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禅和我最近——平民化的安祥禅(牟钟鉴)
 
[佛教与文化] [点击:2789]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禅和我最近——平民化的安祥禅 
牟钟鉴  
 
  我于佛学所知仅为皮毛,于禅更觉得神妙莫测其玄机,总认为参禅是慧根上乘者之事,愚鲁如我者只可望而不可及。今读耕云先生《安祥禅》,使我改变了想法。耕云先生把禅说得亲切明白,原来禅就在我的生命之中,就在日常生活里,只要立志,人人都能参禅,人人都能从参禅中得到良好教益。

  安祥禅,初听起来很陌生,我读的佛教史论著中从未见过这样的提法。安祥禅的确是耕云先生的新创造,是前无古人、今无旁说的独家之论。可是它新而不奇,创而有根,使人一读之下,觉得禅意本应如此,以前是云遮雾罩,今经由耕云先生出来点破,便可豁然而悟,原来禅的真精神和禅的平民性就在“安祥”两字之中。安祥,这是平凡、日常的两个字,又是优雅、从容的话语,它存于人情,又直通佛心。佛教三法印之一日涅槃寂静,涅槃境界的四德是常、乐、我、净。安祥即是心境的常态、乐态、我(大我)态和净态,得安祥者即入涅槃而成佛,故安祥乃是佛性的通俗表述,安祥禅乃是佛法精义之所在。

  耕云先生说:“安祥是禅的生命,禅的正受”,“正受就是一种统一、调和的心灵状态”,“安祥禅主要的要求,是去除心垢,求心安无愧,教人做每件事都心安无愧。第二是要求人活在责任义务中”。按照涅槃的要求,心灵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才可以恒常,心安无愧才是真乐,生活在责任义务中则使人由小我走向大我,去垢除染才能清净,这就是禅所追求的幸福,也就是佛法所理解的真实生命。如此理解佛性,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人人都能听得明白,也懂得修道如何起手。耕云先生说:“禅是生活的宗教”,他强调佛法在人间,佛性在人心,禅不是别的,就是你自己,参禅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我读耕云先生的书,仿佛是看一面镜子,能够清楚看出自己生命中的正受和不足;心态是否安祥,安祥程度是高是低,正可以检验自己生命的质量。禅不远人,人自远禅,当你心态安祥,你就接近了禅。

  安祥禅既是中华禅学精神的创造性发挥,又是医治现代社会病态的一剂良方佳药。现代社会是工具理性大泛滥的时代,价值理性被它所淹没。工具主宰了生命主体,一个是科技至上,一个是财富至能,二者俨然成为上帝,人们匍匐在工具的脚下,成了工具的奴隶,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许多人的心灵由于价值目标的失落而变得空虚、破碎、躁动、痛苦、恐惧、彷徨,甚至变得罪恶、肮脏,这不啻是将自己放进地狱的刀山火海中煎熬,这是人的自我放逐,这样下去不会有光明。耕云先生指出,人类在真心失落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病态,如“为形所役”、“与世浮沉”、“积业成障”、“逐相而迷”、“随想入阴”、“作茧自缚”、“瞒心昧己”,等等。

  像这样的精神状态,哪里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身居高位,不思廉正,却以权谋私,转瞬之间,身败名裂,堕入深渊,有些人家产万贯又奢侈腐化,不是妻妾争夺,盗匪觊觎,便是声色犬马,伤身害生;有些人残忍成性,欺男霸女,成为社会害群之马,而千夫所指,法律所究,岂能逃遁?有些人工于心计,狡诈伪善,专以陷人为能事,到头来丑行曝光,以害己告终;有些人其非义之举、非理之贪暂时得逞,一时踌躇满志,但既有悖于法,有愧于人,必然受到良心责备,或者防人报复,惧怕法惩,故风声一紧便惶惶不安,其人生又有什么真正乐趣?有些人钱多了起来,却不知正当使用,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似乎潇洒自在,但“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是何则?不以内乐外,而以外乐内,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精神乱营不得须臾平。”(《淮南子·原道训》)古人早就觉察到声色之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它没有内在的恒久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真幸福的感受是安适、欢畅、坦荡、充实、平稳、圆融、明达、无愧、无惧、和谐、自在,而这些感受的综合态便是安祥。心态安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没有烦恼和忧虑,“不为形役,不为物牵,不为情囿”,庄子所说的“逍遥”,近代所倡的“自由”,差可与之相比,但“安祥”包含着责任义务,所以更高。人的生命价值不可简单用年岁来计算,就看有多少时间处在安祥之中。一入烦恼,身在地狱;片刻安祥,即升天堂;一生安祥,便是仙佛。

  安祥禅突出心理的调适,由此我想到,不仅是佛教,一切正常的宗教(不包括邪教),其主要价值正在于它的心理学价值,宗教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医学,它给人治病,是通过观念和情感的修习来调整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优化生命和规范社会行为的良性效果。至于它的信仰终极目标也许永远也实现不了;而关于宗教信仰的证伪实在是次要的事情。单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研究宗教而忽视心理学的视角,是很难真正了解宗教的。

  社会病态虽然很多,但毕竟多数人不能容忍金钱的横行、道德的丧失、残忍的增多、伪诈的风靡,而向往着和美、高尚、有序、太平的社会人生,这便是安祥禅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安祥禅可以改善人性、改良社会,是一种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主义,所以它是有生命力的。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禅宗西行——禅VS现代西方思潮
下一篇:丝竹管弦 曼舞轻歌——敦煌飞天礼赞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