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点击:3160]   [手机版]
背景色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五)

文本下载 音频下载


戊三、于果利他断诤

【如是一切虚妄分别尽消法界的正等觉地,无有为利所化而起作之戏论故,以彼如何能作有情义利?】

上面讲过照见空性就能寂灭一切有、无等的分别,证得无住涅槃。这里“如是”就是紧承上面而发起问难。实事师这样质问:像这样一切虚妄分别都消尽了的佛地,没有任何为了利益众生而身口意起作的戏论,以这样的“无作”怎么能成办有情的义利呢?

“虚妄分别尽消”,就是随着所知的寂灭,法身智慧中一切心和心所全部都没有了。“起作”也翻成“功用”,这是同一个词。这个“作”就是“作业”的作,包括身、口、意三方面的作。大家体会一下,比如拿起一本书,手要作功才能拿起,手拿起它就是“作”,用功力才拿起了它,所以是“功用行”。(就是小到一粒芝麻,也要作功才能检起,人快死时没有气力,连一粒芝麻也拿不起,因此捡起芝麻也一定用了功力。)语的方面,比如读一段话,要用功力,口里才念得出,如果病得没有气力,连一个字也念不出,可见要用功力。意的方面,比如要算出这一页有多少个字,一定要分别心用功力才能算出。以这种常识,对方认为作任何有情的义利,都必须要身、口、意起功用才能完成,如果什么身、口、意的功用都没有,怎么能成办有情的义利?

这里说的“戏论”意思是为了对众生作利益而以身口意发起的作业,这不是无缘的无分别智任运而行,或者不是无分别智安住法性的同时自然而行,而是以心加工用行来求佛果断证功德,来为众生成办种种义利,这样的功用行不是安住究竟涅槃寂静的境界,因此也是戏论。“无有为利所化而起作之戏论”:就是像佛心里想:“为使他不堕地狱,我显现这样一种神变”、“我应当对他说这样一种法”、“我应当以这样的方式利益他”,像这一类的分别功用完全没有了,怎么能作有情义利呢?

【答:如摩尼宝、如意树等,虽无利益祈祷者的分别,然能满足所愿,如是于所化前由宿愿力显现相应的能调伏佛身,以说法等方式恒作利乐事业。】

就像穷人站在摩尼宝前祈祷,摩尼宝不会分别:“他正在祈求我,我应当赐给他这件衣服。”摩尼宝什么分别也没有,但求衣得衣,求食得食,求什么都能满愿。就像这样,佛在因地发起大愿:愿我成佛时对一切众生成办此种彼种的殊胜利益。后来成佛了,就由往昔愿力自然显现相应的佛身,以说法等的方式相续不断地作利乐有情的事业。

“相应”是指所现的色身和众生的机缘完全相应。“能调伏”指显现的色身能起到调伏众生妄心的作用。“佛身”是从法身中流现的报化两种色身。《法华经》说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种应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意思。“以说法等方式”,“等”字包括放光现瑞、示现神变等等。佛有十二种稀有事业,这里列出了主要的“说法”一项,以“等”字含摄其它十一种。“恒作利乐事业”就是永无间断地成办给予众生现前和究竟利乐的事业。

【此处,一切学道功用极为寂灭而获得安住法界恒无动摇的究竟涅槃时,无功用分别而入利他事业。对此,以摩尼宝等喻表示,帝释影像等八喻亦同。】

“此处”指佛地。“功用分别”是指带有身口意功用的分别心。凡夫地和一到七地都是有功用行,从八地开始证得无分别自在,但也不是全无功用地极为寂灭,只有证入佛地,才完全没有出入定和功用分别心,得到了安住法界恒无动移的究竟涅槃。这时没有任何功用分别,任运地转入利益众生的事业。

凡夫和学道菩萨利益别人,首先要有功用分别,比如先想:“他很困难,我应该帮助他。我用什么办法帮助他?在什么时候去帮助他?”先这么分别,才能趣入利他。但佛根本没有这样动分别:“我想利益这个众生,我现在要传什么法来利益他,利益他的因缘是否成熟”等等,佛是没有任何分别,任运地作利他事业。这样超越常识的稀有事业相,本来不可思议,但为了让众生生起信解,会用类似的比喻来引导众生信入。就像二转*轮所说的现而无自性,实执众生很难信解,所以就用他认可的幻化八喻来引导他悟入,到后来,他也相信确实一切显现都是无自性的。三转*轮要让众生信解佛果无功用任运利他的事业相,同样施设比喻来作引导。像本品是用摩尼宝和如意树来表示,《宝性论》说了九个比喻,除了摩尼宝,还用帝释影像、法鼓等的八个比喻,都是表示无功用而任运利他。通过比喻才知道,有功用不是唯一方式,还有超越它的无功用行。

【主要宣说发愿者:如来色身、眷属、刹土等彼彼显现之因的主要者,即是学道发愿这一俱有缘。】

论文只说到由佛因地发愿的势力显现相应的佛身利益众生,也就是随众生的根机、意乐,显现相应于他的色身影像,在清净眷属——一到十地菩萨前显现报身,在不清净眷属——凡夫、声闻、缘觉前示现化身,推展开来,还有显现种种眷属、刹土等。

“彼彼”是指此种彼种千差万别的显现。比如身有报、化两种,一到十地菩萨的心前所见的报身有差别。化身也有现佛界的化身,现与九界众生同类的化身,现人身、现旁生身、现天身等等。刹土又有现报土、化土,国土中又有显现种种色、声、香、味、触的庄严。所有这无量无边的显现就是以学道的发愿为主要因缘,也就是因地时发愿:“在我成佛时应该具足这样的身相、光明、寿量,国土应当显现这样的光明、宫殿、虚空、大地,眷属要具足这样的神通、智慧、受用”等等,后来成佛时就按愿力不假造作,自然流现。这一切都是以学道的发愿为俱有缘而显现,因此是主要。

【实际上,彼种性如来藏或实际、法界、现空双融的真如,当以圆、熟、净三者究竟之力显现清净时,即称为不可思议智慧身,彼身由所化善缘和往昔愿力,显现彼彼调伏神变,相续不断。】

“现空双融的真如”:“现”指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无量无数的功德,“空”指具一切殊胜相的大空性,是这两者双融不二的真如。《宝性论》说的萎花中佛像等七个比喻,就是显示如来藏完全是自性本具,远离垢染就现前清净。

要知道,如来藏才是流现以上种种色身、眷属、刹土的根本、依处或正因。这里要从两处观察:一、没有如来藏单有发愿能不能实现?答:实际上,没有如来藏的话,就算发百千万亿条愿,也一条实现不了,没有本具的自性功德,单凭发愿怎么能实现?就像对着石头再怎么发愿,也不可能让它流现无量色身、无量净土庄严。二、只有如来藏没有发愿能不能流现?这也不可能,比如六道众生都本具如来藏,但没有发起建立净土、普度众生的大愿,也只是随染缘变现秽土,轮转六道。再举世间浅近的例子,比如说,没有立下做医生救死扶伤的志愿,佛性并不会无因就显发起种种治病的智慧、方便和事业。所以,流现色身、眷属、刹土的关键因就是两个:一是如来藏,二是发愿。前者是根本,后者是俱有缘。

如来藏有很多异名,像佛性、心性、法身、法界、实际、真如等都是。这是诸佛和众生本具的清净体,不是因缘造作而成。因缘造作的法都是虚妄的生灭法,怎么会是本性呢?又怎么能成为一切悲智功德、佛果事业的所依呢?所以如来藏才是显现色身、眷属、刹土这一切的根本。在它远离客尘而现前清净时,就能从这法身智慧中化现千百亿身,流现无量的净土庄严。那么,怎么使它现前清净呢?就是以圆、熟、净三者究竟的修道力使它现前。“圆”是十度圆满;“熟”是成熟众生;“净”是严净国土。这三个是使法界现前离垢清净的圆满因。

大乘圣道修行的重点就在这三者上:分别心转为无分别智,自现净土,成熟有情。这三者到了究竟时就现前清净,称为不可思议的智慧身,下至凡夫、二乘,上至一生补处菩萨,都无法思维、言说,是这样的智慧身。“身”是积聚和依处的意思,就是在这样一个大智慧的体上,积聚有无量无数的无漏功德法。这样的智慧身由众生的善缘和往昔的愿力和合,就任运地显现彼彼调伏神变,在众生界尽之间,相续不断。

【如《宝性论》云:“诸佛法身如虚空,圣者六根受用因,令见非大微妙色,令闻清净微妙音,令嗅佛戒净妙香,令尝大圣妙法味,令受三昧妙乐触,令知甚深微妙理,细思令受胜乐者,佛如虚空离诸相。”】

以诸佛的智慧和愿力从法身中所现的报身,成为圣者六根的他受用身。这是常人无法见闻觉知的,只有圣者能受用,因此说是“圣者六根受用因”。(这里说的因,根本是佛的法身。)全知用《宝性论》这几颂来证明自己所说有圣教的依据。

那么,怎么来让圣者六根得受用呢?就是使圣者眼根见到非四大体性的妙色,耳根闻到清净的妙音等等。“细思令受胜乐者,佛如虚空离诸相”:细细思量能使圣者领受胜义妙乐的如来,也是如虚空般,远离一切相。意思是说,世俗名言中成了圣者六根受用的因,以胜义理观察时,佛也是像虚空一样,远离生灭、有无等的一切相。

以上寂天菩萨为了接引小乘论师趣入空性,针对他们一时还接受不了佛性、法身以及自性清净现前就成佛等甚深妙理的情况,因此只说由愿力显现佛身。实际上要以上面全知说的为了义。

【又想:现前无有以能化彼彼神变于彼彼所化作彼彼义利的如是功用,由宿愿力岂能如此成办?】

他的想法是:如果成佛以后心里一点分别也没有,就是根本不作这样的分别:我要以化现哪种身形、口说哪种教法等的能摄化的神变,对凡夫、二乘、菩萨的哪一类所化,作现前、究竟的哪一种义利,当然更没有以此发起的化现身形、口说妙法、意识观察等的作业。像这样现前没有任何身口意的功用,只凭往昔的发愿力怎么能成办这么广大的恒时、周遍的事业呢?

【为何不能?譬如修成大鹏咒者,以咒语、三摩地对大鹏像、灵塔、石塔等作加持后,不论谁见、触等,悉能息灭龙等毒害。作者虽已逝世久远,但在此塔存在期间,能以此直接息灭毒、鬼等害。因此,现前虽无功用,然由宿愿力牵引,云何不能利他?】

针对实事师“不起功用,单凭愿力不能利他”的立论,先是当头一喝——“为何不能?”这是粉碎他“要起功用才能成办事业”的执著。

先举“无功用而能利他”的事例:过去有位香根婆罗门,当他见很多人中毒受苦时,就发起善愿要遣除毒害,随后他精进专修大鹏鸟的咒语,后来他修成之后,就诵咒和安住在三摩地中对大鹏像作加持。以后不管谁见到这尊像,或者听到、接触到这尊像,都能息灭毒害。虽然作者香根早已去世,但在这座塔存在以来,以香根的善愿和所作的加持,石塔没有起任何功用,但能直接息灭毒害、鬼害等。所以,现前虽然没有功用,但由宿愿力牵引,怎么不能成办利他呢?

【是故,相应于菩萨求大菩提二资大行所成就的殊胜供处也是修者菩萨入灭于无住法界后,现前寂灭功用和能所二取戏论,然能普作一切有情一切暂时、究竟义利。】

(这里“现前”指时间,是当前的意思。)

“咒师修成大鹏咒后,以诵咒和安住三摩地对于大鹏像等作加持”,比喻菩萨为了求得无上菩提,而修积无量的福慧资粮。“由此成就的大鹏像等供养处”,比喻相应于福慧资粮的大行所成就的殊胜供养处——佛陀。“相应”指因果相应:因地修集了无量的福慧资粮,果就相应地成为全法界六道众生、声闻缘觉、有学菩萨的殊胜供养处。“咒士逝世”,比喻菩萨寂灭一切心与心所,入灭于无住法界。“石塔等现前没有身口意的功用”,比喻成佛之后现前寂灭功用和能所二取戏论。“大鹏像等由先前的发愿、诵咒、安住三摩地加持等的缘起力,无功用而能直接息灭龙等毒害”,比喻菩萨入于涅槃,现前寂灭功用和二取戏论,但能作一切有情的一切暂时、究竟的义利。

【《入中论》亦云:“如具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第一颂:比如世间具大力的陶师经过长时极力地旋转机轮,之后陶师虽然没有起转动机轮的功力,但机轮不停地旋转,仍然成为制作瓶子等的因。

第二颂:像这样,诸佛安住于法性身成就正觉时,现前虽然没有分别功用,但由众生善根成熟和往昔作菩萨时所发大愿牵引之力,佛的事业恒时运转不息,极其不可思议。

“亦云”是说这两颂和本论所说一致,都承许佛地是无功用而成办利他。

【如是于能作所化义利已作如理建立。】

这是总结的话。像这样,对“佛地无功用而能作所化义利”已经作了符合正理的建立。

【又说:若供者有心献供,受者亦有心纳受,供养将生福德,然佛无心或无分别,供佛岂有福果?】

对方是这样想的:供养者心里有他的愿望,他发了心来供养佛,受者佛心里也清楚“他为什么来供养我”,也有心接受他的供养,这样做了供养是会生福德。但你说佛没有起心动念,那就跟供养塑像一样,怎么会生福果呢?所以,对有心的境供养才生福德,对无心的境供养不生福德。

【答:若供养无心者定无果,则供养佛舍利与佛塔也不应有果。然《层花经》等一再说“供住世佛与供佛涅槃的舍利及舍利塔,得福相等”,故说此过不应道理。】

中观师用他说的“供养无心者就无果”反破他说:如果供养无心者就一定没有果报,那佛的舍利和佛塔也没有分别心,供养舍利和佛塔就不应有任何果报。但在你我都信奉的《层花经》等经中,一再说供养住世的佛和供养佛涅槃的舍利和舍利塔,得到同等的福德。(比如《层花经》说:“现今供养我,当来供舍利,信心若同等,得福无差别。”)因此你说“如果佛无心,就有供佛无果的过失”是不合道理的。

或者,这样答复:如果“供养无心者就决定无果”成立,那三藏十二部圣教也是无心的法,向它供养也就没有利益了;或者佛塔是无心的法,转绕佛塔不应有任何福果等。

【因此我承许佛与供福唯是世俗幻相,你则许胜义中有,彼此对供佛有大果都依教量承许。如你宗许供实佛能得果是依教而说,我宗也许供无实佛能得无实果。因此“境、物、意乐等无实,供养则无果”的辩难,于我毫无违害。】

所以,虽然我们在承许万法的体性上是有差别,但对“供佛有广大果”这一点都同样依教量承许。我宗承许色身佛和供养生的福德只是世俗的幻相,除了在心前有个相之外,得不到实体,你宗承许佛和福德是胜义中实有,这是你我见解的差别。但对“供佛有广大果”都依照佛的教量承认。像你承许“供实有的佛能得哪种果报”完全是按佛经上怎么说,就怎么承许,我宗也是这样承许供养无实的佛能得这些果报。所以,由供养的对境、物品、意乐等不实有,就说这样供养不生福德,对我没有丝毫违害。

承许万法无实照样能建立因果。就像梦中的供养,不论是供养的心、供养物或者供养境,都虚幻无实,但成立有供养的善行和供养生起的福德。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四)
下一篇: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六)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五十一)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五十)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九)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八)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六)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四)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三)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二)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一)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九)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八)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六)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四)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三)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