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学佛次第入门读本 序
 
[宽见法师] [点击:4499]   [手机版]
背景色

编著者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经书法宝,是如来金口宣说,众生解脱之甘露妙药,难遭难信。癸未(2003年)岁末,北京一善信居士请末学推荐一本佛教基础书,遂郑重赠予一本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编写的、由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重印的《佛学入门手册》。居士看后法喜充满,希望能在此基础上重编后正式出版,使更多人受益。我亦乐而随喜功德,遂在此书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改编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此为本书编写之缘起。

    关于本书之名,“学佛”:是指向佛学习以觉悟,区别于学问之“佛学”;“次第”:明佛法总纲、学佛之前后次第,区别于错乱无序而学,以及好高骛远、盲修瞎炼而学。

   本书是为那些已对佛教稍有了解而欲进一步深造的居士而编写的,是依据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编著、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印行的《佛学入门手册》一书为底本,并吸取了佛陀教育基金会编写《佛学入门》的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可以作为居士佛学培训班教材或初级佛教学习机构的佛学教材。

    原书就佛学基础知识而言内容相当全面,更难得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述佛法,言辞准确而文笔朴实,且每章均安排了习题,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一本入门教材。原书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马来西亚,因此现在无论是从时代、地域还是汉语的使用习惯都难以适应当今广大民众的学佛要求了。编者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原书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改编,如文字的润色、结构的调整、部分内容的删改,且增加了习题和插图,并补充撰写了新内容(包括:佛教的传播———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佛法传入中国、佛教的分宗、佛法总纲与佛法大意、五乘佛法、念佛法门、亲近善知识、初学佛的误区、佛教的社会价值等)。为了让初学者明白修学佛法的次第,找到一个学佛深入提高的门径,本书还提供了一个“学佛升阶参考书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本书及参考书单所列的书是为了给大家学习佛教知识提供一个途径,使大家得以受到正信佛教的熏陶,以增强对邪教的分辨力和抵抗力。但同时也应知道,书本上的是知识,而佛教并非仅等同于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离苦得乐、觉悟解脱、可以实践的修行方法。任何学问假使只有理论而不能实践,是不中用的。佛法是注重实证的,因此学佛实际上就是一个实践问题。学习佛教理论知识,仅仅是为进一步深入佛法大海做一个热身而已。若要真正深入佛教,领受个中滋味,期望藉修行而证悟,则必须以志诚信心依止善知识,即所谓明眼的过来人,一步一步引导,方能有真正收获。历史上自释迦佛成道以来,不经善知识的引导而能修行证果的,除特殊根性而外是极为罕见的。

本书的编写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众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和参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王新居士,已83岁高龄,仍不辞辛苦认真审阅了全书,并对全书结构的调整提出了重要建议;中国佛学院的道坚法师(现为重庆华严寺方丈)为本书撰写了精彩文章,并提供了重要资料;中国佛教协会佛教图文馆和中国佛学院的部分法师也提供了真诚帮助和鼓励;还有正参、清澈、兰若、青石、惟涛、惟欢、惟歌等诸位善信居士热心参与了文字校对、润色、改订、配图等大量工作。除了上述良师益友外,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雷洋居士、信愿法师的努力协助,而且还有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善男子、善女人”捐资以助成!因此本书实际是众人心血结晶的成果,在此恕不一一具名,从总体上深表谢忱之意!

时值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正面临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佛教传入中国逾两千年,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本书的编写,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佛教,树立正确的知见,自利利他,解决个人的烦恼,继而净化社会、造福国家。愿以编写此书的功德回向给所有提供帮助的法 师和居士们,祝愿大家身心健康、六时吉祥,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文明进步,祝愿世界和平、干戈永息!

    原《佛学入门手册》早已赢得广泛赞誉,本书在此基础上重新编著,因为是初次尝试水平有限,必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编者之所以不揣浅陋,是希望引起社会有识之士重视,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大家多提批评建议,编者电子邮箱是:shikuanjian@gmail.com,kevin44@sohu.com欢迎来函赐教。

释宽见合掌
2004年8月于北京法源寺

 

序一
释竺摩

    佛教重智慧,重慈悲,解行并运,自他兼济,是实践道德的学问,也是人生所应需的知识。尤其是青年的人生,若能以佛理薰陶自心,训练思想,坚强上求下化的意志,实践自利利他的行动,把握现实的人生,创造未来的事业,那么,必使他的前途似锦,生活幸福。

    佛陀是古代印度一个悲天愍人的宗教家,也是一位最懂教育心理的大教育家。他生平所说的三藏十二分教,其中施设三学五乘的教育程序,与现代教育逐步推进的学制,亦颇类似;可惜过去的佛教徒,每多看重理论上的发挥,而疏忽程度上的安排,所以一直到现在,在佛教界里,不但没有一套由幼儿园至研究院的完整的教科书,就是专门适应小学或中学的教材,虽有不少编排,亦多未臻理想。在一九六二年,由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的努力斡旋,政府颁布佛教的卫塞节为全国公共假期,带给全国佛教徒无限的喜悦;同时全槟的佛教青年,为了庆祝这一历史的佳节,发起佛学常识比赛,作为纪念;可是缺乏佛学常识的参考资料,势将成“无米之炊”,当时佛总的教育组和宏法组同事,临时编出一本《佛教青年手册》,列入各种佛学常识的问题和答案,才解决了佛学常识比赛这一难题。可是十年来,每次比赛,都用这个本子,也不是办法。

    因此在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槟州分会要求下,教育宏法两组复由该手册负责编辑者,参考时下几种佛学课本,增加教材,重新编排,内容已较前编为充实,适合青年比赛佛学常识之应用,易其名曰《佛学入门手册》,亦是名符其实。

    佛教的哲理,很深很广,不是这一小册子可能包括得来,这不过只是一些学佛入门的常识而已。所以希望佛教青年亦不以得少为足,应循此基础的起点,再向那广渺无垠的佛学园地跨进一步,以至于深入法海,穷探性相,解行并进,那么这个册子亦不失为一敲门之砖或抛砖引玉了。

               佛纪二五一五年十月序于马来西亚佛学院

 


序二
金明
 

    佛教是阐明人生宇宙哲理的宗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说法四十多年,横说、竖说、浅说、深说、简说、详说、权说、实说、方便说、究竟说,无非是从各个的角度,去分析与描述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佛陀涅后,弟子们曾经数度把佛陀一生的教说结集起来,成为有系统的佛法。

    佛法的内容,包括经、律、论三藏。三藏教典,浩如烟海,单就翻译为华文的来说,就有一万多卷之多。这使有心钻研的人,不知从何下手。何况这些经文,都是用古文译成的,义理深奥,文字也难懂,非深通古文者,实不易求解。

    为了适应研究佛学大众的需求,近数十年来,佛教界常有比较通俗的佛学书籍出版;然求其适于初学入门的,并不很多,不是陈义过高,就是偏于一宗一派

    一九六二年,由于佛总向政府陈情,经过了不断努力争取的结果,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佛教的卫塞节为公共假期;佳讯传出,举国佛教徒腾欢起来!为了纪念我国佛教史上这一深有意义的创举,佛总弘法组与教育组曾联合编撰一本《佛教青年手册》,以语体文叙述佛陀简史与教理概要。这本综合性的佛学入门书,于翌年三月出版。

    时光象跑马般地飞逝,一眨眼间,十年过去,今年 ── 一九七二年的卫塞节,转瞬就要来临了,为了纪念我国政府颁布卫塞节为公共假期十周年,佛总曾呼吁全国佛教徒热烈地庆祝今年的卫塞节;另一方面,又把《佛教青年手册》重新编纂,增加篇幅,以充实内容;又为便于读者的学习,乃于每篇之末,增加注释,并附习题;而将该书易名为《佛学入门手册》,付印再版。

    这一本综合性的佛学入门书,乃提纲契领地提供一般佛学上的基本常识,俾初学佛法者,于此获知佛法的大意,进而可以登堂入室,以窥佛法的精奥,望读者用心研习吧!

   一九七二年三月廿二日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

 


王新老师序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佛教协会印出了一册已故会长赵朴老撰写的《佛教常识答问》,时未多久,销售一空,几经再版,数年之间,一、二十万册流入社会各色人等。这一事例,充分表明我国广大人民很是需要通俗易懂的佛教常识类型的书籍阅读。

    中国佛学院天台学研究生宽见法师,善根深厚,发菩提心,为了广大佛教徒,尤其是初学佛教徒,增长必要的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教义,沿着正信正道前进,在研习教观的同时,抽出时间,将原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编著,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重印的《佛学入门手册》为底本,进行重新编排,部分改写,充实新的内容,增添部分习题等,更名叫《佛学初级课本》,可给佛学培训班或初级佛教学习机构作教材用,可供广大佛教同仁阅读。

    其内涵:从佛教产生的缘起,到佛教在古印度演变的简要概况,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变化,佛教基本教义和如何做到正信的佛教徒等,形成了一个简要的体系。

    佛学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断除惑业,离苦得乐,然而有些理论,深奥难明,课本深入浅出,语言表达清楚,这是此篇的难能可贵之处,只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就能阅读领会。伏愿能有很多的同仁都来阅读这个课本,喜欢这个课本。

    通过阅读解义,进而发愿立志实践,由实践而证实义理,提升义理。在课本中涉及到佛教的五戒十善内容,乃是人天乘的依据和基础,又是社会上的道德规范。

    我们是法治的国家,以严密的法治,结合普及德化的辅佐,就能收到完善的效果。不然,如果单凭法治,法虽可达严密周到,但是终难阻止作恶者寻找空隙逃避法律制裁的心理。如能令其接受了德化,就可自觉律己,即所谓“道之以德”,“有耻且格”是也。
 

惭愧白衣王新敬撰于北京净心斋 

佛历二五四八年 公历二○○四 七月吉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佛法总纲与佛法大意
下一篇:养心二十四字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佛法总纲与佛法大意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五乘佛法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人天乘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一)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二)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三)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四)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五)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缘觉乘(一)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缘觉乘(二)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一)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二)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三)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一节 回到佛陀的时代 —— ..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二节 奇伟的生命 —— 世尊..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三节 智慧真理的求索者 ——..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三节 智慧真理的求索者 ——..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四节 种姓不平等与佛性平等 ..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五节 “释迦”、“牟尼”、“..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六节 完备的体系与组织 ——..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