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谈焦虑(韩桂春)
 
[禅定] [点击:3360]   [手机版]
背景色
谈焦虑
 
韩桂春
 
    焦虑是由不确定、烦乱、不安以及忧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情绪经验。焦虑的表现可以从三方面来观察。一、生理上,二、行为动作上,三、情绪表现上,分述如下:
 
一、焦虑的生理现象
 
    当个体面对威胁时,他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就占优势,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地变成较不活跃。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导致生理上的变化,有瞳孔放大、口容易干燥、消化功能降低、心跳加速、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甚至出冷汗等现象。
 
二、焦虑的行为动作现象
 
    当处于焦虑状态时,身体自然处于激动状态,准备好随时都可以采取行动去战斗或逃避。但因为不知道威胁来自何方或隐藏何处,所以往往在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情况下,只会做出无目的,无效的动作,焦虑又不知如何处理安顿身心烦燥变化。
 
    焦虑的可能显的坐立不安,经常改变姿势动作,也可能独自一人自说自话或向他人不断倾诉。有些人焦虑时,手脚动作不断,抓头发、摸耳朵、搓脸、双手抱胸、双手用力扭压、敲打、来回快速行走、低头缓慢、沉重走路……。有些人焦虑时,脸部表情僵硬,面色凝重、皱眉、悲伤愤怒忧郁、气氛浓厚,行动上因心思的胶着,而表现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法对外界做客观敏锐觉察而显得不灵活。有些人焦虑时,说话声调改变,可能会发抖,声音尖锐,急促,甚至说话内容不连贯,模糊不清,跳来跳去,面孔颜色也会改变,发自或发红,发冷或发热。
 
三、焦虑的情绪现象
 
    处于焦虑状态他感到受威胁压力。威胁的感觉可能来自挑战,也可能来自威迫的情境。威胁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失去重要的事或物,如果当事人不能把威胁的内容看清楚或不知如何应付它,那他可能会感到很严重,产生挥不去的恐惧、忧虑、不舒服、凶兆的不当情绪。同时为了自我保护,会对周遭产生对立的敌意。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怕什么或不知为什么自己害怕,变成他害怕自己会害怕,这变成一种习惯性、强迫性的焦虑,不知道原因。焦虑的原因,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Frued认为焦虑是自性欲的压抑;Horney认为每人都有焦本焦虑感(自己孤单、无助、而周围是充满敌意)是由于父母管教态度缺乏真诚、温暖与爱心所致。Epstein认为焦虑是一种无行为目的的兴奋心态,而这心态只随个体对危险的感受而产生。Arkoff认为焦虑是因利益受威胁而引起的警惕心态。我认为用佛法来分析焦虑的原因更能清楚展现出来,焦虑是生命个体一种无明的状态,自我中心为本,所导致自我防卫。基本上个体为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自然倾向欲求及保护一切有益于自我的利益。不愿被剥夺、不愿放弃、顺境时起贪恋,逆境时起瞋意,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正见世间存在现象的本质「缘起法则」。错误的无常计常、无我计我,紧紧包裹自我中心,造作诸业,流转生死,苦恼不安。我们的意识缘于过去诸「行」(业力、习气),习惯贪着色、受、想、行而有根深蒂固有「我」实体的认知,加上对世间一切依条件相依存的存在现象,没有正确深入体会认知。对无常、苦、无我的怖畏,而拼命想保住「我」的生命体,一直不断攀缘,借攀缘的东西来肯定自己存在价值及互相比较。对一个有焦虑习惯的人,如果你告诉他焦虑不是你本来有的东西。你不必担在身上,说不定他还会怀疑没有焦虑,他就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有关焦虑的防范与消除方法:
 
(一)先了解自己在焦虑,可利用对身的观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注意到心思的烦乱状态。
 
(二)放松身心,利用静坐,或肌肉放松法,使身心先安静下来。
 
(三)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藉宗教仪式,专心真诚祈祷、诵经,礼拜方式调和思绪。
 
(四)认识清楚威胁来源的真正内容,如实知、如实受。
 
(五)知道逃避威胁来源的方法。
 
(六)消除阻碍逃离威胁来源的各因素。
 
(七)调整自己的想法看法,改变观念,把威胁焦虑的对象认为不具威胁性不必焦虑。
 
(八)刻意去改变焦虑的习惯,用正念(藉注意呼吸或观察身体)提醒自己活在当下的状况。
 
(九)练习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十)培养无害(自他双方)的态度,进一步作你好我也好的互助态度,练习无我的体察,消除对立,紧张不安的情绪。
 
    焦虑的状态不是生命的常态,它是个体适应个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过程中的一种身心变化情况,它主要是在解决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方式,它必须获得适当处理,不然沉淀在认知经验中,个体就会误以为,它是自我的一部分,变成潜意识的东西,不经意流露,难以察觉,难以抑制,这也是业力表现的一种形式。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如何习修禅定(许士群)
下一篇:观身(张大卿)

 谈焦虑(韩桂春)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