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惟觉法师] [点击:5005]   [手机版]
背景色
自在步红尘 第四十七集
[ 89.03.24华视播出 ]
若能经常保持正念,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心便得到宁静,
身心能协调,疾病就不可怕,死亡更无可畏惧。
进一步正信因果,把这念心收回来,达到六根归一,
即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最后就能达到究竟寂灭的最高境界。
 
 
 
【 惟觉谈禅 】: 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问题一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老和尚开示: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很恐惧。关于「死亡」,我们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死亡和没有死亡来探讨。
 
  首先从色身来讲。色身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这个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所谓地大,是指身体上的固体物质,例如骨头、皮肤、指甲、头发。身上的眼泪、血液、小便,这些液体属于水大。火大是我们身上的热量。风大是气体,我们的出息、入息乃至于种种动作。
 
  四大不调的时候,色身就会生病。所以佛法教我们要调身、调心,更有所谓的「凡夫只知调身而不知调心,智者知道调心而不调身」的名言,就是说先从心理转变,身体自然而然就安了。但是不论心安不安,每个人到最后终究是会死亡,这就是色身的死亡。
 
  色身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无常经》里佛陀开示得很清楚,「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即不论诸佛世尊、声闻缘觉、乃至我们凡夫,这个色身都一定会死亡。儒家有所谓:立德、立言、立功,希望使生命永垂不朽。也就是在没有死亡以前,利用这个色身,多作一些善事,多作一些功德,流芳千古,但是色身事实上还是会死。色身的死亡在佛经里则称为「分段生死」,像我们这一生或者六十岁,或七十、八十、一百廿岁,这一段生命就是「分段生死」。
 
  第二种是心灵上的生死。心灵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这个心生生灭灭就是生死。例如,早上起床这一念心生起,起床以后要穿衣服,穿衣服这个念头接着生起来,起床这个心就灭掉了。穿了衣服,马上接着可能要穿鞋子、穿袜子,穿衣服这个心又灭掉了。穿了鞋子、袜子之后,要漱口、洗脸,穿鞋子、袜子这念心又灭掉了。以此类推,我们从早上到晚上,这念心都是不停的生、灭,起善念也是生生灭灭,起恶念还是生生灭灭,这就是「心灵上的死亡」。声闻和菩萨圣者有所谓「变异生死」,就是烦恼、执着越来越少的变异,这种变异也属于「心灵上的死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生理、心理都在死亡当中。
 
  第三个是「没有死亡」,要想到达不死亡的境界,必须从心念上契入到一个最真实、最高的境界,即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开悟的圣者所达到的境界,开悟以后就称之为道。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没有生、没有死了。
 
  如果契悟了当下这个心,就没有死亡,我们的生命就与虚空同寿。从这个立场来看,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上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因为契悟到本心,就能超越时间、空间,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问题二
如何契悟这念心而达到不死亡的境界呢?
 
老和尚开示:
  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后,在达摩祖师之前有两位僧人,佛陀跋陀罗和舍耶前来传佛法,也就是传这个不生、不灭、不死亡的这一念佛的心印。当时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因为那时候的佛法都属于渐修,不认为每一个人都能成佛。所以当时佛陀跋陀罗说出人人都能成佛的道理,社会佛教界都无法接受,就把佛陀跋陀罗等两位尊者驱逐出境。佛陀跋陀罗觉得实在很颓丧,辛辛苦苦从印度到中国来传佛的心法,结果不但佛的心法没有传,而且被中国驱逐出境。这时候忽然想起慧远大师,他所居住的卢山是受政府保护的地方,于是两位尊者只有去找慧远大师传法了。
 
  见到了慧远大师,慧远大师就问:「两位尊者从印度来传佛法,为什么被我们中国的政府驱逐出境?你们传的是什么样的佛法?」
 
  佛陀跋陀罗说:「大师,我们传的是诸佛的心印,诸佛的心印是无上印,我们修行学佛的人就是希望要契悟到佛的心印。」
  「佛的心印是什么?」
  「就是心灵不死。」
  慧远大师听说佛陀跋陀罗传的是佛的心印,就立刻请佛陀跋陀罗讲佛的心法。当时佛陀跋陀罗把手举起来,说:「大师,你看我的手,一撑开是手掌,手一屈就是个拳头,拳头一撑开又是手掌,手掌反过来是手背,手背翻过来又是手掌,手掌一屈又是拳头,你看这个快不快?」慧远大师一看,说:「这个当然很快!」佛陀跋陀罗接着说:「我还有一个东西比这个更快。」慧远大师立刻意会:这个更快的东西一定是诸佛的心印,就请佛陀跋陀罗赶快说明,佛陀跋陀罗说:「烦恼即菩提!」这时慧远大师一听就开悟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灵不死」,也是基督教所说的永生,在佛教净土宗称为无量寿,无量光,以禅宗来说就是本来面目,教下所说是菩提、涅槃,就密法而言,是大日如来、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都不外乎是心灵的世界,悟到我们这个本心本性,就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刚才佛陀跋陀罗举出手掌,翻掌、握拳,询问慧远大师快不快,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转识成智。例如,以前起了坏念头,现在把坏念头转过来马上就是光明,地狱也变成了天堂。如果转得过来,确确实实是很快,即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前是一个罪该万死的人,现在忽然觉悟了,知道过去所作所为都不对,现在决定要重新作人,作一个善人,乃至贤人、圣人,这就是「转」;手掌可以变成拳头,拳头又可以变成手掌,手掌也可以翻成手背,这就是譬喻大乘佛法转识成智的微妙作用。
 
  在佛法来讲,小乘是断烦恼证菩提,大乘而言是转烦恼证菩提,而佛陀跋陀罗所传的诸佛心印则不断也不转,烦恼即菩提。所以,只要活在当下这念无住心,就是如来住世,也就是「千年暗室,一灯即破」。
 
  当时慧远大师,一听到真正的诸佛心印,欢喜得不得了,马上请佛陀跋陀罗翻译《禅门经》,这两位尊者把《禅门经》从梵文翻成了中文以后,交给慧远大师,两位尊者就同时坐脱立亡,回印度去。这个就是「心灵不死」。
 
  我们人有生一定有死,这是世间上的真理。想要达到不死,只有不生。什么是不生呢?就是师父在这里说法,大众听法这个心,烦恼不生,本性就不死,「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个境界是比较高一层的,可能一般没有缘的人听了也不容易了解,甚至听得懂的人也不容易悟道。但大家不妨试一试,坐在这里,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这就是不动,同时,我们这个心还要清楚、明白,清楚明白的这个心,就是我们的佛性。能够保持这个境界三分钟,就是三分钟不死,能保持十分钟,就是十分钟的不生不死,和如来住世一样。保持一个钟头,就是如来住世一个钟头,等于打禅七当中坐到了一支好香。
 
  当然,这个境界是我们修行的人所追求的,一般人可能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至少在这一生中修一些善法、起一些善念、做一些功德,对于宗教、对于佛法也不排斥,那么到临终的时候还可以「抱佛脚」。临终「抱佛脚」就是「助念」,助念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临终关怀」。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心当中会很烦恼、很恐怖,这个心作不了主,就像是一场恶梦。如果旁边的人在助念,就会提醒快死亡的人回光返照,使他的心安住。所以,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时,临终的人听到这个念佛的声音,觉得非常慈悲,他也会跟着念佛,心里恐怖的境界很快就转过来了,如果最后一念是在念佛中往生了,就能超生到天上或净土,这就是助念最高的目的。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理想的教育
下一篇:面对疾病

 大乘佛教的修行者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如何看待生活中那些烦心的事情?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