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略谈藏医学的饮食养生
 
[藏医文化] [点击:3502]   [手机版]
背景色

略谈藏医学的饮食养生

[摘要]本文就西藏医学发展史上,人们对饮食养生的认识为出发点,就不同季节的食养和食养与饮食卫生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医学和养生理论作了论述,使人们对饮食养生在增进人体健康方面有一较为科学的认识。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中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通过饮食获得各种营养物质,提供自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元素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由于藏族世代居住在高原,高原气候特殊,其饮食也与其他民族和地区有所差异,饮食养生法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西藏医学对饮食养生的认识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藏族人民就认识到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在藏医学发展史上,达日年塞与朗日松赞时代,人们对饮食不当致病、疾病的表里传递、遗传疾病等有了新的认识,十分讲究饮食利弊及保养方法。提出对病人采取“控制饮食”,“饮食讲求贤与贵”,往后并派生出多种与养生有关的方药,对西藏饮食养生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藏王臣记》及《新红史》均注释道:29代赞王卢年德若王后璨女甲温逋错,因偷吃油炸青蛙染“龙疫”,并生子为“生盲”,取名“奇相生盲”王子。后王子即达日年,遵藏王和王妃遗嘱,请吐谷浑医生到吐蕃治愈眼睛。此完整的“病历”表明:藏族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已认识到饮食不当会损害人体健康,及由表及里的传递关系,并会由父母传给婴儿出现先天性病残。这些认识可谓是古代西藏服食疗法的萌芽。

  大约在公元8世纪初期出现的藏文本《佛学养生经》中,就有依据“隆、赤巴、培根”三因素,人们必须选择合适的饮食,讲求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得健康,争取长寿。在8世纪末著成的《四部医典》中,就有了相当内容的关于饮食养生的方法,并将饮食作为一门科学,认为人们摄取饮食,由脾胃消化、吸收,通过脏腑的气化作用而产生人体自身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布散周身,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四部医典》及其注释认为,人体健康之道,首先是讲究饮食原料和方法。在《四部医典》中注释说,如果按照自然的赐予,考究饮食的利弊,加以充分的利用,就会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莫大的裨益;而对饮食不加以研究和考察,随意的吃喝,就会招来疾病,甚至丧身。总之,一是要了解食物的性味和作用,二是禁食无益之物,三是要适当而合理的进食。藏医学理论在人体七大物质基础中,以饮食精微最重要,《四部医典》多处论述了食物之五味以及五味与五脏的伤合关系。十分强调营养学,它根据青藏高原农作物、动植物和水资源情况,提出了一套实用方法。从食物营养和饮料营养来详述了它们的生长环境、性能、正确食用等。并提出了食料的配伍禁忌内容。如《四部医典·论述本集》第十六章“饮食知情”论述说:“治病调养身体有良方,欲学活命饮食点为纲。食物饮料善用保性命,低剩病变时常把命伤。”精辟阐明了饮食调配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与寿命。饮食调配得当,能增进健康;反之,会导致疾病,缩短寿命。《四部医典》中还指出,饮食应当适量适中,过少易生隆病,过多则同样导致疾病。要求轻性食物可多吃一些,吃饱,而重性(即油腻)食物,应少吃或吃半饱。书中还指出多食某处食物所导致的病症,如劳动后饮水过多,易生水肿病;如过食苦、轻和刺激性食物,易致隆病;如过食热、酸、咸及油腻食物,则易生赤巴病;如过食苦、甘、重、凉性食物及未成熟之豆、谷物等,则导致培根病等等。还要必须注意饮食有节,不欲极饥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若贪而过饱,必造成“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还特别指出老年人宜食粥养生。书中还有不少处强调了食物的滋补强壮和防病作用。《四部医典》共载药物上百种,其中就将不少的食物,如雪鳖肉、蜂蜜、红糖、青稞、酥油等,列为强身保健、壮阳、延年益寿的上品。日琼颇且·甲拜衮桑在《西藏医学》论述说:“对长寿与健康来说,正确的饮食、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良好的习惯和适当的药物是重要的,这些规则必须遵守,这种规则在藏文里叫‘厝林’。人每天必须吃进一定数量的食物,通过这些食物得到蛋白质、脂肪、糖和水、无机盐及维生素,以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总之,医藏饮食精微的内涵就是营养,在当时密教教义的驱使下,不少达官显贵在通往“成仙”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并乐此不疲。他们在长期寻求和服食实践中,虽然有不少人丧命,但也发现了诸多食物对人的营养作用,以及不少具有防衰抗老作用的药物,积累了许多服食补养的方法。藏医认为人体内的六种物质均由饮食精微转变而成。血能维护生命;肉似围墙,保护身体;骨为支架构成躯体;骨髓生精(分白、红),精能生殖繁衍;脂肪荣润肤色。充分说明了饮食与生命过程,以及与人体强健、衰弱的关系,因此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注意饮食养生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饮食的方法和食物的种类对延年益寿有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季节的食养

  不同季节的服食补养,在古代,西藏藏医养生学家就有了较科学的认识,认为为了长寿而幸福的生活,不患疾病,每个人均要按季节调整自己的饮食。藏医按藏历一年分春季、热季、夏季、秋季、冬季、严冬六季。在这六个季节里,人体内隆、赤巴和培根三种元素各有其减轻,加重和积聚的不同:

  根据以上各季节中三元素所处的状态,人们必需认真选择合适的饮食,讲求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得健康,争取长寿。

  按照藏医的观点,食物有六味:即有甘、辛、酸、苦、涩、咸。一般说来,甘味属寒,它加重培根但可消除隆和赤巴,其中只有酥油、红糖、刺蒺梨、小麦、胡桃例外,它们虽甘却属热性,而峰蜜、旱地动物、青稞、陈红糖却可以消除培根。

  辛味属热,它加重赤巴,消除隆和培根。但动物的胆和胡椒是例外,前者消除赤巴,后者加重量隆。

  酸味属热,它加重赤巴,消除培根和隆,但余甘子、石榴却是消除赤巴的,而苹果虽然酸却是寒性的,牛乳、酥油虽酸,并不形成赤巴。

  苦味属寒,它可形成和加重隆,减少培根和赤巴,另外的是营蒲和苦参,虽苦却热。

  涩味也属寒,它可形成并加重隆,减少赤巴,但也有例外,如诃子虽涩,却是调和隆、赤巴、培根三者的好药;饮酒如适度,可以使培根及隆消除和减少,而饮多了却可形成赤巴。

  咸味属热,它有减轻隆和加重培根及赤巴的性能,但碱砂、矾等咸味食物并不增加赤巴。

  了解时令季节的性质,对于选择饮食,避害趋利,很有养生意义。当然,同时也应了解饮食的属性,才能按照选择适合的食物,有利于养生之道。在《四部医典》中还论述认为,当人们在高原这块干躁、多风、贫瘩和不舒适的春天出现时,身体轻盈,性情大热,如果饮食缺少营养,身体就会由于气的积聚而产生气类病,病症表现为皮肤干燥而发黑,感到冷,发抖、胃发胀、失眠、眼花、视力减退、烦躁等,所以应该摄食重、油腻和温暖性的饮食。对这类疾病,应用多种药物煮成汤剂是会有帮助的。“这些成份是奶油、肉汁、米酒、蜜糖、阿魏或石盐等。”这些食物有壮阳、益精髓、活血、驻颜色、强志的功能。故春季还要服食陈青稞、干肉、蜂蜜和姜汤,多喝开水。当身体衰弱时,应当摄入羊肉、糖、牛乳、凝乳、黍米粥等,还应补充维生素。这些食物有壮阳、益精髓、活血、驻颜色、强志的功能。多食用羊肉、糖蜜、牛乳等可协助人体正气的生发,把这些外界物质合成生命物质,使人形壮神安、精气盛,则身体强,人长寿。热季,是春天与春天的过度时间,大约是4-5月这个季节要食用牛肉、蜂蜜、大米、喝淡酒。夏季,太阳照射非常强烈,天气灼热,这时粗、苦、敛、泻味的东西力量很强,在这一时期,太阳每天吸收了人的力量,使人易患“培根病”,此季节人们应食用羊肉、清奶和易消化食物,还应食用从山上打来的新鲜动物的肉、凝乳、新鲜蔬菜,要适量饮酒。秋季,秋风四起,气候趋于凉爽,天气始收,膝理闭塞,皮肤引急,秋刺筋骨,气内散,则中气虚,令人寒栗,此季节胆汁类病易发生,此季节应服食甘、苦、涩的食物。冬季,是集聚力量的时期,由于冬季寒冷使皮肤毛孔紧闭,消化之火集中起来,此季节易患粘液病,故在此季节不但要在身上涂油,还应服食富于营养的食物,适当进补,多喝肉汤,以保持身体温暖。藏医还认为冬季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冬季,一般食欲有所增加,以便摄取更多的营养,正是进补的时候。大多具有补助阳气,增加御寒作用。在西藏一到冬天到处宰杀牛羊,人们的肉食服用量比任何季节为多,这与祖国医学动物类最佳补品,是“血肉有情之品”有关。有学者研究认为,气候与人体健康关系亦相当密切。并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提出顺应自然界规律,调节四时饮食的主张。春季宜多食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以及饮食过量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常吃黄绿色蔬菜,少食寒凉油腻之品,可避免损伤脾阳。夏季宜食甘酸清润食品,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伤阴。还应注意不过分贪凉饮冷,免伤脾胃。为防止寒伤肠胃,避免腐烂不吉之物入口,预防胃肠疾病,应热食,并多吃大蒜。秋季多燥宜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楷杷、甘蔗、乳品等柔润食物。老年人可采取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冬季可适当增加一些脂类,宜食羊肉、鳖、龟、木耳等食物。还应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菜,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

  对一些病症的饮食养生保健,《四部医典》论述认为:对患有由于粘液不平衡所致疾病的病人,如“培根病”,粘液病的症状为:脉象沉且跳动缓慢、尿液颜色白、身体易疲倦、胃口不佳、痰液多、身体浮肿、呕吐、头脑迟钝、四肢及关节变得坚硬、皮肤痉痒等,此类病常在冬季多发,春季暴发,夏季消失。这类病的食物中应有鱼、耗牛肉、用旧麦磨成的面粉、米酒及充足的开水,或者有生姜的水。食物应属轻、暖,食量应适当,以帮助更好的消化。

  三、食养与饮食卫生

  饥而无食,气血化生无源而日渐虚衰,就会引起脏腑衰弱,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生长发育,缩短寿命;而大吃大喝,嗜欲无度,即有损于胃的受纳,又有碍于脾的运化,脾胃受损,运体无力,积食内停,也可以引起疾病。而进食无规律,饥饱不调也会引发脾胃疾病。在藏族谚语中就有“食无之道,吃人魔王”。《萨迦格言》说:“不分辨有益无益,不增长智慧见闻;一心一意讲究吃喝,纯属一头无毛的猪猡”说明一味追求吃喝,不务正业,不过禽兽一样而已。所以在平常的饮食中,应有节制地进食,做到合理和正确的饮食习惯,过饱及不规则的饮食,对人体是有害的;饮食调配得当,能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反之则会导致疾病,缩短寿命。藏医在饮食养生中还强调饮食要有节制,要求吃饭在时间上要有规律性,饮食的数量要合理,切不可过饥过饱、过冷过热、暴饮暴食。现代医学也认为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轻者引起消化不良,重者会引起急性胃扩张。一日三餐应“早饭吃好,中饭吃饱,晚饭吃少。”“饭不宜饱”,是很合乎饮食卫生要求的。如果每餐过饱会使过多血液集中肠胃,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以至疲劳,学习和工作能力降低,甚至使人未老先衰,缩短寿命。许多学者也认为,连续长期饮食,会使人身体衰败,折损寿命,并会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病症,对脑力劳动者影响更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遵循藏医养生学中所述,食物摄取量应当恰当,如果吃轻的食物,如以谷物为主食,煮熟的肉类可以吃全饱;然而,重的食物,如凉性的,只能吃“半饱”。许多胃的疾病是由于不消化所引起的,反之,如果摄食不足,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致使身体乏力,面色无华,身体衰弱而引起“隆”(气类)的疾病、“赤巴”(胆汁)类及“培根”(粘液)类的疾病。那些消化之火不太强的人,应在饭后饮少量的酒;那些因不消化而患肿胀的人,应该饮用热开水;用蜂蜜和水混合饮用可达到减肥的目的;用餐后喝饮料有利于消化。原则上,藏医养生学认为在用餐的开始、中间和最后喝饮料为好,如果在进餐后膨胀,凉开水被认为是最好的。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是有节制地进食,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的作用,有利于健康。在日常饮食中,还要宽胃以养气,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以养气十分重要。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饱,荤素粗细要合理搭配调剂。现代生活消费水准提高,便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正如《四部医典》所说:“无论何时食物皆适量”,“力壮粪尿放屁畅通行,皆是善掌食物适量因。”

  在服食补养中藏医还针对有关病症提出,当人体患由于过度的风、年老、衰弱、营养缺乏以及因肺、失眠及其所致的疾病时,都应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产后流血过多,性交过度的疾病也是如此。并对老幼饮食在生活中要培养合理正确的饮食习惯,认为饮食淡薄具有许多益处,第一能锻炼意志能力,使人的下分肉体惯于上分理性的指挥;第二能使神志清醒,理性明朗,推理能力强;第三能使心灵沌洁、少起是非邪念,身体端雅。若贪婪贪食,就会被视为恶德,即所谓“饥寒生盗贼,饱暖思淫威。”祖国医学也认为:“所食愈多,其心愈塞,其年愈损”,故“无论何时食物皆适量,为壮粪尿放屁畅通行,皆是善掌食物适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讲:“寿夭体论命;常令饮食物;若要无疾,须当节王辛。”西藏的传统养生的食养,还十分讲究老年人的饮食之道,认为,老年之人脾胃变化乏力,身体渐衰,故饮食调养至关重要。故(1)忌肥甘厚味之饮食;(2)忌偏嗜,饮食要保持多样化;(3)忌暴饮暴食,饮食要有节制;(4)忌过咸饮食,饮食要清淡;(5)忌过冷过热饮食,饮食要新鲜易于消化;(6)戒烟酒。此外,还应根据个体的特异性,选择适宜的食物。体质属寒的,宜服热性食物,忌食凉性食物;体质属热者,忌辛辣烟酒以及一切热性食物。葱、韭、大蒜等属辛辣热性蔬菜,有通阳健胃作用,但对阴虚阳亢之体,多食则生痰动火。老年人应食用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宁可稍欠,不可过饱。青少年也要注意食养,因为青少年生机旺益,体质坚实,精力充沛。一般情况下,只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合理调整,少吃刺激性食物和零食,即可达到营养健身目的。但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应选择营养丰富,新鲜质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西藏传统养生的食养中还十分讲究和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食物养生中的主要内容。在西藏古代,人们对“病从口入”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当时也较为重视饮食卫生。如《四部医典》中“饮食知情”、《食物禁忌》中就指出:要判断雨水是否纯净,可把雨水放入一个碗中,加入未经污染的米粥,如果这个混合物不变色或腐败,才可饮用。”“不要喝混浊的水。由泥土、杂草、树叶复盖过,或不见日光、月光及风的水也不要喝”。二是不要吃有毒及腐败、发酵、发霉的食物,死动物的肉有毒,不能食用。三是要注意食物的禁忌,如“生乳酪与新酿酒不适同食”。四要注意适量饮食,过食及不规则的饮食对人体有害,重而凉性的食物应少量摄用,以便消化,反之,如果摄食不足,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致使身体乏力,面色无华,身体衰弱而引起气类,胆汁类及粘液类的疾病。

  由龙树所著《佛说养生经》中也有讲究饮食与卫生和讲究养生之道的论述。指出: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牛肉、蜂蜜,也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量饮酒、酪浆、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在讲究饮食之道中,还要注意食物相克。要注意饮食卫生,指出吃饭要细嚼慢咽,进餐前要先饮汤类,最好是热肉汤,可以开胃。不要过度嗜食某种食味及饮烈性酒。饭饱后不要立即卧睡,食后立即卧床体息、睡觉,于消化不利。《千金要方》中也说: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因此,饭后宜进行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有利于健康。总之,适量摄食可加强消化之火并使身体强壮,抵御疾病。反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产生许多疾病。

  综上,西藏古代的养生家非常重视饮食养生与健身。民以食为天,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离不开饮食。饮食得当与否,对人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皆有影响。因此,讲求科学的饮食方法,对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神秘的藏传佛教 神奇的藏医藏药
下一篇:藏药的黄金加工术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