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拿来即是 拿来就用 一切现成圆满 不需要修证
 
[万行法师] [点击:3509]   [手机版]
背景色

问: 请问金融危机有没有过去?大师对2010年有什么展望?

师: 中国今年不仅没有出现金融危机,而且财政的各项指标都在上升。今年所谓的“金融危机”只是针对欧洲几个国家而言。亚洲几个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此得到了促进。

问: 很多文章都说到2012年世界将出现巨大灾难,并说是众业所感,还具体地说地球上的人要死掉一半?

师: 要死首先是你死掉,尤其是你这一类的人更应该死掉!

问: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 你应该快快死掉!我们要好好地生活,好好地修行,学习,为众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住坏空无时无刻不存在,从未停止过。

问: 一个同修学了您教的莲花生动功,说他练到色身都没有了,走在路上别人看不到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达到这种效果?

师: 只有你这种人才会相信!

问: 您曾经说过“阿弥陀佛”应该念“阿(e)弥陀佛”,而不是念“阿(a)弥陀佛”。如果念“阿(a)弥陀佛”,死后神识就从嘴里出去。我念佛的时候是默念,感觉是精神世界里的意念或心念在念,不需要肉体的嘴念。如果这样念的话,死的时候不会出问题吧?

师: 你这才是真正念佛的方法。

问: 我在念佛时是自己念自己听,感觉有点像止观的作用?

师: 所有的法门必须达到止观,达不到止观都没有效果,都没有入门。

问: 早晨上殿时我突然想到:“呀,上师的心里头能装下虚空,我为什么装不下呢?”突然之间我的心好像“哗”地一下打开,花草、树木、旷野、山川都在我的心里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 对别人来说是感应,对你来说就是妄想,走神了!难道你不想问问为什么对别人就是道,对你就是散乱、妄想?

问: 末法时期的众生在家修行,除了念佛之外,有没有助缘?

师: 末法只会降临在你身上,不会降临在别人身上。

问: 时间对于修行者来说是什么?

师: 对于得道者来讲不存在。对于未成道的凡夫来讲,一去不复返。

问: 道家讲“大音希声”,如何解脱从而让自己有更大的造化?

师: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是最大的造化。

问: 佛家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如何才能超出轮回?

师: 除非你得道,否则永远轮回。

问: 请问佛学的真意是什么?

师: 安分守己,各尽其职。

问: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我们在安分守己,各尽其职的时候,应该如何善待父母?其中哪一件事您认为是最应该做的?

师: 你这样做本身就是善待父母,善待众生,否则都是虐待。

问: 作为人,是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还是清心寡欲更能让自己得到平衡?

师: 从佛门里来讲就是“放下”,从社会上来讲就是“舍得”。为什么佛门里面要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为什么菩萨道入道的方法是“布施”?

师: 对于“贪嗔痴”的回答就那几个人吗?

答: 我觉得我们的贪嗔痴永远不可能断尽。我们学佛首先不要想着将自己的贪嗔痴断掉,应该想着如何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将这股力量一转化就可以了。他的第二个问题:业障现前了,该怎么办?业障现前了,首先不要去逃避。在不逃避的情况下,业障才会不断地翻搅出来。在翻搅的时候,你不要跟随,不要跟着它跑,就不会堕落。刚才谈到吃肉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光是吃肉需要偿还,吃素同样也要偿还,我们应该好好地奉献才是最正确的。阿弥陀佛。

师: 本来今天晚上是不想睁开眼睛的,刚才XX的几句话,我想想还是睁开眼睛。刚才他的回答可以得六十分。虽然是六十分,但已经值得睁开眼睛了。

人本来就是由贪嗔痴组成的。贪嗔痴本来就是菩提心。没有这个,你不可能成为人;没有这个,东华寺不可能存在;没有这个,你也不可能坐在这里。为什么说要转识成智?转也是多此一举。贪嗔痴转掉难道就变成戒定慧了吗?戒定慧难道就不是贪嗔痴吗?你恨你自己不中用,没知识,没文化,这不是嗔吗?你想学佛、修道、普度众生,这不是贪吗?你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地追求,这不是痴吗?把这些都放下了,你怎么成人,怎么成道。就像六祖所说的:“拿来即是,拿来就用,一切现成圆满,不需要修证。”之所以需要修证,是因为我们素质不够,愚昧无知,没有知识,没有见地,把这个当成坏的,把那个当成好的,把这个扔掉,把那个捡起来——全都是多此一举!如果你的智慧够了,直取要害!哪里还需要修啊?修是对于下根器的人来讲。有成是对于中根器的人来讲。对大根器的人,没有修也没有成,一切都是现成的,圆满的,活生生的。要是还可以修的话,那还叫做道啊?但是,如果说不修的话,古今那么多明师、那么多法门,岂不是又多此一举?所谓的“明师”“法门”都是为了堵截我们的恶习。如果你没有恶习,只有智慧,立地就成佛,当下就是佛了。

《坛经》你们不都看过了吗?为什么你们几个回答的都是错的呢?只有XX还沾了点边,他的方向没有错。没有贪心,社会怎么进步?我们的素质怎么提升?我们的恶习怎么去除?靠的不都是贪吗?一个人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那说明他没有嗔心,对自己恨不起来。为什么有些人进步特别快,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狠得起来。有的人碰到问题就被考倒,被挡在门外了。可是对于另外一种人,问题和逆境只会让他越来越勇猛,越来越有力量。困难和逆境只会让弱者倒下,让强者更强。

只信佛教,不懂佛学的人是非常可怜的!社会发展到今天,都已经非常成熟了,还需要我们去创造什么呀?你只要把这些搞懂了,继承下来,你就成专家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不会,都没去学过,总想标新立异,找所谓的“新出路”!身体这里有一点反应,那里有一点反应,就认为自己有感应了,得道了,菩萨降临了!说出来只能证明你愚昧无知!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学佛的人,你还怕死吗?你怕死,说明你根本不是一个信佛的人,更不要说学佛了。别的众生都能死,你为什么不能死啊?大家都死了,你活着有什么意义啊?如果每个人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净化自己的心灵,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正法。即便释迦牟尼佛坐在你身边,你不发心,不严持戒律,你还是代表末法。佛教讲有三个清净比丘就代表正法的存在,岂能用时间来衡量正法与末法?

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人在喊“世界末日”了,怎么喊到今天也没出现世界末日啊?如果你真的相信有世界末日,为什么今天还不发菩提心呢?可见你也是别有用心,妖言惑众!学佛连“成住坏空”这个道理都不懂!人家喊,你也愚昧无知地跟着人家喊,就是助纣为虐!

学佛的人应该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好好地读一读,用心去理解,去体会。如果在你身上看不出“十大愿王”的影子,你就不是一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都能按“十大愿王”去做,永远都是正法,你所说、所行、所想的都代表正知正见。离开了“十大愿王”,都是魔说、邪说。大家天天都在念,有几个人真正懂它的意思?学佛不把“十大愿王”溶在自己的血液里,想有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就,那都是痴心妄想!就是给你传法灌顶,也只能助长你的“我执”。一个人有了我执,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也不可能再进步了。

不要以为自己学了佛就高人一等,别人都有罪孽,你就没有罪孽!可是人家没有学佛,做人做事比我们学佛的还要好,还要到位。你虽然学了佛,死了也未必能到极乐世界。有很多人不信教,不学佛,死了一样升天,一样成为神。舍身忘我的人死了才能升天成神。在你身上体现不出舍身忘我的精神风貌,连天都升不上去,天神都当不了,还想到极乐世界去了生死,见阿弥陀佛,怎么可能呢?

什么样的人能学佛呀?古人讲智者、勇者才能学佛,除此都是信佛。智慧和勇气这两项你不具备,你就不能学佛,只能信佛。在我们身上体现出的只是一个信佛人的样子,根本体现不出一点点学佛人的样子。智者不惑,勇者无畏。无畏、不惑的人才能学佛。学佛,学佛,学佛的什么呢?参!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行脚参学
下一篇:圣人有妄想吗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