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是天台宗的根本理境,悟一念具三千,方能回三千于一念之中。因此,了一念心者即是了一切法,善悟三千者,也必能证于一念。
一念,即指现前即妄即真的第六意识;三千,即是指一切万法。一念介尔之心,(指极短暂、极微弱的一念)自然具足性理(潜能)的三千诸法和事造(现象)的三千诸法,所以叫做“一念三千”。一念三千是说明心性与事物的关系,也是台宗修观行时的观法。因此,它是站在假谛的立场来说明心性的妙用,但是假不离空、中,所以“三千”即是“三谛”。
台宗认为一念心中具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十法界。但这十法界不是固定不移的,六凡可以通过修行上达于“佛”的地位,而“佛”也可无缘大慈现身在“六凡”之中,这样十法界相互具备,就构成了“百法界”。而每一法界又具有十个如是:
一、如是相——诸法外现可以分别的相貌。
二、如是性——诸法内含不可改变的属性。
三、如是体——诸法的本质的实体。
四、如是力——诸法的功能力用。
五、如是作——诸法的架构造作。
六、如是因——诸法内在的主要原因。
七、如是缘——诸法外在的辅助条件。
八、如是果——诸法直接的成就。
九、如是报——诸法间接的后果。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初相是本,后相是末,所归趣之处究竟。即假、即空、即中,平等不二。
这百法界所具的十如是,便形成了千如是。又世界所依,基本上不外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叫做“五蕴世间”,是万物的元质。由五蕴的元质构成有情生命的个体,叫做“有情世间”,是生命的现象。此外,还有所依存的山河大地等,叫做“器世间”。十法界各具这三种世间,共有三十种世间,依此推算,百界千如就具有三千重世间了。这三千世间包含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但都不过是介尔一念之心所表现,这就是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理论。
“一念三千”又分作两重,即以上所说的“性三千”(又叫“理具三千”)和“相三千”(又叫“事造三千”)。“性三千”是指法性本具三千诸法,即三千诸法无论已产生或未产生,都不离法性之外。因此,法性虽然无相,但却具有缘起诸法的功能,不但具足一切善法,也具足一切恶法,所以称为性具。法性虽然具足三千诸法,但必须通过事相的因果造作,方能显现,也即必须依赖因缘和合的作用才能产生诸法。因此,从事造三千诸法而言,若圣若凡,或善或恶,都由自己的业力所创造,恶的三业之因,便落三恶道;善的三业之因,便生三善道;清净的三业,便成四圣界。因此,修行侧重于事造上,若无事造的因果,即使有理具的法性功德,也不能证体启用,显现极果上妙能。可见理具事造两重三千,是佛教中极重要的理论,它可以解决修行中一切性相问题。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一念圆观,事理不二,则是一念法尔具足两重三千的圆妙观法,是最殊胜的修法。
本来台宗主张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在一念,同在一尘,同在一名。所谓三千圆具并非仅指一念妄心,而是诸法一一实相无不圆具三千。因为一念、一尘、一名、若色若心,及心佛众生至于三千诸法(一切法)无不当体即空、即假、即中,同一实相,互摄互融,无二无别,但以佛法高远,众生法广散,色法(含尘名)质碍,不似心法近要冥妙,易于初心学人观行,故台宗特重此一念心在观行中和地位。
学佛行人,若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不论行走坐卧,语默动静,对境历缘,都观照此一念心性,体同三千诸法,不前不后,三谛圆融具足,则不难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了。
练习题:
1. 什么叫一念?什么叫三千诸法?
2. 一念三千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什么叫十法界中具十法界?
4. 什么叫十如是?
5. 什么叫三世间?
6. 什么叫理具三千?
7. 什什么叫事造三千?
8. 为什么说一念三千的观法最为殊胜?
9. 三千的重点为什么要归于一心?
思考题:
1. 用三千诸法来概括一切事物是否全面?
2. 为什么我们第六意识的一念心能具足一切,创造一切?
3 如何在生活中去观照一念三千,体悟性相不二的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