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
 
[南亭法师] [点击:3011]   [手机版]
背景色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

南亭法师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 

“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幸,遇到以上的诸难之一,将有丧身失命之虞。虽然如此,我们别忘记一切众生。我们“愿”一切“众生”,能“随”你们自己的“意”愿,“自”自“在”在,所行之处,一切均无障碍。但这不是凭你嘴说、心想的,要大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才能如愿。

第二、出家受戒时,有十五愿。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十二愿。 

“居家”,就是在家人。因受佛法的薰陶,而有脱离尘俗的思想。那么,他就应该作出家的准备。因缘成熟的时候,削发披缁,投入寺庙而依僧安住了。一人出家,一人得到解脱,多人出家,岂不多人得到解脱。所以我“当愿众生”,和我一样,也来出家。然而出家有什么好处呢?“出家无碍,心得解脱”。碍,就是障碍。在家人如果家庭环境好,那么,穿的、吃的、交际应酬、家事、国事,一辈子理不了;家庭环境不好呢,所见到的是妻子啼饥、儿女嚎寒,你得作牛作马,为妻子谋衣谋食,这不就是障碍吗?出了家,不娶妻生子,那就没有这些障碍了。没有了这些障碍,我的心理上也就得到解脱而专心一志为佛法了。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十三愿。 

十三、十四、十五之三愿为出家之方便。“僧伽蓝”是梵语,译云众园。僧伽,本来译为和合众,此处去了和合二字,就称为众。花园、菜园、果园、树园,皆可称园,园者,范围的意思。住僧众的地方名为众园,等于中国的寺、庙、庵、堂。僧众住的地方,清静无染,唯有修学佛法,解脱自在。我既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去处,我发心“当愿众生”,大家皆能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无乖诤法”,就是六种和合,也就是同住的规约。六和合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 同遵、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有此六条规约,大家同住,事理一味,就不会有竞争的事发生。乖者,乖违。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十四愿。 

我们既住在僧团里,理应修学。然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父是谁呢?是大小师,所以说“诣大小师”。“诣大小师”,就是去大小师的住处。佛在世时,佛是大 师,和尚是小师。佛灭度后,说戒和尚、羯摩、教授是大师,七尊证是小师。“诣大小师”者,请益受教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师长,就是大小师。我们既 然亲近受业,就要循规蹈矩,是谓巧事。“习行善法”,笼统的说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十五愿。 

前两偈似乎还在准备阶段,这一偈才算正式出家。“求请出家”:当你选择了你所敬仰的师父而要求其度你出家时,这在佛世及佛灭后的若干世纪中,要在僧团中作一白三羯摩的法事。得到众僧的允许,你才能跟你的和尚出家。当我出家时,同时要发愿,愿度一切众生,皆发心出家。出家而后,可以获“得不退法”而使“心无障碍”。“不退”者,不中途退悔。按:不退有三:一、位,二、行,三、念。1 天台宗还有四教的不同。2凡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有始、有终,才能有所成就。然而在律部中允许三次出家,三次还俗,这是众生的业障。出家要精勤自励,始能“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十六愿。 

“俗服”:世俗所穿的服装,形式虽然随各国的风俗,大致是统一的。但是在颜色上,尤其是女人,未免红红绿绿、鲜艳夺目。在佛教徒是不合法的。当我们“脱去俗服”时,我要“当愿众生”和我一样,我们应该“勤修善根,舍诸罪轭”。“善根”:最少礼佛一拜、念佛一声,都是善根。“舍诸罪轭”:轭音厄,架在牛、马颈上半三角形的横木。过去时用马驾车、用牛耕田。这个横木架在牛、马颈项上,你得要拼命地拖和拉。善、恶是我们行为上极端不同的两面。行善,则上升;行恶,则下堕。善恶因果昭然若揭,听不得你自由。所以我们要舍去恶法而勤修善业。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十七愿。 

“剃除须发”是佛教的制度,也是初出家时必须履行的第一道义务。在家人讲究仪容,所谓“美须眉”。出家人也讲究相貌庄严。释迦牟尼佛不是有三十二相吗?诸如眉如秋月、两耳垂肩,这是多生多劫修因的结果,不是人工修饰。须发长了、多了,藏垢纳污;修饰、洗沐,花费时间,妨碍道业,所以要剃除清净。在剃除时,我要发愿,愿一切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须发纠缠不清,所以将它代表了烦恼,其实祗是烦恼的一部份。俗语说“三千烦恼丝”,也许受了佛教的影响。去除了烦恼,可以得究竟寂灭。究竟寂灭,就是涅槃、菩提(待续)。

【注】

1.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不退有三:一位不退,七住已上。二证不退初地已上;三念不退八地已去;今此近希位不退故。若约圆教当位,从信入住得位不退。 

2.天台四教:指天台宗之判教。天台宗之教相判释,有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类:以佛说法之内容(化法),分为藏、通、别、圆等四教。以佛说法之形式(化仪),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

3.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一:“罽宾禅师即耶舍三藏疏。世人靡不有初等者,本即毛诗王注周易亦用此言,靡无也,鲜少也,克能也。”其原文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荡,文意言国运初始,无不隆盛,而甚少能善其终也。 相关文章

南亭法师南亭法师著:释教三字经讲话南亭法师著: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讲述:十善业道经讲话(三)南亭法师讲述:十善业道经讲话(二)南亭法师讲述:十善业道经讲话(一)

更多相关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一
下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九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六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七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八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九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一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二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三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四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五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七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八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九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二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三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