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了了分明之境
 
[万行法师] [点击:4248]   [手机版]
背景色

什么是了了分明之境

功夫上的问题就算告诉你们了,也没有用。只有自己走过了这个过程,才能解开疑团。在用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出现境界。出现境界以后,越是执着境界,越难以突破。好多修行人,不知道怎样空掉境界。心不放在上边,不去想它,不就空了吗?当你不再想去弄通这个问题时,身心就会逐渐空掉,进而会感觉不到身心的存在。真正的“空”,并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这是错误的认识,什么都可以空掉,惟有“觉知”不能空掉。一个人面对顺境、逆境,不被境所转,就是因为有觉知存在。为什么常人发火以后会后悔?是因为在发火的时候,觉知走掉了,过后觉知又出现了,就后悔了。

修行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进入某一阶段时,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会对修行感到茫然。会问自己:这样修对吗?我这是不是在修行?因为当进入这个境界时,已经突破了“有为法”。当进入“无为法”的时候,念经、观想、持咒,都用不上了。因为这时妄念已基本消失了,根本用不着用一个方法去降伏妄念。动一个念头,自然清净。历史上有个无门禅师,他本来叫“道修”禅师,悟道以后自己改为“无门”,问他为什么?答曰:有门无法,无法无门。“空”是一种境界,“有”更是一种境界,就像走路,当一个人很正常、很自然地走路的时候,你们说有方法吗?当你考虑到该迈哪一只脚的时候,已经不正常、不自然了。又如呼吸,我们平常根本感觉不到呼吸在进行,只有当你感冒的时候,呼吸不太畅通时,才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就像佛陀当时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突然有一群大象在追阿难,阿难躲到佛的背后,佛无意伸开五指,放出五道光明,一下子就把大象分开了,阿难问佛使用的什么功夫?佛说:什么功夫也没有,自然而然把手伸了。就犹如蚊子飞到眼前,或者是有人把手伸到我们眼前时,眼睑自然地会眨动一样,根本不需要准备。当修行进入到空无阶段后,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更能助长“空无”的力量,使其更扎实。

我们现在打坐,只是产生一点轻安,误以为是空掉了。古人讲过:世间上的功名利禄不空掉,没办法修道;身不空掉,没办法悟道;心不空掉,没办法证道。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受人欢迎,禅不太受人欢迎?尤其是现在,学禅的人很多,而真正用功的人却很少。好多人认为密宗很容易上手,实际上密和净都是有为法,也就是有个拐杖,一旦拿开拐杖,又不会走路了。你之所以会走,是因为手里有拐杖。有的人持咒、念佛多年,突然不让他持念了,杂念会非常非常地多。修禅,开始会感觉到很困难,因为一上手就让你空掉身心,也就是不给你一根拐杖放在手里,所以好多人修禅后,发现自己没进步。实际上如果让你转入念佛、持咒,你会感觉到非常不习惯。如果修密、修净土的人转入修禅,头一个星期感到不会用功。之后你发现自己像一棵粗大的古树,根扎得非常非常深,再大的台风也刮不倒。

不让乱想了还不容易吗?你会说:我不乱想了,妄想还在自然产生。会有这种现象,但完全可以不去理它,此时的你在干什么呢?此时的你,当下就是“了了分明”的境界。我再说一遍:当杂念产生了,不跟着它跑,也不要赶它走,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当下你的内心就是“了了分明”。如果你赶它走,就是被境所转,追境还是被境所转。如能这样用功的话,就是真正用功。是一种无上大法。我也知道,这种方法讲起来容易,修起来很困难。不管从哪种方法入手,都必须要经历这一步,否则就没办法成就。对于自己散乱的心不要迎接,你如果住在这个散乱中,就是迎接;你拒绝杂念,杂念反而更多。

我也知道,给你们一个有为的方法,就把你给打发了。但是当你修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用功多的人,会发现越修越远(用功少,还觉得挺好)。越修越发现不是在修道,而是在修法。现在所谓的修行人,只不过是每天在例行“公事”。好多出家人也是这样,天天念这一部经,念完了,以为今天修完了。这样有没有用呢?有一点用,念的时候妄念少了一点。但是力量太轻太轻!妄念减少了一点点,而费了那么大的劲,不值得。如果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在道中。没有入门,再好的方法给了你,你还是在门外。通常我比较主张出家人从“无为法”入手,因为出家人没有诸多繁琐之事缠绕,而在家人就无法避免琐碎的事情。比如单位里上下级的关系、亲属朋友之间的问题、诸多的人事往来等等,出家人根本就没有这些问题。

你如果总是注意周围的事情,就把道心丢掉了。不用去管事情的对与错。现在我们的头脑过于分别,根本无法入道。尤其是当我们内在的自性光芒还没有出现时,都会被外境所转。换而言之,当我们内在的自性光芒出现后,就会被内境所转。也即是说,不住外,就住内;不住内,就住外。正是因为大家的内境还没有,所以也就不能不被外境所转。第一步的关键,就是要把内在境界修出来。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能百分之百看到它,最起码的也要看到百分之三十,一百个念头能看到三十个,完全可以做到。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地用功,杂念会越来越少。

宁可坐在这儿胡思乱想,也不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在开始的阶段,必须有意识去做。不论哪个门、哪个法,都是从作意开始修。即便是禅宗的观空,也同样是从作意入手。

平常让大家多读书,就是不读。另一种人整天诵经,但又不求甚解,有何用呢?用起功来不会用,就是因为基本的理论没通,理上不通,怎么会用功?功夫怎么上得了手呢?我向你们推荐的《圆觉经》你们没有看,看了怎么不会用功呢?别人告诉了方法,为什么又不去用功?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还不是真正渴望“道”,有时候让你们提问题,提不出来,有问题也是修行修到某一个层次,才会有问题。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问题。因为还没有遇到问题,感觉自己什么都明白,可就是没办法上路。

现在听开示太容易了,都不往心里记。就像是看到经书太容易了,一句也记不住。过去经书没有那么多,印刷的质量也没有现在好,而且也根本到不了个人手里,都是一个人念,大家听。所以古人对经书非常珍惜。过去要听一个师父的开示,要步行几十里、几百里路,听到一句,就会打下深刻的烙印。如果问这些出家人:万行开示讲什么了?万行的思想是什么?一个也答不上来,听过没有?听过,还听了好多次,正是因为听得太多了,一句也记不住。所以古人讲法是:法不重复讲、理不多说,当你求道求得快发疯时,渴望道到了极点了,一句话就把你点悟了,说得太多了,一句也记不住,得来易,易失去。

佛门里讲:“慈悲出祸患,方便出下流。”

看你们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问:师父,我到别的寺院里,大树郁郁葱葱,有瀑布、有水池;来到这儿,山是秃扎扎的(没有大树),有个瀑布不好吗?

师:当然好了,你说的大树,三十年后会实现。因为过去农民每年都烧山、放牛。土地这一、二年是寺庙买下来才不烧了。山上没有树木,就存不住水分;越没水,越没有树木。就像一个人越穷越发不了财,富了的更富,想穷也穷不了。人工湖,规划都有,只是现在来不及做。

问:念咒为什么要用音念?不用声念?

师: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靠“音”。“音”微细,越微细,其渗透力也越强。粗大的“声”,反而没有渗透力。

念经的时候,让身心静下来,只有这样,“音”的振动效果才会明显。

* 修行真的是要靠智慧,虽然虔诚可以入门,无法辨别是非;有智慧,没有虔诚很难入门。你可能会说:我有智慧还入不了门吗?修行,就是要靠虔诚。因为只有“忘我”(虔诚的人才能忘我),才能入道。一旦进去了,就要靠智慧、靠判断了。

问:光是从哪里来的?

师:我们来的时候要经过光音天,实际上光和音还是我们的妄念。光音天是色界天的第十七层天,还是属于二禅的功夫,仍属凡夫一个。

问:以无体为体的存在者,是佛吗?

师: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各宗教都各有名词。正如老子所讲:一旦加个名词,就把它缩小了。佛非佛,强名曰佛;道非道,强名曰道。无名可为万物,无体可为万体,有名有体,是物非道。

问:有光音,脱离不了轮回吗?

师:还在三界之内。因为三界之外就什么都没有,连空都没有。光音是修道的一个过程,过了这个阶段就没有光音了。

我看你们有的要打哈欠了,知道为什么吗?这是由于内在光的力量没上来,头脑缺氧所致。如果内在光的力量升到头脑,永远不会缺氧。只要动个念头,永远不会睏。如果把生死问题挂在心头也不会睏,如丧考妣,岂能睏呢?

我们打坐,杂念少的时候就要睡觉;精神的时候又散乱。打坐时如果打瞌睡,就把眼睁开。实际上我们睡觉,只要一个时辰就够了。目前大家都是散乱心太重,头脑里在开运动会,杂念刚少点又打瞌睡,刚清醒又散乱。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容易,都不能不劳而获,修行比世间法更难,所以修行的多,悟道的少,有时看到一些悟道的,他又没有证果,即便证果,也未必能弘法,往往凡夫比圣人“教化”的众生更多。

问:师父,我学佛只是信服佛理(而来学佛的),什么也不想求。这样对吗?

师:学佛最好无所求。越求越难以上手,如果去“求”,就会和道产生一种对抗的力量。“松”、“空”,道的力量才会出现;一有所求,会产生另外一种力量。松、空是无所求而得来的。小孩子的杂念少,成年人的头脑复杂,所以佛家讲:“直心是道”,各教都讲要修出“赤子之心”。好多人越修头脑越复杂,就是因为分别太多了。对佛深信,是一种无为的无上求佛方法。

* 你如果能够一天只想一件事,进而一事不想,就会是“明明了了”、“中秋明月”的境界。不只是学佛的人才有这种境界,无事挂心头的人也会有,而且不一定要在秋天。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降伏其心 一 十二生肖的原理
下一篇: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降伏其心 念阿弥陀佛为正行 降伏其心 一 自序
 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降伏其心 一 观香的好处
 降伏其心 一 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 降伏其心 一 修身与论六祖
 降伏其心 一 打七的意义 降伏其心 一 《坛经》与禅宗
 降伏其心 一 顺其自然与无我 降伏其心 一 丛林中的规矩
 降伏其心 一 学佛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降伏其心 一 明心见性与证果三者的区别
 降伏其心 一 大智无非善护念 降伏其心 一 止观与入定
 降伏其心 一 入定的四个层次 降伏其心 一 怎样正确的住定
 降伏其心 一 见性后修的是什么 降伏其心 一 当代修行人与八相成道
 降伏其心 一 修行人必须学会管住自己 降伏其心 一 如何做到有念无住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