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 [点击:2499]   [手机版]
背景色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0)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修行要看清路,不可学了片面当全面,
观人观物要正观,要看守根门,丛林要保持清净

提要:
·修行要看清路,瞎子摸象摸到的是片面,学到一点当全面,
就形成了观点上的错误
·观人观物要正观,看依眼根,观靠意根
·六根好比身上的门户,守好门户防小偷
·丛林里岂能放毒?佛门要有丛林规矩
·树多好养人,佛门要清净,烧纸成灾,焚烧了功德林快

修行要看清路,瞎子摸象摸到的是片面,
学到一点当全面,就形成了观点上的错误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你走路眼睛要看清楚路。眼睛闭起来走路多危险啊,一个老瞎子领了很多小瞎子往前走,走到年三十也走不到目的地,因为全都没有眼睛。瞎子有个本事,他眼睛看不见,他用手摸着墙壁,慢慢摸过去,那多可怜啊。如果不用手摸,更糟糕!鼻子碰到墙壁了,他才知道应该拐弯了。就算你用手摸,你摸到的是片面,不是全面。

佛讲过一个瞎子摸象的比喻,一个瞎子摸到象的耳朵,他说象是像一把蒲扇;一个摸到象的尾巴,说象是像一条绳子;一个摸到腿,说象是像屋柱。而且这些瞎子还肯定自己讲的没错:“我是亲手摸到的。”其实他讲的是片面。如果眼睛不瞎呢,把整个象都看清楚了,这叫全面。所以假如你学到一点点,就以为是全面,这就会形成观点上的错误。

观人观物要正观,看依眼根,观靠意根

所以观是非常重要的,要用释迦佛的智慧来观外界的一切,观人也是要正观,观物也是要正观。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靠我们的六根去感受一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能够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第六是意根,意根对外界的一切法,所谓法就是指一切的事物和现象。所有的法都要靠意根去分别,所以六根中意根最重要。我们讲的“观”不是指眼睛看得见的,而是指意根,在心理上你所产生的观点要正确。

六根好比身上的门户,守好门户防小偷

我们的六根就好比是我们身上的门户,门户很重要,因为能防小偷。从前我住在上海,街道管委会的那些老太太可热心了,专门为居民做好事。每到要过年了,老太太就冒着寒风,一边摇铃,一边喊:“火烛小心,煤气关关好,门窗关关好。”假如煤气不关好,人会中毒,门窗不关好,家里东西被偷光。

丛林里岂能放毒?佛门要有丛林规矩

现在佛门里中毒的人很多,就是因为“煤气”没关。本来丛林这两个字挺好的,丛林就是僧团的意思,因为在修行的团体里,很多修行人聚在一起,过的是修行生活,所以叫丛林。丛林里还有丛林规矩,如果没有丛林规矩,就会乱七八糟了,可是现在末法时期,可能丛林规矩也很难搞得起来了。假如在丛林里,有的人尽放毒,就好比煤气没有关好。

打个比方,我们走到树林里,感觉空气挺清净挺舒服吧。有树的地方我最喜欢,因为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吸到新鲜的空气,人就感到舒服。

树多好养人,佛门要清净,
烧纸成灾,焚烧了功德林

比如吉祥寺在的地方叫树林村,确实有很多树,开化林山乡文殊院树就多了,泰顺崇教寺树更多。泰顺崇教寺是风景非常好的地方,据医生讲,养生什么地方最好?海拔八百米的半山坳里最好,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泰顺崇教寺刚好在海拔八百米的半山坳,车子一开进去,人就感到舒服。听说有血压高的,一到那里血压就降低了,睡不着的,去了晚上就睡着了,这就是丛林的功德。

佛门应该具备丛林的功德,让所有的众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身心舒畅,有益健康。假如有人在树林里烧塑料,结果很多众生走进丛林,吸到的都是有毒的气体,如果烧黄纸,就会起火灾,这都是害人啊。所以佛门不能腐败,佛门不能搞歪风邪气,佛门不能发扬有毒的东西,也不能烧黄纸搞迷信,因为佛门是丛林,而这些等于是在焚烧功德林。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1)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愚人对境起贪心,
持戒开戒都应以佛讲的法为准则

提要:
·愚人对境起贪心,就把门打开了
·开门关门得有智慧,持戒是关,开戒是开,都要以释迦佛讲的法为准则
·愚人自以为有道理,却在佛门闹大笑话
·愚人被偷,只有佛知道。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生死愚人,为爱奴仆”,结婚都是自讨苦吃

愚人对境起贪心,就把门打开了

我们身上的门户也要看看好,否则里边的财宝全给小偷偷光,是哪些财宝?正知正见的财宝、觉悟的财宝、正念的财宝、心住于安定境界里的财宝。哪些是小偷?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本来小偷在门外,你提高点警惕,他也不一定会进来,可是你自己把门开了,小偷就不客气了,所以门户要小心。不应该开门的时候开门,岂不是在欢迎小偷进来?那是愚人干的事,因为他心里有贪心,外面有五欲的境,对着外面的境界起贪着,他就把门打开了。

开门关门得有智慧,持戒是关,开戒是开,
都要以释迦佛讲的法为准则

假如有人说:不见得这扇门只能关不能开吧。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你得有点智慧,要根据释迦佛讲的法为准则。例如戒律就是关门,可是戒律有时候可以开许,那就得开。白天家里有人,可以开门,家里没人还得关门,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只能关不能开。假如黑夜也不关门,那就进来小偷了。应该开的时候不开,小孩子高烧要送医院急诊,你说,“只能关,不能开,因为现在是晚上。”那也不对。所以佛经里边特别讲究看好门户,该关的时候关,该开的时候开。

愚人自以为有道理,却在佛门闹大笑话

昨天讲了一个《百喻经》里的故事,《百喻经》里全是讲愚人干的事情,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学愚,学愚学得来像《百喻经》里的这些人,实在是在闹大笑话了。现在在佛门里闹大笑话的,差不多都是主张学愚的,《百喻经》讲得这么仔细清楚,他们还要学愚!愚人都自以为有道理,结果带着驴子、绳、一扇门,到邻居那里去听音乐,以为一举两得,而自家的宝都没了。

愚人被偷,只有佛知道。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佛门里的人主张学愚的?我只记得年轻时,刚进佛门,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听星期讲座,一个年轻人在台上,他说要向愚妇愚夫学习。我听了几句,也不感兴趣就走了。他不说要跟释迦佛学习,却主张向愚妇愚夫学习,这还算不算佛弟子啊?释迦佛叫你学智慧,可不是叫你学愚啊。可能他也会讲出一番愚道理来,就好比那个愚仆人,他也有道理啊:他这样做,三样东西一样也不少。可怜他还不知道家里的财宝全被偷光了。也就好比我们自身的财宝在干愚事的时候被偷去了,我们还不知道,只有佛知道,所以佛叫我们要学智慧。

《百喻经》好得很啊,鲁迅先生特别赞叹《百喻经》,自己掏了两百块银元,专门印了《百喻经》送,而佛门弟子竟然去学愚。这是大方向错误,这是原则性的错误。

“生死愚人,为爱奴仆”,结婚都是自讨苦吃

这个比喻叫《奴守门喻》,前面的故事昨天讲完了,后面佛接下去说“生死愚人,为爱奴仆”。每个众生都有贪嗔痴三个根本烦恼,痴就是愚。从前有句老话,痴汉等老婆,越等越心焦。娶老婆的人都是自讨苦吃。为什么娶老婆?痴汉呀。看看天晚了,老婆还不回来,开始是在门口等,慢慢在街上等。很冷的天气里,伸长头颈,走过一个女的,迎上去一看,是人家的老婆,越等越心焦。你不结婚会有这种苦吗?

凡是结婚的人都是愚人,结过婚的人都有一句话:上当了。我喜欢观察,外面形形色色都看在我眼里,你们当学生的有几根肚肠,我也都清楚,当然不会傻乎乎地朝着你看,我自有巧妙。(众笑)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2)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做了爱的奴仆,一根绳索就把他牵走了,
“莫著六尘”飘走了又何必痛苦

提要:
·窝囊的男人都有三分怕老婆,钱花了还被推进屋
·跳不出男女爱,就跳不出生死轮回,出家才称得上大雄大力
·做了爱的奴仆,一根绳索就把他牵去了
·如来教诫常护根门,于色声香味触应远离爱著
·“莫著六尘”,飘来的本来就是“尘”,飘走了又何必痛苦

窝囊的男人都有三分怕老婆,钱花了还被推进屋

有一年我在内蒙古,这个男的想出来送我,忽然他老婆抢在前面,“你进去,你进去。”搞得老公没面子,挺不高兴的,这就是北方人称的窝囊。娶老婆的男人差不多都有三分怕老婆的。因为怕老婆,赚的钱往往全给老婆花光了。

我年轻时,学生遍全国。有个学生,他爸爸家住大连,对我很敬仰,写信叫我去大连时到他家去做客。那时我很天真,真的去了。大连人都爱清洁,我提了个旧的旅行包,样子像个流浪汉。一进屋,见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女的,沙发中间的茶几上,还有满满一杯牛奶。女的问我,“你找谁?”我说找某某人。里屋出来一个小老头,也不开口。这个女的一看见小老头出来,就说,“你进去,进去进去。”小老头只好进去,很听话啊!这个女的这副样子我现在还记得,两只臂膀摆着,“进去进去。”(众笑)女的就问我,“你认得他吗?”我说,“我们通过信,没见过面。”“哦,他不在。”我只好拎着旅行包退了出来,后来想想这小老头可能就是我要找的人,我来了他又不敢说话,真是窝囊!

所以结过婚的男的,不要老在我面前诉苦,谁叫你结婚的,这就叫爱著。当然我也结婚了,但我当时不想结婚的,是我妈叫我结婚的。(众笑)

跳不出男女爱,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出家才称得上大雄大力

为什么有生死流转?皆因为有男女之间的爱情,你不断尽男女的爱著,不可能跳出生死流转。所以家是最恐怖的地方,因为家里充满着情爱,把我们推到生死苦海里继续流转。如果跳不出这个爱,你就跳不出生死轮回。所以修行能够出家真是大雄大力,因为家是最难跳得出来的泥坑,至少也应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我今天虽然有这么个觉悟,也只能说给你们修行人听,如果不是修行人,或许会反对我,因为他有爱著。

做了爱的奴仆,一根绳索就把他牵去了

佛说生死路上的愚人,“为爱奴仆,亦复如是”,做了爱的奴仆,也就像刚才故事里的愚人一个样。为什么家里的财宝都被偷光?因为这个仆人他爱听音乐,音乐一响,像根绳索那样把他牵过去了,做了爱的奴仆也是这个样子。

如来教诫常护根门,于色声香味触应远离爱著

“如来教诫常护根门”,佛一直教导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根门,眼睛不要随便乱看,耳朵不要随便乱听,心不要随便乱想,鼻子也不要随便乱闻。狗鼻子没有空闲的时候,到处在闻,因为它嗅觉灵敏。有些人也是这样,一进房间,“哎,怎么不对劲,有股臭味?谁放的屁啊?”一闻到臭味,厌恶心就来了。眼睛也不要乱看,有人说“这可难了,眼睛一张开就看见了嘛。”所以从前我叫你们要做到一句话:有眼无珠,有口无心。这个心是指爱著心,有了爱著心,就像一根绳子把你绑住了。

“莫著六尘”,飘来的本来就是“尘”,
飘走了又何必痛苦

“莫著六尘”,不要去爱著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称为六尘?因为它们像灰尘那样肮脏。尘能去得掉,但是你把它抓住了,爱著了,它就留在你身上了。从前我在医院里工作,医院里对我也很照顾,为了让我休息,就安排人挡住来客。有一天中午,值班的人大概走掉了,有个人就上来了,跟我说,“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说“有点面熟,想不起来。”“三年前我死了老婆,想再娶一个,给你看两张照片。你跟我说,‘那个年纪大的一点的比较好。’我不买账,问你,‘那个年轻的怎么样?’你说‘她像一只鸟,在你身上停一会儿又飞走了。’我就不信,结果真的飞走啦,我现在很痛苦啊。”飞走就飞走吧,飘来的本来就是尘,大惊小怪干什么呀?你自己因为爱著,所以痛苦呀。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3)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贪爱加执著,所以流转生死,修行人回世俗,
因为根没挖掉,所以死灰又复燃

提要:
·贪爱加执著,所以流转生死,修行人回世俗,因为根没挖掉,
所以死灰又复燃
·声,耳不听靡靡之音,女孩子修行,尽量避免女态娇声
·香,鼻不贪著香味,檀香醒脑可以供佛
·味,素食者不要贪著鸡鸭之形,鱼肉之味
·触,莫爱舒适凉快,出家人不著白衣
·为了享受色声香味触,去抓财色名食睡,生死了不脱,地狱生了根

贪爱加执著,所以流转生死,修行人回世俗,
因为根没挖掉,所以死灰又复燃

世间上人痛苦都来自爱著,贪爱加上执著,所以有生死流转。爱就是生死流转的根,你不断根,春风吹又生。从前我在五台山看到一个胖胖的女的,她跟丈夫离婚后,出家修行。可我总觉得她有点不对头,因为我看她早饭时吃的一瓶早菜,瓶上贴了红纸条“供养上师”。供养上师的,你怎么拿来吃?这么随便!再过一个时期,听说她又还俗跟老公去复婚了,这就是爱著,根没挖掉,死灰又复燃了。所以修行要了生死不简单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声,耳不听靡靡之音,
女孩子修行,尽量避免女态娇声

面对外面的色,花花绿绿的世界,声,靡靡之音,我对你们要求还是很低的,尤其是对你们女学生,没办法啊,因为你过去是妈妈怀里的好宝宝,宠爱惯了,只有慢慢来了。如果你们自己想要提高快一点,你们好好去学习《大爱道比丘尼经》。你们在家居士跟出家同学比,我看就不一样。一个人肯出家,素质就不同了。出家人多多少少比在家居士懂得多,你们有些女孩子讲话的声音就不是修行人的声音,常带着一个“嗯”,这个嗯的音还变化多端,这就是八十四种女态之一。我可没有批评过你们啊,还说我管得厉害!这是讲声音。

香,鼻不贪著香味,檀香醒脑可以供佛

鼻子是闻香味,修行人点香最好是檀香,檀香醒脑,其它化学香料最好不用,更不应该练香功。练香功的人经常听他们说“香,香,香”。从前有个香功小头目她也信佛,有次请我讲佛法,住在她家里。她跟我说,“老师,我们说是佛教香功,我看不对劲啊,《金刚经》明明说不执色声香味触,我们执着得厉害,整天地香香香。”那时常有练香功的人来看我,刚走到我小房间门口就说,“香香”,我就冒火“香什么香!”这么执着,佛教哪有一本《佛说香功经》啊?

味,素食者不要贪著鸡鸭之形,鱼肉之味

味,你们不贪著味的程度还不能算上品,只能算是中等,你们在家吃肉,在这儿吃萝卜,最多对萝卜爱著。可是有些人吃素,一定要素里煮出鱼的味道、排骨的味道、肉的味道来,明明吃素,还要去执着素鸡、素鸭、素鱼、素红烧狮子头,嘴里吃素,心里吃荤,不像个修行人。

触,莫爱舒适凉快,出家人不著白衣

触,就是触觉,有的人穿衣服,非要穿感觉非常舒适的,尤其是夏天。我年轻时就看到有个出家人竟然穿起白色丝绸,出家人能穿白吗?微风一吹,丝绸飘起来,贪图凉快,这就是贪著触。

为了享受色声香味触,去抓财色名食睡,
生死了不脱,地狱生了根

要想了生死,对色声香味触就不能爱著。爱著色声香味触,必然会使你五欲泛滥,财色名食睡你都会去抓,因为不抓财色,你怎么去享受色声香味触?为了抓财跟色,必然会干坏事,背因果,这是规律。佛讲过,“人间妙五欲”,如果你贪著了,“地狱五条根”,你的根就生在地狱里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4)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贪著五欲,退菩提心的人,
他们不爱众生爱名利

提要:
·贪著五欲,退菩提心的人,他们不爱众生爱名利
·修行人的心一飘,就飘到生死流转的地方去了
·修行要保护好意根,眼不看年少美貌,多看老丑病苦
·耳不听世俗歌调,诵经持咒也应不作歌调
·身不着奇装怪服,出家人搭衣以释迦佛袈裟最为庄严
·心里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不要想,即使没有行动,想的尾巴
也不要拖得太长了
·修行要正觉正观,意根最重要,妄念要止住,幻想如果不断增上
就会下山,劝也劝不住
·男女间不送礼,不同情,别学白娘娘去报许仙恩

贪著五欲,退菩提心的人,他们不爱众生爱名利

如果你贪著外界的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你的菩提心也会退掉。看看现实,佛门里有些修行人,名望高了,钱多了,享受了,他们还有菩提心吗?他们爱的不再是众生,而是名和利。我们应该要保护好自己的菩提心,要有正观。

修行人的心一飘,就飘到生死流转的地方去了

“守无明驴,看于爱索”,这匹驴子就表示无明,无明是一切烦恼的起源。可是这个愚痴的人,却把无明驴牵着走,人为什么会流转生死?就因为牵了一个无明的驴子。要断无明才能了脱生死。我们都还是烦恼众生,无明并没有断,即使人死了,无明也死不掉。就像这个仆人,把一块门板,用爱著的绳子绑在无明的驴子上,去听音乐去,也就好比进了佛门修行,自己家的门户不看好,心飘出去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做了愚蠢的事,用爱著的绳索绑在无明烦恼上。牵着驴子还跑到邻居家去,就等于是被外境所勾,死后继续去流转生死了,这怎么能叫修行呢?

修行是为了了生死呀。要让门发挥看家的作用,不要把驴子牵着走,不要被爱著的绳子绑住。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闻,舌头能尝味,身体有触觉,可不要把自己的六根,绑在无明烦恼上去流转生死。修行人的心在世俗环境里一飘,就飘到生死流转的地方去了。

修行要保护好意根,
眼不看年少美貌,多看老丑病苦

修定的目的就是叫你定在清净的心上,不要再飘到污染的地方去。特别是意根要保护好,眼睛看到可爱的东西,不起爱心。释迦佛教导我们修行人眼睛要多看难看的、脏的、老头子、老太婆,年轻姑娘、英俊少年少看看,看了你倒霉,因为会起爱心,起了爱心后果是非常痛苦的。

耳不听世俗歌调,诵经持咒也应避免歌调

耳朵,不听靡靡之音。我年轻时讲法,连济公歌我都不主张唱,要唸佛就好好唸,何必唱,再几声嘿嘿。现在唸佛,唸也变成唱了,海外来的唸佛磁带,连大悲咒都是唱的,这叫修行吗?我从前办九华山佛学院时,一律不准唱济公歌,唱了济公歌,出家同学连佛学院都呆不住,留了一个时期就要走,成了“走啊走啊,乐啊乐”,还说是参学。

身不着奇装怪服,
出家人搭衣以释迦佛袈裟最为庄严

身,修行人衣服不要穿得奇形怪状。现在流行穿得像野兽那样的衣服,还好没有碰到打猎的人。(众笑)修行人穿衣服不能贪舒服,舒服了你就会动爱心,最好穿棉布的。比如释迦佛当年袈裟不用钩子,因为那是棉布的,棉布是粗的,搭上去不会掉下来。现在要滑下来,因为用的都是细滑的料子,又想了一个办法,用钩子钩起来。我看还是释迦佛搭的袈裟庄严。

心里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不要想,
即使没有行动,想的尾巴也不要拖得太长了

心里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不要想。但是众生都是凡夫,掌握不住啊,妄想起来了,全是贪嗔痴,尤其是年轻人,所谓少女心海底针,无非是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一想就要切断,这就是用功的地方。你头一个念头想,第二第三个念头还在想,也还可以谅解,因为凡夫众生,习气太重了嘛。想已经想了,不要有行动,最好眼睛别看,你一想,眼睛一看,就有行动了,所以眼睛最坏,眼睛看到了也会去想,但想的尾巴也不要拖得太长。

修行要正觉正观,意根最重要,妄念要止住,
幻想如果不断增上就会下山,劝也劝不住

修行就在这个地方下手。你意根控制不好,六根也控制不好的,所以意根最最重要,好好地看住自己的念头。要求不能太高,一下子都看住了,咱们还没有这么个本事,但总要学一学啊。要正觉正观,回光返照:我现在的念头对不对,如果是贪嗔痴的妄念,马上要切断,这个时候就是你修行的时候。如果一时止不了,那么前一个念头力量是100%,再一个念头变了80%,再一个念头60%,这样也很好嘛。别想到后来,变200%、300%,开始是眼睛行动,慢慢是腿行动,结果我傅老师劝也没用,劝了三次你还要下山,修行是靠自己啊。

男女间不送礼,不同情,别学白娘娘去报许仙恩

再说一句笑话,咱们规章制度规定男女之间不许送礼物,哪怕生日礼物也不许送。假如男孩子的袜子破得脚趾都出来了,女孩子也不能同情他,给他洗洗补补。为什么?你接受了人家的恩情,你就会想学白蛇娘娘去找许仙报恩,(众笑)好好的人不做人,偏要做条大蛇干什么?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5)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3

发菩提心是从皈依三宝开始的,
要行菩萨道度众生成佛

提要:
·发菩提心是从皈依三宝开始的,要行菩萨道度众生成佛
·皈依佛要修菩萨行,才能圆满菩萨的愿
·皈依法要深入经藏,要让每个众生都走上菩提大道
·“坚固心”要在戒定慧上,不修戒定慧怎能熄灭贪嗔痴
·皈依僧要能统理大众,人天师表应为众生作榜样

发菩提心是从皈依三宝开始的,
要行菩萨道度众生成佛

讲法前大家念的皈敬颂,“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从中可以知道,发菩提心是从三皈依开始发的。可是今天的佛弟子只知道皈依是拜个师父,连什么是皈依也不懂,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了就要跟着佛走,依靠佛的教导,走佛的路,一直走到成佛,所谓“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为利有情”就是叫你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大觉成,大觉就是佛。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利益一切有情,以这样的功德这样的觉悟,才能成就佛道。佛并不希望我们永远做学生,佛希望我们将来个个和他一样圆满一切功德。就好像我并不希望你们做我的学生,我希望你们个个都当主人,这样的心量就叫发大心。

皈依佛要修菩萨行,才能圆满菩萨的愿

皈依了佛就要体解大道,发无上心。非但自己要这样,还要愿一切众生都这样。有人光发愿,没有行动,那么众生也不会因此就走上菩提大道,要修菩萨行才能圆满菩萨的愿。

皈依法要深入经藏,
要让每个众生都走上菩提大道

皈依法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让每个众生都走上菩提大道。这不是靠你用手把众生拖上去的,你硬是把众生拖上菩提大道,众生都像小孩那样哭哭啼啼,吵吵闹闹,也不顶事。就好比孩子不肯往这条路走,妈妈硬是拉着他走,孩子一面哭一面跺脚。聪明的妈妈是跟孩子说话,说得孩子高高兴兴自己就往那条路走。所以最伟大的工作就是讲经说法,通过讲法,众生就会发菩提心,就会走上菩提大道。

“坚固心”要在戒定慧上,
不修戒定慧怎能熄灭贪嗔痴

可是讲经说法,是要讲佛法而不能胡扯,不能说自己一套。你不深入经藏,你讲得出来吗?反而经常会讲错。从前有个地方,有一次初八,居士受八戒,他们请一个海外的出家人来讲一点开示。既然受八关斋戒,你就讲讲八戒吧,他八戒不讲,却叫大家不要修禅定,如果别的地方叫你修禅定,你不能去,这叫有“坚固心”。那岂不是叫佛弟子坚固在不修禅定上吗?禅定是戒定慧三学的关键,释迦佛叫我们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没有戒定慧你怎么断烦恼呢?他怎么讲话完全违背了如来的教导呢?如果阿弥陀佛叫大家修禅定,你是不是也叫大家有坚固心,不修禅定?没有智慧的人背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

皈依僧要能统理大众,
人天师表应为众生作榜样

皈依僧要做到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只有依戒依法才能统理大众。现在佛门里面很混乱,很少能真正做到了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连小庙只有两三个人,也天天吵架。有个小庙,仅仅两个人,还是师姐妹,不但吵,后来还打,打到后来从山坡上滚下来。都是皈依过三宝的,怎么会这样?可能她们只举行了一个仪式,既不学戒,又不学法,连什么是皈依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给居士做榜样?给居士都做不了榜样,你称人天师表,岂不惭愧?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3

发了菩提心,得到了佛的
血统,将来决定成佛

提要:
·依戒依法统理大众才能产生凝聚力
·要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师,因为师讲的是释迦佛的法
·发了菩提心,得到了佛的血统,将来决定成佛
·当师的不能不懂法,收了徒弟不能不教育,这种风气更不能代代相传,
一直毒害到今天
·有个小偷被打成三皈依,又拜师出了家,可千万不能出了家还不懂得
三皈依是什么
·明白了三皈依要修三皈依,更有《三皈依观》的观想修法

依戒依法统理大众才能产生凝聚力

要依戒依法才能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总是有人说我这个老师凝聚力很强,能把这些学生摄持得很好。凝聚力不是在我老师身上,是在依戒依法上。我们特别重视的就是纪律和规章制度,大家都要遵守五戒,学习菩萨戒,至于律仪戒,七众弟子要求不同,各人修好自己的戒。依法呢?我们天天讲法。所以并不是我这个老师的功德,而是释迦佛的功德,我老师不过是把释迦佛的话转告你们罢了。

要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师,因为师讲的是释迦佛的法

你们听了我这些话,知道应该尊重恭敬释迦佛,因为释迦佛对我们有大恩德,可也别忘了师恩,既然师讲的是释迦佛的法,你就应该对师恭敬,你失去了对师的恭敬心,一切功德都会消失。即使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不恭敬师,至少也应该恭敬恭敬这些法啊。

发了菩提心,得到了佛的血统,将来决定成佛

所以我们应该在皈依这一天就要发菩提心了,出家人在出家这一天更应该发菩提心。当剃度师的剃刀搁在你头顶的时候,你就应该懂得,一剃了头,“法王座下又添孙”,你就是未来佛了。法王就是佛,你有了这样的血统,将来决定成佛。有的当师的皈依弟子特别多,名气特别大。别皈依弟子多了,可是对弟子既不讲法,又不教育。

当师的不能不懂法,收了徒弟不能不教育,
这种风气更不能代代相传,一直毒害到今天

十多年前,我就听到领导讲,“你们出家人徒弟收得这么多,要好好教育他们。如果不教育好,徒弟在外面干了坏事,要影响你师父的声誉啊。”当然这些当师父的也很苦恼,因为他们不懂法呀,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这样说起来,要怪师父的师父了,他们为什么不讲法了?师父的师父也不懂法呀,师父的师父的师父也不懂法呀。出了家当师父,却不懂法,也不知道这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一代传一代,使这种不学法的风气一直毒害到现在。

有个小偷被打成三皈依,又拜师出了家,可千万不能
出了家还不懂得三皈依是什么

讲个故事,有个师父很有本事,竟然能够使一个小偷也皈依三宝。据说这位师父还不错,不为名不为利,自己住在一个破旧不堪的小房子里,整天在参禅。有一次师父出门了,回来发现东西被小偷偷走了,被子也被偷了,锅子碗都偷掉了,师父也不生气。有一次,师父没出门,小偷又来了,窗户破破烂烂,他一只手伸进来,想把门打开。师父就抓住他的手,拿根绳子把他的手捆在屋柱上,然后拿了一根禅杖,开门就打。打一下,师父就叫他说“皈依佛”,那个小偷怕挨打,只好说“皈依佛”,再打一下,“皈依法”,再打一下,“皈依僧”。打了三下,三皈依就算打出来了,后来这个小偷也跟师父出家了。

不过既然打成三皈依,还得跟他讲三皈依的法呀,不要打成三皈依,又劝他出家,出了家仍然不知道什么叫三皈依。听说这个小偷不知道三皈依是什么意思,还跟师父说:“师父,你当年还算好,只叫我三皈依,如果你叫我四皈依,第四棍打下来,我可吃不消了。”

明白了三皈依要修三皈依,更有《三皈依观》的观想修法

其实非但要明白三皈依,还应该要修起来,要在定中修观想。我们法流有个殊胜的修法,非常圆满,记得前一个时期,我把能海上师讲的《三皈依观》最后的说明唸了一遍,你们都听得高兴,就是来不及记。高兴高兴就可以了,你真要我给你们解说,那可不得了,四禅八定、念恩报恩、四无量心,诸多修法全在里边。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7)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3

退菩提心说到底
还是世俗心放不下

提要:
·禅定中要观三宝的功德,忏悔自己的过失
·犯戒虽能忏悔还净,还是以不犯戒为好,观自己的过错与观三宝功德同样
重要
·要观菩提心的功德,也要观退失菩提心的过错
·退菩提心说到底还是世俗心放不下
·自卑的人要观自己功德,傲慢的人要观自己过失
·看不到自己过失的人,心里都有傲慢,人就变得糊涂了

禅定中要观三宝的功德,忏悔自己的过失

怎么观呢?修三皈依要观三宝的功德,要观自己的过失。只有观到三宝功德,你才能对三宝生起信心,生起了信心,你才能增长功德。只有观到自己的过失,你才能至诚恳切地忏悔,认错改过,把肮脏洗干净了,仍然是清白,所以叫还净。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犯戒虽能忏悔还净,还是以不犯戒为好
观自己的过错与观三宝功德同样重要

佛说“犯戒地狱苦”,我也常用这句话教育大众,说得多了,可能听的人有点不耐烦。有个出家人就讲了一句话,“犯戒可以还净的嘛”,我难道不知道可以还净?忏悔就是还净。我所以特别强调“犯戒地狱苦”,就因为看到了今天的现实,有几个还净的?所以还是不犯戒为好,犯了戒要还净也很困难,并不是做做早晚功课,唱唱忏悔文就能还净。唱唸不顶事的,要心里真诚地悔过,从此再也不造恶才行。

所以修行人既要观三宝的功德,还要观自己的过错,观自己的过错跟观三宝的功德同样重要。

要观菩提心的功德,也要观退失菩提心的过错

今天我们讲菩提心,我们就要观菩提心的功德,还要观退失菩提心的过错,退失菩提心是犯根本罪的。我也有点苦恼,我天天讲法,有人还在退菩提心。说起来众生难度,其实难度也有办法度。人家小偷三棍子下来,照样受了三皈依。假如谁退菩提心,一棍子打下来,看你还退不退心!那老师怎么不打我?一打你,你要拉我去派出所,使这么多同学听不到法,也是因小失大呀。

退菩提心说到底还是世俗心放不下

为什么众生难度?众生调皮呀,世俗心始终放不下。退菩提心说到底还是世俗心放不下。这也难怪,你在世俗里呆了百千万劫,根深蒂固了。你在这儿学法学了多久啊?有的老同学还摆老资格:我学了十年了。十年摆什么老资格?你们今世遇到了殊胜的法,能使你们今世就能成就,这是法的力量,真叫法力无边啊。培养你七八年,总比新同学要好得多,新同学才来了两三个月。可是老同学七八年了,有时候喊起来还喊妈呀,没听到喊一句佛呀,这就是心中只有妈,可没有佛。

自卑的人要观自己功德,傲慢的人要观自己过失

如果你觉得进步不快,心里没劲了,也要观,要观你自己的功德。你觉得自己学了两年了,也没什么嘛。你观不到,不等于没有,别人就观得到。从小到大,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可是别人就看得到:“两年不见了,你长得这么高了。”你自己还莫名其妙,怎么我天天没看到我长高?你们一回家探亲,别人看你学得多变得快,就赞叹你。所以要观,对自卑的人来说,不要看不起自己,要观自己功德;对傲慢的人来说,要观自己的过失。

看不到自己过失的人,
心里都有傲慢,人就变得糊涂了

傲慢的人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过失,换句话说,看不到自己过失的人,心里都有傲慢。有的人很聪明,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人容易傲慢,而且聪明人特别容易受人恭敬,受人赞叹,一恭敬一赞叹,更傲慢了。傲慢了,人就变糊涂了,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8)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3

教育四众弟子
不等于说四众弟子

提要:
·自由散漫、不负责任,根子都在傲慢上,傲慢来自好话听得多,
批评听得少
·因为学生不一样,所以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不一样。老实人好帮助;
不批评你,你就觉得我很可爱
·觉悟就是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愚人没智慧,也就不可能成佛
·佛经常批评有些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讲经说法的
人也必须这样告诉大家
·教育四众弟子不等于说四众弟子过

自由散漫、不负责任,根子都在傲慢上,
傲慢来自好话听得多,批评听得少

你们都很聪明,为什么有时候事情干不好?不是因为聪明干不好,凡是自由散漫、不负责任,根子都在傲慢上。可能是你们好话听得太多,凡是来的客人,或者来参观的领导,或者来小住的同学,经常讲你们的好话,你们听多了很容易傲慢呀。

有的同学总是劝导我,“老师你能不能少批评一点,多表扬一点?”现在社会上也主张对孩子应该多表扬,少批评。看看现实,光表扬能行吗?你尾巴不要翘起来了?一只小狗,你在它的头上摸摸,这好比是表扬,它尾巴就翘起来了。怪不得,现在孩子都变成小皇帝了。表扬跟批评都要用,而且还不能用错!心理薄弱的人要表扬他,尾巴翘高的人要批评他,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

因为学生不一样,所以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不一样。
老实人好帮助;不批评你,你就觉得我很可爱

有同学常问我,“老师,你怎么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不一样?”因为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所以我也只能不一样。记得从前有个同学问我,“老师,你为什么看见我经常批评?”我朝他笑笑,“因为你老实啊”。老实人好欺负啊。(众笑)其实老师哪会欺负你呢?老实人好帮助。还有一次,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你老师人见人爱?”我朝她笑笑说,“因为我可爱呀。”你看我每句话都不同的。为什么你看我可爱?就因为没批评你,所以可爱啊,是吧。

觉悟就是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愚人没智慧,也就不可能成佛

所谓觉悟,就是要你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愚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没有觉悟,也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我一再讲,愚是学不得的,学愚是违反释迦佛的教导。前天跟你们讲了《百喻经》里愚人的故事,主人叫一个愚人看门,结果他把门板扛着走,因为他喜欢听音乐,心飘出去了。贪爱五欲的人,心总是飘出去的,两只脚当然也要跟着心一起出去了。佛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今天继续把佛的话讲下去。

佛经常批评有些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
讲经说法的人也必须这样告诉大家

“而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佛经常批评不如法的比丘。今天的比丘,当佛在批评你,指出你错误的时候,你生气不生气啊?可能没有一个比丘会说:我会生气的。可是我讲经说法,经常用佛批评比丘的话来启发修行人,偏偏很多出家人就有意见,所以有些人好心就来跟我打招呼,“老师,如果有出家人来听法,佛讲的批评话你尽量少说啊。”这话又不是我说的,我不过是代如来宣化呀,佛怎么说我也要怎么说,我不这么说,我对不起佛啊。你偏要生我的气,我也没办法,我常说:宁愿得罪人,不要得罪佛。今天我是照经文唸的,先打个招呼,你们听了别生我的气。

教育四众弟子不等于说四众弟子过

“诸比丘”,可见这种人还不少呢,释迦佛在世的年代,这种比丘已经不少了,何况现在末法时期?假如你问,那是不是说我啊?我又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做过哪些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教育众生总要告诉众生哪些是错的。教育四众弟子,不能理解成“说四众弟子过”,指出人家缺点是教育人必须要有的方式,如果你说这是“说四众弟子过”,那你也谤了佛了。

“不奉佛教”,佛弟子应该依教奉行,佛怎么教导我们,我们就应该怎么做。可是有些人,他们就是不奉佛教。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3

在家人钱多,毛病也多,五欲泛滥,
六根的门全打开,财宝全被偷光

提要:
·佛虽指出有些比丘的过错,但也赞叹出家功德,要居士们恭敬比丘僧
·说讲经说法的就是佛,这就容易把说正法的善知识和说邪法的恶知识
混淆起来
·佛指出比丘的缺点是关心比丘,比丘是内护,居士是外护
·在家人钱多,毛病也多,五欲泛滥,六根的门全打开,财宝全被偷光
比丘应受恭敬供养,可不能贪求利养、不奉佛教

佛虽指出有些比丘的过错,
但也赞叹出家功德,要居士们恭敬比丘僧

这里要补充一句,佛经常指出比丘的错,很少提到居士的错误,因为佛对比丘要求高啊。如果你看成,佛认为居士比出家人好,你就错了。现在确实有人这么说,比如有人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这句话跟佛说的不一样。这种话会造成在家人不再恭敬出家人了,这种错误的言论现在佛门里特别多。佛虽然有时候指出比丘的过错,可是另一面佛大大地赞叹出家的功德,要居士们恭敬比丘僧。

说讲经说法的就是佛,这就容易把说正法的
善知识和说邪法的恶知识混淆起来

前一时期我碰到一个居士,她看见我就恭敬礼拜,我就跟她说,“你礼拜佛,不要礼拜我。”我讲法时坐在法座上,有些居士进来,也会在法座前恭敬顶礼。我有时在讲台上放尊佛像,表示你是拜佛不是拜我。有的居士看我面无表情还生我气:我朝傅老师顶礼,他竟然不跟我打招呼,这么傲慢!其实你顶礼跟我没关系,即使我讲台上没有供佛像,法座后也是供的佛像啊,你是顶礼佛嘛,我不能抢这个功德,所以面无表情。如果我跟你合掌,那变成你顶礼我啦。

再说回来,那个居士朝我顶礼,我连忙说,“我是居士,你不要向我顶礼,去跟佛顶礼。”她说,“你就是佛,”我一听这话不对头,就问她,“你怎么说我就是佛?”“你会讲经说法,就是佛。”这话不对,会讲经说法怎么成了佛呢?那么这个人讲法讲错了也是佛?这种错话传布很广啊,这样就把说正法的善知识和邪说的恶知识混淆起来了。

佛指出比丘的缺点是关心比丘,
比丘是内护,居士是外护

佛特别关心比丘,所以经常指出比丘的缺点。比丘是内护正法的人,居士是外护,佛所有的家业全都交给了比丘。因为佛对比丘特别关心爱护和培养,所以一有缺点,佛就给他指出来。当然说比丘也包括比丘尼,就好比我要培养你们,你们一有缺点,我就要训话。

在家人钱多,毛病也多,五欲泛滥,
六根的门全打开,财宝全被偷光

佛常指出比丘的过错,是对比丘的负责任。我们不能因为比丘有了过错,就认为比不上在家人。在家人不是毛病少,而是毛病更多,因为在家人钱多,有了钱就享受,五欲泛滥,眼睛的门、耳朵的门、六根的门全都打开,里边的财富全被偷光了。就好像现在的佛门没有看紧,所以外道、魔道、邪道,全进佛门捣乱来了。门能不看好吗?

比丘应受恭敬供养,可不能贪求利养、不奉佛教

“而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佛教导比丘不能贪着利养,利养就是名闻利养。比丘应该受恭敬供养,因为比丘的功德大,可是比丘不能贪恭敬供养。贪就是烦恼,起烦恼了,还能了生死吗?佛在世的时候,尚且讲这个话,何况现在末法时期!我从来不管出家人的事,能海上师说过:在家居士最好不要管出家人的事情。可是讲经说法是代如来宣化,我讲法的时候就要劝导佛弟子不要贪着利养。

佛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财排在第一位的。尤其是末法时期,更要防止受外界的污染。有很多居士告诉我,现在的佛门很不清净,几乎都在贪着利养。这不是种下了解脱的因,而是种下了地狱的因。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下一篇: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80~8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