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法与科学,因缘法与四圣谛——阿含经义概说(黄兆萦)
 
[佛教与科学] [点击:3146]   [手机版]
背景色

佛法与科学,因缘法与四圣谛
——阿含经义概说
黄兆萦
《内明》 
 
  大多数宗教都相信神控制人的命运,可是佛教与科学家却相信宇宙是因缘法的世界。

  一件事的出现、生成、存在、以至毁灭,如果由众多的因素和条件所决定的,这件事物便称为因缘法。因是最重要的因素,缘是附带条件,法是事物。例如一瓶汽水的产生是有因有缘的:老板的投资、化学师的配方、工程师所设计的机器、厂房、原料、工人、消费者等同时配合,汽水才能产生出来,缺一不可。这瓶汽水的保存是有因有缘的:不要放在日晒雨淋的露天;不要放在高温的火旁;不要置于易跌的险处。这瓶汽水要变坏是有因有缘的:遇到了高温储存便会变坏;放得日子久了品质会变坏;长期被阳光照射也会变坏。这瓶汽水的毁灭也是有因有缘的:或被人摔破;或被人喝掉;或被人遗弃在垃圾堆中。汽水是有因有缘生、有因有缘灭的,所以是因缘法。人也是个因缘法:必须由父母所生;有正常健全的身、心;有足够的空气、饮食;有衣服保暖蔽体;无有疾病侵害;不遇到严重意外等无数大大小小的条件配合才能生存在世上。人要死亡也是有因有缘的:只要缺了上述任何一个条件,或老病、或意外等,人便会死亡消灭。因此,人要生存,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必须要无数有利条件同时出现才可生;人要死亡,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须有任何一个坏因素出现,便足死亡。所以人是有因有缘生、有因有缘灭的因缘法。因缘法都是无常生灭的,是以又名生灭法。

  然而,这宇宙的一切法,是否清一色地全部都是因缘法呢?例如:虚空不是因缘法。无论经过了乡长的日子、经历了多大的变动,虚空依然还是原来的虚空,毫不改变。不是因缘法之法,我们称它做“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永恒不变的。除了虚空之外,还有真常之理、普遍性原理、因果定律等也是无为法。几何学上的毕氏定理说:“凡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之平方等于其余二边之平方和。”这个定理,恒久而真,是无为法。“凡人会死”这句话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是事实,但毕竟还是常真,所以也是无为法。

  在物理学上,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运动速度名为该物体的动量。动量是方向性的。把动量相加时必须按照向量加法的原则去加。有一条动量守恒定律说:“在一个孤立的体系内,所有的物体总和是个常数。”也即是说该体系的总动量是个恒常不变的量。这不变的总动量是个无为法。在这体系内,各别动量可视作由总动量化生出来的分动量。总动量是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如不动、无有分别的无为法,而其他化生的各别分动量则是变化万端、生生灭灭、增增减减的因缘法。我们称总动量是分动量的本体,分动量是本体所起的用。本体是永恒不变的无为法,起用是无常生灭的因缘法。无常的用不会包容著不变的体;不变的体也不会含藏著生灭的用。生灭之用即使消减了,它的本体还是如如不动,没有改变。(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是理解阿含经的钥匙,笔者将会写若干篇文讨论阿含经义。)本体无性,不露其为动量之形迹,而其起用则能显现动量之特征,所以本体不是从直接测量观察所得,而是由各别起用推算出来的。一体系内的一份子不可能直接测得总动量,体外虽然可以测量总动量,但因此而使体系不再是孤立体,其总动量受干扰变成更大的体系的分动量了。

  动量不是我们五官所能觉知的。若非物理学,我们不知有动量。在我们而言,它是个抽象的量,此抽象的存在,却还有更抽象的本体。可是,在物理学的立场看,这些都不是抽象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可测量的存在。

  在物理学上,还有其他的守恒定律,例如质能守恒律,或有些是未被发现的守恒律。这些守恒律,显示了宇宙恒量的存在。这些恒量,表征了宇宙万有的本体。

  虚空、真理、本体三类无为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虚空含容因缘法;真理轨范因缘法;本体化生因缘法。

  宇宙间的一切法,可以简单地分类表列如下:

  原始佛教的根本精神是科学精神:重视实践、实证。世尊从修行、觉悟而至说法,其程序与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乃至教授学生的程序如出一辙,完全一致的。

  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家面对着一种待研究的对象,首先深入观察,多方面收集资料,加以整理,成为对该现象的初步描述。然后设计实验以探讨该现象的变化规则,因果关系,不变的恒量等。再把实验的结果整理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释迦牟尼佛在未成正觉之前,面对人生的苦恼,他首先深入观察这些苦的现象,经过细心的观察、思维分析之后,明白了苦的现象是因缘法的必然结果。因为世间是因缘法的世间,人是色、受、想、行、识五烦因缘法的组合。因缘法是无常、生灭、不永恒、不可得的,所以使执取的人带来痛苦。这些由因和缘所决定的东西,不受我所支配、控制,所以它们非但不是我,甚至也不是属于我的东西。这个道理,佛称之为苦圣谛。简而言之,苦圣谛是由直接观察因缘法的现象而得的结论,是对因缘法现象的描述。人如果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虚幻不实在的,便可减轻很多不必要的苦恼。为了更彻底地解决苦的问题,这位悉达多太子继续努力修行,结果得到大澈大悟因缘法背后的理和体。这部份悟得的内容便是集圣谛和灭圣谛。在集圣谛里,佛悟得苦因缘法生灭的因由。因缘法虽然无常生灭,可是佛发现了它的生灭是有因有缘、依因果原则而生灭的。众生轮回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无明所盖,爱结所系。无明和爱是轮回的两大因素。无明即是愚痴、无知。无明掩盖了眼睛,看不见自己应走的路向;而贪爱是一根无形的绳子,把众生系缚在所爱的东西上,使他永远围绕著这枝无形的柱旋转不休,不得自由。每个众生都在划圈子,把自己困在里面。这圈子就是每个人的世间,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世间。更详细地说,众生依十二因缘法则而轮回。此十二种苦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等不断地重覆出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连环挂钩,循环不息,一般人都以为轮回是指人死后的再生投胎,(其实,轮回的真正意义是绕圈子。)再生投胎固然是轮回,但轮回不一定须要再生投胎。只要有无明和贪爱,则分分秒秒都在绕圈子,都是在轮回。也有人把十二因缘法解作三世二重因果,而谓无明、行是过去世的因,识、名色、六人、触、受是现世所受的果,爱、取、有是现世所作的因,生、老、病、死是未来世所受的果。用这样的方式解释十二因缘是有不妥当的,因为十二因缘法是个普遍性原理,目的在解释十二种苦因缘法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没有时间的限制,不包括时间的序列,不论时间之短长,由一刹那顷,以至一世、三世、无量劫数,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维持不变,“此法常住、法住法界”这个永恒的道理、永远留在因缘法之中。若解作三世二重因果,则是把时间规定了,是把特例取代了普遍原理,失去了原慧。

  很多人讲因缘法强调了无常、无我。似乎无常是因缘法的唯一特点。无常固然是因缘法的大特点,可是不应该忽略了因缘法的另一大特点:因果律。世尊在阿含经里不断重复地说着有因有缘生法,有因有缘灭法的话。有些外道讲无因无缘的无因果论而被世尊所驳斥。有因有缘众生轮回,有因有缘众生睨轮回,也有因有缘能令生活在世间少烦恼、多快乐。人除非脱离了因缘法,否则便应该重视因果律。对于因缘法,吾人应采取中道的态度:苦圣谛解释了因缘法的无常,虚幻不实,所以吾人不应执著其为实有;集圣谛解释了因缘法有因果律,因果律是真实不虚的,吾人不应把它看作无。能对因缘法不执于有、无,是名中道。善的行为,有善的后果,恶的行为有恶的后果。所以吾人生活在世间,除了不执著于法之外,更应多行善、不作恶、行慈悲道,肯定会带来欢乐多、烦恼少的人生。

  在灭圣谛方面,世尊亲证了不生不灭的本体,肯定了本体的存在,此生命的本体,名为如来。一佛又名如来,生命本体也称如来,又名佛圣,如来的状态名为灭界,或称涅槃。这个如来,是人人都可以亲证的,所以在阿含经里,世尊鼓励他的弟子应要自知、自证。由于如来是个如如不动的本体,用思维考虑,或用语言文字都不能把捉得到的,只有靠体证才能认识它,吾人的思维分别、语言文字都是由认识因缘法的差别相而建立起来的施设,不能与如来本体相应,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自证境界。

  五阴等因缘法只是法的相状的呈现,是虚妄不实的,只有法的理和体才是生命的实在。世尊澈悟了因缘法之后,想把这些真理传给一切众生,并教导众生怎样去实证这个真如(包括法的理和体)。

  佛要教授学生,首先编他的教材。佛编教材的方式很类似于科学家编教材法。科学家教学生时,首先对某现象作有系统的描述、介绍,然后讲述现象背后的理论部份,包括定理和现象的本质等等,最后是要学生做实验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佛所编的教材分为四部份: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减道迹圣谛,令学生依次修习,不可颠倒先后次序。

  在苦圣谛里,佛着令学生深入观察五阴等苦因缘法的生灭现象,必须“如实正观”,即是切切实实地、客观地、根据事实正确地去观察因缘法。观察的结果是因缘法的无常、苦、空、非我。这部份是对因缘法的现象的初步认识。

  在集圣谛里,佛对学生解释了因缘法的理论部份,即因缘法的生减原理。

  在减圣谛里,佛对学生讲述如来本体的存在性,可证性,并鼓励学生亲自去证此本体。

  在道圣谛里,佛施设了一些实践修行的方法,着学生依法实行,便可证得真如。这些方法可以总结为八项,称为八正道。(一)由闻佛说法之后,深入思维分析,以至彻底明白,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见,是为正见。(二)正志(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以上三项是以正见为指导,使意业、口业和身业纳于正轨、去恶行善,务令三业清净。(五)正方便(正精进)是要使三业非但不许行错、并且更要精勤努力,令行为的质素不断向善的方向提高,净化愈来愈澈底,人格愈来愈圆满。为什么要这样辛勤地净化身心呢?譬如我们拿显微镜看微生物,如果镜头有一点尘埃、一漏油渍,便不能看见镜下的微物,必须把镜头抹得干净,才能清楚得见。我们如果身心充满尘埃,如何得证真如?(六)正命:不因为谋求生活而干不正当的职业。不正当的职业可使三业不净,影响修行。(七)正念:以正见观照身、受、心、法四方面的因缘生灭,由此而空我执、法执,不空对因缘法的执著不可能证真如。这是修观法。(八)正定:修行坐禅,从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这是修止法。止、观配合而修,自然能证真如。

  四圣谛是佛为度众生而编的教材,学时应依次序而修习。有些人讲原始佛教时只提无常、苦、空、无我。事实上这只是停留在苦圣谛的阶段,未及其余各谛。又有人谓佛觉悟的是因缘法的无常、苦、空、无我,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因缘法的无常、苦、空、无我的现象,是直接观察因缘法可得,非关悟而后知,道理本来很平常,但佛以前却无人提及,人总是不愿意平心静气地及客观地承认这个无常的事实。至于佛所悟的是什么?就是因缘法背后的理和体,即是集圣谛与灭圣谛的内容。现简单地总括四圣谛与因缘法的关系如下:

  苦圣谛:对因缘法的法相的描述。
  集圣谛:对因缘法的法理的讨论。
  减圣谛:述因缘法的本体的存在及可证。
  道圣谛:拖设实践的方法以证理和体。

  因缘法的现象是虚妄不实的,只有法理和法体才是宇宙万物的真实。科学家与佛教徒可说是同路人,他们抱著相同的目标,都是致力于寻求宇宙之常数,万法之定则。从森罗万象的变化中寻找那不变的常。所以佛法与科学,是有互相参照的价值的。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我心中的佛学与科学(明纯)
下一篇:佛教与科学(陈慧光)

 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谈佛法与科学(本竹) 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李向平)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广超)
 佛法与科学的介说(惟觉法师) 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见护法师)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
 陈兵教授谈佛法与科学 何谓真实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