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瑜伽师地论》
 
[佛教典籍简介] [点击:4997]   [手机版]
背景色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略称《瑜伽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讲述,无著菩萨记,唐代玄奘大师译。
  无著菩萨是公元四、五世纪顷,北印犍陀罗国人。为古代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初于小乘萨婆多部出家,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欲自杀,时东毘提诃宾头罗罗汉前来为说小乘空观。初闻悟入,然犹不满意,乃以神通往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受大乘空观,归来如说思惟,终于通达大乘空观。又数往兜率天学大乘经义,乃至请弥勒菩萨下阎浮提说法堂,集有缘众,诵出《十七地经》,由是大乘瑜伽法门传至四方。重要著作有:《显扬圣教论》,是对《瑜伽师地论》从学说上重新组织的纲要性著作。《顺中论》,是配合《中论》而写的大般若初品法门的书。《金刚经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摄大乘论》,二书均是总括大乘义理的著作。《六门教授习定论》,是修瑜伽方法的著作。

  玄奘大师,唐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我国四大翻译家之一,法相宗的创始人。十三岁入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 629),孤身涉险,备尝艰辛,西行求法。贞观七年达印度,入那烂陀寺,以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贞观十九年,归至长安,请回梵文原典六五七部,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三三五卷。许敬宗撰《瑜伽师地论后序》载,师从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起,召诸学通内外诸名僧二十一人,共译《瑜伽师地论》,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止,共成百卷。

  梵语瑜伽,意译作相应,有一致、和合、相称等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说,相应有五义:与境相应,谓不违一切法的自性。与行相应,谓与定慧等行相应。与理相应,谓安立、非安立等二谛之理。与果相应,谓能得无上的菩提果。与机相应,谓既得圆果,利生救物,赴机应感,药病相应。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修习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所以名瑜伽师。瑜伽师修行观行时,所依所行的境界名为瑜伽师地。问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此论明瑜伽师所行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

  本论是集阿赖耶识说、三性三无性说、唯识说、阿毘达磨学说、菩萨教义等种种问题的一部庞大论书;是构成瑜伽行派学说发展基础的最初期论书;法相宗的主要论典;我国佛教史上的重要论书。内容丰富,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兹略述各分大意如下:


    一、本地分


  广说瑜伽禅观境界十七地之义,以三相摄十七地,为百卷中的前五十卷,是本论的主体。

    十七地

  五识身相应地:依五识身建立此地。明眼、耳、鼻、舌、身识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等义。

  意地:说心意识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等义。

  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广解三界五趣定散之相。寻是寻求推度,即粗杂的精神作用;伺是伺察思惟,即精细的精神作用。

  三摩呬多地:明四静虑等诸种等至。三摩呬多,意译为等引、胜定。谓胜定地,远离沉、掉等,平等能引,或引平等,或是平等所引发,故名等引地。指由定力所引生的身心安和平等。等引地,即四静虑、八解脱、三等持、五现见等至四种。

  非三摩呬多地:述自性不定、阙轻安、不发趣、极散乱、太略聚、未证得、未圆满、杂染污、不自在、不清净、有起、有退等十二相为非定地。

  有心地、无心地:说此有心、无心二地是由五门建立。五门:地施设建立门、心乱不乱建立门、心生不生建立门、分位建立门、第一义建立门。并明诸地有心无心的区别及其分位等。

  闻所成地:谓从闻所生解文义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于五明中,特别细说内明、因明。

  思所成地:谓从思所生解法相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思所成地的三种相为自性清净、思择所知、思择诸法等义。

  修所成地:谓从修所生解理事慧及慧相应心心所等。

  声闻地:佛陀圣教,以声为上首,从师友闻此教声,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行小果,故名声闻。此地共分四瑜伽处,初瑜伽处,立种姓地、趣入地、出离地,明种姓有无等义、性种姓人的发心趣入、世出世的出离行等。第二瑜伽处,细说前出离地及说能修的补特伽罗之差别等义。第三瑜伽处,述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等法。第四瑜伽处,分别世、出世间的修瑜伽。

  独觉地:略说独觉种姓、道、习、住、行。谓常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

  菩萨地:谓希求大觉,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愿坚猛,长时修证,永出世间,大行大果,故名菩萨。菩萨地亦分四瑜伽处,于初瑜伽处,立菩萨种姓、发心、自他利、真实义、威力、成熟、菩提、力种姓、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摄事、供养亲近无量、菩提分、菩萨功德等十八品,广说菩萨所学的因果。于第二持随法瑜伽处,立菩萨相、分、增上意乐、住等四品,明菩萨方便起修的相及住位等,于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立生、摄受、地、行、建立等五品,明菩萨的究竟方便神通行及行位等。于第四持次第瑜伽处,立发正等菩提心品,约说菩萨地的起修次第。

  有余依地:谓有余依涅槃。

  无余依地:谓无余依涅槃。此二地明前述诸地修果的相。


    三相:境、行、果

  境摄九地,五识及意是境体,一切都是以识为体故。寻伺三地是境相,下上粗细不同故。三摩呬多地及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是境用,定散隐显别故。

  行摄六地,闻、思、修三地是通行,三乘皆修三慧行故。声闻、缘觉、菩萨三地是别行,随机修法成自乘故。又前三是方便行,后三是根本行。前三是所学行,后三是所成行。

  果摄二地,即有余依地、无余依地二通果。


    二、摄决择分


  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即决择《本地分》中不尽要义,发挥唯识道理,于境谈八识,于行详菩萨,于果讲无住涅槃。又决择《深密》、《宝积》二经,此二经是唯识的开基。为卷五十一──卷八十。


    三、摄释分

  解释契经的体、释、文、师、说、众、听、赞佛等诸义。为卷八十一、八十二。

    四、摄异门分

  略摄诸经所有诸法名义差别。分为白品、黑品二门,白品门释师,乃至施戒等义。黑品门则释生、老、病、死乃至贪、瞋、痴三毒等名义。为卷八十三、八十四。

    五、摄事分

  略摄三藏众要事义。分为契经事、调伏事、本母事三事。契经事分为行择摄、处择摄、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四门;调伏事分为总择摄、择摄二门;本母事立序辩摄一分;各明其义旨。为最后的十六卷。

  本论总有五分,其主要部分是“本地分”,而“本地分”的中心是“菩萨地”,今分别介绍此地中的二十八品如下:

  种姓品:菩萨略有本性住种姓及习所成种姓二种。又菩萨有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种姓相等。

  发心品:菩萨由自力、他力、因力、加行力,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发菩提心,是为初发心四力等。

  自他利品:菩萨有十种自利利他处,即纯自利利他,共自利利他、利益种类自利利他、安乐种类自利利他、因摄自利利他、果摄自利利他、此世自利利他、他世自利利他、毕竟自利利他、不毕竟自利利他等。

  真实义品:本论五分中的根本为《本地分》,在《本地分》的十七地中,又以菩萨地为最殊胜;而本品又是说明菩萨无漏智上所观的真实境界,其价值由是可知。

  本品旨在了知诸法的真实性。首先诠表二种真实,并依真理深浅次第分为世间极成真实、道理极成真实、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四个等第,阐明法界的全体大用;次以五义分别空慧,使人获得由凡入圣的枢纽;次广明离言自性,说无二中道,作为修行的凭依。然而欲彻底证此离言自性,必须先修四寻思,即对假说自性作名、事、自性假立、差别假立四个方面的分析,而后修四如实智,才能渐渐圆满。

  威力品:说诸佛菩萨有圣威力、法威力、俱生威力三种威力等。

  成熟品:说六种成熟,即成熟自性、所成熟补特伽罗、成熟差别、成熟方便、能成熟补特伽罗、已成熟补特伽罗相等。

  菩提品:说二断二智,是名菩提。又说菩提七种最胜,即所依最胜、正行、圆满、智、威力、断、住最胜等。

  力种姓品:说菩萨于所应学处精勤修学,须具多胜解,求正法、说正法、正修行、正教授、正教诫,方便所摄身语意业等。

  施品:说具足自性施、一切施、难行施、一切门施、善士施、一切种施、遂求施、此世他世乐施、清净施等九种施相,是为菩萨施波罗蜜多。

  戒品:说具足九相戒,是为菩萨戒波罗蜜多。

  忍品:说具足九相忍,是为菩萨忍波罗蜜多。

  精进品:说具足九相精进,是为菩萨精进波罗蜜多。

  静虑品:说具足九相静虑,是为菩萨静虑波罗蜜多。

  慧品:说具足九相慧,是为菩萨慧波罗蜜多。

  摄事品:说爱语、利行、同事、布施等。

  供养亲近无量品:说菩萨供养三宝、亲近善友、修四无量等。

  菩提分品:说惭愧、善知世间、正四依、方便善巧、正愿、空三摩地等。

  菩萨功德品:说菩萨五希奇法、五加行、五种真实功德等。

  菩萨相品:说菩萨五真实菩萨相,即哀愍、爱语、勇猛、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等。

  分品:说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差别转时,以四法正勤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四法即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无倒回向等。

  增上意乐品:说菩萨于诸有情,深心发起七相怜愍,又说菩萨十五妙善增上意乐,以此十五增上意乐,能作十事。

  住品:说菩萨众略有十二种住,由此菩萨十二种住,普摄一切诸菩萨行;复有如来第十三住,为如来无上住等。

  生品:说菩萨以除灾生、随类生、大势生、增上生、最后生等五种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摄受品:说菩萨以顿普摄受、增上摄受、摄取摄受、长时摄受、短时摄受、最终摄受等六种摄受,无倒摄受诸有情,并明十二种艰难。

  地品:说种性地、胜解行地、净胜意乐地、行正行地、决定地、决定行地、到究竟地等七种菩萨地。

  行品:说菩萨四行,即波罗蜜多行、菩提分法行、神通行、成熟有情行,及菩萨四种应作事。

  建立品:说佛陀百四十不共法为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及一切种妙智。

  €发正等菩提心品:说菩萨安住菩萨种性、发菩提心、修行,乃至正行圆满的次第。

  此二十八品分属于本论的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卷,因内容收有大乘戒,故古来即倍受重视。

  本论的重点在于遣空去有,不落二边,以显出中道妙义。以其特色而言,共有三点:

  论中详明一切世、出世法。

  三根普被:论中详明各类根机相应法,如人天善法、二乘解脱法、大乘殊胜法及佛智圆满究竟法等,莫不叙述分明。

  论中明示修学大乘者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踏实从凡夫渐进至佛果的修行法门,是具足大乘思想与精神的一部论书,是修学佛法者的圭臬,超越生死海的指南。

  本论的汉译本,有玄奘三藏所译百卷本的全论,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十五册、《碛砂藏》第十五册、《龙藏》第七十八──八十册、《卍正藏》第三十七、三十八册、《大正藏》第三十册。另有部分译品,如北凉昙无谶的《菩萨地持经》十卷、刘宋求那跋摩的《菩萨善戒经》九卷,相当于《菩萨地》、陈代真谛的《决定藏论》三卷相当于《决择分》。此外,另有藏译本。

  本论的注疏极多,汉译部分较重要的有:

  《瑜伽师地论释》   一卷    最胜子等造、唐‧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略纂》  十六卷   唐‧窥基撰

  《瑜伽论记》     四十八卷  唐‧遁伦集撰


  藏译注释有:

  《菩萨地注》        德光(Gunaprabha)

  《菩萨戒品疏》       德光(Gunaprabha)

  《菩萨戒品广疏》      最胜子

  《瑜伽行地中菩萨地解说》  海云(Sagaramegha)


  试述“真实义品”的殊胜。

  菩萨地有何重要性?

  试述本论重点及其特色。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摄大乘论》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

 修禅与学习《瑜伽师地论》 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1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0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9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讲 《瑜伽师地论》札记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