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点击:4977]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五十三节课

思考题

213、什么是怨憎会苦?何时才能断除这种痛苦?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214、《前行》中讲的“怨憎会苦”,主要是从哪个侧面分析的?为什么?你遇到过这种“怨憎会苦”吗?

215、财富在初、中、后分别有什么过患?你对“有一条茶叶,就会有一条茶叶的烦恼”这句话如何理解?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人类之苦”已介绍了变苦、苦苦、行苦三大根本苦,及八个支分苦中的生、老、病、死四苦,今天继续讲第五个——怨憎会苦。

什么是怨憎会苦呢?指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聚。比如,想见的爱人见不到,怨恨的敌人却总是狭路相逢;想听的喜讯听不到,不愿意听的噩耗却时时传来;非常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缠身,没有自由快乐之时……这些不悦意的外境经常出现,而特别希求的对境日益远离,令心产生强烈忧苦,这就是轮回的本性。《大毗婆沙论》亦云:“不可爱境,与身合时,引生众苦,故名非爱会苦。”意即不可爱的对境常出现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面前,引生各种不同的痛苦,这就叫怨憎会苦。当然,怨憎会苦的定义,还有很多解释方法[1]

那什么时候能断除这种痛苦呢?只有证悟了空性,完全通达人我、法我不存在,那时候所有的痛苦将销声匿迹,一丝一毫也不可得。而在此之前,不管你转生于轮回何处,都难免要遭受此种痛苦。就算转生为三善趣众生,也常会遇到憎恶的对境,那堕入地狱、旁生、饿鬼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要想远离这种痛苦,证悟空性非常重要。

《宗镜录》中云:“若未了无生,于所生之处,无非是怨,无非是苦。”假如没有彻底通达无生空性之理,不论投生到六趣中的哪一道,在那个环境里所感受到的,无非是怨恨,无非是痛苦。常有人抱怨:“这里的环境太复杂了,我要去个清净的地方。”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了解轮回的真相。倘若你清楚轮回的实际状况,那自然会知道,无论到哪里去,都有不合意的对境出现。如果过于执著这些,自己就会万分痛苦,而唯有对它的本性有所认识,才会明白特别不值得为这些苦恼。

有一本书里说:“十年前我极执著的事情,今天想来觉得可笑;今天我所执著的事情,十年后再回忆时也将如此。所以,我们在每一阶段所贪执的东西,都要先去了解它的本性。”的确,这说得很有道理。然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在执著的当下并不觉悟,只有多年后再回顾时,才会恍然大悟、后悔不已。

据有些老年人讲,他们在“文革”期间当过红卫兵,现在想来,那时的行为特别疯狂,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我们虽然不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但有些行为的性质其实也一样,比如,自己童年时对玩具执著,年轻时对感情、名利、财色执著,到如今才懂得此举特别愚痴,完全是在作茧自缚、自寻烦恼。此外,现在许多人对身体、外境等特别贪执,并且认为理应如此,其实再过一段时间,随着岁月的流逝,你的心态会不断变化,尤其是若了达无生之义,回想起往昔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会明白以前的一切有多可笑。

因此,要了解人类的痛苦,观察生活很重要。现在很多人因没有掌握生活的规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内心深处就极其苦恼,甚至将自己推入绝望的深渊。其实这没有必要。就算你不能完全证悟空性,只要对无常法、人类历史稍有涉猎,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用智慧一分析也会知道:世人特别贪著的事物,实际上无一不是虚妄。当然,尚未了达诸法实相之前,我们对苦乐的执著也不可能抛弃。而只有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才不会如此耽著“我”和“苦”,也不会随业力趋入三恶趣。

这些道理,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了解。但光是了解还不行,还要逐字逐句进行思维,从中得到一种感悟,这即是所谓的“修”。许多人常说自己不想闻思,只想实修。其实脱离了闻思的实修很危险,闻思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到底该怎么样修?有人认为,“修”是什么都不执著,每天就闭着眼睛打坐;还有人认为,“修”不需要经过前面的任何次第,直接把密宗或禅宗中最甚深的部分拿出来观想即可。当然,对极个别利根者来讲,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还是需要次第性的修持。

这一点,从世间的学习就看得出来。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先读小学,再读中学,进而读大学,不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就跨入大学校门。出世间的修行也是如此,除非你是利根者,有超胜的五根[2],依靠上师简单的窍诀,当下便有顿悟的可能。但如果你通过详细观察,发现自己并非这种根基,那么最适合的修行之路,应该是先从理论下手,对此慢慢了解之后,再去实地修持每一个道理,如此内心才能渐渐改变,烦恼也会日益减少。

以前大多数的高僧大德,其实也是依靠这种次第一步步修持,最终认识了心的本性。所以,现在正在讲“共同加行”时,大家要好好观修六道众生的痛苦。尤其是人类之苦,佛陀在经典中讲述得特别广,大德们在论典中也描述得很细致。可作为后学者,我们有没有如实去思维、去修持?每个人反观自心就知道了。

庚五、怨憎会苦:

再来看看怨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很多人非常执著自己的财产,为了防止它被怨敌打劫,因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

比如说,近年来阿根廷社会治安恶化,人人自危,为防止强盗入室抢劫,许多人都在房子的围墙上安装了电网,感觉就像监狱一样。虽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但形势逼人、迫于无奈,只能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汉地很多城市也是如此,为了保护财产、甚至生命,家家不得不装上防盗窗、防盗门,否则根本没有安全感。所以,深入思维便会了知,财产的本质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有了财产,痛苦自然而然就会降临。

华智仁波切讲的“怨憎会苦”,主要是阐述财产的过失。虽说从广义而言,遭遇任何麻烦、苦恼等不悦意对境,都是怨憎会苦,但此处着重讲的是财产。因为作为修行人理应知足少欲,而财产却能给自己带来极大障碍。

许多人为了养家糊口,一辈子忙忙碌碌,没有机会修行,可是到了最后,自己的财产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譬如,白天土匪会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甚至自己所拥有的牛羊,也会被豺狼等猛兽吃掉,最终一无所有。

大城市里就更可怕了。据一则新闻报道:2009年12月,一女人准备在自助银行存款时,旁边突然出现一个男子,用枪对着她说:“把钱给我,不然就杀了你!”她一下子就懵了,在极度恐怖中,只好将身上的一万多块钱给了他。当时是晚上8点左右,那男子得了钱后,迅速就消失不见了。可见,现在的社会很不安全,许多人的金钱、房屋、车辆等财产,随时都可能被盗贼洗劫一空。

那天我家来了个老乡,他在色达某单位做门卫。他说最近一个月里,小小的色达县,就有十五家被盗。有的是门被撬了,有的是窗被毁了,多则被偷了七八万块钱,少则也丢了一些小东西。这些治安问题,足以说明现在人的贪心越来越大,道德素质日益下滑。即使人们想尽办法,安装各种防盗措施,但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贼以更先进的工具轻而易举就能攻破。

所以,现在的社会真的很可怕。不观察的话不觉得,但只要详细去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内在的悲心、利他心、知足少欲等精神财富越来越少,对外在的奢望、希求、恶意越来越厉害。这样一来,即使公安局等部门每年招的人再多,也无法力挽狂澜,甚至有时他们自己也贪污,变成了坏人。

相比之下,我们山里的修行人,除了简单的衣食以外,没有其他俗世的目标。也许在世人眼里,这种生活很痛苦,但实际上我们精神上的快乐,远远超过大城市里的大富翁。所以,道友们修行时要多反观自心:“在这个世间上,我活着的目标是什么?旁人的所作所为又是为了什么?我应当选择和坚持什么?……”用自己的智慧观察之后,相信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实,无论你拥有多少财产,都免不了遭受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增长等无尽痛苦。诚如佛陀亲自授记的怙主龙猛所言:“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现在许多人日日夜夜绞尽脑汁,希望通过白手起家,有朝一日能变成富翁,这种愿望固然美好,可是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积财);即使中间有了点财产,也要拼命去守护,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偷了(守财);光是守护还不够,还想在此基础赚更多的钱,并将其作为一生幸福的保证(增财)。因此,为了这些财产,人们始终非常辛苦,根本不了解它无有实义,是一切祸害、痛苦的根源。

曾有一个美国人叫富勒,他就是从零开始,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产。30岁时,他已挣了100万美元。但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才刚开始,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成为千万富翁。然而,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他不但没有感到丝毫快乐,反而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了,家庭和婚姻也岌岌可危。于是他再再反思后,决定变卖家产,把所得收入捐给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而且他还跟妻子一起,为那些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虽放弃了所有的财产,但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见,世间人中也有看破今世的。不过他们的“看破”,并非完全明白了财产的实义,只不过在某些因缘的触动下,知道财富不会真正带来快乐,从而放弃了对它的追求。既然世间人尚能如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就更不应该耽著财产了。(那天有个人说:“别人跟我讲钱的过失,我就是想不通。钱是真正的如意宝,有了它,吃饭也可以,坐车也可以……现在什么都要靠钱,所以钱是赐予一切悉地的如意宝!”)当然在佛教中,修行人的生活应不堕两边,既不堕于极其穷苦的边,也不堕于极其奢侈的边,这即是所谓的中道。因此,我们平时要经常发愿:“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

关于财富的过患,米拉日巴尊者还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财富而快乐,认为它可以满足一切,别人对你也极其羡慕:“啊,这个人有钱了,买房子、买车了!”(现在城市里的人,整天就这样互相攀比。)此时你纵然拥有再多钱财,对它的希求也不知餍足。

到了中间,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就会被吝啬之结所束缚,舍不得用于上供下施,这些财富便成了着魔的根源,结果一旦怨敌等违缘出现,自己所积累的财产,全部会被他人享用。其实,稍微有点钱的人,有功德的善法做得很少,没意义的事情却做得很多。在他身边,总围绕着一大群人享用他的财物,贪心也一天比一天大,而他自己所享用的,反而少得可怜。

最后,因为贪得无厌,甚至希求敌人的财物,钱财反成了断送性命的恶魔。因此,我们应当斩断这一轮回的诱饵,不要去希求魔王的财富。

以前阿底峡尊者刚来藏地时,僧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就身穿华服,佩戴珠宝饰品去迎接。尊者一见这些人,急忙将头蒙起来。在旁的弟子大惑不解,请教尊者其中缘故。尊者回答:“藏地的魔鬼来接我了!”僧人们听后十分惭愧,赶紧将身上的华丽饰品拿掉,换上出家的三衣恭敬迎请,尊者才欢喜地接受。

阿底峡尊者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害怕一颗珊瑚、玛瑙,而是怕出家人太看重金银财宝了。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常将财富喻为毒药、猛火、魔障,以警示修行人切莫希求,否则,它就会像怨敌的利刃般刺入你心。因此,我们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千万不要受财富的诱惑,不然,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

其实一个人修行好不好,跟财产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财产不多,至少会有时间去修行,否则,成天忙于打理财富,根本不会希求解脱。我就接触过许多富裕的居士,他们善根倒不错,很想弘扬佛法或认真修行,但由于钱太多了,琐事也多,以致白天一直盘算,晚上睡都睡不着。甚至闭关修“人身难得”时,虽然眼睛闭着,心里却在琢磨:“我这笔钱怎么处理?今年公司会赚多少?下个月轿车怎么保养?……”想的全是财产方面的事情。相比之下,那些住在山洞或山林里的修行人,相续中除了佛法和解脱,几乎没有世间俗事,真的非常随喜。

所以,财富特别多的人,修行相当困难。听说有个富人去清净地方闭关,结果在21天里,根本不是在山洞修行,而是用三个手机一直在指挥。山洞里他都是这样的话,那下来后就更不用说了。这样“行持善法”,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善根,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可见,修行人的财产多了,精力肯定会分散的。

寂天菩萨也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财富的积聚、守护、耗散过程中,充满着无边无际的痛苦,以此应知,财产是一切祸害的根源。那些因贪爱金钱而散乱的人,在他们心里,佛陀也显不出来,殊胜禅定也显不出来,一闭上眼就是人民币“哗啦哗啦”响,从来没有佛法的境界,如此一来,解脱之日势必遥遥无期。(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福报吧,即生中生活不是很困难,也不是很富裕,刚好具足修行的顺缘。我就很随喜这里的个别道友,吃得也不错,也没有过多积累,每个月的钱刚刚好。是吧?)

要知道,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诚如《亲友书》所言[3],龙王有多少具宝珠的蛇头,就会遭受多少热沙之苦。少而言之,哪怕你只拥有一匹马,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整天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那么同样的道理,拥有一只羊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

因此,一个人的痛苦程度,往往跟财产多少成正比。假如财产只有一条茶叶,痛苦则不会太大,但如果是一幢房子、一辆轿车,甚至一架飞机,那就完全不同了。美国很多富人都有私家飞机,但事实上,他们内心的痛苦比飞机还大。以前法王去美国弘法时,就坐过一架私人飞机。这飞机是一对老夫妻的,他们的财产很不错,女儿跟一个活佛成家了。对于这飞机,那个老人天天唠叨:“我的飞机如何如何……”他妻子一听就有点烦:“你已经老了,头发都白了,还总说这些!”“不说那怎么办?你看我们的车、我们的飞机……”据说两人整天为此吵架。

可见,世间人的生活压力特别大。如果你有一辆普通轿车,维修和保养的花费不多,平时操心得也不厉害;但如果你的车是一百多万,那被刮伤了一点点,就要花好多钱去修,再加上加油费、过路费等,一个月下来需要不少钱。除了轿车以外,现在人还喜欢买最高级的房子。然而,房子越高级,各方面开销就越多,自己压力也越大。遗憾的是,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觉得痛苦越大,就越快乐,实在特别颠倒!

与之相比,真正的修行人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他们唯一重视的,是内心的自在、安乐。以前华智仁波切和两位上师——如来芽尊者、晋美·陈雷沃热(菩提金刚)一起在外云游。他们衣着褴褛,沿路化缘,显得像乞丐一样。一次,一户牧民的家人死了,因地处偏僻,请不到其他出家人,见他们穿着僧衣,就请他们到家里做超度。

到了死者家中,三位尊者开始准备超度所需之物。这时他家的年轻姑娘回来了,看见在灶前做食子的华智仁波切,心想:“我家真是可怜,竟然叫这些乞丐来超度。”于是狠狠踢了他一脚,生气地说:“滚出去!”对于姑娘的恶言暴行,尊者只是笑了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继续做他的食子。

做完之后,他们以慈悲心念超度仪轨。完毕时,亡人梵净穴开顶,出现了往生的瑞相。家人见此情景特别高兴,供养他们三匹马、一头牦牛。华智仁波切说:“我们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主人突然意识到这三位僧人非同寻常,忙追问他们的姓名。尊者向他们介绍了两位上师的尊名,但对自己却只字未提。(这些在《华智仁波切略传》中有,方便时你们看一下。)

从尊者一生的行持来看,他不仅教诫他人要知足少欲,自己也做到了“头陀行”。其实,知足少欲谁都会说,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应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让自己的生活简单化,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修行人。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有句话就说得很好,他说:“我强烈向往着俭朴的生活……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作为世间的科学家,他能有这样的认识,并让自己生活尽量简朴,的确很不简单。

最近,奥地利也有位富商,把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201万元)的巨额财产,全部拱手捐给了社会,自己则搬进山里一座小木屋,过起非常清贫的生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逐渐意识到财富不再使他快乐。这些世间人,并没有受过知足少欲的佛法教育,但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观察后,认清了财富的真面目,诚如美国总统华盛顿所言:“钱财和名声带给人的只有痛苦,不是快乐。”所以,最终舍弃了所拥有的一切。

然而,现在城市里大多数人,还没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百分之百相信:物质越丰富,生活越奢侈,人就会越幸福。假如跟他讲起钱的过失,他就会认为是在诽谤“如意宝”——“你说钱不好?不要说、不要说。这是钱啊,一百块哦!”他们并不知道,一个人若清贫如洗,就不会有仇敌的骚扰,不论去哪里都无牵无挂,门开着就可以,出去多少天也无所谓。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缁门崇行录》中记载,唐朝有位玄朗禅师,他住在一个小屋子里,四十多年只穿一件七条僧衣,一辈子就只有一个坐卧具。若不是为了查阅经典,他绝不随便点蜡烛;若不是要礼佛拜佛,绝不随便走动一步;平时除了念经、诵咒,没有一句多余的闲话。

《窍诀宝藏论》也讲过[4],我们的身口意若能断除一切非法,所作所为都围绕着佛法,不造世间无义之业,那该有多好!可是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他们说话80%无有意义,甚至在造恶业;行为80%没有功德,甚至非常颠倒;分别念80%为胡思乱想,不是外散就是内收。所以,凡夫人该改的毛病太多了,不要认为自己修了几天,就能马上成就了。常有人抱怨:“我已经皈依一百天了,怎么还没开悟?”这种想法非常幼稚,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我虽不敢说自己修行很好,但长期以来,这方面还是有点经验,就像一个老师,教学二三十年后,对学生的心态会比较熟悉。因此,刚出家、刚皈依的人,心特别急,很想马上成就,我也能理解。但你们不能太过了——“昨晚我一直念金刚萨埵心咒,但今早起来想了想,好像没什么梦相,也没见到金刚萨埵,这是什么原因?是我业力太深重,还是行为不如法?上师您可不可以给我指点一下?”不能太着急哦!

 

总而言之,怨憎会苦非常多,说都说不完。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怨憎不爱会,犹如大火毒,所生诸苦恼,此苦不可说。”怨憎会苦是一种不愿接受的痛苦,比如房子不愿被大火烧毁,身体不愿被药毒害,面前不愿见到关系最不好的人,正常闻思、工作时不愿出现不顺心的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即是轮回的本性。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也没必要怨天尤人,甚至诽谤因果:“好倒霉啊,为什么我做善事就碰得头破血流,别人做恶事却没有报应?说什么善恶有报,因果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论调特别可怕。要知道,万法都有一种自然规律,只有因缘成熟时,果报才会呈现出来,而不能只看一时的苦乐感受。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在经常观察自心的同时,也要了解世俗的各种因缘,否则很容易对正法产生邪见。

当然,生邪见的人,往往是不明事理所致。正如《弥勒请问经》所言[5]:不能因憎嫉某人,对法也憎嫉;不能因某人的过失,迁怒于法;不能因怨恨某人,对法也生怨。其实,佛法百分之百是正确的,只不过修行的人有时达不到那种境界而已。同样,即便是我们自己,若不认识佛陀所赐的珍贵教义,也只能算是名相上的出家人或居士。或许你自认为很了不起,但你所希求的道路,已经是另一个方向了。

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永恒的黑暗,一边是光明福祉,今后要去向哪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发了菩提心,出家人当然是了无牵挂,唯一的任务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对世间的执著也要有所减轻。有位居士学了一些法后,说:“我现在已经是个无牵无挂、无著无碍、无有执著的清净居士了。我不是随便赞叹自己,因为我有几大优点:第一、自学佛以来,我从不跟家人吵架,包括父母和儿子;第二、自学佛以来,我从不看电视、电影、连续剧,包括新闻;第三、自学佛以来,我从不做无意义的事,包括逛街。通过这三点,我觉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

城市里的人尚能如此,那我们山里的出家人,就更应该这样了。在座的道友看破今世,舍弃家庭等一切来学院修行,的确非常不容易。看到你们一张张面孔,我时常会想:“这些人还是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你们在家时,一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多年来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可当你长大以后,头发就飞到虚空中去了。这样的话,父母心里也许会有一滴泪水,慢慢融进自己的血液。但这滴泪水是有功德的,随着你的修行增上,他们一定会得到利益。”

所以,希望你们不管出家还是在家,都不要变成业际颠倒者。毕竟学佛的因缘非常难得,有时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其中学佛的连万分之一都没有;相续中生起闪电般的善念、放弃一切到清净道场行持大乘佛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你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缘,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尽量根除对受用和亲人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当然,完全像鸟雀一样,修行一天就找一天的粮食,恐怕不太现实。但至少也要像前辈修行人那样,夏天准备好冬天的食物,冬天就一直闭关,第二年再出去化缘。对信心具足的修行人而言,《修心门扉》中说了,生活上不会有很大困难。所以,大家应以知足少欲的方式,尽量过一种清净的生活,如《亲友书》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对于上述道理,每个人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如《涅槃经》云: “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瑜伽师地论》云:“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

[2] 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

[3] 《亲友书》云:“智者痛苦如财多,少欲之人非如是,一切龙王头数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4] 《窍诀宝藏论》云:“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

[5] 《弥勒请问经》云:“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二节课
下一篇: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四节课

 大圆满——宁玛之光 龙钦宁提 大圆满前行 普贤上师言教 学习了那么多经论,又做了那么多《大圆满前行》的座上观修之后,在日常生..
 晋美彭措法王在圆寂前几个月专门对弟子们讲解《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否.. 我学净土宗,想再修行《大圆满前行》,是否可以?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一章 大圆满及其前行的重要性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二章、对上师三宝强烈的信心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三章 听受佛法时的正确态度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四章 共同前行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五章 不共前行——五加行实修指导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四节课——百字明之具体修法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七节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