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六课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点击:4018]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四十六课

思考题

1、在《那先比丘经》中,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能获得解脱,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你们沙门还说,一个人平时没干过什么坏事,仅仅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也不相信这种说法。”我们应当如何回答弥兰国王的疑问?

2、受持不杀生戒和仅仅在行为上不杀生而没有受戒是否相同?二者有何差别?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现在正在讲十不善业中的杀生。在前几堂课中,我们以大量的教证、理证和公案宣说了杀生的过患,许多道友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既然杀生的过患如此巨大,反过来说戒杀也有很大的功德。前面我们讲到,造业之后有五种果报:异熟果、同行等流果、感受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如果造下杀业后,这五种果报都是痛苦的,而戒杀则有五种快乐的果报,如异熟果是不堕三恶道、转生于人天善趣,同行等流果是喜欢行持戒杀、放生等善法,感受等流果是长寿无病,等等。

因此,杀生和戒杀的果报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可以看到,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两人,一个人一辈子没有生过病,而另一个人则天天生病。我们学院也有这种情况:有的道友对我说,他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生过病,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从来没有吃过药、打过针;而有的道友则恰恰相反,成天抱着药罐子——今天吃中药,明天吃西药,后天吃藏药,有时候自己也非常烦恼,甚至对药也生起嗔心,狠狠地将药扔得远远的。为什么人们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就是由于往昔所造的业不同,那些健康无病的人前世可能受持过不杀生戒,而那些经常生病的人前世可能杀过许多众生,以至在恶趣中感受完异熟果报后,获得人身时还要感受多病的等流果。

一般来说,这些感受等流果所导致的疾病非常麻烦。有些业障病怎么诊断也查不出病因,即使请再高明的医生治疗,服用再好的药,也很难治愈。当然,这些人也不能想:反正是业障病,干脆不管了,要死要活都行。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适当地关心自己的身体,有病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希望修行人不要过于偏激。佛陀在戒律中也要求,比丘生病后应当治疗,不能故意不治疗而导致死亡。

佛经中说:“断除杀生业,欢喜持净戒,诸鬼神不害,彼人转善趣。”若能断除杀生,并欢喜受持不杀生的戒律,这种人自然而然会生起慈悲心,并受到天众相助,一切邪魔外道不能损害。这种人即生会过得非常快乐,自在拥有一切财富受用,死后也会转生到人天善趣。相续中具有不杀生戒律的人,一切有情都会视其为亲友,由于受到人和非人的欢喜帮助,他的一切事业都会顺利成办;而那些喜欢杀生的人,由于很多人和非人不喜欢他们,所以从长远来看,他们的事业不会成功。如果一个人受持不杀生戒,自然会散发出慈祥的气息,给人以和平可靠的感觉,人们都愿意与他合作;而那些经常杀生的人,浑身杀气腾腾,一看上去就特别可怕,不会有多少人愿意与他合作。

相续中具有戒律的人可以说是世间的庄严。佛教里有许多层次的戒律,从上到下依次有密乘戒、菩萨戒、别解脱戒。在别解脱戒中,从上到下依次有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在这些佛制戒律中,居士五戒是最低层次的,世间的学生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居士五戒就相当于小学生的层次。可是,即使是受持最低层次的居士五戒者,与不受任何戒律的世间人相比也要高尚得多。现在有几个世间人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要说一般的人,就以管理一座大城市的市长来说,这是从成千上万人中选拔出来的,应该说他是这个城市中顶尖的精英,可是他能做到一个普通佛教居士的行为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领导能不杀生吗?他吃一顿饭不知要杀多少生命;他能不偷盗吗?换句话说,他能不贪污、不受贿吗?这不用多讲,现在的风气大家都很清楚。他能不邪淫吗?现在这个社会,许多领导背地里都在干什么?大家也应该清楚。至于妄语、饮酒就更不用说了。连这些精英分子都是这样,其他的世间人更可想而知了。

当今时代,由于人们心里没有佛法的理念,普遍缺乏戒律的约束,肆意放纵自己的三门,由此导致了天下大乱的局面。许多人见到动物就想把它杀掉,甚至在一些治安不好的地方,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看见别人的财物就想据为己有(所以在钱财方面,许多人对任何人都信不过,甚至连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都不相信,只是自己紧紧地攥着钱包);看见外面的美色,根本不顾忌伦理和道德就想去受用……,诸如此类的恶行不胜枚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世间人都能学佛,内心都有大慈大悲心,行为上都能受持清净的戒律,人类的前途一定会光明远大,整个世界会成为人间的天堂。我这样讲并非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出于宗派的执著而自赞毁他,每个公正的人只要好好思维,就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由于想到这个时代的现状,所以上面从不杀生戒出发,附带宣讲了受持戒律的重要性。下面我们继续讲不杀生的功德。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1]。”杀害多少众生,其福德会相应损减,同样,保护多少众生,其福德也会相应增上。有些人每天杀害大量的众生,他们也许不一定会立即感受异熟苦果,但这些人的福德绝对在日渐损减,最终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长期戒杀之人,即便没有当下成熟善报,他们的福德绝对在日渐增长,将来必定会感受安乐的果报。所以欲求趋向安乐者必须断除杀生。

以即生的长寿和健康来说,如今那些短命多病的人,就是以前杀害众生所致,而那些长寿无病的人,则是由于往昔戒杀所致。在这个世界上,上至国家总统,下至街头乞丐,人人都愿意健康长寿,每个人的愿望虽然如此,但往往却不能如愿以偿,这就是前世的业力所致。所以,即使不谈其他的功德,仅仅为了拥有健康长寿的增上生,我们也一定要断除杀生。

佛经中说:“戒杀之补特伽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因此,若能受持不杀生戒,则不管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发愿利益众生,都很容易实现。在座的道友都欲求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些人以前造过杀业,首先一定要忏悔罪业:一一忆念自己造的杀业,再以猛厉的悔恨心念诵忏悔文;如果以前杀生非常多,无法一一忆念造的杀业,可以这样想:凡是以前造的杀生罪业,一切均在上师三宝前发露忏悔。清净往昔的杀业之后,再从内心深处郑重立誓:今后再也不杀任何众生。在此基础上,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往生。

道友们一定要懂这些道理,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一边口中念阿弥陀佛,一边毫无顾忌地杀蚊子、苍蝇、蟑螂,这是绝对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要切记:只有断除一切杀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方有往生净土的机会。《佛印禅师戒杀文》中说:“贪他一脔须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脔”是指切成一块一块的肉。禅师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不要贪执众生的血肉,如果贪执众生的血肉,现在你吃他身上一块肉,将来也得用自己身上一块肉还他,这就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甚深教言,这个道理是永远也不会欺惑的;因此奉劝各位,从今以后戒杀、放生并且念佛,这样必定会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

这里有一个问题:本来佛经中说杀害一个生命的罪业都是非常深重的,那为什么有些人以前杀过很多众生,后来通过一念忏悔就能清净这些罪业,甚至往生极乐世界呢?对于这个问题,在《那先比丘经》[2]中有很好的答案。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能获得解脱,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你们沙门还说,一个人平时没干过什么坏事,仅仅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就会堕入地狱,我也不相信这种说法。”那先比丘问弥兰国王:“比如一个人拿一块小石头放在水面上,这块石头是浮在水上还是沉入水中?”国王回答:“沉入水中。”那先比丘又问:“如果拿一百块大石头放在大船上,船会不会沉没?”国王回答:“不会沉没。”那先比丘便以此理启发国王:“一百块大石头虽然沉重,但因为船的浮力而不会沉入水中,同样的道理,虽然有人一辈子造恶业,但临终时依靠念佛忏悔,不但不会堕入地狱,反而能往生天界。就像小石头入水即没一样,有些人由于不知道念佛忏悔,所以仅以一个恶业也会堕入地狱。”弥兰国王听后茅塞顿开,连声赞叹:“善哉!善哉!”

我觉得那先比丘的比喻非常善巧。有些人虽然造了十不善业、五无间罪等无量的罪业,按理死后必定会堕入地狱,但依靠佛法大船的救护,也有获得解脱的机会。比如以前指鬘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后来他诚心皈依佛陀,并发露忏悔罪业,最后不但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相反,虽然一个人平时没有造很多恶业,仅仅杀了一个众生,但因为没有佛法大船的救护,死后也会直接堕入恶趣。现在很多人也像弥兰国王一样,对佛法有类似的疑惑,一听到我们讲杀生的过患就接受不了:“杀一个众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罪业啊?”听到我们讲念佛的功德也接受不了:“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念一句佛号会不会有这样的加持啊?”这些有疑惑的人应该好好思维那先比丘的比喻。

大家应该知道,善法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罪业再深重的人,只要能诚心悔过,精进行持善法,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会有往生净土的机会。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只要能忏悔以前的杀业,发誓不再杀生,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必定能如愿以偿。莲池大师在《戒杀放生文》中也说:放生兼念佛可以增长福慧,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

记得在《佛祖统纪》中有一个公案:唐代长安城有一个姓京的屠夫,他每天以杀生为业。当时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在长安劝化众人食素念佛,后来整个长安城的居民都断荤食素,以至于没有人再去买肉(据史学界公认的观点,唐代长安城有一百多万人口,全城这么多人都断荤食素,可见善导大师度化众生力量之强、事业之广大)。看到没有人买肉,京屠夫非常生气,手提屠刀到寺院要杀善导大师。为了度化京屠夫,善导大师示现稀奇的神变,当下显示了西方净土的无尽庄严相。京屠夫亲眼目睹净土相后,对佛法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从此放下屠刀一心念佛,当他去世时,众人见到有化佛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罪业如是深重的屠夫,在诚心忏悔之后都能获得解脱,所以有些从前造过杀业的道友也不要过于灰心,只要今后自己能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诚心诚意地发露忏悔罪业,并且尽心行善、精进念佛,应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下面看一则立誓戒杀而不堕恶趣的公案。从前,三十三天的一位天人出现了五种死相[3],他观察自己死后的生处,结果发现将投生为王舍城的一头猪,见到自己会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他禁不住哀号起来。帝释天问他:“天界有美丽的花园和丰富的受用,你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反而在这里悲伤呢?”他向天王说明了原委。帝释天说:“你不要悲伤,应该有办法挽回,我到人间去请问佛陀。”帝释天便来到人间向佛陀请问,佛说:“如果他能立誓戒杀,就可以从恶趣中解脱。”帝释天让那个天人受持不杀生戒[4],以守戒的功德,这个天人死后不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转生到了兜率天。

大藏经中有一部《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这部经中描述的情节基本与上面的公案相同,但在这部经中说,天子是以皈依三宝而免堕为猪,而上面的公案说天子是以立誓戒杀而免堕为猪。其实这两种说法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大家都知道,皈依三宝的学处要求:皈依佛以后,不应皈依世间诸天鬼神;皈依法以后,不应伤害任何众生;皈依僧以后,不应与外道共住。根据第二条学处,不应伤害任何众生其实就包含了立誓戒杀。

天子仅以受持不杀生戒,不但免堕猪身,而且上生到兜率天,可见持戒的功德有多大。不仅如此,受持不杀生戒也是成就菩提的因。如《受十善戒经》中说:“奉持不杀戒,必成菩提道。”这个教证讲得非常清楚,仅仅受持不杀生的戒律,最终也必定能成就菩提果位。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受持不杀生戒确实是成佛的种子,谁的相续中有不杀生的戒律,这个人将来必定能成佛。《法苑珠林》中有这样的教证:“不杀是佛种,慈心为良药。”所以,凡是希求暂时安乐和究竟成佛之人,一定要受持不杀生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杀生,而没有正式受不杀生戒,这样只是没有杀生的罪过而已,却得不到守持戒律的功德。因此,佛友们要尽量受持戒律。本来,受持圆满的居士戒是最好的,但如果有人不能受持圆满的居士戒,最低限度也要受持不杀生戒,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实,绝大多数杀生都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受用而进行的——为了饮食和营养而需要动物的血肉,为了保暖和美观而需要动物的皮毛,等等。为了满足人类的贪欲,无数的动物成了无辜的牺牲品。其实,就像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每个众生都同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因此,以杀害一个生命的方式来满足另一个生命的需要是极不合理的。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是践踏动物生存权的不道德行为;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是让人们生生世世不得解脱的恶业。

《楞严经》中说:“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意思是,如果不穿众生的皮毛,不食用众生的血肉,佛说这是真正的解脱者。由此我想到,很多汉地寺院的生活是非常清净的——吃饭是清净的素食,穿衣也不用众生的皮毛,这种行为非常令人随喜。道友们也应该这样,在衣食住行方面不要危及众生的生命,要过一种符合解脱道的清净生活。其实汉地在这方面是非常方便的——饮食方面有各种粮食、蔬菜,服装方面有各种天然布料和人造纤维,如果大家以这些来维持生活,真正做到不食众生血肉、不穿众生皮毛,这对自己的解脱将是非常好的助缘。

如果我们能做到彻底戒杀,果报将是生生世世唯一享受安乐。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应当在晚上或者每月的初八、十五、三十等吉日断杀,以这种善恶间杂之业,会感受苦乐相间的果报,不至于完全感受痛苦。

下面看几则善恶间杂之业的公案。

有一次珠辛吉尊者游历地狱。经过一天的跋涉,黄昏时他来到一座美妙的天宫里(由于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所以在地狱中也会显现天宫的景象),看到有四个天女与一个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欲妙。见到珠辛吉尊者到来,他们也献给尊者一些饮食。整个夜晚,这些人都在幸福欢乐之中度过,到了旭日东升之时,他们说:“现在到我们感受巨大痛苦的时候了,你还是不要呆在这里,请走吧!”尊者心想: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走到一边暗中观察:转瞬间,那座美妙的天宫已不复存在,四个天女也无影无踪了,出现了四只具有锋利铁齿的杂色大狗,它们把那个男人推倒在地,将他的肉撕成一块块而啃食着。在日落之前,那个男人一直在感受着无法堪忍的痛苦,直到黄昏时分,这些恐怖的景象才消失,那个男人又像前一天晚上那样享受快乐。

珠辛吉尊者问男子:“你是因为什么业力而落到如此下场的?”他说:“从前我转为人身时,是内波城中杀生众多的屠夫,因为我当时在嘎达雅那尊者前发誓晚上不杀生,所以感得现在夜间享受此等快乐,因为我白天杀害许多众生,所以感得现在白日遭受这般痛苦(藏地有这样的说法:屠夫白天造业,以后会感受白天的痛苦,妓女晚上造业,以后会感受夜晚的痛苦)。请您返回人间时,带口信给我那个以杀生为业的儿子,就说:‘你的父亲因为杀生之业而转生于地狱中,如今正在感受剧烈的痛苦,我已亲眼目睹此景。你自己一定要断除杀生恶业,否则必将与你的父亲一样受苦。’如果他不相信,就告诉他:‘你的父亲是这样说的:在屠场的地下埋有一个金瓶,取出来可以此维生,时常供养嘎达雅那大尊者,并提起老父我的名字作回向,这对净除我的恶业果报大有好处。’”珠辛吉尊者返回人间后如实地转告了口信。

这个屠夫让儿子为他做善事,以便减轻自己的痛苦,其实一个人死后,如果家人能为他念经作佛事,这对亡者确实有很大的利益。反过来说,一个人死了以后,如果他的家人继续造恶业,依靠家人之间的密切因缘,这也会增加亡者的痛苦。在藏地,如果一家的父母过世了,他们的孩子还在人间造恶业,人们常会说:“这家的父母真可怜啊!你看他们留下了那么坏的后代,还在不停地造恶业。”所以有些老父亲、老母亲请注意:你们要看看孩子的行为,趁自己还没有过世,尽量不要让他们继续造恶业,否则他们的恶业对你们会有不利的影响。

藏地历来有为亡人作佛事的传统。如果一个家里死了人,亲人都要为亡人作四十九天的佛事,有些家人甚至年年给过世的亡人作佛事。在作佛事时,有的是交钱给寺院,让僧众念破瓦或者观音心咒;有的是单独请一些上师,写上需要超度者的名字,然后将名字和念经钱一起交给上师,请他来超度亡者的神识。在我们学院,有些藏族人经常请一些上师超度亡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供养每位上师两块钱、五块钱或者十块钱。除了专门为死人作佛事外,藏族人在想起死人或者谈话中提到死人的名字时,都要给他念几句观音心咒。前一段时间,我家来了一个修行很好的喇嘛,每当我们提起已经过世的人时,他都会习惯性地说:“嗡玛呢巴美吽,愿他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佛事,有些人认为:人已经死了,给他念经有什么用?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三宝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真正的修行人对亡人作佛事一定会有利益。这个道理就像我们花钱疏通关系后,把监狱中的囚犯解救出来一样,依靠善法的力量,也可以把堕入恶趣的众生拯救出来。因此,有些人如果想帮助去世的亲人,应该为他们多做善事,或者请僧众作佛事,或者自己诵经念咒,然后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亡人。回向的时候,可以在心里观想将功德回向给亡人,也可以口中说出来:“以此功德,愿某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些人可能会想:如果是高僧大德,他们给亡人念经回向当然很好,可是像我这样的凡夫,念经回向有什么用啊?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这是不懂佛法的表现。就好像钱在哪里都有它的价值一样,在富人的手里可以买东西,在穷人的手里也可以买东西;同样的道理,佛号、心咒、佛经的力量是真实不虚的,谁口里念诵都能起作用。没有任何经论的教证说,只有高僧大德才能念经、超度亡人,而一般的修行人不许念经、超度亡人。而且,不仅出家人可以念经超度亡人,居士也可以念经超度亡人。这是有教证依据的,藏传佛教中也有这样的做法,我家乡的居士林有一百六十多个老居士,遇到有需要超度的人,大家就共同念观音心咒,一个月后,这些念经钱平分给大家或者用来做善事。

在我的感觉中,藏族人的佛法观念很强,普遍比较重视人死后的解脱,会把这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在藏地,如果一个家庭有出家人,这家人都会有安全感——家里如果有人死了,肯定会有出家人念经超度。而汉地的观念跟藏地恰恰相反,可能是因为佛法的观念比较薄弱,而对传宗接代过于重视了,所以某一家如果有人出家,父母都会很伤心:完了,我们家族的“传承”断了。其实这些父母很愚痴,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即使儿子没有出家,也不一定能把家族延续下去。

总而言之,如何利益亡人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些人在这方面有疑惑,还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帮助亡人,所以我们对此稍微作了分析。下面我们继续宣说戒杀的道理。

还有一个与前面类似的公案。曾有一个捕杀众多野兽的猎人,他白天造杀生的恶业,夜晚作顶礼、供养三宝等善法。这个猎人死后堕入地狱,因为杀生的恶业,白天他被许多飞禽、猛兽啄食、啃食,感受无量的痛苦,又因为善法的功德,晚上他被众多天女供养承事,享受种种快乐。

在上述的公案中,屠夫和猎人因为夜晚不杀生、行持善法,在堕入地狱以后,虽然白天要感受痛苦,但夜晚也能享受安乐,可见守持不杀戒多么重要。所以,如果我们做不了广大的善法,哪怕只守一条不杀生戒,获得人身就已经有意义了,将来一定会成熟悦意的果报。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佛陀的诸弟子中有一位“无病第一”的薄拘罗阿罗汉,这位尊者享寿一百六十岁,终生未曾患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毗婆尸佛[5]的教法下,他曾经清净地守持不杀生戒,以持戒的功德,他在九十一劫中转生于人天善趣,并且从未感受任何病苦。

许多道友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平时聚在一起时也经常谈论这个问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确实很重要,如果身体好,心情也会好,如果心情好,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而生病的人就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浑身没有力气,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关心自己的人,每一个人都愿意长寿无病,但如何才能长寿无病呢?薄拘罗尊者往昔的做法就是答案。

所以,大家一定要受持不杀生戒,最好是长期受持不杀生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低也应立誓在每个月的几天里断杀或者食素,这一点任何人都应该能做到。前几天,我和智悲小学的师生们交流时说:“作为一所世间的学校,如果要求老师和学生完全吃素,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大家也不要过于贪执肉食。今后大家一个月中能否一天不吃肉?如果每个月能吃一天素,这对大家的利益是无法想象的。许多年以来,我深入研究过佛法,大家要相信我讲的话。”

此外,如果有些人白天一定要杀生,实在无法不造罪业,那自己看一看,能否像上述公案中的人那样,在晚上立誓断杀并行持善法[6]。藏地有这样的做法:如果有些人白天不能守八关斋戒,有些上师会让他们每天晚上守,因为晚上本来就要睡觉,所以肯定不会吃饭、说妄语。当然,戒律上要求八关斋戒最少要守一昼夜,我没有在经论中见过仅在夜晚守八关斋戒的说法,但这样做也许是有功德的,因为从上面的公案可以看到,仅在夜晚立誓不杀生也能成熟快乐的果报。

如果一辈子中生不起一次断杀之心,日日夜夜恒时杀害众生,那么生生世世只会堕入恶趣,连安乐的名字也听不到。因此,作为一个相信因果的人,断除杀生非常有必要。有些人不要认为自己是大法师、大活佛,或者自己是某某大德的弟子,就可以随随便便杀害众生。如果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你是笑着造恶业,但将来必定会哭着感受苦果。

大家一定要对这些因果之理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实际行动中慎重取舍。有些高僧大德就是这样,虽然内证的境界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但在世俗中非常注重取舍因果:在恶业方面,即使非常微小的罪业都不敢造,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特别谨慎;而在善业方面,即使念一句观音心咒、转一圈转经轮以上的善法,他们都以最大的精进去行持。道友们应该随学这些高僧大德。

在讲断除杀生之理的时候,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除了不能杀害其他众生,我们也不能故意断除自己的生命。以前佛陀在世时,曾经为比丘们广说了身体恶露不净,并反复赞叹了修不净观的功德,要求比丘们修持不净观。比丘们通过修持不净观,对脓血充斥的不净身躯产生了强烈的厌烦心。为了早日舍弃身体,许多比丘纷纷自杀,有的持刀自杀,有的服毒身亡,有的上吊,有的跳崖。当时有一位比丘对一个人说:“如果你杀了我,我的法衣和钵盂都送给你。”于是那个人就用刀杀了他,后来那个人辗转杀害了六十位要求自杀的比丘。在半月诵戒时,佛陀发现少了许多比丘,就问阿难为什么,阿难如实作了回答。佛陀听后严厉呵责了自杀的行为。所以自杀是非常不合理的。现在有些人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是没用的废物,也想早一点离开世间。有些人常说:“我现在修行太差了,活在人间好像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早一点死了好。”其实不能这么想,人不能过于自卑,一个人再怎么差,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根机行持相应的善法。

另外,对大乘佛教徒来讲,除了要做到不杀生,还要尽量救护众生的生命。佛经中说:“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所以,如果能救护众生,诸佛菩萨肯定会欢喜赐予加持。《入行论》云:“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如果我们伤害了众生,诸佛菩萨和上师会伤心,如果我们救护众生、让众生快乐,诸佛菩萨也会欢喜。所以,如果想让传承上师和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应在不杀生的基础上尽量放生。这十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广大佛友中倡导放生,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汉地放生蔚然成风,很多人不需要强调都会主动去放生。

我还有这样的想法:今后我们不仅要帮助旁生,还要帮助弱势人群。我在“启动爱心总结会”上说:“十多年前,我们大力倡导各地佛友放生,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放生的良好氛围,我对此非常满意。现在我觉得佛教徒缺少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关爱。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但是有些陌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却往往漠不关心。因此,对弱势人群的帮助是大家今后利益众生的方向。”道友们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在今天这堂课的最后,我再次向大家强调:因果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懂了因果,对自他都会有很大的利益,因此大家一定要拿出时间闻思因果之理。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过得很无聊,要么是为了工作而忙忙碌碌,要么是以看电视、打麻将来消磨时光,除此之外没有做任何有实义的事情。每天这样过日子太可惜了,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闻思佛法。凡夫人的忘性很大,如果每天能闻思佛法,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这种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每天给大家宣讲佛法,一方面是劝勉别人,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提醒。许多人的根性和我差不多,如果没有外在的提醒,单凭自力不一定能长期断恶行善。尤其是在汉地的大城市里,由于环境特别迷乱,人们取舍善恶的正念很微弱,而邪分别念却异常炽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需要外在的助缘来保护自己的见解和行为不退而增上。因此道友们应主动寻求助缘,尽最大的力量参加集体的学习和修行,不要以各种理由退出去。总之,为了保护和增上自他的善根,希望广大佛友们共同努力!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有些人为了宣说放生的功德,将《大智度论》中的这个教证说成是:“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但是我查看了《大智度论》的原文,在第十三卷中清楚地讲道:“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其实,“放生第一”和“不杀第一”不能混淆,这两种说法的意义有一定差别:小乘的戒律要求不害众生,但按大乘戒律的要求,不但不能害众生,还要以大慈悲心救护众生。所以“不杀”是共同乘的要求,而“放生”则属于大乘的行为。

[2] 《那先比丘经》:佛陀圆寂后,有一位名叫弥兰的国王,他与那先比丘进行了佛法方面的问答,这部经典就是他们之间的问答记录。在这部经典中,那先比丘以种种比喻善巧地回答了国王对佛法的诸多疑问,讲了许多非常殊胜的道理。

[3] 《亲友书》中讲了天人的五种死相:身色变得极丑陋,花鬘枯萎不喜座,衣染污垢身体上,前所未有汗汁流。意思是:一、身体的色彩变得极其丑陋;二、美丽的饰品花鬘变得枯萎凋谢;三、以前无论在自己的宝座上坐多久也不会心生厌烦,而当时却闷闷不乐,不喜欢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四、本来天衣非常清净,但当时却沾染污垢;五、天人平时从不出汗,但当时身体的腋下等部位却出现汗水。

[4] 一般来讲,天人的身体不堪为别解脱戒戒体的所依,所以按照小乘的观点,天人无法受别解脱戒;但按照大乘的观点,如果能以菩萨戒来摄持,天人也可以得到菩萨戒所摄的别解脱戒。比如佛经中有八万天子受菩萨戒的公案。此外,佛陀和大菩萨化现的天王也可以给天人传授特殊的戒律。所以此处的教证应该从这些角度理解。
[5] 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中的第一尊佛,七佛中的前三尊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而七佛中的后四尊佛是贤劫的前四尊佛,在《长阿含经》中对七佛有详细介绍。
[6] 这是万不得已的讲法,诸位千万不要认为:既然如此,那我就每天白天造恶业,反正夜晚可以行持善法。业因果是非常可怕的,每个人都要对此慎重取舍。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五课
下一篇:《藏传净土法》思考题 第47~67节课

 藏传净土法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藏传净土法》思考题 第89~104节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四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三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一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八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七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六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五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四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三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一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课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八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