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弃盖 第三
 
[天台小止观·净莲法师注疏] [点击:4565]   [手机版]
背景色

弃盖 第三

呵五欲,是让外境不入,弃五盖,是使内心不起。为什么要弃五盖呢?因为面对外尘境界,虽然可以做到不受影响,但如果我们的内心还充满贪瞋痴的话,也一样会障碍禅定,所以必须要弃五盖。

所言「弃盖者」,谓弃五盖也。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

所谓的「弃盖」就是弃除五盖。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

第一、弃「贪欲盖」者,前说外五尘中生五欲,今约内意根生欲。所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念念相续,覆盖善心,令不生长,觉已应弃,所以者何?如术婆伽,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况复心生欲火,而不烧诸善法。复次:贪欲之人,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着欲,无由近道。如除欲盖偈说(大正二五~一八三C ):

入道惭愧人 持钵福众生 云何纵尘欲 沉没于五情

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诸欲求时苦 得时多怖畏 失时怀热恼 一切无乐处

诸欲患如是 以何能舍之 得深禅定乐 即不为所欺

一、弃「贪欲盖」。 前面的「呵五欲」,是面对外在五尘境界时,所引发的欲望;现在的「弃五盖」,是指内在意根所生起的欲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妄念、烦恼不断的话,善心的种子就没有办法生起现行,既然察觉到了妄念、烦恼会覆盖、污染我们的心,就应该弃舍它。为什么呢?因为就像术婆伽(当时印度的一位淫女),当她淫欲心发的时候,尚且能够烧身,更何况我们内心所生起的贪欲之火,那有不烧尽一切善法的?再说,贪欲重的人,是没有办法修道的。为什么呢?因为贪欲是一切烦恼、扰乱的住处;而菩提道是清净、安稳的住处。

一个是污秽,一个是清净;一个是生死,一个是涅槃。如果我们内心执着欲望的话,根本没有办法接近道。就像除欲盖偈中所说的: 「凡是具足惭愧的修行人,就该持钵去造福、利益众生,怎么能够放纵于五欲六尘,让自己沉没在五根的享受当中?既然已经舍下五欲之乐,就该弃之而不顾,为什么还继续穷追不舍?这种情况,不就像已经吐出的东西,再把它吞回去一样的愚痴吗?五欲之乐,在追求的时候很苦,得到的时候也苦(时时处在怖畏当中),失去的时候更苦(满怀热恼),所以几乎没有剎那的安乐可言。五欲的过患,既然如此的严重,我们该如何把它弃舍呢?就是深得禅定之乐,那就不会再被它欺骗了。」

第二、弃「瞋恚盖」者:瞋是失诸佛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是故行者,于坐禅时,思惟此人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怨,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是为九恼。恼故生瞋,瞋故生恨,恨故生怨,怨故欲加报恼彼,瞋恚覆心,故名为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大正二五~一六七A):

何物杀安稳 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 吞灭一切善

佛以偈答言:

杀瞋则安稳 杀瞋则无忧 瞋为毒之根 瞋灭一切善

如是知已,当修慈忍,以除灭之,令人清净。

二、弃「瞋恚盖」。 瞋是失去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的根本,也是堕三恶道的因缘,是法乐的怨家,是善心的大贼,是种种恶口的府藏(种种恶口都从瞋恚起,所以称为府藏)。如果修行人在打坐的时候,想到这个人曾经恼怒过,我曾经恼怒过我最亲爱的人,或者赞叹我的怨敌,这就是现前的三恼。如果再加上过去的恼我、恼我亲、赞叹我怨,和未来的恼我、恼我亲、赞叹我怨,就一共是九恼。这九种恼怒,使我们生瞋;若是瞋心不能化解,就转为愤恨;若是愤恨难消,就形成怨结;形成了怨结以后,就想到怎么去报复他、伤害他、激怒他。这一连串瞋心的过程,盖覆了我们的真心,使本自清净的菩提自性无法开显,这就是为什么将瞋恚称为盖的原因。既然了解瞋恚的过患,就应当赶快把它弃舍,不要再让它继续增长。 正如同释提婆那以偈颂问佛说:「什么会杀害我们的安稳(安稳指涅槃)?什么会杀害我们的无忧(无忧指菩提)?什么是一切毒的根本?什么可以吞灭一切善? 佛也以偈颂来回答:「是瞋恚杀害了我们的安稳,是瞋恚杀害了我们的无忧,瞋恚是一切毒的根本,瞋恚可以吞灭一切善。」 知道瞋恚严重的过患之后,就应当修慈忍来除灭它,这样才能令我们被覆盖的真心恢复清净。

第三、弃「睡眠盖」者:内心惛暗,名为睡。五情暗蔽,放恣肢节,委卧睡熟,名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如是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诸余盖情,觉故可除,睡眠如死,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如佛诸菩萨,呵睡眠弟子偈曰(大正二五~一八四B):

汝起勿抱臭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临阵两刃间 尔时云何安可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识 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呵睡眠盖,警觉无常,减损睡眠,令无惛覆。若惛覆心重,当用禅镇,禅杖等却之。

三、弃「睡眠盖」。 内在的心识,陷入昏暗叫做睡;五根进入暗蔽,四肢关节随意放纵睡熟叫做眠。由于在这种身心昏昧、不自在的情况之下,是无法修习止观的,所以称为睡眠盖。睡眠盖能破除今世真实之乐、后世生天之乐、以及涅槃究竟的安乐。这个恶法,是最不善的。为什么呢?因为其余的四盖,一生起就可以立刻察觉、马上去除,而睡眠却像小死亡一样,使人浑然不觉,因此很难除灭。正如诸佛菩萨呵斥他喜欢睡觉的弟子的偈颂中所说的: 「赶快清醒吧!不要再抱着你那臭掉的死尸睡觉。这个臭掉的死尸,只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聚合体,假立一个名称叫做人而已。我们现在就像得了重病、身中毒箭的人,正聚集各种的痛苦,怎么能够安然入眠呢?也像犯人已被绑往刑场眼看灾害就要临头又怎么能够安然入眠呢?烦恼贼一日不灭,祸害就一日不除,就像和毒蛇同居一室,也像临阵在两刃之间,这时你如何能安然入眠呢?睡眠使我们痴暗,什么都看不见;睡眠每天都来欺骗我们,劫夺我们的精明;睡眠覆盖了我们的真心,使我们不能分辨真实;睡眠有这么大的过失,又怎么能够再安然入眠呢?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想办法来呵责睡眠盖,多思惟念死无常来减少睡眠,不要再被昏睡盖覆我们的真心。如果昏睡的心还是很严重的话,就用禅镇或禅杖却除。

第四、弃「掉悔盖」者:掉有三种,一身掉、二口掉、三心掉。身掉者: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口掉者:好喜吟咏,诤竞是非,无益戏论,世俗言语等。心掉者:心情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得定,何况掉散!掉散之人,如无钩醉象,穴鼻骆驼,不可禁制。如偈说(大正二五~一八四C):

汝已剃头着染衣 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 放逸纵情失法利

既无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悔者: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未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忧恼覆心,故名为盖。但悔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如偈说(大正二五~一八四C):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着

若有两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则是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如是等种种因缘,呵掉悔盖,令心清净,无有覆盖。

四、弃「掉悔盖」。 掉有三种:第一身掉;第二口掉;第三心掉。所谓身掉:就是身体喜欢东奔西走,专门从事一些闲杂的嬉戏、笑谑等事情,即使是很短的时间,也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所谓口掉:就是喜欢哼一些歌曲、跟人家争论是非、从事没有利益的谈笑、或者说一些世俗的言语等。所谓心掉:就是放纵我们的心情,恣意地攀缘六尘境界。有时思惟文学、艺术,或者世间的才能、技术;有时则胡思乱想,起一些恶念邪思等。掉这一法,专门破坏出家寂静的心,

心一散乱,道业就很难成就。一般人就算专心一意来修禅定,都不能得定,更何况是掉举、散乱的时候,又如何得定呢?掉举、散乱的人,就像喝醉了的无钩大象,没有穴鼻的骆驼,是无法驾驭牠的。 正如偈语中所说的:「你既然已经剃了头,也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就应该持着瓦钵去行乞,怎么可以乐着在身口意的掉举当中?这样放逸纵情自己的身心,是完全得不到佛法利益的。」如此既没有佛法的利益,又失去了世间的安乐,在察觉了掉举的过失之后,就应该赶快把它舍弃。 悔,是后悔的意思。掉举如果没有悔在里面,就不能成为掉悔盖。为什么呢?因为掉举的时候,心并没有在所缘境当中,而是在我们想要端身正坐的时候,才开始后悔因掉举所作的种种罪过,这时忧愁、烦恼便盖覆我们的真心,所以称之为盖。一般来说,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面所说,因为身口意的掉举,而造作种种罪过,之后入定时才生起追悔之心。第二种是过去曾经造过重大罪恶的人,他的心中经常怀着恐怖、畏惧,悔恨的箭,已深深地射入他的内心,坚固地难以拔除。 这两种情形,就如偈颂中所说:「不应该做的(罪业),我们已经做了(已造重罪);应该做的(不掉举),我们反而没有做(依然掉举),这些都会让我们生前常被悔恼之火所烧,死后还会堕恶道。如果在造罪之后能够忏悔,忏悔之后,就不要生起任何的忧恼了,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心真正得到安乐。如果还有这两种悔:一种是应该不掉举反而掉举;另一种是不应该作恶反而作恶,就是愚人之相。因为那些应该不掉举的事,不会因为你心生忧恼,就能不掉举;那些已经做了的恶事,也不会因为你心生忧愁,而能让它不做,所以说这两种悔是愚人之相。」 知道了掉悔的种种过患之后,就应该诃责它,这样才能恢复本自清净的真心,不再被掉悔所盖覆。

第五、弃「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譬如人入宝山,若无有手,无能所取。复次:疑过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疑者,谓三种疑:一者疑自、二者疑师、三者疑法。

一、 疑自者:作如是念,我诸根闇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作此自疑,定法终不得发。若欲去之,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

二、疑师者: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诃衍中说(大正二五~七八三取意):「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其臭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此事彼论具明。

三、疑法者:世人多执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犹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如疑义偈说(大正二五~一八四c):

如人在歧道 疑惑无所趣 诸法实相中 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 诸法之实相 是疑从痴生 恶中之弊恶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实真有法 于中莫生疑

汝若怀疑惑 死王狱吏缚 如师子搏鹿 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 当随妙善法 譬如观歧道 利好者应逐

五、弃「疑盖」。 因为怀疑会覆盖我们的真心,使我们对一切法都丧失了信心,所以在佛法之中,也会由于缺乏信心,而空无所获。就像有人入了宝山,却空手而回。疑的过失虽然很多,但未必都会障碍禅定,会障碍禅定的疑,大约有三种:一是怀疑自己;二是怀疑老师;三是怀疑佛法。 怀疑自己,是起了这样的念头:我的根性这么钝,业障这么重,有可能禅定成就吗?

如果这样怀疑自己,是不可能开发禅定的。若是想要去除对自己的怀疑,就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为什么呢?因为宿世的善根难测的缘故。 怀疑老师,是说在亲近老师的时候,观察他的威仪和相貌,实在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于是心想:像他自己都没有道,又如何能教我?如果起了这种怀疑老师的慢心,就会障碍禅定的开发。若想要去除这样的过失,就应如摩诃衍中所说:「譬如把黄金放在臭皮囊当中,如果你还贪着黄金,就不能把臭皮囊丢掉,修定的人也是如此。臭皮囊比喻我们的老师,黄金比喻老师所教的法,若是想要获得佛法的利益,就必须要依止老师。因此,老师虽然看起来好像有不清净的地方,也应该把他当作佛一样的来想。」这样我们不但不会造下轻慢老师的罪业,而且还会有无量的功德。如果能以至诚恭敬的心来亲近、承事供养老师的话,则是我们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法门,也是我们成就最快速的法门。有关这个部分,在论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怀疑佛法,是指一般的世间人,大多执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因此对于所听受的佛法,不能马上相信,也不能以恭敬心来信受奉行。如果我们对于所听闻的佛法,仍然心生犹豫的话,佛法就不能契入我们的心。为什么呢? 正如疑义偈颂中所说:「譬如有人走在三叉路上,心中正疑惑不知该走那一条路才好?在我们认知一切法的实相当中,心里所产生的疑惑,也是相同的情况。因为心中有怀疑,所以不能勤求诸法的实相。这个怀疑,是来自愚痴、无明可说是一切罪恶当中最恶的。在一切的涅槃善法和生死不善法当中,必定有其真实法的存在,因此我们不应该在这其中生起任何的疑虑。如果你心中还怀有任何的疑惑,就等于被阎罗王的狱卒牢牢地系缚住,也像被狮子抓住了的麋鹿,想要求解脱是不可能的。我们处在世间,虽然会有种种疑问,但是,当我们踏入佛门,就应该随顺一切善妙之法,就好比我们走在三叉路上,一定是选择最有利的路先走。」

复次:佛法之中,信为能入,若无信者,虽在佛法,终无所获。如是种种因缘,觉知疑过,当急弃之。

再说,佛法中唯有信才能契入,如果我们缺乏信心,就算进入佛门,也终究一无所获。在我们明白了疑盖的过患之后,就应该立刻把它弃舍。

问曰:不善法尘,无量无边,何故但弃五法?答曰:此五盖中,即具有三毒等分,四法为根本,亦得摄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第一贪欲盖:即贪毒,第二瞋恚盖:即瞋毒,第三睡眠及疑,此二盖:即是疑毒,是故具有三毒。「掉悔」即是等分摄,合为四分烦恼。一中即有二万一千,四中合有八万四千。是故除此五盖,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必弃五盖。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如饥饿之人,得至丰国。如恶贼中,得自免济,安稳无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盖,其心安隐,清净快乐。譬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烟云尘雾,罗睺阿修罗手障,则不能明照,人心亦复如是。

有人问:不善法如尘若沙,无量无边,为什么只谈到弃五盖呢? 回答说:在这五盖当中,实际上包含了贪瞋痴三毒、以及三毒的等分在内。若是以这四法为根本,就等于含摄了八万四千个烦恼门。第一个贪欲盖,就是贪毒;第二个瞋恚盖,就是瞋毒;第三睡眠盖以及第五疑盖,是属于痴毒,这样就包含了三毒。另外的掉悔盖,是属于等分所摄(等分,就是贪瞋痴三毒之中,可能具足三个或其中的两个),这样加起来就成为四分烦恼。每一分烦恼中,有两万一千,四分烦恼合起来就是八万四千。所以我们若是除去这五盖,实际上就等于去除一切法的不善法。 因

此,想要修习禅定的人,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弃除这五盖。能去除这五盖的人,就好像债务还完了,顿觉一身的轻安;也好像大病初愈后,有说不出的轻松和自在;又好像非常饥渴的人,走进丰国,心中所抑不住的兴奋;也如同虽处恶贼当中,却可幸免于难而安稳无患。修行人也是如此,只有去除这五盖,我们的心才能真正的安稳、清净、快乐。要知道这五盖的覆蔽真心,就像是日月被五种物体遮蔽一样。有了烟、尘、云、雾、罗睺阿修罗手(罗睺阿修罗的手最大,能遮日月之光)的遮障,日月的光明就不能照耀。我们真心被五盖覆蔽的情况,也是如此。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调和 第四
下一篇:呵欲 第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