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解脱之道讲记 c12 八、正定
 
[体方法师] [点击:3087]   [手机版]
背景色

“﹝八、正定﹞

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

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即表明一般修的定与正定间还是有差别的。

“(1)定,如百论说:「三摩地者,此云等持,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心对所缘的境界,摄心不散,即心一境,一般人是不易办到的。即使偶尔专心一致思量或观察一件事,虽有短时间对其它对象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境界,但因主要的推动力,往往是与智能不相应的欲求,这种「定」是难能持久的。一般的定,例如:”

三摩地也叫三昧或等持,心在所观的境上不散乱,由于摄心在一处,心便不会散乱而逐步达到宁静专一,这是一般的定。其实即使有为的去修一般的定还是相当不容易,更不要说正定了。

导师点出很重要的观念:任何一个人用念佛、拜佛、打坐、持咒甚至祈祷来修定,养成习惯后,有时会进入清净舒服很宁静的状态,乃至会产生短时间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定境。稍微有念佛持咒打坐经验的人多少也会体验到,但这些都是很短暂的。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修定都有一个动机,而推动修定的动机与智能不相应,想得定的欲求不与解脱相应,不与智能空慧相应。总而言之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所以这种定都不能持久,体验一下就过去了。不能在生命中持续产生功能,只是在造作时会有一点过程而相应,但很快就消失了。这就在讲我们修定的动机很重要。真正建立了正见,修定与正见相应就不会执着,不是产生在欲望的追求中,因为那是跟空相应的而不会染着的,这就是重点。很多人修定在定中,即使能达到某一个境界不起欲贪,但一出定,烦恼贪瞋痴还是照旧,表明这种定没有与法相应。所以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在点醒我们:一定要有正见,要开智能与空相应,自然时时刻刻身心都是如此凝聚,并不需要刻意起一个强烈要定的观念。为什么要修定?因为颠倒散乱故。如果身心是清净自在的,念念与法相应,与空相应,还要修什么定?本来就在定中么!修定的欲望本身是在动乱颠倒中的欲求之心,如果没有与法相应,与智能相应,这种动机欲望就不会得到正定,只是暂时剎那的安住定相而已。所以导师就点出重点:一般的定不是正定。

 “a、邪定:是外道不依佛法正见而修得的定。  B、味定:指初禅至四禅的色界定。C、净定:唯有心识而无物质(色)作用的四空定。”

 外道也一样很重视修定,他们修苦行都很用功,禅定的功夫也相当高,主要问题是与佛法的正见不相应,故称邪定。

禅定为什么叫味定?因为身心在禅定的境界中非常踊跃舒服喜乐,四禅时虽没有那种喜乐,但很清净自在,好象很美的味道一样,我们也会执着这个味道,所以叫味定。

净定就是四禅上面的四空定即无色定,粗重的色法都不见了,只剩下微细的心识。这些都是通于一般世间外道的共定,即所有其它宗教观念的一般世俗众生都可以修的。到四空定时,内在的习性贪瞋痴烦恼并没有永远断尽,只是伏下来没有作用,并没有断除。这就点出了重点:佛法的正定有别于世间一般宗教修的四禅八定。

“(2)正定:是具有智照作用的。这智照作用能洞见诸法实相,故如实正智能依之现前。”

正定不是一切意念都不起,是有智能的觉照即智照的作用。佛法所修的定不是使心不动而已,还有智能的觉照。觉照的功能目的在洞见诸法实相即见法体证法性,也就是悟道见诸法的真实相。因为这样的照见一切诸法实相,所以正智能才能依之现前。佛法重要就是在这个智能,一般人都不知道,以为修定就能开智能,其实不一定。如果修定就能开智能,外道的邪定及世间的味定、净定岂不都能开智能了!开智能有开智能的法门,有它的道理内容条件,不是修定就可解决的。

“简言之,正定是与智能相应的,向涅槃的胜定。正定,一方面既有不为外境所动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又不失如实了知的智照,故是定慧等持的定。”

与智能相应见诸法实相才能永远熄灭贪瞋痴烦恼,这才是真正的涅槃。有了正定,外面一切的境界扰动都不能影响你,不能再使你攀缘堕落,因此内心非常宁静安住。另一方面又能如实了知一切法的真相,了了分明的智能明照。所以定与慧是相依相缘不二等持的,定中不离慧,慧中不离定,不会偏于一边。像邪定、味定、净定只有定没有慧,也就是不能解脱的原因。真正解脱是在智能的见法悟道,这也是佛法的正定与外道的不共之处。

“依正定而起现证缘起寂灭性的无漏空慧,也就是涅槃智。出世的无漏慧成就,就了生死而得解脱了。”

佛法的唯一修行次第是:“先得法住,后得涅槃”。涅槃智就是在缘起的现象中依正定当下现证到缘起空寂的寂灭性,此出世的无漏空慧即涅槃智,才能真正了生死而解脱。要注意:佛法讲的正定与一般的定不一样,重在有智能相应的定慧等持。尤其是智能般若空慧建立在缘起上,在缘起法的当下就能现证,能透视观察到万法的实相本自空寂寂灭,这才是无漏慧即涅槃智。出世的无漏慧成就是可以了生死得究竟解脱的,不是一般得到轻安欢喜而已。各位要明白,佛法与外道完全不一样而特别殊胜处就在这里。所以要建立缘起正见,与空相应了,在一切缘起法的当下就能现证法性。禅坐共修只是方便,教你契入的方法,而我们禅修所根据的就是缘起正见般若空慧。没有这个基本的正见是无法达到解脱的,因为无法见到诸法实相,这个很重要,这就是与世不共与外道不共的特质。

很多佛教的修行者都误解了“由定发慧”的意义,以为守戒就会得定,有定自然开发智能而解脱。如果是这样,外道都有很深的四禅八定,为何他们不能解脱?佛法的由定发慧自有其内涵,与一般观念不一样,下面就在解释:

“〔从定发慧〕 的意义:
   佛说「七依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定,能够依止这些而修发真实慧。”

修定能依止的只有前面七个定。非想非非想定的定力太深,没有意念的起落,因此不能开发智能。无想定其实还是有心识作用的,只是微细得看不出来,但也能依止这些而修发真实慧。能依止的就是这七个定,所以叫七依定。

“接近初禅的未到定,也可以发慧。只有非想非非想定,定心太过微细,心力不够强胜,不能依他而发慧。”

这里就点出了重点:如果到太深的非想非非想定,心的起动几乎没有了,就无法开发智能。所以只是四禅八定前面的七依定,再加上没到初禅的未到地定就可以开发智能了。这很重要,给居士们带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讯息!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居士修到四禅八定是非常困难的。导师说接近初禅的未到地定也可以发慧,这就大大增加了我们成就的机会!即使没到初禅,我们的心只要宁静到某一个程度——初禅前的未到地定,也可以开发智能(发慧),发慧才是解脱。所以着重的是慧,定只是开发智能的助缘前方便。有些人不了解这一点,每天都在很用功地修禅定,但他根本没有正见,也没有智能,要真正见法解脱是不可能的,大家要明白!否则外道的定功那么高深,岂不都能解脱了?

“定本是外道所共,凡远离现境的贪爱,而有系心一境集中精神的效力,如守窍、调息、祈祷、念佛、诵经、持咒,这一切都能得定。
但定有多种,不可一概而论。虽都可作为发定的方便,但正定必由正确的理解,正常的德性,心安理得,身安心安中引发得来。”

导师点出重点让我们明白,所有的外道都能修定,只要暂时远离贪爱,把心系在一个地方集中精神效力,包括道家的打坐守窍调息、一贯道的守玄关一窍及基督教虔诚的祈祷等也可以产生定境,念佛诵经持咒其实都一样,这只是修定的方便。

虽都可作为发定的方便,但一般的定与佛法的正定就有差别。正定的基础是首先建立缘起的正见,然后在生活身心的过程中去开发德行,才能真正达到心安理得即身心的安宁调和,这样才能引发真正的智能。如果单纯调身或调心都是偏于一边的,身心都要中道才行。

“佛法的从定发慧,并不是得定即发慧。”

这就在警告我们不要误解慧的成就,现在不要说定了,还有更甚的:外面的教学有很多神奇鬼怪,产生什么、看到什么、身体起什么变化作用,那就很希奇了,以为是不得了的神灵外力或佛菩萨加持。他们不知道那些只是身心的幻相而已。但众生都是执着有所得,以为得到什么了。其实佛法都在破除有所得的观念。

“从定发慧,必由于定前的多闻熏习,如理思惟,有闻、思慧为根基。”

这几句话很重要!产生正定前就先要有多闻熏习如理思惟(闻思)的过程。即先听闻正法,自己又透过思惟消化,明白正确肯定,这样才能从定发慧。一定先要有闻思的基楚,没有的话,是不可能开发正定而引生慧的。

“故本着闻、思的正见,从定中去修习。止观相应,才能渐从定中引发无漏慧。”

比较久的老学员都知道,我们难得办禅修,一年只有一次或二年一次。而且没有上过课建立闻修基础的,我们还不让参加。这不是不慈悲,是那些人无法达到与法相应的效应。我们的要求是透过正见的熏习为前导,有了一定的闻修基础再参加我们的禅修。我们的方法与一般外道的方法或佛法中其它修定的方法不一样。重点不在单纯修定,也不是在修定有神功看到什么,不是在搞境界,而是如何开发智能见法悟道。注意听!是要你开悟见法。

后面还要讲如实观照的方法,但这些必须要有前面闻思的条件,没有听法建立正见,你怎么修?只是盲修瞎炼而已,那跟外道都一样,是不会成就的。所以我们不是为办禅修而禅修,而是让大家听法建立正见后,在生活中能用得上,就要教你们观照的方法。否则听了一大堆,在生活中用不上还不是白学了?如果不来参加禅修,就不懂得用功的方法,那学了也还是白学,因为用不上。即使是久学的老学员,一年能参加一次到二次的禅修,对你的用功进步帮助会非常大。不要以为已经参加过了,师父教的那一套都懂了,没什么好学的。那你就错了,我们在社会上都很忙碌,都在贪瞋痴染缸里熏习烦恼的习性,一年难得有一、二个礼拜好好用功,这样的禅修会极大地帮助你用功。过去有很多善知识(包括居士)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家居士的用功最少一年要参加一、二次甚至更多次更好的禅修。可以使身心的体验凝聚,就在那个地方可以有成果。所以要注意,我们不常办禅修,但在重要的时候,比如说上课快要结束了,我们要办一次禅修,因为总不能只讲理论吧!得有方法让你的身心真正去体验,回家后在生活中才用得上。我们不是为了办禅修而办禅修,是为了配合知见建立后,在生活中如何去体验。即使是老学员,不要以为你们会了懂了就不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每年最好有一、二次机会去参加禅修用功,这就是精进用功的地方。本来我不想讲的,但因为很重要,还是谈一下。本来是让大家自由不勉强,这不是师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我只是在尽责任。我们本来是想先进行报名的,因为我们要向人家借地方,还要请人来烧饭,里面的各种开销也蛮大,所以我们才要收费的。一般道场办禅修不会收费的,但我们自己的道场还没有建没,没有一个可以用功的地方。上课的这个地方也是借的,精进禅修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都要租借地方,这是为大家服务的,不是在赚钱,大家要明白。收的费用不是师父拿去的,是发心主办的这些居士们用来支付费用的,这是为大家办的。你们不藉因缘,听了法,不去学习方法,回去怎么用得上?定慧是等持的,如理思惟还要法随法行即用功的方法,所以新老学员都要把握因缘。说实在的,我们很少办禅修,你要碰上一次还不容易呢,真的要好好把握这样的因缘。

“如果有人,离一切分别抉择,不闻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调心方法去修习,结果,把幻境和定境,看作胜义的自证,是错误的,这是不懂从定发慧的真义!”

我们常以为不要起心动念就是修定,就没有分别心了,所以每天都在修定使心不动。导师点出了重点:从定发慧主要靠因缘即前面的正见正思惟及后面的修行方法,然后慢慢进入情况,才能体会开发真正的智能而得解脱。有一些人误解了,以为什么都不要分别抉择,不闻不思,木头、大理石就是不分别抉择不闻不思的,不闻不思就解脱了吗?

一般人分不清楚幻境与定境,打坐、修定、专注会使身心起变化,就有两个现象——幻境与定境。什么叫幻境?比如因修假想观看到佛菩萨的脸、头发、嘴、眉毛、身体庄严相,这是假想观的意念分别,观察由模糊到清楚。但修久了就出问题,只要眼睛一闭,什么东西都跑出来,无法去掉它,很烦。有人一打坐,什么境界都来了,看到一大堆,然后不要它都不行,它就是缠着你,那叫幻境。还有人对我说:“我以前修观照莲花,只要一观照,美丽的莲花就跑出来。但现在觉得这样很烦,每天都跑出莲花来,要去也去不掉,师父啊,怎样才能把它去掉?”象这种心灵不能主宰操作,不能随心所欲的,就叫幻境。什么是定境?如果观照的是阿弥陀佛,跑出来的一定是阿弥陀佛而不是释迦佛。真正的定境是要观照什么,他才跑出什么。我不要它,它就消失,能控制的,能照意念而起作用的,这才是定的力量所产生的。如果观照的是A而跑出B,那不是定境,还是幻境,凡是身不由己控制不了的都叫幻境。

还有另外一种修禅定的误解了:进入身心清净的初禅以为就是初果,到三禅以为是三果了,把禅定境界的轻安喜乐、自在空灵当作就是果地。其实那也只是定境而不是真正的解脱,要注意!这些要清楚明白的人来指导你,才不会误入歧途。所以,先上课建立知见就是把观念调正,内在没有胡思乱想的邪见,你打坐就不会出问题。即使在打坐修行的过程,你的身心起了变化,一个主七的指导者一看就知道你现在是怎么一回事,马上会调正,不会让你出问题的。但我看到很多修禅的不是这样,禅堂里面有打拳的,有哭的笑的,也有的怪动作表演一大堆。指导的人非但不去调正,反而说:“很好,继续,这是有境界感应。”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没有正见故。参加过师父办的禅修,就知道禅修的人一个都不会出问题的,只要稍微不对,马上就给你指导调正,不可能让你产生问题的。有的说禅修会入魔,会出很多状况。但是我敢保证:我办的禅修绝对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建立在正见上,用正见正法正思惟的引导,就能避开身心的幻境而超越它。即使有了幻境,我们会马上指导,所以不会出问题,这都很重要。因此我们这边不会被境界迷惑。在禅修的过程中,歧路及美丽的陷阱很多,看到的境界都很美,但这些都是陷阱,你会陷在里面很舒服而出不来。所以没有体验正知见的人很容易就被这些迷惑了,还以为是境界呢,这很重要!导师就点出重点,把幻境、定境看作胜义的自证是错误的,这就是不了解从定发慧的真义。

到这里正定就讲完了。我们发现八正道都没有离开我们的身心及生活,没有离开生命的当下。佛陀最后要我们实践真正下功夫的地方就是八正道,就在生活中。没有离开我们身心的净化改造、超越、提升,用正见来导正我们的错误观念。由于正见的建立,逐渐导正身口意行为的错误,而消除造业即让我们烦恼不安的条件。我们的起心动念就逐渐与法相应了,产生的就是正定——心安住如如不动,不再偏差颠倒。这些都导归于正见,所以一定要听取真正懂正见的善知识的熏陶,慢慢建立正确的观念。一旦真正接受了这个观念,其实甚至不用修都会转变。因为程序变了,功能也会跟着改变。我为什么重说法开课而很少办禅修?因为先要建立正见,抉择出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与错误的法,修正脑筋里的错误知见。知道缘起正见的内涵,在这样逐步的熏习下,就建立了正确的观念。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在体会观照,逐步厘清原先不懂的,你在用功厘清的过程中,就在这样的“闻到思”的过程,其实就已经在修行了。它是从根本的转化,不是外表行为规范要这样要那样,而是从思惟,从深层意识去转化你。到哪一天对法肯定明白了,又体验到确实是如此时,产生的正定正信是不会动摇的。因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体验中来的,不是盲信的,不是人家告诉你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是你生命的体验,你真的感受到正见的重要,真的体会到贪瞋痴烦恼不能干扰你的那种身心的轻安自在。你会对佛法僧三宝产生极大的信心与肯定,这些都是从正见来的。

我们难得办一次禅修,在禅修中经过我的指导,你回去就可以用。所以我们不是一定要来参加什么,但是知见的修正最重要。法的深浅很多,我们听了少少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我常讲,我能与大家互相研究的只是基础的部分,我没有很高深的境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德行。但我认为主要的知见基础非常重要,我能贡献的也只有这些。所以你们不必说师父好象怎么样。师父很平凡,我还是一个凡夫,我学的也是正见,我也在学修的过程中,还没有成就。但我知道众生的苦,因为我苦过,我几十年为法投入很辛苦。众生很难体会,很不容易,尤其是居士,所以我愿意把剩余的生命跟这些居士们共享。我只能帮你们打个基础,无法让你们证阿罗汉成佛。但如果你们能珍惜,能把基础打好,上面要建几层楼就容易了,不会倒。这个是因,我只能在因上给大家打基础,很重要!即使我们办禅修,告诉你,那也不可能来禅修几天就能证果。我只是在指导你们用功的方式,回去以后你在生活中用得上,只是这样子。不要以为来这里用功几天就能开悟,当然不能否定它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真的是极微的。我因为学了导师的这些论著,看他的指导很感动。以前年轻时也很气盛骄傲自以为是,学了一些法就能辩能论,以为很伟大,到处碰不到敌手。但扪心自问不能受用安心,因为还有贪瞋痴烦恼,所以才发现自大没有用,自以为是也没有用,因为这都是要为自己负责的。所以学了导师的法无限的感动与感恩,因为学了很多,那个我慢我执就慢慢消失了。也能体谅到众生的苦,虽然自己还没有成就,但很愿意把经验介绍给大家,介绍这些基础的东西。大家不要轻视这个基础,因为没有基础不可能有大楼。我们把基础学好了就有机会,只要你精进不懈,哪一天都可以成就。即使这一生不成就,我们种了正见的因,至少不堕三恶道,未来际还是随时可能成就的。这些话都是很诚心诚意的,在这里不是谈谁高谁低,而是真正如何把握佛法的正见,将来每一个人都有成就的机会,那我们就非常幸福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c13 八正道与其它道品的关系
下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c11 七、正念

 解脱之道讲记 a1 解脱之道开课缘起 解脱之道讲记 a2 前言
 解脱之道讲记 a3 四谛总说 解脱之道讲记 a4 苦谛
 解脱之道讲记 a5 三处观 解脱之道讲记 a6 蕴观
 解脱之道讲记 a7 处观 解脱之道讲记 a8 界观
 解脱之道讲记 a9 论因说因 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解脱之道讲记 a10 无因邪因与正因
 解脱之道讲记 a11 印度思想界浅说 解脱之道讲记 a12 婆罗门教与奥义书哲学的特色
 解脱之道讲记 a13 奥义书哲学与佛法的同异 解脱之道讲记 a14 一般思想界与六师外道
 解脱之道讲记 a15 六师的学说 解脱之道讲记 a16 耆那哲学
 解脱之道讲记 a17 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 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解脱之道讲记 a19 集谛 缘起的定义 解脱之道讲记 a20 三重因缘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