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欲求菩提先立本 至心学佛生欢喜
 
[学诚法师] [点击:2933]   [手机版]
背景色

各位同修、各位同学:
 

一、欲求菩提先立本,至心学佛生欢喜

我们学习佛法要先做决定,就是自己决定要修行成佛。修行是不是会成佛,学佛能不能成佛,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未必能够完全相信。意思是说:一方面,我们没有做出决定,想要成佛;一方面,我们没有真正相信,学佛成佛这一意义,只是要在精神领域提升一下心灵,改变一点自己的认识,端正一下自己的态度。

偶尔我们也会说,自己确实需要经过一番改变、一番努力,但是究竟要如何改变、如何努力,不知道,请法师们为我开导,等等。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没有错的,我要好好追求进步,我要好好改变自己,我要好好努力,好好发心;那实际上,改变也好,努力也好,发心也好,提升也好,这只是一个方法,用功的方法、方式,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宗教行为,或者说内心的行为,你只是需要这样的一种修行的行为去努力。


那么,究竟修行的行为是什么,究竟什么样子才算修行,究竟修行是不是为了成佛?不知不觉,还是绕开了这个主题。这表明我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旨,我们的终极目标,还不明确。没有真正对法殊胜、人殊胜,产生信心,做了定解。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重大的信仰上面的问题,没有定解,而是在些枝末的方式方法上做考究,这是我们的无明所在。

如果我们真正从内心、从生命的深层次上认识到佛法是最核心的内容,自己就不会被动,就不会放逸懒惰,就不会仅仅在日常生活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去分别。因为解脱道、菩提道,它本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间的善恶是非。世间的善恶是非,根据佛法的标准来看,都是众生的无明烦恼。它不是无漏法,它更不是无漏的无为法。所以我们内心只有真正向佛法方面靠拢,想要成佛,才会有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欢喜心。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不能持续地用功,不能非常有兴趣地修行,不能天天修行,原因就是修行产生不了欢喜、产生不了好乐。就是学的时候很苦恼,修行的时候也很苦恼,内心依然同没有学的时候一样。这样下去,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学习佛法是一个很耗费时间的事情,并且不能得到明显的进步。

 

二、常观自心作病想,遵师言教医药想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就犹如一个病人一样。一个生病的人,如果被病魔折磨,就会非常地痛苦。那要想减轻、消除疾病的痛苦,需要吃药,持续不断地吃药,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服药。一天吃几次,几点钟吃,饭前还是饭后吃;用多少药量,什么药跟什么药可以搭配,什么药跟什么药不能搭配……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的心无始劫以来,一直都是被贪欲、嗔恚、无明……种种的烦恼魔,折磨、干扰、侵袭,内心的痛苦非常地深重,非常地多。可惜的是,我们不容易发起持续不断用药的这种心,吃药的这种心,对治的这种心,用法的这种心。更多的情况下,只是希望吃一次药就万病皆除,这可能吗?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么重的病,那么多的病,一天两天吃药就会好吗?这是很不现实的问题。除非说,我们多少生、多少世以来,一直在修行,今天豁然开朗,都贯通了,业障都消除了。不然的话,是不可能的了。

我们没有很好地修持、用功努力,实际上还是对业果不相信。认为自己的这些困难、问题、负面的情绪,生活上的种种的不足和缺陷,都是别人给自己造成的,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或者说是社会影响我们。很容易去责怪别人、埋怨别人,从而逐步逐步对佛法产生怀疑,信仰退失,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对人、对法都怀疑,这是我们在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内心很微细的、很严重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变化。就是不知不觉,我们没有根据医生的要求、医生所开列的药方在服药,而是我们自己随便在吃药,吃错了、吃偏了;或者说我们没有按时吃药,没有吃足够的药:这些都是问题。

《广论》里边讲:“于说法师作如医想,如遭极重风胆等病,若得会遇,发大欢喜,随教听受恭敬承事,如是于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就是说,我们对善知识,应该当医生想,就如我们患非常严重的病一样。那我们遇到善知识,会有很大的欢喜心,就犹如极重病人遇到名医,那我们生命有救了。

同样如此,我们学佛法的人、佛弟子遇到善知识、遇到法师,是否能够发起如患重病的病人遇到医生那样一种高兴的心情?遇到善知识之后,要随教听受,而不是说,自己喜欢听什么。善知识告诉我们的,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问题、病根之所在。如何指导我们,我们都要随顺、听受,要听进去,领纳善知识为我们教授的佛法,然后非常认真地恭敬承事。如果照着这样去做,就会有实际的、真正的受用、帮助,我们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化解。否则,就会发生什么问题呢?这个病想上面谈道:“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我们不能够照着善知识的言教去实践的话,不知不觉,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觉得是一种负担,什么意思呢?就是在道场里头法师告诉我们怎么做,那我们要不要去做呢?不去做,又不好意思;去做呢,自己又心不甘、情不愿;又觉得这样子是不是如法,这样是不是同佛法相应,这样是不是修行。我们天天在讨论,天天在干活,是不是修行?天天在念经,是不是修行?天天在互动,是不是修行?我们在供花、供水,是不是修行?都会有怀疑了。实际上,不能依教奉行,不能真正以一种恭敬心去承事,那完全同佛法的教授、同道次第的教授,是背道而驰的。

做病想不等于说,让你认识到自己有病,自己有烦恼,要吃药而已。我们把烦恼比喻成病,佛法比喻成药,如理、如法、如量,就是我们吃的药,要吃真正的药,吃的不是假药,并且要按时服药,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吃药,要持之不懈地吃药,持之以恒地吃药。这个医生和药,对自己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珍贵的。

医生就是人,药就是法,是最为殊胜的,最为珍贵的。而实际上,我们何时生起这样的心呢?我们非常容易把这样的一种教授,理解成我们有病;很难去理解成医生的重要,医药的重要、珍贵。如果没有医生,如果没有医药,没有佛法,没有善知识,那我们的我慢就摧服不了,“智者定应摧我慢”。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有了佛法,这个佛法就在自己的心里,我们已经有了,必须按照那样去做;就会变成:本来内心里头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佛法,我们只是道听途说,从书本上面看两句,就会以为是自己悟出来的佛法;没有那种真正的境界,而当成自己有那种境界。这是一种错觉,很严重的错觉。如果你照着自己这种错觉去走、去修、去做,怎么可能会有成就呢?这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是非常大的一种愚痴。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只有将过去自己种种的心得、经验,世间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自己在世间所有的成就,当成是自己生命的附带部分,而不是主要部分,不是核心内容。我们生命的中心,所需要的是佛法。只有这样,佛法才能够同自己的生命相结合,我们内心才会有真正的活力和热情,才能够真正发起这种心:向佛菩萨学习。唯有在这样的一种心性当中,我们内心的状态才有可能逐步逐步同佛菩萨的境界去相应。

 

三、讲闻正法旨归同,契机说法如理听

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听开示的时候、拜佛的时候、集资粮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有一个人一直在为自己解说,这个事情做完了再做什么,那个事情做完了再做什么;而更多的情况下,是在启发我们的智慧,破除我们的无明。如果我们听了佛法,我们用功,无明破除不了,烦恼依然是烦恼,这就不是我们听经闻法的目的了。

我们听经闻法,是为了让大家生起好乐心,生起对法的希求心,内心与佛法相应。而不是说让大家去接受一个说法师的概念,更不是让大家来赞成、承许说法师的一个观念。反过来说,我为大家讲开示的时候,不是要让大家来接受我的观点,不是让大家来赞成我的一些观念;而是我们在听的时候,是不是有欢喜心、好乐心,内心里面能不能开朗,无明能不能去除;就是从自己学佛修行的心路历程上,跟大家进行分享,让各位同修能够作为一种参照,更加容易趣入解脱道、菩提道,让内心更加有一个方向感,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踏实,这才是更主要的。因为听法跟说法是一样的,你听的是法,我说的也是法;你听法靠耳根,我说法是靠舌根;舌根跟意根是有关系的,耳根跟意根也有关系。意根所缘的念的是佛法,讲出来才是佛法;反过来说,耳根也要靠意根,意根去缘念到佛法的时候,你才能够听到佛法。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实际上,靠的都是意根,靠的是意识,靠的都是心,我们用自己的心来体会佛法。

佛法从佛陀开始一直下来,所有的菩萨祖师们传递下来,我们的心在接受体会这些佛法的时候,把它讲出来,那大家听的时候,在时间上是同时的——就是我说话的时间,跟你听话的时间,是同一个时间。我说的时候,是根据佛菩萨的意思理解之后来讲;那么你们听的时候,也是同一个时间。我说的时候是根据佛的法来说,你们听的时候,也是根据佛说的法来听;只是你们听的时候,是根据我自己在理解以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来的,你们是根据这样一个因缘来领纳佛法。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说的人,听的人,实际上都是在听佛说法,依然还是在听佛的法。不可能另外讲出一套什么佛法出来,另外再去发明一个三藏十二部以外没有的道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说此时此刻,我们的这些当机众的病是什么,根基是什么,因缘是什么,善根是什么;在佛法的大海当中,三藏十二部当中,哪些法类是我们最为需要的,哪些药是我们最为需要的;我们此时此刻要吃什么药,才能够对机、才能够对症,这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佛法如果不对机的话,接受不进去的,“说法不对机,等同闲言语”,发挥不了作用的,我们不容易会有这种喜乐。

所以听法也好,说法也好,实际上也是一种缘而已。只是让我们内心能够更容易、更准确地来接受佛法,来听闻佛法,来缘到佛法,从而启发我们的信心,启发我们的道念,让我们内心更加清楚分明;而不是说,说法的人跟听法的人是对立的。实际上听的时候,听到能所双亡、非常投入、非常专注的境界时,我们的意根是根据这些声音走的,是根据声音里边的意义在走,根据声音里的佛法在缘;而不是缘到外在的一个人,外在一种声音。因为声音它有意思,有内涵,所以我们的心去缘它的时候,作用就不一样。如果我们的心缘到一个不是佛法的声音,是一个吵架的声音,骂架的声音,骂街的声音,批评人的声音,那么这个心,又是不一样的,它要么会拒绝,要么会反弹,要么就会起伏,产生烦恼,它不会宁静的。只有听法的时候,才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宁静下来;只有听法的时候,才能够调伏我们的心态;只有听法的时候,才能够让我们的心念持续不断地都是善法、都是善良,非常地平稳。所以在听经闻法的时候,本身信解都具足,戒定慧都具足。因为听的时候,我们不打妄想,不乱说话,身体不乱动,我们非常地专心,我们同法相应,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很好的修行。

所以在寺庙里面听经闻法,绝对不要去理解成这个法师,今天是讲一个什么法类,今天是讲一个什么观点。你如果那样去安立、去分别,那么你的听闻都有问题,你的安立都有很大的问题,安立错了。你没有真正要去依教奉行,没有真正理解到这位法师是为我在说法;而认为在这个讲堂里头,可能这个法师是对大家讲的,不是对我讲的,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四、佛光普照众生心,凡夫器劣乐小法

佛法是引导大家去解脱的,如何解脱?解脱烦恼,趣向菩提。《华严经》也是一样的,里面有那么多的菩萨,那么多的解脱门,普贤菩萨得一切解脱门。所谓得“一切解脱门”,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他都知道在怎样的一个缘起点上,去实现人生的解脱。解脱不是指人在走入绝境以后,走投无路的时候,才要想办法去解脱;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有解脱。在我们心情很好的时候,就有解脱;在我们身体非常健康的时候,就要去解脱;当我们听到佛法的时候,当我们接受佛法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用心在修行的时候,就是在解脱。一点一点在解脱,不能等到患了不治之症的时候,才想要解脱,才想要吃药。

我们解脱烦恼障,解脱所知障,解脱业障,烦恼障、业障、所知障消除之后,我们才能够彻底地远离痛苦,然后我们的智慧福德,才会越来越庄严,功德不断得到成就,“万德庄严”。没有一个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没有一个境界不是华严的境界。山河大地、草木虫鱼,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佛的智慧光明庇护之下的。无论是器世间、有情世间,还是正觉世间,都是在佛的智慧光明海当中的。

比如我们人的身体,四大假合,地水火风,也可以说是各种矿物质堆积在一起的。那么种种矿物质就是器世间的部分,但是这些器世间的部分,因为有心,因为有业,靠这个心来支持,所以我们的身体,这个血肉之躯,它就不同于其他的矿物质。我们身体的大部分都是水的成分,但是跟外界的水不一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业力在起作用。我们的心是住在我们人的身体里,不一不异,一体的,假合的,色受想行识,地水火风。

那么,它跟佛法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佛陀身、语、意三业,任运无间饶益有情,一切有情普摄护。因为有了我们的血肉之躯,我们有了眼根,所以看到佛像,我们就起清净心,就起恭敬心,就发起信心,这样我们就得到佛力的加持;因为耳朵没有聋,不是聋子,所以耳朵好,那么听到佛法,又得到佛陀法力,佛法光明的摄受、庇护;我们身体好,会拜佛,手脚麻利,会磕头,也是得到普摄护。因此,我们的这个身体,是在佛陀的智慧、光明普摄护下,来成就这些功德的。为什么我们磕头、念经、唱诵,心境会那么好呢?你去唱世间的流行歌曲,就不是那种心态。你看佛经的时候,同看小说的时候,是不同的心态,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整个的身心都是在佛的光明当中,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体会,我们觉察不出来。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同佛菩萨对立起来,非常容易去埋怨、责怪佛菩萨对自己不灵验,佛法离自己很远;不知道这些都是在佛的智慧、光明海当中,他时时刻刻,都是在饶益我们。《法华经》五百弟子品里面讲:“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知众乐小法”,众生、大家,这些二乘,根器微劣,小根小器,小心小眼,没有大慈大悲,没有这样一个好的根器,接受不了佛法这样一个圆满的境界,体会不到的。

我们长期以来,在世间总是希望占一点小便宜,不要吃亏。就是说,能够得到一点点好处,就可以了,一点点好处就够了,自己够吃够用就好了,自己家里边几个人生活过好就好,就是很简单的。不容易再去扩展说,你家里边的人过好了,你的亲戚朋友,你的邻居,整个社会的人,大家都好,大家都信佛,大家都快乐、都平安,不容易这么去回向的。我们打普佛的时候,你作的回向都是自己家里边的好,自己家里边的人得到菩萨的保佑,你不容易把这种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是不是?我们每天早晨做功课的时候,都是要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所有的人,这种的心量是不一样的,绝对不一样的。这就是众生的我执、法执的一个非常坚强的一个表现。

其实佛菩萨对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他光明遍照,只要你自己去接受,都是能够得到利益的,不会少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利益广大的有情,讲了那么多的佛法,这些佛法就要让我们去修行。

 

五、希求解脱增上生,欲证佛果莫喜足

修行的成就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修得越来越好,一生比一生好,一世比一世好,就是我们常常谈到的生生增上,一生比一生殊胜;第二个更主要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修行圆满,成就佛果。这两个是一体的。因为你一生一生越来越殊胜,一生一生都是在修行、在用法,最后的目的在哪里呢?是要成就佛果,这两个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生生增上,那我们什么时候会成佛也很难讲。反过来说,我们不能一生比一生好,那我们的成佛更加遥遥无期。

如何做到生生增上?我们可以把时间放得近一点,应该要年年增上,一年比一年好;再近一点,应该月月增上,天天增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时刻刻都要向上,都要增上,都要越来越好。这样,我们同佛果的距离才会越来越接近,内心里边才会越来越真切,一生比一生好,一生比一生殊胜,一生比一生增上。

我们要有希求心,希求解脱心。希求解脱,得到解脱,需要方便和智慧。方便才能够产生出离心,但是必须依靠正见,才能够真正解脱。所以,实际上,解脱的核心是要靠智慧。菩提心是说我们的大乘发心,大乘发心也是方便品里面的一部分。方便是父亲,正见是母亲;方便是父,般若是母,诸佛从般若生,所以《般若经》名为佛母。

暂时的、一般的、微小的一些利益,在世间都是能够得到体验,能获得的。同样如此,我们遇到好人,遇到好事,甚至我们听闻到佛法,我们来到道场里头,也是能够做到的。比如说大家来到龙泉寺,在这样一个境界上,是能够感受到自己有收获、有快乐、有进步;但是,不能以此为满足。自己发心来到龙泉寺,自己的这些进步、努力、成长,是否能够生生增上呢?是不是在解脱自己呢?自己所做的这些,是否能够同佛果的成就联系起来?这些方面,我们更需要去思考。

这些思考清楚了,做了定解之后,下面的努力、发心,下面的承担和成就,才会更加踏实。否则,我们可能由一个不信佛的人,没有佛教信仰的人,信了佛,皈依了佛门,就会觉得佛法很容易成就;我们也有可能进到庙里面,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要解脱,就要开悟,就要如何地在佛门里边有大作为、有大成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就会把非常重要的一些前提以及根本忘记掉:三宝、善知识,佛法忘记掉,我们会把希求解脱忘记掉,我们会把生生增上忘记掉,我们会把成就佛果忘记掉,那就非常划不来。

 

六、依止师友勤自省,以法对治伏慢见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忽然开悟,断除了一切的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调伏了所有的烦恼;但还是在有余依涅槃。所谓有余依涅槃,是指还有自己的色身存在。佛陀圆寂以后,他就进入了无余涅槃,就是他所有的色身,火化以后都成了舍利:佛指舍利、佛牙舍利……那样子一颗小小的舍利,两千多年来还在饶益多少的众生,全国的人民、全国的佛教徒、整个世界的佛教徒,都奉为至宝。任何一样国宝,都不好跟佛的舍利比。法门寺佛指舍利出访的时候,非常非常地隆重,场面极其的壮观。在唐朝的时候也是一样,当时皇帝请舍利到皇宫里边礼拜的时候,也是倾国倾城。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这都是佛陀的智慧、愿力,光明的遍照。因为众生对佛的舍利、对佛的法产生真正的信心,他就能够受益,他就能够得到欢喜,得到快乐,得到利乐。所以虽然佛陀涅槃了,但是佛法是永远存在的,它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它一直都是存在的、没有减少的,就看我们自己的心,能不能去相应,我们的心要不要、有没有这方面的希求。

假如一个人只认识到自己是重要的,当然,也有可能认识到别人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究竟要认识到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根本的问题,我们是要究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什么呢?了解自己内心的状态。如何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呢?自己无明不清楚,就需要别人来帮助了解自己,需要用佛法的智慧光明来洞照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不是在学了佛法以后,用佛法去看别人,用佛法去对照别人;是用佛法来看待自己,用佛法来认识自己。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行六度万行的境界,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用法的一个境界和环境,这样,我们对佛法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位法师,他不是一定要去要求居士对法师要有信心,法师更重要的是要让来听法的、在家的佛弟子们,要对佛法建立信心——更准确地来讲,就是对自己信仰的佛法,要有信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我们不准备去追随、去依止善知识修行佛法,只是自己在修。那你纵然来到庙里头,很多人在一起,却以另外的一种眼光、心态,同其他的同行善友、法师相处,那么你内心里边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甚至都有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怪人。这样一个心态上面的安立,你到哪里,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好像我和别人都不一样,或者觉得别人学得都有问题。因为你没有把内心的一些深细的问题认识清楚:来到庙里面,同法师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一种什么安立?有没有安立?或者你安立错了。那这样的话,你怎么能够学得进去呢?你只有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孤独,至少不是大乘发心,至少不是大乘法,即便说一点没有错,那都是二乘的法。

大乘行者到哪里都能够同众生融为一体、打成一片,都是用缘起来关照的,都是通达空性的。所以,我们更需要进行自我的探索、自我的观察、自我的认识,从自己内心更深的层次来认识自己的心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怎样把我们的生命、生活、我们的修行、努力和发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是缘起的道理。

修行不是一个人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苦思冥想,也有可能会想出一些名堂出来。你坐在那边想,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你会进入到一个自己的非常抽象的思考体系当中去。就是你利用了佛法的语言文字,你去缘这些语言文字,会变成一种符号,这些符号进入到自己的意识流当中去,然后你把它组装成为自己的一套冥想,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思考模式。然后从具体的、现实的生活当中似乎是超越了,而实际上是进入到另外一个幻想中去。你自己的思维,自己内心里边的问题,完全同器世间和有情世间对立起来,这样的话,不是佛法了,这知见已经学得有问题了。

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说“如梦幻泡影”,因为它是无常的,是无我的,它是不实在的,我们不能当真的,它是能够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在改变的过程当中,让它越来越好,越来越清净、庄严、圆满,我们要去努力发心。而不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坐在那里,如梦如化去想象。如果你那么去想象的话,你的佛法学得就非常成问题,成大问题。这样时间久的话,你对整个世间就会变得很绝望,非常地悲观,甚至自己的心,同有情众生、同世间完全对立,甚至完全隔绝。时间一长的话,你怎么会有动力呢?你怎么会有活力呢?你怎么会有热情呢?你怎么会有利人的心呢?怎么会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呢?这样的动机都是不现实的,都是学出很大问题的。

佛法是非常的殊胜、清净、圆满,不可思议,它绝对是一种经验的传递、经验的传授,薪火相传。自己拿来看一看,绝对进不去的,百分之百进不去的,误认为自己已经懂佛法了,误认为自己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堂奥。佛在世的时候,哪里有文字呢,没有经本,也没有录音带,更没有录像带了。完全要听佛说,说了以后,你去忆持,去忆念,照着佛菩萨的教授、教诫,去努力、去实践、去改进,这才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照着这种善知识的教授、教诫去实践的话,就容易自己凭空想象。因为在座的也都是学佛学了很多年了,就比较有这方面的心得和体验。

那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学得越来越好,也有很多学得是正确的,学得是对路的,殊胜的部分。我所讲的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的现象去掉了,这些问题对治了,那我们才会越来越好。法是对症下药的,是对治问题的,所以,我们要去探索自己内心的问题,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有的话,怎么办?我们要不要改进?我们如何去改进?我们一定要改进。


阿弥陀佛!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佛光普照众生心
下一篇: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