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修心日光 5
 
[日宗仁波切] [点击:2768]   [手机版]
背景色

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教授「修心日光」5

第二、修习胜义菩提心分三:一、于何所教授境,二、修习胜义菩提心宣说之时,三、修习胜义菩提心之正教授。 今初

仅示于具法器者,他者则成罪恶故。那么,若想如何能了知具法器否?如云:「如由烟知火,由水鸥知水,菩萨具慧种,由诸相了知。」由外身语之相状可推知。若谓此相状为何?初闻空性之语时心发欢喜,以此引出身之相状汗毛直竖,眼中落泪\等不错乱之相生起。入中论云:「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毛孔自动竖,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若对非器者宣说,有一类不信受且起怖畏后诽谤空性,若诽谤则为破斥世尊教法之精要故,以此谤法之业力致于恶趣中无尽地流转。有一类虽能如其信解而领受,但邪执空性之义,误解空性义即为无之义而堕入轻蔑黑白业果的深崖中。若对如前所说的具器相者宣说,无颠倒的了解空缘起之义后,对空性作闻思修堪为修行之器之因,乃在具有守持净戒等诸方便分上而成证空性的正解脱道如入行论云:「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第二修习胜义菩提心宣说之时。云:「得坚固后示密意。」一般于大乘种姓道趋入之理,虽也有起初先稳固空性见而后以方便分趋入者,但于此宗之初,前行思惟所依四法,正行对希求他利和菩提的菩提心含支分等善加修习,于方便分的串习坚固之后,乃示以密意修习胜义菩提心之宗。修习胜义菩提心时,云:「思惟诸法如梦幻,观察不生了别性,对治亦于自地解,道之本体住赖耶。」于彼第一偈句乃所取所摄诸法非实有的抉择之理,第二乃能取所摄诸法非实有的抉择之理,第三乃了解抉察自身亦非实有之理,此等乃作观修之法。最末句乃于思择后而不能获得之义上,远离昏沈掉举的止修之中修定的次第。于后得时的修行之法,云:「未修中如幻化士」于下示之。此诸胜义菩提心的修行次第乃伽喀瓦尊者所说无有遣漏。教法心要空性之义了不了义佛语之理,皆无颠倒抉择世尊所授记的怙主龙树父子,追随其后圣者月称尊所决定之无我之义,我主尊者许\其为无倒阐释佛陀密意者,云:「谓谁证空性,如来所授记,视见真法性,龙树徒月称,由彼传教授,能证真法性。」与其所许\随顺,三世一切诸佛的悲智俱摄于一的本性,至尊文殊之化身东宗喀巴法王之意趣般加以抉择上分二:一、认定无明显其为轮回之本,二、欲断此须抉择无我之见且抉择之理。初,无明乃明之异品,又彼非仅为明之他者,或仅为遮止明的无异品,乃为明之对立异品。明亦非任一皆可作,乃证得无我之义的智慧。以其故,其乃于我上的增益有补特伽罗和法我执二,此等的所缘境补特伽罗和法之上增益的感受乃补特伽罗和法的我。又抉择无我上,取离所破太过和太狭的量,乃不可或缺的支分。所破太过,把有和实有混为一后,在一事物上既承认破除实有,则要建立遮破在破除实有之时,不知如何安立有乃量成立,仅能说尽一切烦恼和清净的缘起皆为错乱。此等于自宗不知如何安立量成立者,三世一切诸佛所行相同之道,修习根之见远离常断二边的抉择之义时,方便和智慧不相分离双运而修,在果位时,法色二身在一补特伽罗心续中本质一反体相异之理获得后,直至轮回未空之际,以任运不断的事业成就有情之义等,于根道果一切的建立皆成极大错乱。所破太狭乃如是观,世尊所宣说的四法印等为如实声于自宗皆相顺,但在认定「诸法无我」所谓的无之我时,诸声闻部并不安立法我和遮止其的法无我,所谓无我的法印之义,乃仅为补特伽罗无我,又仅主张其为补特伽罗能独立自主的实体空。说唯识之理的诸大车轨师于所谓无我的法印之义上,补特伽罗和法无我二中,前者乃如同声闻部一般,第二则主张所取和取本质异为法我,此空则为法无我。说无自性师自续和应成二中,自续等对所谓无我的法印之义主张有二种无我,补特伽罗无我之理和前二者相同。法无我,分别炽然论云:「不被暂时的错乱因所错乱的诸根识,以实物自相为显现境。」因承认以分别心对耽着境不错乱和无分别心,对显现境不错乱而安立的自性和自相,故于蕴、界、处等法之上所无和遮止的我,乃为不是由于无违害识前现起之力而安立的事物存在情况,遮止彼之义即许\为法无我。西藏前代诸师有一些主张无我所谓无之我,乃堪忍观察究竟之理智抉察者,此和「以观察究理智而成立者」,于其视向能聚合者,和「其之所量」等许\为同义。若有观察究竟理智之所量,则有堪忍其之抉察者,有彼则取真实存在。有些谓无观察究竟正理之境,若其有,根本所破则成颠倒,因其有则堪忍理智之抉察者亦(应)有,若其有则谛实有就得存在故。有些谓胜义乃真实存在(何故?)以其堪忍理智之抉察,因是其之所量故。有些意想胜义谛若非「所量」,则为谤破胜义谛;若为理智量知之所量,根本所遮则成颠倒,故说理智之反体上并无所量,是在比量前安立「现空聚合体」为所量,而离增益减损之边。自续以下皆除了「对法论的本释」所说烦恼的安立外,并不作其他,此时若如彼等所许\,作轮回之根的无明和萨迦耶见乃为遍计,而遍计之无明除了受宗义改变思想者之外,并不为其余有情所有故,不得为轮回根本,入中论云:「有生傍生经多劫,彼亦未见常不生,然犹见彼有我执。」若以遍计之识的所取为抉择无我所遮之齐限,因所破太狭,于串习证得彼遮破之义后,并不能脱离轮回,因对补特伽罗和蕴等执为自性成就的执取境,并无任何破斥故,宝鬘论云:「若时有蕴执,彼即有我执,由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

自示有二无明,轮回之根的无明乃为俱生,欲明其执取之境,知和不知(如何)安立唯分别假立为「量知所成」二中,诸外道不知,而内宗则皆了解。了解之上又有知和不知安立能生所生等能作用者二。自续以下虽皆承认彼法为「量知所成」,但对所谓「此乃谓为此」于唯名言假立之义(却)无法安立为量(知所)。假立为「此」的假立义,(需)寻找后若能获得,才安立为量(知所)成,若不能获得,则不许\为量(知所)成故,于「唯分别假立」上,并不主张所生能生等之所作能作为量(知所)成立。若如月称所释圣父子之密意,于唯分别假立者上,安立所生能生所量能量所得能得等为量(知所)成,此乃无倒阐释佛陀世尊之教法心要希有之门甚为希有。龙树菩萨作是说:「了解诸法皆空后,业与果报熟能依,希有中此更希有,奇异中此更奇异」以此故于补特伽罗和蕴等之上,非仅由心所安立,于境自身而有,为无明俱生执所增益境--「谛实」的齐限。如彼若于事「补特伽罗」之上遮止,则为补特伽罗无我;若于蕴等法之上遮止,则为法无我。四百论释云:「所言我者,谓若诸法不依仗他,自性自体,若无此者,是为无我。此由法与补特伽罗有差别故,当知有二名,法无我和补特伽罗无我」于此诸法分别心假立之理,乃优婆离请问经云:「种种园林妙花敷,悦意金宫相辉映,此亦亦未曾有作者,彼诸分别安立故,分别假立世间相。」说明诸法乃分别心所安立,六十正理论亦云:「由佛说世间,以无明为缘,说是即分别,有何不应理。」所说之义,于释论中说明诸世间皆无自性,唯由分别之所安立。百论亦云:「若无有分别,即无有贪等,智者谁复执,为真为分别。」其释云:「唯有分别方可名有,若无分别则皆非有,此等无疑如于绳盘假立为蛇般决定非自性成就」。无自性中以假立之分上,说明贪等与假立绳为蛇相同。于此「天授」和「祠授」等补特伽罗,瓶子氆氇等诸法由分别假立的假立之理,和幻师将木石变成象马时,木石之上象马假立之理,于绳盘上黑闇临之时,执绳为蛇的分别假立之理等,于一切分中丝毫之差别亦无。绳上之蛇乃非仅心目错乱而安立,无论于绳之一一部分和聚合体上,亦无些许\可成就为蛇。如同此于木石之上,如镜中的影像等皆以同理视之。尔时于自心续之俱生我执对补特伽罗和法我如何执取之理,易起决定之法,乃如前所说妄执绳为蛇时,此上蛇和蛇之显现二皆仅为心识错乱所安立,反之在境绳的方面上组成乃丝毫亦无,单由心而安立。同此,于镜中显现形质(脸孔)时,对谙于名言的老者来说,镜中的眼鼻等和影像二皆仅为错乱心识所安立,反之于此在外境上而能成就乃至些许\亦无有以此易决定、易了解、易证得为例,一般生起执「我」想上执取之理有三,非如同于谙于名言的老者前现起影像一般,而是执取「于境自身上能成就之有」,(此)乃俱生补特伽罗我执,其之执取境乃补特伽罗之我。如是从色至一切种智有为无为诸法,如此般增益后执取乃为俱生法我执,此等的执取境乃为抉择无我的所遮--「谛实」的齐限,「自相成就」、「本性成就」、「胜义成就」、「谛实成就」、「清净成就」等。修习无我时,对自之俱生我执是如何执取之方式不和遍计之执混杂,要详细起决定,乃由长时承事大乘善知识而生,故对此理要善加抉察,如圣师子贤所云:「使正善知识悦意之不颠倒教授」。如此执取我和我所的俱生无明作轮回根本之理,乃于内执取我和我所为以自相存在而对我起贪,以此对我之一切快乐生起爱染,又我之快乐不观待于诸我所,对我所起爱染,致覆其过而观其功\,之后执诸我所为能成办我之快乐者。如是生起的烦恼集聚业,业使于轮回中结生相续。七十空性论云:「业以惑为因,由惑起诸行,身以业为因,三皆自性空。」以如是之理在获得轮回流转次第的决定上而加以修行。

第二、欲断彼必抉择无我之见,且抉择之理。要尽断无明,必由彼缘某一境后如何执取,彼执取之境皆为无有,以正理抉择之此义而串习之,才能断之,法称云:「此境无破斥,无能断除之。」非作此观,仅修习收摄于我游走的心,或仅修习于有无是非等任一亦不旁骛的无分别,或在所遮的总相现起,以正理观察后修行时,于正理获得之义外却修习,其余任一皆无以认定的无分别等,(于彼等)无论修习如何增加,亦无能断除我执的种子,初者虽心未住于所遮之我,但对我执所执取之违品亦无起决定故,因心未住于无我故,又释量论云:「慈等与痴无违故,极大恶业不灭除」。二者遮--「谛实」、执取有无等的任何分别皆为实执故,分别心所取的一切任何境与抉择无我的正理之所遮--「谛实」混杂为一,此乃支那和尚之宗,劳苦不去反来,为所遮太过之边。

三者、以正理抉择一义,而修行时却修和此相异者乃变为无有关联,譬如示此跑道,却向他处驰奔一般。又在何处之上起耽者,就要在所取之事上,对其之执取方式之违品起定解,若异于此则如所谓「窃贼林迹寻于草原」或谓「东门有鬼,西门送俑。」如是观故于无我之见抉择之理分二:一、二种无我抉择的次序,二、正抉择无我之理。初,于事「补特伽罗」和「蕴」等法之上,所无之我就如同之前所述,虽无任何粗细之别,但「所遮事」有粗细,故使了解上有难易。如是「天授」等补特伽罗要于心现起此境,必观待其蕴故,假有之相能以正理证成。如是此镜内所现的影像和瓶子氆氇等,抉择法无我的所断上虽无粗细之别,但所遮事在心的安立上现起有难易故,使了解「谛实无」亦有难易,摄波罗蜜多云:「我如此故知一切有情,一切有情如此知万法。」

第二、正抉择无我之理分三。一、抉择补特伽罗无我之理,二、抉择法无我之理,三、依此后补特伽罗和法如幻化般现起之理。

初,于此起初确认事「补特伽罗」,俱生我执的所缘境安立为补特伽罗(内道各派)乃皆相顺,其之所缘境,声闻部中一些说为五蕴,一些说仅为一心。说唯识者中,承许\阿赖耶识者,主张末那识缘彼后生起我想之处—阿赖耶。不安立八识之唯识宗和清辩论师及其追随者,与经部诸师等,安立第六意识之续流为补特伽罗,清辩论师以「教」「理」二者能安立心之续流为补特伽罗此于分别炽然论中证成。依彼等全部看来,补特伽罗乃仅依蕴而假立的「假有」,且其事相须为一「实有」者,故安立量成立之时,须为一寻找假义后所获得之有,若不以自相存在,则为无有。

自宗阿闍黎月称于「入中论」中遮破俱生我执的所缘境为「蕴」,「入中论自释」则说为(俱生我执)缘「观待而施设之我」,于彼而不假造作地生起此为我之心,于「蕴等」不假造作地生起此为「我所」之心,但绝不会生起此为我之心,当抉择自之感受时极易明了。男子、女人、圣者、凡夫、论回之众生、解脱者等补特伽罗(数取趣)是观待设施处「蕴」而施设的,而蕴之聚合体的续流,聚合体与具聚合体者(支分),相续与具相续者皆非补特伽罗,例车是观待自之支分车轮等所施设的,但车却非其一一支分或其聚合体,经云:「如依诸支具,假名说曰车,如是依诸蕴,说世俗有情。」补特伽罗安立之理是为快速证知事物真实义之善巧方便,由色至一切种智所有诸法应类比彼理。

于彼补特伽罗确立自性无(之理)分确立我自性无与确立我所自性无。初:无我见于心续生起时,依无过之「离一异」之相属助伴不可得因与「缘起」之相违助伴可得因生起,首先于自心相续抉择辨认俱生我执执取之理是极大关键处,如前已说。如此观察修与安住修二者中,由「离一异」门确立之理,补特伽罗若是自性成就(自性有),则必须与蕴是本性一或异,二者任一,除此二者之外,无其余成立之方便(何故?)因总的说来,瓶等之法被「俱助伴之量知」成立时,则遮遣彼是无助伴,或被「唯一,无助伴之量知」成立时,则遮遣彼是有助伴故,以无逾越一异之理而对于「俱非此二(一、异)者无」之理起定解。于补特伽罗与蕴自相成就地本性一,有三种理,初、「承认我」为无义之过失:「我」「蕴」自相成就地本性一的话,分别彼之心对所显现境,将不错乱(何故?)因是作为自相成就的显现境之心故,例如诸小乘部派承许\由坚固习气而生之现青色之根识,对显现境是不错乱的状况相同。彼时,「我」「蕴」两者究竟存在之方式和于分别彼二的分别心前显现之形态需一致,彼时,于分别心前彼二显现为相异,则将成过失(何故?),于它(分别心)显现的方式与境此二者存在的形态相一致,而且境的存在方式是自相成就地本性一之故。若是如此,彼二应成毫无区别之「一」(何故?)彼二于分别心前唯「相异」之显现亦为过失。若尔,(我)于尔取舍故,承许\「我」应成无义(何故?)我仅是「蕴」之异名(同义词)故。彼为不应理(何故?)中论云:「若除取蕴外,其我定非有,计取蕴即我,汝我全无义。」第二、我应成多:「我」「蕴」非究竟非相异之「一」的话,每一个补特伽罗,如蕴有多故,补特伽罗亦应成多,或者,「蕴」应成「一」(何故?)补特伽罗为一,且(蕴)与彼为无区别之「一」故。彼为不应理,入中论云:「若蕴即我故,蕴多我应多。」第三、我应有无生灭:一补特伽罗之蕴能前后生灭,则补特伽罗亦需作生灭,而在作自性成就地生、灭时,本无有逾越本性一或异二者任一之法则,而此二者俱不应理(何故?)若尔,自相成就地本性一的话,此世之补特伽罗与前世之补特伽罗成究竟无区别之「一」,若尔,以此世之补特伽罗为例,彼之先前生起且同一相续之补特伽罗将成不死(何故?)与前世之补特伽罗是究竟无区别之「一」故。与自为同一相续之前世补特伽罗为例,彼不死而于此世应生(何故?)与此世之补特伽罗为究竟无区别之「一」故。若尔,则不应理(何故?)将成常法故。中论云:「倘若彼天为彼人,如此则应成为常。」

前后世所摄之补特伽罗若是自相成就地本性异的话,彼二不应成「相属」(何故?)无有一体相属(何故?)彼二本性异故。(彼二)无有缘生相属(何故?)彼二是乖违于「一者依靠另一者」(何故?)彼自性成就是乖违于观待于其他故。若尔于彼等安立同一相续即不应理(何故?)彼等非二种相属任何一种,入中论云:「谁诸自相各各异,彼诸不应相续一。」若非同一相续,则忆念宿命不为合理,若尔则与诸经论相乖违。此外,前世补特伽罗所作诸善,恶业将失坏(何故?)他(前世我)不受彼果,且亦无法安立由他(前世我)同一相续补特伽罗来受故。(又)此世之补特伽罗将受用前世所作善恶之果,成业未作而会遇(何故?)彼(善恶之果)之因他未集积,且亦无法安立与他同一相续之余(补特伽罗)去集积故。若尔,于「补特伽罗与蕴是自性成就地本性一」能作妨难的三种理路,应加精勤守护之(何故?)因自宗承许\「名言之补特伽罗」与「蕴」为本性一,此诸(理)极隐微且不易关键。

补特伽罗与蕴若是自性成就地本性异,如中论云:「若我异诸蕴,应全无蕴相」蕴之表征「有为」的生、住、灭三定相将不具有(何故?)如马、牛本性异故,一个不具另一个之相。若尔(补特伽罗)将不堪为有为法;且亦不堪为俱生我执之所缘与所现二者中的所缘(何故?)如虚空与涅槃。此外,于毫无自蕴处,不造作地生起「我」之心将成可能(何故?)补特伽罗与蕴是自性成就地本性异故。如瓶与氆氇本性异故,于无瓶处起无造作之氆氇之心,与于无氆氇处瓶想之心一般。中论亦云:「我离所取蕴,异者不应理,若异无所取,应见然不见。」入中论云:「故无异蕴我,除蕴不执故。」故善见于补特伽罗与蕴是自性成就地本性一或异有妨难,本性一或异皆不成立时(以此)「遮止能周遍(与蕴自性成就地一或异),则所周遍(自性有)即遣除」之理路,于补特伽罗无自性之义(当)善为证知,彼之量知所生之定解,当具正念善加守护。

第二确立我所无自性之理,如同以离一异之理确立我自性无之量知一般,依此理我所自性无将可证知(何故?)当证知石女之子无时,彼之量知可不依其余即可证知彼(石女之子)之白色与澄蓝色是没有的。中论云:「若我且非有,岂能有我所。」入中论云:「由离作者无作业,故离我时无我所,故由见我我所空,彼瑜伽师当解脱。」如彼之方法对于与自续相异之所有凡、圣、补特伽罗,证知无我后应串习,摄般若波罗蜜多云:「我如此故知一切有情,一切有情如此知万法。」

第二确立法无我之理:「法」谓蕴、处、界等。于彼等之上辨认俱生实执所执取之「所遮」不太过、不太狭极为重要。辨认之方式已说竟。蕴等(诸)法由离一、异门确立无我之理,于「所知」(存在之事物)上遮止无支分,则「成实」(存在之事物)成立其必具支分后,支分与具支分者自相成就地本性一,异抉择时,若是自性成就地本性一时,将成究竟无区别之「一」的理路,与若是本性异,则遮破相属之理路,由彼故,俱非本性一、异,故是自性无之理,如在(抉择)补特伽罗无我时所言,仅仅转换「有法」(抉择之对象)后当了知,由「相违助伴可得因」之门确立自性无之理:依蕴等内外诸缘起,易于了知缘起故,彼(缘起)与自性成就遮止有「顺事」(交集)之理,凡是自性成就,必乖违依赖其他,凡是依之而起,必依于其他,观待于其它故,例如镜内的影像需依内外诸因缘而生,故若彼为能独立聚集之自性有,则以彼为显现境之心,对(此)显现境需不错乱,若尔,于彼所现的显见境与影像存在的方式必须一致,但以现量却能妨难彼等之一致,故于影像上见缘起与自性成就两者于「顺事」见为相妨难,于缘起证知自性成就空,于诸法应施用之。又在证知无我清净见时有二岐路:常见,断见。依内外诸法是缘起的量知,将远弃所有断见,于影相之上见缘起与自性成就为「顺事」见为有妨难后,自性无之宗义被量知成立时,将远弃所有断见,故赞「缘起」为正理之王,无热龙王问经云:「若从缘生即无生,其中非有生自性,若法依缘即说空,若知空性不放逸。」入中论:「若法依缘生,分别不能观,故此缘起理,断诸恶见网。」

彼诸补特伽罗与法无我以正理抉择后,略说修习之理,补特伽罗与法自性无之空性,由色对一切种智所有诸法俱无分别地周遍(适用),非仅是少分空,而是普遍之空性;亦非前自性不空后以正理解析成空之由心计度为空,而是本来如是空;亦非于彼确立空后,却不知安立能作、所作之断灭空,而是一切最胜空,(亦非)不可了、不可解、不可证知,远离心之境的空性,亦非远离证知,通达之无义空(何故?)由证知与通达(空性)可解脱二障习气等,且能赐与解脱与一切种智果位之三乘共道故。

第二、专注修习之理;心不为所遮「我」所引,唯内摄,或纯然修习于有无、是非等皆不加执持的不分别,(或)以正理解析了知自性无而修其余,(此)等前已说不堪行,圣者(龙树)所谓「非自非从他…」的四个宗皆为「无遮」之理,诸大车轨之密意亦同声相取。守护无我见时,真正关要之处在俱生我执于所缘境之上是如何执「相」之方式,应善为确定之后,依其执持方式于所缘境上而执之境,于此加以遮破之「无遮相」,于彼修习,而非其余;以修习补特伽罗无我为例,于「唯我」之上,俱生我执依执持之方式而执之境为「自性成就」或「本性成就」等,是故于事「补特伽罗」(上)唯自性无,应与见(证无我之智)所决定境毫不分开并加爱持之。有些人仅止于词面上云:「我自性无」故,主张「我于彼无,如彼无,如同显显现般无,等等,于彼诸应加守护」,若于此抉择,事「我」之上,前所说之所遮之总(异共相,或义总)善为显现,修习所谓的事「我」之自性无时,仅止于泛泛之词是无有是处,但若所遮之总,(异共相)善为显现,而不善加辨析,「我于彼无」等之词语如何不出呢?故导师所有甚深之圣言,其音声所摄之见其抉择之实相,事彼彼之自性,法性,存在的方式或彼之胜义谛等需有一合量之宗见。

缘如此之补特伽罗或法无我之奢摩他(止)成就之理,在具备奢摩他之资粮的情况下,心趣入于所缘境「无我」时,所成就之三摩地,清淅且不分别,彼欲不为沈掉所中断,则沈掉之对治,正念、正知察觉细微之沈掉而不为彼等所趋使,以此方式而修习故,住心生起,依次为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境、等持,彼等以六力成就和俱有四种作意,其理为,初、心为听闻力,第二为思惟力,后二(三、四)为忆念力,彼后二(五、六)为正知力,彼后二(七、八)为精进力,第九住心以串习力所成就。四种作意,初、二住心为励力运转作意,之后的五个住心为有间缺运转作意,第八住心时为无间缺运转作意,第九住心为无功\用运转作意,如云:「由习彼故无作行」,之后于所缘,对沈掉之惕励不加策励,但由串习故,获得身心轻安时,即为得「奢摩他」(止),如云:「次获得身心,圆满妙轻安,名为有作意」成就「奢塺他」之后,于无我义如前般抉择,住分与别别观慧二分以平均之势而串习,后由观择修之力而引发新轻安,非唯如前之轻安时,为成就毗婆舍那(胜观)之量,因奢摩他与毗婆舍那俱行或双运故,如智者向底巴云:「奢摩他与毗婆舍那具足相互系缚之势,彼时缘空性之毗婆舍那即成修所成。如彼,观择修与安住修二者于三摩四多中修习,而后得住修习之理;如云:「未修中如幻化士」,一般所言幻化内外(道)皆有,而取幻化之喻分相似与清净二种,初者,于真实义唯不加分别而修习所得之住分,后起座时,所现虽犹如杳茫,山林宅舍等质碍,坚硬之恍惚显现如烟雾、虹霓般显现诸晦暗,非此处(所言)之如幻义,此时(处)所说之现起如幻化,先需于「事」上之谛实以理智遮破。某些先德于法及补特伽罗如幻化,取喻譬之云:「如同石木虽显现马、象,但空无马、象,男、女等虽显现补特伽罗,但空无补特伽罗,蕴、界、处等虽如彼显现,但空无彼,此等承许\义亦符顺于梦、阳焰等,若于彼问云:「男、女等彼空无彼之义如何?」(答云)「彼于彼无之义者是」,如尔,彼诸法即成毕竟无(何故?)因若有,则于彼应有,但于彼无故。故彼等未能掌握所遮之齐限,因总(异共相,义总)未(于心中)善显现,仅仅口言「无我」之(声)总词且颠倒执持所谓之幻化与梦等义。未善于掌握所遮之齐限,行遮破时,于事上没有能摄「量知所成」之处,彼时观者,观择之方法等任于何处均不可得于此义修习,则彼等之显现虽为渺茫相,但无幻化义,因有「谛实无的证达」与「于显现起损减之见」二者无法区分之过。

第二幻化之清净义:三摩地王经云:「犹阳焰寻香城,及如幻事并如梦,串习行相自性空,当知一切法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经云:「色乃至一切种智,一切诸法皆如幻….」,此中有二,胜义谛如幻,谓唯可言有而破谛实,和自性虽空,但显现境如幻等二,今为后义,彼理浅显言之,幻师于石木幻化马、象时,马象所显现是被现量所成和如所显现但其义空故被意识所决定,依彼二而生幻化,如同此,凡圣等补特伽罗与蕴等诸法,能作、所作、业等被名言量善为成立,彼等诸事上,前所言之微细所遮,以理智破除,由依此二而现如幻,又于平等住中修习虚空般之空性,后由彼而起,境即现幻化故,无需另觅其余之方便。最初、初业行者,所遮(事)与所遮二者混为一,无法别别显现,如幻化的显现之力甚小,但不离如前之修缘之支分,而长时修习,能究竟证得空性之慧。

菩提萨埵伽喀瓦之修心菩提心教授谓之「大乘修心耳传日光」,善逝圣言如汪洋浩瀚,于此自在之大商王法王宗喀巴,(大乘修心耳传日光论)其口诀如实结合,并俱所有细微之关要,将能了悟宗喀巴大师所着之菩提道次第论。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皈依发心
下一篇:修心日光 4

 修心日光 1 修心日光 2
 修心日光 3 修心日光 4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