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三十忠告论》讲记(四)
达真堪布
[三十忠告论讲记] [点击:2759]   [手机版]
背景色

《三十忠告论》讲记(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三十忠告论》虽然词句不是很多,但是它的内容非常深广,对我们来说是最殊胜的教导和窍诀。我们现在有这个机缘来听闻,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大家一定要珍惜。怎样珍惜呢?要用心谛听,把每一个偈诵的内容都牢记在心里,尽量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样才不会辜负龙钦巴大士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要做一些利他的事情。但是自身修行还不到这个层次,机缘还不成熟的时候,不能勉强地去做。若是勉强地去做,对众生、对自己不但没有利益,反而会有一些害处,会造一些恶业。所以大家首先要把出离心修出来,把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然后再做利他的事情,这样才会变成真正的功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前几天讲了,出离心是对自己的一种保障。若是没有升起出离心,就去修世间八法,去搞世间这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也会染污自己的相续,会造很重的业,将来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没有慈悲心和菩提心,也不能真正利益对方。做这些伟大的事业的时候,要谨慎考虑,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和能力,不能轻举妄动。这些事情不是谁都能做。若是你不求解脱,只求世间的一些利益的话,那你也可以做;若是你求解脱,你就不能搞这些。真正有利他心的时候,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一些方便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机缘的时候才可以做。

公证中者以及断讼等,虽思调解争端是利他,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无有希疑即是吾忠告。

“公证中者以及断讼等”,两个人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做中间人去调解这种怨恨和矛盾。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利他的行为,是应该去做的。但是修行不到位、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做,虽然在表面上是一种利他的行为,但是实际上也是造业。“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也会增加自己的欲望,也会造很多业。“无有希疑即是吾忠告”,希是希求,疑是疑惑,就是患得患失。不要有患得患失,心里应该要清净、安宁、平和,这也是龙钦巴大士对我们的忠告。

你要调解他人之间的矛盾,化解怨恨,这是一种利他心,是一种菩萨的行为。但是你没有这个能力的情况下,尤其是还没有生起出离心,还没有发菩提心的情况下,去做这些事情,不但不能调解他人之间的矛盾,不能化解他们之间的怨恨,甚至事情会更严重,双方都会增加烦恼痛苦,也会造一些业,这样互相都有害。即使暂时能解决一些问题,相续中也会增加妄念、傲慢、执着等烦恼。所以最好不要轻易地去做这些事情。

现在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说要帮助别人,也不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和缘分,就轻易去做。我经常跟大家讲,道友就是道友,在学佛修行上,互相之间可以交流,但是不能有其他瓜葛,不能有生活上、工作上的来往。否则最后只能造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有的人成为道友以后,互相之间搞很多关系,有时候一起做买卖,互相借钱,认为自己是在帮助道友似的,但是最后都是烦恼。刚开始互相都不了解,处的都很好,都很热情,然后一起做一些事情,互相帮个忙,慢慢时间长了,过几个月就开始有矛盾、有冲突,就开始烦恼痛苦。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不能盲目,不能轻举妄动,自己首先要观察清楚,考虑清楚。包括你依止上师、选择法门都要仔细观察、考虑,何况这些事情呢?

学佛修行也是,各修各的就行了,主要就是听佛的教导,听上师的开示。觉得其他善知识或道友修得好、讲得好,就邀请他来,前几天还行,时间久了,就又开始烦恼了。其实都是自身的毛病,但是自己不知道,反而觉得别人有问题。又开始诽谤,造业。

学佛修行不能盲目!佛的教导,这些经典、论典里都有,上师的开示讲得这么清楚,这么契机契理,这就行了吗!你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皈依三宝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要跟上师三宝学,而不是要跟这些道友学。如果这个道友真是个有修有证的人,你也可以把他作为榜样,但是这个很难分辨,尤其是通过几天的观察,一个偶然的接触,很难摸清楚他的内心,很难分辨他是不是真有修行的。所以不要盲目。

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好事,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我们做世间的比较重要的事情也是,要再三考虑后再决定。佛菩萨的事业是最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做,就必须先要观察、考虑清楚,然后再去做。你下决心去做了,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退转。你现在修行还没到“一切观为清净”的那种境界,跟人接触的时候不可能看不出别人的毛病和缺点。其实这些毛病和缺点都是自己的,但是你认识不到,会推到对方的身上,于是就产生矛盾和冲突、烦恼和痛苦。所以不要过多接触。

有的人根本不和道友接触,这也是一种过错。你不跟他们交流、共修,你修行很难有进步,很难成就。共修的时间可以和大家一起共修,一起交流,但是这也有个适度,不能太过度。有些人刚开始很过度,然后过几天就发生矛盾了,开始诽谤,说长说短,说是说非。你看这是多大的罪过啊!你们是金刚兄弟,若是互相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甚至相互诽谤,在金刚乘里是根本戒啊!若是不通通忏悔的话,将来一定要堕落金刚地狱,此生你修得再精进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所以没有必要造这些恶业。就是自己修好自己,管好自己,把握适度。该交流的时候交流,该接触的时候接触,该共修的时候共修,你在修行上可以交往,可以互相帮助,平时就不要太交往,避免造业。

所以我们帮助他人、利益众生是好事,但是这个一定要观察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缘分。有的居士家里养这些动物,养狗啊,养猫啊,刚开始也都很热情,时间久了就不管了。这不是造业吗?你在家里养这些,肯定有很多麻烦和不便,提前要考虑好啊!“我不怕,我为了养这个有缘的众生,我不顾一切,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你有这样一个决心,而且真正能够做到的话,你可以养;若是做不到,你最好别养。你先结的是善缘,这个善缘后来变成恶缘;你先种的是善因,这个善因后来变成恶因。和众生只能结善缘不能结恶缘,只能种善根不能种恶业。所以一定要甚深考虑,仔细观察,都清楚了,然后再做。若是行善,就要做一个纯善。

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患得患失,自己的心也得不到安宁,得不到自在,反而增加了痛苦。现在很多人都不会修行。学佛修行不可能给你带来任何压力、烦恼和痛苦。我们虽然在表面上很精进、很积极、很用功,实际上很多时候给自己带来了压力、烦恼和痛苦。这就说明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学好。

佛法是圆融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根基的众生都有适合学修的相应法门。我们说佛是最伟大的,佛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为什么呢?佛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都能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根基的众生相应。它包含了世出世间的一切,它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一切,怎么讲都是通的,这是佛法的超越之处,和其它的学问不一样。其它学问内容都是死的,但是佛法是活的,同样一句话,在低层次、中层次、高层次里都能讲通,这是佛法一种特有的功德。

接下来是:

虽具受用眷属民福德,悦耳之语遍于瞻部洲,
然自临死之际无毫益,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

“悦耳之语”就是名誉,“遍于瞻部洲”就是遍于南瞻部洲。不管你有多大的名声,有多少眷属,“自临死之际无毫益”,临终的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照样要感受病苦、死苦。家亲眷属越多,心中的牵挂越多,走进中阴界,却一个人也不能带走,自己独行,去见阎罗王和那些狱卒们的时候一点面子都没有,和街上的乞丐没有丝毫的差别。世间的这些福报都是暂时的,你有再高的地位,有再多的财富,到临终的时候也没有用。有意义吗?人颠倒嘛,快要死了,还是舍不得用。死亡来临的时候,你真正彻底告别今生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财富越多,贪心越重;财富越多,对世间的留恋心越强。带也带不走,放也放不下,非常的痛苦啊!

死亡以后,要在中阴界度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时候你有小小的神通,随时都可以回来看到这些家人。当看见他们正在争夺你的财产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更加烦恼,更加痛苦!这些人大部分都会变成饿鬼,走不了。

名声遍于南瞻部洲、遍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用。阎罗王根本没有听说过你,这些狱卒们根本不认识你,他们不可能变成你的粉丝,他们不会那么崇拜你啊!有意义吗?没有丝毫的意义!到临终的时候,有意义的只有佛法,能带走的只有善根。你所修的善根才是你唯一的路费,其他一分钱也带不走,一个人也带不走。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也是,你能带走的只有两个,黑业和白业,就是善和恶。阎罗王给你审判的时候,这也是最佳的依据之量。黑业多,所造的恶业重,惩罚你,让你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白业多,所修的善根多,就赞叹你,让你升天享受喜悦,甚至你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你在人间的时候有很多眷属,他们不认;你有很多的财富,他们不认;你有很大的名气,他们也不认。他们只认你所积累的善根和罪恶,根据这个来审判。你们现在很多人年纪都大了,快面临死亡了,这个时候唯一重要的就是善业,就是善根。多做善业,多种善根。这些年轻人也一样,死亡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在哪死,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定。所以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不要太在乎,不要太执着,不要太追求。

佛法放在第一位,修行放在第一位,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随缘,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修行人心要坦荡,要安宁,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世间的这些烦恼。不管是好坏,不管是善恶,你执着什么、追求什么都是过错,都会伤害你,所以就是一切随缘。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有也行,没有也行,无所谓。有也是暂时的,也会变;没有也是暂时的,也会变。在六道轮回中,我们也当过明星,也当过乞丐,也当过国王,也当过农夫,也做过富翁,也很多次穷死过、饿死过,有什么啊?都是暂时的。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在人世间都一样,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心里没有安静、没有快乐,心不自在的话,你拥有的再多也没有用啊!也让你烦恼痛苦。若是心里自在快乐的话,条件再差也没有关系。

主要是好好学佛,好好修行,世间的这些自然就会有。自然有的,才是福报。你拼命去追求,这样得来的福报都不是真正的福报。你们现在追求财富,始终都是烦恼痛苦。积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守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最终破财、失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这不是真正的福报。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名闻利养都自然来了,没办法,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了。没有特意去积财,就没有积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没有特意去守护财富,就没有守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这种福报是自然而然,破财、失财了也无所谓。

真正的福报是自由自在的。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若是不自在的,纵然有了,也不是福。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也许是祸,也许是福。自然修来的这些都是福,拼命追来的、刻意求来的这些都是祸,不是福,自己要好好分辨。

“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精进修行,这里一切都有了,世出世间一切都会自在。其实真的很容易,但是对凡夫来说,也是很难。就是一个心态,但是放不下。这个心态放下了,一切都会自在,一切都会有。

你们现在学佛修行,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还是在患得患失,没有一点勇气。其实真正懂得佛理的人,真正有修行的人是最有自信的人。我们现在所谓的这个“自信”是傲慢。明白佛理,明白真理,才会有自信。佛讲的三种信心,也是一种自信。真正懂得佛法的人,真正有修行的人,怎么没有自信呢?他是无所畏惧、无有恐怖的。

修行的心态是一种勇敢的心态,一种自信的心态,一种自在的心态,安祥、安宁、自在、游舞,怎么都可以。没有钱也快乐,没有那么多的牵挂和贪恋;有钱也快乐,可以去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有病也快乐,可以转为道用,可以消除宿世的业障,可以还宿世的债;没有病也快乐,身体健康,可以修行,可以去利益众生。活也快乐,能学法修行,能弘法利生;死也快乐,去面见阿弥陀佛,到很多的佛国净土去参观,去亲近无数的佛菩萨,和他们一起,也很开心快乐。

害怕死亡的人,他根本没有想见阿弥陀佛的心,他根本没有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他根本没有相信阿弥陀佛的能力。如果他相信了阿弥陀佛的能力,相信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那么,从娑婆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是求之不得的一个事情啊,他还会害怕吗?他还会痛苦吗?有的人一说西方极乐世界,一说阿弥陀佛,就很有信心似的。“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啊,我要去见阿弥陀佛啊!”真正到时候,他怕死,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说明根本没有信心。一生念佛求往生,白下功夫。

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讲,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以及他的眷属来接引,然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这个待遇很高啊,谁不愿意啊?但是你的信愿真的是坚定不移吗?那你为什么怕死呢?在这个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死亡是你求之不得的嘛!

今天在这里为什么要讲这些呢?不要欺骗自己啊!我们无始劫以来到现在,自己把自己欺骗了。我们为什么不得解脱呢?自己在糊弄自己,自己在欺骗自己,还不够啊?现在遇到佛法了,学佛修行了,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自己最清楚自己,别再虚伪了,别再欺骗自己了。

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侦查,就到自己的相续里去侦查,查个水落石出。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正就是正,邪就是邪。真的,应该修行啊!和那些前辈、祖师一样,每一个起心动念应该放一个豆子。在相续中生起了一个恶念,放一个黑豆;生起一个善念,放一个白豆。以前很多大德高僧就是这样修的。刚开始是全是黑豆,没有几个白豆,慢慢调整、再调整,最后都是白豆,没有黑豆。应该这样脚踏实地的调整心态,改变心态,才是真正的修行,才能成就。

而我们现在呢?不用说每个起心动念,自己这一天当中做了什么都不知道。每天不间断地做早课晚课,但是没有起到作用。早课应该是确定今天这一天应该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晚课主要是反省我这一天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善的多还是恶的多。修行不能虚伪,实实在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样才能成就。今天就讲到这,最后回向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三十忠告论》讲记(五)
下一篇:《三十忠告论》讲记(三)

 《三十忠告论》讲记 《三十忠告论》讲记(一)
 《三十忠告论》讲记(二) 《三十忠告论》讲记(三)
 《三十忠告论》讲记(五) 《三十忠告论》讲记(六)
 《三十忠告论》讲记(七) 《三十忠告论》讲记(八)
 《三十忠告论》讲记(九)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一)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