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朱封鳌)
 
[天台宗文集] [点击:5996]   [手机版]
背景色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

朱封鳌著

台密的修持仪轨是最澄和圆仁相继制订,直到安然才完善成熟的。其仪式既继承了最澄严持戒律和鲜明的护国保民思想,也吸取了密教的内容,从“圆密一致”,逐渐发展到“一大圆教”。以下主要是探索台密修持的独特方式及其与天台宗的思想渊源,而不是弘扬台密。

一、菩萨戒

台密弟子所受的是大乘戒,即菩萨戒。为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作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台密大师认为,它大大高于小乘声闻所受持的戒律小乘声闻戒。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的大乘经典主要有《梵网》和《瑜伽》两类经典。日本台密主要是按《梵网经·律藏品》制定的,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十重禁戒又称十波罗夷,为十种严重的禁戒,即: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酤酒戒、不说过罪戒、不自赞毁他戒、不悭戒、不瞋戒、不谤三宝戒。四十八轻戒,是为防犯轻垢罪所制定的戒条,即: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食五辛戒、不教诲罪戒、不供给请法戒、懈怠不听法戒、背大(乘)向小(乘)戒、不看病戒、畜(蓄)杀众生戒、国使(通敌叛国)戒、贩卖(六畜)戒、谤毁戒、放火烧戒、僻教戒、为利倒说戒、恃势乞求戒、无解作师戒、两舌戒、不行放救戒、瞋打报仇戒、憍慢不请法戒、憍慢僻说戒、不习学佛戒、不善和众戒、独受利养戒、受别请戒、别请僧戒、邪命自活戒、不敬好时戒、不行救赎戒、损害众生戒、邪业觉观戒、暂念小乘戒、不发愿戒、不发誓戒、冒难游行戒、乖尊卑次序戒、不修福慧戒、揀择受戒戒、为利作师戒、为恶人说戒戒、无惭受施戒、不养经典戒、不化众生戒、说法不如法戒、非法制限戒、破法戒。台密大师认为,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都是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的心地法门,自过去七佛为始,直至三世的诸佛、菩萨等,都广为念诵,故一切大众皆应受持,若常诵读、解说、书写,则得见千佛,生于人道、天中,生生世世不堕恶道八难。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5种利益:①十方诸佛愍念守护。②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③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④功德多聚,戒度成就。⑤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日本从最澄开始,在比睿山对习学天台宗的弟子授大乘菩萨戒。最澄著有《授菩萨戒仪》。其传戒仪轨到弟子安然时期,渐趋成熟。安然在元庆六年撰成《普通授菩萨戒广释》一书(见《大正藏》卷74),对最澄以来的传戒仪轨,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释。

安然生活的时期,日本的菩萨戒本有10种,即:梵网本、地持本、高昌本、璎珞本、新撰本、制旨本、达摩本、明旷本、妙乐本、和国本。他通过比较,采用了妙乐本,即《妙乐十二门戒仪》,又称《授菩萨戒仪》(一卷)。此书为唐代湛然撰,是圆顿戒家最重视的戒仪。它参照梵网、地持、高昌、璎珞、新撰、制旨等6种版本,而新立按月菩萨戒行事的戒仪,内容分为开导、三归、请师、忏悔、发心、问遮、授戒、证明、现相、说相、广愿、劝持12门。最澄著的《授菩萨戒仪》,就是完全根据这一版本的。安然的《普通授菩萨戒广释》,则对它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将妙乐本的第九现相,第十说相,改为第九瑞相,第十戒相;又将妙乐本的第十一广愿和第十二劝持予以对调。

这里,根据最澄的《按月菩萨戒仪》和安然的《普通授菩萨戒广释》(均见《大正藏》卷74),介绍一下台密授菩萨戒的主要做法。

授菩萨戒的仪轨在一定的时日举行。戒坛的建筑形状,完全依准唐道宣的《戒坛图经》中的样式。仪式中传授戒法之师称为戒和尚,讲授戒法者为教授师(教授阿阇梨),教导戒场有关作法者为羯磨师(羯磨阿阇梨),三者合称为三师。此外,与会者至少尚须有七位证明师(尊证师),总称“三师七证”(合称十师)。授戒的程序如下:

第一,开导。是传戒师在授戒前对受戒者的观察和开导。具体可分六方面:一、定根机,二、观信心,三 、察意乐,四、择道场,五、示师相,六、显戒德。

定根机,是论受戒者的根器。安然认为菩萨戒是佛菩萨普度众生的一种戒法,人人可求,并非高不可攀。他在《普通广释》卷上举了几个例子:说是当年达摩无谶三藏持菩萨戒本,来化西凉时,有沙门法进,求菩萨戒,并请戒本。达摩认为:“此国人粗,岂有堪为菩萨道器?”不给授戒。法进苦请,不获所愿,便在佛像前立誓求戒。7日后,梦见弥勒菩萨亲为授戒,并授与戒本。沙门道进,求菩萨戒,达摩也不答应,叫他先向佛忏悔。道进忏悔了7天,再求菩萨戒。达摩大怒,责怪他忏悔的时间太短。道进一直忤悔3年,梦见释迦牟尼佛亲自给他授戒。授戒时所说戒法,他一一记得。道进第二天去见达摩,想告诉他昨晚的梦。在离达摩十步远时,达摩已经知道,惊奇地说:“善哉善哉!汝已感戒,我当作证!”当即在佛像前给道进说戒法。道进一听,竟和梦中释迦佛所说的一模一样。还有道朗法师求菩萨戒的经过,也是如此。安然认为,天竺等国的高僧(如达摩),对菩萨戒的神秘观点是不对的。“我日本国,皆信大乘,无有一人,不愿成佛”(同上),依《梵网菩萨戒经》所述,除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上(尚)、杀阿阇梨、破羯磨转***僧、杀圣人等七遮罪外,凡了解法师之语者,无论身为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太监)、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师、金刚神,乃至变化人(由男性变为女性,或由女性变为男性)等,均可以受戒。

观信心,是观察求戒者的信心和决心。安然认为,“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同上),求菩萨戒者,应当“常生大乘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对自己有必定成佛的信心,则戒品已经具足。菩萨戒不应向没有成佛信心者宣说,也不应向诽谤大乘者宣说。不然,不信者会因而诽谤,以致堕落地狱。

察意乐,是了解求菩萨戒者有何意乐要求此戒。凡有以下十种意乐,皆准许受戒:一、欲即身成佛,二、欲绍承菩萨位,三、欲作菩萨比丘、比丘尼,四、欲从小乘转向大乘,五、欲永不失戒,六、欲重受佛戒,七、欲报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八、欲得诸佛菩萨圣众护念,九、欲作一切王(法王、转轮王、鬼王、魔王等),十、欲绍三世化导众生。欲得这十种意乐,是发大心的表现,因此,应当给予授戒。

择道场,包括选择两种道场:即外道场和内道场。安然认为,外道场可以“随缘开场”,如“净满如来,莲华台藏以为菩萨戒场”;“释迦如来,第四禅中,菩提树下以为菩萨七众戒场”。帝王可以将道场设在内廷,僧人则可将道场设在寺中。凡设菩萨戒道场以后,其地威力无比:“若受菩萨戒地,变成金刚道场,大劫三灾现时,不能破坏此地”,“余地皆坏,此处如柱”(同上)。因为“受菩萨戒地,名常寂光土”,成了“一切如来五分法身究竟证会之处”(同上)。内道场,即是受戒者自身。安然认为,“行者自身即是道场,一切如来五分法身皆来住中,当知受菩萨戒之身,即是金刚道场。一切诸佛集会此中,尽未来际,不可舍离。”受戒之后,“体如虚空,永无敌对,十方世界,四魔境界,尽力破坏,莫倾毛孔”(同上)。

示师相,指戒师。菩萨戒的戒师分为诸佛、圣人(菩萨)、凡师等三类。一、诸佛师,包括真佛或佛像,如生身舍利道具锡钵,法身舍利大乘经卷等;二、菩萨师,包括真菩萨或菩萨像,如生身舍利持物锡钵,法身舍利大乘律论等;三、凡夫师,须是真正的大德,具足五德,即:①持戒,②十腊以上,③解律藏,④通禅思,⑤慧藏穷玄,学识渊博。

显戒德,是指受不同的戒,能获得不同的功德。安然根据《报恩经》所说,认为若受三归五戒,下一世生人;受八戒,下一世生天;受二百五十戒,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得阿罗汉;受五百戒,六千威仪,十二万细行,生非想非非想天;若受菩萨戒,得成佛果。他说:“戒复有二:一、声闻戒,二、菩萨戒。若受声闻戒者,不见佛性如来;若受菩萨戒者,能见菩提。”

第二,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宝有三种:一、住持三宝,指泥木素像为佛宝,黄卷赤轴为法宝,剃发染衣为僧宝。二、别相三宝,指三世三身为佛宝,所说法门为法宝,三乘贤圣为僧宝。三、一体三宝。这是根据天台宗的解释,实相圆理,名为一体,三即一,一即三,名为三宝。心体觉智名佛宝,性体离念名法宝,心体无诤名僧宝。“凡圣始终,此三具足,佛已修证,应物现形,别相住持,功由一体。我等理是如冰在水,今始觉知,正向此三,尽未来际,为归依处”(同上书卷中)。

受三归时,受戒者应念:弟子某甲等,始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弟子某甲等,始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从今以后,称佛为师,更不归余邪魔外道。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慈愍故(礼三宝)。

第三,请师。受菩萨戒,规格高,须请诸佛师、贤圣师和凡师。先请释迦佛为戒和尚,次请文殊菩萨为羯磨阿阇梨,次请梅怛哩耶(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梨,次请一切如来、应供、正等觉为尊证师范,次请一切同法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等侣,次请十方菩萨戒护法为金刚外护。然后,再请现前戒师。请师时,先请戒和尚,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娑婆界教主,菩提树下始结菩萨戒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和上(尚)。我依和上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一说)。”

继请羯磨阿阇梨。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娑婆菩萨戒上座,伽耶山顶初受菩萨戒文殊师利大菩萨摩诃萨,为我作菩萨戒羯磨阿阇梨。我依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一说)。”

继请教授阿阇梨。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娑婆戒传戒付嘱,寂灭道场初受菩萨戒,梅怛哩耶大菩萨摩诃萨,为我作菩萨戒教授阿阇梨。我依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一说)。”

继请尊证师范。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菩萨戒大师,一切世界常诵菩萨戒,一切如来、应供、正等觉,为我作菩萨戒尊证师范。慈愍故(一说)。”

继请同学等侣。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菩萨戒大众,一切世界常学菩萨戒,一切同法菩萨摩诃萨,为我作菩萨戒同学等侣。慈愍故(一说)。”

继请金刚外护。受戒者念:“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菩萨戒护法,一切世界常护菩萨戒,一切金刚、天众、变化者,为我作菩萨戒修觉外护。慈愍故(一说)。”

继请在场的戒师。受戒者念:“我某甲等,今从大德求受菩萨戒。大德于我不惮劳苦。慈愍故。”

接着传戒师应为求戒者在诸圣师(佛菩萨)面前代白云:“敬白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某甲等求我白诸佛菩萨,欲从诸佛菩萨,乞受菩萨戒,此某甲等,已发大愿,已有深信,能舍一切,不惜身命。唯愿诸佛菩萨怜愍故,施与某甲等菩萨戒(三说)。”

第四,忏悔。最澄在《授菩萨戒仪》中说:“无始以来,谁能无罪?或有重罪孽,障须忏悔。”忏悔可分三步:第一步忏悔的目的。忏悔的目的是洗涤自己无始以来的罪过,使身心清白,如“法器清净,方堪进受”。第二步,懂得运心的方法。最澄引智者《摩诃止观》中的说法:“当识顺流十心,明知过失;当运逆流十心,以为对治。此二十心通为诸忏之本。”他说的顺流十心,即是:“一者,自从无始,暗识昏迷,烦恼所醉,妄计人我。计人我,故起于身见;身见故妄想颠倒,妄想颠倒,故起贪瞋痴;痴故广造诸业,业故则流转生死。二者,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勤惑我心,倍加隆盛。三者,内外恶缘既具,能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善都无随喜。四者,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五者,事虽不广,恶心遍布。六者,恶心相续,昼夜不断。七者,覆讳过失,不欲人知。八者,鲁扈底究,不畏恶道。九者,无惭无愧。十者,拨无因果,作一阐提。”这样,顺生死流,昏倒造恶,罪业愈积愈重。忏悔,就是要用空全相反的逆流十种心,对治这顺流十心,使之转恶为善。第三步,忏悔的方式。最澄说:“忏悔法有三种:上品忏者,举身投地如大山崩,毛孔流血;中品忏者,自露所犯,悲泣流泪;下品忏者,通陈过咎,随师口言。”(同上)

忏悔者的誓词一般是:

“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释迦牟尼,当来弥勒,十二部经,真如藏海,诸大菩萨,缘觉声闻证明。我等披陈忏悔,从无始来,至于今日,于其中间,皆由妄计。我人为贪瞋痴无量烦恼乱身心,纵恣三业,具造十恶、五逆、四重,作一阐提,拨无因果,坏僧伽蓝,焚烧经像,身四威仪损伤含识,盗三宝物及余趣财,颠倒邪淫,污染梵行,污父污母,污比丘、比丘尼、人男、人女、畜生、鬼神等一切男女;诳惑三宝,谤三乘法,言非佛说,障碍留难;或饮酒食肉无慈愍心。或食五辛,熏秽三宝;或于一切出家人所,有戒无戒持戒破戒,打骂诃责;乃至于一切有情无情,作不饶益。如是等罪,不可数知,自作教他,见闻随喜。今对三宝前披陈忏悔,齐佛所知,不敢覆藏,一忏已后,永断相续,更不敢作。愿罪消灭,唯愿三宝慈悲证明。”

除了上述事忏外,安然在《普通授菩萨戒广释》卷中还提出理忏,并认为修理忏胜于事忏。他引《心地观》偈云:“若有清信善男女,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销除,是名最上持净戒。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诸善男女真实观,名为诸佛秘要门。”他还具体解释说:“(理忏和事忏)二门中,理忏最胜。故《普贤观》,十方诸佛说忏悔法,菩萨所行,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心无心无法,从颠倒相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获至宝,无住无坏,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大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忏悔。”(同上卷中)也就是说,到了理忏的最高境界,是“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无罪无福,入大涅槃。此种忏悔,才是大乘规实之义,能除却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疾成阿耨菩提。

第五,发心。为了报答四恩,应发清净菩提心,受三聚戒。受戒者(称新学菩萨)向戒师(称先学有智有力菩萨)顶礼后,说:“我今欲发大菩提心!”戒师应教诲说:“过去菩萨已发,未来菩萨当发,现在菩萨今发!仁者(对受戒者的尊称):如今随顺三世一切菩萨,当发大菩提心,一心志求无上菩提。”这时,受戒者应当这样说:“我今发起菩提心,一向志求大菩提,随顺三世诸菩萨,尽未来际不退转!”这时,戒师以无乱心问他:“仁如是听,是仁慈菩萨欤否?”受戒者应答:“是发菩提愿!”不可说成:“已发菩萨愿!”这时,戒师才教他念四弘誓愿:“圆融十界诸众生,我今发誓必济度。圆融五住诸烦恼,我今发誓必断除。圆融四门诸道品,我今发誓必尽知。圆融法性真佛道,我今发誓必显得。”教毕后,由受戒者单独背念一遍。

第六,问遮。是戒师查问受戒者从无始以来有何罪过。戒师对受戒人说:“我今问汝,当如实答;若不如实答,徒欺诸佛。汝不曾出佛身血否?不曾杀父否?不曾杀母否?不曾杀和尚否?不曾杀阿阇梨否?不曾破羯磨转***僧否?不曾杀圣人否?”若无“七遮”罪,准予授戒。然后再问受戒者有无犯“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罪。若曾犯过“十重戒”罪,可准他忏悔。忏悔的方式是:跪在佛菩萨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礼三世千佛”,直到亲见“佛来摩顶”,或者看到佛的相好庄严以及“光、花种种异相”为止。因此,忏悔的时间没有限定,或一七日,或二、三七日(14天或21天),乃至一年。若受戒者始终未见“佛来摩顶”或看到佛的“好相”,则“虽忏无益”,表明旧戒已失,应当增新戒。

受戒人若曾犯四十八轻戒之一,可用“对悔”的方式,对着菩萨僧,自行忏悔。其方式是:请一德行高尚的菩萨僧为忏主,受戒者的求请辞云:“菩萨专念!我某甲今请菩萨为犯轻垢忏悔主,愿菩萨为我作忏悔。慈愍故(三说)。”接着忏悔。受戒人与菩萨僧跪合掌,说:“菩萨南岳怀让志!我某甲为故不听大乘法等,犯轻垢罪。今向菩萨发露忏悔,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菩萨忆我,请净戒身具足清净菩萨(三说)。”忏悔主合掌对他说:“自责汝心,应生厌离(忏悔已后,自责的思想也应当丢开)!”受戒者答:“尔(是)!”

第七,授戒。先示戒相,再正授戒。戒师在授戒前先向受戒者宣说戒相:戒相是菩萨三聚净戒。可分为四种:小乘、通乘、别乘、圆乘戒法。这里授的是大乘圆教菩萨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摄善法戒(八万四千因果佛性常住藏)和饶益有情戒(六度四摄,无量行愿藏)。受此菩萨三聚戒,能饶益一切有情,修摄一切善法,修摄一切律仪。以此来表明菩萨三聚戒功德的巨大。最后告诉受戒者:“我今相代诸佛菩萨谛语汝等,诸佛适今告汝等言:一切如来金刚宝戒,五分法身,汝等心中,本来常住,万德圆满,明如日月,妆如璎珞,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遍一切处,等如虚空。谛信此语,是名成佛。”(《普通广释》卷下)以增强修持者成佛的信心和决心。

接着是正授戒。戒师对受戒者宣告:“汝等谛听!汝等今于我所,求受一切菩萨净戒,求受一切菩萨学处,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此诸净戒,此诸学处,过去一切诸菩萨,已受已学已解已行已成佛,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受当学当解当行当成佛,现在一切诸菩萨,今受今学今解今行今成佛。汝等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同上)还告诉受戒者应当这样想:“今于此处现在菩萨戒大和尚(是)释迦牟尼如来,羯磨阿阇梨(是)文殊师利菩萨,教授阿阇梨(是)梅怛哩耶(弥勒)菩萨,尊证大师(是)一切如来,同学等侣(是)一切菩萨,受戒外护(是)天刚天等。今正(现在正是)文殊师利菩萨发梵音声,作此羯磨,亦当梅怛哩耶菩萨以慈言音,教授此事”(同上),“汝等能持否?”戒师接连三问,受戒者三次回答:“能!”

当受戒者第一遍回答:“能”时,戒师便说:“十方法界一切境上微妙戒法,悉皆动转,不久当应入汝身中!”第二遍回答“能”时,戒师便说:“此妙戒法,即从法界诸法上起,遍虚空中集汝顶上,微妙可爱,如光明云台!”第三遍回答“能”时,戒师又指示道:“此妙法入汝身中,清净圆满。正在此时纳受戒法,不得余觉余思念以戒不满!”

第三遍结束,戒师应语:“自今以后,永号汝等,以为诸佛!”如《梵网经》所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规是诸佛子!”

第八,证明。戒师为受戒者向十方诸佛呈言:“弟子某甲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于此素诃(娑婆)世界,一四天下,南瞻部州人主地,某国某州某县僧伽蓝中,佛菩萨像前有众多佛子,来于我所,求菩萨戒竟。我已为师作证明,唯愿诸佛亦为作证明(三说)。”

接着,大众同声启佛:

归命牟尼大觉尊,已为净戒大和尚。

龙种净智尊王佛,已为净戒阿阇梨。

未来导师弥勒佛,已为净戒教授师。

现在十方一切佛,已为净戒尊证师。

十方一切诸菩萨,已为净戒同学众。

梵释四王诸冥道,已为净戒外护明。

现前和上阿阇梨,已为净戒传授师。

唯愿诸佛作证明,生生世世不忘舍。

第九,现相。十方世界有三佛土,即:应佛土、报佛土、法佛土。据说此处受戒之后,三佛土皆现瑞相。一为应佛土,在十方世界中多如微尘,随受戒者所发上、中、下心,在彼应佛国土显现不同的异相,出现清凉风、微妙香、法乐声、光明台、宝楼阁、佛菩萨戒身等。此时,诸佛各告菩萨:“此某方若干佛土,释迦如来昔所化度,素诃世界,一四天下,南阎浮提,某国某州,某县僧伽蓝中,彼有众多佛子,于菩萨比丘某甲所,白四羯磨,求受菩萨戒竟。今请我等而作证明。我为作证,故有此相。”(《普通广释》卷下)

二为报佛土,遍满法界。诸佛同体,均受法乐。因为一切国土凡圣众生,都是诸佛内证法乐之身;而诸众生以迷惑故,在佛内证,都不觉知,所以诸佛法身常有瘦憔。今见有人受戒,得具戒法身,诸佛法身,亦增肥满,故使诸佛增加法乐。诸佛相与称赞:“今某甲等众多佛子,受诸佛戒,入诸佛会,前佛后佛,戒身同体,譬如众流至海鹹。是故某甲等身,即我诸佛身;诸佛身即是某甲等身。乃于今时,一切诸佛同体戒身,永以安住汝等身中,等虚空界,受用法乐,尽未来际,不可破坏。”(同上)

三为法佛土,遍一切处,都属于毗卢遮那一法性身,居于身土不二的常寂光中,常乐我净的四波罗蜜处。所有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诸佛法,都流入毗卢遮那智藏海中,今者所受菩萨戒品,当然也不例外。此时,一体法身也高兴地说:“彼某甲等,本来是我法身;我此法身,本来某甲等身,即此法身,流转五道,说名众生。即此法身,修行戒法,说名菩萨。即此法身,到于彼岸,说名如来。常是法身,无非法身,此法本住,无说无听。遍一切法,即法身相。汝等所行事,即是法身事;汝等所说,即是法身言。若见汝等身,即见法身;若供汝等身,即是供法身。以汝等身,为佛法身。”(同上)诸佛现相,共作证明,充分表明了受菩萨戒的无量功德。

第十,说相。戒师提问十戒,由受戒者一一回答。

一、不杀生戒。问:“若诸菩萨已于戒师所三说求受菩萨金刚宝戒竟,若自杀,若教人杀,若作坑井,与人非人毒药,施设方便,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二、不盗戒。问:“若自盗,若教人盗。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烧若埋若怀色,如是盗五大五尘,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三、不邪淫戒。问:“若淫人男女,诸天鬼神,畜生男女,作不净行,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四、不妄语戒。问;“若非真实,非己有,自言得禅得解脱得定得九大禅,得初信乃至等觉妙觉,天龙鬼神供养我。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五、不酤酒戒。问:“若酤诸酒,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六、不说四众过罪戒。问:“若说出家在家菩萨,十波罗夷中随犯一波罗夷,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七、不自赞毁他戒。问:“若自赞己真实所得,并毁出家、在家菩萨,犯十重罪中一一重罪,四十八轻中一一轻罪孽,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八、不悭惜加毁戒。问:“若悭法悭财,有来求者,法不为说一句一偈,财不施与一针一草,反生骂辱,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九、不瞋心不受悔戒。问:“若瞋一切在家、出家菩萨,若非菩萨,诸天鬼畜,忏谢不解,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十、不谤三宝戒。问:“若谤三宝,若增若减,若相违,若戏论,下至一句,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十一,劝持。戒师教导持戒者说:“既得戒已,如服良药,须知禁忌及以补养。自行断恶为禁忌,利他修善如补养。是故应须具足二持,遍修诸善,遍断诸恶,勤行慈救,恭敬三宝,于一一行,悉须以愿而加护之。常思满足四弘之愿,六度四摄等不离刹那,发妙观门融通万境,事理具足,正助合修,圆顿十乘,超逾十境。”然后令受戒者礼佛礼师三遍。

第十二、广愿。以上受戒,只是起行。受菩萨戒后,应以利他为本。因此,要让受戒者发愿。在戒师的指导下,受戒者对佛发誓愿:“弟子某甲等,愿以忏悔受戒发心所生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众生未离苦者愿令离苦,未得乐者愿令得乐,未发菩提心者愿发菩提心,未断恶修善者愿断恶修善,未集佛法者愿集佛法,未利生者愿早利生,未成佛者愿速成佛。又以此功德,愿共法界诸众生等舍此身已,生极乐界弥陀佛前,听闻正法悟无生忍,具大神通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常闻无上大乘正法福智资粮,自行化他,生十方佛前,一切佛法速得圆满。又以此功德愿共众生,从今以往于自行门,未得无生法忍前,永离三恶道身,永离下贱身,永离女人身,永离拘系身,常于佛法中,清净修诸行,于利他门,分身十方国土,常为众生作大知识,示其正道,令生实果。愿诸众生闻我名者发菩提心,见我射得断恶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早成正觉!”发愿完毕,礼三宝。

从受菩萨戒仪轨中,可以看出处处是以天台思想为准绳的。如最澄在“第四忏悔”中就明确提出:“运心者,虽从戒师说罪名种,然须先运逆顺十心,重罪方灭。故天台大师于大止观忏净文中云:当识顺流十心,明知过失;当运逆流十心,以为对治。此二十心,通为诸忏之本。”(《大正藏》卷74第626页)接着,他详细阐释了智者提出的“顺流十心”和“逆流十心”,然后,告诫受戒弟子:“顺涅槃道,逆生死流,能灭四重五逆之过,若不解此十心,全不识是非,云何忏悔?”(同上第627页)又如在第“十二劝持”中,他告诫受戒弟子:“以妙观门融通万境,事理俱足,正助合修,圆顿十乘,超逾十乘,超逾十境。”(同上)显然,他所说的“妙观门”,指的就是天台“十乘观法”中的“观不思议境”。他希望菩萨戒学僧受戒后能勤修天台观法,以“融通万境,事理俱足”,直至成就无上菩提。而“授戒”和“现相”时,出现的一种种异像,则又表达了日本密宗色彩。因此,授菩萨戒的仪轨充分体现了“圆密一致”的思想。

二、灌顶

灌顶,梵文abhisecan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陞一定地位的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

台密其他密教一样,特重灌顶,在受菩萨戒之后,进行秘密灌顶。灌顶作法的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3种:(一)结缘灌顶,不论僧俗、根机等,为广结佛缘灌顶。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投花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上师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罗尼)。(二)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对于欲学密教之弟子,先选定人、时、处,并准备作法,再授以有缘一尊的仪轨明法。(三)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付法灌顶、阿阇梨灌顶。如法修行之人,欲为人师,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则授以大日如来的仪轨明法。安然在《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见《大正藏》卷75)中认为,在三种灌顶中,传法灌顶最为重要。传法灌顶又可分为3种,即:印法灌顶、事业灌顶和以心灌顶。①印法灌顶,又作秘印灌顶、手印灌顶和离作业灌顶。指有些弟子“诚心殷重,深乐真心行,志求大乘,”但因资财短缺,无法整备一切所需,“若令一一具求众事,反当于道有碍”。对于这样的弟子,“师当深起慈心,观彼心行而摄引之”,可略去诸作业,授以本尊秘印,行灌顶仪式。②事业灌顶,又作作业灌顶、具支灌顶。弟子于灌顶7日前“诚心礼悔之类”,“师亦于七日以来,为其持诵,秘求感应”,并且令弟子“办诸供物香华之类”,然后设坛,授以秘印。此种灌顶规模十分盛大。③以心灌顶,又称心授灌顶。用于师与弟子俱成就在三昧耶戒的情况。即“不择时,不择方(不择东、南等方位)”,而作心想灌顶。这是以上师之心传予弟子之心的灌顶,是在师徒双方共住瑜伽中进行的。

事业灌顶的仪式最为隆重。据《阿娑缚抄》卷209—211记载大略是:设灌顶道场(又称密坛),分大坛、正觉坛、祖师坛、三昧耶戒坛、护摩坛等五部分。坛的八方悬八色幡,坛上张设天盖。道场东面,悬大曼荼罗,佛面向西。前为大坛。若授金刚界灌顶,则在大坛置金刚界曼荼罗(注1);若授胎藏界灌顶,则在大坛置胎藏界曼荼罗。(注2)

大坛的四角立橛,引五色丝结界。在大坛中央及四隅各安置一宝瓶,称五宝瓶。宝瓶中盛装五宝、五谷、五香、五药等20种香药。五瓶之香水表示五佛之智。传法灌顶时,将加持过的五瓶从大坛移至正觉坛上。

正觉坛,系指行灌顶作法之修法坛。正觉坛上绘有十二大圣曼荼罗。行者受灌顶后,以自身成中台大日如来,劝请十二尊,使之围绕,其后乃修护摩供而供养自身大日如来。其曼荼罗就是在灌顶坛的四边画四执金刚,坛中央画八叶莲华,八叶之中,四方之叶画有四菩萨,四角之叶画有四奉教者,共成十二尊,故称十二大圣曼荼罗。阿阇梨执瓶在曼荼罗周围三匝行道,称为五瓶行道,然后将瓶水灌于受者的头顶,称五瓶灌顶,意谓灌五佛的智水于受者,使之成正觉。

五瓶有五智、五部、五佛等意义。中央一瓶代表大日如来,其余四瓶分别代表普贤、弥勒、除盖障、文殊四大菩萨。同时,瓶颈所系的彩帛(瓶带)有白、赤、黄、青、黑等色。在传法灌顶时,若诵大日如来真言,则以白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头顶;若诵普贤真言,则以赤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右;若诵弥勒真言,则以黄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额上;若诵除盖障真言,则以青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后;若诵离诸恶趣真言,则以黑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左。念诵真言加持五瓶,称为五瓶加持(见《大日经疏》卷6)。灌顶后,授三昧耶戒。阿阇梨引弟子入护摩坛,传五古印,授金錍、明镜、宝轮、法螺等。反复礼佛、教诫后,供养回向,仪式方告结束。

修台密之高僧大德,除曾在密坛中受过金刚界和胎藏界灌顶外,还曾受过苏悉地灌顶。苏悉地,梵语susiddhi,意译为妙成就。日本东密仅重金刚、胎藏;台密则对金刚、胎藏、苏悉地三部大法并重,而以苏悉地为金、胎不二之法,尤为重视。苏悉地灌顶有两大传承系统:一为最澄所传,其传承次第为:善无畏、义林、顺晓、最澄;一为圆仁所传,其传承次第被认为是:大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义操、义真、圆仁等。后世台密所传的大多根据圆仁一系。苏悉地灌顶颇有止观特色,这里着重予以介绍。

据《苏悉地羯罗经》称:苏悉地灌顶,有五种庄严:“一谓大精进,二谓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此苏悉地经,若持余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本经本真言,当速成就。于三部中,此经为王,亦能成办一切等事,所为护身、结界、召请等事,供养、相助、决罚、教授等事。一切真言,能得成就。”这里所指的五种庄严,具体地说:(1)精进:指受灌顶者应先发菩提心,被慈悲的甲胄,决不退缩。(2)明王:指读诵佛部、金刚部、莲华部三部经典。受灌顶者须被菩提大誓甲胄,以诸佛三昧道为所依,以三部明王为依凭。这三部明王所修之法即息灾法、降伏法和增益法。(3)除障:指息灾法,能灭除六道及三乘的三惑三障。(4)成就一切勇猛事:指降伏法,能降伏凡圣之无始怨敌。(5)成就一切真言:指增益法,能成就满足凡圣之一切乐愿。这与天台宗圆教“五品弟子位”所要求达到的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的“观行即佛”,颇有相似之处。

苏悉地灌顶,不建坛场,仅为师徒二人对受。因而对师(阿阇梨)徒的要求非常严格。《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阿阇梨相品》载,对阿阇梨的要求是:“福德庄严,善须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悯众生……聪明智慧,辩才无碍……常乐转读大乘经典,复依法教,勤诵真言而不间断……复须善解画曼荼罗,常具四摄,为求大故,不乐小缘……曾入大曼荼罗而受灌顶,复为先师而叹德者:‘汝从今往,堪授灌顶为阿阇梨’。”(《大正藏》卷18第604页)也就是说,一要有师德,二要有才学,三要勤于学修,四要学大乘法,五要受过阿阇梨灌顶,并被师傅印可为传法阿阇梨的。对受灌顶的弟子也有严格要求,主要是:“视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承事阇梨,无有懈怠,勤持不阙”等等(同上)。

苏悉地灌顶的仪式非常简单方便。《苏悉地羯罗供养法》称,受法者澡浴清净,著新洁衣,进密室向阿阇梨恭敬顶礼,请求灌顶。阿阇梨十分慈悲地给传苏悉地五部真言。这五部真言是:

阿金刚地部,阿字作地观金刚座观。

鑁金刚水部,鑁字作水观莲花观。

蓝金刚火部,蓝字作日观。

唅金刚风部,唅字作月观。

欠金刚空部,欠字作空观。

阿阇梨应据《三种苏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先向受法者讲述五部真言的义理:“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生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阿字即是大日如来理法身,本性清净极理,毕竟不可得空,金刚地轮种子,金刚部曼荼罗;阿字即大日如来智海水,大转轮种子,神通自在之法,名智法身,亦名报身,是即莲花部曼荼罗;蓝字是大日如来心地种火大种子,三世诸佛室宅,燃烧一切众生无始无明尘垢妄执,出生菩提心芽种;鑁字即是大日如来常住寿量,风大种子,三解脱门,三际不可得义,法身大力曼荼罗;欠字是大日如来无见顶相,五佛所证大空智处,寂灭真如理智,十方三世诸佛所证菩提道场殊胜曼荼罗。并知道,阿字是东方阿閦佛如来,鑁字是西方阿弥陀如来,蓝字是南方宝生如来,唅字是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欠字是上方毗卢遮那如来。若从人体色身来说,“五字门主五脏六腑,内外交杂”:“阿字金刚部主肝”、“蓝字宝部主心”、“鑁字莲华部主肺”、“唅字羯磨部主肾”、“欠字虚空部主脾”,诵五字门更能滋养五脏色身,以便修成大行。“一字入五脏,万病不生”(以上见《大正藏》卷18第909—912页)。

在给弟子讲五字真言义理之后,即应引导其进行观想。据《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善无畏译)记载,观想的方式是:阿阇梨当教导弟子,先住于瑜伽而观自身,自脐以下当作金刚轮,其形为方,中置阿字;脐以上至心当作水轮,其形为圆,中置鑁字;心以上至喉当作火轮,其形为三角,中置蓝字;咽以上至额当作风轮,其形为半月形,中置唅字;最后于顶上作一点,点中置欠字。即舍父母所生的肉身,直为大日如来的三昧耶形,以成相好圆满的佛身之意。再从虚空中想毗卢遮那佛身毛孔,流出香乳,雨澍七金山间,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当心想于妙高山顶上有吉祥唎字,变成八叶莲华遍法界。在莲花上有阿字,变成八华八宝楼阁,高广无中边,诸大微妙宝玉种之庄严,六十恒河沙俱胝如来,及诸天龙八部内外诸供养菩萨,围绕此法界宫殿。中又有唎字门,变成大莲华叶,上有曼荼罗。在曼荼罗上有师子座,在师子座上有莲华王,上有净满月轮,在满月轮上有吉唎字,变成妙月大莲华。上有鑁字,放大光明,普照法界。所有三界六道四生八难受苦有情,遇光明触得解脱。此鑁字变成率都婆(五轮形之塔),具地水火风空五轮。此率都婆又变成摩诃毗卢遮那如来,身色如月,首戴五佛冠,以妙纱縠天衣璎珞庄严其身,光明普照十方法界,身边围绕着四佛、四菩萨、十六菩萨、八供养菩萨和四摄菩萨等等。四佛即:金刚坚固自身阿閦佛、福德庄严身宝生佛、受用智慧身阿弥陀佛、作变化身释迦佛。四菩萨即:金刚波罗蜜菩萨,宝波罗蜜菩萨、法波罗蜜菩萨、羯磨波罗蜜菩萨。十六菩萨即:金刚萨埵菩萨、金刚王菩萨、金刚爱菩萨、金刚喜菩萨、宝刚宝菩萨、金刚光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笑菩萨、金刚法菩萨、金刚利菩萨、金刚因菩萨、金刚语菩萨、金刚业菩萨、金刚护菩萨、金刚邪菩萨、金刚拳菩萨。八供养菩萨即:金刚嬉戏菩萨、金刚鬘菩萨、金刚歌菩萨、金刚舞菩萨、金刚焚香菩萨、金刚花菩萨、金刚灯菩萨、金刚涂香菩萨。四摄菩萨即:金刚钩菩萨、金刚索菩萨、金刚锁菩萨、金刚铃菩萨。总之,诸佛如胡麻,遍虚空界。

台密这种观想的方法虽然充满密教色彩,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天台宗思想的影子。智者在《摩诃止观》卷2中谈修常行三昧时说:由于行者声声念念在佛,精勤不懈,可依“佛威力、三昧力、行者之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见十方现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故又名“佛立三昧”。湛然大师在《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中认为“佛立三昧”是一种“意止观”,行者可以“寄色身佛,以成三观”。而《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中则认为,修苏悉地灌顶,能于定中见四佛、四菩萨、十六菩萨等在其前立,可以“证心清净,自身为佛”。也就是说,受法者通过这种简单而殊胜的灌顶,懂得定慧平等庄严,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其观想可达到天台宗所经常强调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崇高境界。

注释:

(1)金刚界曼荼罗(金刚界,梵语rajra-dhātu),表示大日如来的智法身。又作果曼荼罗、智曼荼罗、西曼荼罗、月轮曼荼罗,系根据《金刚顶经》等所作之图。日本东密使用自九会形成之九会曼荼罗;台密则使用成身一会之曼荼罗。此曼荼罗计收1461尊。九会中,羯磨会(成身会)图相是:中央画一大圆轮,其中现出五月轮,在中央月轮中安置大日及四波罗蜜菩萨,而在四方月轮安置四佛及四新近等十六大菩萨。另画八供养、四摄、贤劫千佛、外金刚部二十天、四大神等。金刚界曼荼分为佛部(理智具足觉道圆满)、金刚部(智)、宝部(福德)、莲华部(理)、羯磨部(化他作用)等五部。大日、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等五佛,为各部之部主;而大日以外之四佛则自大日亲近之四波罗蜜菩萨出生,故此四菩萨称为佛母。

(2)胎藏界曼荼罗(胎藏界,梵语arbha-dhātu),表示大日的理法身。又作因曼荼罗、理荼罗、东曼荼罗、大悲曼荼罗。系根据《大日经》之绘图而来。日本现行之胎藏曼荼罗为十二大院,计容纳414尊。其中台八叶院图相是:大日位于八叶(八花辦)莲花中央之花台,东方安置一吉宝幢,南方安置开敷华王,西方为无量寿,北方为天鼓雷音,东南方为普贤,西南方为文殊,西北方为观世音,东北方为弥勒。以上,大日表示法界体现智,四佛表示四智,四菩萨表示四行(菩萨、福德、智慧、羯磨)。胎藏界曼荼罗分为佛部、金刚部、莲华部等三部。在众生心中则表示粗妄执、细妄执、极细妄执等三妄执实相之大定、大智、大悲等三德。中台院及其东西等六院,相当于佛部;北方之观音、地藏二院,相当于莲华部;南方之金刚手、除障盖二院,相当于金刚部;外金刚部院摄属于三部,而通称为金刚部。

三、印明

印明,又称印咒、印言、契明。是印相与陀罗尼(dhārani)的合称。即手结诸佛菩萨的印契,口诵真言陀罗尼。台密家认为,印乃诸尊的身密;咒为诸尊的语密。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智者所创的天台宗,虽也有某些密教成分,如在《请观音经疏》中提出诵陀罗尼,观想佛的相好庄严等。但在修持中没有后来密宗那一套系统的真言,更没有契印。而台密在教理上弘扬天台,在修持上十分讲究契印和真言。显然是最澄在中国既从道邃学习教法,又从“越州龙兴寺顺晓灌顶,传受三部三昧耶图样契印”;圆仁在中国既从五台山志远和尚学天台,又“至青龙寺从义真阿阇梨入胎藏灌顶道,学毗卢遮那经中真言印契”(见《阿娑缚抄》卷194—195《名匠略传》)的结果。

结印应十分庄重。《大日经疏》卷13云:“(结印)要在尊室之中及空静清洁之处,当澡浴严身,若不能一一浴者,必须洗净手,嗽口,以涂香涂手,方得作也。又作时须正威仪,跏趺等坐。不尔得罪,令法不得速成。”《青龙寺仪轨》亦称,结印之际祈念诸佛加被,则可得悉地。

结印之双手或十指,有特殊名称。圆仁在《苏悉地妙心大》中,称两手为二羽、月堂、禅智、定慧;称十指为十度、十轮、十峰等。每一手指,又各有专名。

结印时,须诵真言。真言,梵语mantra。音译曼怛罗、曼荼罗。又称陀罗尼、咒、明、神咒、密言、密语、密号、种子(指一字二字者)。即真实而不虚假的语言。在密宗,相当于三密中的语密,故称“真言秘密”。或指佛、菩萨、诸天等的本誓之德,或指含有深奥教法的秘密语句,凡夫二乘所不能知的。中国和日本对梵语中的真言意义皆不作翻译,仅用译音。认为念唱或书写、作观其文字,即可得到与真言相应的功德,故念诵真言不仅可以得到即身成佛的开悟,还能满足世俗美好的愿望,如灭罪、得福等等。

圆仁非常强调三密加持的作用。他认为台密修持者应当藉结手印功德力,将自己的身业转成如来的身密;藉持咒功德力,将自己语业转成如来的语密;藉观想本尊的功德力,将自己的意密转成如来的意密。藉三密加持作用。铲除一切魔障,直成佛果。所以他将持三密比作“披三甲冑”。声称:“三密甲胄,著法界体;定慧之手,执持阿字利剑。如来要誓,事理兼备,无灾不除,无乐不与。譬如勇士,密著甲胄,执持利剑,入群贼中,自他俱安。“(《苏悉地羯罗经略疏》卷一)充分表明修持台密是“事理兼备,无灾不除,无乐不予”的殊胜法门。

四拳十二合掌

手印的种类很多。最早《牟尼曼拏罗咒经》中的手印,只有19种;但在七世纪阿地瞿多(Atikuta)译出的《陀罗尼集经》中,这类手印已有300多种。唐代天台宗僧人一行在《大日经疏》卷13以总括性、组织性的说明,将四拳与十二合掌列为一切印的印母。

所谓印母,即密教用来作为一切印契基础的基本印。合掌,表示开敷之莲花;拳,表示月轮。又以合掌为印母的印契,一般是就众生边与本有门而明其义;而以拳为印母的印契,则多就如来边与修生门而明其义(参见《大日经疏》卷13)。

所谓“四拳”,即莲华拳、金刚拳、外缚拳、内缚拳。莲华拳又称胎拳。常被用为胎藏部的印母。其印相是握头指以下之四指,以大指压头指中节侧方。如《大日经疏》卷13所说:“如常作拳法,大指竖之。”此印相系表示地、水、火、风、空等五大法性之理塔。因莲花表理,故称莲花拳。

金刚拳,主要是被用于金刚顶部。《金刚顶经》中所说的羯磨印,都是以此金刚拳为其基本。《大日经疏》说其印相为:“以空指在于掌中而拳之”,《金轮时处轨》说为:“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大指,以头指拄大指之背。”虽然因流派之不同,金刚拳的结法因而有异,但大多以《金轮时处轨》所说为准。《金刚顶经》谓此金刚拳为:“一切如来身语心金刚缚智印。”不空的《般若理趣释》谓为:“身口意金刚合成名为拳。”两者都认为此金刚拳是表示一切如来身语意之三密活动的统持与缚持。

外缚拳,《大日经疏》卷13称此为“指在外拳”,但一般只称为外缚。其印相是合叉二手成拳,十指外现。右手拇指置于左手拇指之上。《金刚顶经》称它为金刚缚,并说此金刚缚是“二手如月形”。这是以外缚的掌中圆形表月轮。《金刚顶经》中的三昧耶印等,都是以此外缚拳为其印母。依《金刚顶经略出念诵经》所载,为观出缠月轮而修菩提心观时,须结此外缚印,由此推知,此外缚的十指应是表示月轮向外发出光明。此印相特用于胎藏界曼荼罗。

内缚拳,其印相是十指交叉,屈向掌中。右手拇指置于左手拇指之上。关于其印义,一般认为这是以轻雾中的月轮,表示通达菩提心的阶位。叉在掌内的十指,即是表示潜在轻雾中之月轮的光明。此印相特用于金刚界曼荼罗。

上述的莲华拳、金刚拳、外缚拳、内缚拳等四类,若再加上忿怒拳、如来拳则成六拳。所谓忿怒拳,是以无名指、中指握大指,竖头指与小指并稍屈如牙。所谓如来拳,是左手作莲华拳,右手作金刚拳,并以右手金刚拳握左手的大指。但后二拳,不作印母用。

关于十二合掌,《大日经疏》卷13中说:“十二种合掌名相,凡诸印法,此十二极要。”对其名称和印相均作了阐述。这里根据经疏所说,以地、水、火、风、空依次为小指、无名指、中指、头指、大指的代称,将十二合掌作一通俗阐释:(1)宁尾拏合掌,又称坚实心合掌,即坚合二掌,两掌间无空虚。(2)补吒合掌,又称虚心合掌,即如坚实心合掌,但两掌间存少许空虚。(3)屈满罗合掌,又称未敷莲合掌,其形虚心合掌而内空,稍呈穹隆,如莲花未开形。(4)仆拏合掌,又称初开莲合掌,即二地、二空掌,水、火、风三指稍离,如莲花初开状。(5)多那若合掌,又称显露合掌,即两手并排,二地相著,掌心向上。(6)阿陀罗合掌,又称持水合掌,即两掌并仰,指头稍屈相著,仅二空各接于二风侧,如掬水状。(7)钵罗拏么合掌,又称归命合掌、金刚合掌,即十指相互交叉,右手五指置于左手五指之上。(8)微钵哩多合掌,又称反叉合掌,即两手背相合,十指相叉。(9)毗钵罗哩曵萨多合掌,又称反背互相著合掌,即仰右手,俯左手,两手背相著。(10)帝哩曵合掌,又称横柱指合掌,即二手仰掌,仅二火相著仰之,其余指头稍开散。(11)阿驮罗合掌,又称覆手向下合掌,即覆两掌,并二空,仅有两火相著。(12)阿驮罗合掌,又称覆手合掌,即覆两掌,二空并接,十指皆向外。

十二合掌各有极深秘的意义。据称佛菩萨在说法、修持或集会时,按各种不同的场合、次位而选用。如一行《大日经疏·密印品》称:毗卢遮那佛当众说灌顶仪法后,告诉金刚手将宣说密印。于是入三昧,作三昧耶印,这时应当用虚心合掌;而圆仁《苏悉地羯罗经略疏》卷一说到“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时,则称应当用实心合掌。两者区别非常明显。同时,一种契印还可有多种功用:如上述三昧耶印,既可为诸尊入定的形相;亦可供初修行者作诸善法时用。此印契“能除宿障,以净自身,令身净故,外障亦净。以外障净故,诸障皆不得入”(《大日经疏·密印品》。可见台密对十二合掌的运用,既有严格规定而又灵活多变。

十八契印

十八契印,是台密通用于诸种修法的十八种印相。又作十八道契印、十八道。古来对“十八”的表意有多种说法。或以十八表示般若之十八空,十八界表示如来法身之德,或表示金刚界之五佛四菩萨及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之九尊,或为金刚界十八会之总行等种种意义。密宗祖师惠果(746—805)在《十八契印》(见《大正藏》卷18第781页)中说:“从师获灌顶,既蒙印可已,不久当成就。弟子具此相方可为传授,此即如意宝,能成就诸事业。”充分说明十八契印的重要性。

十八契印可分六个部分:一、为护身法,即行者除秽净身之法。有五印:净三业印、佛部三昧耶印、莲华部三昧耶印、金刚部三昧耶印、被甲护身印。二、结界法,定道场区域,在四方设墙。有二印,即:地结印、四方结印。三、道场法,建立道场庄严。有二印,即:道场观印、太虚空藏印。四、劝请法,请入本尊圣众。有二印,即:宝车辂印、请车辂印。五、结护法,驱除随魔,坚固道场。有三印,即:部主印、虚空网印、火院印。六、供养法,供养本尊圣众。有三印,即:阏伽印、华座印、普供养印。其仪轨是:

(一)净三业印。莲华合掌,竖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面于本方,拜礼本尊。次礼余方佛,以五轮著地,如教之敬礼。双膝长跪已,合掌虚心住,诚心尽说陈,三业一切罪:“我于过去世,流转于生死。今对大圣尊,尽心而忏悔。如先佛所忏,我今亦如是。愿垂加持力,众生悉请净。以此大愿故,自他获无垢。”真言为:“唵萨缚婆缚输驮萨缚达磨萨缚婆缚输度唅。”意为:“归命自性清净一切法自性清净我。”

结此印及诵真言时,应起大悲心:我修此法,为一切众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二)佛部三昧耶印。先磨诸香用以涂手,后“虚心合掌”,屈二食指,著二中指的上节,二拇指著二食指的下节。置印当心,想于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分明如对目前,至心诵真言7遍。真言为:“唵怛他蘗都纳婆缚也娑缚诃。”意即:“归命如来发生成就圆满。”

据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故,“即警觉一切如来,悉当护念,加持行者,以光明照触,所有罪障皆得消灭,寿命长远,福慧增长,佛部圣众拥护欢喜,生生世世离诸恶趣,莲花化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三)莲华部三昧耶印(又作八叶印)。以二手“虚心合掌”,散开二头指、二中指、二无名指屈如莲花形,安于当心,想观自在菩萨相好具足,诵真言7遍,于顶右散。真言为:“唵跛娜谟纳婆缚也娑缚诃。”意即:“归命莲华发生成就圆满。”

据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故,“即警觉观自在菩萨等,持莲花部圣众悉皆欢喜,加持护念,一切菩萨光明照触,所有业障皆得除灭,一切菩萨常为善友”。

(四)金刚部三昧耶印。左手翻掌向外,右手掌背安左手掌背,用左右手的大指小指相钩,如金刚杵形,安置于当心,想金刚手菩萨,诵真言7遍,顶上左散之。真言为:“唵缚日卢纳婆缚也娑缚诃。”意即:“归命金刚发生成就圆满。”

据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故,“即警觉一切金刚部圣众,加持拥护,所有罪障悉皆除灭,一切苦痛不著身,当得金刚坚固之体”。

(五)被甲护身印。以二手内相叉,右押左,竖二中指,屈二头指如钩形,勿令相著。二拇指并竖,捻著于二无名指,即成。印身五处,先额,次右肩,次左肩,次心,次喉,于顶上散。各诵真言一遍。真言为:“唵缚日罗儗你钵罗捻跛跢野娑婆贺。”意即:“归命金刚火极威耀成就。”

据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故,“即成被金刚甲冑所有毗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驱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水火等灾,一切厄难、虎狼、狮子、刀杖、枷锁如是等事,皆悉消灭。见者欢喜。命终已后,不堕恶趣,当生诸佛净妙国土”。

(六)地结印(又作金刚橛)。以左手无名指、中指押入右手无名指、中指;其余小指、食指、拇指相交。真言为:“唵枳里缚日罗缚日里部律满驮满驮吽发吒。”意即:“归命禁罚极禁罚金刚金刚定坚固缚极结缚摧破恐怖。”

据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地界故,“下至水际,如金刚座,天魔及诸障不为恼害,少加功力,速得成就。”

(七)四方结印(又作金刚墙印)。印相同前面说的地结印,但开二拇指,如墙形,想印如金刚杵形,右绕身三转标心大小,即成金刚坚固之城,诸佛菩萨尚不逾越,诸余难调伏者毗那夜迦,及毒虫利牙爪者更不能趋近。真言为:“唵萨罗萨罗缚日罗钵罗迦罗吽发吒。”意即:“归命坚固极坚固墙恐怖。”

(八)道场观印。印相为如来拳印,即以右拳握左拳之拇指。行者应想于坛中八叶大莲花上有狮子座,座上有七宝楼阁,垂诸璎珞、缯彩,宝柱行列,垂妙天衣,周布香云,普雨杂花,奏诸音乐,宝瓶关伽,天妙饮食,摩尼为灯。真言为:“唵步欠。”即:“转有相还变之秽土为寂静无为之净土。”

作此观已,诵偈语道:“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养而住。”

(九)大虚空藏印。以二手合掌,二中指外相叉,二食指相交如宝形。结印成已,诵真言4遍。真言为:“唵,誐誐囊三婆缚日啰解。”意即:“归命虚空生金刚欢喜。”

据称由诵此真言加持故,“所想供养供具真实无异,一切贤圣皆得受用”。

(十)宝车辂印(又作送车辂印)。二手内相叉仰掌,二食指之侧相交,二拇指各著食指之根下。想七宝车辂,金刚驾御宝车乘空而去,至于本尊极乐界。诵真言3遍。真言为:“唵都噜都噜吽。”“都噜都噜”为车轮之转动前进声;“吽”为金刚使者之种子,又为轮之种子。

据称由此真言印加持故,“七宝车辂至本尊国土,想本尊及诸圣众眷属围绕,乘宝车辂至于道场虚空而住”。

(十一)请车辂印。印相同宝辂印,但拇指可不著头指。诵真言3遍。真言为:“娜么悉底罗野地尾迦喃怛他蘗多喃唵缚日朗银你野羯利沙也娑缚诃。”意即:“归命三世诸如来,归命金刚身召请成就。”

据称由结此真言印加持故,“圣众从本土来至道场空中而住”。

(十二)迎请印,又作迎请本尊印、召请印。二手内相叉作拳,左大拇指入掌,次右大拇指向身招之。真言为:“唵尔曩尔迦咽□泗娑缚诃。”意即:“归命仁者召请。”

据称由此真言印加持故,“本尊不越本誓故,即赴集于道场”。

(十三)部主印(又作部主结界印、辟除结界印)。二手合掌,屈二食指、二无名指入掌内,其指头之背相著,二拇指竖开。以印右旋3匝,即成坚固火界。真言为:“唵阿蜜里都纳皤缚吽发吒娑缚诃。”意即:“归命甘露发生摧破恐怖。”

据称“一切诸魔见此印,已退散驱走”。

(十四)虚空网印(又作金刚网印)。印同前所说的地结印,但二拇指捻二食指。诵真言3遍,头上右转三匝便止。真言为:“唵尾娑普罗捺落乞叉缚日罗半惹罗吽发吒。”意即:“归命广普拥护金刚网摧破恐怖。”

据称由此网印真言加持故,“即成金刚坚固不坏之网”。

(十五)火院印(全称金刚火院印)。以左手掩右手背,竖二大指诵真言3遍,右绕身3匝,想金刚墙外火院围绕。真言为:“唵阿三莽拟你吽发吒。”意即:“归命无等火摧破恐怖。”

(十六)阏伽印。以二手捧持阏伽器。想浴圣众之足。诵真言3遍。真言为:“曩莫三满多没驮南誐誐娑莽娑莽娑缚诃。”意即:“归命普遍诸佛虚空等无等成就。”

据称由献阏伽香水故,“行者三业清净,洗涤烦恼垢”。

(十七)华座印。二手虚心合掌,舒开左右无名指、中指,拇指屈如微敷莲花形,在宝楼阁内,想诸圣众及本尊各坐本位,眷属围绕,了了分明。诵真言3遍。真言为:“唵迦么□娑缚诃。”意即:“归命莲花成就。”

据称由结花座印诵真言故,“行者当得十地满足,得金刚之座”。

(十八)普供养印。二手金刚合掌,二头指尖相著如宝形,二拇指并之。诵真言3遍,想无量无边涂香云海、花发云海、烧香云海、饮食灯明等云海,皆成清净,广多供养。真言为:“曩莫三满多没驮南萨缚他欠揾娜蘗底娑颇罗呬唅誐誐曩剑娑缚诃。”意即:“归命不空供养宝珠莲华金刚如来胜观普遍舒展能满愿。”

十八契印为台密和日本真言宗修行者在观法时所用的主要合掌印相,在真言秘密藏的修持仪轨中地位十分重要。安然在《真言宗教时义》中说:“真言宗虽无文说,据理论或可言一藏,谓真言秘密藏。或可言二藏:一、金刚界秘密藏;二、胎藏界秘密藏。虽云一真言秘密藏,而就行法仪轨别故,或可言三藏,加苏悉地秘密藏,以十八道而为纪纲。……或可言四藏,加瑜伽秘密藏,谓苏悉地行十八道虽异两界,而立三部同胎藏界,实是胎藏大法中之悉地成就法也。……或可言五藏,加杂秘密藏,谓陀罗尼集经是出金刚大道场经,大明咒藏之少分,故可言金刚界法;然其经中明十八道,可言苏悉地法。今以行法相涉两界,会为一藏。是为五藏。”(《大正藏》卷75第44页)也就是说,在真言秘密藏的五藏中,除金刚界外,胎藏界、苏悉地、瑜伽、杂秘密藏等,其行法仪轨基本上都是以十八契印作为“纪纲”。不过,在具体运用时,上述各种手印往往略作变动,另起新名。如圆仁《妙成就记》中“奉请本尊”印,注释说:“如十八道中送车印(即宝车辂印),但二大指向外拨。”又如同书中的“结界”印,注释说:“十八道中地结印,但左右少异也。”可见在台密异彩纷呈的契印中,样式虽多,实际是是万变不离“纪纲”的。

四、护摩

外护摩与内护摩

护摩是梵语homa的译音。又作护摩、户摩、呼魔、呼么。意为焚烧、火祭。或意译作火祭祀法、火供养法。即是在火中投入供物作为供养的一种祭法。为密教一般修法中的重要行事,用以譬喻智慧火焚烧迷心之意。原为印度古代供养火神阿耆尼(梵语Ag-ni)以为驱魔求魔求福的作法。在印度梨俱吠陀、夜柔吠陀、百道梵书等早期文献中,就有设立三种火坛而修法的记载。吠陀时代的诸神中,最主要的是阿耆尼。供养此神的祭式行于当时的事火婆罗门之间。祭式是投供物于祭坛的炉中,待火焰上升,则以为已达于诸神的口中,诸神依之得力以降伏诸魔,予人类以福祉。故将火视为诸神之口,称天口。

这种祭法后为密教所采用,在日本密宗中成为重要的修法。当然,台密的护摩与婆罗门教所行的护摩有本质上的区别。据《大日经疏》卷19—20记载:佛陀未成道前,不能了知火之自性,故依据吠陀典籍而说44种护摩法;至佛陀成道后,既已了知火之自性,则宣说12种护摩法。为如来一切智光的表征。

台密所行的护摩,可分为内、外两种。在护摩坛所行的修法,称为外护摩。行法时,具足本尊、炉火、行者等三者,作为行者三密的表征。其中,本尊不限于何种如来或明王,主要是根据所宗的部门而定,以表行者的“意密”;炉代表行者的“口密”;行者自身则表“身密”。其行法方式,先择地、造炉、设炉,口诵真言,投乳木、五谷等供物于炉中,以净行者的三密,并成就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法。这种行法,是在心外行事作法,故称外护摩或事护摩。反之,不采用实际作法,而以自身为坛场,在观想中,以如来的智火烧除诸业烦恼,这种在心内作观修法的护摩,则称为内护摩;又因所作的观属于“理法”之观,故又称理护摩。台密行者认为,外护摩由于未能与内观相应,无法成就“悉地”,故行外护摩时必须同时修内护摩三平等观,以期内外相应,事理相融,速疾成就悉地。所以,台密行者有“外护摩即内护摩”的说法,这是他们迥异于外道外护摩之处。

外护摩最常用的是四种护摩,即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息灾法(梵语(Santika),又作寂灾法。为消除自身及他人的种种病难恶事等的修法。以佛部之尊为本尊,用圆形白色护摩坛、圆形炉,行者穿白衣,向北方吉祥坐,焚烧沉水香,用酥油灯。修的时间是每月一日至八日。增益法(梵语pustika),为增益自身及他人的寿命、福德、智慧等的修法。以宝部之尊为本尊,用方形白色坛、方形炉,行者穿白衣,向东方半跏坐,焚烧白檀香,用油麻灯。每月九日至十五日,日出时分起修。敬爱法(梵语vasikarana),为自身及他人欲得佛菩萨加被,或欲得主上众人爱护的祝祷法。以莲华部之尊为本尊,用莲花形赤色坛、莲花叶形炉,行者穿赤衣,向西北箕坐,焚烧丁香或苏合香木,用果子油灯,每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修。降伏法(梵语

abhicāraka),又作调伏法。为自身及他人调伏怨敌恶人等的祈祷法。以金刚部之尊为本尊,用三角形黑色坛、三角形炉,行者穿青、黑衣,向南方蹲踞,焚烧安悉香,用芥子油灯。每月二十三日至月底修。

上述四种法之外,若再加钩召法(梵语ākarsa)则称五种法。但钩召法为召请本尊之法,通常摄于敬爱法中。五种法的修持仪轨详见《阿娑缚抄》卷40,《大正藏》图像部第八册。这是与金刚界五部五智之内证相应的修法。在五法中,就其所生功德而言,每一法均具有其他四法的效益,称为五法互具。以息灾法为例,据称修行此法可除贪瞋痴烦恼或止息国家的灾难。这是息灾的意义。除贪瞋痴烦恼之暗时,又可增长定慧之功德或外在的诸种福德,这是增长的意义。各种功德既有增长,则渐次可摧破无明、灭诸灾殃,这是调伏的意义。依这些功德而无战乱争斗之事,并得诸佛菩萨的庇护,这是敬爱的意义。由这些功德而诸善集生、万法现集,这是钩召的意义。其余四法亦由此而互具功德。

护摩首先要设护摩堂和护摩坛。护摩堂为台密修护摩法的堂宇,本尊安置不动明王、爱染明王等,其前设护摩坛。护摩坛,又称光明坛、护摩火坛、火坛、军荼坛、火漫荼罗等。“坛”为梵语mandala之意译,音译温荼罗、曼荼罗。即中央设火坛,焚烧供物以修护摩法之坛。筑坛的材料可分土坛、木坛。台密多用木坛。坛的形状依修法而异,一般多用方形的牙坛,大小不一。护摩坛外不画三重院。坛四角钉四橛,引五色丝结界。坛上布列阏伽(香花之水,亦称功德水)、涂香(以旃檀等香制成的粉末和水调成)、华鬘(以鲜花制成,择其芳香)、火舍(香炉的一种,多以铜制,三足,有盖)、饮食(包括饭、豆、饼等)、灯明(佛前供养的灯火,多用酥油灯),以及洒水、漱口、五瓶等诸器。

护摩的做法,据《阿娑缚抄》卷42《护摩要》记载大略是:先在坛中央设置一炉,炉的四角置橛,四橛的顶端均系金刚线。坛前安置礼盘、胁桌,胁桌上安放护摩木、涂香、柄香炉、加持物等。接着办备供具,坛上置饭、汁、果、饼及洒水、漱口器等,左侧置房花、散花、乳木、杂香、涂香,右侧置苏、芥子、米、麻、盐、粥、饭。行者著新净衣,持杵上堂,至门前加持香水洒身,然后至坛前长跪,诵忏悔偈,礼佛,上座,以香涂手,加持香水,洒净诸物,弹指辟除,结金刚羯磨印明:二手各以大指捻无名指,余三指开竖如金刚杵戒,印相相交,右押左。右腕上,左腕下,掌向上,左转右转各三遍,诵真言:“唵缚日罗羯磨捡。”次结金刚轮印明:二小指、二无名指内相叉合,二食指空,二中指柱绕二食指上节侧,并二大指直竖,左转右转各三遍。次供养、礼佛,再在佛前祈愿,或为息灾,或为增益,或为敬爱,或为降伏,或为钩召。若有同伴,则齐声朗读愿文;若一人,则可在心中默诵。然后念护摩真言百遍。护摩真言随所祈愿而不同:

息灾真言为:“唵萨缚播波娜诃那缚日罗娑缚贺。”

增益真言为:“唵缚日罗补瑟吒曵娑缚贺。”

敬爱真言为:“吽缚日罗吠舍耶弱。”

降伏真言为:“唵吽缚日罗萨怛。”

钩召真言为:“唵缚日罗羯哩洒耶弱。”

诵毕,将供物的位置左右内外作适当调换,然后将积木置于炉中,以大小二杓往炉中洒酥油,点火后诵真言:“唵阿密哩帝吽发吒。”次搧火,诵真言:“唵步入缚罗吽。”次取房花投火上,合掌诵偈:“我今稽首请,火天上首尊,天中之大仙,梵行所崇德。唯愿降临此,纳受护摩供。”一边诵,一边观想:火焰中荷叶上有字,变成火光尊,身色赤,发黄,三目臂,遍身火焰光。次作召请印明:以左手握右手腕,右手舒掌向外,屈小指横在掌中,食指如钩,来去招之。诵真言:“唵阿哦那曵曵醯呬。”

接着,取杓。取时,左手执大杓,右手执小杓,左右二杓头相交(又称杓观):

三处同一体,大坛即护摩。

护摩即己身,已身即火天。

火天即大日,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无异,具足于三身。

量周遍法界,不生亦不灭。

离言离言相,生与于不生。

无非大日尊,观于阿字门。

入于猛利智,周匝成火焰。

持刀及羂索,焚烧业烦恼。

当想遍身中,流注白甘露。

洒于十方刹,热恼诸众生。

滋长菩提芽,次第生诸字。

变成五轮塔。

塔婆即大日,大日即火天。

(《大正藏》图像部卷8第270页)

观毕,用大小杓各酥油入供火中,往复三番。又观想火灭口,从心遍身中流出无量涂香云、花云、烧香云、饮食、灯明,种种供养,供养一切佛、菩萨、缘觉、声闻及一切诸天。然后加供粥、饭、谷、盐等各三番。供芥子、粳米、胡麻等各七番,观想:芥子等入火天口,至心莲台,变成无量诸金刚杵,从一一毛孔流出,普遍供养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菩萨,以及一切诸忿怒尊。据称此金刚杵即遍十方一切世界,转自他顶,我及众生瞋恚烦恼并瞋所造一切罪业皆悉消灭,一切怨结悉皆如解,皆获富贵。

接着,又净火,搧火,投散花于火中,合掌诵偈,分别恭请佛眼部母尊、一字金轮尊、本尊某某以及三部诸圣众等,“唯愿降临此,纳受护摩供”。行者嗽口后,加供大杓油、粥、饭、生谷、盐、房花等各三番,合掌祈愿,为法界众生护摩。然后嗽口,投散花四方,奉送诸佛菩萨圣众。接着,投散花火中,恭请伊舍那、梵天、帝释、日天、火天、毗沙门、四臂不动尊、焰魔、风天、地天、月天、罗刹。分别加持小杓油、饮食。诵四谛、十二缘、生灭六波罗蜜等。启谢云:“所设供具,多不如法,唯愿诸天,布施欢喜。”然后嗽口,投散花四方,念发遣真言:“唵路迦迦迦罗野蘗车车车。”并以帚扫净炉念咒:“唵贺罗罗罗祖仡贺拏娑缚贺。”

念毕,在佛前重列供物、阏伽香水及安置铃、杵、念珠等。行者以涂香涂手,在坛上洒净后,取珠杵诵《金刚轮陀罗尼》7遍,《一字金轮咒》百遍。念毕,以念珠入合掌,入三摩地。最后,以五悔结愿,回向方便,仪式才告结束。

值得提出的是,台密大师认为外护摩与内护摩结合,护摩时所作的观想与天台教理有关。例如,护摩时要说真言,他们根据《住心品疏》说的“真言者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语”,“行者直以真言为门”。而将其与天台宗的“真如实相”说联系起来。安然在《真言宗教时义》卷一中说:“天台宗实相为门,并是真如观行异名。今真言宗一切俗如皆摄真如,真如为门直达真如而已。又观诸自心,是观自心真如,故以真言皆为其门。”(《大正藏》卷75第380页)这样,就把诵真言和道场观想的必要性用天台的义理加以诠释。同时,对于“护摩即己身,己身即火天,火天即大日”的三平等想,安然还提出了“大日即释迦”的“一心一识”的说法。他在《真言宗教时义》卷一中说:“天台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只心是一切法,只一切法是心,非纵非横,非一非异,芥尔一心,必具三千,即是今真言宗一心一识意。”(同上)至于台密的“观心月轮,八叶白莲,炳现种子,三昧耶尊形为本尊,行者即成本尊身等”,证真则用天台宗的“理具”加以解释。他在《天台真言二宗同异章》中说:“此亦如向有相方便,心无形色,岂胸实有月轮、华等;但是心性本净,故类净月;理性万德,本来具足,故为满月;本觉佛性不为烦恼染污,故为白莲;亦寄内心八叶,故亦云八叶;从于心德起修性,故得云种子变为佛等。显德直说理具而已。”可见台密护摩事事皆有天台学说的渊源。

七佛药师法与普贤延命法

七佛药师法和普贤延命法是台密主要的护摩内容。在日本,这两种修法始于最澄时期。《觉禅钞》卷5《七佛药师法》云:“国史云:延历二十二年(803)润十月二十三日,最澄和上于太宰府灶门山寺为渡海四船平达,敬造檀像药师四躯。……”又云:“传教大师造立善名称佛(七佛之一),左手当心指宝珠,右手施无畏。善名如来渡海加护愿。”当时渡海是件大事,海难众多,最澄为庆贺入唐平安归来,特造药师像,朝夕礼拜,逐步形成七佛药师法。在此前后,普贤延命法也同时形成。这两种修法经圆仁、圆珍、安然等先后努力而渐趋完善,并且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大为盛行。因为当时国内战乱频仍,加上天灾时疫,百姓苦不堪言。台密僧人特别重视以“镇护国家”、“积福灭灾”为目的七佛药师法和普贤延寿法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受到百姓、贵族甚至天皇的崇信。

七佛药师法

七佛药师法,又作七佛药师御修法、七坛御修法。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七佛即: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彼等住在东方四恒河沙乃至十恒河沙世界,各于因位发愿拔济众生的苦恼。其修法以《药师七佛本愿经》、《药师本愿经》为依据经典。《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称,若有人有所祈愿,应当造此七佛形像,供养香华、悬缯、幡盖、饮食及伎乐,在佛像前端坐诵咒,于七日中持八戒斋,诵满一千另八遍,此人可为诸如来所护,消除业障,消灾延寿,祈求如愿。

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时,曾发利导众生的十二大愿,即:(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3)愿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5)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者,一切戒不缺减。(6)诸根不具、白癞颠狂,乃至种种病苦者,闻我名皆诸根具足,无诸疾苦。(7)众病逼切,无护无依者,闻我名,众患悉除。(8)若有女人愿舍女形者,闻我形,成丈夫相。(9)令众生皆脱魔网,置于正见,速证无上正等菩提。(10)若为王法所缚,身心受无量灾难煎迫之苦,此等众生若闻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11)为饥渴所恼而造诸恶业者,若闻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12)贫无衣服者,闻我名,我当施彼随用衣服,乃至庄严之具,皆令满足。

关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形像,《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称,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著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的众生。七佛中,前六佛为药师如来的分身。修七佛药师法,其三昧耶形为药壶。

七佛药师法的修持仪轨大略是:设护摩坛,周围立橛引系,四面阏伽。内分十二天坛、夜叉坛、圣天坛。中置香炉、灯烛、洒水器等。坛前悬五色续命神幡。七佛前各置七灯,大如车轮,称轮灯,四十九日中光明不绝;并置佛供、阏伽等。行者上堂,先礼佛,诵忏悔偈,涂香,启白,诵发愿辞:“至心发愿,唯愿大日,本尊界会,七佛世尊,十二愿王,药师如来,日光月光,诸大菩萨,发誓弘经,护世四王十二神将,七千夜叉,三部界会,诸尊圣众,降临影响,瑜伽坛场。护持某某(随人)清净大愿,造立形像,书写经卷,修瑜伽法,供养恭敬,归依世尊,本愿功德,大悲愿力,真言威力,哀愍满足,某事平安(随事)。宝寿长远,无边大愿,皆令满足。某处安稳(随处),诸人快乐,乃至法界,平等利益。”

发愿后,作曼荼罗观。观想:“地结上金刚墙内,即琉璃地也。其地中心有大曼荼罗,四角有四贤瓶,无量供具,周匝陈列。曼荼罗中心有大莲花台,台上有七个字。字变成七佛顶形,形变成七体药师像。”(《阿娑缚抄》卷48《七佛药师本》)此时,奏乐唱赞,入三摩地,观想:“心月轮上有阿字,字变成佛顶印,渐舒渐大,举体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相好具足。”(同上)然后结根本秘密印:二手内缚,二拇指置于二无名指之侧,二中指之头置于二拇指之面,二头指竖合。二头指表示剑,二拇指、二无名指表示索;或二无名指、二中指表示四魔,以二拇指压之,表示降伏四魔之意。诵真言:

曩莫婆誐缚帝,佩杀紫野虞,噜吠□里也,钵罗婆罗惹野,怛他蘖多野,□喝帝,三藐三没驮野,怛你也他,唵,佩杀尔曳,佩杀紫野,三没蘖帝,娑缚贺。

同时,加诵十二神将咒:“曩莫罗怛曩怛罗夜耶,那谟金毗罗、和耆罗、弥佉罗、安陀罗、摩尼罗、素监罗、因达罗、婆耶罗、摩休罗、真持罗、照头罗、毗伽罗,扇底俱噜莎诃。”(按:十二神将名与《药师经》所载音同字异)

阿阇梨边念咒,边结五色线。连续念49遍咒,在线上结49个结。结毕,系在“施主”的颈上,据称可消灾免难。这是根据《药师经》的说法:十二药叉大将曾在佛前同声宣誓:“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诸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药师经·正宗分》)这“五色缕”,代表五根力法门,十二神将借此结名,是誓与众生结愿的意思。五色缕经一定时间应当解去。《七佛药师本》中认为:“若有病者,平愈之后可解之;若无病者,结愿时解之。”解时亦诵《药师咒》。

台密认为修七佛药师法具有“三重守护”。澄圆的《白宝抄·药师法杂集上》解释这“三重守护”是:“一、昼夜守护:日光、月光(二菩萨)是也;二、十二时守护:十二神将是也;三、念念守护;七千药叉是也。故药师行者刹那无不蒙利益也。”(《大正藏》图像部卷10第586页)《药师法杂集》中还根据台密大师的观点,从仪轨、体用、本迹三方面分别阐明阿閦与药师、释迦与药师、阿弥陀与药师是同体。首先,从修药师法的仪轨上,《白宝抄》引《秘录药师法》云:“仁(圆仁)、珍(圆珍)两和尚多依阿閦仪轨传之。”又引安然《秘录》云:“澄(最澄)和尚药师法,依阿閦法传之。”并找出台密大师之所以这样做的根据:“《阿閦佛国经》云:阿閦菩萨受无上道决时,是三千世界中诸药树木一切皆自屈低,向阿閦菩萨作礼。”(《大正藏》图像部卷10第587页)故认为阿閦菩萨即药师菩萨。其次,从体用方面看,《白宝抄》云:“胎(藏)诸尊摄药师为无能胜,故《陀罗尼集经》并《一字轮王经》等,以无能胜真言为药师真言。释迦、药师一体也。……释迦即药师故,无能胜真言,药师之真言,用也;形像、印契俱一,体也。仍作形像如二尊,以左足置右膝之上,结跏趺坐;于余尊者,全无此结跏义,普通皆左下故也。”(同上第588页)故传教大师(最澄)在药师仪轨的中堂十二药叉供文中说:“三世常住大如来,亦名释迦妙法教主,忆念弘经像***时,以大方便称号药师琉璃光佛。”(同上第587页)其三,从本迹方面看,《白宝抄》云:“药师、阿弥陀一体习,谓内证时,东方(定因)药师云;外用时,西方(慧果)阿弥陀也。发心即到时,药师即阿弥陀也。一体证文,《须弥四域经》云:归命日天子,本地观世音,为度众生故,普照四天下。归命月天子,本地势至尊,为度众生故,普照四天下。阿弥陀,本地以观音、势至为胁士;药师垂迹,以日光、月光为胁士。明知药师因,阿弥陀果,一佛因果云。”(同上第588页)由于台密大师提出药师与阿閦、释迦、阿弥陀三佛同体,大大提高了药师的果位,因而修药师法以祛病息灾的做法,也在日本四众中大为盛行。

普贤延命法

普贤,梵名Samant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据称与文殊菩萨为释迦如来之胁士。《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载,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的行者。《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普贤有十大愿,即:(1)礼敬诸佛,常礼敬一切佛。(2)称赞如来,常称赞如来之德。(3)广修供养,常侍奉一切佛,并予最上之供养。(4)忏悔业障,常忏悔无始以来之恶业,并遵守净戒。(5)随喜功德,常随喜一切佛、菩萨、乃至六趣、四生所有的功德。(6)请转***,常礼请开发佛宣说教法。(7)诸佛住世,请求佛、菩萨不入涅槃,而能住于世间说法。(8)常随佛学,常随毗卢遮那佛,而学佛的教法。(9)恒顺众生,应众生种别,而作种种供养。(10)普皆回向,将以上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以完成佛果之愿。称“普贤愿海”。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据称修持者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在日本台密中,普贤菩萨与金刚萨埵同体,列于金、胎两部曼荼罗中,是为密教普贤。金刚界曼荼罗中,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安置于北方四菩萨之最下位。密号普摄金刚,种子(ah)。三昧耶形为剑形。形像依会之不同而有别。微细会左手握拳安腰,右手执利剑;供养会以二手执莲花举于胸前,莲花上有利剑。胎藏界曼荼罗中,列于中台八叶院的东南隅,身呈白肉色,戴五佛宝冠,左手以拇指、食指执莲花,莲上有火焰围绕的利剑;右手臂伸开仰掌,屈无名指、小指。种子(am)。三昧耶形为莲上剑。密号真如金刚。

台密普贤延命法,是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为除障延命所修的法门。其仪轨大略是:安置普贤延命像,本尊普贤延命有二十臂,左十臂持莲花、剑、轮、舌、羯磨杵、甲胄、牙、金臂拳、锁、铃;右十臂执五钴杵、钩、箭、拳、宝珠、日轮、宝幢、三钴杵、三钴钩、□索,趺坐于白象上的莲花座。所乘的象,有一身三头、三身三头、四身四头等不同。正面为大坛,左侧为圣天坛,右侧甲冑形的火炉为护摩坛,四隅为四天王坛,东方天坛的左侧设十二天坛,本尊前七层上各燃七轮灯。道场的周围悬挂八竿杂色幡,用大幕分隔内外。幕外设助修之座。

仪式开始时,助修四众皆进大幕内礼佛后,主座阿阇梨净衣著袈裟,引率20位伴僧上堂,各各在门前洒水后入堂。这时,堂内寂然无声,众人皆作瞑目想:“普贤延命者,诸佛内证之法体,常住不灭之慧命。已修之者,速超生老病死之域;达之者,则得金刚坚固之体。令诸众生增得寿命,故无夭横死,亦令获得金刚寿命,坚固不坏,成就菩提,到不退地。”(《普贤延命本》,《大正藏》图像部卷9第136页)接着,行者礼佛,诵忏悔偈后,洒净,加持供物,诵发愿文道:“至心发愿,唯愿大日,本尊界会,普贤延命。三愿萨埵,恒伽河侧,诸佛金刚,四大天王,部类眷属,三部五部,界会诸尊,外金刚部。护法天等,睿山三宝,一切三宝,各各还念,利生悲愿,降临道场。证知证明,所修三密,灵验胜利,决定现前,护持某某(随人),消除灾恼(随事),真言法乐,本尊加持,护摩功德,薰入玉体,玉体安稳,增长福寿,恒爱快乐,无边宏愿,决定圆满,及以法界,平等利益。”

诵毕,结如来拳印:两手握拳,右头指上屈,余三指押左拇指。作道场观:先观想空、风、火、水、地五轮(金刚界法),其次观想宝楼阁与曼荼罗,以建立本尊所居之道场;再在心前的坛上观想自身本具的净菩提心。至此,才迎请所念的本尊从其本土至自身的净菩提心,而与本有之佛相冥会。接着,作曼荼罗观:“曼荼罗中心有宝莲华台,台上有月轮,轮上有莲花座,座上有慾字,慾字变成甲胄形,甲胄形变成普贤延命菩萨,菩萨放光,普照曼荼罗内外八供、四摄、萨埵、二十大天等,显现围绕。”(《阿娑缚抄》卷74《普延延命本》)行者在普供养后唱赞:

唵,缚日罗□细(坚固,永勤),摩诃燥契耶(大安乐者),缚日罗喻势摩诃喻日丽(寿命),缚日罗惹你底(延命),缚日罗毗喻摩诃毗耶(不老不死),唵,砧欲曩谟率都帝。

接着,行者祈愿,愿文须简短约百字左右。读愿文后,行佛及四天王开眼的供养仪式。供养毕,伴僧分两行坐,上行10人念咒;下行1O人读《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每隔一时,加持坛上香一次,默坐结印,作曼荼罗观片刻。这样,念咒、诵经、上香、作观,从早至晚,轮番不息。直到第七天(也有到第十四天)结愿回向,仪式才告结束。

台密十分强调普贤延命法的功能。《阿娑缚抄》卷74云:“若有人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于日日中读诵斯咒,能令众生寿命增长,亦令其人灾横怖畏并得消除,无诸恶相及众疾苦。”又引《念诵法》云:“过去所有恶业因缘,短命夭寿,由持此陀罗尼故,信心清净,业障消灭,更增寿命。”

普贤延命法在日本极为盛行。东密僧人也常修此法。但台密的修法与东密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道场周围幡色不同:台密用杂色幡,东密则全用黄色。更主要的是:行道场观时,台密对器界和宝楼阁仅作略观,而直观曼荼罗;东密则注重于器界和宝楼阁观,对曼荼罗观有所忽视。据东密僧人觉禅在《觉禅钞》卷70《普贤延命法》中记载:台密修此法时,为了便于直观曼荼罗,往往把金刚界成身会的曼荼罗图像直接置于坛上(见《大正藏》图像部卷5第113页)。这充分表明台密比东密更重视曼荼罗观,与修身养性之道。

台密僧人常为四众修普贤延命法。日本天皇有病也往往请台密高僧入内殿,修此法以祛病延寿。如《阿娑缚抄》卷220《普贤延命法日记》载:“承历四年庚申六月十八日,天台座主权僧正(觉寻),蒙公家宣旨,被始修诸佛集会经法,率伴僧二十口,点堀河殿北人家,建立坛处,依皇帝迁居堀河殿也。初日先立八坛、大坛、护摩坛、四天王坛、圣天坛,十二天坛也。”(《大正藏》图像部卷9第867页)日记中详载天台座主觉寻修普贤延命法的隆重仪轨。同书中还载:“永保三年十月二十日,(天台)圆融房座主被修普贤延命法,一七个日云云。从最初起首至于结愿每日三时,二十一小坛立储之,画像普贤延命曼荼罗一补五轮,造普贤延命一全皆金色,画像四天王像各一补,《寿命经》二十一卷,四天王坛,每日三时修之。”(同上书第868页)等等,足见天皇对普贤延命法的坚信。

值得注意的是,台密大师修七佛药师法和普贤延命法,都十分强调忏悔和持戒。据《阿娑缚抄》卷48《七佛药师法》和卷221《普贤延命法日记》记载:修此二法在祈愿和结愿时,均反复结净三业印,诵忏悔真言,在佛前作“五种忏悔”:(1)至心归命,清净三业,殷勤敬礼,归命三宝。(2)至心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3)至心随喜佛菩萨、二乘、一切有情等集聚福智善根福德。(4)至心劝请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常久住世,不舍悲愿,永转***,利益众生。(5)至心回向,常随诸佛学习,得四辩、六通、十自在、诸禅等功德,普皆回向无上菩提(这“五种忏悔”与天台宗修法华三昧时,为灭除罪恶所作的“五种忏悔”十分相似)。在忏悔的同时,还行放生和八斋戒等功德。若天皇修上述二法,还应“放大恩赦”,体贫恤苦,救济饥荒。充分体现了最澄所倡导的日本天台宗“除难护国”、“积福灭灾”(见《显戒论》卷中)的优良思想传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天台宗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下一篇:台密史略考(朱封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