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妙祥法师] [点击:2874]   [手机版]
背景色

我们接下来讲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释】这一章是第三十八章。“佛问沙门”:佛故意设一个问答,这个问题本来佛不需要问旁人,并不是佛不明白这个问题,要问其他的沙门来令自己明白,不是的!佛知道人并不知道人命有多长的时间,所以佛就问沙门“人命在几间”:人命有多长的时间呢?沙门回答佛说,“数日间”:人命几天就会死了,不是很长的。“佛言:子未知道”:佛对这个沙门说,你没有明白道理,你还不懂。

“复问一沙门”:又问另外一个沙门。“人命在几间”:人命有几许的时间呢?“对曰”:沙门对佛就说了。“饭食间”:就是说,在吃顿饭的时间内,人的寿命就会没有了。“佛言:子未知道”:佛对这个人说,你还没明白道啊!

“复问一沙门”:又问另外一个沙门。“人命在几间”:人命在几许的时间会没有了?“对曰:呼吸间”:这人对佛说,人的寿命就在呼吸之间。“佛言”:佛对他说。“善哉”:好得很!“子知道矣”:你明白道了。

以前,印度有位国王,他相信外道。外道修种种的苦行,好像有的持牛戒,有的持狗戒,有的以灰涂身,有的睡钉子床,修种种的苦行、种种的瑜珈。与佛法相比,比丘修道看似容易,因不修这种种无益苦行。所以这国王就问佛的弟子说:“我相信外道修的种种苦行,他们都不能断淫欲心。比丘们这么随便,又怎么能断烦恼和淫欲心呢?这根本就断不了!”

印度有个国王,他不相信出家人能断淫欲,他说:你看看外道,有的持牛戒吃草,有的持狗戒吃屎,什么都有,还有的以灰涂身,睡在钉子床上,修种种的苦行,他们这么修都不能断淫欲心。你们出家人就是行脚、乞食、树下一宿……很正常,和他们一比,不像他们那么样的激烈,和他们那种无益苦行不一样。他们都没断淫欲心,怎么你们出家人能断呢?

【释】有一个法师就答复国王说:你在监狱里,提拿出一个应该杀头的人,你对这人讲:“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拿着,到大街上去游行。如果洒了一滴油,就把你杀了;如果一滴油也不洒,回来就不杀你,把你放了。”这时候,你可以预备一些玩音乐的美女,在市街上玩音乐,等这应该要死的人游完了街,你看他这油洒没洒?如果他油洒了,当然就要杀了。油若一滴没洒,你就问他在街上都看了些什么?你看他怎么样说。

国王就照这样办,提拿出一个应该被杀的人,对他说明白:“今天应该把你杀了,但是我现在给你一个不死的机会。怎么样呢?你去游街,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端着油,这油若是一滴也不流出来,不洒出去,那么,回来就不杀你。如果要是洒一滴油,回来还是照常把你杀了,你去试一试吧!”

于是乎就这么做,市街游完了,回来一看,碗里的油果然一滴也没有洒。国王就问他:“你在大街上,见过什么东西啊?”犯罪的人说:“我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就只看见这油,我时时刻刻保护这个油,不叫它洒了。所以我旁的什么也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

国王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位法师就告诉他说:“这就譬如出家的沙门,他因为看到这个生死的问题事大,所以他没有时间来生淫欲的念头。他想要了生死,就好像那个罪人一样,如果流一滴油,有一点的烦恼,他就要死了。出家的沙门也就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能断淫欲呢?就因为把生死的问题看重了。外道为什么不能断淫欲呢?就因为他不明白生死,不懂生死是一种大的事情,所以不能断淫欲。”

我们修道,为什么淫欲心不断呢?也就因为没有真正地认识生死无常迅速。若知道生死无常迅速,你就没有时间来打淫欲的妄想,没有时间生淫欲的烦恼了。

这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因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命,他就这么做了。

所以说,这个人命在呼吸之间,不是几天的问题,因为念念都在生灭。有的人认为我这个生命是几天,是一顿饭。在一般人来讲,这已经很少了,很短了,但是还不是事实。

另一个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呼一吸之间,佛说“你知道道了”。这个不是佛随便给他讲的,因为这个呼吸之间,你不见道是不知道的,没有开悟到这个程度,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究竟在哪块?所以佛就对这个沙门说:“你知道道了,你知道道在哪。”佛就给他肯定了。

所以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生命有生有灭在哪呢?就是在刹那刹那间,一念的起来就是一个生灭,不断地有生,不断地有灭,生灭就在这里,瞬间的生,瞬间的死。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个身体好像不断地存在,在延续,实际上我们的生命不断地在生灭中,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我们每天还觉得自己过得挺自在,什么自在?该睡觉就睡觉,该玩就玩,该打妄想就打妄想,所以你就不知道,你现在打的妄想,把多少个生死都浪费了,没有控制住,念念在生死之中,你不知道去控制生死,而且还念念去跟生死俩玩起来了,顺着生死去走,所以这个事情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有时候念念打妄想。你念念打妄想,念念生灭,而且你不知道过了多少生死。所以我们一天确实是一会儿生、一会儿死的,不断地生,不断地死,那是数也数不过来,这叫不忆数,没法去讲了。所以说,这种境界只有证道的人才知道,他亲自证到了这个地步,亲自看到这个境界,知道人的生灭就是这样。众生的生灭是靠妄想形成的,所以就不断地生灭。

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给自己找方便,“哎呀,不行,我今天身体不行了,我今天起点烦恼,今天那个饭没吃好……”找很多的原因给自己去创造打妄想的条件,甚至生出淫欲心等等的条件。你知道你这一个淫欲心生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死?你不知道过了多少生死,这非常可怕的。

当你知道你的生死在呼吸之间,你还敢游戏吗?还敢去想你那些没有用的臭东西吗?你想来想去,一旦你真正的生死到来的时候,身形要毁掉的时候,那你就晚了,就完了,什么都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生灭就在呼吸之间。你这样去看待这个生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才是一个正确的看待,属于出家人的一种正确的知见。不像外道似的,三十年为一生,或是一百岁为一生,那是世间的做法,没得道的人都是这么讲。

那个沙门答了“数日间”,就几天的时间,佛给他肯定说:“你没有得道。”说在吃饭之间,吃一顿饭才四五十分钟,是不是?佛说:“你也没得道。”最后那个答出来了,“在呼吸之间。”“得道了。”佛给肯定了。

你说,什么叫呼吸之间?

弟子:没有念头就是呼吸之间。

没有念头还有呼吸?

弟子:呼吸是虚妄的。

你是说呼吸是虚妄的,还是说念头是虚妄的?

弟子:念头是虚妄的。

呼吸不是虚妄的?

弟子:都是虚妄的。

都是虚妄的,那生灭在哪一个?

弟子:在起心动念之间。

起心动念,好,对。

就是说,人命就在呼吸之间,所谓的呼吸之间就是念念之间,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弄清楚。我们修道不能自己骗自己,你就赶紧地去抓紧修行,这就对了。你修什么?就修这个念念之间。做事情也是这样,一个善事情,你不能说是去偷懒,应该做的不做。

比如地上有一块煤,该你捡了你不捡,说“我一会回来捡”,你应该知道,你已经就有了生灭和堕落了。说:“我回来再捡不行吗?”这一瞬间你就给浪费了。瞬间的生灭,你不能抓住它的机会,而且马上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你就把时间错过了。说“我一会再做”,那已经是下一回的事情了,是不是?做事情就是要直来直去,我们有时候不清楚这个,所以是个麻烦事,我们不得道也和这有关系。

你看这个犯人,国王把这个犯人提出来以后,叫他去做,结果他什么也没看见,也没听见。人如果在生死逼紧的时候,外境是影响不了你的。同样,如果你念念在道的话,你对外界是不清楚的,它干扰不了你。

说:“不对呀,你看我出去,这耳朵就好使,到时候就听见了,眼睛就能看见。”那是你生死心不切,而且你道心不切。你不知道,你要是稍稍紧张一点,把道心提一提,每天不管是念佛,还是念咒,或是参话头,你都去这么用功。时时用功,用来用去,心一旦摄住的时候,能够控制生死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外界了。

但是呢,不知道外界了,不是说你在那入定了。说:我在那坐着,我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是说我睡着了就叫不知道。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没有妄想了。没有妄想,这个很重要。这种状态叫什么呢?叫直心。

比如说,我正在做一件事情,我还照样做;说我在走路,我还照样走。说:旁边有没有商店呢?确实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动妄想。说:这个声音有没有啊?也不知道。都不知道你怎么走路呢?但还确实在走路。那他撞没撞人?他谁也不撞。而且想知道的时候,声音也来了,街面也现前了,这才知道心里的活动。

我们用功也是这样,就是你干活也一样,你在那忙活很复杂的一个工作,你照样不会错,而是做得更好。不但不会错,而且做得非常清晰,比原先更有条理。但是你心里知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呢?不知道。

有人说:“我了了常明。”你常明啥呀?什么叫常明?你根本就不知道。不知道才叫了了常明呢,你要是知道了,已经成为妄想了,是不是?它是用不着知道的事情,你再知道,那怎么叫了了常明,是不是?不知道,没有一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的问题,没有啥意义。知道有啥意义?知道是一个分别心。不知道,而且事情做得非常好,非常顺利。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能做到生死心切。

你用功用到一定程度,那呼吸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停止了,你照样工作。呼吸也可以停止的,没有呼吸了,自己不去呼吸,你说多自在。呼吸没了,有时候还自己去找呼吸,“哎,这怎么不喘气了?什么原因?”还找这呼吸,怎么不喘气了?这怎么回事呢?不习惯。时间长了,他就不找了,他就知道这个是很好的一个境界。

所以说,我们应该用道,真心用道。不是证不到,也不是做不到,是我们没有把功夫用正,没有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念兹在兹,你时时把生死放在心上,你去努力,最后没有证不到的。佛法是不可思议的,人人都能成就的。因为了生死是人人有份的,只要我们去努力,很快就会证道,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但是你不努力确实是不行,你就是混到一千年,它也那样,它这个不客气。

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生灭在呼吸之间,在于刹那刹那之间。你想控制,就得控制刹那刹那间的妄想。我们现在说出的妄想,已经是不知打了多少个妄想,多少个生灭在这里面,我们始终是不知道。所以说,生灭……不讲了,讲得太多了,你们打妄想更多。我们知道这个生灭在呼吸之间就行,将来大家证道以后,就知道这个生灭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所以我们大家应该精进,千万不要去懈怠,不要因为小而不为。你如果因为小事而不为,我跟你说,那你就在生灭里,你就没有把握住自己。如果你在生灭里还能做点善事,那终归是没有堕落得更远,是不是?虽然我不能把这个念头控制得特别好,完全达到不生不灭那种状态,最起码的,我不让这一段时间浪费过去,在生灭之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控制一点。最起码的,善法我应该做,佛法是止恶不止善的,是不是?这个你也得注意。

像吃饭似的,这里有白菜和豆腐,你觉得豆腐好吃。你生出来“好吃”这一念,就已经有了生灭,而且你再继续把它吃了,你在生灭里已经堕落了,就堕落在六道里、贪嗔痴里去了,堕落畜生里去了。你觉得:“没有啊,我就吃了这一口,也没打大妄想,就刚想不一会儿。”那不一会儿,你不知道,你已经生死好几个来回了,你说吓不吓人?

所以说,你在生死中一念贪恋吃的,你就堕落了。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我就次第吃,而且不打妄想。我拿着钵,就从我最近的开始吃。”你再好也架不住我生死事大呀,对不对?如果我不起贪心,就能对这个生死有所负责;如果我起了贪心,就是对生死不负责任了,我就堕落了。在生死之间,你还敢去挑好的吗?因为啥?不是生就是死,是不是?

到时候就像那国王给你判刑似的,那国王真砍你头。你得想象一下,如果你一贪恋这个吃的,就等于把那碗油给洒出去了,那回来就得砍头啊。本来我们就是要被砍头的,就是个犯人,这时候给你机会了,你怎么还去做砍头的事情?是不是?是不能去做那些砍头的事情的。

我们现在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没有正见,而且不知道这个生死在哪。外道就更不知道,他光觉得把身体弄得苦苦的,这就算修行了,他以为就是在往了生死上走了。那只是一个粗的框,还没有进入佛法里。佛法是在念念之间,所以佛法注重在心,这可是区别于外道的。所以说,这一关在修行中那就太重要了。

让他去打坐,“哎呀,我起烦恼,我不去坐了。今天坐也行,不坐也行,算了!这继续坐就不合适了,我还是不坐吧!”你觉得不应该坐,这一念之间的妄想,你就在多少个生死面前打了败仗,就堕落下去了。“不是,我这一天才刚想这么个念头……”你想了念头都已经不对了,何况你再没去坐,你不知道,你已经在多少个生死面前被人砍头了。明白这个道理不?你说吓不吓人?

有些事情,师父告诉了说:“你赶紧把那个事做了。”追着师父后面,“师父啊,你看这个事,我不能去啊。”你要知道,在你讲道理的期间,你已经经过多少个生死,你已经被砍头了。就算师父同意你,你不知道,你已经被砍了多少次头了。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依教奉行,马上就依教奉行。就这个依教奉行的心,刚开始还在生死之间。我们都得把握住,一点都不能犹豫的,得控制自己的妄想依教奉行,马上顺着这个去做,你这才能控制点生死,慢慢能掌握这个念头,所以依教奉行是非常殊胜的!

所以我们规定了,不许讲理!在你讲理的过程中,早就在生死上过了好几个来回了,甚至百千个生死过去了,你说可不可怕?你怎么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这么愚蠢呢?就因为我们不知道生死在哪,是不是?

如果你真的知道生死,叫你讲理你也不干了,让我拿生死去开玩笑?不能开玩笑,是不是?我还有时间讲理?讲什么理,赶紧去做吧。赶紧去做还得做好了,还不敢有半点怨言去做。你这样才能慢慢控制生死,才能了生死。你控制你的念头,你就在控制生死。你如果老打“我”的妄想,那“我”的妄想就越来越粗,是不是?这起心动念都是不正确的,何况我的妄想变得那么粗,那能正确吗?

我们通过《四十二章经》的学习,就掌握了很多的知识,这个知识恐怕是我们这一生都够用的了。所以说,你应该知道,生死就在呼吸之间,就是念念之间,千万不要去讲理,不要拖拉,该起床的时候就马上起床,该办什么事情就去办,不要生任何怨言。你生什么怨言,你都在生死面前叫人砍头。

不是说“我今天不行,等我这一生过去再说。”实际上,你这一生是一个大的身形的变化,你不知道,你的生命在于瞬间瞬间的变化中,念念的生死之中。我们想控制生死这个河流,想把这个河流给截断,就得在念念之间去做。

佛的戒律上有那么一条,就是说,如果你听到有钗响,即是犯戒。钗就是女人戴的那些装饰品,只要是你这耳朵听到女人抖落那个手镯子、耳环、钗等乱七八糟的那些东西,你只要是听到这些声音,认为是女人的钗响。你认为是女人的东西,就是个“认为”,就这一瞬间,你已经犯戒了。因为你听到已经是不对的了,何况你又“认为”那是个女人的呢?你还能跑?念念之间就生灭,不在别的地方。

说:“我就光听着,就算犯戒啊?”念念是生死,是不是?犯戒就是因为你在生死上打了败仗。什么叫犯戒?就是你在生死上打了败仗,你没有控制生死,你没有往道上会,所以你就犯戒了。

以前我给大家讲过,过去有两个出家人在客栈住宿,早上的时候,隔壁的女人就起来打扮,把首饰弄得叮当乱响。一个出家人就问:“你刚才听到什么了?”答:“破铜烂铁。”那个出家人就说:“你是真修行。”他认可他得道了。而且如果你不问,他都不会说的。因为啥呢?你不问之前,他没有想起什么破铜烂铁,你问了以后他才知道。不是说他早就听着了,这个女人首饰的声音是破铜烂铁或是什么的,他不是那样。在你没问之前,他根本就没有听到,等你问的时候,他说破铜烂铁,他心里没有这种概念,所以那个出家人就承认他得道了。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关键的地方,但你不要去考别人,“我待会考考你,看你在没在道上。”不要考别人,我们自己心里有数,知道应该怎么去修行。因为有很多的法是不能随便讲的,你讲了他不信哪,不信就会谤你。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生死在瞬间。

这是第三十八章,我们下面讲第三十九章,“教诲无差”。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
下一篇: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佛说四十二..
 佛经概说 五、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前言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一章~第四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五章 转重令轻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七章 恶还本身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