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生与死
 
[惟觉法师] [点击:2967]   [手机版]
背景色

生与死(一)

我们一个人一开始下来就是生,

到最后还是要死,

死是苦,生也是苦,

从开始一直到最后,

人生都是一个「苦」字。

所谓生与死,每人皆有这么一个关口,可是在迷的人不知道生也不知道死,但觉悟了的人就知道生、死的重要。

对生、死的看法,儒家与佛法有某种层次上的差别。儒家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是希望我们去参究自己生从何来?以佛来说,又更进一步了,就是要我们「了生死」。

儒家对生死的看法,如果我们一个人在世问上建功立德,为国家、民族、社会尽心,如此,则虽死犹生,因为即使是死,但他的精神长存。如:历史上的岳飞与秦桧,岳飞留芳千古,秦桧则遗臭万年。岳飞的忠孝精神永远长存,这就是儒家对生、死的看法。

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证明我们人生要追求一个真理,我们悟到真理,是为道而牺牲,为国家、社会而牺牲,这也是道啊!这样子牺牲了,那么他的生命却始终存在的。而我们佛法上也有这种说法。「宁可持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就是为了道。成道第一个要持戒清净,所谓「戒定慧三无漏学」,如果我们持戒不滴净,以后会带给我们一些生死与烦恼。佛法上也说:「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如果戒不清净,想要得到最高的禅定,也不容易,所得到的定即是邪定。

那么在我们佛法来讲,除了这些意义以外,另外还要更进一层,即认为生也是苦、死也是苦,所以要「了生死」。

一个人在世间上建功立德,是一个功德、也是一个福报,可是我们人还有过去、现在、未来,你建功立德,就算是有了福报,将来是人天的果报,人天的福报享完了,最后还是受六道轮回。

我们一个人一开始下来就是生,这一生不论你是做什么事业─士、农、工、商、学、兵,到最后还是要死,死是苦,生也是苦,从开始一直到最后,人生都是一个「苦」字。

生与死(二)

人生是苦,从生至死惟一「苦」字。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爱别离苦。

八苦炽盛。

人生是苦,从生至死惟一「苦」字。

怎么知道人生是苦?你看小孩生下来就聒聒叫,就证明他是很苦。怎么说是很苦?婴儿往母亲肚里是一个世界-十月怀胎,在母亲肚子里实在是苦事情,称为胎狱之苦,出来以后又是另一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均觉得不适应,感觉得很苦,所以是生苦。

老苦,老的时候行动一切皆不顺,做什么事情皆不能称心如意。

死苦,人快死的时候,四大分散自己做不了主。人死的时候地大分散,身体坏掉,神识会觉得山崩地裂,这个时候自己会觉得惊慌恐怖。水大分散,流脓流水,晚上作梦,梦到到处都是洪水,惊慌恐怖,无处可逃。风大分散,看到遍地都是猛风在吹,无处可逃。火大分散,晚上作梦看到遍地都是火在烧,令人惊慌恐怖,到最后如果我们这一生作了很多恶业,会看到地狱、畜生、饿鬼种种恐怖的境界,这些都是苦。

病苦,「生」了以后每个人都会生病,病有病的苦。

求不得苦,人生在世求不得的苦很多,如:学业力面,希望拿第一名,始终拿不到第一名,拿不到心中就起了烦恼。事业上也是如此,有了十万想一百万,有了一百万想一千万,甚至于整个台湾,乃至于整个世界,心始终没完没了,这就是求不得苦。因为一切皆有因缘果报,要求,要从因当中求,不要从果上去求。

求什么呢?求我们现在开始不要打妄想,不要造恶业,时时刻刻检讨反省,这样子来求,我们的心就安定下来了。心安定下来,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定力,乃至于我们的福报无形当中,就会增长。佛法上所说的求不得苦,是告诉我们要从这个上面去解脱。

怨憎会苦,不该看到的人,偏偏要看,彼此看了很不自在,所以怨憎会苦。在平时我们耍广结善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样即没有怨憎会苦了,如果彼此有了过节,最好能够冤家宜解不宜结,不看僧面看佛面。

五阴炽盛苦,我们身体色、受、想、行、识,这是属于五阴境界。色属于物质,色法里面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第二个是心法,心法里面有受、想、行、识四个心里面的状态,色法加心法,就是我们这样一个人。

我们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都要受这个色、受、想、行、识的影响。尤其是在年轻的时代,十多岁到了二十多岁,都要受色、受、想、行、识的影响,身、心皆起大变化,产生冲击,这就是所谓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五阴炽盛,尽像一把火在心当中烧,使其身心不能平静,不能安定。

爱别离苦,我们一个人有种种执着,有种种情爱,父母有父母之情,儿女有儿女之情,同学有同学之情,朋友有朋友之情,人不能始终在一起,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离死别」,「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生与死(三)

我们每一个人念念都是在生灭当中,

所以就有生、老.病、死、苦。

禅宗祖师所说,你把这念心了了,生死就了了。

实在是如此的,

哪一念心?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

不攀缘、不颠倒,时时刻刻如如不动、了了常知,生死就了了。

所谓了生死就是在现在,而不是在未来。

佛法告诉我们了生死,生死就是自已的烦恼。刚才所说的八苦,即是自己的烦恼,一个是因的烦恼,一个是果当中的烦恼。我们起心动念就是因,果报现前了,逃也逃不了,这是果当中的烦恼。要想去了果当中的烦恼,必须从因当中去了。人已经生下来,如何去了?生了以后要受报,必须要面对现实,所以逃也逃不掉,到死的时候,死亡一现前,谁也逃避不了。

如果我们三昧修成功了,自己能够作主,能够作主生死就自在。平时我们对于我们的烦恼,时时刻刻检讨反省,把烦恼化掉,这样子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死,这是佛法对于生死更进一步的看法。

我们每一个人念念都是在生灭当中,所以就有生、老.病、死、苦。明白这些道理了,就知道生在那里?死在那里?如果我们这念心,「师父说法,大众听法这个心」一念不生,保持这个境界就没有生死了,当下就了了生死。所以禅宗祖师所说,你把这念心了了,生死就了了。实在是如此的,哪一念心?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不攀缘、不颠倒,时时刻刻如如不动、了了常知,生死就了了。所谓了生死就是在现在,而不是在未来。

 

生与死(四)

你要了生死,

时时刻刻注意当下这念心,起心动念这念心,

看看是起善念?或起恶念?

起善念就是福德,起恶念就是罪过。

最后一念不生,生死通通了了。

禅七当中就是了生死,生死的意义要知道,否则还是了不了生死,修净土宗的,认为生死是在死了以后,希望佛来迎接,认为这个就是了。这样了了以后,将来不来受生。这种生死是果报上的生死,平时若没有修观行、没有修定慧,心当中有种种烦恼,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是不容易的。无论禅也好、净也好,都在我们这念心,我们心没有生灭,生死就了了。

起初儒家所讲的生死,和我们佛法所谓的生死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不相同的就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要想未来了生死,完全是靠现在,现在不能了,未来也不能了。佛经里面讲:「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就是说我们这念心有这么一个念头,这个就是生,有此。有这一些些,将来还有一些,是什么意思?

有一些些,就是有这么一个念头,有这么一个念头,看是什么念头?贪的念头?瞋的念头?痴的念头?如果我是贪的念头,看我贪什么?贪名、贪财、贪色、贪吃、贪睡?如果我们贪色,有一些些,男孩看到女孩就想,女孩看到男孩也免不了这念心上打妄想,这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这就是生死。

你要了生死,时时刻刻注意当下这念心,起心动念这念心,看看是起善念?或起恶念?起善念就是福德,起恶念就是罪过。最后一念不生,生死通通了了。这就是从因上去了,而不是从果上去求,也不是从果上去了的。因没有了,果也没有了,有因才有果,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那个东西,这是一定的道理。

善也是生、也是死;恶也是生、也是死,那我们怎样去了?一个是渐修了生死、一个是顿悟了生死。渐修是层次上的差别、所谓渐修即是修戒、修定、修慧,这样子去了,证到戒定慧三无漏学就好了,生死就了了。

顿悟了生死,即是顿悟自心,直了成佛,马上就能了。怎么说顿悟自心呢?即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个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定。定当中还要有慧,这念心还要清楚明白。所以顿也好、渐也好,都能了生死。最重要的是,要从因当中去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六即佛
下一篇:安住大乘心 善开方便门

 生与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 如何面对人生的生与死(邱立屏)
 生与死 生与死的禅法 介绍 序
 生与死的禅法 一、我们的心要落妆 生与死的禅法 二、让心自在于生死
 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生与死的禅法 四、“三自解脱”与“如来藏”
 生与死的禅法 五、认识“自显现”——佛家修行的关键 生与死的禅法 六、生前死后的“六中有”
 生与死的禅法 七、鸽子归巢,现证“本住”——说“处生中有”之一.. 生与死的禅法 八、把禅法带入生活——说“处生中有”之二
 生与死的禅法 九、念念分明修“胜观”——说“处生中有”之三 生与死的禅法 十、幻人离幻境——说“梦幻中有”之一
 生与死的禅法 十一、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说“梦幻中有”之二 生与死的禅法 十二、“四大光明”的理趣——说“梦幻中有”之三
 生与死的禅法 十三、“三虚空”与“四大解脱”——说“禅定中有”.. 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临终中有”之一
 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死光明——说.. 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说“临终中有”之三..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