛要去执着呢?这个是叫偏空,是狂人。过去有个沙弥在打坐,看到师父走过的时候也不站起来也不合掌,师父问他:我来了你不合掌恭敬一下吗?徒弟说:我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师父一看说:啊,那你开悟了。然后啪的一巴掌打过去,师父说: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就是打你!这就是狂见,现在很多人修修到后面都是狂见。

还有一帮人落在情见里面,般若智慧也不去管了,在事上面特别的用功,非常的认真,见佛就拜,见经就念,什么道理都不懂。事上跟理上要双融,变成中道思想。经肯定是中道思想,佛陀的经典怎么会不中道呢?难道还偏于某一个地方吗?所以我们评论一部经典的时候,都犯了一种过失,我们对佛陀指指点点,好像你是佛一样。你看一看,我们哪一天不犯过失呢?如果你通达于般若智慧,怎么会犯这种过失呢?在你智慧没通达之前,你哪一天不犯过失呢?像**法师讲:我只看无量寿经,这是最好的经典,这是犯过失的。为什么呢?他意思说这个经典是无上的经典,别的经典就不是无上的经典了!其实你悟到这一部经典,一切经典都是通达的。你只是从此门而入,但是一切经典都可以入,只是这部经典很容易让你入,就是无量寿经能令你好入而已。但是别的经典如果你听懂了,你也可以进入到极乐世界里面去。比如我不到极乐世界,但是我到毗卢遮那佛那里去,立即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我到观音菩萨那个地方去,观音菩萨立即把我送到极乐世界去;我到药师佛那里去呢?药师佛也可以把我送到极乐世界去;我到文殊菩萨那个地方去呢?也可以立即把我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哪一部经典都可以把我们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要是通达了,必然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十往生论》里面讲,里面都没有讲念阿弥陀佛啊,一个讲正观,就是无缘观跟体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十种,一种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心常无染,心常正观。正观就是无缘观,无缘观就是跟实相相应的,是体相一如的中道思想,此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供养出家人;或者出家;或者拿药来供养布施于大众。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无染观,就是在此世界不要生出一种执着的想法,要生出清净心,无缘之心。在此世界做一切事情,你心里面坦坦荡荡的,一点都不牵挂,不执着,做而无做,无做就是做。因为我做的这个体是无缘观,这里面没有一个我在做,但是我做了,你一直安住在这个体上面,你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在续藏里面有一部这个经,叫《十往生经》。还有一部经典叫《佛说无量寿大事因缘经》,据说是后来人汇集的。但是这部经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十往生经》因为无缘观跟实相相应,实相就是第一义谛。就是我们见到了法身,必然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

我们不能往生、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什么?你另有愿故,不舍本愿。现在众生呢,一个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个要成就清净法身,像金刚经。金刚经是非常妙的一部经典,就是成佛,不讲发菩提心,不是讲要建立庄严国土,没有讲不退转。

“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部经典只要你通达了这部经典的教义,如果你在这个世间还为人轻贱,人家轻视你,贱你,说你没有本事。但按照因果上来讲,你应当堕地狱,或者做饿鬼畜生。但是因为你这部经典开显出来了,在你心中建立了,你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此罪不但不堕地狱,还灭一切罪,还可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相为宗,得无住为体,得妙有为用,就是佛的境界,都是佛的受用,现世就是佛。所以现在是佛,未来还是佛。金刚经讲的就是:上无佛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中间没有一个我所得。这个世界非常清晰非常清净。你说你到哪里去呢?我本来就是佛没有我啊。这个事就是佛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人看到是什么呢?是我要离开这个苦,认为这个世界是苦。明了的人就不是这样的,没有苦了这个痛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身体的生灭没有关系的啊。这个相上的生灭,我们现在吃喝拉撒、行住坐卧,都是佛的境界,都是妙用的境界,这里面没有一个我,没有我谁往生啊?没有我谁成佛啊?没有我谁是众生啊?没有我这个世界谁在苦啊谁在乐啊?这个时候你发现,哎,我在修什么东西啊?我天天在打坐干什么啊?我天天在念佛干什么啊?你想一想!所以只是大家不敢承当!你要敢承担,就是这样子!没有佛可成,没有众生可度,中间没有一个我可得。这个世界和佛陀的果德是无二无别。这里面就有无上的妙用,在娑婆世界有娑婆世界的妙用,在极乐世界有极乐世界的妙用,在天界有天界的妙用,在人界有人界的妙用。你要到哪个地方去,你很自在。比如我现在悟到了,我在人道是这个样子,我下辈子来人道还是这个样子,我没有觉得我下辈子不来做人了。如果我要到娑婆世界来,我就是这个样子,很简单!如果我不到娑婆世界来,会是什么样呢?那我就到天道去,天道是什么样的呢?我还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证悟到这个道理,你就是佛,到哪个世界都没有得没有失。到哪个世界都行菩萨道,但是无菩萨道可行,不可思议,安住在寂灭体里面,获得的果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实际就是叫常寂光土,此灭彼生,天道也没有人道也没有。就是说你现在灭掉了,你到哪里去呢?常寂光土去了,到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去了。到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照样还没有灭,这个地方的众生还在这个地方,妙用还照样有。所以把金刚经听懂了,你到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去了,那个地方叫实相,但是实相还是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还是实相。那个地方的果德是什么样的?寂灭的。六祖大师圆寂就在寂灭处,就是毗卢这那佛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现在六祖大师是哪一个呢?又是你,又是他,每个人都是六祖大师。如果你把金刚经会懂了,现在安住在这个地方,你的后身是什么?现在我们独立有分别心,还有这个识,我们觉悟了以后就是一念觉性在那个地方,一旦你这个身体灭了,你就到你自己所觉的这个体上面去就见到毗卢遮那佛,你就分身尘刹,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一个毗卢遮那佛的身体,一念之间就恒沙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遍满十方。也就是毗卢遮那佛、五十二位法身大士,这一切一切的相,都是毗卢这那佛一个人。华严经讲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讲十地菩萨的时候,毗卢遮那佛有大愿摄取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大愿就是悲心,遍满十方故,恒沙妙德其名为愿,这个愿摄取了十法界所有的众生。在我们因地讲叫大悲心,在果地上就是恒沙妙德,就是他的功德遍满十方。在华严境界叫做地,极乐世界有大地平整,这个“地”就是大悲心,就是法身的妙德。因为他得平等故,在一切众生心想处。

如果你把金刚经搞懂了,西方极乐世界自成,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的吻合。如果你要坚固的心安住在金刚体上面,金刚般若智慧里面,把六祖坛经安在你心里面,无所得故。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体,无相无住。

在《十往生经》里面讲,就是叫无缘观,一切无缘观是正见,包括“我”也是无缘,安住在无缘的体里面不动。了解这个世界就是一部金刚经,无住之相,一切心没有我,一切法没有我。心离垢故,我即离垢,法离我故,法即清净。心无我故,诸心无常,没有真实的我存在,你心就清净。一切法没有我,那法就清净。

每部经典,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它都有这个意思。这个叫“通”。一切经典都叫通。大家以后看到经典应该知道,此相即体,此体即相。看一切佛经就是自己的体,就是自己的生命,就是法界。它浓缩了你自己本来的自性、法身,你内心本来俱足的恒沙妙德就在这个经里面。

真正修出对经的恭敬,对戒的恭敬,对法的恭敬是非常重要的。这能直接成就你得法的体。

所以对经不恭敬,就是对自己的法身不恭敬,对经不恭敬,就是对报身不恭敬。你不恭敬,你的妙用就不能现前,那过失有多大呢?特别是对金刚经的诽谤,或者对经典不恭敬的话,严重的堕到无间地狱无有出期。乃至有轻慢之心,还有分别之心,因为你对于法身不恭敬,就等于你心即狐乱,你的心就像发狂一样。对法上你不恭敬,分别心非常强,那你将来贫穷下贱,讲话没有人信,做事情做不成功,身体老是生病、短寿,五德、五种福报都不能现前。

对经的用就是你现在的用。大家现在坐在这个地方六根俱全,还有一个真实的心,真实的信仰,这是过去不是一佛二佛出世,而是无量劫来在佛前种诸善根故。如果你没有善根,哪会闻到这部经典呢?乃至于四句偈等,过去讲经是四句一偈,四句话为一个偈子,就是说,只要你金刚经里面读四句就称为一个偈子。而这个偈子你听到四句,此人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在无量佛面前已经种诸善根,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净信就是闻而信,就是清净的信,你生出了无相无体的这个体,也就是你明了的那一刹那,其实就是你现在会于心的那一刹那,就是如来实知实见。可看出我们今天讲,不知道在哪个佛面前,在无量无边诸佛面前已经种诸善根。我师父讲就是闻到阿弥陀佛这声名号,也是无量劫前在佛面前种诸善根,你才能闻到南无阿弥陀佛,闻到不是听到。你看猪也听到了,在佛面前种了大善根怎么会做猪呢?所以绝对不是听,一定是闻到了。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阿者是佛的意思,弥是菩萨的意思,陀是一切经咒陀罗尼,就是经的意思。也就是无量寿是佛,无量光是法,无量觉是僧。无量寿是一心是我们的本体,无量光是代表法是正念的意思,无量觉是代表清净的意思,体相用就是佛法僧。如果你把南无阿弥陀佛解开来了,跟金刚经有什么区别?解开之时,此人是无量劫前在佛面前种诸善根。乃至一念生清净心,就是心中无有疑惑,断疑生信。断疑,就是断法界的迷惑,断除你自己六道轮回的生死。我们现在为什么六道轮回呢?就是疑。我们平常讲“疑”好像是怀疑的疑,现在我们不能成佛的原因都是疑体,疑之体和疑之相,疑不是就光怀疑的疑,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地方,都因为里面有疑心在那个地方。如果你没有疑,你立即成佛。断疑,当下就获得金刚的信心,就没有疑了。金刚是断疑故,金刚是断烦恼故,疑就是烦恼。你有烦恼就因为疑,疑就是生死,疑就是障碍,疑就是怀疑心。你有贪瞋痴慢疑,都是因为有疑心在那个地方,你有财食名色睡地狱五条根。因为有疑心,你一天到晚痛苦不安、焦虑不安、烦恼种种在你心中不断的打滚,都是因为有疑心。我学佛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有烦恼呢?因为你有疑心啊。如果你没有疑心,你就是信了,断疑生信,信里面是解脱的,疑里面是烦恼的。(如果你没有解脱,一定还要在信上做功课;如果你有烦恼,一定要照得破你的疑惑;断疑能成就生信)

大家为什么会有烦恼呢?因为疑心太重了。这个疑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大家想一想,只要你烦恼的时候,难道我会怀疑金刚经吗?有人讲:我不怀疑啊,但是我就是有烦恼啊。其实你没有会于金刚心啊。如果真正会于金刚心,无缘观生起的时候,绝对不会烦恼的。这里的用是什么?就是我们心中的衡量,了解你自己在烦恼的时候,就是因为你有疑心在那个地方。我们要思维一下金刚经,你的疑心断掉,烦恼即断。有人为一件小小的事情,生很大的烦恼,为什么呢?他不会于金刚心啊。你离开了般若智慧,你一点点小事情就会生烦恼,你即使讲得天花乱坠的,但是在那个时候不能用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的烦恼都从那个地方生出来。真正的有金刚心的话,有金刚之意,心中一点疑都没有,那就一点烦恼都没有。水不动波啊,水里面没有一点波浪,非常清净的。即使有波浪也是清净的。我们利益众生,这个叫波浪,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这个叫波浪,但是这个波浪是清净的,无缘观故。我们要会到经的这个体。

不知道大家听懂没有,这个“经”字,一定是我们皈依之体,我们应该尊重。我们要断除我们的生死之疑。我们现在就应该体悟到,不能够把它当作是一种学问。这个经上会于诸佛,下会于众生。我讲的时候,你会到了你用心体悟到了,不是感受到了,感受和体悟是两回事。现在人只知道感受,而不知道体悟,体悟是智,感受是情,用感情往往跟识是相应的,而体悟是跟慧是相应的。所以我们讲经的目的,要你体悟,而这部经讲完以后,就像经典上讲,有多少人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位。如果你只是感受,讲完以后你一直感动感动,没有用的。因为你不是体悟,般若智慧就不相应,跟慧不相应,那你出门不又吵架吗?又是非嘛,心中又是烦恼嘛。如果你用体悟的话,你慧就出来了,你一出门可能马上就得阿那含果位哦,就可以飞起来了。你人没有飞起来,但是你心已经飞起来了,跟法界已经圆融了,神通俱足了。你立即得到神通,但是这个神通,是“神”通了,并不是身体通了。

比丘尼证了阿罗汉还不能把地下一根草拿起来。为什么?她身体有障碍,但是她心没有障碍,她还是阿罗汉。所以不要以为说我看金刚经悟到以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一定要怎么样,身体不需要去反应,但我心就不一样了。我心从这个走出去,发现你心神通遍于十方,你的心跟外面是沟通的。你不断的沟通,这个通达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不断的观察通达,社会上也有人神通啊,小小的神通也有一点啊。比如这个人笑笑的,就知道他心里很快乐,从肉体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也叫通啊,因为从相貌上我就可以通达你的心。有人从房子坐向,你住在那个地方,他就看得出来,你这个地方住会对你不好。他也有个小通,从相上可以通。还有从相貌上面,身上某一个地方,行为上讲话上啊,也可以有某些通达。这种小小通世间人很多的。你看那个护法神,外面邪魔外道的那些护法神,他也通。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金刚经》系列开示 11
下一篇:《金刚经》系列开示 9

 是心光明证菩提——《金刚经》开示 无住妙行《金刚经》
 一直在读《金刚经》对不对,还是应该从基础学习? 《金刚经》早上念好?还是下午念好?
 发愿念诵五十遍《金刚经》和五十遍《地藏经》...现在闻思修的任务很多.. 《金刚经》内容所说的,应如是住,降伏其心,是指什么心?
 为什么《金刚经》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金刚经》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义
 《金刚经》怎样说空(印恒) 去除妄执,回归自性——从《金刚经》的经题看全经的思想主旨(宽寂)..
 《金刚经》与净土法门(来定) 《金刚经》的社会时代价值(智慧)
 道在寻常日用中——《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成峰) 学习《金刚经》的目的(文定)
 每天持诵《地藏经》和《金刚经》,因每天这样做,念的速度很快,这样有过..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那世间法也是佛法么?
 32、有人说,前面问题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道理,在《金刚..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不住于有无善恶二边之见。既然如此,为..
 五届:从《金刚经》到现代人生(圣凯法师)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