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赶走贪欲之魔
 
[佛网文摘] [点击:2293]   [手机版]
背景色

赶走贪欲之魔

常静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想画佛,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佛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像不出佛的样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给画家作一回模特。

    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作模特的那个人让人看了一定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的那种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他的诺言。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准备着手画魔鬼,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过很多地方,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因为在现实中找一个像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突然在他面前失声痛哭。

    画家奇怪极了,就问那个犯人是怎么回事。

    那个犯人说:“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我!”

    画家大吃一惊,于是又仔细看了看那个犯人一眼说:“怎么可能呢?我画佛找的那个人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就是一具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这太奇怪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那个人悲痛地说:“就是你把我从佛变成了魔鬼。自从得到你给我的那笔钱以后,就去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纵情地挥霍。到后来,钱花光了,而我却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欲望已经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我就抢别人的钱,还杀了人,只要能得到钱,什么样的坏事我都能做,结果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画家听了他的话,感慨万分,他惊叹人性在欲望面前转变的如此之快,人性实在是太脆弱了,诱惑的力量也太强大了,这个人的转变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于是他将画笔扔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作画了。

    一个人如果心理上有了贪婪之念,他就永远不知道满足是什么。他不停地向外追求和占有,把生活当作追逐的手段。其最明显的行为特质就是囤积和占有,他不停地盘算追求着更多的东西以便据为己有,所以他的潜意识里有着严重的匮乏感。为此他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如意,非常不快乐。

    一次,三位信徒去拜访无德禅师,希望老禅师指点他们快乐之道。

    禅师反问他们说:“你们要得到什么才会使自己觉得快乐呢?”

    第一个信徒说:“如果我能有很多钱,富裕会使我快乐。”第二个信徒说:“如果我能享受天伦之乐,有融洽的感情,就会觉得很快乐。”第三个信徒说:“我希望自己有权有势,当大官,这样别人就会仰慕我、崇拜我,这样我就会很快乐。”

    禅师听了他们的话后说:“难怪你们都不快乐,你们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就产生了匮乏。追求财富,就产生财物不足的穷困;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温情的感觉;追求权势,便引起对权力的渴求。”

    最后禅师说:“当你们真正得到这些以后就真的会觉得快乐了吗?那么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的人拥有金钱、爱情、地位,还是很烦恼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贪婪的人,常常常会紧紧握着一切,舍不得放下他追逐得来的东西。因此,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吝啬,生活上也就变得拘泥,没有朝气。所以说贪婪是一种生活意识形态,贫穷者未必贪婪,富裕者未必知足;贪婪是一种性格特质,有了它,就注定一生都要过匮乏的日子。

    贪婪并不一定是贪图名利财富,有时也表现在对事务过分追求完美上。由于十全十美的标准,使他们变得挑剔苛刻,对别人和自己异常严厉。贪婪还表现在渴求别人的重视和赞美上,他不停地追求掌声、羡慕和认可,害怕批评、失败,最后被迫不断向外追求,不能自我肯定,并因此而变得疲惫不堪。

    佛陀在他的经教里,非常重视放下执著,而贪婪就是最严重的执著,因为它使我们的六根对着六尘,产生无穷尽的烦恼和苦闷。

    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教徒拿着两个花瓶去献佛。佛陀告诉他说“放下”,他便把左手拿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他把右手的花瓶放下。佛陀还说“放下”,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了。”佛陀说:“我不是要你放下花瓶,而是要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六识。把这些放下来,就能解脱一切烦恼和桎梏了。”

    真正的放下其实就是恬淡,是“于相而离相”。当我们懂得知足时,一切贪婪和苦闷都自然消退;当我们能与别人一起分享时,自己就会觉得快乐。
禅告诉我们,生活是一种实现,是把自己的能力实现出来,成为一种喜悦,一种能与别人分享的成果,而不是勉强自己,加快脚步去争夺,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变作交换欲望的筹码,人只要能回归落实到生活的本身,接纳自己,实现自己,放下挑剔,承担自己现有的一切,不苛求完美,以知足惜福的心来面对现实,就会赶走贪欲之魔,生活得安然自得。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永觉大师
下一篇:活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