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三
 
[达照法师] [点击:3062]   [手机版]
背景色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三)

四、《证道歌》的圆教思想

有人认为这部著作并非永嘉大师所著,如胡适、月溪、李耕云、陈盛港、聂清等人之说,然其证据仍是站不住脚的,徐文明在《永嘉证道歌与二十八祖说的缘起》一文已经予以澄正[23],此处不多做讨论。仅根据《证道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本书也是与永嘉大师“台禅结合”之禅法极为一致的,除了曾经深入学习天台教观,又能在六祖门下占有重要地位的永嘉大师之外,似无旁人能够这般融合圆教思想于圆顿禅法之中,不留痕迹而挥洒自如地表述了圆妙无比的“顿觉了、如来禅”,更能如此透彻地解说顿教禅法。思想总是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在研究大师的天台禅法时,也必须深入研讨《证道歌》中的天台圆教思想。

客观而言,永嘉大师从《维摩经》悟明心地之后,得益于南宗禅法更多,所以他的后期思想是由教下转入宗门更为突出。从总体情况看,《证道歌》是一部极重南宗顿悟禅法的著作,但在语言表述上又难免露出了天台圆教思想之端倪,这正是永嘉大师心中具备天台教法的表现。我们这里就拣择一些明显是天台思想的内容来分析,与大家分享。

1、“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24]

这是《证道歌》的首个偈颂,亦即开山第一斧,统贯整个《证道歌》的精神脉搏,两个“不”字和两个“即”字,就揭示了大乘佛法的甚深微妙之奥义,同时也道出了天台圆教思想的根本义趣,并且能够在这个句子中点示出天台圆教的特色“即”,和用功下手之关要“不除妄想”,这不得不说大师实为精通天台教观的大家。

首先,从“不除妄想”的用功下手处看,这在中国大乘八宗里面,也只有天台的用功下手处永异诸宗,因为其它各宗都要去除妄念的迷执,然后方显自性本体之妙用,如净土宗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禅宗则要“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年觉即是佛。”《坛经》云: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25]

又云:“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26]其余诸宗莫不皆然,唯独天台教法的用心处是在“现前一念阴妄之心”,这一念阴妄之心正是大师所谓的“妄想”。妄心不须除,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念妄心,就具足百界千如三千妙法,如智者大师《摩诃止观》说:

第一观阴入界境者,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也。……[27]

然界内外一切阴入,皆由心起。佛告比丘:“一法摄一切法,所谓心是。”《论》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心是惑本,其义如是。若欲观察,须伐其根,如炙病得穴。今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阴,但观识阴。识阴者,心是也。[28]

因此,智者大师特别强调这现前一念的妄想心就是十乘观法的核心,也是上根之人于一念间即可契入诸法实相的圆顿妙观,因为这一念妄心,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妄想里面而已,它更具有无量无边的微妙内涵,所以智者大师又指出了: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29]

如何观这一念妄心呢?据十乘观法的第一观不思议境来看,就吾人现前的一念,观即空、即假、即中。修行之前,必须先定所观之境。然万法皆具三千三谛,互相融摄,而无迷悟因果之别。一一皆具不可思议的妙谛,故皆可作为所观之境。今由于万法唯心,特以现前的一念妄心作为所观之境。妙境是诸法之本,妙观是诸行之源。上根之人修此一法,自可具十境十观,登初住真因之位。

这样一来,现前一念妄想之心就不需要断除,即相而真,即烦恼是菩提,即生死是涅槃。这是圆教思想在具体修行上的落实,并不是理论逻辑上的空谈了。只有真正契入这种观法,才算是走上了“观不思议境”的观行道路,而就在这条道路上,无明即是实性,幻身即是法身,一气贯通,浑然天成了。所以接下去就点明了用功契入之后的如实境界。

其次,从“即”的角度上看,天台圆教思想的特色就在于“即”和“具”字,“具”字是从当体本具而言,“即”字则是心佛众生一切万法全体相即,无论是一念三千的圆融相即,还是三谛三观的如伊三点,都是举一即一切,举一切即一。智者大师立“六即论”而深显当体即佛的圆义,认为一切存在本来具足三千诸法,由体而言,佛与众生毕竟平等,无有丝毫之差别;然由修行阶位而言,佛与众生亦有差异之处;故立“六即”之说,强调即而常六、六而常即的圆融理论。到了宋代四明知礼尊者,更是把这“即”字突显出来,如他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指出:

今家明即,永异诸师,以非二物相合,及非背面相翻,直须当体全是,方名为即。何者?烦恼生死即是修恶,全体即是性恶法门故,不须断除及翻转也。诸家不明性恶,遂须翻恶为善,断恶证善,故极顿者仍云:本无恶元是善,既不能全恶是恶故,皆即义不成。[30]

这三种“即”当中,只有第三种才能够完全显示出天台圆教的思想境界,而永嘉大师的一个“即”字,正好符合这种思想的诠释,可谓天衣无缝。

到了南宋时期,可观大师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强调“具”和“即”是同义异语,因一法对诸法,本有的体德是“具”,在二法相对时,表示两者之体同为“即”而已。[31]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一句“无明实性即佛性”的“无明即佛性”之说,简直就是纯粹的天台观点。正如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二(下)说:

《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人离贪欲,而更求菩提。譬如天与地。贪欲即菩提。”《净名》云:“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不可复得,即涅槃相,不可复灭。为增上慢说离淫怒痴名为解脱,无增上慢者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一切尘劳是如来种。”[32]

不断烦恼起诸明脱,就是圆教不修而修、不断而断的法门,因此上述“无明实性即佛性”和“幻身空身即法身”两句,也正是天台思想的重要内容。

2、“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33]

这也是《证道歌》中的名句,特别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二句,常为学人口头禅。不过,我们这里检索其中关于天台思想的时候,就着重在“实相”与“如来禅”上,因为天台思想实际上也就是《法华经》的实相论,在这个实相论的基础上才可以看出天台思想的圆熟周备,而在如来禅的传承中才可以分晓天台行法的源远流长。

首先,前一个颂文的意思是说:证悟诸法实相者,便没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的存在,就在证入实相的一刹那间,当下即可灭却阿鼻地狱的所有罪业;如果这不是实话,而是用妄语来欺诳迷惑众生的话,那就会遭到拔舌地狱那样的痛苦无量尘沙劫。前面半个颂文有两层含义:一是“证实相,无人法”,表明证得实相的时候,就没有了人法二执;二是“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这表明了实相忏罪的思想见地。

关于前者“证实相,无人法”的见解,在天台宗的思想里面,实相就是指中道实相,也就是佛性,要想证得佛性,就要破除无明。而在圆教看来,见思、尘沙、无明等惑,都是不除而除、不断而断的。然就去惑这个角度而言,则有人我执与法我执可破,有见思惑就有人我执,有无明惑就有法我执,二执俱破之际,正是二惑消灭之时,其破惑情况,正如《天台四教仪》说:

然圆人本期不断见思、尘沙,意在入住,断无明见佛性。然譬如冶铁,粗垢先去,非本所期,意在成器,器未成时,自然先落,虽见先去,其人无一念欣心,所以者何?未遂所期故。圆教行人,亦复如是,虽非本所望,自然先落。[34]

这就明显指出了圆教行人的唯一目标就是“断无明、见佛性”,至于见思尘沙等惑业,在大开圆解的时候,早就不放在眼里了,正因为发自内心的向道之心,而任运地断掉了见思惑和尘沙惑,这是值得我们倍加注意的地方。如湛然大师《止观辅行》卷六上也说:从最初圆解妙法以来,就能够三谛圆修,与次第修证的意义永远也不相关。这是讲圆教行人的粗重见思惑是任运断除的,断除的惑业与次第修证而断除的则是相同的。[35]又在卷七下说:五品位就已经能够圆伏五住烦恼,哪里会到了这个位次还特别来断除见思惑呢?只是因为在圆教修行的过程中,对于粗重的见思惑就会自然而然地首先断除,犹如冶铁一样,铁上的粗垢自然就会首先脱落。[36]

宋朝知礼大师的《别行玄记》卷下则说:圆教修行譬如冶铁制作铁器,别教修行比喻为烧金而制作金器。冶就是指镕铸,经过了淳朴顿融的程序,任其自然地运转着,粗垢自然首先脱落。烧就是指锻炼,物体本身还是过于坚韧,特别需要把粗尘首先除去,然后才能够进行融金的工序,再去除微细的尘垢。圆教的观行就是顿穷法界,无意首先观察二谛之理,见思二惑就是任其自然地首先脱落。别教的观行就是次第而显示中道,必须有意首先观察二谛之理,所以使见思二惑首先断除。[37]

这样在圆教的修行上,就是见思二惑任运而断,直到断除无明而证佛性之时,正是“证实相,无人法”之际。由此可见,永嘉大师对于圆教的破惑情况相当明确,这是精通教理的功夫,并非笼统颟顸之语。

关于后者“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的主张,虽然也是大乘佛法心性论的相通论调,但以“实相”与“灭罪”相提并论的,却也是天台宗的一种忏罪思想。我们都知道天台宗到了宋朝开始,特别主张忏法的修行,而在所有的忏法当中,需要通过观察实相来消灭罪业的,却是普遍共同的最高精神核心了。究其根本,这种思想还是出自于天台智者大师的著作中,在大师所著的《法华三昧忏仪》说:

云何明正观?如菩萨法,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一切法空如实相,是名正观。……尔时,行者尚不见心是生死,岂见心是涅槃!既不得所观,亦不存能观,不取不舍,不倚不着,一切念想不起,心常寂然,亦不住寂然,言语道断,不可宣说。虽不得心非心相,而了了通达一切心非心法,一切皆如幻化,是名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作是忏悔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如是观时,能破一切生死颠倒,三毒妄想,极重恶业。[38]

这是智者大师根据法华三部经之一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思想而来的,如该经云:

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39]

这种证悟实相而忏罪的方法,也是天台五品位当中初品修习五悔的“忏悔法”,不但有祖师大德的垂示,而且有佛经作为依据,所以永嘉大师接下去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此种掷地有声、坦然无畏的说法,足见其宗教俱通之风范!

其次,后一个颂文的意思是说:顿时觉悟了诸法实相,这就是如来禅的核心所在,契入如来禅的诸法实相之时,六度万行一切佛法都在当体圆满具足无缺;只可惜在迷惑颠倒的无明大梦之众生,还以为明明是有六趣的情景,但在觉悟诸法实相的如来禅之后,就会了然明白这大千世界原是“本来无一物”的。这里需要在意的是“顿”和“如来禅”几个字,这几个字就足以证明这部证道歌并不纯粹是南宗的顿悟禅,因为南宗虽然也讲顿悟,但是属于祖师禅,也不标榜自己为如来禅。而永嘉大师这里却明明白白地标其禅法为“如来禅”,这是他禅教合一,也即是“台禅融合”思想的最好写照。

一般而言,如来禅是指如来所行之禅,或由如来直传之禅。如《楞伽经》卷二说:

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40]

据此可知,《楞伽经》是将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之相的三种乐住,且成办救渡一切众生之事业,称为如来禅。这与《证道歌》中“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亦即如来禅就具备了救度一切众生之事业)。”的思想泯然吻合。荷泽宗的圭峰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列举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等五种禅,且称最上乘禅为“如来清净禅”。宗密还认为:“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41]并且说天台三谛三观之禅观法门,也只是前面的几种禅观,并非如来禅。[42]

然而,宗密所说之禅,被认为徒有理论,缺乏实际体验。因此,仰山慧寂乃于如来禅之外别立“祖师禅”。如《景德传灯录》〈仰山慧寂章〉记载:“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43]而日僧贞舜在《七帖见闻》卷一中,将禅法分为三种根机,谓上、中二根名祖师禅,即达磨所行心印。下根名如来禅,例如天台依经立行。显然他是将禅宗之禅称为祖师禅,天台之禅称为如来禅,且言下之意是祖师禅优于如来禅,这是禅宗内部将“依据经教而修习的禅法”看成是如来禅。

对此,古德之中,亦有人以为如来禅之外,别无祖师禅。前引《景德传灯录》〈仰山慧寂章〉之细注说:“玄觉云:且道,如来禅与祖师禅分不分?长庆棱云:一时坐却。”《从容录》第三十六则说:“和尚近日尊位如何?是他不说如来禅、祖师禅,只道个日面佛、月面佛。”[44]此即认为关于如来禅、祖师禅异同之论述,在禅修证悟面前,乃属无益之闲葛藤,故不许议论分别。

实际上,天台禅法包含了“以如来禅为脉络的止观法门”和“以实相论为依据的修证方法”,其中之圆教思想,就是以诸法实相作为证悟的根本依据,只要契入诸法实相,便可“从初发心,便成正觉。”即圆教初“发心住”的菩萨,就可以百佛世界示现成佛,当下全体具足六度万行。如《天台四教仪》说:

《华严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解曰:初发心者,初住名也。便成正觉者,成八相佛也,是分证果,即此教真因。[45]

这就是指依据经典而发明心地的菩萨,能够破除一分无明,真正契入一分中道实相,即可示现八相成道,度一切众生。《妙宗钞》也说:“今初住所发三法,皆性具故,发则俱发。从智证法,从法起应,即非一时,三身顿得,故非前后。不纵不横,复见于此,从始圆修一心三观,今圆三智一心中得,即以此智,证得法身,智性即色,三一体融,名妙色身。此身湛寂,如鉴无情,形对像生,山毫靡间,名应一切。三身三德,体离纵横。”[46]这就是“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的修证境界,圆顿妙法重在觉悟,不在禅定功夫,所以“三身顿得,非前非后”即是天台圆教的观法。

(未完待续)

———————————————

[23] 见《中国禅学》第一卷,第127页——138页,中华书局,2002年6月,北京。

[24]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95页下。

[25]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53页上。

[26]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53页中。

[27]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51页下。

[28]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52页上——中。

[29]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54页上。

[30]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707页上——中。

[31] 参见慧岳法师《天台教学史》,第302页,中华佛教文献编辑社印行。

[32]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18页上——下。

[33]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95页下。

[34] 见《频伽大藏经》第二○册,第128页。

[35]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333页下。

[36]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385页上。

[37] 见《大正藏》卷三十四,第910页下——911页上。

[38]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954页上——中。

[39] 见《大正藏》卷九,第393页中。

[40] 见《大正藏》卷十六,第492页上。

[41]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99页中。

[42]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99页中。

[43] 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一,第187页,成都古籍书店,2000年1月第一版。

[44] 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251页下。

[45] 见《频伽大藏经》第二○册,第130页。

[46] 参见《大正藏》卷三十七,第204页上。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四
下一篇: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二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曾承木)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一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二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四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